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之台湾问题的由来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58
台湾问题是什么台湾问题,也叫台海问题,又或者叫两岸问题,其具体定义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会出现台湾问题,主要是因为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有关。
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着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再次把个人私利公然放在全国人民利益之上,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1927年国民党右派在蒋介石领导下掌握了国民党大权。
同一年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建立起独裁统治,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全面发动内战。
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在各地进行清党活动,意味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
1928年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疯狂残酷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妄图把中国残存的正义力量消灭。
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蒋介石一心一意想溶共、剿共、灭共,于抗战期间积极进攻中共,反对人民,消极反日。
国民党上台后,为了不断进行内战,把许多有品德的人排斥在中高级职位之外。
国民党建立了与反动独裁统治相始终庞大的特务组织,在承认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法地位,参加统一战线的同时,又采取种种方式,限制和打击人民力量。
抗日战争勉强胜利后,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
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被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了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但由于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且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最终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台湾问题1.台湾问题形成及原因(1)形成: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对峙局面。
(2)主要原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结果。
(3)根本原因: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华制华”战略2.台湾问题的性质: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早在三国时,吴国的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了夷洲,即今台湾。
(2)隋朝时,隋炀帝也曾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此后,历代政府更是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3)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4)明朝时,民族英雄郑成功曾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
(5)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太湾设行省。
(6)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澎湖列岛1945.10,抗战胜利后收回4. 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1)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
(2)中国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3)大陆与台湾经贸联系加强,台湾人民加深对大陆的了解,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
(4)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任何外来势力无法割裂的历史渊源。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经验,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5. 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1)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
(2)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两岸关系主要问题的认识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从中国大陆败退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
最早出现于1955年寓居美国的李宗仁之《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并因强力宣传而通行于中国民间以至国际社会迄今。
[1]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有关,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蒋介石再次把个人私利公然放在全国人民利益上面,蒋介石把个人私利公然放在全国人民利益上面,这是蒋介石的向来的做法,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还有重要因素是外国势力(美国、日本等)介入。
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利益是蒋介石的向来的做法,早在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投降前一天,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为主要条件换取苏联在日本投降前一天的8月14日出兵中国东北。
1946年1月6日当时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虽然对外蒙古的所谓投票有疑问,但还是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至此失去18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华北正北的外蒙古的华北变成内凹形,边境线后退内凹达千余公里,中国北部版图从饱满形状到弯月形状。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两岸关系的核心与关键随着去年以来“两会”商谈与处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取得一系列进展,有关两岸关系后续发展的问题引起关注和讨论。
比如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比如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问题,比如如何确保协商解决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空间未来不被“台独”所乘的问题,等等,在在事关重大,牵涉深远。
关于台湾问题的研究专业:机械工程组员:张学号及成绩:关于台湾问题的研究一、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自古就和中国大陆同属中国领土。
中国元朝政府在台湾有管理,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有万多人官兵舰队到达“夷洲”(台湾等地),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汉族人迁徙到台湾后,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福建素来耕地有限,随着北方士民的大量入闽,福建由地旷人稀、经济落后变为地狭人稠、经济发达的地区,宋代以后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福建莆田,唐朝末期已经人口过多,人地矛盾非常严重,即使不断填海造地,围垦海湾,还是无法解决人地矛盾,迫使莆田人从宋朝初期就开始迁徙到台湾。
土地人均耕地的减少,使人们难以为生,便开始转向外地迁徙移民,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地方当局和郑芝龙海上武装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使台湾的经济得到很快地发展。
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比以往更为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二、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缘,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相望,最近处仅130公里。
全省恰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在战略上,素有我国“七省藩篱”之称。
台湾海峽亦是重要的国际航道所在,更是日本的石油生命线所在,一但台湾海峽遭到封锁则会严重影响到日本的经济。
哲学思考台湾问题研究报告哲学思考台湾问题研究报告引言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涉及政治、历史、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地区都表达了对该问题的不同立场。
本报告旨在通过哲学的视角,审视台湾问题,并探讨其根本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台湾问题的历史背景1. 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作为一个岛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早在16世纪,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就在台湾建立殖民地。
后来,清朝政府将台湾划归为其领土,并在19世纪末期宣布对台湾实行宗主国政策。
然而,20世纪初,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台湾被割让给日本。
2. 国共内战与台湾的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内战爆发。
中共获得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国共双方曾共同指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权力争夺的差异,在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后,中国国民党政权撤退到台湾,并继续声称代表全中国。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坚持对台湾的主权主张。
二、哲学角度解析台湾问题1. 归属和身份认同哲学思考台湾问题涉及到对地域和国家身份的认同。
台湾作为一个地理上的岛屿,拥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因此,台湾人民在对自己所属的国家和政权进行认同时,往往会考虑到这些特殊背景。
这种认同的多样性成为了台湾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自决权与统一哲学透视下的台湾问题也涉及到自决权与统一之间的矛盾与平衡。
民族和地域之间的统一,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
一方面,各地区都有维护自身利益和独立性的追求;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趋势又对民族和地域的独立性提出挑战。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如何平衡自决权与统一的关系成为重要的哲学思考点。
三、解决台湾问题的哲学途径1. 对话与理性思考哲学思考台湾问题的一个关键方法是通过对话和理性思考来解决分歧。
各方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充分理解对方的观点和利益,并寻求共识以达到和平解决的目标。
2. 和平发展与繁荣通过和平发展与繁荣来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途径。
所在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2016级专业:自动化班级:16-1自动化学号:201401910034姓名:何建聪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民主政治的掩护下推动“台独”,不仅使大陆人民对台湾的民主进程失去了认同的基础,对原本独具魅力的某些政治人物感到失望,更使他们对台湾政治试验工程的积极价值产生了怀疑。
尽管如此,台湾对大陆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反而还在继续牵动着大陆的反应模式。
简单地说,台湾政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北京方面的全局战略思维,间接左右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演变方向。
毫不夸张地说,台海问题是决定中国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二、台湾的问题的现状对台海问题的强烈危机意识,使得中国大陆在开启政治民主化方面,始终缺乏信心和决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已经使中国的政治管理者对激烈的政治变革深感疑虑。
现在台海局势不能给人以长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台独”引发战争的威胁似乎时时刻刻都迫在眉睫,使得中国开启政治改革的意愿和决心都不足够。
当然,台海问题对中国大陆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的影响,不只表现在军事领域和内部政治上。
台湾问题由来及前景浅析摘要:台湾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台湾问题的是国内与国际双重因素影响下产生,国内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撤退台湾,造成两地相互敌对的状态;在国际上,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插手也是造成台湾问题拖延,两岸隔绝状态持续的重要原因。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崛起使中国成为众矢之的,周边国家纷纷施压,领土争端不断。
台湾一方面依赖美国,以抗衡大陆,它也是美国重返亚太的跳板,封锁中国的重要弧链组成;另一方面,台湾与大陆交流与联系日益增多密切,这虽然给台湾问题的解决带来一些希望,但台湾内部政局的动荡,台独势力的抬头,也给统一带来了很大障碍。
所以未来台湾问题如何走向仍是值得深思。
关键词:国共两党之争美国重返亚太台独对台军售经济交流与文化差异民心所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可置疑的。
二战后日本受降,中国作为战胜国收回台湾,从此台湾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结束了日本在台湾的五十年统治。
此时国内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斗争还未结束。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局已定,面对艰难的形势,蒋介石采纳历史地理学家出身的张其昀的建议,决定把台湾作为今后的退身之所。
他认为退居台湾,退可守,进可攻;台湾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凭借海峡天险和海、空军力量,待国际形势发生于己有利的变化时,再反攻大陆。
由于蒋介石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导致和平谈判破裂,1949年4月,共产党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以强大的攻势迅速解放了国民党统治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国民政府”各部门从成都逃往台湾;12月10日,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乘飞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飞往台湾。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准备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台湾问题被搁置下来,台湾问题是两党之争的延续,也可以说内战的延续,从此以后两岸隔绝状态开始。
台湾政局对台湾问题的影响:台湾政局的演变,台独势力的温床在蒋介石偏安台湾后,在反省在大陆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对国民党进行改造,实行高压独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分子,同时也加紧传位蒋经国。
一、概述台海问题,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台海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台海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
解决台海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海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台海问题的由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台海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因此解决台海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三、中国政府的努力1979年以前,中国政府一直表示要武力解放台湾,当时两岸也处于完全隔绝状态。
但是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此期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概括地说,就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允许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
中国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