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11.67 MB
- 文档页数:37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1 研究背景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所以如果我们要研究其文化,其英雄主义意识是一个不应避免且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课题.美国人热爱英雄,也缺少英雄。
有一种论调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英雄越来越少,如果说英雄在美国生活中消失了,你却不会在看过好莱坞的电影之后得此结论.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电影中的英雄们是最易被现代人感受到和崇拜的偶像.即使美国并不像其它西方国家一样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英雄原型,比如荷马史诗或亚瑟传奇中的英雄文化,但是它在古典和史诗英雄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民主方式形成了特有的英雄主义意识。
在19世纪,新式的美国民主英雄在缺少法律的边疆上充当民主的忠诚守护者。
皮袜子故事集创造了美国第一个拓荒者形象一纳蒂.班波。
好莱坞的电影把西部牛仔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所以在谈及拓荒者,西部电影就毫无疑问的成为分析美国边疆英雄精神最贴切的例证;另一种现象可以非常鲜明地支持本文的观点是美国政治领袖的牛仔效仿热潮,它显示了在美国社会中英雄精神的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牛仔、军事英雄的声誉日趋失去往日的光彩,美国人倾向于在虚幻世界中寻找他们的偶像,所以在第六章中本文描写和分析了太空历险和科幻题材电影中的英雄们,被称为最后的拓荒者的英雄们在与黑暗势力顽强斗争中,以一种特定的美国方式体现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那些电影中无论灾难发生在何方,假想的美国英雄们都会最终从邪恶中拯救世界,当然,看过电影人们可以缓解现实生活的焦虑,但是也有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他们信奉个人主义,并始终将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放在核心地位,努力使其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不仅如此,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却在美国的社会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M学术论坛OVIE LITERATURE美国灾难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王海莺(西安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710032)[摘 要] 美国灾难片中的关于英雄主义的主题电影,一直是世界电影市场的宠儿,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的巨大份额,其中塑造的一个又一个英雄个人主义形象,成为当代年轻人崇拜和模仿的偶像。
在英雄的心目中,似乎永远没有退缩和害怕,这也成为他们区别于普通人的最大特点之一。
本文论述了美国灾难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所具有的特点、分析了个人英雄主义形象与美国公民个性特点以及美国国家文化背景的关联,同时也指出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缺陷。
[关键词] 美国;灾难片;个人英雄主义 灾难片是美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类型,其形式多样,涉及范围小到洪灾火灾、地区性流行病,大到海啸、地震、核扩散,甚至到地球遭到外星人武装入侵。
灾难描述的地区遍及地球各个角落,可以是某个乡村小镇、也可以是美国的比如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大都市乃至整个世界。
由于灾难片所描述的场景一般都是属于迫在眉睫、惊险突兀的巨大灾难,甚至整个地球和人类的命运都悬于一发的危急时刻,再加上现代视听技术的革新与表现手法,因此此类电影往往能够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当前的世界态势和未来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焦虑和深思。
近年来,美国拍摄了许多令人震撼的灾难片,比如《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2012》等,这些影片在中国的热映,不但使中国观众对其中描绘的灾难恐怖场面和末世凄凉图景深感忧虑,同时也对其中展现的电影主角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示赞叹和钦佩。
一、个人英雄主义形象的基本特点电影中塑造的个人英雄往往肌肉强健、机智灵活,或神勇过人、风度翩翩,或坚忍不拔、威武不屈,为了拯救心爱的同胞或整个人类,他们往往无惧无畏、迎难赶上,凭借超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成就了一番英雄业绩。
美国灾难片中的英雄主义当然并非总是单打独斗,一意孤行,他们往往是与正义的官方力量齐心协力,共赴灾难。
从《超凡蜘蛛侠》看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从《超凡蜘蛛侠》看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引言: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超凡蜘蛛侠》系列电影可谓是典型代表。
该系列电影围绕着一个普通高中生彼得·帕克如何成为超级英雄蜘蛛侠的故事展开。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由来已久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在《超凡蜘蛛侠》中的体现,以及这种英雄主义对当代美国社会的影响。
一、蜘蛛侠:一个普通人的英雄形象蜘蛛侠这个角色的魅力在于他的普通人身份。
彼得·帕克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他生活在纽约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没有超能力也没有超酷外形。
然而,在被一只放射性蜘蛛咬伤后,他的身体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他拥有了蜘蛛一样的敏捷和力量,从而成为了超级英雄蜘蛛侠。
这个形象塑造了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核心观念——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无论一个人来自何种背景和身世,只要他愿意成为英雄,他就有机会改变自己和世界。
这种观念在美国文化中深深根植,并不断激励着人们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二、蜘蛛侠:道德责任与公正正义的化身蜘蛛侠的角色除了体现了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还强调了个人道德责任和追求公正正义的重要性。
在电影中,当彼得·帕克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他并没有滥用这些超能力来满足个人的欲望,而是把力量用于保护无辜和维护社会的公民安全。
他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守护者,肩负着保护弱者和打击邪恶势力的使命。
蜘蛛侠的这种道德责任感和对公正正义的追求无疑是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
这种价值观强调了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为公正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蜘蛛侠:奋斗与牺牲的象征蜘蛛侠的成长过程注重强调个人奋斗与牺牲的精神。
在电影中,彼得并没有一开始就拥有完全的大蜘蛛能力,他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这些能力。
他要学习如何平衡学业、超能力以及保护城市安全之间的关系。
其实也说不清楚英雄一词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起.但是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尺度,或者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或者是为了宏伟目标而自我牺牲的人,也或者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但是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太深,所以中国的英雄观中似乎不太愿意突出某一个人,而更愿意突出集体的力量。
相比而言,建国时间很短的美国似乎更崇尚与个人英雄的演绎.从最早的超人啦,到后期的蝙蝠侠,蜘蛛侠....还有很多的关于地球毁灭了,巨大灾难的影片总是通过主人公的神勇机智,福大命大化险为夷.这种影片很多时候会看的我们荡气回肠,不由自主的与故事主人公的英勇深深相联,惺惺相惜。
这说明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同个人英雄主义的,至少我们对这样的价值观不厌恶.那么这种价值观为什么只在美国电影中体现的这么淋漓尽致呢?似乎我们要回归美国的文化历史来探求了。
都知道第一代的美国人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当他们登陆这片未知领土的时候,自身是处于绝对的劣势.在他们的周围有着印第安人的阻挠,有着对环境的不适应,也有着无法克服的天灾人祸。
一切都非常的不顺利,想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单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所以按理说美国文化中应该更多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精髓啊?那么我们不得不追述一下美国建立的由来了。
美国的建立是在殖民地独立的基础上。
在17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股移民的浪潮,也就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约两百年。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移民到美洲呢?要知道那时候欧洲的航海探险依然不成熟,一不小心可能就是有去无回了。
历史学家们认为有经济、宗教和政治上的动机,今天无意讨论这方面的细微因素,只要大家把他们联系到一起来看,其实他们都是为了自由。
无论是政治上受到迫害也好,宗教上的清教徒受到排挤也好,还是生活困苦无法继续,其实大家冒险走向这一片新天地,心里的信念就是为了能够更自由美好的生活,不再受到压迫,不再受到约束。
在拥有这样思想意识形态的众多移民基础上建立的美国,可想而知,个人的自由是第一位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强调人权大于主权。
从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看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摘要]电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其内容和形式宣扬了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精髓。
电影作为20世纪初以来崭新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更是将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主流意识传播到世界各地。
美国人酷爱以“超级英雄”为主题的电影,其电影宣扬着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
本文将在剖析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以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为视角,通过对美国式自由、以暴制暴、自由与法律的契约三个层面来阐释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
[关键词]个人主义;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以暴制暴;契约电影是20世纪伟大的发明,它改变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方式。
它从口头传播、书面传播进入到了多媒体时代。
电影综合了语言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的特点,从而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人类也从此进入了读图时代。
电影也跟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一样,也根植于其民族文化。
因此,电影也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电影是一个国家(民族)展现其文化的舞台,宣扬着深深融于这个国家血液中的人文精神,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果说,英国人以其发达的工业征服世界,德国人以其深邃的哲学头脑教育世界,法国人以其灿烂文化陶醉世界,那么,美国人则是以其电影影响世界的。
在美国好莱坞大片《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整部电影都弥漫着深厚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绪。
这种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却是美国所独有的,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根植于欧洲传统文化和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气质的。
一、关于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一)根植于英雄的土壤人类的童年时代是英雄的时代,至今仍在流传的古老传说都离不开英雄人物。
在中国,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英雄传说;在古巴比伦,人们传颂着打败妖怪的芬巴巴,杀死天牛、寻找长生不老仙草的民族英雄吉尔伽美什;在欧洲,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尔等一系列英雄;古英格兰人的《贝奥武甫》中的贝奥武甫。
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对比看文化价值差异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对比看文化价值差异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不仅可以反映社会、体现艺术,还可以传递文化价值观。
英雄主义是电影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在中美两国的电影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呈现。
通过对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的对比,可以揭示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价值观。
一、中美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差异1. 中美英雄形象的不同定位在中美电影中,英雄形象被赋予不同的定位和角色。
在中国的电影作品中,英雄往往是民族的象征,他们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梦想,代表了国家的力量与荣耀。
而在美国的电影中,英雄更多的是个体的呈现,他们代表着个人的价值和追求。
2. 中美英雄形象的人物特征中美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在人物特征上也存在着差异。
在中国电影中,英雄形象往往强调集体主义思想,他们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甘愿牺牲自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而在美国电影中,英雄人物更加注重个体的特质,他们通常是独立、自由、勇敢,对于正义和公平有着强烈的追求。
3. 中美英雄形象的行为方式中美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在行为方式上也有着差异。
中国的英雄形象往往会融入到一个大的背景中,他们的行为常常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或者社会的支持。
而美国的英雄形象则更加强调个体的行动力和自主性,他们会独立行动,打破常规,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去战斗。
二、中美英雄主义背后的文化价值差异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中美英雄主义背后的文化价值差异可以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解读。
中国社会强调集体主义意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因此,在中国电影中,英雄形象被赋予更多的集体使命和责任感,他们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奋斗。
而美国社会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体的价值和权利被重视,因此,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更注重个体的独立、追求和成长。
2. 力量与正义观念的差异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背后也体现出对力量与正义观念的不同理解。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国式英雄主义Simple Analysis of American Heroism in The ShawshankRedemptionAbstract(加脚注)Just like love, heroes are eternal themes in the world. If the love pattern is a ritual process of life when people get rid of the barbarism age sufficiently and enter the civilization age, the hero mode is complex reaction that people seek for achievements and goals.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is 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merican movies; it reflects the core value of American heroism profoundly and deeply. In the thesis, the heroism i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is revealed, so that how the movie reflects the heroism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by audiences. Furthermore, the autho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eroism in the movie, reasons resulting in hero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erican heroism and American dream i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so as to indicate the core value of American heroism.Key words: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heroism; America摘要如爱情一般,英雄也是永恒的主题。
中国传媒大学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都市电影与当代文化课程题目浅析好莱坞灾难电影与战争电影中保卫城市的英雄形象学生姓名李尚班级2010级汉语言(应用语言学)所属学院文学院任课教师张一玮成绩浅析好莱坞灾难电影与战争电影中保卫城市的英雄形象摘要:英雄作为故事中心常常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对于灾难电影和战争电影来说更是少不了英雄角色来主导整个故事。
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很出众的能力,但最强大的是他们的精神力量,他们为了城市,为了国家,甚至是为了人类文明为了整个世界甘愿牺牲自己。
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用自己的力量诠释了英雄的意义。
这类电影符合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文化。
(一)灾难电影——以《地心末日》、《活火熔城》、《绝世天劫》为例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间,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当我们认为我们才是地球的主宰者的时候,大自然总会以他的方式警示我们,不管人类如何发展,总离不开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生命和幸福,往往还是需要自然的恩赐,老天爷稍一变脸,我们往往无能为力,当灾难发生时,人类引以为傲的文明立即显得脆弱不堪,鲜活的生命也纷纷凋零。
但是人类的尊严、生命的可贵、精神力量的强大也往往在灾难发生时显得尤为突出。
在好莱坞电影中,这些优秀的品质往往最主要体现于在灾难面前拯救人类的英雄。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代表,集中了人类的精英与精英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
《活火熔城》中,灾难发生的城市是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
拯救城市的英雄主要是总指挥马克·罗克和漂亮聪明的火山专家埃米·巴恩斯博士,他们面对的灾难是火山爆发。
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以炸药炸出大坑,并炸塌较多钢筋混凝土的新建筑比弗利山大厦,迫使岩浆流入大海。
最后熔岩流终于流到坑道并进入下水道,进入巴伦拿溪后流出太平洋。
《绝世天劫》中,故事的发生地是美国太空总署所在地休斯顿。
最有经验的钻探师哈里以及他未来的女婿艾吉。
面对即将撞击地球的陨石,他们计划让飞船在陨石上着陆,并让专业人员在陨石上钻一个800米深的洞,放入核弹,炸碎它或是改变它的飞行轨道。
好莱坞的西部片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一种电影题材,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繁荣时期后,持续30年主宰美国文化娱乐市场,深受全世界观众的喜爱。
其中塑造的英雄人物迎合了美国人关于西部的神奇传说和浪漫想象。
扮演英雄形象的明星演员如约翰·韦恩(John Wayne)、加里·库珀(Gary Cooper) 等在美国曾风靡一时,家喻户晓,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偶像。
时至今日,这些银幕形象已成为美国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作为美国社会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倍受珍视。
英雄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概念,作为人类理想的化身,既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又因为是某个特定历史阶段某个文化群体的产物而带有明显的特殊文化特征。
比如,中国传统的英雄人物为公众利益甘于牺牲自我,是中国传统意识中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美国经典西部片舍弃了边疆居民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扶持的现实因素,选取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为主题,着力表现个人面对邪恶势力时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为正义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受家族、朋友和社会制度约束、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式的英雄人物。
这些影片让观众看到美国人崇尚自由、不甘受制于任何社会关系和制度约束的个人主义理想,感受到美国人要充当救世英雄拯救世界的使命感。
同时,电影中也反映出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念自身隐含的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暴力手段与建立民主社会目的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西部片在美国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
美国电影评论家Michael Coyne把这些研究划分为四类:神话诠释,导演风格, 结构主义和政治寓言诠释,它们分别探讨美国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对于欧洲神话传统的继承,比较同一导演不同电影作品之间的异同,以及宏观经济结构和不同时代的政治意识形态对西部片所产生的影响及在影片中的反映。
这些研究多分析西部片所影射的政治事件和时代思想,缺乏从文化角度出发对影像进行的研究。
中美影片中的英雄主义比较(上)摘要: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电影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众多的电影题材中,英雄主义题材类的电影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比如中国电影《英雄》、《卧虎藏龙》、美国电影《第一滴血》、《x战警》等,在观影之余我们也能感受到中美两国不同文化对“英雄主义”的不同认识与理解,本文通过中美电影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个话题。
关键词:英雄主义比较中美电影引言何谓英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这是古人对英雄的解读。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另外一层意思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令人钦佩的人。
这是中国人对英雄的定义,从这个定义中折射出的内涵更准确的说是我们中国人对英雄的定位。
而美国人对英雄的定义,我们可以从最具权威的美语词典,相当于我们的《辞海》的“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美国传统字典》)中找到:1、a man distinguished by exceptional courage, nobility and strength.具有超常勇气、能力、力量的人2、someone who fights for cause. 为事业而战的人由此可见,中美两种文化对英雄的理解是有区别的。
一、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中国的英雄离不开中华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大禹治水为民福祉到义薄云天的关云长,从精忠报国的岳武穆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从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鞠躬尽瘁的焦裕禄到甘为孺子牛的孔繁森等等,他们是中国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英雄,从这些英雄的故事里,能够找到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孕育出的英雄主义。
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具有三个特殊的品质,就是“舍生取义”、“以身许国”、“重义轻利”。
《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对比看文化价值差异》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文化和艺术的体现,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和美国的电影工业无疑是最为繁荣和影响力最广的。
尽管两者都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但是各自电影中对于英雄主义的表现手法、情节构造、以及传达出的文化价值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进行对比,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差异。
二、中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带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这些英雄人物通常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牺牲精神。
他们往往是社会的楷模,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在电影情节上,往往强调英雄的成长过程和自我超越,如《战狼》系列中的主人公在保卫国家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真正的英雄。
中国电影的英雄主义注重道德的塑造和社会的引导作用,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个人价值的认知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在视觉表现上,中国的英雄形象通常更注重内心世界的展现,而不仅仅是外在形象的描绘。
三、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相较之下,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则更多地关注个体的能力和精神追求。
这些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或独特的技能,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解决问题,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情节上,美国电影更注重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如超级英雄电影中的英雄在面对危机时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
美国电影的英雄主义强调个人价值和个人自由的精神追求,这反映了美国文化中对于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的崇尚。
同时,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也往往带有浓厚的娱乐性,满足了观众对于刺激和新鲜感的追求。
四、文化价值差异中国和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反映了两国文化价值的不同取向。
中国电影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突显了家国情怀和道德标准;而美国电影则更注重个人价值和自由精神。
这种差异源于两国不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文化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
电影《阿凡达》观后感——兼谈美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时序已经进入了2010年, 回想2009年的世界电影, 不得不提及《阿凡达》一片。
作为2009年票房一路飘红的影片之一, 其集尽了全世界人们的追逐与热捧, 人们甚至为求一票而不辞辛劳、披星戴月地排队。
实际上, 《阿凡达》讲述的故事并不晦涩难懂, 主题亦不新鲜, 是关于地球人为了一己之私, 想要攫取并独霸与之共存外星球的巨大丰富资源, 从而软硬兼施驱逐外星人的故事。
影片动用了诸多的高科技以求画面与视觉效果之臻于完美;而且作为大制作, 除却技术上的大手笔, 影片在内容上所展示之各方势力的角逐, 各种矛盾的冲突亦殊值圈点 (诸如地球与外星球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类与外星人的矛盾, 外星人内部矛盾以及人类内部的矛盾等等) , 尤其是人类内部对这一行径所不齿而表现之激烈冲突更堪称本片的华彩乐章。
其中, 作为拥有人类基因的杰克俨然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 “历史使命”地担当了拯救外星球命运的使者, 并带领外星球子民将人类驱逐出境, 回复了世界多样性的生存状态。
私意以为, 这部影片所宣示抑或意欲表达的是一种“对不同种族、民族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尊重, 强调世界是, 也应当是“多元统一的整体”, 是“和而不同”的。
然而, 深入以思, 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悖论, 影片在彰显“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同时又无不在展示并引导美国式的价值观念, 无不在藉影片这一媒介向全世界强劲灌输“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天赋使命”等价值观念;试图将这一价值观念渗透到全世界, 力图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亦以之来改造世界, 即“按美国方式发展之一元化”的发展模式。
如, 影片中对抗地球人蛮横无理行径的杰克即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代表, 其完全符合个人英雄主义的特征, 即“英雄(拯救者) ”之择选程序民主, 但遴选结果确是“天赋使命”的宿命使然, 夸大地强调个人在社会生活和历史活动中的作用。
这种观点抑或态度亦传递着美国在因循“天赋使命, 个人英雄主义”的信念下对全世界的救赎, 肩负着作为“世界领导者” (英雄) 拯救全球的天赋使命, 即要依照美国的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模式改造世界。
浅析中西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是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深受观众喜爱的主题之一。
在中西影视作品中,英雄主义的呈现方式不同,在表现对象、情节设置、道德取向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家利益、民族精神的代表。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往往是压垮侵略者、败灭内奸、保护人民的代表。
例如,2002年的电影《英雄》中,背负民族信仰,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国家和民族的和平与尊严的主人公,以及许多英雄式的白骨精、孙悟空等,都让观众感受到民族震撼,文化彰显。
这些英雄代表了中国民族的精神与印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公义感。
而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往往表现为个人英雄主义,追求自我成就和明确的道德取向。
在众多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的形象往往是不屈不挠、拯救世界的代表。
例如,美国电影《终结者》看似是科幻作品,但深处其间所传递的是一个拯救世界的主人公需要承担道德责任,保护人民免于邪恶的危害。
这种英雄形象也是现代社会中最流行的英雄模式之一,强调人最终通过仁义道德、英勇和自我超越而成为英雄。
中西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各有其特点和优点。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强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下的人民主体性;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强调个人经历和成就,具有较高的个人价值和冒险精神。
同时,无论是哪种英雄主义,都强调了道德、勇气、荣誉和责任等观念,具有积极的价值观和思想意义。
总之,中西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是各自文化的重要代表和展示,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安排,消费了观众对于义、勇、忠和道德等方面的期待和渴望。
这种英雄主义对于塑造和传承一种文化和民族精神,亦具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论述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作者:肖振玉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4期摘 ; 要:美国英雄主义电影在电影市场算的上是璀璨明星,其分量足以占据世界电影的半壁江山。
通过恢宏浩大的动作场面和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赢得了巨大票房,美国式的文化价值观也因此传播到世界各地。
文章将对这些好莱坞大片中体现的个人英雄主义进行分析,论述美国电影英雄主义文化特征,并通过几部代表性影片分析其个人英雄主义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电影;个人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文化中图分类号:J90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1-0135-01一、英雄主义的定义以及来源所谓英雄主义指的是迷信个人力量,脱离人民群众去完成一定社会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它的原则是个人主义,个人的作用一直都得到社会与人民的肯定。
美国是一个热烈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
美国是一个提倡独立与自由的国家,肯定人的价值,一切以人为本。
美国鼓励每一位公民,靠自己的双手,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就是力量”,“和谐文化”等观点截然不同。
也正是因为美国人的本性特点,所以个人主义原则在美国根深蒂固。
所以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诞生在美国,发展在美国,繁荣在美国也就不稀奇了。
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美国对其极其推崇,它是美国主流社会最重要的社会信念和共识。
美国人都认为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梦想的实现要靠个人的奋斗,每个人学会自尊自重,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社会的责任。
二、通过影片具体分析美国电影英雄主义当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移植到好莱坞电影中时,我们就可以看到蜘蛛侠、超人、美国队长等一系列英雄人物,他们都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代表人物。
在《超凡蜘蛛侠》中,我们可以多次看到蜘蛛侠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人类的场景,即使多次负伤,即使自己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蜘蛛侠也会毫不动摇地去和恶势力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