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徽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安徽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杨泽军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08期

摘要介绍了安徽发展茶叶的优势及茶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茶场建设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快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内容,以促进安徽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茶产业;茶场;建设;标准化;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18-02

安徽发展茶叶有很多优势:一是地理条件优势。安徽省无论从海拔、纬度、日照、土质、降雨量,还是从土壤所含的微量元素,都是非常适宜种茶的地区,可以说安徽是全国最佳的种茶区之一。二是文化底蕴优势。安徽茶叶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祁门红茶曾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立下功劳。安徽的茶叶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三是种植加工技术优势。安徽省农科院茶叶所在黄山市安家70多年,培育了一系列适合安徽省种植的国家级茶树良种和曾经领先全国的生产管理技术。可以说,安徽茶叶种植水平和高端绿茶加工工艺处于全国前列,红茶加工工艺全省领先。四是茶园规模优势。据统计,2014年安徽省茶叶面积15.7万hm2,产值76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54亿元,占7成以上,表明安徽省茶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徽茶品牌创建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全省17家企业入选全国茶叶百强,12个徽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安徽发展茶叶有众多优势,但和其他茶产业发展好的地方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

1 安徽茶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滞后

产业化程度偏低,一方面,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偏低,生态茶叶加工标准不高,茶产品地方标准或国家标准缺乏。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茶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当前改善和建设茶园的生存环境动力不足,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茶下种(养)植等立体栽培模式未进一步发展,茶园管理粗放,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要求有待加强,为生产符合安全的茶产品留下隐患,未能给茶旅一体化建设打下基础。抓生态茶叶的加工标准就是要实现茶叶加工的清洁化生产,目前茶场厂区加工过程标准化,无污染的要求落实不到位,生产全程的清洁化不够。

1.2 行业同质化严重

产品文化、特色挖掘不够,产品附加值偏低,茶叶综合利用率低,振兴徽茶之路任重道远。目前,安徽只有六安和黄山茶产业在深度开发方面刚起步,进行了茶多酚的提取及茶饮料、茶面条、茶叶籽油的开发等,但市场的开拓还需要加大力度。茶叶龙头企业对于茶叶的根、茎、叶、花、果实利用不够,新产品开发不够,产业链“接二连三”开发不够,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1]。

1.3 茶叶品牌效应偏低

目前,安徽省虽有全国知名的茶叶品牌,但茶叶规模化、品牌化仍需进一步规范。茶叶品牌没有整合,不仅全省没有整合,就是很多市内也没有整合,导致目前家家有牌子、市市有品牌、全省无名牌的情况。

1.4 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主要是营销体系单一,安徽省茶叶面积达15.7 hm2,全部投产后产量惊人,茶叶销售将是茶产业的主要内容。应针对目标市场宣传推介活动不够,龙头企业申请牵头组织参加目标市场的品牌推介活动积极性不高,财政对于龙头企业或以抱团方式在大城市或知名的茶叶市场开设专卖店的补贴力度不够,对茶叶交易市场的扶持力度不足等方面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1.5 茶旅一体化建设欠缺

茶区生态条件好,茶农生活相对富裕,但是集中打造以茶产业为载体的美好乡村数量不够、规模偏小、良性循环的茶旅互动致富之路尚未启动,茶产业的发展仍然主打就茶叶抓茶叶。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路、水、电、房和娱乐项目配套建设尚显不足,茶区转变为景区仍亟待完善[2]。

2 推进茶场建设,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2.1 树立和培育茶叶品牌

推进茶场建设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要培育和树立茶品牌。需要从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企业诚信度和品牌认知度3个方面入手,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绿色防治茶树病虫害,建立生物、物理、隔离等基础防治体系,严格化学防治,严防化学药物和重金属污染。二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做到专业管理、规范管理、标准管理。三是优化品种,主攻单产,提升品质,提高效益,确保茶叶绿色、生态、安全和质量标准[3]。

2.2 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逐年增加茶产业专项资金,各主产茶县(区)同步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度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制订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和相关项目资金整合方案,成片打造景区化茶园

基地。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通过林权抵押、小额连保、企业应收帐款和仓储抵押等贷款方式支持茶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外来投资,鼓励外来工商资金投资茶叶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建设,形成外来优强企业与本土茶叶企业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2.3 完善人才支撑机制

推进茶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在茶叶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激励等方面取得突破。根据需要向社会广泛招募营销、研发、资本运作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对茶叶新型经营主体的常态化培训,不断壮大会种茶的职业农民队伍、会加工茶的技术工人队伍、会卖茶的职业营销人员队伍。加强与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定向引进、集中培训等方式,为茶产业培养实用型的种植、加工、物流、营销和管理人才。

2.4 提升茶场建设水平

开展茶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的建设,完善功能,建成茶业科技示范基地,提升茶场建设水平。优美的生态茶园,规范的茶品加工工艺、良好的科技培训、高品位的茶园地,推进茶业科技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迈进。建立茶场合作社联合体,通过合作社整合茶场茶叶资源,采用“基地、农户、合作社、茶场”等模式,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原则,以进一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打造地域品牌,满足市场需求,调配生产资料,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茶苗本地化,建立茶叶高产示范园,达到以点带片、以片保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模式。

2.5 构建电商平台

茶场需要进军茶叶电商领域,寻求市场突破,促进茶叶特性与电子商务运作特殊性结合,建立懂茶且精通电商运作的专业团队。加强茶业电商理论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营造茶业相关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强化物联网建设。通过线上与线下销售的相互融合,以及网络化消费模式日益流行的趋势,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2.6 打造茶场品牌

要提升茶场品牌,茶场不仅要加强科学管理,更要注重技术开发及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作,切实加强茶叶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科学管理和技术开发。在产前突出种植茶叶的基础上,逐步向加工茶叶、分拣与包装茶叶方向发展,并直接延伸到流通领域,进行标准化管理;在产中注重在分拣、包装等初级加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高附加值,并进行标准化生产;在产后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加速茶场的产品进入城市超市,并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对接,在城市建立连锁店、直销点、加盟店、物联网及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