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系统-动画演示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59
••••••电气控制与PLC网络教学资源当前位置: 电气控制与PLC网络教学资源> 学习情境> 项目一货物升降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 正文1.1.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作者: Admin | 来源:| 点击: 517 | 发布时间: 2007-10-07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动画演示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是由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电磁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它使电动机旋转。
式中U1——定子绕组相电压有效值,单位是伏特(V);f1——定子电源频率,单位是赫兹(Hz);s——电动机的转差率;R2——转子绕组一相电阻,单位是欧姆(Ω);X20——转子不动时一相感抗,单位是欧姆(Ω);C——与电机结构有关的比例常数。
为了分析方便,将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代替电动机的输出转矩T2由于电动机的转子参数R2及X20是一定的,电源频率f1也是一定的,故当电源电压U1一定时,上式即表明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只与转差率s有关,因此可用函数式T=f(s)表示,称为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画出其图象则称为转矩特性曲线,如图1-13所示。
图1-13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曲线二、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电动机的额定转矩的实用计算式旋转机械的机械功率等于转矩和转动角速度的乘积,对于电动机而言,就有P2=T2Ω(1-4)当电动机的输出转矩T2用牛·米(N·m)作单位,旋转角速度Ω用弧度/秒(rad/s)作单位时,输出功率P2的单位是瓦特。
在电动机中计算转矩时输出功率P2的单位是千瓦(kW),转速n的单位是转/分(r/min),所以可以将计算公式简化,如在额定状态下转矩公式为式中T N——电动机的额定转矩,单位是牛·米(N·m);P N——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单位是千瓦(kW);n N——电动机的额定转速,单位是转/分(r/min).2.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将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曲线顺时针转过90度,并把转差率S换成转速n,即得如图1-14所示的曲线,我们称为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可表示为n=f(T)。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满足企业电气装调与维修岗位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采取“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按照维修电工操作规范,正确进行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和维修的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前导课程主要是《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为本课程提供电路基本分析方法、三相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特性、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常见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简单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后续课程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液压/气压传动技术与应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本课程为之培养机电设备的电气装调与维修技能及维修电工职业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依据维修电工岗位能力需求,重构、序化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将知识与技能有机溶入到学习项目中,以寻求“解决办法”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吸收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强化团队精神;通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理论、技能和岗位体验同步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课程设计思路:以生产中常用的车、铣、磨、钻、镗等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修为主线,构建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故障检修两大子学习领域,设置10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分若干个学习任务,从对机床结构认识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个工作过程将基本知识点予以贯穿,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始终融入教学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电气系统安装、调试及检修技术,逐步形成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充分利用学院生产性教学工厂(湘圆娄职农机制造中心)的资源优势,参与真实产品生产工作,校企携手共同开发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经过训练,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电气专业 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气基础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电气符号,能正确识别和应用各类电气元件。
2. 理解并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的特性。
3. 了解电气安全知识,能够识别并防范电气安全隐患。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绘制电气原理图,具备初步的电气图纸阅读与绘制能力。
3. 掌握基本的电路调试方法,能够对简单电气系统进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专业,增强对电气技术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在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突破。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重视电气安全。
本课程针对电气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气元件及其符号:介绍电阻、电容、电感、开关、继电器等基础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电气符号,分析各类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简单电路的特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电气安全知识:介绍电气安全常识、电气事故类型及预防措施,分析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学习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电气图纸绘制:教授如何使用相关软件绘制电气原理图,培养学生的电气图纸阅读与绘制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电路调试与故障排查:讲解基本的电路调试方法,让学生学会对简单电气系统进行故障排查。
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安排,使学生逐步掌握电气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安全操作和维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基本概念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定义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作用2.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组成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和线路3.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开关设备的工作原理电缆和线路的工作原理4.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安全操作操作规范操作注意事项5.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内容维护保养周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
2. 演示法:展示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3. 实践法:进行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发电厂电气部分相关教材。
2. 课件: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
3. 设备: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模型或实物。
4. 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考试:评估学生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性和维护保养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
2. 教学步骤:a)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b)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c) 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
d)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定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2.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保护系统保护系统的定义保护系统的作用保护系统的组成3.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的定义监控系统的作用监控系统的组成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保护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说课稿一、课程简介:《电气控制与PLC》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同时它也是帮助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和PLC程序设计师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全国职业教育的力度加大,我院又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和《PLC 原理与技术》这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程,包括“电气控制"和“PLC 技术”两大部分,并且增加了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环节等。
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组织教学,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题库等,是我院教学改革最活跃的课程之一。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能力结构中,本课程占有重要位置。
要求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原理及使用,能熟练阅读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和接线图,能进行技术改造;熟练掌握PLC控制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器元件的检测与选用,掌握电气线路的安装接线方法、步骤、技巧和技术要求,能分析并排除电气控制电路中的常见故障,能独立编制较复杂的PLC 应用程序并能独立设计简单的PLC 应用控制系统。
课程内容设计上与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要求相融通,帮助学生获得中级或高级电工、维修电工技能证书,并争取获得PLC程序设计师资格。
三、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我们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以必需够用为度设计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1、课程内容设置(1)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共设置了14项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打破了简单以教材顺序授课的方式,根据满足各项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融教、学、做相结合为一体。
课时教案单位:授课教师: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导入新课】一、与的初次会面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缩写,是作为传统继电-接触器的替代产品出现的。
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其颁布的可编程控制器标准草案中给做了如下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的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演示讲解巡回指导练习巩固讨论交流讲练工业控制器作的命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机械或生穿插产过程。
可编程控制器与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和现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控制设备之一,成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三大支柱(、、机器人)之一。
二、从传统电气控制到电气控制,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电路的通断、电动阀门的开关、电动机的启动与调速等,都属于电气控制的范畴。
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容易操作、技术难度较小等优点,被长期广泛地使用在工业控制的各种领域中。
下面分别用继电器控制元件和设计了一个卷扬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通过对控制原理的分析,认识什么是?图1-3为卷扬机正反转仿真图。
仿真动作见课件。
图1-3 卷扬机正反转运行控制仿真图主电路图控制电路图图1-4 卷扬机正反转继电器控制系统图这种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式控制逻辑清晰,采用机电合一的组合方式便于普通机类或电类技术人员维修,但由于使用的电气元件体积大、触点多、故障率大,因此,运行的可靠性较低。
内部程序主电路图控制电路图图1-5 卷扬机正反转控制系统图图1-5是控制原理图。
两种控制原理图中的主电路是一样的,控制电路不相同,控制电路所有按钮和触点输入以与接触器线圈均接到课时教案单位:授课教师:块、高级语言编辑模块以与各种物理量转换模块等。
中职机电专业《电机与电气控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o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及信号电路的作用。
o学会识别和分析典型的电气控制电路图。
2.能力目标:o能够独立进行电机的简单维护与故障排查。
o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实现特定的控制功能。
o通过实验操作,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注重实验安全与规范操作。
o激发学生对机电技术的兴趣,培养持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o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有效沟通与协作。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电机的分类、工作原理;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设计原则。
-难点内容:电气控制电路图的解读与分析;电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分为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三个模块,逐步深入,确保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理论,又能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
-讨论法:分组讨论电机故障案例,促进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电气控制电路,增强实践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机控制与故障诊断。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网络教学: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电子课件、模拟软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资源-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专业教材。
-教具:电机模型、电气控制板。
-实验器材:直流电机、交流电机、万用表、示波器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电机工作原理动画、电气控制电路仿真软件。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定期轮换小组长,增强责任感。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手机静音、举手发言,采用积分制奖励遵守纪律的学生。
-激励策略:设立“最佳提问奖”、“实验能手奖”,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动手实践。
多级调压液压回路的动画演示第一部分:液压回路的结构特点和动作特性压力控制回路是利用压力控制阀作为回路主要控制元件控制系统全局或系统局部压力,以满足执行元件输出所需要的力或力矩要求的回路。
在汽车的液压系统中,保证有足够的力或力矩输出是设计压力控制回路最基本的优化目标。
这类回路包括:调压与限压回路、减压回路、增压回路、保压回路、卸荷回路和平衡回路等多种回路。
液压系统的压力应当与负载相适应,才能合理使用动力,减少不必要的动力消耗。
调压回路的功用是控制系统的压力保持恒定或限制其最大值,以便与负载相匹配。
定量液压泵系统中的压力调定主要用溢流阀,变量液压泵系统中用溢流阀限制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防止系统过载。
当系统需要多个压力时,可以采用多级调压回路来实现。
图1、多级调压液压回路图如图1所示:该回路是用溢流阀控制的多级调压液压回路图。
该溢流阀控制的多级调压液压回路结构特点:溢流阀控制的双级调压液压回路由一个双作用活塞液压缸、一个二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三个直通式溢流阀和其它相关液压附件,以及电气元件组成。
溢流阀控制的多级调压液压回路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可实现多级调节压力的功能,通过调节三个不同直通式溢流阀上的压力调节弹簧和它们的连接方式,就可以改变直通式溢流阀的调节压力,从而实现对回路系统的多级压力的调节作用。
本溢流阀控制的多级调压液压回路还特别加入了观测用的压力表和油路开关,以方便的模拟出调节溢流阀前后,回路的压力变化值。
此外,该溢流阀控制的多级调压液压回路还设置了按键开关和灯泡显示,比较形象的模拟了溢流阀控制的多级调压液压回路。
当系统开始工作时(两个按钮开关均为接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处于中位工作。
压力油从液压油源出发,经过手动换向阀进入到液压油缸中。
改变手动换向阀的工作工位就可以方便的控制液压油缸的伸出和收回。
此时,起到调节回路系统压力作用的是下部的直通式溢流阀(该溢流阀调定压力为25Mpa,因此此时系统的压力值接近25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