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9.50 KB
  • 文档页数:7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一、导入新课

(由时代背景入手)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则新闻。

由体裁新闻引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的结构、新闻的作用、新闻的特点等知识。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认为重要的字词。

出示本课需要学生识记的字词,读一读、写一写。

2 、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案一致?(标题对应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

3、问题探讨。

(1)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全文?

明确:渡江区域、战役全局

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案一致?(标题对应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教师组织讨论,

(2)看地图,给课文划分层次。

看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3)找出敌溃我胜原因的句子。

一方面,……另一方面,……

总结:我军:英勇善战,士气高涨

敌军:不得民心,毫无斗志

(4)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

三、质疑探究

1、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

真实性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及时性

为什么把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写,后写东路?

时间顺序、事件本身的特点

2 芦花荡

学习目标:

1.会读会写“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先请大家欣赏白洋淀的美丽风光,听老师介绍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作家、作品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代表作品为《白洋淀纪事》。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以他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一、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辨明字音:

提防(dīfɑnɡ) 竹篙(ɡ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二、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明确: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

三、默读课文,划分结构,归纳内容。

学生发言后,

第一部分(○1—○8):故事的开端:介绍老头子多次驾船穿过日寇的封锁线,出色完成运输任务。

第二部分(9—54):故事的发展:写老头子运送两个女孩子回苇塘,穿过封锁线时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

第三部分(55—62):故事的高潮:写老头子智惩鬼子,为大菱报仇。

第四部分(63):故事的结局:写二菱藏身于芦花苇叶之下,目睹老头子英雄壮举

四、品读课文,品析人物。

学生探究一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你从课文中哪些内容看出?

老当益壮、精明干练外貌

满怀自信、勇敢无畏肖像

藐视敌人、技艺高超语言

爱国抗日、爱憎分明动作

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神态

抗日老英雄

学生探究二:品析课文中其他人物形象

大菱年轻机敏语言

活泼爽直动作

热爱生活神态

二菱勇敢坚强

革命小战士

五、研读赏析,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

1、从课文中勾划出生动优美的描写

2、反复朗读品味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记录下来。

3、交流美词、美句、美段的赏析

4、美段赏析

[电脑显示]

例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了鬼子往北飞去,落到一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例二: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例三: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天上。

学生合作分析,写出赏析感受,交流发言后,再出示赏析参考:

赏析一:“躲开”写出水鸟对鬼子的憎恶,鸟犹如此,更何况是英雄的白洋淀人民,为下文老头子杀鬼子为大菱报仇埋下伏笔。

赏析二:“狠狠”写出老头子对敌人的仇恨,这源于要为大菱报仇,也为了要实现自己在两个女孩子面前许下的诺言,在惩恶的间隙还不忘“向着苇塘望一眼”,那意思是叫藏身于此的二菱可要瞧仔细了,我们不禁为老头子要强而又自尊的举动发出会心的微笑。后面对芦花美景的描绘,使这位老英雄的壮举充满诗意,更给一种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