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华:生态社会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文明归复1
- 格式:pptx
- 大小:165.29 KB
- 文档页数:16
论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体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雷默是国际著名的音乐教育理论家,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阐述了许多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这些观点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在中国,音乐教育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即《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也融合了雷默的哲学观点。
本文将以《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为基础,探讨《音乐课程标准》中这些观点的体现。
雷默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
他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认为音乐是培养整个人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即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
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从音乐中感知美、表达美、欣赏美的能力。
可以看出,《音乐课程标准》中体现了雷默对于音乐教育目的的哲学观点。
雷默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他认为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应该通过创造性活动来表现自己,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学习一些乐理知识。
《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这一观点,标准明确要求音乐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性。
标准中规定,学生应当通过参与音乐创作、演奏、表演等活动来培养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性。
《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雷默对于音乐教育中创造性和表现性的哲学观点。
雷默还强调音乐教育应该贯彻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这一观点,标准明确规定音乐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可以看出,《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雷默对于音乐教育中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哲学观点。
第二篇示例:《音乐教育的哲学》是英国教育家雷默(Keith Swanwick)所著的一部音乐教育理论著作,他在书中探讨了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以及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的哲学一、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哲学是对音乐教育本质和价值的研究,是对一切音乐教育和教学现象的高度概括。
它反映了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对各类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音乐哲学是教育哲学的一个分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音乐教育哲学观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和社会生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产背景就会有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这些哲学观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有不同的理解,对实践中的音乐教育目标有不同的指向。
学校音乐教师了解音乐教育哲学观,有助于建立自身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认识和信仰,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音乐教育哲学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实用主义是音乐教育哲学的基础,但这时候的主要倡导者还不是音乐教育工,而是一些思想家或社会领袖,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审美论作为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占据了统治地位;20世纪80年代,为了响应社会的需求,实用主义哲学在音乐教育领域重新抬头,出现了音乐教育功能主义哲学;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音乐教育哲学的“实践范式”,针对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范式提出批判j目前对我国音乐教育影响较大且争议较多的,主要集中于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和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
二、几种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一)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20世纪50年代末,贝内特·雷默等美国音乐教育理论家提出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观念,其中以贝内特·雷默及其著作《音乐教育的哲学》为代表。
其主要观点:1.音乐教育的本质。
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认为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在一切与艺术交互作用的教学中,都应当谋求审美意义”。
贝内特·雷默认为:“尽管音乐有很多重要的非音乐性或者非艺术性功能,但对全人类来说,它的音乐的或艺术的本质才是它独特而珍贵的禀赋。
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艺术力量与生俱有的反应能力。
试评埃里奥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王玲【摘要】埃里奥特(David Elliott)的“实践的音乐教育观”(Praxial Music Education)乃是近年兴起的音乐教育新学说,其主要观点是视音乐教育为社会和文化的实践,针对审美教育参与感不足、单一化标准等问题,试图通过加入更多的知识背景元素、技能学习,重视操作表演过程等来深化音乐学习.本文尝试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提出质疑,借助于对其中问题的辨正驳议,推原“实践”一语的含义,以期为音乐的教与学探索更完善的哲学基础.【期刊名称】《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5页(P126-130)【关键词】实践的音乐教育观;埃利奥特;音乐教育哲学【作者】王玲【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02音乐教育哲学在国际上已然是一个成果斐然的领域①。
目前音乐教育主要秉承审美教育的思路,其集大成者首推本奈特·雷默(Bennett Reimer),他视音乐教育为审美教育(Music Education as Aesthetic Education)的观点由来有自②,并将其发展得颇为成熟。
尽管审美教育观在中国仍为主流,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已在西方渐趋式微。
基于对音乐的审美教育的反思,批评意见亦纷至沓来。
其中,“实践的音乐教育观”(Praxial Music Education)是颇能与“审美的音乐教育观”(Aesthetic Music Education)分庭抗礼的新学说,戴维·埃里奥特(David Elliott)则是此流派的代表人物。
埃里奥特的主要著作Music Matters: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于1995年问世,2009年译介到国内,中译本名为《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而从1996-2009年的15年间,在西方关于此理论的讨论和交锋已争讼纷纭,同是在2009年,已结集出版了相关评议的文章和讨论,成为论文集Praxial Music Education:Reflections and Dialogues(实践的音乐教育:反思与对话),此外,埃里奥特还专辟网站来推广学说、回应批评。
2021年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7一、单选题(共30题)1.以下哪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范围?()A: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B:通过模仿逐步积累感性经验C:了解乐曲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D:通过与他人的共同合作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学习【答案】:A【解析】:B选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C选项,属于音乐相关文化。
D选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故正确答案选A。
2.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展现了远古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仪式,该作品属于()。
A:歌剧B:清唱剧C:舞剧D:宗教剧【答案】:C【解析】:C选项,《春之祭》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
综上,C选项正确。
故ABD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C项。
3.常规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除了弦乐组,还必须有哪些乐器组?()A:木管组、铜管组和弹拨组B: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C:木管组、铜管组和键盘组D:弹拨组、吹管组和打击乐组【答案】:B【解析】:知识点:西洋管弦乐配器。
西洋管弦乐队一般包括四个分组,即铜管组、木管组、弦乐组和打击乐组。
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4.下列速度术语中,哪一个是最慢的()。
A:ModeratoB:LentoC:PrestoD:Andante【答案】:B【解析】:B选项,Lento,慢板。
综上,B选项正确。
A选项,Moderato,中板、适中、节制。
故排除。
C选项,Presto,急速的。
故排除。
D 选项,Andante,行板、徐缓、行进的。
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B项。
5.在休止拍的教学过程中,下列哪一种方法体现了达尔克罗兹的教学理念?()A:学生用身体动作即兴表现休止拍B:学生大声喊“空”以表示休止拍C:教师用点头的方式表示休止拍D:教师用数数表示休止拍【答案】:A【解析】:知识点: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认识。
达尔克罗兹是当代瑞士教育家,他的教学理念包括体态律动、视唱法、即兴创作等,更提出了“将人体作为一件乐器”的想法。
探讨音乐教育哲学在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1 音乐教育哲学学科发展概况音乐教育哲学隶属于教育学,它是教育哲学与音乐学的交叉学科。
它的存在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学的内容,并对音乐教育的,特别是器乐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
当前,在音乐教育哲学学科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主要分为五种,其主要内容包括:(1)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美国音乐教育家Bennett Reimer提出。
他认为: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对于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起到了决定作用。
(2)以实践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该观点由美国音乐教育家David J.Elliott 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音乐学科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艺术科学,其发展关键在于实践。
(3)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我国的王耀华先生提出。
他主张,音乐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音乐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
(4)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项观点由美国学者保罗·哈克提出。
他承认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并指出,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
(5)以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音乐人类学家内特尔所提出的:音乐教育哲学是多学科的、综合的与文化整合的哲学。
这五种音乐教育哲学观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器乐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
2 音乐教育哲学对器乐音乐教育工作的指导性作用(1)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加强实践性功能。
器乐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表演的实践活动;二是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
因此,在器乐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仅需要重视与表演相关的舞台实践活动,也应重视与教育相关的课堂实践活动。
当前不少艺术院校的教学工作和教育评估体系往往将舞台实践活动作为艺术教学的重点,却忽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这导致不少学生在初为人师的阶段无法迅速进入角色。
因此,笔者认为器乐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认真了解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理论,充分认识到这一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作用。
從音樂教育哲學的觀點來看~高中音樂銜接藝術與人文課程張麗君壹、前言2004年12月才結束訪台學術交流的美國西北大學音樂系雷默(Dr. Bennett Reimer)教授,是國際知名的音樂教育、教育哲學之權威學者,他對藝術教育的內涵有其獨到精闢的解讀,並且用一套嚴密的哲學理論和超越文化差異的共同信念將其統一起來。
本文引用雷默教授所詮釋的三種美學觀點─指涉主義、絕對形式主義、以及絕對表現主義,來檢視高中新課程的精神。
貳、三種美學觀美學相關的理論多闡釋指涉主義(Referentialism)和絕對形式主義(Formalism / Absolutism)兩種,而Leonard B. MeyerMeyer首提出第三種「絕對表現主義」(Absolute Expressionism),使音樂美學的概念更加完整。
而雷默教授(Dr. Bennett Reimer)繼而發揚之,將絕對表現主義講得更透徹,於1980年代就寫下《音樂教育哲學》相關書籍,清楚明白地將其定義出來。
以下將介紹這三種美學觀的精神,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一、指涉主義(Referentialism)指涉主義(Referentialism)認為藝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來自於成功提供了作品本身以外的、非藝術的經驗。
在音樂上,意指聲音提供了存在於音樂之外的線索、信息、或聲音正在表達的事物。
正如文學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之論點強調「藝術作品的特質,是根據它所傳達的獨特“情感”而定。
要去判定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應以其“非藝術”的事物為基礎,也就是作品本身之外和脫離作品藝術特質的內容。
」我們可以看到他強調藝術品所傳達之“情感”的重要性。
這個論點也可以在“馬克斯─列寧主義”的官方美學教條中看到,共產主義在此強調藝術的功能在於促進國家的理想,其價值在於作品中非藝術的精髓─也就是藝術中理智的、實用、甚或情感的訊息!英國美學家庫克(Deryck Cooke)贊成托爾斯泰的看法,認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卷②(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70题)1.图为西洋管弦乐队座位图,图①位置的乐器通常是( )oA.小号B.长笛C.大提琴D.单簧管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西洋管弦乐队是由键盘乐器、木管乐器组、弦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以及其他一些特性乐器组成的。
按照题中图示的展示,位于①位置的是弦乐器组中的大提琴。
2.歌曲《长江之歌》的基本指挥图式是()。
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长江之歌为4/4。
3.下面谱例属于哪个地区的民歌?()A.陕北民歌B.东北民歌C.广东民歌D.江苏民歌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谱例中的旋律出自《三十里铺》是一首流传很广、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
该民歌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根据陕北地区的真人真事,用信天游曲调编唱而成的。
4.下列歌曲乐句结构符合“起承转合”的是()。
A.《八月桂花遍地开》B.《小草》C.《绣金匾》D.《兰花花》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具有呼应、发展、概括、总结等多种功能,结构比较完整,非常具有表现力,是歌曲创作中经常采用的曲式之一。
《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5.陈老师在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没有采用数学运算方式,而是将音符时值的时间关系与音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不同音符时值的关系,上述教学行为体现的哲学观是( )。
A.唯理主义B.折中主义C.理性主义D.实用主义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实用主义认为概念、理论并不是世界的答案,判别它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看其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而是看其在实际应用中可感觉的效果。
题干中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不同音符时值的关系,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
6.合唱协调不包括以下哪种要素?()A.音高B.音色C.音准D.音量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合唱协调包括音量、音色、音准三种要素。
音乐教育哲学理论音乐教育哲学则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认为音乐是审美,是实践,是文化交流与传播,也是具有社会功能。
笔者认为,中学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延续,同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唯一不同的是授课对象由在校学生变成了在职中学教师。
因此,音乐教育哲学是中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中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应坚持注重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综合观、注重西方多元文化与国内民族文化相结合、注重中学音乐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一)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它是从音乐本体的角度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
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
这位美国音乐审美教育哲学观的重要人物,分别于1970年、1989年和2003年出版了三个版本《音乐教育的哲学》(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其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不仅成为美国音乐教育哲学的主流,而且深深影响了美国乃至北美的音乐教育实践。
雷默认为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于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
“绝对表现主义最有利于维持音乐的审美经验、审美意义以及审美价值。
艺术的经验必须是审美的经验。
它“在最深层的意义上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联”,所以“如果艺术的经验对人的生命有意义,那么,这种经验必须是审美的。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体验。
(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是从实用主义哲学和过程哲学的视角提出来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雷默的学生、美国的音乐教育哲学家大卫·埃里奥特(David J-Elliott)。
埃里奥特在多年的音乐教育研究当中,提出了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观。
论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体现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是一部深入探讨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经典著作,深受音乐教育者的推崇。
而在当今的音乐教育领域中,《音乐课程标准》是指导音乐教学的重要文件,那么,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是如何体现的呢?雷默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中强调了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发展音乐能力以及培养音乐情感。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作能力,丰富他们的音乐情感世界,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 可以看到,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点与《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音乐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情感。
雷默在书中提到音乐教育的方法应该是由简到难,由易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确定音乐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注重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习和音乐创作能力。
” 这与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相契合,都是强调了音乐教育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重视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这与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点是一致的,都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还强调了音乐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要求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素养。
而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建立音乐鉴赏的良好习惯和信心,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 可以看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要求学生树立音乐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与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乐记》社会功能意义上的音乐哲学观【摘要】音乐哲学观是各个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中一种活的灵魂。
《乐记》是我国古代的乐论经典,两千多年来影响甚大。
《乐记》触及音乐哲学观的许多重大问题,内容极其丰富,在中国古代音乐哲学思想上的地位首屈一指。
探究《乐记》的音乐哲学观,对于研究中国音乐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社会功能意义上的音乐哲学观方面探究《乐记》中的音乐哲学,以求从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音乐哲学中汲取营养,促进当代中国音乐哲学理论的快速发展。
音乐哲学观是各个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中一种活的灵魂。
《乐记》是我国古代的乐论经典,两千多年来影响甚大。
《乐记》触及音乐哲学观的许多重大问题,内容极其丰富,在中国古代音乐哲学思想上的地位首屈一指。
探究《乐记》的音乐哲学观,对于研究中国音乐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试图从社会功能意义上的音乐哲学观方面探究《乐记》中的音乐哲学,以求从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音乐哲学中汲取营养,促进当代中国音乐哲学理论的快速发展。
《乐记》在社会功能意义上的音乐哲学观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教化功能。
《乐记》认为国家的治理需要音乐的教化功能来完成,通过音乐的美学作用,来净化社会的世俗风气,使社会得以净化,这是《乐记》的教化功能,也是先王提倡音乐的最初想法。
这与《周礼》所云“以乐教和而民不乖”是一脉相承的哲学道理。
二是政治功能。
《乐记》指出:“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以礼、乐的互相配合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基础,“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把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同等看待,对它在国家上层建筑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乐记》认为德音在形式上是“皆安其位而不相夺”,即乐言的稳定性强,而倾向性弱,在内容上应表现“平和之德”,曲调谐和而宽广。
溺音是《乐记》反对的,溺音即乐音进进退退,比较杂乱,“乐而不安”,对君子来说千万不要接受这种音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共项) 编号 项目编号 项 目 名 称 负责人 经费(万元) 在研情况 乐律学大师朱载堉研究 冯文慈 进行中 明代朱权《神奇秘谱》打谱研究与发掘整理 吴文光 已结项 中国民族旋律学 李西安 进行中 中国西南边疆人口十万以下民族音乐活动实况录制与研究 李文珍 已结项
中国乐理研究 戴嘉枋 已结项 民族器乐配器研究 傅利民 已结项 中国戏曲音乐(部分)与外国歌剧音乐(部分)的比较研究 张筠青 进行中
中国乐器学概论 刘 勇 进行中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共1项) 编号 项目编号 项 目 名 称 负责人 经费(万元) 在研情况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樊祖荫 已结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共项) 孟戏音乐研究 傅利民 进行中 中国西北高原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秦直道”沿线高原联袂传统音乐文化活态现状的实地考察与研究 杨 红 进行中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共项) 中国历代乐书研究 修海林 进行中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共项) 编号 项目编号 项 目 名 称 负责人 经费(万元) 在研情况 北京琴史·古琴系列·《吴派研究》 王耀珠 进行中 中国近代音乐史图典集——北京卷(重点) 余峰 进行中
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共项) 首都演艺市场营销及法律保护 韩立萍 已结项
北京市教委项目(共项)
编号 项目编号 项 目 名 称 负责人 经费(万元) 在研情况 . 教育心理学应用 姜 泓 进行中
. 中国音乐学术文献管理系统 高 岩 已结项
. 多媒体音乐信息管理系统 靳 婕 已结项
. 中国大扬琴制作 项祖华 已结项
. 远程教育音乐教学系统 马 彪 已结项
. 《松风阁琴谱》中的古代歌曲之打谱研究与音乐重建 吴文光 已结项
. 民族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丛书 沈 洽 进行中
. 离散的民族——犹太音乐文化 陈铭道 已结项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文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和新音乐教育哲学的概念。
在我们将深入探讨《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的背景,探讨音乐实践与学习的关系,讨论新音乐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分析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展望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
最后在我们将总结音乐实践对教育的意义,探讨新音乐教育哲学的启示以及展望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为读者带来对音乐教育的新思考和认识。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并促进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音乐实践, 新音乐教育哲学, 教育意义, 实践性教学方法, 教育发展方向, 核心理念, 启示, 音乐学习, 未来发展1. 引言1.1 音乐实践重要性音乐实践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实际的演奏、创作和表演活动,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音乐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参与音乐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的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其对音乐的创作和表演的热情。
音乐实践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其表现和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参与音乐实践,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感,促进全面的人格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音乐实践在新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潜能和激情的有效方式。
通过音乐实践,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共同发展,为未来的音乐教育和音乐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1.2 新音乐教育哲学介绍新音乐教育哲学是一种关于音乐教育的全新理念和方法论,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发展。
这一新的教育哲学强调了实践性教学和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将音乐学习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实践和创造的过程。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是一本针对音乐教育进行理论探讨的书籍,作者通过对现行音乐教育的分析与批判,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强调音乐实践的重要
性。
作者首先指出,传统的音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注重技巧
而忽视创造性等。
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培养他们的音
乐创造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
在新的音乐教育哲学中,作者提出了“关注音乐实践”的重要原则。
他认为,音乐实
践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学生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提
高音乐技巧,培养音乐表达能力。
音乐实践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作者详细阐述了音乐实践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演奏实践,即学生通过演奏乐器或合唱,来提高技巧和表达能力。
作者强调,演奏要注重个人和集体的合作,通过共同演奏实现艺
术的完整性。
其次是创作实践,即学生通过创作音乐来培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创作
实践可以包括作曲、编曲、歌曲创作等多种形式。
再次是演出实践,即学生通过参加音乐
演出,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加舞台经验和自信心。
最后是欣赏实践,即学生通过欣赏音乐
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作者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音乐实践的实际效果。
他指出,通过音乐实践,
学生在音乐领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
音乐实践还可以激发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