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969.00 KB
- 文档页数:28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14年4月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项目
工作方案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14年4月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项目工作方案
一、背景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位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范围之内,又有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区。该区域的湿地健康与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直接相关,还关系到全市近千万人口的水源安全问题。国务院、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区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国家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和《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中计划开展20个建设项目11个管理项目用于该区域的水环境的治理,其中一个管理类项目就是要求在该地区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的同时,在湿地区域内开展湿地生物监测,了解和掌握湿地生态修复对于水环境治理的积极成效。
近期,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修复工程已完成4.6平方公里湿地修复。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也将淀山湖区列为重点调查湿地,基本掌握了该区域湿地资源状况。2013-2015年将在该区域的大莲湖及周边区域开展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修复工程。因此,长期开展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以下简称“淀山湖湿地监测”)对进一步掌握该区域湿地生物状况,评估湿地生态修复效果以及提高该地区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 、监测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1、为落实《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和《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目标及任务要求。
2、掌握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及其生物的变化状况,为淀山湖区水环境治理、湿地修复成效和郊野公园建设提供评估依据和发展建议。
(二)任务
1、结合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野外实际勘验监测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4.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水位水深等变化情况。 2、固定样带(方)监测湿地植物群落、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变化情况。
3、研究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评价指标,定期开展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态质量评估。
三、参加单位及职责分工
(一)参加单位
根据《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有关精神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市、区两级职能分工,本次监测工作为市、区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共同参与,主要参加单位有: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所、青浦区农业委员会、青浦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以下分别简称市绿化市容局、华师大河口所、青浦区农委、青浦区保护站)。
(二)职责分工
1、淀山湖湿地监测项目的责任主体是市绿化市容局和青浦区农委。
2、青浦区农委负责领导、组织和实施淀山湖湿地监测项目,市绿化市容局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本项目,编制监测工作方案。
3、华师大河口所,负责淀山湖湿地监测技术方案的制订和完善;帮助青浦区保护站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开支野外监测工作。
4、青浦区保护站负责本次监测项目中所涉及各项经费的落实与支出;监测固定样带、样带和样方的确认与维护;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及其它后勤保障需求。
四、组织保障
1、成立淀山湖湿地监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及保障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审核。
领导小组由如下人员组成:
组 长:汤福明
副组长:孙余杰
组 员:吴利荣、薛程 2、成立淀山湖湿地监测技术顾问组,顾问组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有关专家组成,负责为淀山湖湿地监测提供技术咨询和年度评审会的主持及监督;负责《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报告》的修订和把关。
顾问组拟由如下人员组成:
组长:徐宏发
组员:王天厚、赵敏
3、成立淀山湖湿地监测工作组,工作组负淀山湖湿地监测的日常组织;统计汇总资料及原始数据保存;监测质量的监督;推进会、评审会的召集;监测总报告(初稿)的编制。工作组拟由如下人员组成:
组长:吴利荣
组员: 唐晓东、钟晨威、袁琳、童春富、袁庆
五、质量和安全管理
1、为确保监测成果准确可靠,由监测技术顾问组负责监测质量把关,抽查和验收野外调查和内业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2、确定淀山湖湿地监测一年两次例会制度。会议由工作组召集,调查队队长及队员参加,会议由技术顾问组专家轮流主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青浦区农委和市绿化市容局。
3、为确保淀山湖湿地监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必要对淀山湖区内设置的样带、样带和样方开展必要的边界标示管理和维护。
4、为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和野外调查人员的人身安全,由监测工作组为每一位调查队员发放统一的“淀山湖湿地监测”工作证件,并为野外调查人员购买有关安全保险。
六、年度工作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时间:2013年9月—2014年3月 1、编制《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工作方案》和《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技术方案》
2、完成《监测方案》的专家评审
3、完成监测队伍的组建和培训,明确各监测小组的调查职责与联系人
(二)调查实施阶段
时间:2014年4月—2015年4月
1、开展野外监测工作和数据收集工作
2、开展数据统计和汇总工作
(三)报告编制和成果提交阶段
时间:2015年4月至6月
1、编制《2014-2015年度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报告(初稿)》
2、顾问组专家修订《2014-2015年度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会
3、成果报送青浦区政府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七、经费保障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项目2013-2014年由市林业局部门预算专项支持。今后项目的长期开展建议由市区两级共同负担。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项目
技术方案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14年4月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技术方案
一、背景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位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范围之内,又有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区。该区域的湿地健康与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直接相关,还关系到全市近千万人口的水源安全问题。因此在这个区域开展湿地修复工程,发挥湿地涵养水源提高水质的生态服务功能意义重大。
根据《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09-2012年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修复工程已完成4.6平方公里湿地修复。2013-2015年将在该区域的大莲湖及周边区域开展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修复工程。因此,长期开展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以下简称“淀山湖湿地监测”)对进一步掌握该区域湿地生物状况,评估湿地生态修复效果以及提高该地区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十分必要。
二、监测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1、落实《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和《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目标及任务要求。
2、掌握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及其生物的变化状况,为淀山湖区水环境治理和湿地修复成效提供评估依据和发展建议。
(二)任务
1、结合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野外实际勘验监测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4.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水位水深等变化情况。
2、固定样带(方)监测湿地植物群落、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变化情况。
3、研究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评价指标,定期开展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态质量评估。
三、监测范围与监测周期
(一)监测范围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修复示范项目实施范围(4.6平方公里)。
(二)监测周期
本方案监测周期为2年一次,第一年为开展各项野外调查及数据收集工作阶段,第二年为内业整理和报告撰写阶段。
四、监测对象
(一)湿地监测
湿地斑块、面积、水位、水深
(二)动物
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种类、数量
重要保护对象的种类、数量
(三)植物
湿地植被分布、面积
湿地植物群系、植物种类、植物典型生物特征(盖度、高度、密度等),重点调查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生物特征。
(四)水质及富营养化指标(水文站收集)
水质、富营养化程度
五、监测方法和样点样带设定
(一)湿地监测
湿地监测采取卫星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和中分辨率影像数据。
1.湿地类型遥感与地面判识
(1)根据国家林业局《湿地分类》标准,全国将湿地划分为5类34型,根据各湿地类、型及其划分标准来确定淀山湖湿地类型,确保与国家和上海湿地划分标准、界定以及湿地编码保持一致。 (2)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遥感数据的获取应在保证调查精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特定的数据源。本次对大莲湖及周边区域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米左右,云量小于5%,选择时相最为5月-10月靠近丰水期的遥感影像资料。
(3)遥感数据源处理
对遥感数据要以湿地资源为主体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并根据1:1万地形图进行几何精校正。经过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按标准生成数字图像或影像图。
2.湿地斑块和面积变化监测
(1)湿地解译标志建立
通过对遥感假彩色像片识别,利用GPS等定位工具,建立起直观影像特征和地面实况的对应关系。主要依据野外调查确定的影像和地物间的对应关系,借助有关辅助信息(湿地图、水系图、湿地分布图及有关物候等资料),建立遥感假彩色影像上反映的色调、形状、图形、纹理、相关分布、地域分布等特征与相应判读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
制定统一的解译标准,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判读类型的定义、现地景观形成统一认识,并对各类型在遥感信息影像上的反映特征的描述形成统一标准,形成解译标志,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不同遥感影像资料或遥感影像资料时相差异大的,应分别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2)人机交互判读
判读工作人员在正确理解湿地类型和分类定义的情况下,结合现场地面调查,在GIS软件支持下,将相关地理图层叠加显示,全面分析遥感影像数据的色调、纹理、地形特征等,将判读类型与其所建立的解译标志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区分判读类型。以面状图斑和线状地物分层解译。建立判读卡片并填写遥感信息判读登记表。
(3)图斑判读要求
图斑判读最小面积为1公顷,以图斑为基本单位进行判读时,采用遥感影像图进行勾绘判读或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进行勾绘判读为主,GPS野外定位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