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58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进行阐述并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09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患儿58例,分析并总结在治疗中护理方式对患儿治疗起到的作用。
结果5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过蓝光照射治疗及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后均治愈出院。
结论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进行正规操作精心护理后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68-02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等黄染的症状,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发于一周内的新生儿。
新生儿由于体内胆红素生成较多,加之肝功能不完善、肝肠循环的特殊性,使得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是成人的2%左右,因此新生儿易出现黄疸症状。
蓝光照射治疗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09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患儿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日龄为3d-26d,平均日龄为(13±224)d,其中abo溶血症5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8例,感染性黄疸12例,高危儿23例患儿均全身黄染,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我院均采用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b-300w的双面蓝光婴儿培养箱。
12护理方法121光疗前护理准备准备蓝光箱,在使用前检查蓝光灯管是否全亮,如有问题要及时更换。
使用95%乙醇对灯管进行擦拭,去除管壁灰尘等物,再使用02%-05%的消毒液清洁蓝光箱,箱内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并将箱内温度调整到30℃-34℃之间,灯管与患儿皮肤距离上方保持40cm,下方保持25cm之内为好[2]。
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评价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8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按随机法分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观察。
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观察组增加护理干预。
并对治疗前、治疗后的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皮肤黄斑消失时间,排便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了比较。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皮肤发黄消失时间,排便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辅以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关键词】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8天之内,因为体内的胆红素太多,而肝脏又不能将其分解,导致胆红素含量过高,从而导致皮肤、瞳孔、巩膜等粘膜出现病变,这就是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黄疸可以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消失,但病理性的黄疸却会对机体的代谢,免疫,神经等造成严重的损伤,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对于新生儿的黄疸,蓝光照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配合良好的护理[1-2]。
本文旨在探讨在蓝光治疗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80例黄疸患儿进行分组,观察组的胎龄为38~41周,平均为39.11±2.46周,男女比例为24:16。
日龄为6~25天,平均(15.25±2.45);其中26名是足月新生儿,14名是早产儿。
对照组的胎龄为38~41周,平均为39.12±2.45周,男女比例为24:16。
日龄为6~25天,平均(15.23±2.12);其中28名是足月新生儿,12名是早产儿。
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在蓝光疗程中,使用一块黑色的布片,将婴儿的双眼全部覆盖起来,以避免婴儿的视网膜受到损伤,并对其会阴、肛门、阴部等部位进行有效的遮挡,照射波长为420-470 nm,照射8个小时后,间隔2个小时后,再次照射8个小时。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黄疸使用蓝光照射期间给予综合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患儿黄疸消失时间更快,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护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保证患儿的舒适,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96-02新生儿黄疸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清末结合胆红素增高所导致。
临床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通过荧光灯照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1]。
采用多种方法促进患儿的舒适程度,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十分重要。
我院将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期间的护理干预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综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7月-2011年11月收治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
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确诊为新生儿黄疸,且符合蓝光照射指征。
对照组患儿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
观察组患儿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患儿做好准备,检查好灯光和暖箱,定期消毒,注意患儿照射期间的情况,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出现。
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2.1光疗前的护理干预措施①护士要耐心地向患儿家属讲解蓝光照射的效果,并告知其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以降低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家属的信任。
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5d后的黄疸指数、退黄时间、蓝光照射的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组的治疗5d后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退黄时间缩短,蓝光照射的不良事件少,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疗效,降低黄疸指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综合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175-02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导致患儿出现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表现[1],多在分娩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2]。
但如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造成核黄疸,导致新生儿死亡或出现运动及智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3]。
蓝光照射治疗因其副作用少,治疗效果好而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4]。
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本人对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排除生理性黄疸、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儿,Apgar评分均≥8分。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出生时体重、治疗前胆红素水平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患儿均按医嘱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喂养,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一般为每天8~12小时,每日一次,疗程5~7天。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分析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
两组均采用蓝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标签: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优质护理;应用效果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其发生原因多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增高所致[1]。
蓝光照射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蓝光治疗时由于母婴不同室,环境及喂养方式发生改变,新生儿易出现多种生理及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
因此在蓝光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舒适度以及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足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黄疸,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符合蓝光照射治疗光指征;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儿。
研究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
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日龄(7.2±2.8)d;体重2.55kg~4.26;血清胆红素236umol/L~325umol/L。
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日龄(7.6±2.4)d;体重2.58kg~4.45;血清胆红素226umol/L~323umol/L。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的探索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方法根据新生儿的特点和对患儿家属的沟通。
分析:采取光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使患儿早日康复。
结果86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核黄疸的发生。
结论蓝光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标签: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过高从而引起皮肤、巩膜、黏膜黄染,正常情况下出生2~3 d出现,2 w左右消退,早产儿3~4 w。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2~256.5 μmol/L,早产儿>255 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血清胆红素>26 μmol/L;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 w,或进行性加重;退而复现,多为病理性黄疽,需及时治疗,一般认为血清胆红素>307.8~342 μmol/L ,时可称”临界浓度”,超过临界浓度者易致核黄疸,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留下后遗症。
目前,临床上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满意。
现将我科2009年11月~2010年11月蓝光治疗86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新生儿均在我院儿科住院,体质量2000~3750 g;日龄24 h以内8例,2~7 d 25例,8~14 d 23例,15~28 d 20例,29~40 d 10例;男46例,女40例。
1.2蓝光治疗指征①各种原因所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均可进行光疗,光疗除应根据监测的胆红素浓度外还要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及临床情况。
光疗不能替代换血疗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换血次数。
②早产儿的血脑屏障功能相对不完善,胆红素易造成神经系统损伤,治疗应更积极。
③高危新生儿有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均可放宽光疗指征。
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
方法通过对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的1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胆红素指数、退黄时间差异。
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8.80%(P<0.05);实验组胆红素指数(102.45±15.78)较对照组明显下降,退黄时间(5.68±1.21)d显著缩短(P<0.05)。
结论针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引发疾病,严重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发生胆红素脑病,影响患儿智力发育,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蓝光照射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方案,但该方法可引起患儿不适,影响患儿依从性。
综合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促进患者康复[2]。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蓝光照射治疗的1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组,讨论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蓝光照射治疗的118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28例,平均日龄为(4.95±0.71)岁,血胆红素水平(250.86±15.87)μmol/L,出生时体重(3.25±0.46)kg;对照组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7例,平均日龄为(5.01±0.76)岁,血胆红素水平(251.24±17.11)μmol/L,出生时体重(3.18±0.52)kg。
纳入标准: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临床诊断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研究目的:研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新生儿黄疸共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光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测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胆红素下降水平及退黄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在蓝光照射时出现发热、皮肤干燥、皮肤损伤、哭闹、精神疲倦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经治疗3 d于治疗5 d后,测得其胆红素指数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退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十分有效;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预防严重后遗症。
标签: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常发生于新生儿期,对早期新生儿来说,发生率极高。
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增高,导致患儿出现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表现,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引发严重后遗症[1]。
本研究旨在研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光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胆红素下降水平及退黄时间等指标,对比分析在蓝光照射治疗后,综合护理干预对患儿康复的影响。
1.2.1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1)蓝光照射治疗:此法简单易行、安全、疗效好,但患儿可出现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
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与护理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利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才采用传统蓝光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才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可显著提升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标签:冷光源蓝光灯;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neonatal jaundice with cold light blue light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Selection methods:our hospital in December 2013-2013,90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patients admitted in Decemb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children are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is to the traditional blue light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is to use cold light blue light treatment,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observation group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可作为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02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蓝光治疗,其中对照组常规予以护理,干预组则加强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儿有4例发生皮肤损伤,占7.84%,干预组患儿无一例发生皮肤损伤,两组黄疸患儿皮肤受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49例患儿符合睡眠良好标准,占96.08%,对照组有41例患儿符合睡眠良好标准,睡眠良好率为80.39%,两组黄疸患儿睡眠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经过治疗及护理后,皮测黄疸指数下降(9.12±1.84)mg/L,干预组患儿经过治疗及护理后,皮测黄疸指数下降(12.23±2.19)mg/L,两组患儿皮测黄疸指数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治疗期间加强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黄疸;新生儿;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在临床比较常见,其发生与胆红素的异常积累相关,从而引发的皮肤及器官的黄染现象[1]。
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最主要的方法为蓝光照射,治疗期间需将母婴予以分离,患儿在光疗箱内采用蓝光治疗,期间需用眼罩遮盖双眼,以免引起眼部损伤,但这些操作可能引起患儿不适,在照射治疗期间,患儿可能出现躁动、哭闹等情况,不但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患儿发生意外伤害[2]。
为此,本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分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中包括男27例,女24例,年龄3-19d,平均(10.52±2.36)d,平均体重(3.46±1.21)kg;干预组患儿中包括男25例,女26例,年龄2-18d,平均(10.13±2.28)d,平均体重(3.52±1.19)kg,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结合胆红素均为正常值范围,且所有患儿均为足月分娩,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结分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特点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特点及护理措施。
方法将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使用双盲法分组,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蓝光照射治疗,并加强针对性护理措施的运用,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排便次数、黄疸指数、退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蓝光照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于新生儿黄疸中,提高疗效,缩短退黄时间。
【关键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86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were pided into two blind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43 cases)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lue light irradi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was strengthened, and the compa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defecation times, jaundice index and time of yellow remov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blue lightirradi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are used in neonatal jaundice, which can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horten the time of yellow withdrawal.[Key word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jaundice of the newborn; Nursing measures在新生儿时期,新生儿黄疸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引发这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血清胆红素的升高,造成患儿皮肤、黏膜等发黄,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2-3d 发生,通常7-10d会消退【1】。
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性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出生的新生儿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每次照射8 h再间断4 h,2次/d,重复3~4 d的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长时间16 h连续蓝光照射,重复3~4 d照射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96小时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
针对不同照射方法导致患儿的舒适度及顺从性的差异,调整相应的护理要点。
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能更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光疗间歇期护理人员给予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提供母乳喂养及母婴情感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母亲及新生儿的心理健康,并能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黄疸是刚出生的宝宝常见的一种疾病,要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首先要区分宝宝患有的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宝宝的一种正常现象,表现为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黏膜、白眼球发黄,但到了1-2周后就会消退。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接受专门治疗就能自行康复,愈后也不会有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胎儿型红细胞裂解释放产生胆红素过度所致。
约有60%新生儿在生后早期会出现黄疸,而早产儿的发生率可达80%;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足月儿为10.5%,早产儿为25.3%。
光照特别是蓝光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在临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不同医院采用光疗的时间及方法有所不同。
传统的方法是12 h或24 h连续照射,但是长时间的连续照射易引发不良反应。
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经济的照射方法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
现对不同照射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病理性黄疸102例,其中男57例,女45例,胎龄28~42周,出生体重1 300~3 500 g,采用按住院号先后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全部为本院出生,排除了溶血、G6PD缺乏等,肝功能正常。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Summary:目的探讨分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
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2018年7月-2019年5月诊治的黄疸新生儿80例,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应用综合护理有效帮助患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Keys: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综合护理前言: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出现代谢异常所致[1],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
此次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5月诊治的黄疸新生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分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5月诊治的黄疸新生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纳入标准: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具有蓝光照射适应症。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出生缺陷患儿;生理性黄疸。
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28天,平均年龄(14.4±3.9)天;实验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27天,平均年龄(14.6±3.5)天。
此次探讨观察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两组患儿及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儿在各条件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数据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游泳锻炼护理: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度,泳池水温保持在37-40度,在患儿肚脐处贴好防水贴,并佩戴好颈部游泳圈,患儿在进行游泳锻炼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儿在水中情况,协助患儿进行肢体活动,引导家属与患儿互动。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和探索【摘要】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蓝光治疗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手段之一备受关注。
蓝光治疗通过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从而减少黄疸的发生。
对于进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护理措施、设备的选择、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都需要重点关注。
蓝光治疗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在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基础上寻求更多创新。
结合护理与探索,可以进一步提高蓝光治疗的效果,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带来更好的希望和结果。
【关键词】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探索、治疗、设备、注意事项、效果、并发症、重要性、发展方向、护理与探索、效果提高。
1. 引言1.1 什么是蓝光治疗蓝光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在新生儿期间,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所致。
蓝光治疗通过照射特定波长的蓝光,能够促使胆红素在体内转化成可溶性形式,从而能够更容易地排出体外。
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新生儿黄疸对健康的影响,还可以避免长期的并发症。
蓝光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及时的蓝光治疗,可以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减少其他治疗措施的需求,从而帮助新生儿尽快康复。
1.2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胆红素代谢不良: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的胆红素水平会随着胎儿红细胞的破坏而增加。
如果婴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无法有效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后排出体外,就会引发黄疸。
2. 肝功能不全:新生儿的肝脏功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如果肝脏功能不全,就会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引起黄疸。
3. 血液因素:血液疾病、母婴血型不合、Rh血型不兼容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4. 消化系统问题:某些消化系统的疾病或异常,如胆道出生缺陷、胆道阻塞等,也会导致黄疸的出现。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观察白琼洁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4例,采取“随机编号奇偶表法”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儿。
对照组患儿主要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还给予患儿治疗相关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可有效保障治疗顺利进行,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儿的并发症、不良反应,促进患儿更快、更好地恢复,其护理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应用观察引言新生儿黄疸是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婴儿皮肤和巩膜出现黄色,这可能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过渡过程,而且主要是良性问题。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第2-4d最高可达5-6mg,然后在5-7d之间降至每100ml小于2mg,这些变化被称为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通常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无创而且易于应用,有效的光疗应该是安全的,它一直被认为是无害的。
光疗导致水溶性胆红素光致异构体的形成,其可以在尿液和胆汁中排泄。
从而减少总血清胆红素(TSB)。
但由于新生儿肌肤娇嫩,器官发育还未成熟,在治疗中易躁动不安,会导致不良事件进而引起患儿家属不满,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光疗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风险,可以来自于患儿、家属、医务人员等多个方面。
护理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准确地作出预防性护理干预,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4例,采取“随机编号奇偶表法”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儿。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76-01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重者甚至死亡。
2008年6月~2010年8月,我们用蓝光照射治疗196例黄疸新生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96例黄疸新生儿,男117例、女79例,出生时间1d~15d。
其中早产儿92例。
适应征包括血清总胆红素>12mg/dl;早期出现黄疸,进展快,产后即检查出有溶血病。
排除肝功能异常和直接胆红素增高的患儿。
1.2 蓝光照射治疗蓝光能加速非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无毒无色
的水溶性双吡咯物质,经胆汁和尿很快排出。
蓝光照射是降黄的有力措施,能减少换血的次数,但不能代替换血,应定时复查胆红素照射方法可照6小时,停2小时,共5天,或连续照。
波长450~460nm的蓝光效果好,总亮度300~400w(2000w的强光可引起溶血)。
患儿赤裸,可用单面光照或双面光照。
应用黑纸或黑布保护眼睛及会阴。
1.3 护理方法
1.3.1 治疗前与家属沟通蓝光治疗时患儿因暴露,脱离温暖舒适的襁褓,而造成不适,会哭闹,拒乳,呕吐。
并且因照射时间长,家长很难接受。
针对这种情况应提前与家长做好沟通,详细介绍光疗的必要性及照射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让家长有心理准备及治疗信心。
1.3.2 光疗前准备病室通风良好,保持室温22~26℃,湿度55~65%,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箱温调在30~32℃、32~36℃。
光照前给患儿洗澡,以减少皮肤感染,洗后不予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
给患儿戴上眼罩、会阴罩,不宜过紧。
1.3.3 合理喂养,防止脱水光疗过程中患儿不显性失水会增加,并且光疗后分解产物可经肠道排出时刺激肠壁引起腹泻,易发生脱水。
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补水,按需喂奶同时适当喂水。
记录进食量及排出量,必要时静脉补液。
1.3.4 皮肤护理经常改变患儿体位,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多,一般2小时翻身1次。
保持箱内整洁,无碎屑和污染,以免刺激皮肤并感染。
及时更换尿布,便后擦净,预防尿布疹和红臀出现。
1.3.5 防止呕吐、窒息新生儿反射能力较差,胃呈水平位易出现呕吐,呕吐物可流入气管内造成窒息,特别是早产儿这种情况可常发生,故喂奶时取侧卧位,速度不宜过快,喂完奶后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
1.3.6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因此密切观察你体温及箱温的变化,以免体温升高或减低。
2 结果本组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196例,145例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51例黄疸明显消退胆红素接近正常范围。
总有效率为100%。
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黄疸蓝光照射疗法具有安全、方便、疗效好等特点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是现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治疗方法,但蓝光照射有引起腹泻、皮疹、视网膜损害等不良反应,这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要求,提高质量,以提高光疗效果同时减少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7:89-93.
[2] 廖清奎.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