桦褐孔菌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97.31 KB
- 文档页数:1
白桦茸的功效与作用白桦茸就是一种菌类,这种菌类食材很多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制作,是否可以直接摄入,但其实这种菌类食物是具有药用价值,主要用途是集中在中医方面,在服用以后就可以去除自己身体当中所产生的毒素,特别是胃肠道内部堆积的毒素消除效果会更加显著,还可以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桦褐孔菌是俄罗斯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其有效成分已引起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研究者的广泛重视。
据初步的研究,桦褐孔菌含有桦褐孔菌醇、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羊毛甾醇、栓菌酸、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等。
宣布桦褐孔菌为抗癌物质,政府批准桦褐孔菌可用于医药品开发。
美国把桦褐孔菌列入”特殊的天然物质“,作为宇宙人的未来饮品。
日本则把桦褐孔菌作为肝癌、艾滋病和0-157大肠杆菌中毒的治疗剂,并申请多项有关桦褐孔菌的专利。
多年来,桦褐孔菌在俄罗斯民间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用真菌,属于纯中药,是21世纪的保健功能性食品。
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起到的药效分为以下几种:a.治疗糖尿病。
俄罗斯Komsomlshi制药公司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为93%。
b.抗癌作用。
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
并且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C.防治艾滋病。
对艾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d.抗衰老。
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e.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
可预防感冒。
f.防止高血压。
桦褐孔菌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
g.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
h.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
桦褐孔菌(白桦茸)分布范围与生长周期桦褐孔菌,又名白桦茸,是一种生长于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有着降低血糖、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是一种具有巨大药用价值的真菌。
那么,桦褐孔菌(白桦茸)分布范围与生长周期如何?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桦褐孔菌(白桦茸)的分布范围
桦褐孔菌对寄主的选择性很强,主要生于白桦、银桦、榆树和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
如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中国黑龙江、吉林省、日本(北海道)等。
世界优质白桦茸主产地在俄罗斯,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
二、桦褐孔菌(白桦茸)的生长周期
桦褐孔菌生长周期非常长,需要寄生白桦树10-15年来保障了桦褐孔菌营养成分充分凝聚,进而才能起药效。
桦褐孔菌能不断吸干桦木的精髓,使树木枯死。
平均2万株白桦树,5年左右中才有一颗菌株,极其罕见,很难规模采集。
【本人结语】桦褐孔菌(白桦茸)主要寄生于白桦、银桦等树木
上,生长周期长达10-15年。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桦褐孔菌(白桦茸)的分布范围与生长周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进白桦茸白桦茸(桦褐孔菌)一种寄生在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有着神奇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作用及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
16~17世纪白桦茸的主要产地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居民,得益于白桦茸茶饮,从无胃肠病和癌症发生,而将白桦茸奉为“森林钻石”、“上帝送给苦难人类的一种神奇礼物”,之后又被冠以“生命泉”、“癌症克星”、“糖尿病克星”、“特殊的天然物质”等殊荣。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及中国等国家对白桦茸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不断深入,已经肯定了白桦茸的药用价值及药理机制,逐步揭开了白桦茸——人类健康守护神的神秘面纱。
各种类型白桦茸产品蜂拥上市,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欢迎。
1.白桦茸是什么?产于何地?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民间俗称桦树菇,恰卡(Chaga),西伯利亚灵芝等。
是一种寄生在白桦树活立木伤节处的一种药用真菌。
白桦茸主要产地在北纬40─45度适宜白桦树生存的寒温地带,遍布东欧、俄罗斯西伯利亚、波兰、芬兰、日本北海道及中国黑龙江吉林省长白山等国家和地区。
白桦茸的菌丝体及其耐寒,生存在木材中的菌丝体能耐寒零下40℃的低温,并且还可以在砍伐后的枯木上生存六年之久。
更加珍贵的是野生白桦茸只能在活的桦树上生长。
10-15年后才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它能吸干桦木的精髓,使树木枯死而集各种营养和具有防病抗癌作用的化学元素於一身,成为难得的药用真品。
白桦茸的资源并不丰富,大约每两万棵白桦树只有一棵生长有白桦茸。
加之至今为止人工驯化栽培的白桦茸尚未成功,因此,野生的白桦茸价值远远超过桑葚、灵芝、猴头菇、巴西蘑菇等同类菇蕈。
并且,世界公认的顶级白桦茸产地,只有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畔原始森林一处。
以至于为了保护白桦茸资源,近年来,俄罗斯已开始限制对白桦茸的大规模摘采。
2.白桦茸是如何被发现的?并且成为极具药用价值的野生真菌?早在16-17世纪俄罗斯北部山区一带居民就已经常年服用白桦茸以养生保健,防治各种癌症、糖尿病、肝炎、胃肠病等疑难杂症,并因其疗效显著而被誉称为“森林钻石”、“上帝赐给苦难人类的一种特殊礼物”。
桦树茸[Inonotuso bliquus(Fr )Pilat]其菌核是药用真菌,又称桦褐孔菌。
桦树茸的菌丝体极其耐寒,生活在木材中的菌丝体能耐零下40℃的低温。
分布地区桦树茸的菌丝体极其耐寒,生活在木材中的菌丝体能耐零下40℃的低温。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部分地区、勘察加半岛)、中国(黑龙江、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等国家。
形态特征桦树茸菌核呈现瘤状,菌核无柄,一般直径25cm~40cm,外表黑褐色或黑色,内部黄褐色,老后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
生长环境: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其菌核可以在砍伐后的枯干上生存达6年之久。
有效成分桦树茸的化学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栓菌酸、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γ羟基苯甲酸,还有报道称已分离出单宁化合物、类固醇、生物碱类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
药用价值桦树茸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
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并促进排泄.服用方法打成粉、或者剁碎先浸泡1小时,然后武火烧开后,文火熬制20-30分钟,熬3次,将先后熬出的汁倒在一起,一天服用3次,每次大约一杯,饭前1小时服用,这是一天的用量。
(不能用金属器具或者内置式金属发热体煎熬,以免药性发生变化)。
粉类亦可直接冲服,煎服效果最佳。
药效功能多年来,桦褐孔菌在俄罗斯民间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用真菌,属于纯中药,是21世纪的保健功能性食品。
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起到的药效分为以下几种:a. 降糖作用。
b.抗癌作用。
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腺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白桦茸的重要医用价值白桦茸深层提取加工技术的重要价值及对人类未来健康的重大意义1、白桦茸简介白桦茸,又称桦褐孔菌,是一种特别珍贵的药用真菌,属于锈革孔菌科,学名是Fuscoporia oblique,又名Innonotus obliquus。
白桦茸为深栗色的多孔菌,子实体呈伞形平伏在树皮下,菌肉黄褐色,常生于白桦、银桦、榆树和赤杨等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在树皮破损及伤节处形成肉瘤状的菌核,大小如拳头,表面坚硬、黑色、富有光泽,有深角形龟裂。
白桦茸多生长在北美州、波兰、俄罗斯、芬兰、日本北海道一些地区,我国黑龙江、吉林地区也有生长。
在俄罗斯、日本北海道等寒带地区,民间流传只要将其煎煮当茶喝就不会患癌症,这一秘密自前苏联小说《癌症病房》一书中公开以来,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发的保健食品,被誉为继桑黄和巴西蘑菇之后抗癌防癌的“明日之星”。
白桦茸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菌类植物,生长在北纬46—50度野生的白桦树立木上,低于摄氏零下40度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人工栽培不易成活,自然状态二十年才能收成一次,每年收成总量在30吨左右。
17世纪以来东欧、俄罗斯等国家的部分地区曾普遍利用它来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如:胃癌、食道癌、肠癌、子宫癌、肝癌等;此外,还用于治疗肾病、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症,都显现出很好的效果;同时它还能分解部分细菌病毒,排除肝、肾、脾脏的毒素,促进神经系统协调,具有保持青春活力的特殊作用。
正因为如此,白桦茸才被医学界认为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一种神奇的礼物,被誉为“森林钻石”。
2、白桦茸的主要成分白桦茸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桦褐孔菌醇、桦褐孔菌素、SOD、氧化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香草酸、丁香酸、类固醇、生物碱、木质素、多酚类等200多种成份,研究发现其所含的SOD(超氧化物岐化酵素)是灵芝的55倍, 巴西蘑菇的23倍, 猴头菇的25倍, 且水溶性多醣类如1,3-1,6 β--葡聚糖高55.6mg/g。
特产研究137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DOI:10.16720/ki.tcyj.2022.076桦褐孔菌降脂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隆海鸣,李鑫※(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摘要:桦褐孔菌[(Fr.)Pilat]是一种天然真菌药物,活性成分丰富,本综述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诸如多糖、黄酮、多酚和三萜以及它们的降脂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无毒副作用的降脂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桦褐孔菌;活性成分;降脂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21(2022)03-0137-05LONG Hai-ming,LI Xin※(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150076,China)Abstract:is a kind of nature fungus medicine which has abundant active ingredients,the paper dealed with the latest pro-gresses of the researches about the polysaccharide,flavonoids,polyphenols and triterpenoids of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in ,as well as the lipid-lowering mechanismof were reviewed.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non-toxic medicines of reducing lipids.Key words:;ctive ingredients;lipid-lowering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脂肪和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增加明显,但日常运动量却减少了,致使近年来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大幅升高,并逐年呈上升趋势[1]。
桦树泪:桦树泪是一种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有清香的松树气味,含有人体必需且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有机酸、及多种无机盐类,含有香精油、桦芽醇、皂角甙化合物、细胞分裂素等等。
野生桦树泪:日本人称之为白桦茸,欧洲人称之为chaga。
桦褐孔菌又名白桦茸桦树胆,生长在桦树活立木的伤节处,类似人体长癌一样形成不孕性“肿瘤状”菌核,随着“肿瘤”在吸收着桦树浆液渐渐长大,桦树最后枯萎死亡,故此又称其为“桦癌褐孔菌”。
按中医“吃什么补什么”和“以毒攻毒”的理论认识,对桦褐孔菌的药用作用就更易理解。
大兴安岭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大兴安岭生长的桦褐孔菌,其生态条件和质量同俄罗斯基本相同,但由于我国对此发现较晚. 桦褐孔菌菌核呈现瘤状(不育性的块状物),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内部乳白色,无柄,直径25—40cm,深色,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可育部分厚5mm,皮壳状薄,暗褐色;菌管3—10mm,脆、通常菌管的前端开裂,菌孔每mm6—8个,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菌肉木柱质,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环纹,鲜(明亮)淡褐色。
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
桦树汁:天然桦树汁是当前世界上公认的营养丰富的生理活性水,是桦树的生命之源,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果糖、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素、矿物质等。
含有20多种氨基酸,24种无机元素,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多糖和还原糖,因而“桦树汁”饮料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的保健作用,是21世纪最具希望的功能饮料之一。
不但可以作为天然的饮品,又有独特的药用功能。
白桦树汁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有抗疲劳、止咳等药理作用,被欧洲人称为“天然啤酒”和“森林饮料”。
用法:茶饮(可依照个人口味添加糖,牛奶,咖啡等同时饮用)。
另一种桦树泪笔者注:白桦树在春天里的伤流,割一个口接上一天,能接一瓶,一饮而尽。
真是人间美味啊,世界上最好喝的饮料。
据说还有很多药用价值。
中药治癌:桑黄、槐耳平盖灵芝、白桦茸(桦褐孔菌)等四种真菌协同治癌的机理治疗癌症靠的是一攻一防,槐耳为攻之利器,桑黄为防之盾牌,关闭癌细胞复制程序开关,除此之外,桑黄多糖向所有通往肿瘤的血管发布纤维化的指令,使输往肿瘤的血管、毛细血管阻塞,从根本上断绝肿瘤的营养供应。
桑黄还具有:利五脏、宣肠气、止血、软坚、排毒功能。
桦褐孔菌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增强免疫、缓解疼痛、净血降糖、降压之功效,此外, 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化疗过程中服用含有桦褐孔菌有效成分的药物,可增强病人的耐受性, 削弱因放疗、化疗而引起的毒副作用。
由于糖尿病是诱发癌症的病因。
所以,糖尿病的克星—桦褐孔菌在辅助此方的治癌过程中,极为重要。
槐耳(槐栓菌)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药用真菌。
槐耳是我国历史悠久但至清代起就已经湮没的药用真菌,现民间仍有以子实体入药,并有治疗肝癌等有效的信息,但不知其正式学名、名称。
在全面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集到正品槐耳,经分离、纯化菌种及复栽子实体成功后,鉴定与考证学名为TRAMETESROBINIOPHILAMURR,槐栓菌,是药用真菌的新品种,并详细研究阐明了它的营养、生态等生物学特性。
药理实验证明:槐耳对动物移植肿瘤有很明显的抑瘤与延长生存期作用,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阐明了主要活性成分蛋白多糖-PST的组成、理化特性、分子量等。
毒理研究与I期临床试验充分证明他安全无毒副反应。
II、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有阴抑肿瘤生长,缓解症状、延长寿命等功效,疗效显著,总有效率75.96%,一年生存率达44.7%,优于5-Fu、甲基班蝥胺等。
槐耳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
中国开发利用最早,入药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纪(1700多年前),葛洪在《肘后方》提到“肠痔下血,槐树上木耳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这与唐《唐本草》记“槐耳,此槐树菌也,主治五痔、脱肛、下血”是一致的。
有唐代至明代有关本草也多有记载。
周先生桦褐孔菌品牌规划一、周先生桦褐孔菌介绍:1、周先生桦褐孔菌品牌故事:周先生即是纯朴本真的乡村人,也是原生态产品特色的品牌。
周先生品牌故事,更像是周先生体现“仁义孝悌”的真情实意写照。
周先生2003年在福州大学开了1年的餐馆后,因母亲慢性肝炎和自身体质差等原因,远赴父亲义结的东北兄弟,为爱为自己,寻找健康,遍尝了东北各种野生名贵药材人参、鹿茸、灵芝、蜂蜜等,听当地名医介绍,俄罗斯有一种上帝赐给苦难人类的神奇礼物--桦褐孔菌,可用来防治肝癌,日本研究人员称之为'万能药'。
周先生因此煎熬“桦褐孔菌”给母亲喝,自己也陪同一起喝,坚持几个月个后,母亲慢性肝炎检查已经痊愈,自己的体质也出奇地好转,像似重获新生,精神焕发。
获得的惊喜,给了周先生更远大的追求。
为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家庭幸福,周先生便决心做起了野生灵芝的生意,顺便捎带销售野生蜂蜜等东北特产原材料。
刚开始野生灵芝还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将桦褐孔菌切片、打粉,熬煮成液体包,产品经吉林化工学院教授验证产品的无毒、安全,可放心食用,至2011年6月因生产设备改进,才做成颗粒,2017年随着技术的提升,开始采用水技术提取桦褐孔菌的灵芝精华--即灵芝提取物,这种灵芝提取物使灵芝的有效活性成份更易溶于水,更易被人体吸收,扶正固本,提升人的免疫力,效果显著。
源于孝,基于爱。
让更多人远离疾病,让更多人“重构体质,焕发新生”,周先生一做就是15年,自己也是坚持喝了10多年,俨然成为“灵芝达人”,同时15年销售的灵芝达1000多万包,受益人员不计其数,多为常年食用者。
2、周先生桦褐孔菌颗粒介绍:桦褐孔菌:又名西伯利亚灵芝、白桦茸,生长于白桦树上的神奇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北部、中国长白山等地区。
神奇的桦褐孔菌被一般人所知,是由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Solzhenitsyn,Aleksandr Lsayevich的小说(1970年度文学奖)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作品《癌病药房》广泛流传引起的。
【桦树茸】可以入馔的“木头”桦树茸的功效与食法【桦树茸】可以入馔的“木头”桦树茸的功效与食法中国地大物博,食材的种类千千万万,等待着我们发掘。
地上跑的,天上飞的,还有不会动的,都见识不少。
最近,养生保健理念在餐饮市场兴起,木质植物如土茯苓、灵芝入馔已不是奇闻,但是桦树木做食材,就很神奇了。
本期红餐网食材档案给大家介绍像“木头”一样的桦树茸。
食材档案中文学名:桦树茸别称:桦树菇、桦褐孔菌、西伯利亚灵芝界:真菌界分布区域:在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
一般生长在桦树林,温带地区,以俄罗斯贝加尔湖畔最佳。
桦树茸的产地桦树茸又称桦褐孔菌,其菌核是药用真菌。
桦树茸的菌丝体极其耐寒,生活在木材中的菌丝体能耐零下40℃的低温。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部分地区、勘察加半岛)、中国(黑龙江、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等国家。
桦树茸的生长环境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
虽然日本和朝鲜半岛以及北美、北欧地区有白桦茸,但是顶级白桦茸的产地只有俄罗斯贝加尔湖畔原始森林一处。
因为俄罗斯贝加尔湖畔高纬度,气候比较寒冷,北半球的两大“寒极”。
大陆性气候显著,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年均气温低于0℃。
顶级白桦茸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顶级白桦茸的要求如下:1、北纬45°以上,生长期不低于15年(生长期越长,积累的有效成份越丰富);2、厚度不少于10厘米;3、chromogen不低于10%;4、水分含量低于14%;5、干燥温度不超过60℃;6、生长环境在-45℃以下符合顶级白桦茸要求的只有产俄罗斯贝加尔湖畔寒冷环境中的白桦茸,原始森林纯净无污染,野生白桦茸生长期均在15年以上,地区的白桦茸要颜色更深沉、表层更硬实、肉更润滑,更关键的一点是西伯利亚白桦茸生长极其缓慢,而温带的白桦茸几年内急速变大。
桦褐孔菌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关洋莹;唐守方;彭雨鑫;李梦媛;刘赢心;蒋远;冯淑婷;张新民;武毅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0)4
【摘要】糖尿病的特征为高血糖,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并降低生活质量的代谢疾病。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有关糖尿病预防和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多。
桦褐孔菌是一种可食用的真菌,具备多种生物学功能,在降血糖方面效果尤其显著。
但桦褐孔菌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复杂多样,仍需要探索和总结。
现将对桦褐孔菌降血糖的物质组成以及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桦褐孔菌用于糖尿病预防和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总页数】5页(P463-467)
【作者】关洋莹;唐守方;彭雨鑫;李梦媛;刘赢心;蒋远;冯淑婷;张新民;武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珍稀药用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2.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
3.桦褐孔菌降糖活性成分及治疗糖尿病机制研究进展
4.桦褐孔菌总多糖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
5.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桦褐孔菌三萜类成分抗胃癌作用机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7卷 第3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6月Vol.27 No.3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 ute J un.2007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曾小龙(广东教育学院生物系,广东广州510303) 摘要:桦褐孔菌是一种食用真菌,主要含有羊毛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黑色素类、叶酸衍生物,以及芳香物质、木质素、栓菌酸、单宁等化学成分,其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为羊毛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桦褐孔菌素和木质素.具有抵抗肝癌、胃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皮肤癌、直肠癌、淋巴等多种肿瘤细胞,以及抗艾滋病病毒、抗感染、治疗糖尿病、降血压调节血脂、抗机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应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循证医学的观念,加强对桦褐孔菌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关键词:桦褐孔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S6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7)03-0076-06 桦褐孔菌[I nonot us obliquus(Fr.)Pilat]是一种生长在寒带的木腐菌,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50°之间,集中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北欧的波兰和荷兰、中国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以及北美北部.从16世纪开始,俄罗斯、波兰、芬兰等国家的民间就开始食用桦褐孔菌,并且用于防治多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天然食品和药物热的兴起,人们对桦褐孔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研究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桦褐孔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国内外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如下.1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1.1 桦褐孔菌的名称桦褐孔菌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名称,国际通用的学名为I nonot us obliquus(Fr.)Pilat或者Fuscopori a oblique(Pers:Fr.)Aoshi,在外文资料中常常简称为I nonot us obliquus或者Fuscopori a oblique,其别名和俗称还有Phaeoporus obliquus,B l ack bi rch ti nder(touchw ood),B i rch m us hroom,Cli nker pol y pore,Tscha ga pil z,Crooked schiller2Porli ng,Kof ukisarunokoshi kake,Kabanoanatake和M al alon m ushroom等,日本名为∏° 或 ,俄罗斯语为Chaga.国内又称桦癌褐孔菌、斜管纤孔菌、褐多孔菌和白桦茸[1,2].目前中文通用名为桦褐孔菌,拉丁文通用名多为I nonot us obliquus.1.2 桦褐孔菌的化学组成在国际上,Shin等[3-6]近年来在桦褐孔菌中连续发现了4种新的三萜类化合物,Babit skaia、K ojima和Kahlo s等也不断报道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出新的化合物[7,8].国内项小燕等[9]对桦褐孔菌的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桦褐孔菌的野生子实体、桦褐孔菌基本培养基和桦树汁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共检测出53种化合物,其中甾体类11种、芳香族4种、脂肪族36种和其它类化合物2种.在野生子实体桦褐孔菌检出的25种化合物中,甾体类化合物最多,占69.04%(7种),2种芳香族化合物占2.96%,14种脂肪族化合物占28%.在桦褐孔菌的野生子实体中,含量最大的是羊毛甾醇(61138%),桦褐孔菌基本培养基的发酵产物是麦角甾醇(21.53%),桦树汁培养基的发酵产物是桦褐孔菌醇(25104%)和麦角甾醇(27.35%).赵芬琴和何坚等分别用醋酸乙酯萃取和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从桦褐孔菌中收稿日期:2007-03-06作者简介:曾小龙(1963-),男,广东丰顺人,广东教育学院生物系主任,副教授.分离鉴定出新的化合物[10,11].综合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目前桦褐孔菌的化学组成主要有下面几类.1.2.1 单体化合物主要是羊毛甾醇型和氧化三萜类两类化合物[3-6,11-13].包括:3β2羟基2羊毛甾醇28,24二烯221醛(32hydroxy 2lano sta 28,24diene 2212al );3β,212二羟基2羊毛甾醇28,24二烯(3β,212dihydroxy 2lano sta 28,242diene );3β2羟基2羊毛甾醇28,24二烯221酸(3β2hydroxy 2lanosta 28,22diene 2212acid );3β,212二羟基2羊毛甾醇28,24二烯21酸(3β,212dihydroxy 2lanosta 28,242diene ,212oic );3β,22R 2二羟基2羊毛甾醇28,24二烯(3β,22R 2dihydroxy 2lano sta 28,242diene (inotodiol ));252甲氧基221,222环羊毛甾烷282烯23β,21α2二醇(252met hoxy 221,222cyclolanosta 282ene 23beta ,21alp ha 2diol );3β,22α2二羟基2羊毛甾烷28,23E 2二烯2252过氧化物(3β,22α2dihydroxy 2lanosta 28,23E 2diene 2252peroxide );3β,22α,252三羟基2羊毛甾烷28,23E 2二烯(3β,22α,252t rihydroxy 2lanosta 28,23E 2diene );3β2羟基28,24二烯2羊毛甾醇21,23内酯(3β2hydroxy 28,242dien 2lanosta 221,232lactone )等9种三萜类化合物.1.2.2 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K ojima [8]在桦褐孔菌中发现了桦褐孔菌醇(Inooidiol ).2001年何坚等[11]在桦褐孔菌中发现了桦褐孔菌素(Fuscoporine ),分子量为398,分子式为C 20H 14O 9,为黄褐色,与FeCl 3反应阳性.1.2.3 黑色素类桦褐孔菌黑色素是儿茶酚,是桦褐孔菌中高分子量的酚类色素,属于1,1,3,4,4,62六甲基272乙酰基21,2,3,42四氢萘吐纳麝香类,碱性降解后含有p 2羟苯酸[7,14].1.2.4 叶酸衍生物以及芳香物质包括叶酸衍生物———蝶酰谷氨酸(pteroiloglutamic acid ),以及芳香族的香草酸(aromatic vanillic acid )、丁香酸(syringic acid )和γ2羟基苯甲酸(γ2hydroxybenzoic acid )等.1.2.5 其他包括木质素衍生物、氧化麦角甾醇(ergosta peroxide )、鞘氨醇类似物(analog of sp hingin )、甘露醇(mannitol )、类固醇(steroids )和生物碱(alkaioidoramin 2like )化合物,以及栓菌酸(trametenolic acid )、单宁化合物等[3,11-15].1.3 桦褐孔菌的主要药用成分桦褐孔菌的几十种化学成分中,对具体的药用成分和结构还不清楚,目前认为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为[4,10-15]:1)羊毛甾醇型和氧化三萜类两类化合物.国外许多学者发现桦褐孔菌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物作用,大都是几种羊毛甾醇型和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的混合作用,而还没有证明某一单体的作用.2)木质素类.Ichinura 认为桦褐孔菌的水提物中含有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的木质素类衍生物,有抑制HIV 21蛋白酶活性的作用.3)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中含有抗癌特效成分bet ulinic 酸.2 桦褐孔菌的药理作用2.1 抗肿瘤2.1.1 肝癌宋高臣等[16]观察了桦褐孔菌多糖对肝癌小鼠的作用,发现桦褐孔菌多糖提取物对小鼠HepA 瘤抑制率达39.39%,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明显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和血清L 22的活性,增强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张惠丽等[17]证实桦褐孔菌多糖在1.0~16.0μg/mL 范围内,对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增殖均有抑制,并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关系,不同浓度间的抑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2.1.2 胃癌李秀英等[18]报道桦褐孔菌提取物对胃癌M GC 2803细胞株有抗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 22蛋白表达有关.钟秀宏等[19]证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对人胃癌B GC 2823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表现出量效关系.2.1.3 肺癌张基荣等[20]观察桦褐孔菌水煎剂对肺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发现桦褐孔菌组比单纯化疗组的肠道内77第3期 曾小龙: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87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27卷 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多,球菌数量少.2.1.4 宫颈癌Burczyk和Rzymowska等[21,22]发现桦褐孔菌的水提物,能使人宫颈癌细胞(HeLaS3)的蛋白数量和有丝分裂指数下降,提高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数目,影响细胞周期,从而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同时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引起乳酸脱氢酶(LD H)、羟丁酸脱氢酶(HBD H)、苹果酸脱氢酶(MD H)、谷胺酰转肽酶(GGT)的降低和过氧化氢酶(CA T)活性的升高.2.1.5 其它肿瘤金光等[23]观察到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大、小剂量组的抑制肿瘤率分别为56.31%和44.34%,并且还能降低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含量和唾液酸的浓度.桦褐孔菌提取液中的三萜,特别是桦褐孔菌醇,在对Walker256癌肉瘤、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CF27人乳腺癌和白血病P388细胞的体内实验中,羊毛甾二烯二醇均具有很强的抑制肿瘤生长活性的作用,在50μg/mL时可以100%杀死癌细胞[24].孙玉清等[25]用桦褐孔菌和黄芪等10味中药组成桦褐孔菌中药合剂,结果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和巨细胞的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其抑瘤率和生存率也明显增高.2.1.6 抗肿瘤的机理Galasinsk等认为从桦褐孔菌中分离的chagi组分,对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起抑制作用.桦褐孔菌的菌丝和菌核中的多糖有抑制细胞周期,调节酶cdc25和cdc2/cyclin B的作用.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和培养基中的成分能对Hela细胞的M、G1和G2期有阻碍作用,同时有激活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作用.桦褐孔菌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β2葡聚糖等多糖类物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来实现的.还有学者认为通过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抗有丝分裂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在肿瘤的放疗和化疗过程中,服用桦褐孔菌的有效成分,可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14-17,25-27].2.2 抗艾滋病病毒Ichinura等[15]认为桦褐孔菌的水溶性木质素类高分子衍生物,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 IV)的蛋白酶,对H IV21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美国研究发现桦褐孔菌提取物Betal、32D G iucan有极高的抗H IV病毒的作用,能阻止HIV感染,且毒性很低,有效激活淋巴细胞,抑制HIV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与治疗艾滋病的AZT、DD T等西药联合使用,能提高疗效,减轻药物的副作用[28,29].2.3 抗感染加拿大和芬兰[30]用桦褐孔菌醇复合物提取的高性能标准提取物,在40μg/mL时对人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以及马的流感病毒A有完全的活性.日本学者报道,桦褐孔菌对O2157大肠杆菌感染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王秀国等[31]发现桦褐孔菌的水煎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有显著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使其合成及释放溶菌酶的能力明显增强,提示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免疫功能低下的防治中,尤其是在免疫抑制疗法的同时,应用该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4 治疗糖尿病陈艳秋等[32]认为桦褐孔菌、桦褐孔菌菌核和菌丝体的多糖粗提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并且三者降糖效果中无显著差异.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应用桦褐孔菌治疗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俄罗斯K omsomlski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达93%,降糖作用可持续48小时.桦褐孔菌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都有降血糖作用,可以维持3~48h.桦褐孔菌的水提物中的栓菌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效[33].2.5 降血压调节血脂桦褐孔菌的三萜类化合物和类固醇有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临床观察到桦褐孔菌对预防与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作用,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减轻症状,与常规降压药合用有协调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且平稳[17].东星月[34]观察了5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发现应用桦褐孔菌水煎剂的患者4周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 )和甘油三酯(T G ),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2.6 抗衰老增强免疫力Rasina [35]发现桦褐孔菌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能使受γ射线体外照射的小鼠平均寿命延长,使血液脂类过氧化物、血清修复蛋白与正常的老鼠水平几乎一致.Babit skaia 等[14]认为桦褐孔菌子实体提取的黑色素(儿茶酚),具有抗氧化和基因保护功能.崔基成等报道采自长白山的桦褐孔菌提取物对多种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活性,可增强淋巴细胞活性和免疫功能,延长细胞寿命.回晶等[36]实验证明桦褐孔菌多糖可以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具有防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减轻线粒体肿胀的发生,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研究发现桦褐孔菌的水提液可使LD H 、HBD H 、MD H 、GCT 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在防衰老、抗肿瘤和抗炎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21,27,37-39].3 前景与展望目前,对桦褐孔菌的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因而,对桦褐孔菌开展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在研究范畴上,生物学方面,包括桦褐孔菌的现有资源分布情况、生长特性,种子、种苗人工繁育和野生抚育的方法,以及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药材病虫害和农药使用对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中药学方面,包括加工中药材、人工繁育和野生桦褐孔菌有效成分对比、有效成分含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药材加工与生产的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研究,中药炮制、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化学成分方面,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追踪;药理学方面,包括研究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药物代谢动力学、配伍与禁忌,药理作用的原理和部位,药理吸收代谢、方证模型,探索中药防治疾病原理,观察中药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及配伍规律研究;临床方面,包括与各种相关疾病的应用范围、治疗作用、适应症和副作用等方面,开展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多领域的综合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将中医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建立与某种病症相对应的量化药理模型,确定一种或多种药效观测指标及其活性评价标准;找出药理作用的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化学成分,分析其质和量的变化与药效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开展可量化的、与现代化中医药理论相对应的药理模型研究,最终阐明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配伍规则和作用机制.参考文献:[1]陈体强,吴锦忠.珍稀药用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05,17(2):1-3.[2]赵俊,戴玉成,阎绿光.长白山桦树上一种新腐配病害[J ].森林病虫通讯,1998,32(1):8-9.[3]SHIN Y ,TAMA I Y ,TERAZA WA M.Chemical constit uent s of I nonot us obliquus Ⅰ:a new t riter 2pene ,3beta 2hydroxy 28,242dien 2lanosta 221,232lactone form sclerotium [J ].Eurasian J Forest Res ,2000,(1):43-50.[4]SHIN Y ,TAMA I Y ,TERA ZAWA M.Chemical constit uent s of I nonot us obliquus Ⅱ:a new t riter 2pene ,21,242cyclopentaanosta 23beta ,21,252t riol 282ene f rom sclerotium [J ].Journal of Wood Science ,2001,47(4):313-316.[5]SHIN Y ,TAMA I Y ,TERAZA WA M.Chemical constit uent s of I nonot us obliquus Ⅲ:3β,22,252t ri 2hydroxy 2lano sta 282ene form scretium [J ].Int J Med Mushrooms ,2001,3(2):201-206.[6]SHIN Y ,TAMA I Y ,TERAZA WA M.Chemical constit uent s of I nonot us obliquus Ⅳ2t riterpene andsteroids f rom cult ured mycelia[J ].Eurasian J Forest Res ,2001,(2):27-34.97第3期 曾小龙: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08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27卷 [7]BABITS KA IA V G,SHCH ERBA V V,I KONN I KOVA N V.Melanin complex of t he f ungus I nono2t us obliquus[J].Prikl Biokhim Mikrobiol,2000,36(4):439-442.[8]KOJ IMA A,YAMASHIRO C,ANSA KA M.Regional cont rol t hreshold of rice stem borer mot h,Chilo supp ressalis Walker(Lepidoptera:Pyralidae),Indicated by Adult Catch wit h Sex2Pheromone Trap[J].J ap J Appl Entomol Zool,1996,40(4):279-286.[9]项小燕,顾琪,郑维发,等.野生桦褐孔菌及其深层发酵产物的弱极性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6,37(5):670-672.[10]赵芬琴,朴惠善.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178-1181.[11]何坚,冯孝章.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1,32(1):4-6.[12]H E J,FEN G X Z,L U Y,et al.Three new triterpenoids f rom Fuscopori a oblique[J].J A sian N atProd Res,2001,3(1):55-61.[13]SHIN Y,TAMA I Y,TERA ZA WA M.Triterpenoids,steroids,and a new sesquiterpene form I non2ot us obliquus[J].Int J Med Mushrooms,2002,4(2):77-84.[14]BAB ITS KA IA V G,SHC H ERBA V V.The nat ure of melanin pigment s from some micro2and mac2romycetes[J].Prikl Biokhin Mikrobiol,2002,38(3):286-291.[15]IC HINU RA T,WA TANAB E O,MA RU YAMA S.Inhibition of H IV21protease by water2solublelignin2like substance f rom an edible mushroom Fuscopori a oblique[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1998,62(3):575-577.[16]宋高臣,郭新民,郭丽新,等.桦菌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的实验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1):13-15.[17]张惠丽,杨松,李玉,等.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及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抗增殖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6,25(2):31-33.[18]李英秀,崔基成,孙东植,等.桦褐孔菌提取物对胃癌M GC2803细胞株的抗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J].菌物研究,2003,1(1):17-23.[19]钟秀宏,孙东植,崔基成,等.桦褐孔菌提取物对人胃癌B GC2823细胞株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29(2):82-86.[20]张基荣,孙新虎,于军方.褐多孔菌水煎剂对肺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5,27(4):314.[21]BU RCZYK J,GA WRON A,SLO TWINS KA M,et al.Antinitotic activity of aqueous ext ract s ofI nonot us obliquus[J].Boll Chin Fam,1998,135(5):306-309.[22]RZYMOWS KA J.The effect of aqueous ext ract s from I nonot us obliquus on t he mitotic index and en2zyme activities[J].Boll Chin Farm,1998,137(1):13-15.[23]金光,杨恩月,金晴昊,等.桦褐孔菌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4,27(4):257-259.[24]KA HLOS K,KAN GAS L,H IL TUM EN R.Antit umor activit uy of some compound and fractio nsf rom ann2hexane ext ract of I nonot us obliquus[J].Acta Pham Fenn,1987,96(1):33-40.[25]孙玉清,田桦,薛桂荣,等.褐多孔菌中药合剂抗肿瘤作用的微生态学实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10):34-35.[26]GALASINS KI W,C HL AB ICZ J,PASZKIEWICZ2GAD E K A,et al.The substances of plant origint hat inhibit p rotein biosynt hesis[J].Acta Pol Pharm,1996,53(5):311-318.[27]Z J A WION Y J K.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from ap hyllop horales(polypore)f ungi[J].J NatProd,2004,67(2):300-305.[28]M IZUNO T,ZHUAN G C,AB E K,et al.St udies on t he host mediated antit umor polysaccharides.PartⅩⅩⅫ[J].Mushroom Sci Biotechnol,1996,3(2):53-60.[29]TOSH IA KI I ,OSAMU W ,SU SUM M.Inhibition of H IV 21protease by water 2soluble lignin 2likesubstance f rom an edible mushroom ,Fuscopori a oblique [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1998,62(3):575-577.[30]KA HLOS K ,L ESNAU A ,LAN GE W ,et al.Prelininary test s of antiviral activity of two I nonot usobliquus strains[J ].Fitoterapia ,1996,67(4):345-347.[31]王秀国,吕密凯,李丽秋,等.褐多孔菌水煎剂对小鼠M Φ功能的调节[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9(3):33-34.[32]陈艳秋,周丽洁,李玉.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的降血糖比较试验研究[J ].食用菌,2006,(3):52-54.[33]M IZUNO T ,ZHUAN G C ,AB E K ,et al.Antium or and hypoglycaemic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from t he scleritia and mycelia of I nonot us obliquus [J ].Int J Med Mushrooms ,1999,1(4):301-316.[34]东星月.褐多孔菌水煎剂对脂质代谢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9,20(1):45.[35]RASINA L N.Effect of cryo substance Chagi on depo sition or isolation of 90Sr and on t he effect ofprolonged external exposure to gamma 2radiation[J ].Radiat s Biol Radioecol ,2002,42(4):399-403.[36]回晶,宋雅娜,孙秀娟,等.桦褐孔菌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6,13(2):29-31.[37]WASSER S P ,WEIS A L.Therapeutic effect of substances occurring in higher basidiomycetesmushrooms :amodem perspective[J ].Crit Rev Immunol ,1999,19(1):65-96.[38]GOLOV KO V A.Effect s of bioglycans from birch f ungus I nonot us obliquus on t he electrical activityof cells from t he cardiac venous sinus of t he f rog [J ].Biull Eksp Biol Med ,1999,128(90):264-266.[39]PAR K Y M ,WON J H ,KIM Y H ,et al.In vivo and in vitro anti 2inflammatory and anti 2nociceptive effectsof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Inonotus obliquus [J ].J Ethnopharmacol ,2005,101(123):120-128.A R esearch into the Medical E ffects and ChemicalComponents of I nonot us obliquus (Fr.)PilatZEN G Xiao 2long(Dept.of Biology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 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3,P.R.China )Abstract :I nonot us obliquus (Fr.)Pilat is an edible f ungus composed of chemical element s like lano sterine triterpene ,Inooidiol ,Fuscoporine ,melanin ,folic acid derivant ,aromatic substance ,lignin ,t rametenolic acid and tannin ,among which lano sterine t riterpene ,Inooidiol ,Fuscoporine and lignin exert significant medical effect s in anti 2cancer cells in liver ,lungs ,stomach ,uterus ,breast ,skin ,rect um ,lymp h ,and Aids ,senility ,infection as well as t he t reat ment of diabete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t he immunity imp rov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f urt her research into I nonot us obliquus (Fr.)Pilat ,a kind of medical f ungus of wide application and f ully exploit it s medical value.K ey w ords :I nonot us obliquus ;chemical element s ;medical effect s 18第3期 曾小龙: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