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案:平面镜成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2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过程与方法:体验用等效替代法确定平面镜成像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平时我们是如何看到“灯”这样的发光体的?又是如何看到桌子、树木等不发光的物体的?

2.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3.什么条件下发生镜面反射?什么时候发生漫反射?

[设计说明]第一节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第二节《光的反射》,知识准备部分不但复习了光源、反射等知识点,而且为本节学习平面镜成像、为什么能看到像?——即平面镜成像原理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听音乐,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桂林山水甲天下》。欣赏时给你们布置一个小任务,找出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又多又好!(讨论回答)

三、展示学习目标

[设计说明]出示本节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还要体会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达成一定的能力。点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四、导学过程

(一)平面镜成像原理

小魔术:水中的蜡烛

在玻璃板的两侧各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后面的一支放到空烧杯中。然后先点燃玻璃板前面的一支蜡烛,拿着火柴装作把后面的蜡烛点燃,实验时注意动作要快。“同学们现在我把两支蜡烛点燃了,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火都怕水么?注意看了:把水倒入有蜡烛的空烧杯中,蜡烛没灭?为什么呢?”

请思考:水里有蜡烛么?水里的蜡烛也点燃了么?

平面镜所成像不是实际的光线照过去的,为什么能看到像?

[设计说明]通过一个小魔术,提起了学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自然引入了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教学。把晦涩难懂的平面镜原理与魔术联系,教学效果非常好!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所以老师把问题细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原理也就呼之欲出了。

原理:光的反射

拓展:

1.人在照镜子时发现光线太暗,为了能看清楚像应该人的脸还是镜子对着明亮的窗子?

2.如图4-1所示,从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完成光路图。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A P

图 4-1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问: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是什么?谁来回答一下?

学生踊跃举手,做出回答。现在我们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首先我们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物像的位置和大小关系,以及像的虚实就是像的特点。

学生活动一:用手中的镜子照远处和近处的物体,观察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回答

1.实验需要的器材有什么?从桌子上老师给的器材中进行选择。

2.实验中我们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怎样比较物和像的位置关系?

4.探究时我们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设计说明]设计实验这一步是探究的难点,学生需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必要时全班合作,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弱化难点,突出重点,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他们提供的器材要合适。比较物像的位置关系时,采用了画格的方法,比教材上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误差小,而且时间短。教学中得到了听课教师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学生活动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把班里小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使用蜡烛进行实验,一部分使用棋子进行实验。小组内分工合作,借助课本插图和说明,分别探究距离不同时物与像的大小、位置关系。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最少进行两次实验,实验中注意随时记录数据,实验数据不能修改,若与别的小组差距较大,找出原因是什么。

附数据记录表格4-1:

表 4-1 平面镜成像数据记录表

[设计说明]探究过程中,分别使用蜡烛和棋子进行实验,为下一步交流与合作做好铺垫。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本次实验是初中学生第二次进行物理科学探究,所以探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不能为了凑出结果而随意编造实验数据。教学中要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达到《课标》要求。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的大小();你还有什么发现?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所以物像相对于镜面()。

交流与合作

1、用棋子和蜡烛做实验各有什么优缺点?

2、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本实验?

3、为什么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

4、为什么要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或棋子完成实验?

拓展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图4-2中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

A

图 4-2

2.读表: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4-3所示,此时时间是

图 4-3

若电子表在平面镜中的示数是7点10分,则此时实际时间应为---------。

3.小游戏:一个人站在离平面镜1米处,他的像离平面镜()米;当他向后退一米,离镜子2米时他的像离平面镜()米;此时的像比一开始()(填“变大,变小,不变”)。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利用填空的形式得出了物和像的大小、位置关系。利用方格纸作实验,还发现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与数学中的几何知识联系,所以得出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物像是轴对称关系的结论,强调了学科联系与整合。交流与合作环节,因为有探究的体验,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教师想不到的想法和建议:“蜡烛的火焰更明亮,但是不稳定”“棋子不动,高度不变,可以更好的研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后适时的拓展题目,紧扣学习目标和中考要求,结合生活实际。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