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外国游客镜头下80年代的上海和北京
- 格式:docx
- 大小:7.86 MB
- 文档页数:8
G-951来源:新浪环球地理二胡独奏:江河水glm制作1. 21世纪初期,西方读者放眼中国,看到的是未来大势所趋,而在百年之前,他们看到的却是满目龙钟老态。
这座箭楼原本连在北京内城的城墙上,早年清帝从紫禁城去2. 【北平】(1937年10月号)行动迟缓的双峰驼仍是去往北平的一种主要运输9. 【北平】(1936年2月号)城北的城墙外是这样一处清静的所在,又高又壮的10. 【中国机枪手守卫北平城墙】(1937年10月号)北平内城的高大城墙难敌大炮和空袭,被日军攻破。
这城墙的历史已有500多年,绵延约200公里,宽阔的顶端可容几辆汽车并排行驶。
11. 【不见高楼遮挡的北京天空】(1927年6月号)这座中国古都的建筑之美藏在黑黝黝的城墙背后。
城墙外,宽阔的大道伸向远方,沿路林立着单层的商铺、低矮无窗的宅墙和粉刷过的院墙。
画面摄于鼓楼之顶。
12. 【北京故宫】(1920年11月号)恢弘富丽的皇城被围在矩形的宫墙内,图中靠前的一道门是天安门的外门,民国时称其为“中华门”,门后到天安门间有千步廊,是过去朝廷的中央官员办公之地。
13. 【天坛】(1949年9月号)故宫之南,是皇帝祭天、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
远处,大理石堤道的末端就是三层重檐的圆形祈谷坛,即祈年殿。
14. 【北京紫禁城】(1937年10月号)皇城内另有宫墙围出了紫禁城,以午门为正门。
清帝去天坛祭祀时,会乘坐金辇过金水河,由这道午门出宫。
辛亥革命后,民国的寻常百姓也可以由此走入禁宫游览了。
15. 【广州】(1937年12月号)看台上常有裹着小脚的母亲,张望着场内脚踩运动鞋的英武的自家女孩儿。
举办于1937年5月的一场运动会上,来自多所学校的团体进行了队列表演、拔河、健身操等等,这些女生活动在不久前还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
16. 【广州】(1934年11月号)高层建筑剪出了现代风格的天空线,脚下簇拥着古老的小船。
画面左上角有拱顶的建筑是海关大楼。
17. 【广州】(1937年10月号)这些牌楼之所以还在,是因为有些外国人向市政府请愿将其保留。
120多年前的老北京城,原来长这样!30张罕见老照片,震撼到你北京,在清朝时叫“京师”。
当时的北京,城市规模和现在是没法比的。
其范围大致位于现在北京二环以内。
而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在那时候都属于京郊了。
1870-1890年间,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的一名英籍官员,在其任职期间,拍摄了很多北京城照片,内容包含街道建筑以及风土人情(原版照片为黑白片,经上色处理并修复清晰度)。
其中有一些照片是首次曝光,很珍贵值得收藏!这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正阳门,也叫前门。
城楼高耸,城墙壮观,城门前的瓮城也很完整。
在瓮城内有两座小庙,东为观音庙,西为关帝庙。
照片拍摄于1898年。
1914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1967年,观音庙和观音庙也相继被拆除;现在的北京前门,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城门。
北京城内,一名官员准备出行的瞬间,几名轿班人员正抬着轿子在门前等候。
有四名轿夫抬轿,可以肯定,这是一名四到六品官员,乘四人抬的蓝呢轿。
照片拍摄于1885年。
在清朝时期,官员乘坐轿子是有严格规定的。
京城官员一律不准乘坐八抬大轿,三品上的可乘坐四人抬的轿子。
普通官员和有功名在身的人,也可以乘两人抬的轿子。
这是站在高处,远眺北京大清门的景象。
大清门是北京故宫皇城的南门。
平常都是关闭着的,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会开启它。
大清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一直享有'国门'的地位。
1952年,为了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于1954年拆除了大清门。
这里是清朝时期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是清政府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
总理衙门成立于1861年,门前的牌楼非常气派,题额“中外禔福”四个大字十分醒目。
照片拍摄于1878年(摄影/托马斯·查尔德)。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当时的使馆区。
一些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在使馆区门前的广场上,停着很多载人的马车,一名外国人从马车旁边走过。
张贤亮:老照片张贤亮:老照片我与祖父、父亲三代人的合影,是1996年访问台湾时我姑母给我的。
这张照片大约摄于我十二岁在南京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1949年随她到了台湾。
照片前左的中年人是我父亲。
在大陆,我的家庭照片早已在一次次政治运动中一批批地暗中毁掉了。
仅剩下一张我进劳改队都保存着的我父亲的单人相片,我在一篇散文中记述过:1971年“一打三反”运动在农场展开的第一天早晨,对我采取“突然袭击”,要把我再次关进“土牢”的时候,我乘看守不注意,从装我全部“财产”的一个破纸箱里抽出来偷偷地揣进衬衣,然后把它塞进一条水沟的泥底了。
倘若当时被搜出来,那可是一份确凿的“资产阶级孝子贤孙”的证据,对“右派分子”兼“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我,凭这张照片就可以立即逮捕判决的。
这次从姑母那里,总算我又有了父亲的遗像。
1971年那天早晨,我们这些“犯人”的工作是脱土坯。
不知用这个“脱”字是否对,方言音是“tuo”,动词,“脱土坯”就是把搅拌了草秸的胶状泥浆捣进木模使它成型,晒干后当做砖盖房子,那土坏房就是被称为“干打垒”的了。
为了就近取材,劳动场地设在水沟边,这样,把沟底的泥捞出来拌上草秸便可以捣进模子了。
多少年后,我又一次到这条小水沟边凭吊。
小沟早已干涸,成了公路旁的路沟,长满丛丛杂草。
指向天空的根根芦苇,抽出白色羽毛般的长穗,像一条条招魂的灵幡在风中摇曳。
人的肉体被消灭了,灵魂飞散了,印有躯体模样的那张被叫做“照片”的纸,被深埋在泥土中最终也化为泥土,也许还变成了“干打垒”的一部分,也许已与我后来住的“干打垒”的土房融为一体。
这么说,父亲的阴魂始终没有离开我。
长久地立在路边,似乎听见周围响起某种宗教在安葬仪式中吟诵的如怨如诉的祷文:泥土归泥土,魂魄归魂魄!台湾的姑母翻箱倒柜地将我们祖孙三代的合影找出来给我。
我曾在我选集的扉页上发表过,如今我一直把这张照片置于我的案头。
前一阵子,被称为“老照片”的旧时代的摄影作品忽然流行起来,和“重复建设”一样,不少出版社竞相重复出版,还有什么“红镜头”、“金镜头”、“黑镜头”之分。
中国照相馆历史变迁为中国照相位于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中国照相馆的玻璃橱窗恐怕是最受人关注的橱窗之一。
橱窗里摆放着3张28寸大小的标准照,从左往右依次是刘少奇、毛泽东和周恩来,都用金色的相框镶嵌。
据照相馆的董事长孙秀珍回忆,几年前店里装修,她安排将这3张照片暂时收起来,以免落上尘土。
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外国记者打电话来问:“中国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这个插曲让中国照相馆的新老员工惊讶不已。
他们并没想过,一块普通课桌大小的橱窗,竟会成为见证中国社会变迁的风向标。
他们同样不会想到,摄影师傅们透过镜头所看到、所拍下的一幕幕,会将转瞬即逝的历史瞬间记录在照片上,翻开,一幅一幅,把许多已经快被忘记的故事勾活了。
在这间照相馆的拍照间里,他们努力拍出大人物们最完美的形象,然后精雕细琢,摆进照相馆外面的玻璃橱窗。
也难怪外国记者会大惊小怪,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橱窗里的照片每次更换,多半说明有什么历史事件又发生了。
我们可是根正苗红单从表面上看,和附近充斥着国际奢侈品牌的东方新天地,以及拥有百年历史的五星级酒店北京饭店相比,这座小楼显得有点寒酸。
入口处既没有身穿制服的服务人员,也没有巨幅的广告海报,甚至连个红地毯都没有铺。
尽管如此,这丝毫不影响无数名流走进这家照相馆。
他们中,既有政界人物,如朱德、林彪、华国锋,甚至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也有科学文化精英,如林巧稚、茅以升、周光召和马寅初等;甚至还有娱乐明星,如李连杰、郭兰英、孙国庆、董文华,以及不远万里来到北京的好莱坞巨星施瓦辛格。
这只是一长串名单中的很小一部分。
“过去你所能够想象的,基本上所有名人都来过。
”一位工作人员不无自豪地说。
他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照张相片。
出人意料的是,这里并没有华丽的背景,通常只是一块绿色或者红色的天鹅绒幕布,也没有高昂的化妆品,有时候就一把塑料梳子和一瓶不知名品牌的发胶。
吸引他们的,只是那块名叫“中国照相”的中华老字号招牌。
如今,常有路人驻足在招牌下面评论说:“看到没,这里专门给国家领导人照相的”;或者猜测说:“这儿怎么也得是个局级单位吧!”每每听到这样的“谣言”,中国照相馆的工会主席高里奇总会偷着乐。
老照片牵线,美国抗战老兵与昔日中国女孩70年后再相逢70年前,他作为“飞虎队”的一员支援中国抗战,并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了抗战中的中国,而且在一家战地医院结识了一个中国小女孩。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美国,从此与小女孩失去了联系。
此后几十年间,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个中国小女孩,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见见那个小女孩。
70年后,他的摄影集《飞虎队员眼中的中国》出版。
书中的一张照片,让他和那个中国小女孩再次联系到了一起……用镜头记录抗战下的中国,美国大兵结识中国小女孩故事还得从72年前说起。
1943年9月的一天,20岁的美国军人艾伦?拉森正在从印度飞往中国的一架飞机上好奇地向下张望。
透过云层,拉森看到了绵延的山脉和青翠的农田。
拉森知道,他终于到了他一直向往的国家――中国。
拉森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就告诉他,如果从他们居住的房子往下一直挖洞,就能来到遥远的东方古国――中国。
那时候他就渴望能到中国看一看。
20岁那年,拉森正在奥斯汀大学学习,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了关键阶段。
拉森中断了学业,加入到美国赫赫有名的飞行队――飞虎队,从印度阿萨姆邦穿越“驼峰航线”,飞到了中国云南昆明空军基地。
在拉王智和拉森70年后再相聚森的印象中,昆明是一个美丽而喧闹的城市,他用带去的柯达彩色相机拍下感兴趣的一切,当地的老百姓对他热情而友好,很乐意让他拍照。
拉森觉得,镜头下的中国人身处战乱,依然乐观坚强,充满着尊严和自信,他非常喜欢遇到的每一张笑脸。
在战争的阴影下,每一个向死而生的中国人都在顽强生长,这种勃勃生机让他着迷。
正当拉森处于这种乐观氛围当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轰炸到来了。
1943年圣诞节那天,正当拉森和战友欢庆圣诞的时候,日军飞机突然轰炸了美军在昆明的空军基地。
“飞虎队”的飞机紧急升空迎敌,但一场大轰炸却让附近的百姓死伤无数。
头一天还在拉森镜头中微笑的村民,却突然成了炮弹下的亡魂,这让拉森感到特别难过和悲愤。
然而让拉森感动的是,轰炸过后不久,那些幸存的老百姓都自发跑来帮他们维修机场。
上海历史的变迁一、选择题1、(上海·宝山一模·32)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1927年4月的上海,最有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申报》刊登重订新约的消息 B.北伐军士兵在市区警戒C.学生在踊跃购买《狂人日记》 D.路边行人互相脱帽鞠躬【答案】B(3)A(1)2、(上海·虹口一模·25)下表是《1865年工部局年报统计职业人数表》,你认为当时上海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水手490 工程师机械师83 代理商掮客35 制表商律师商业助理366 高级海员74 会计师面包商摄影师商人266 旅馆业主44 土木工程师潜水员警员126 印刷排字工人39 医生煤气装配工航运乘务员89 领航员36 药商乐师A 手工业经济B 垄断经济C 工业经济D 商贸经济【答案】D3、(上海·黄浦一模·22)2013年是上海开埠70周年。
下列条约与上海开埠有关的是:①《南京条约》②《虎门条约》③《上海土地章程》④《北京条约》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A4、(上海·黄浦一模·32)上海纺织女工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庭的开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
这本普通百姓的“豆腐账”却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 B.记录者是普通老百姓C.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变迁 D.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答案】C5、(上海·金山一模·33)下图是一张近代上海的老照片,从中最能体现的是()A.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城市化B.柏油路、桥梁和电车反映公共道路系统的建立C.习俗反映了国人不接受现代化的道路交通设施D.公共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选择33 A B、D C6、(上海·静安一模·15)“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
珍贵老照片,黑白镜头下的老沈阳1973年沈阳扒掉有轨电车铁轨的义务劳动场面1973年庆祝有轨电车扒掉,沈阳站前1979年的南湖鲁园地区1979年和平大街1980年沈阳钟厂1981年沈阳机车车辆厂女民兵高炮连1982年沈阳夜大学生下课后下起了大雪1982年位于黄寺广场附近的沈阳老北站铁路与黄河大街的路口1983年8月,和平区环卫局的掏粪工1983年从现在的欧亚联营角度拍摄的当时辽宁省总工会楼顶1983年的沈阳胜利大街东南方向1983年的沈阳太原街1983年南京街与黄河大街接壤处1983年亚明电影院胡同里的租小人书书摊1983年元宵节沈阳中街商业街1983年元宵节沈阳中街商业街上纺织品公司针织品批发站门前扭秧歌1984年的沈阳中华路1984年文化路与青年大街的转盘广场1985年,沈阳首批200辆日本皇冠出租车上线1985年的万柳塘公园1985年位于肇工街与启工街的原沈阳市铁西区教工幼儿园1985年中山公园的水泥乒乓球台1986年沈阳太原街与中华路上的人行过街天桥1987年的儿童节机车车辆厂小学的孩子们1987年南京街东侧的沈阳市人民体育场,还有带有标志性的中山公园水塔1987年沈阳机车车辆厂幼儿园小朋友装扮成各种职业的摆拍照片1988年8月沈阳日报社门前人们冒雨排队买报纸1988年的沈阳太原街和中华路上1988年航拍的沈阳市铁西区建设大路路段1988年航拍沈阳站1988年沈阳北陵公园游乐场最早的激流勇进游乐项目1988年沈阳青年大街青年公园与滨河路交汇口处1988年沈阳站前胜利北大街1989年4月22日上午10时,沈阳中兴商业大厦一楼电视机柜台前围满了观看追悼会实况转播的人们1989年7月15日晚上,沈阳市人民体育场1989年的沈阳东塔机场上空航拍照片1989年刚刚通车不久的沈阳文化路立交桥1989年十三纬路和滨河路与青年大街上空的航拍照片1990年的沈阳和平区副食品公司的民富副食品商店1990年的沈阳浑河南岸边上的长白岛1990年的沈阳中街步行街1990年的卫工明渠1990年在飞机在300米高空从青年大街彩电塔往南拍照1992年沈阳市铁西区保工街建设大路交通岗1995年青年大街1990年在飞机在300米高空从青年大街彩电塔往南拍照。
100年前的中国长什么样?这些“历史课本永远不会登”的老照片告诉你答案!环球旅行旅行/摄影/人物/故事/艺术如果有人问,“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你会怎么回答“让他去历史课本里找答案!”“去看电视吧,那里有你想知道和不想知道的一切!”不可否认,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终究与现实相差甚远。
而历史课本里固然有中国的成长史,但却装不下整个中国。
一组游离于历史课本之外的、关于100年前中国的老照片会告诉你,在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1861-1864年,旗人家庭的小女孩。
清朝历任皇帝都曾颁发谕旨,严禁旗人女子缠足,违犯者将对其家长和属地官员给以惩处。
1894-1896年间的北京城,看起来很气派。
1875年宁波关卡。
宁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首批五个通商口岸中的一个。
1879年拍摄于中国天津,美国第18届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在结束第二个总统任期后环球旅行的途中来到中国,与李鸿章会面时的合影。
1880年,法国摄影师Jacques Bacot拍摄的云南大桥。
1899年,被缓慢吊死的犯人。
1900年,被美国骑兵队俘虏的“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战士们。
1901年的“皇城第一门”——北京大清门。
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时期改名为中华门。
大清门在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被拆除,1976年在其遗址上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1901年,妆发精致的歌妓。
1902年,春节期间的香港皇后大道,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1902年,北京的杂耍班,小小年纪就要外出卖艺谋生。
1905年,借助风帆力量行驶的独轮运货车,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
1907年,还没有成为景点的中国长城。
那时的长城早已失去防御的功能,长满了荒草,显得荒凉破败。
1908年,慈禧太后被一群喜笑颜开的太监拥簇着。
1908年河流上的船屋。
1908年,四川的背茶苦工。
1909年的采煤工。
1917-1919年,广州城内脏兮兮的运河。
1924年,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古代匠人的工艺还是很精湛的。
【每天老照片】--741--珍贵老照片:民国时期剪影民国初年的天安门,曾经长满杂草。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制造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图为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在抢救伤者。
皇姑屯事件:最早赶到现场的东北军人员,人人满面惊诧。
1910年,莫理循拍摄的新疆:乌鲁木齐万寿宫。
民国时女中学生制服:粗布麻衣下的质朴小清新。
老照片:1930年的北方地区。
1933年的湘西凤凰县:苗家女子。
1930年代德国飞行员航拍中国——广西喀斯特地貌。
德国人拍30年代的上海街头。
风姿绰约——30年代美女照。
1914年时的青年胡适。
1920年的山东旧影。
1910年代,宋美龄就读波士顿的威斯理女子学院(Wellsely College)。
宋美龄神情锐利,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
该校是著名学府,培育过许多杰出校友,包括美国国务卿欧布莱特、总统夫人希拉蕊、女星琥碧戈柏,华人方面则有宋美龄、作家冰心等人。
宋美龄出身豪门世家,十三岁时赴美,英文流利道地,这不免让她自视甚高。
她不但能以英语交谈,并能使用上流社会的英语表达自我,使二战时期美国人对她另眼相看。
基本上,宋美龄有洋派的一面,却又注重中国人的风俗习惯。
蔼龄、庆龄和妈妈,毕业回国那会照的,富贵人家的感觉。
一次大战中欧洲战场的中国劳工:青岛,中国劳工营准备前往法国。
老照片:京剧大师在民国。
民国成立之初,1919年,焚毁烟枪的场面。
遍寻六朝古迹:民国时的南京。
民国初年的水运码头。
林彪的初恋陆若冰。
他二人两个早在童年时就认识了,到武汉后两个人接触十分频繁。
其后林彪接二连三地给陆若冰写信表白,陆若冰十分镇静地给林彪回了一封只有几十字的信,说她还太年轻,没有考虑个人婚事,同时劝林彪安心读书。
1910年代,梅兰芳戏妆照。
林徽因,原名徽音,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老照片: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80年代初1对在河边亲吻的情侣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战士正在给日本俘虏做演讲,讲解日本法西斯的本质,战争的不义。
而从照片中可见,这些日本战俘不仅伤病得到了诊治,还受到了优待,面前的桌案上摆放满了平素百姓都吃不到、不舍得吃的苹果等水果。
也正是凭借如此,才让一些日本人转为反战。
但是,以现在来看这个邻居却要时时提防。
1936年10月2日,“全国第二回木刻流动展览会”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举行。
而10月8日是这次展览会的最后一天,这一天鲁迅先生来到了展览会,并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参展的作品。
在这期间,鲁迅、黄新波、曹白、白危、陈烟桥等人还围坐一团,进行了相关木刻的讨论(沙飞所摄)。
在很多人的眼中,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但事实上鲁迅先生可不只是现代文学奠基人,他还是新兴版画之父,就连北大的校徽都是出自他手。
可是仅仅在11天后,鲁迅先生便突然去世,享年55岁。
而至于其死因,对外公布为病逝,可是如从突然的去世,不免让人怀疑,而其中得益最大的无疑就是日本。
作为当时的文坛巨擘,鲁迅亲共,主张联合抗日,这都触及了日本人的利益,而且其主治医生须藤一生又日本军方北京,对于兄长的去世周建人也说曾收到密信,发表过《鲁迅的病疑被须藤所耽误》一文。
鲁迅之子周海婴也认为须藤做法不妥,更倾向于就是日本人蓄意谋杀。
1940年9月,晋察冀军区,河北涞源三甲村战斗,八路军大获全胜,不仅缴获了大量的军事物资,还缴获了150多名日军与伪军。
我军向来讲求优待俘虏,对于这群日本畜生也并未进行打骂,对于其负伤者都进行了包扎,甚至还让他们围坐一起吃饭。
著名战地摄影家沙飞拍摄下了这一幕。
照片中的小院与《亮剑》李云龙部的小院几无差别,这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民居。
从照片中可见这群日本俘虏竟也吃的心安理得。
可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对在河边情难自禁,忘我亲吻的情侣。
在改革开放后,原本为人避讳的爱情也终于登上了明面。
年轻人搞对象,也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要深入交流,多次约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