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木播种育苗及培育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8.93 KB
- 文档页数:2
长白楤木播种育苗与栽培技术王晓霞【摘要】The sowing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eed treatment , breeding garden land preparation , sowing, seedbed cover , field management , transplant and recovery of Aralia continentalis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in this paper .%本文简要介绍了长白楤木种子处理、育圃地准备、播种、苗床覆盖、田间管理、移栽与采收等播种育苗与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吉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46)001【总页数】2页(P42-42,45)【关键词】长白楤木;播种育苗;技术【作者】王晓霞【作者单位】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吉林吉林 1325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7长白楤木(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又名东北土当归、牛尾大活,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朝鲜、俄罗斯等地,其根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利尿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性腰腿痛、腰肌劳损等症[1]。
其长白楤木嫩芽与龙芽楤木的嫩芽一样,食后留有余香,深受人们喜爱;加之其栽培技术简单,嫩芽采摘方便,繁殖系数较高,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优良种植项目。
长白楤木通常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作者仅就播种育苗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1.1种子调制采集成熟果实,放入盆或缸等容器内,加少量水搓揉,使种粒与果肉分离。
经多次漂洗,除去果皮、果肉、杂物和瘪粒,获得纯净种子,置于干燥、通风、凉爽处阴干备用。
1.2种子处理长白楤木种子具生理性休眠特点,必须经层积处理后种胚才具发芽能力。
至11月中旬降雪不融时,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4 h,涝出,沥干水分,混雪2~3倍,置于低温窖(温度5 ℃以下)进行层积埋藏处理。
野生楤木人工育苗技术要点作者:高金莲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6年第02期摘要结合云南省泸水县老窝镇生产实际,介绍野生楤木人工育苗技术,包括种子育苗、种根扦插育苗和枝条扦插育苗等技术要点。
关键词野生楤木;人工育苗;扦插;病虫害防治;云南省泸水县老窝镇中图分类号:S567.1+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4-028-02知网出版网址:http:///kcms/detail/50.1186.s.20160224.1536.00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2-24 15:36:04楤木(Aralia chinensis L.),是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灌木或乔木,高2~5 m,多生于海拔500~2500 m的低山灌丛中,喜欢通风、温暖、湿润的环境,也较耐湿、耐旱、耐瘠薄等,适应性较强。
楤木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好的经济价值,可供食用、药用,也可用于工业原料、园林绿化和保持水土等。
楤木的嫩芽可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粗纤维以及钙、铁、锌、镁、钾等矿物质,其风味清香独特,被视为蔬菜上品,是近年国内外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特优山野菜之一。
楤木的皮和根在民间是治疗糖尿病、胃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的首选药材之一。
云南省泸水县老窝镇夏季雨水充沛,冬季有霜或背阴使土壤相对潮湿,非常适宜种植野生楤木。
老窝镇已有少数农户将野生楤木移栽到自己的地里进行种植管理。
为了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老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野生楤木人工育苗种植技术试验,现将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 种子育苗1.1 种子采收和处理楤木花穗上的种子是逐步成熟的,持续时间较长,要分几次进行采集。
为了方便,也可在少部分种子成褐色时用透明尼龙网袋套住花穗,待其穗轴干缩后剪下整个花穗。
可直接将其晒干后放在通风干燥处,播种前舂去包裹在种子上的果肉,去除瘪子待用。
也可先用清水浸泡揉搓,使种子与果肉分离,经多次揉搓淘洗去除杂质、阴干,然后在通风干燥处保存待用。
林地内人工培育龙牙楤木恢复其资源的栽培技术【摘要】龙牙楤木是东北三省即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特有的野生树种,其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倍受欢迎的绿色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但是由于近几年人们掠夺式采集方式的盛行,使包括龙牙楤木在内的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濒临绝迹,可采集量和仓储量逐年下降,导致市场供应严重不足。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升,我们必须积极寻求出路,而在林地内实施人工培育的方法就是恢复龙牙楤木资源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人工培育;龙牙楤木;栽培技术;播种育苗龙牙楤木又称为刺老鸦、刺嫩芽,属于五加科楤木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非常有名的山野菜,也是我国东北三省特有的野生树种。
龙牙楤木生长在森林环境中,无污染,味道清香,含有大量的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钙元素、磷元素、锌元素和镁元素等,是备受欢迎的绿色食品,具有非常高的药用、食用和经济价值,市场潜力巨大。
但是由于人们长期的掠夺式采集,加上丰产林用地面积的增加,导致野生资源被严重破坏,龙牙楤木可采量急剧减少,市场供需矛盾逐年增加。
随着人工培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林地内人工培育龙牙楤木恢复其资源势在必行。
1 龙牙楤木的形态特征与生境龙牙楤木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为灰色,树枝灰褐色,枝上密生竖刺,高为1.5-6m,叶为2-3回羽状复叶,叶柄长度为6-13cm且有刺,花色为淡黄色或白色,花期一般在7-8月,果期在9-10月。
龙牙楤木是我国东北三省特有的野生树种,喜沟谷、阴坡、半阳坡和潮湿地,通常生长在海拔为250-1000m的混交林、阔叶林、次生林中或沟边、林缘等,具有很强的耐寒性,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下能得到更好生长,喜肥沃且略呈酸性的土壤,适宜生长的空气湿度为30-60%,是天然的中庸树种。
2 林地内人工培育龙牙楤木恢复其资源的栽培技术2.1 播种育苗种子繁育种苗出苗整齐,且便于田间管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采用种子繁殖方法首先就要采种,龙牙楤木的种子一般在9月中旬或下旬成熟,应抓好采收时机,否则果实落地后采收起来就具有一定困难;种子采收后用于春播,需要进行越冬催芽,可先将种子浸入水中,将果肉和秕粒清洗掉,清除瘪种,然后将种子混入3倍含水率为40%的湿砂中;根据种子和湿砂数量挖合适大小的沟,将容器放置在沟内,并在小沟上方覆盖一层草帘,最好每隔2天或3天翻动一次种子和湿砂;等到进入冬天大地将要封冻时,在背风向阳处挖设埋藏沟,并在将含水率同样为40%的湿砂铺在沟底,然后将盛有种子和湿砂混合物的容器放入埋藏在沟中,覆上30cm厚的土层。
龙牙楤木的繁育栽培技术刘炳刚【期刊名称】《特种经济动植物》【年(卷),期】2017(020)010【总页数】1页(P47)【作者】刘炳刚【作者单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甘肃天水 741039【正文语种】中文龙牙楤木(Aralia elata Seem)属伞形目五加科植物。
灌木或乔木,高达5m。
又名务娄头、乌龙头、鹊不踏、虎阳刺、鸟不宿、飞天蜈蚣等,各地不一。
分布从海滨至2500m的森林、灌丛及林缘地带,多见于该垂直区的杂木林中,在甘肃东南、陕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两广均有分布。
其根、茎、皮均可药用,尤其嫩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龙牙楤木芽已成为城乡人们餐桌上的山珍佳肴,各产区均很盛行,大有经济潜力。
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个体为采种对象,在9月中下旬,注意观察果穗变化,待果皮变黑、果枝变黄、树叶将脱的时节,及时采种。
将采来的龙牙楤木种籽阴干,去除杂质装袋备用。
由于龙牙楤木的果实壳质硬,加上壳外还裹着树脂和蜡质,不易发芽,需要经过人为的处理,方可提高发芽率。
先将龙牙楤木种籽放在水泥地上,用鞋底人工搓揉,物理除去表皮油脂,再将种籽和牛粪按1:3的比例匀拌堆浸置于深1m左右的坑内,上覆沙土20cm冬藏。
春季3月份播种前15天左右深翻田地,晒耙作畦或打垄。
垄栽需做垄宽40cm、沟宽30cm,每垄种一行,株距25cm。
畦栽需作畦宽1m,沟宽30cm,畦面种3行,行距50cm,株距25cm。
在2~3月份龙牙楤木萌发新芽前,挖取野生龙牙楤木用种苗,或于3~4月挖取龙牙楤木根部萌发的子苗作种苗,栽种在垄或畦面均可,或者在畦面横向开浅沟将堆浸一冬的种籽连同牛粪播入浅沟内,覆腐殖土1~2cm后压实表土,种苗栽播完成后,视墒情灌水,畦面覆草帘保温。
龙牙楤木茎干上布满皮刺,当植株长到1~1.5m高时,及时剪去横向侧枝,保持植株向上生长,控制植株在3m以内,以利于采割芽包。
种籽繁殖的实生苗,在翌年及时疏移或出售。
龙牙楤木的林下种植技术作者:杨德勇徐延中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介绍了龙牙楤木的形态、地理分布、环境习性、营养价值和龙牙楤木的林下种植技术,为龙牙楤木的开发利用和种植栽培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龙牙楤木;生物学特性;栽培中图分类号:S723.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78-1龙牙楤木作为食药兼优的野生经济植物,是中国东北林区特产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
龙牙楤木的嫩茎叶富含人体需要的亮氨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可作蔬菜食用,不仅风味独特,香美可口,且营养丰富。
龙牙楤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人体具有强壮作用。
龙牙楤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龙牙楤木也是一种比较珍贵的工业用树种,其种子含油量为34.9%,可供工业用或制肥皂用。
龙牙楤木营养价值很高,作为食物畅销国内外市场,其加工已逐步成为山野菜加工业中的一个主要的项目。
随着市场对龙牙楤木需求量不断增加,仅仅依靠现有的野生资源利用已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龙牙楤木的生物学特性和林下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为大规模培育优质壮苗奠定了基础。
1龙牙楤木的形态、地理分布、环境习性1.1 龙牙楤木的形态及地理分布龙牙楤木是被子植物门五加科楤木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别名刺嫩芽。
龙牙楤木为灌木或小乔木,高1.5~6米。
小枝疏生多数细刺,刺长1~3毫米,基部圆形至心形;幼枝上常有细长直刺,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分离部分线形,长约3毫米,边缘有毛,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稀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或沿脉被柔毛。
花有细长梗,花轴为二回总状分枝,集生于二回分枝的花轴先端,花轴及花梗上密生短柔毛,膜质,苞披针形,樽杯状。
花冠淡黄白色,卵状三角形,开花时反曲。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