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调蓄池的设计与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73.89 KB
- 文档页数:5
海绵城市雨水调蓄池设计及雨水回用量思考--以成都某信息技术孵化园项目为例范超文【摘要】This paper elaborates understandings on Sponge City and relevant local regulations and laws, discusses the two modes of rainfall recycling stor-age tank, and based on a practical case, analyzed how such a tank realizes the goals of regulating peaks, adjusting storage and recycling.%该文阐述了对海绵城市以及本地相关政策法规的理解,探讨了雨水调蓄池的两种形式。
并以实际项目为例,分析了雨水调蓄池如何通过工程措施来达到调峰、调蓄回用的目的。
【期刊名称】《重庆建筑》【年(卷),期】2017(016)002【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池;雨水回用【作者】范超文【作者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8.32016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定规定[1],其中第十三条对雨水径流量提出了控制要求: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分解,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分解到排水分区。
成都在径流总量控制率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在《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用地和建筑分册》(下文简称管理规定)[2]第2.3.7条规定,新建建设项目应配建地下调蓄池,用以调节极端天气下的雨水流出量、防涝及雨水资源再生利用。
通过调蓄池的调峰作用,削减外排雨水峰值流量和径流总量,有效减轻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从而提高市政管网的排涝标准,减小城市内涝的发生。
雨水调蓄池设置布局探讨陈嫣仲明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 200092)摘要:分析末端调蓄池和中间调蓄池的特点,以上海市四平路排水系统为例,研究调蓄池设置不同位置对面源污染控制和防汛标准提高的作用和影响,评价经济合理性。
研究结果表明,末端调蓄池主要适用于面源污染的控制,对提高系统的排水标准和改善系统管网运行负荷等作用不大。
从经济角度和环境效益两方面考虑,将中间调蓄池用于新建系统可行性不大,但如用于低标系统的改建,可大大减少建设成本,对于面源污染控制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雨水调蓄池设置位置1. 前言雨水调蓄池作为控制面源污染、提高防汛能力的工程措施之一已在国外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应用。
在国内,上海率先在苏州河沿岸市政泵站雨天排江量削减工程中规划建设了5座调蓄池,旨在控制面源污染,改善苏州河水质。
在最新的《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修编(2020)》中,已将雨水调蓄池作为排水系统的一部分,用以初期雨水的控制。
目前,雨水调蓄池设计的关注点主要在调蓄池容积和调蓄时间上,对调蓄池设置布局的研究比较少。
目前,上海市已规划建设的5座调蓄池均设置在系统的末端,毗邻泵站。
2.调蓄池位置的设置2.1末端调蓄池末端调蓄池位于一个排水系统的末端。
对于待建系统,可减小泵站的设计规模;对于已建系统,则可削减泵站的洪峰流量,减少初期雨水排江量,保护水体环境。
末端调蓄池有以下几个优点:1) 可与泵站合建,降低建设成本;2) 可与泵站联合管理,减少人员投入;3) 对削减初期雨水排江量有较好的作用。
但由于位于系统末端,调蓄池对前端管网设计和运行的优化所起作用不大,另外,末端调蓄池一般需要较大的体积,来提高排江量的削减比例,且需要与泵站毗邻,对于上海等土地利用率高、人口密度大的城市而言,选址难度较大。
2.2中间调蓄池中间调蓄池位于一个排水系统的起端或中间位置。
对于待建系统,可减小后续管网系统和泵站的建设规模;对于已建系统,可解决管网系统超负荷运行状况,提高系统的排水标准。
初期雨水量【篇一:初期雨水收集池计算】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池常见问题与对策一、初期雨水收集池1、初期雨水收集池常见问题化工企业初期雨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化学品、按照清污分流的原则,污染的初期雨水需进行分流收集妥善处理,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进过简单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后,通过雨水系统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
常见问题如下:1) 初期雨水量计算和收集不科学,初期雨水收集池设计过大或过小;2) 未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或将初期雨水池与事故应急池混淆使用;3) 污染汇流区设置不合理,部分可能产生跑冒滴漏污染且受降雨冲刷的区域未考虑;4) 将室内或地下区域以及人工清洗作业产生的废水视作污染的初期雨水;5) 雨污切换装置采用人工控制造成反应滞后,部分超标初期雨水溢流外排;6) 收集后的初期雨水后期未采取处理,直接外排。
2、对策:厂区内雨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雨污分流,且雨排水系统具有下述所有措施:①具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监控池;池出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防止受污染的水外排;池内设有提升设施,能将所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无法利用装置围堰、罐组防火堤控制事故液时,应关闭雨水系统的出口阀门、拦污坝上闸板,切断防漫流设施与外界的通道,将事故液排入中间事故缓冲设施;如果未设置中间事故缓冲设施,直接排入末端事故缓冲设施;②具有雨水系统外排总排口(含泄洪渠)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雨水排口(含与清净下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统情况),防止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③如果有排洪沟,排洪沟不通过生产区和罐区,具有防止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
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1 )不宜通过生产区;2)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
3)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
二、事故池1、事故池常见问题事故池是在现有事故收集系统设施不能满足事故排水储存容量要求时,用来暂时收集储存事故排水的水池。
调蓄池工程设计概况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风险。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调蓄池工程被广泛应用。
调蓄池是指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减少洪灾风险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水利工程。
一、调蓄池的设计目标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调蓄池通常与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相连,可以作为水源调配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调度和控制,调蓄池可以帮助城市实现水资源的有效调配,提高用水效率。
2.缓解洪涝灾害风险:调蓄池可以吸收并调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水的发生。
特别是在城市化程度高、排水系统不完善的地区,调蓄池工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3.改善水环境质量:调蓄池可以用于处理污水、降低水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并可利用沉淀等作用实现水体的自净。
通过建设调蓄池,可以有效净化城市的水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调蓄池的设计原则在调蓄池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综合考虑水文、地貌和环境等因素:调蓄池的设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水文特点,考虑降雨量、径流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等因素。
地貌和环境条件也需要充分考虑,以保障调蓄池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采用多功能设计思路:调蓄池可以兼顾蓄水、调度、治污、休闲等多种功能,以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例如,可以在调蓄池周边建设公园、健身设施等,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3.强化生态恢复功能:调蓄池的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设计中应尽量保留现有的湖泊、河流等水体,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可以合理布置湿地、芦苇带等生态景观,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三、调蓄池的设计步骤在调蓄池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址和可行性研究:根据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确定调蓄池的大致位置,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这包括收集并分析地貌、水文、地质、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评估建设调蓄池的可行性。
2.工程规模和功能确定:根据选址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确定调蓄池的工程规模和功能。
浅谈雨水生态调蓄池设计发布时间:2022-07-22T05:13:53.786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第3月第5期作者:陈锦明刘幸福[导读] 在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抛弃了传统的工程思路,采取了生态的思想陈锦明刘幸福工作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邮编:200120摘要:在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抛弃了传统的工程思路,采取了生态的思想,对施工场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保护和利用。
根据海绵城市的概念,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对基础设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在场地的平面布置与垂直布置中,采用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构成了一个海绵结构。
同时,根据场地周围的生态和空间状况,合理配置源头消减海绵设施,以达到雨水基础设施和生态提升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调蓄池防腐木设计施工技术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土地的开发和使用,土地的硬化性越来越大,使得暴雨天气下的城市容易出现积水,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此,有关方面应该加大城市雨水调节系统的力度,提高城市排水、吸水能力,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减轻城市的内涝,推动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
一.雨水生态调蓄池建设概述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集雨设施,它可以提高城市雨水的调节能力。
目前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调蓄池主要有两类:①蓄水池,其目的在于短期内起到一定的作用,通常只有当城市排水系统无法运行或者无法承受过多的雨水时才会启动,当城市的地表径流得到控制之后,雨水就会被及时的排出。
②截流池,主要控制雨水的质量,它的使用寿命较长,城市地表径流的雨水储存在截流池内,既能有效的吸收和聚集雨水中的悬浮颗粒,又能处理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植物和细菌,从而达到控制雨水质量的目的。
在雨季以集雨为主,降水结束后通过排水管泵站输送给下水道,以拦截前期的雨水,增加截水量,降低洪水,结构如图1所示:应对雨水生态调蓄池的选址进行科学的设计,以达到与城市排水体系结构的统一,从而达到防洪减灾、保障防洪安全、改善城市环境品质的目的。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_____地区,占地面积为_____平方米。
项目旨在通过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雨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设计目标1、雨水径流总量控制根据当地的年降雨量和相关规划要求,确定本项目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_____%。
2、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排放,使雨水排放达到当地规定的水质标准。
3、雨水资源化利用收集和利用部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设计参数1、降雨量收集当地多年的降雨数据,确定年平均降雨量为_____毫米,设计暴雨重现期为_____年。
2、土壤渗透系数根据现场勘察和土壤测试结果,本项目场地的土壤渗透系数为_____毫米/小时。
3、下垫面类型及径流系数项目区域内的下垫面类型包括屋面、道路、绿地等,其径流系数分别为:屋面_____、道路_____、绿地_____。
四、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1、屋面雨水收集在建筑物屋面上设置雨水收集管道,将雨水引入雨水储存设施。
屋面雨水经初期弃流后,进入储存设施。
2、地面雨水收集在道路和广场等区域设置雨水口,通过雨水管道将雨水收集至雨水储存设施。
3、雨水储存设施设计雨水储存池,其容积根据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和回用需求确定。
储存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做好防渗处理。
4、雨水回用系统将储存的雨水通过加压泵送至回用点,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
回用管道采用 PE 管,确保水质安全。
五、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1、绿色屋顶在部分建筑物屋顶设置绿色屋顶,增加雨水的滞蓄和渗透能力。
绿色屋顶的构造包括植被层、基质层、过滤层和排水层等。
2、透水铺装在人行道、停车场等区域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提高地面的渗透能力。
3、下沉式绿地在绿地中设置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地面一定高度,增加雨水的滞蓄量。
下沉式绿地内种植耐水湿的植物。
月份1234567种植天数/月31283130313031日均降雨量mm 4.62 1.66 2.03 2.78 4.72 4.33 4.01降水量(mm)/月143466383146130124回收雨量(m³)5212149419623187378116334987折减系数0.710530.62740.6088235290.746050.50454550.245450.78323实际用水量(m³)0000000水量平衡(m³)5212149419623187378116334987累计水量(m³)9375937593759375937593759375雨水收集面积42681.6平方米温室灌溉面积140608平方米温室灌溉面积23628.8平方米灌溉水量(耗水量)110.592立方米/天农场水量立方米/天辅助生产用水立方米/天园区临时用水立方米/天最大回收量11105立方米最大累计水量9375立方米最大库容9375立方米死库容2000立方米可用库容7375立方米水池面积2500平方米A1坝高 2.5米下挖深度 1.5米H-B1可用库容深度2.95米B1死库深度0.8米B2坝顶溢流高度0.25米库容判断可用库容偏小P=50%典型年(2012)xxxx区各月降水量、回收雨量与实际灌溉用89101112合计3130313031365 8.28 5.290.61 3.94 5.44257159191181691457.69来自气象数据1110558526384005579249647.540.844670.720.658540.661540.67059000000 1110558526384005579249647.5493759375937593759375灌溉用水量对照表(3mm以下不收集)。
浅谈雨水调蓄池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07-13T15:53:51.0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6期作者:唐思璨王义全[导读] 本文分析了雨水调蓄池的应用。
吉林省新时代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吉林省 130000摘要:城市的高速发展导致大量雨水资源的流失和水涝灾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雨水调蓄池作为控制面源污染、提高防汛能力的工程措施之一,已在国外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应用。
在国内,多地也有应用。
本文分析了雨水调蓄池的应用。
关键词:雨水调蓄池;应用;功能;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城市内大量的雨水汇集,严重的会造成城市内涝,雨水调蓄池是一种用于调蓄和储存雨水的收集设施,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对缓解城市内涝,控制面源污染,提高雨水利用有着重要作用。
一、概述1.概念。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用于雨水调蓄和储存雨水的收集设施,占地面积大,可建造于城市广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的下方,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河道、池塘、人工湖、景观水池等设施。
主要作用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时存入其中,待流量下降后,再从雨水调蓄中将雨水慢慢排出,以削减洪峰流量,实现雨水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下游受纳水体的污染。
2.雨水调蓄池的功能。
一是控制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治理调蓄池主要收集降雨初期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初期雨水。
这些污染物随城市排水系统进入收纳水体后,会造成收纳水体水质恶化,污染当地水环境。
国内外研究表明,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有很大的贡献。
将初期雨水存入调蓄池,待降雨结束后,再将这些储存的雨水排入污水管道,最终至污水厂,达到控制面源污染、保护水体水质的目的。
二是调节洪峰流量。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雨水径流系数增大,雨水径流量增大,将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时储存在调蓄池中,待流量下降后,再将雨水排出调蓄池,以达到削减洪峰流量。
而且这样也可以减小下游管道管径,提高新规划区域的排水标准和防涝能力,减少城市洪涝灾害。
雨水调蓄池容积的简易计算方法探讨
俞珏瑾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真如城市副中心因地区功能定位的提高,局部区域的暴雨重现期由P=1 a 提高到P=3 a,导致已建排水系统中部分排水设施无法满足设计标准,雨水管道须翻排,雨水泵站须扩容。
设置雨水调蓄池可在减少已建排水设施改建工程量的基础上,提高已建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
该文以真如城市副中心增设雨水调蓄池方案为例,使用目前几种较为常用的调蓄池容积简易计算方法确定调蓄池的容积,分析影响雨水调蓄池容积的因素,为类似工程的计算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97-102)
【作者】俞珏瑾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上海200092;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20012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2.24
【相关文献】
1.下凹式立交桥区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方法研究
2.建筑小区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分析
3.雨水调蓄池(储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探讨
4.雨水调蓄池容积有限差分设计计算研究
5.下凹式立交桥区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径流控制率计算书
一、执行条文
2.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20场地应有效组织雨水的下渗、滞蓄或再利用,实施外排总量控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有规划要求时,不低于所在区域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要求;无规划要求时,不应低于55%o
二、计算过程
3.1计算公式:V=∖0HφF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 设计降雨量,mm;
φ——雨量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m2o用于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径流污染控制时,雨水调蓄池的有效容积可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4)进行计算。
3.2径流系数参照表:
4.1径流总量控制率结果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内说明“扣除小于等于2mm的降雨事件”,按《雨
水综合利用》GB10SS705的“全国主要城市降雨量资料”的内容,重庆“2mm以上降雨占总降雨的比例”为95.6%。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mm,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可参照雨量径流系数计算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F --- 汇水面积,hm2o
单位面积控制容积Vd=10Hφ(m3)
通过建筑所在地区的降雨量统计数据,可计算得出年径流总量对应的设计控制雨量。
重
庆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控制雨量如下所示:
单位面积控制容积:V=IO×9.6×3.9812=52.08m3
4.2结论
本项目的场地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5%,控制雨水径流量52.08m3。
调蓄池施工方案一、调蓄池施工方案概述在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为了解决城市雨水排放过快、排水系统容量不足等问题,调蓄池作为一种有效的雨水调控措施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调蓄池的施工方案进行论述,旨在提供一种系统性、规范化的指导方案。
二、施工前准备1. 调蓄池位置选择在选择调蓄池的位置时,应考虑雨水集中发生的区域、土地可行性以及与排水管网的连接便利性等因素。
根据实地勘测,选择最佳位置。
2. 工程设计由专业工程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调蓄池的尺寸、结构、材料等。
同时,需考虑调蓄池的排水能力、防渗性能等要求。
三、调蓄池施工步骤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对选定的位置进行土方开挖,确保调蓄池的尺寸与设计一致。
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周边环境,避免对附近房屋、道路等造成损害。
2. 池壁与池底处理调蓄池的池壁和池底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提高其抗渗性能。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灌浆、覆盖防渗膜等。
3. 排水管道的安装将排水管道安装于调蓄池的适当位置。
确保管道连接紧密,无渗漏。
4. 水泵及控制系统的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水泵及相应的控制系统,以提高调蓄池的排水能力和灵活性。
5. 封闭施工调蓄池施工完成后,进行封闭施工,包括覆盖调蓄池顶部,以避免外界杂物的进入。
四、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 施工场地安全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牌,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的进入。
同时,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的畅通,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 人员安全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3. 施工设备安全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五、工程验收与运维调蓄池施工完成后,需由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保调蓄池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随后,可制定相应的运维计划,定期检查和维护调蓄池设施,以保证其长期有效运行。
六、结论调蓄池的施工方案在城市雨水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规范的施工步骤和安全措施,可确保调蓄池的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
某县城中心城区初期雨水调蓄池设计及环境效益研究李光【摘要】初期雨水调蓄池是对服务范围内的径流雨水进行截流和储存,以控制径流总量和初期雨水污染的设施.本文以某县城中心城区为例,详细介绍了调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调蓄标准、运行模式及调蓄水体的出路,研究了调蓄池运行过程中对合流制排水系统产生的环境效益,为今后完善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期刊名称】《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卷),期】2018(036)008【总页数】3页(P165-167)【关键词】初期雨水;调蓄池;合流制排水系统;环境效益【作者】李光【作者单位】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2初期雨水是城镇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其组成部分主要有雨天混接污水、地表径流污染、管道沉积物等,污染物负荷高。
目前,大多数城市中心城区的排水体制主要为雨污合流制,暴雨期间,初期雨水混合着污水超过了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截流能力,直接溢流排入水体,不仅会影响下游河道的水环境质量,甚至会导致黑臭水体的出现[1-2]。
因此,必须研究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手段,对初期雨水加以有效控制。
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德国、日本等就已开展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研究。
美国费城将充气式橡胶堰应用于合流制溢流口,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储存容积,截流量达到降雨总量的70%。
德国采用大量分散式、小规模雨水调蓄池截流合流制管道的溢流污水和雨水,并通过沉淀处理或者旱季(晴天)时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较快地实现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和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经认识到初期雨水污染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污染控制措施。
上海市率先提出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并将初期雨水调蓄池作为控制溢流污染负荷的重要手段,苏州河治理二期工程项目建设了5座地下式调蓄池,削减排入苏州河的污染负荷[3-5]。
本文结合某县城中心城区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实例,介绍了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要点,对调蓄池运行后对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研究。
简述雨水调蓄池的设计
摘要:近年来洪涝灾害给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地的不便,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财产损失。
雨水调蓄池的建设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雨水调蓄池的选择进行分析,以及其时空容量的计算进行介绍。
关键词:雨水调蓄池雨水管道雨水排水系统
引言
2016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定规定【1】其中新建建设项目应配建地下蓄水池,以调节极端天气下的雨水出流量,防涝以及与水资源再生利用。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占地面积大,一般可建造于城市广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的下方,主要作用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 ,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
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雨水调蓄池的介绍
1.根据雨水调蓄池在排水系统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末端调蓄池和中间调蓄池1.1末端调蓄池
末端调蓄池位子一个排水系统的末端。
对子待建系统,可减小果站的设计规模;对于己建系统,则可消减泵站的洪峰流量,减少初期雨水排出量,保护水体环境。
有以下优点:
(1)可与泵站合建,降低建设成木;
(2)可与泵站基关合管理,减少人资金、投入,
(3)对消減初期雨水排出量有较好作用。
但由于位于系统来端,调蓄池位于一个排水系统的末端,对前端管网设计和运行的优化所起作用不大。
另外,末端调蓄池一般需要较大体积,来提高排出量的消減比例, 且需要与泵站比邻,对于上地利用率高、人口密度大的城市而言,选址难度较大。
主要适用于面源污染的染的控制,对提高系统的排水标准和改善系统管网运行负荷等作用不大【2】。
1.2 中间调蓄池
中间调蓄池位于个排水系统的起端或中间位置,在雨水干管(渠)或有大流量交汇处,或靠近用水量较大的地方。
对于待建系统,可减小后续管网系统和泵站的建设规模;对己建系统,可解决管网系统超负荷运行状态,提高系统的排水标准。
中间调蓄池可兼作蓄水池,用鱼雨水收集利用。
和末端调蓄池相比,有以下优势:
(1)可改善已建系统的管网运行状态;
(2)可根据服务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灵活分散地设置调蓄池, 易选择。
(3)随着雨水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中间调蓄池可兼作雨水利用工程中室外调节池。
但是,由于调蓄池分散在系统中,给操作管理增加了难度,对排水体统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经济角度和环境效益两方面考虑,将中间调蓄池用子新建系统可能性不大,但如用手低标系统的改建,可大大减少建设成本,对子面源污染控制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2.根据雨水调蓄池类型选择,将调蓄池分为地下封闭式调蓄池,地上敞开式调蓄池以及地上封闭式雨水调蓄池。
2.1地下封闭式调蓄池
日前地下调蓄池一般采用钢筋混擬土或砖石结构,其优点是节省占地;使于雨水重力收集;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保持较低的水温和良好的水质,藻类不易生长,防止蚊蝿滋生;安全。
由于该调蓄池增加了封闭设施,具有防冻、防蒸发功效,可常年蓄水,也可季节性蓄水,适应性强。
可以用于地面用地紧张、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但施工难度大,费用较高。
2.2地上封闭式调蓄池
地上封闭式调蓄池一般用于单体建筑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中, 常用玻璃钢、金属或塑料制作。
其优点是安装简便,施工难度小,维护管理方便;但需要占地面空间,水质不易保障。
该方式调蓄池一般不具备防冻功效,季节性技强。
2.3地上开敞式调蓄池
地上敞开式调蓄池其调序容量一般比较大费用较低。
但占地较大,蒸发量也较大。
地表水体分为天然水体和人工水体。
一般地表敞开式调蓄池体应结合最观设计和小区整体规划以及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设计时往往要将建筑、园林、水最、雨水的案例调蓄利用等以独到的审美意识和技艺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完美的效果。
作为一种人工调蓄水池, 一般不具备防冻和减少蒸发的功能。
工程实例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
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
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从图可以看出,合肥市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平均全年降水总量为995.4mm。
合肥市7月份的降水量最多为162mm,12月份的降水量最少为24mm。
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5%、44%、20%、11%,夏季降水量是冬季的4倍,春季降水量比秋季略多,反映了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在一些年份表现得尤为突出,如1991年6、7月两个月的降水量就达742.8mm,差不多是当年降水总量的一半,导致合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洪涝【3】。
在老城区由于早期的设计不能跟得上气候的的变化,暴雨袭来,步行街变成“步行河”,马路下穿地段有水排不出,成了“大水塘”……进入雨季,内涝变成了很多城市的通病。
产生洪涝的原因:
1. 吴存荣介绍,上世纪50年代的合肥“只有下水道,没有排污管道。
”城市的基础非常薄弱。
上世纪80年代,合肥的城市改造拉开帷幕,“那个时候合肥的排水标准是抵御每小时15毫米的降雨量。
”
2006年,合肥大建设对28个排涝点进行改造,城市排水标准达到每小时40毫米的降雨量,“这是国家标准中的最高标准。
北京、上海都是这个标准。
”2.建设缺乏规划、忽视地形
本来下水道不全,又把水塘填掉,然后房子建设也没有系统地规划,顺坡就势就建房。
“合肥的地形不是一马平川,而是起伏不平的。
”吴存荣举例道:东陈岗和董铺水库的坝顶一样高,就算董铺水库坝破了,东陈岗也淹不着,但是东陈岗周边却非常低洼,“地形就像鸡爪子”,但是吴存荣遗憾地表示,这些因素在建房子时没被考虑。
3.自6月25日以来,合肥市乃至全省都遭到了十几年不遇的大暴雨袭击,合肥市出现了几十处大大小小的内涝点。
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雨情通报,从7月11日8时至12日15时30分,合肥市区强降雨量为:科学岛122毫米、大房郢111毫米、气象科技园123毫米、阜南路107毫米、巢湖路95毫米、十五里河93毫米、滨湖95毫米、骆岗机场(合肥观测站)85毫米。
其中,12日上午9时30分至10时30分,高新区站一小时集中强降雨61毫米。
虽然合肥目前排水能力每小时为40毫米。
但是吴存荣坦言,其实,合肥市的老城区很多地方达不到这个排水能力,要进行改造需通过对老旧小区、城中村的改造,但由于拆迁难等原因,彻底的改造尚需时间。
【4】
所以从2015年开始,合肥市政府开始陆续的在老城区建立三座调蓄池,分别位于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和包河公园。
其中,杏花调蓄池位于杏花公园的西北角,靠近环城西路与阜南路;逍遥津调蓄池位于逍遥津公园东南,环城北路以西、寿春路以北;包河调蓄池位于长江中路以南、马鞍山路以西,三座调蓄池的服务总面积为5.2平方公里。
据介绍,三座调蓄池调蓄容量各不相同,都将建在公园绿地下方。
其中杏花调蓄池最大,调蓄能力约17500立方米,逍遥津调蓄池调蓄容量为6500立方米,包河调蓄池调蓄容量为7500立方米。
相关专家介绍,正常情况下,70%的雨水靠土地、河道、水塘、绿化带自然渗透,30%靠管道疏通。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道路逐渐硬化,水塘逐渐消失,城市在汛期失去了天然的雨水调蓄功能,极大提高了强降雨时发生内涝的概率。
由此,很多地方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设想,而雨水调蓄池可以看做是“海绵城市”的组成部分,建在老城区能有效防止内涝。
【5】
结语
雨水调蓄池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较早的老城区建设雨水调蓄可以有效的解决现在普遍存在的城市内涝问题,在新城区建立也同样可以起到暂存洪峰,减少内涝的作用,调蓄池内的雨水也可加以回收利用,可以用于城市在旱季的城市绿化灌溉以及道路洒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定编制在行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
【2】马格特·海埃著,李玉木译,法律英语【M】光绪丙申(1896年)冬十月质学会用时务报馆重校复刊。
【3】合肥气象网2015年数据
【4】2010年07月16日07:34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5】2015年03月16日 03:10来源:合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