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纺织纤维与应用201707
- 格式:pptx
- 大小:30.74 MB
- 文档页数:63
系列一、粘胶纤维:rayon,viscose fiber1、普通粘胶纤维:1.粘胶棉型短纤维切断长度35~40mm,纤度1.1~2.8dtex(1.0~2.5旦)与棉混纺可做细布、凡立丁、华达呢等。
2.粘胶毛型短纤维,切断长度51~76mm,纤度3.3~6.6dtex(3.0~6.0旦),可纯纺,也可与羊毛混纺,可做花呢,大衣呢等。
2、富强纤维:1.是粘胶纤维的改良品种。
2.纯纺可做细布、府绸等。
3.与棉、涤等混纺,生产各种服装。
4.耐碱性好,织成织物挺括,洗涤后不会收缩和变形,较为耐穿耐用。
3、粘胶丝:1.可做服装、被面、床上用品和装饰品。
2.粘胶丝与棉纱交织,可做羽纱,线绨被面。
3.粘胶丝与蚕丝交织,可做乔其纱,织锦缎等。
4.粘胶线与涤、锦长丝交织,可做晶彩缎、古香缎等。
4、粘胶强力丝:1.强力比普通粘胶丝高一倍。
2.加捻织成帘子布,用于汽车、拖拉机、马车轮胎。
系列二、涤纶纤维:polyester fiber1.短纤维:可以纯纺,但通常与棉、毛、粘等纤维混纺,以改善它的服用性能。
1.棉型纤维1.65~2.2dtex(1.5~2.0D)*35~40mm涤棉混纺为主,混纺比一般涤65%~67%,棉35%~33%,亦可以其他比例混纺高强低伸型:强力高、伸长小、棉纺可纺性好,细纱品质指标高,织物挺括、滑爽、保形性好,主要用于与棉混纺,根据规格不同,可纺制各种轻薄、滑爽衣料,高强度针织纱,缝纫用线等低强高伸型;织物染色性好、手感软,耐磨、耐冲击,不易起球,服用性能佳,但强力较低,细纱断头多,主要用于与毛、粘混纺2.中长型2.2~3.3dtex(2~3D)*51~76mm主要用于与毛型粘胶纤维混纺,混纺比和棉涤混纺比大致相同。
为降低成品和织物价格,粘胶纤维可增至50%。
织物用于缝制外衣、便服、衬衫、女裙、运动服等3.毛型2.75~4.4dtex(2.5~4D)*35~40mm主要用于与毛混纺,混纺比:涤纶45%~55%,羊毛55%~45%,织物主要用于缝制外衣用,除以上用途外,涤纶短纤维还可与其他天然纤维以及天然纤维下脚料等混纺,也可与其他两种纤维混纺,制备三合一织物。
聚酰亚胺纤维的开发及应用进展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olyimide Fiber文 | 左琴平 林 红 陈宇岳摘要:聚酰亚胺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具有高强高模、阻燃、耐腐蚀、耐高低温等一系列优良性能。
近年来,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完善,聚酰亚胺纤维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文章主要综述了聚酰亚胺的国内外开发进程,包括合成工艺及其应用,并对聚酰亚胺的改性方法进行了总结及分析。
关键词:聚酰亚胺纤维;发展进程;制备工艺;改性;应用中图分类号:TQ342.731 文献标志码:A作者简介:左琴平,女,1993年生,硕士在读,主要研究领域为纤维材料的改性与应用。
通信作者:陈宇岳,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chenyy@ 。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12AA0303 13);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ZXS2012008)。
Abstract: Polyimide fiber is a new member of the high-performance fibers family, which has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properties such as high-tenacity & high-modulus, corrosion-resistant, high- and low-temperature resistant.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ynthesizing technology,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polyimide fiber has accelerated and its applications expanded.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polyimide fiber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the synthesizing proces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fiber and sums up the modification methods for polyimide fiber.Key words: polyimide fiber; development; preparation process; modification; application聚酰亚胺(polyimide ,简称PI )纤维是近年来产业化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材料,因性能优良而备受关注。
超细纤维的性能与应用郑咏梅【摘要】超细纤维被称为新一代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向高技术、高仿真化方向发展的新合纤的典型代表.本文讲述了超细纤维的特殊性能与应用.【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7(039)024【总页数】1页(P1)【关键词】超细纤维;性能;应用【作者】郑咏梅【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肇庆5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76纤维的超细化是人类长期以来的追求,在早期使用的天然纤维中细度最小的羊毛、蚕丝代表着雍容华贵,受到人们的青睐。
合成纤维的超细化源于人们对天然纤维的不断模拟与超越,同时对纤维材料功能的不断开发和追求,因而,超细纤维被称为新一代合成纤维,它是高性能,高品质与高档次的纺织原料,是化学纤维向高技术、高仿真化方向发展的新合纤的典型代表[1]。
超细纤维的定义说法不一,一般把纤度0.3旦以下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其直径小于5μm,纤维细度只有头发丝的1/200。
美国PET委员会认为纤维纤度0.3 dtex~1.0 dtex为超细纤维,日本化纤行业普遍将单丝纤度低于0.3 dtex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我国纺织工业部化纤工业司则对超细纤维作了以下定义:涤纶长丝0.5 dtex~1.3 dtex;锦纶长丝0.5 dtex~1.7 dtex;丙纶长丝0.5 dtex~2.2 dtex,短纤维0.5 dtex~1.3 dtex[2]。
超细纤维以其超乎寻常的细度所带来的独特的功能性、真丝般的外观、良好的悬垂性、穿着的舒适性、以及接触纤维表面时的天然质感而风靡国际市场[3]。
1 超细纤维的性能特点1.1 低弯曲刚度与柔软的手感。
由于纤维弯曲刚度与其直径的四次方成函数关系,纤度稍微减小就带来弯曲刚度有显著降低。
例如纤维直径缩小一半,而纤维的弯曲刚度将减小为原来的1/16。
因此由超细纤维制成的产品手感特别柔软和细腻、滑糯和良好的悬垂性。
1.2 光学特性改变使纤维光泽柔和。
日本功能性新型纺织纤维的开发与展望(一)作者:编译/刘树英来源:《中国纤检》2015年第01期近年来,日本许多生产厂家通过技术创新,并采用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共混纺丝、复合纺丝、后整理等多种技术的组合),相继开发出了一批具有不同功能的化学纤维材料。
吸湿、吸水(汗)新纤维材料吸湿、吸水化学纤维材料可有效吸收人体所产生的汗液,并将其迅速排至与人体肌肤接触的衣服外层,从而使人体肌肤保持舒适、干爽的状态。
化学纤维的吸水原理主要是通过纤维的毛细管作用或通过降低纤维与水的接触角来提高纤维的吸水速度。
利用纤维的多孔结构和毛细管作用达到吸湿功能的化学纤维材料通常多数呈圆形或异形中空截面。
这类吸湿、吸水功能的化学纤维材料主要采用共聚、复合纺丝,以及涂层、浸置、表面接枝等技术制造。
通过与亲水性材料共聚或共混,以及通过与丙烯酸材料接枝或通过涂层、浸置等后整理加工技术处理,虽能够生产具有吸水、吸湿功能的化学纤维材料,但是这些纤维材料往往在吸湿性能、物化性能等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具有快速吸水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纤维作为尿布和女性卫生用品的应用,已能够吸收其自身重量50~100倍的水。
最近,吸水重量为自重2500倍的纤维也在日本出现。
帝人公司是日本化纤企业龙头老大,该公司的技术开发与储备实力雄厚。
“Sweatsensor”是帝人公司的新产品,通过用特种聚合物和腐蚀剂在纤维横截面产生4个鳍,从而在侧面上有许多细微空间,这些结构具有优异的吸汗快干性能。
“Sweatsensor”比该公司原有的吸汗快干聚酯纤维“Welikey”具有更优异的干爽感觉。
帝人将把“Swealsensor”推广于普通内衣裤、运动内衣裤等。
“CORTICO-l000”是帝人公司的又一新产品,这是一种具有吸湿、快干、凉爽舒适性的聚酯纤维,该纤维材料采用复合纺丝技术制成,并且还具有手感细腻、蓬松等性能,该纤维材料主要用于高级内外衣和运动服。
此外,帝人公司开发的“Calculo亲水性聚酯弹力丝”,吸汗和快干性能特别好,而且多次水洗之后性能不变。
日本功能性新型纺织纤维的开发与展望(二)作者:刘树英来源:《中国纤检》2015年第03期抗静电、导电新纤维材料抗静电与导电性纤维的最大用途是做地毯、防尘劳保服装、一般衣料和工业原材料等。
但是由疏水性聚合物制造的化学纤维易于因摩擦而积聚静电荷,电压可达到10kV以上,因此化学纤维纺织用品往往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感受。
在散布有危险品的环境中,还可能引起火灾等静电产生的危害。
为克服合成纤维容易产生静电的缺陷,日本纤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有:东丽公司采用合成纤维,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聚酯导纤维,1厘米纤维丝电阻为数万欧姆,并已经为研究开发提供了样品。
此外,东丽公司另一新产品是采用独立的高分子设计技术开发了兼备高变形跟踪性和高导电性的导电性聚酯聚合物,在此基础上采用精密复合纺丝技术,在纤维表面均匀地形成导电层,实现了优异的导电均匀性。
“Bare conductive”导电纤维是日本钟纺公司正在营销的主流产品,该纤维每厘米电阻为106~1011欧姆,是一种裸型导电纤维,采用白度离的金属氧化物来取代碳粒子,这种纤维抗静电性能优异。
钟纺公司新开发的“THE-RMOCATCH-II”白色导电纤维已引起业界普遍的关注。
该纤维的抗静电机理主要运用了电晕放电原理,使产生的空气电离与带电体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迅速移向带电体,最后使带电体的电荷被中和,从而将纤维中的静电去除。
“THERMOCATCH”对环境湿度没有依赖性:具有优良的洗涤/耐久性;由于内含导电无机微粒子(芯材),因而经后整理加工或多次洗涤后,其抗静电性能不受影响。
据报道,通常混纺纤维中只要混有3%“THERMOCATCH”,即可满足纤维制品抗静电性能指标;由于含有蓄热保温功能的无机材料,因而还具有较好的蓄热保温性;通过少量的混纤,即可与其他纤维一起制成具有抗静电、导电、抗起球、抗菌、防臭、消臭等复合功能性纤维材料,主要用于工作服、外衣、裙裤、防尘服、遮罩材料、毛巾、地毯等领域。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对比与鉴别00摘要:介绍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
对传统型与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对常用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鉴别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再生纤维素纤维最有效的鉴别方法为溶解法,显微镜观察法与药品着色法也各有一定优势,常用的燃烧法较难发挥作用。
进入新世纪,资源与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天然纤维素再次得到了重视。
自然界纤维素年产量约1000亿吨,大约只有2.5%是通过再生途径制作成纤维等加以利用的。
纤维素资源十分丰富,纤维素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可持续性;纤维素具有环保性,可参与自然界的生态循环。
作为纺织纤维,纤维素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穿着舒适性,一直是纺织品和卫生用品的重要原料。
所以纤维素纤维是新世纪最理想、最有前途的纺织原料之一。
近年来,出现丁Modal、Tencel等新一代再生纤维素纤维,随着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在生产中的大量应用,需要对其性能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以便更好地用于生产,开发新产品。
1.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在再生纤维素纤维之中,粘胶纤维是仅迟于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的最古老的化学纤维品种之一。
1891年,克罗斯(Cross)、贝文(Bevan)和比德尔(Beadle)等首先制成纤维素黄酸钠溶液,由于这种溶液的粘度很大,因而命名为"粘胶"。
粘胶遇酸后,纤维素又重新析出。
根据这个原理,在1893年发展成为一种制备化学纤维的方法,这种纤维被命名为粘胶纤维。
到1905年,米勒尔(Muller)等发明了一种稀硫酸和硫酸盐组成的凝固浴,实现了粘胶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一个世纪以来,粘胶纤维生产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出现丁强力粘胶纤维;50年代初期,高湿模量类粘胶纤维实现工业化;到了60年代初期,粘胶纤维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其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80%以上。
从60年代中期起,粘胶纤维的发展趋于平缓。
普通粘胶短纤维虽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和广泛的适用范围,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缺点,主要是在湿态时剧烈溶胀,使纤维的断裂强度显著下降,在较小的负荷下就容易伸长即湿模量很低。
芳香族聚酯液晶Vectran纤维的性能与应用覃俊;王桦;陈丽萍;岳海生;陈佳月【摘要】芳香族聚酯液晶Vectran纤维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纤维.分析了Vectran 热致液晶聚芳酯纤维的结构特征、力学性能、热性能、耐化学性能、抗蠕变及耐摩擦性能,详述了影响纤维力学性能的因素,介绍了该纤维的应用领域.【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热致液晶聚芳酯;Vectran纤维;结构和性能;应用【作者】覃俊;王桦;陈丽萍;岳海生;陈佳月【作者单位】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72;高技术有机纤维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72;高技术有机纤维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72;高技术有机纤维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72;高技术有机纤维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72;高技术有机纤维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5与柔性链高分子比较,液晶高分子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力场中容易发生分子链取向,使高分子链呈伸直的刚性链构象,形成高度有序的微纤结构,且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赋予了液晶高分子材料很高的拉伸强度和模量。
1963年美国Dupont公司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合成全芳香聚酰胺,它是一种溶致液晶高分子,并制成阻燃纤维Nomex。
1972年成功地研制出以聚苯酰胺为基础的高强度高模量溶致性液晶纤维Kevlar(芳纶),及此后其他聚芳酰胺纤维的工业化,开创了液晶高分子实际应用的历史。
但由于这种主链液晶聚合物不能模塑加工,只能溶液纺丝或涂料,促使人们的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不需溶剂便可熔融加工的热致性液晶聚合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