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情结(双语)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英雄主义的理解自从StanLee和SteveDitko合作的小说《蜘蛛侠》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以后,彰显英雄主义情结的同名电影《蜘蛛侠》系列的问世也被国内外影迷称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其中主人公PeterParker被塑造为一个超级英雄,抵抗邪恶敌人带来的强大威胁以维护所谓的正义。
在众人为主人公的能力、正义感、责任心以及其后所深深包含的英雄主义情节极力称赞之后,我不禁要问:这种具有超凡能力的英雄式的行为,难道就是我们人人应该学习的真正的英雄主义吗?难道这是我们想学习就能够做到的吗?英雄主义,作为人类自集群生活以来便产生的一种思想,是长存在人类思考、行为当中的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无论在哪个时代、何种场合,它都受到哲人思者、文人骚客们的青睐,甚至被无数人以其特有的方式模仿付诸实践。
关于英雄主义的讨论也成为有“集体意识”的人们加深对价值文化理解及增益个人品性的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
然而英雄主义绝非能够以一言概之,而仅仅止步于一片大好的褒扬层面。
本质上讲,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蕴含着迥异的英雄主义情节。
认真剖析过后,不难看出蜘蛛侠的英雄主义背景依据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延伸。
以“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为贯穿全剧主题思想,充分彰显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是非种种。
表面看,这句话似乎能够激起人们反思自身的意识,要人无惧无畏、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责任,甚至是担当救国救民的角色。
但是,还应看到其中饱含着颇为深层的含义,即个人主义的强烈表现欲和弱小者的软弱逃避欲。
弱者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及时出现能力与此事件相当甚至是具有超能力的人,自觉地、勇敢地站出来将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以求保全自己或使自己利益受到最小伤害。
而强者则往往在行侠仗义之时、在解除危难当中实现了个人超能力的价值,受到人们的仰慕和赞誉。
相似情节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近年来充斥影院,诸如以此为题材比较卖座的《超人》、《蝙蝠侠》、《变形金刚》等一系列令全球影迷醉心的影片。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鼓励性教学方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目的论下进口汽车说明书的翻译研究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英汉音译研究《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An Analysis on Femi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in Little Women苔丝悲剧形成原因研究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差异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美国精神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习语汉译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The Painful Growth of Scarlett O’Hara in Her Three Marriages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一首平凡女性成长的赞歌—用“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简爱》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女主人公艾迪的形象探析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On Nabokov’s “Lolita” and Its Adaptation into the Movie by Stanley Kubrick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基督山伯爵》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比较解读海尔奥运营销战略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Feminism in To the Lighthouse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组织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佛家思想《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论《梅丽迪安》中主人公梅丽迪安的觉醒浅析歇后语翻译中直译的可行性Analysis of Conrad’s Ambivalence In Heart of Da rkness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 wakening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On Critical Realism in Oliver Twist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On Feminism in Persuasion《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共同追求——自然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试析翻译中的“假朋友”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主人公弗洛伦蒂诺心理分析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阿甘正传》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婚姻观比较《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全身运动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 ocabulary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论海明威的反战思想从跨文化角度谈中美婚姻观的差异——以《喜宴》为例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中英姓名的文化内涵浅析如何通过英语原版电影学习英语简爱性格魅力分析浅析英汉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以洗护用品为例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浅析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交际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基于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思想渊源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论《财神和爱神》中十九世纪末美国社会的阶级冲突及解决立法语言模糊现象研究——以刑法为视角从文化角度分析英汉数字习语的不同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论性别歧视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A Study of Fu Donghua’s Transl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流行美剧《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研究浅析《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的技巧《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论伍尔夫《到灯塔去》女权主义主题思想及对中国女性文学之影响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中国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公示语翻译失当分析——以电影票等的顾客分析为例( )模糊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研究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原理分析《教父》中的教父形象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倾城之恋》和《飘》的女性主义解读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从许渊冲“三美论”看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不可译和创造性再现中美拒绝策略研究论译语本土化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海明威笔下的另类反英雄——评《艾略特夫妇》和《雨中的猫》中的男性形象汉语被动句的英译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Slang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An American Nightmare: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On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研究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社会变化对马克•吐温文学风格的贡献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语境与商务英语信函写作《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从创伤的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浅析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勃莱特的形象An Analysis on Characterization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合作原则视角下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对比研究英文商业广告中的常用修辞格--以《商业周刊》为例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A Study of Maggie’s Tragedy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浅析弗图纳多之死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解读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别通过会话原则分析手机短信语言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礼貌原则之于商务信函的翻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广告翻译策略初探从美狄亚和伊阿宋的故事探究希腊悲剧的复仇情节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OHenry’s The Cop and the Anthem从语境角度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描写的语用对等问题英语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An Analysis of Grotesque Features in Sherwood Anderson’s Winesburg, Ohio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美国电影在其价值观输出中的作用王悦091050064不论是作为艺术或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电影都具有特定价值观载体的功能,与社会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其本身的价值观载体及表现功能的存在,电影不可能离开社会政治而独立存在和发展。
电影不仅是一种大众文化传播媒介或是文化产业,更反映某种特殊的价值观,而这种特殊价值观是通过电影特有的视听造型元素得以表现的。
电影又是一种文化产品,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铭文,电影不仅反映并再生产着特定国家、民族、社会的意识形态,而且与大众心理构成一种对应关系,引导着观众的消费并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价值观。
美国利用好莱坞生产的文化产品,向其他国家的人民传播其生活方式、通俗文化、价值观念甚至思维方式,使别国人民“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美国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甚至对本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发生怀疑和动摇。
美国电影早已超越了其表面价值,成为美国输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工具。
正如美国学者约翰·耶马在《世界的美国化》一文中所言:“美国的真正‘武器’是好莱坞的电影业、麦迪逊大街的形象设计厂、马特尔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生产线。
一、美国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美国作为现今世界上的霸主,不仅在经济方面,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也渗透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作为西方社会文化的代表,所谓的“全球化”其实是“西方化”的代名词,通过电影这个媒介,美国的价值取向早已在不经意间影响了我们。
早在设计美国的联邦制度时,其政治领袖之一的麦迪逊就把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视为全世界学习的楷模和全人类的幸福,因此,“历史使命感”在美国存在深厚的社会和历史基础。
“美国主导”已经成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是从美国的文化代表之一的美国电影中还是从阿富汗战争,或是作为美国重大对外战略的种种表现中,这已经是一个事实。
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自由和民主的国度”,同时,它也是向世界各国积极输出所谓“自由和民主”的国度。
美国的这种理念和行为对美国的政治和国际关系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美国电影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并使追求个人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
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而对别人的干涉和形响嗤之以弃。
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
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
因此,美国电影中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极力制造英雄神话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也是美国电影蕴藏各种文化价值观的根源。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无论面对何种危机、困难,无论受到何种致命的打击、毁灭性的创伤,从来就不相信失败,因而也没有任何胆怯心理,英雄们总是临危不惧,一往无前。
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险恶的危机、不利的局势、突然的灾难,他们总是临危不乱,冷静机智地奋勇前行。
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复杂多样、变化无端的局势,他们都拥有无比清醒的理性头脑,快速做出完美的部署,瞬间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总能抓住那只有百分之一二的获胜机会,并获得胜利。
[2]影片《真实的谎言》中,英雄哈里在与恐怖分子较量时,看看他们所驾驶的飞机就知道,好莱坞人是怎样让他们的英雄们取得胜利的。
英雄驾驶着先进的无与匹敌的新式多功能飞机,而恐怖分子们却驾驶着极端落后的直升机,难怪好莱坞所打造的英雄战无不胜,凭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让许多“敌人”毁灭殆尽,原来他们都拥有各种高新科技武器和道具。
在美国科幻电影中,一般都有一个全能的超级英雄:《黑客帝国》中的尼奥天生就具备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
越是科幻电影,英雄主义越容易展现——《独立日》里无处不在的“美国万岁”情结、《星球大战》里一个个俊朗魁伟的绝地武士、《骇客帝国》那位漂亮的救世主,以及《终结者》系列、《异形》系列塑造的两位女强人,就不难看出英雄崇拜在科幻片里的垄断地位。
从《蝴蝶效应》看美国穿越电影中的移情作者:王智慧周禹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6期摘要:现如今,电影的种类繁多,而穿越电影更是众多电影中极为出彩的一类。
穿越电影从它进入观众们的视线至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这其中不乏好作品,例如《回到未来》、《终结者》、《蝴蝶效应》、《十二猴子》等等。
本文从电影《蝴蝶效应》入手,着重分析移情在美国穿越电影中的表现及作用。
关键词:《蝴蝶效应》;美国穿越电影;移情作者简介:王智慧,周禹君,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学生,本科。
[中图分类号]:I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众所周知,“蝴蝶效应”这一理论来源于混沌学。
南美洲的某一只蝴蝶煽动几下翅膀,通过某种或者几种因素,就可能引起亚洲地区的强大台风,这就是蝴蝶效应的最初定义。
在《蝴蝶效应》系列电影中,主角伊万试图借助自己的日记一次次地回到过去,从而改变历史,改变以前不想发生的事,但最后却发生了一系列更加恐怖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幻想自己能够改变过去,好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
”[1]这部电影所影射的中心思想也正是如此。
相较于其他的美国穿越电影,《蝴蝶效应》是与众不同的。
多数穿越电影都是以一个美满的结局或者以一个新奇的视角来总结一部电影,而《蝴蝶效应》系列,最终告诉人们妄图改变过去的事情,现实反而会更加糟糕。
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伊万的悲惨经历影射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它虽然没有像其他文学样式一样直接的表达出对于现实,对于过去的不满,但影片通过“穿越”这一概念,巧妙地在电影中将这种态度表现了出来,既不显得生硬,又能让观众自我醒悟,发现问题的实质。
导演将时间的分离以及空间的阻隔淡化,他通过影像向人们阐释的不仅仅是一个小人物对自己人生的想法,更说明了过去与现在的种种差异,并借此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而表明自己对于逃避现实这一做法的不赞同。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以功夫熊猫为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辅修学位毕业论文( 2013届)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英雄主义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 12010240802 2011级 刘玉琢 文莉2013年5月题目 学 院专 业年 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生学号Analyze Chinese and western heroism from the film Kong fuPanda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heroism in china and westerncountryNingxia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Second bachelor of EnglishbyLiuyuzhuo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xia UniversityMay, 2013Acknowledgements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ose who helped me during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I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help of my supervisor, Ms. WenLi, who has offered me valuable suggestions in the academic studies. Without her patient instruction, insightful criticism and expert guidance,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I also owe a special debt of gratitude to all the teachers 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from whose devoted teaching and enlightening lectures I have benefited a lot and academically prepared for the thesis.I should finally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my parents who have always been helping me out of difficulties and supporting without a word of complaint.AbstractPo, the leading role of Kung Fu Panda, is an inconspicuous small potato. He is a fatter panda from a noodles family. Nobody could think of that Po will become the Dragon Warrior, even himself. But finally Po overcame himself, enemy and become the great hero who was admired. Actually, the American heroism reflected is the American culture and values based on individual human existenc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produced their hero according to their value system. The hero of China have a strong sense of justice and ready to help the weak, while the hero of western country pursue “Equal rights and freedom of think, speech, religion respecting different. et c.”Emphasis on spiritual liberation and human rights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in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ultures are more clearly. But there are some of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heroism, film.摘要《功夫熊猫》中的主角阿波,是和平谷中的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一只来自面条世家的胖熊猫。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全英文论文)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全英文论文)浅析合作原则谈判(全英文论文)文化差异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全英文论文)通过课堂观察探讨高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技巧(全英文论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全英文论文)公益广告翻译的功能对等(全英文论文)浅析来自敌人天空中的风中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两个人物(全英文论文)浅谈企业新进员工培训(全英文论文)汉英颜色词“白”对比研究(全英文论文)研究美国政府枪支管制及枪支暴力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全英文论文)目的论角度下论汉英广告翻译中的改写(全英文论文)游戏在初中低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全英文论文)全球商务中基于文化差异的品牌名称翻译(全英文论文)中西颜色中“红”与“白”的文化差异对比(全英文论文)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歇后语的英译(全英文论文)时政英语新闻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全英文论文)中式英语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全英文论文)英汉语言中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全英文论文)论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灵活进行营销(全英文论文)初中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与对策XX中学初二学生英语作文本题目是全英文原创论文,需要完整可以联系QQ:805 99 0749 (全英文论文)英文歌曲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全英文论文)商务谈判中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全英文论文)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全英文论文)查莉的成长日记中言语幽默的解读--基于合作原则的研究(全英文论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看归化翻译的应用--以红楼梦为例(全英文论文)视觉文化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全英文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全英文论文)乐府民歌与英语民谣的对比与翻译研究(全英文论文)探析西方洋节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全英文论文)从认知角度浅析王尔德童话中隐喻的运用(全英文论文)英汉语言中红色联想意义的比较(全英文论文)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全英文论文)关联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全英文论文)广告英语的词汇特征(全英文论文)价值观差异对于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影响(全英文论文)论美国个人主义(全英文论文)美国家庭和越南家庭的差异(全英文论文)中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调查研究--XX中学的学生为例英文电影片名的特点和翻译(全英文论文)论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性格(全英文论文)浅析唐诗意象的衔接(全英文论文)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全英文论文)论电影复仇者联盟中个人英雄主义向集体主义转变(全英文论文)跨文化视角中英汉基本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全英文论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全英文论文)傲慢与偏见中傲慢在哪,偏见在哪(全英文论文)劳伦斯和他的作品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全英文论文)创造有效的师生互动英语课堂策略(全英文论文)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兴趣(全英文论文)汉英新闻语篇组织模式对比研究(全英文论文)基于目的论的政治语篇翻译研究—以十八大报告英译为例从目的论角度谈服装商标翻译接骨师之女中宝姨的人物形象解析(全英文论文)外语词汇磨蚀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全英文论文)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的恐怖风格与恐怖之美(全英文论文)浅谈红字中宗教和人物命运的关系(全英文论文)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全英文论文)英语版道德经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全英文论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全英文论文)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谈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全英文论文)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分析美国梦破灭的深层原因(全英文论文)语篇范围内的构式研究-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案例(全英文论文)全球化对中国教育和文化产生的作用(全英文论文)中国学生英语重音特征研究(全英文论文)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分析(全英文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对比(全英文论文)红罐王老吉与可口可乐营销策略的对比研究(全英文论文)英语委婉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全英文论文)论美国黑人现代流行音乐及其影响(全英文论文)朱自清匆匆的三个英译文比较分析(全英文论文)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全英文论文)分析肢体语言的交际功能(全英文论文)影响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及对策(全英文论文)论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中的极乐至福精神(全英文论文)电影字幕汉译策略(全英文论文)论母语正迁移对英语教学与学习的作用(全英文论文)中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全英文论文)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全英文论文)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对比分析(全英文论文)关于昆曲台词翻译的研究-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折子戏为例(全英文论文)内容图式指导下的英语人名习语的汉译研究(全英文论文)解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里夫性格形成的原因(全英文论文)初中英语教学情景创设与应用(全英文论文)傲慢与偏见中“傲慢”和“偏见”的探讨(全英文论文)傲慢与偏见鉴赏(全英文论文)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全英文论文)高中双语教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全英文论文)中学生英语学习归因研究(全英文论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全英文论文)被动句翻译的策略、技巧和规律(全英文论文)简•爱的独立性格剖析(全英文论文)听力策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全英文论文)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全英文论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全英文论文)红字中字母A的意义解读(全英文论文)小议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农村中学初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全英文论文)英汉科技术语翻译的统一性探析--以航天术语翻译为例。
英雄崇拜与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结”英雄崇拜与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结”导语:英雄情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心灵深处的因素,它在电影叙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英雄崇拜与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结”的关系,以及它对观众的影响。
第一章:英雄崇拜的起源与背景1.1 英雄崇拜的概念与定义英雄崇拜是指人们对于具备某种卓越特质、表现出非凡能力的人表示敬仰、崇拜与追捧的心理现象。
从古至今,英雄崇拜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不仅体现在文字、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也深受英雄崇拜的影响。
1.2 英雄崇拜的文化背景英雄崇拜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不仅代表了一个文化中人们对于卓越个体的推崇,也反映了整个文化对于道德标准、行为模范的价值观。
不同文化中的英雄形象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代表了人们追求卓越与希望的共同需求。
第二章: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结”2.1 英雄形象的创造与发展电影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形式,通过创造具有英雄主义特征的角色形象,激发观众的共鸣与情感。
这些英雄形象一方面可以是来自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如《勇敢者的游戏》中的阿兰·帕里什,另一方面也可以是虚构的超级英雄角色,如《蜘蛛侠》中的彼得·帕克。
2.2 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节英雄情节是电影中常见的叙事手法之一,它以英雄的成长、奋斗、抗争等为主线,通过描绘英雄的故事,传递出一种正能量与希望的力量。
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对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产生共鸣与认同,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梦想。
第三章:英雄崇拜与电影叙事的互动关系3.1 电影叙事对英雄崇拜的影响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对于英雄崇拜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英雄形象,引导观众向善向美的价值观念。
同时,电影中英雄形象的成长与奋斗经历,也为观众提供了启示与借鉴,激发他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勇气与坚持。
3.2 英雄崇拜对电影叙事的影响观众的英雄崇拜情结对于电影叙事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西方电影赏析——个人英雄主义说到西方电影,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好莱坞的那些精彩炫目的大片。
西方电影,是西方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光影声色的迷宫。
如果您走进了西方电影的片库,扑面而来的印象一定是片目繁浩、纷红骇绿。
对于西方电影的了解,起始于高中时代。
那时开始接触特工电影,而首先想到的就是007系列。
然而那个时候对于西方的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还不甚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电影观赏的数量逐渐增加。
对于西方电影诸如好莱坞电影中体现的个人英雄主义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很多人喜欢好莱坞电影,大多都是因为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场面宏大,情节曲折,可以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007系列、超人系列、蜘蛛侠以及蝙蝠侠等等等等的电影,无不充斥着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
蜘蛛侠中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更是将这种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
谈到个人英雄主义,必须谈到美国的文化。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尤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
许多城市、建筑、接到、甚至舰船都以人物命名,比如华盛顿、肯尼迪国际机场、罗斯福号航母等等。
经常能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一个人拯救地球,一个人拯救宇宙的壮举,如《异形》、《超人》等数不胜数。
而我们中国是一个崇尚集体力量和集体主义的国家,顾大我,忘小我。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
中国人在去的成功之时,往往会谦虚的说:是大家的功劳,是集体的功劳。
然而事实上,西方电影虽然夺走了我们很多的钞票,也有很多人也许也很向往西方资本主义的生活,但是我们仍然只是把它当做一部电影来对待,它改变不了我们什么,相反我们看到对方的这种强大的经济实力,我们会更加努力去赶超他。
个人英雄主义对于我们来说只会当作一个饭后谈资。
但是,我们获得感官享受的同时,也应对其中反映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予以关注和警惕。
坚持东方,尤其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一点才是重中之重。
中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作者:郭欣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21期摘要:电影是独特的文化产品,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同时,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承载着向世界各国观众传播本国文化精神与意识形态的功能。
因此,電影和文化密切相关。
国产影片《流浪地球》和美国电影《世界末日》同为科幻题材,均以人类拯救即将毁灭的地球为主题,但两部影片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却大为不同,也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关键词:英雄主义电影中西文化对比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1-0167-03电影是人类技术文明伟大进步的产物,它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带给观众直观享受。
电影首先是一种可以大量发行、娱乐大众的商品,同时也是人民生活变迁、社会动态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的传播者。
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尤为明显。
本文以英雄主义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2月上映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同为科幻题材的1998年美国电影《世界末日》为主要研究材料,对比和分析了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不同之处,以期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一、英雄主义历史可谓是英雄的传记,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拥有着自己的英雄史诗和对英雄及英雄主义特殊的态度和期望。
英雄主义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价值。
同时,英雄主义也可以被看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来自于人们在逆境中克服困难的经历,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影片能够一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且活跃在各国的荧幕上。
什么是英雄主义?根据《辞海》解释,英雄主义是指“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的气概和行为”。
我国的英雄形象大多都具有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中国的英雄主义源起于祖先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过程。
有着五千年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曾经历无数次水患侵害,这一时期能够带领平民百姓战胜自然灾害的人便是英雄。
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与反英雄主义形象一、导言反英雄主义的原型,最早源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瑟赛蒂兹(Thersites),他长相丑陋,然而确是最会挑衅对方的希腊士兵,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因为嘲笑阿喀琉斯(Achilles)被杀。
反英雄形象在19世纪早期的存在主义作家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萨特的《恶心》等。
这几部小说的主人公一身历经坎坷,身上都被贴上了无聊、忧虑和疏离的标签。
自19世纪50年代出现在美国文学开始,到19世界60年代中期,一提起反英雄人们依然会联想到一个孤独也从不和外人交流的身影,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的)的《Dean Moriarty》。
反英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反英雄以拉尔夫·艾利森的《看不见的人》中的主人公为代表,他们经常感到无助,始终处于局外人的地位。
第二种反英雄以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中的主人公为代表。
他们总是在都市中飘泊,从生命中的一个失望走向另一个失望。
偶尔的成功也是转瞬即逝。
但他们坚持不改变目标,以获得英雄式的成功。
二、英雄主义的电影角色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体现蜘蛛侠、蝙蝠侠、超人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超级英雄。
超级英雄是伴随着每一个美国人成长的精神力量。
他们的原型人物来自于漫画,所以就更具有神话色彩。
这些超人往往戴着面具,穿着自己标志性的服装,自由穿行于城市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愈发增加了他们的神秘色彩。
在和安宁的日子里,他们是平常百姓,忙于自己的工作,有烦恼也有快乐;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挺身而出为正义和平而战。
这种平民与超级英雄的双重身份正符合人们心中的英雄梦。
英雄情结也是好莱坞史诗电影中永恒的主题。
《角斗士》、《亚瑟王》、《特洛伊》等影片是史诗电影的代表之作。
这些影片的场面设计往往是气势恢宏,古罗马的决斗场,惨烈的战争场面,加上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沉浸于对英雄的敬慕之中。
《英雄》和《特洛伊》中英雄形象的意义分析论文一、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英雄形象是人们对于理想人格的一种期望,它可能直接来源于现实,也可能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想象世界。
即使是来源于现实中存在的英雄,其所形成的英雄形象也必定与真实人物本身有一定距离。
英雄形象是经过了人们使用想象进行加工、填充和丰满而产生的最后结果。
“英雄是一种立足现实又指向未来的愿望理想和行动力量的化身”[1]。
可见,英雄的意义不仅仅是英雄所完成的事迹本身,更重要的是英雄所产生的楷模效应。
当然,这种“楷模效应”离不开英雄形象的塑造。
英雄形象常常见于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等不同媒介中。
影视作品由于在视觉效果上表达力较强,以其为载体而塑造的英雄形象影响范围较为广泛,尤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我们知道,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也是艺术加工的产物,但是,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体现了特定时代的信仰和追求。
英雄形象是应社会的需求而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英雄形象,它是变化的,历史性的,但从抽象层面的“英雄”概念来看,在人们的集体意识中,永远活着一位“英雄形象”。
尽管在后现代语境中,“高大全”的英雄已经不如从前那样受到欢迎,但取而代之的平民化“英雄”却依然频频出现在中外影视作品之中。
[1]二、跨文化比较理论框架在生存斗争与文明发展过程中,每个文化都会形成不同的英雄崇拜,这种不同的崇拜会以不同的英雄形象反映在民族艺术创作之中。
因此,不同的文化往往对于“英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通常潜藏在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中,挥之不去。
对于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众多学者都有过非常精彩的论述,表现出各自独到的见解。
这里主要采用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开创者霍尔(Hall)和荷兰著名学者霍夫斯泰德(Hofstede)两人的观点。
霍尔根据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对于语境的依赖程度加以区别,认为不同民族在交际过程中表现为倾向高语境文化或者低语境文化的特点。
美国电影中“反英雄”形象的解构与重构[摘要]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一直经久不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对英雄的解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试图通过对“反英雄”概念的解读,从不同于传统英雄观的视角解构美国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嬗变,即从完美的英雄到不完美的“反英雄”,并结合代表性的电影作品,重构不同时期美国电影“反英雄”形象的塑造及特点。
[关键词]“反英雄”;英雄形象的嬗变;英雄情结与爱情一样,英雄也是电影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不遗余力地编织着各种令人痴迷的英雄神话,塑造出无数各具特色的银幕英雄,而“挥之不去的英雄迷恋已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一个显性特征”[1]。
之所以美国电影中对英雄形象的刻画会如此经久不衰,应该源于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英雄情结与英雄崇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对英雄的解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高、大、全”的完美的英雄形象渐趋衰落,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与现实更加接近、存在于身边的不完美的“反英雄”。
美国电影亦应时而动,掀起了“反英雄”的潮流。
一、传统的英雄情结与英雄崇拜英雄情结几乎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中。
它是“人类社会不断由野蛮向文明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集体意识的精神价值观”[2]。
在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统治者借助于英雄形象来规范人们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追求。
而另一方面,英雄是一种“原欲”。
“英雄崇拜或英雄主义作为人最根本的欲望、冲动或意志,根源于人类的生存悖论所产生的死亡恐惧。
”[3]所谓的生存悖论,是指人是“自我意识和生理肉体两个对立面的结合”[3]。
从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神话中可以窥见一斑。
“如果人纯然是天使,就不会恐惧死亡;如果人纯然是动物,就不懂得恐惧死亡。
但人既非天使又非动物。
”[4]人既是生理肉体,无法避免死亡;同时又因为拥有对死亡清晰的自我意识而不得不直面死亡,进而畏惧死亡。
为了抗击这种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恐惧,人们期待能有一个拥有过人的胆识、卓越的才能、崇高品质的人总能在危险的关头给予保护和救助,英雄主义便应运而生。
从英雄主义角度看好莱坞电影字幕的翻译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其电影字幕的翻译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英雄主义角度看,好莱坞电影字幕的翻译不仅是为了传递影片的故事情节和对话,更是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传达,激发观众的英雄情结和情感共鸣。
好莱坞电影字幕的翻译可以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激发观众的英雄情结。
在好莱坞电影中,英雄形象往往是观众心中的榜样和标杆。
这些英雄人物塑造出了无私、勇敢、正义和坚持的形象,代表着一种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精神。
而电影字幕的翻译则起到了传达这些英雄形象的作用。
翻译者通过准确地表达英雄人物的台词和情感,将英雄形象真实地呈现给观众,激发了观众内心的英雄情结,激励他们追求正义和勇敢面对挑战。
好莱坞电影字幕的翻译还可以通过情感与价值观的传达,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好莱坞电影中,情感和价值观往往是影片的核心,是电影表达故事主题的重要手段。
翻译者需要将这些情感和价值观准确地传递给观众,以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恰当的翻译,观众可以感受到英雄们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他们的挣扎和成长,进而产生共鸣之情。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增强了观众对电影的情感投入,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涵,从而提升了电影的观赏体验。
好莱坞电影字幕的翻译还能够通过文化的传播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
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其翻译传播到全球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翻译者在处理电影字幕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和观众的接受度。
他们需要在保留原作情感和意义的基础上,对电影对话进行本土化调整,使其更贴切地表达在不同文化中的特点和情感。
通过这种文化的传播和表达,不仅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也会增加观众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情结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普及和深入,电影作为一个国家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和渠道的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电影的大本营,则集中展现了美国多元文化中的林林总总,其中最为大众熟知并乐道的当属英雄主义文化。
好莱坞电影为何对英雄主义情有独钟,背后自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做支撑。
纵观美国历史便会发现,出现这种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绝非偶然。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发迹于新大陆时期,其开国元勋硬是从英属殖民地上活生生剥离出一块儿土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将开拓者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争取自由独立的热血渴望,以及在这一漫长曲折的斗争进程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使得这些人成为美国国民心目中类似于古希腊奥德修斯般的英雄原型。
每个踏入美洲大陆的人都踹怀着一个梦想,英雄们也不例外,正是由于英雄们是最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人,所以这些伟大的英雄们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些普通民众精神上的象征,美国梦的最佳代言人。
时代在变迁,英雄的形象也随之改变,这一点可以由好莱坞荧屏中轮番出现的各色英雄面目便可见一斑。
从把西部牛仔的边疆拓荒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西部片,到随之而来的超人硬汉形象,每一部都深入人心。
当大众对这些落入窠臼的超级英雄模式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好莱坞的一些聪明导演便随之塑造了去除神圣化的平民英雄,这些褪去耀人光环的平民英雄没有遥不可及的超级能力,却多了几分人性的光辉,多了几分真实,有血有肉,敢爱敢恨,原来英雄也有喜怒哀愁,也有辛酸苦辣,这就使英雄们更加平易近人,也更加温暖可爱。
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情结时至今日仍然有增无减,翻来覆去百十年,似乎要把人类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拍一个遍,上至叱咤风云的社会精英,下至默默无闻的平名百姓,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这种全民性质的英雄梦和美国梦有着天然的对接和包容性。
观众欣赏影片为英雄们赞叹喝彩的同时,也抚慰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落和和不堪,通过和荧幕中的英雄角色对换,使得每个观众都在心里面实现了自身的超越,可以没有惊天动地,可以平凡平淡,但是无一例外的拒绝平庸,平凡中彰显出伟大,伟大中折射出崇高。
能把英雄体裁的电影拍成这种程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大片会风靡全球。
作为美国文化的代表和标杆之一,好莱坞电影一直和代表美国快餐文化的肯德基、麦当劳以及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并驾齐驱,向全世界兜售美国文化,这种强势的文化冲击难免会有文化侵略之嫌,通过美国大片中的英雄形象来展示美国的强大和不可战胜,通过快餐文化展现美国人高效凌厉的作风,似乎要告诉世人:美国的国力强盛表现在方方面面,甚至他们的电影和快餐也具有与之大国地位相当的威慑力和统帅力。
不得不说,好莱坞的这种英雄主义情结的电影正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借着好莱坞电影畅行全球的东风,披着文化交流的美丽外衣,大行其文化侵略之实,大肆宣扬美国式民主自由,其动机利害姑且搁置一边,对待试图将电影这门艺术奴役为政治工具的行为,为了能够继续享受干净纯粹的电影艺术,我们不妨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如欣赏美术雕刻作品般简单来观看这种集欣赏性、艺术性、商业性于一身的电影.,自然就能去伪存真的观赏到最纯粹的电影艺术,那些妄自安在电影身上的政治意图自然就会不攻自破,毫无藏身之地。
电影和英雄同是时代的产物,电影给予我们震撼直观的视觉冲击,富裕充足的感官享受,在声音画面中使我们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和愉悦,而英雄同样是我们所渴求的偶像,他们带给了我们力与美,爱与希望,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梦想和激情。
既然电影把早已存在的英雄搬上了荧屏,那我们就姑且欣赏别样的英雄吧,不论是现实还是虚构的英雄,只要能让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儿找到精神的寄托,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最重要的是,鼓励我们也可以成为英雄,哪怕是无人知晓,却可以让我们活在幸福和希望中,享受生命的愉悦和满足,这就够了。
The Hero Of Socialism In American Movie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and in-depth of the mass media,the film as a national important cultural expression vector and channels to be further consolidated the position. Hollywood film as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United States,concentrate expresses the numerous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U.S, the most popular and well known to public, was undoubtedly the heroic culture.Why Hollywood was fond of heroism, it was its own rich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o do support. Throughout American history we would find the fact that strong feeling of heroism was not accidental occured. As we all know, the United States was a nation of immigrants, fortune in the New World Period , its founding father insisted separate the land frome the British Colony to build a new country, letting the spirit of pioneer to acme , this indomitable fighting spirit, the burning blood desire for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and fighting in this long and winding process of history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making these people into the mind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like the ancient Greek hero Odysseus as the prototype.Each person who entered the American continent had one dream, heroes were no exception, precisely because the heroes were the most capable people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these greatheroes have become the spiritual symbol of ordinary people, the spokesperson for the American Dream. The times changed, so changed the images of the heroes.From the pioneering frontier cowboy image that represented the ultimate in Westerns, to the subsequent Superman and tough guy image, everyone came to a big popularity. Time went by,when people were finally tired of the super heroes’ images, some clever Hollywood directors would become sacred shape the removal of the civilian heroes, they fade stunning ring is not out of reach civilian super-hero ability but a little more human glory, a little more reality, flesh and blood, Ganaiganhen, joy, anger, sadness original hero also, there are ups and bitterness, which makes heroes more approachable and more warm and lovely.Civilian heroes pushed the Hollywood filmes to the peak again .At the present time,Hollywood heroism complexity is still on the increase, over and over again through a hundred years, it seems necessary to shoot the image of the human hero of a time, from the all-powerful social elite level down to the obscure name of the people, it seems that every people can become hero, the heroes of this universal nature of the dream and the American Dream has a natural docking and inclusive. The film audience not only cheers and praise the heroes, but also comfort their loss and unbearable which produced in real life, and through the exchang of heroic role which in the screen, so that each audience in mind may beyond which realizes its own, can not earthshaking, can ordinary flat, but without exception,both of them reject mediocrity, ordinary appears the great, great high reflects sublime. Can hero films made into such a degree that it is not hard to understand why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e swept large areas of the world.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benchmarks of American culture , Hollywood filmes have always been keep pace with KFC, McDonald's and Pepsi,which behalf the diet cluture of America, sell to the world of American culture, The culture shock that inevitably, there is a strong cultural invasion is suspec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large image to show the hero in the United States strong and invincible, fast-food culture by showing sharp and efficient style of Americans,both of those kinds of cluture seems to tell the worl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ower have strong performance in all aspects, even their movies and fast food also has great power status with considerable deterrent and commander of forces . Have to say that Hollywood films which contain the heroic feeling are undering some people who with ulterior motives to use of, through Hollywood movies, Cheong Hang global wind, dressed in a beautiful coat named cultural exchange, to larger reality of their cultural aggression, wantonly promotingAmerican-style democracy and freedom .Throw aside their hidden motives and interests away for the moment.Towards the fact that some people who trying to slave the art of film into a political tool, in order to continue enjoying clean ,pure art of film,we may hold the attitude which is said that "take the essence to the dregs ", enjoying the movies as simple as wacthing paintings,engravings, then we audiences naturely can eliminate the false and retain the true things in the movies, those who pretent security on the movie ttself would be ill-founded nature of political intent,and no place to hide,Movie as a comprehensive art form, together with the hero are the products of times.Movies give us an intuitive and visual impact shock, rich enough sensory to enjoy ,in the pictures and sounds let our spirit to get the sublimation and pleasure, while the heroes are also an icon of our desire, which give us strength an beauty, love and hope to make our life full of dreams and passion Since films have put the hero images that always been existed up to the screen, then we just enjoy a different kind of hero through it, whether a real or fictional hero, as long as ordinary people who allow us to find the spiritual sustenance, feel the power of exampl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we are encouraged to be a hero, even if it is not known, but this belief s et us live in happiness and hope to enjoy life's pleasure and satisfaction, which is totally enou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