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导师
- 格式:ppt
- 大小:608.00 KB
- 文档页数:59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介绍(按单位及姓氏字母顺序)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曹 炜 (3)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淡淑恒 (3)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符 杨 (4)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高 亮 (4)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顾丹珍 (5)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胡 荣 (5)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靳 希 (6)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李东东 (6)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梅柏杉 (7)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屈克庆 (7)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王鲁杨 (8)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杨启平 (8)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杨 秀 (8)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张永健 (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程启明 (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韩文花 (10)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黄福珍 (10)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李志斌 (11)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刘 刚 (11)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吕学勤 (12)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米 阳 (12)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钱 虹 (12)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徐耀良 (13)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薛 阳 (13)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杨 平 (14)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杨旭红 (14)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叶建华 (14)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张国伟 (15)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韦 刚 (15)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曹家麟 (16)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张 浩 (16)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杜成刚 (17)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姜益民 (17)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张 宇 (18)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曹以龙 (18)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高幼年 (1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耿新民 (1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王 勇 (1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唐 忠 (1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杨俊杰 (20)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朱 武 (21)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王淮生 (21)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朱凤林 (22)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施泉生 (2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介绍(按单位及姓氏字母顺序)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曹 炜曹炜,女,副教授,硕士,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力系教师。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魏为民、李红娇、李婧、毕忠勤、曹渝昆、成贵学、徐菲菲、杜海舟、杨珺、姚刚、刘大明、朱林导师简介顾春华,男,1970年4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博士。
2013年7月至今,任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
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IBM特聘讲师。
多年从事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开发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于2002年到美国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06年到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访问,合作开展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和参加了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邮箱:chgu@。
雷景生,男,1966年7月生,陕西韩城人,博士后,现任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
近三年在IEEE Trans. Parallel Distrib. Syst., IEEE Trans. Wirel Commun., IEEE Trans. Smart Grid,IEEE Trans. Emerging Topics Comput.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Pattern Recognition, World Wide Web 和软件学报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魏为民、李红娇、李婧、毕忠勤、曹渝昆、成贵学、徐菲菲、杜海舟、杨珺、姚刚、刘大明、朱林导师简介顾春华,男,1970年4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博士。
2013年7月至今,任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
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IBM特聘讲师。
多年从事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开发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于2002年到美国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06年到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访问,合作开展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和参加了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邮箱:chgu@。
雷景生,男,1966年7月生,陕西韩城人,博士后,现任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
近三年在IEEE Trans. Parallel Distrib. Syst., IEEE Trans. Wirel Commun., IEEE Trans. Smart Grid,IEEE Trans. Emerging Topics Comput.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Pattern Recognition, World Wide Web 和软件学报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
浅析新形势下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者:胡晨燕周振赵晓丹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45期[摘要]环境评价是一门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行业对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人员有注册工程师资质要求。
结合新形势的发展,加强环境评价课程建设,對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今后在环评领域的职业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教学;计算机模型[基金项目]2019年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2019-257)[作者简介]胡晨燕(1977—),女,江西定南人,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电力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的相关教学和研究;周振(1981—),男,山东临沂人,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污水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赵晓丹(1979—),女,湖北荆门人,工学博士,硕士生研究导师,上海电力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处理及废水处理技术的相关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5-0-02 [收稿日期] 2020-05-18目前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多变革,翻转课堂、OBE等教育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如何适应这些形式需求,培养应用型环境影响评价人才是需要高校专业教师思考并不断付诸实践的问题。
从培养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角度,结合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变革,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1-3]。
一、充分利用线上教育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按教材思路分别学习水、气、声、生态等单项要素的环境评价内容,这种教学本来就存在着理论知识点偏多、学生参与感不强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4,5]。
再加上现在是特殊时期,线上授课难以监控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因此有必要利用线上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互动。
(一)利用不同区域的实时环境资讯学生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学习如果仅限于书本上的抽象公式和独立的理论,就很难感受到环境评价这门课真正的意义所在,如果能通过一些直观的方法,把一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在结合身边实际验证,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5期2023年9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5Sept.2023[收稿日期]2023-05-12[基金项目]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因事而化:后疫情时代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2022196);2021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2021098);上海市党建研究会课题“治理视域下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焦连志(1979-),男,山东诸城人,法学博士,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焦凤梅(1977-),女,山东泰安人,法学博士,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课教师队伍扩充背景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焦连志,焦凤梅(上海电力大学,上海 201306) [摘 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是做好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保障。
当前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马学科意识有待强化;教师“职业”感与“事业”心的关系上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成长方面需要锻炼等三方面的问题。
培养一支优秀的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引导青年教师确立马学科意识,走好马学科转型之路;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筑牢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成长的思想基石;需要引导青年教师做好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身份的转换;需要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成长,还需要建立教师确立马学科意识的制度保障机制。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马学科意识;角色转换;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5-0085-06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3 05 012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第1期2024年1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1Jan 2024[收稿日期]2023-12-11[基金项目]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因事而化:后疫情时代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2022196);上海市级重点建设课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项目编号:DJ202306);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历史考察与逻辑研究”(项目编号:2024QYKLX8-6)。
[作者简介]焦连志(1979-),男,山东诸城人,法学博士,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焦凤梅(1977-),女,山东泰安人,法学博士,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赋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焦连志,焦凤梅(上海电力大学,上海 201306) [摘 要]技术规训社会是技术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技术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开放性也决定了技术系统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命题,技术的工具性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对接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介入。
而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呈现着技术系统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界面,技术系统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诸要素在信息技术加持与赋能下呈现出一种去中心化的、离散性的关系趋向,但也拓展了“人—机(技)—人”的关系维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景。
数字时代要善于利用数字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正向赋能,助推精准思政和数字思政创新。
[关键词]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思政;数字技术;育人成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1-0066-07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4 01 011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类社会推进至数字社会时代。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提常新的课题,它关乎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表征和重要保障。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年)中明确提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这份文件中教学方法被特别强调,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特别是推进教法改革的重要指导。
2017年教育部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中提出按照五个“攻坚”的总思路即“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中,“教法攻坚”被列入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以创新的理念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教法攻坚”既是贯彻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也是“用好课堂育人这个主渠道”,努力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路径,也应当成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教法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再好的教学目标,如果脱离了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支撑,也将成为无土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中,必须在重视对指定教材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知识传递,更在于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塑造和引导,实现知识接受、体悟内化及外在行为转化的统一,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仅仅局限于完成课本知识讲授,让学生接受和了解相关知识,完成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它需要更好地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收稿日期:2018-05-07基金项目: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构建”(2018-D-042);上海电力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课题“我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研究”。
上海交大电子系部分导师介绍觉得导师可以分为两种,有项目的和没项目的,然后有项目的老板可以分为搞理论的和搞工程的。
先把每一种大概介绍一下:1.没项目的老板:一般选的人比较少,尤其在浙大,如果跟了一个没项目的老板可能就学不到什么东西。
但是,在交大就不一样了,因为交大在上海,学生可以很容易得找到实习,闵行校区旁边就是紫竹科学园区,有许多跨国企业,张江更多(不过路远了点)。
有许多学生就是为了能够实习而去找没什么项目的导师(俗称放羊的导师),然后平时就出去实习,不但积累经验还能赚不少钱。
有了实习经验,毕业后照样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当然如果你选了个老师项目不多但又管得很紧,那就自认倒霉吧。
2.搞理论的老板老板有很多项目,但都做理论的。
即学生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看paper,发paper,写专利。
据我所知,这样的横向和纵向的项目都有。
如果以后准备出国的话找这样的老板还是不错的,如果准备找工作,那我认为还是找个做工程项目的老板比较好。
虽然说现在有些公司也会需要一些做前沿理论研究的人,比如华为的预研岗位,但假如要做那种工作的话,还是再读个博士比较好。
3.搞工程的老板这类老板的项目都比较实际,比如说写FPGA,dsp程序,嵌入式开发,如果准备毕业后就找工作的话,我认为还是找这样的老板比较好。
两个概念:大老板:只接项目,不带学生,挂在大老板名下的学生托给小老板带。
小老板:帮大老板带学生,当然如果是副教授的话也能以自己的名义带学生。
(并不是所有的副教授都会帮其他老师带学生,所以知道某个大老板下有哪几个小老板就比较重要了)。
-----------------------------------------下面说说我所了解的几个实验室:刘佩林的实验室,属于电路与系统专业的,这个实验室项目非常多,ms主要做音频芯片和SoC设计,大老板的项目非常之多以至于她自己的学生跟本不够用,所以她雇佣了很多其他专业其他老师的学生帮她干活,其他老师就是指没有项目放羊的导师。
数理学院教师简介陈中华,男,1958年3月出生,副教授,应用物理学专业负责人,物理学科主任。
从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力学”“光学”等课程的教学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基础应用的科学研究等工作,期间发表十多篇科研及教学论文,主编出版教材《大学物理解析与指导》(中国电力出版社)、《大学物理学(第三版)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同济大学出版社),主持“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01~2003),并获2001~2003年度上海电力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主持“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校级2004年度)。
参加或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
期间还获得上海电力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02年校级骨干教师,2004~2005年度校级优秀主讲教师,2006年度校级优秀教师,上海电力学院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08年上海电力学院师德标兵等。
教学理念:真诚真心、全心全意。
邓化宇,男,1980年9月生,2005年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
擅长《数值分析》、《科学计算》、《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主要研究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无界区域问题的快速有理谱方法,已在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发表《二维半无界区域和无界区域问题的快速Legendre有理拟谱方法》。
冯莉,女,1978年6月出生,副教授,中共党员,2003年4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主要讲授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C++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程序设计训练和数据库应用训练等实践课程,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参与多项校重点教改项目,于2011年参与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并发表多篇教学论文。
曾先后于2005年、2012年、2013年三次获得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光荣称号,并获得优秀主讲教师、校讲课比赛一等奖、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中天科技奖、优秀工会干部、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
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介绍这些天有些新同学在联系导师时,有些人还在询问一些早就不再继续带研究生的导师信息,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现在有哪些导师能带研究生。
现在网上流传最多的版本是2010年的,大多数信息已经过时。
鉴于此,特将自己知道的信息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分信息可能不全,但绝不至于误导各位考生,不足之处,敬请见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介绍(以下整理的均为目前确定带研究生的校内导师以及部分校外导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曹炜曹炜,女,副教授,硕士,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力系教师。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硕士。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教学和研究,专业知识广博扎实,研究经验丰富。
主讲本科和研究生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
近年来承担的研究项目主要在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分析、短路电流计算的理论与实用方法、大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淡淑恒淡淑恒,女,博士,教授,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力系教师。
1969年12月生,1988年考入西安交通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1995年获得西安交通交通大学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在西安交通交通大学电力工程(一类学科)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起在上海电力学院工作。
曾经独立主持的项目有:上海市青年基金项目:断路器不同操作情况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断路器的最佳开断速度研究;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大容量发电机出口用的爆炸式熔断器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快速限流器的机理研究。
另外还有企业的一些开发项目:高压分压器的研制;高压穿墙套管爬电规律研究及工艺改进研究。
连续多年指导多届法国ANSAM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曾获得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称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电力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发表数十篇科技论文。
多篇被EI及ISTP检索。
关于公布2012年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系、部、所):
按照《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实施办法》(沪电院研[2006]1号)和《上海电力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硕士生导师选聘办法》(沪电院院[2008]63号)要求,经本人自愿申请,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小组初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聘任小组2012年3月28日会议审定、投票,并经2012年4月11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决定新增朱燕艳等16人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名单公布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方伟(校外)、朱燕艳;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王海燕、汤乃云、杨珺、初凤红、林顺富、赵文会、赵晋斌、姚钢(校外)、顾群音、崔昊杨、曾芬钰、慈向阳;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刘宇(校外)、曾涛。
上海电力学院
二○一二年四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