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渡水电站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水利工程2034丰满水电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南24公里第二松花江上。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于1937年开始建设,1943年第一台机组发电。
日本投降时遭严重破坏。
解放后进行恢复和改建,1957年竣工。
它安装9台水轮发电机组,总总容量为55.4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8.9亿度。
目前为东此电网中的主力发电厂,主要担负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的任务。
2035 镜泊湖水电站镜泊湖水电站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
镜泊湖是由于第四纪玄武岩流喷溢,堵塞河道形成的天然堰塞湖,有一道高二十多米的瀑布。
电站利用天然湖泊,修筑一堵长2634米,高6米的大坝,建成畜水量18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凿通长3000米的隧洞引水发电。
原来装机3.6万千瓦,解放后进行了恢复和扩建,现在装机容量为9.6万千瓦,是东北东部电网(鸡西、佳木斯、牡丹江、延吉)一座较大的水电站,它主要担负电网的调峰任务。
2036白山水电站位于吉林省桦甸县境内第二松花江上。
电站大坝高146米,长663米,计划安装3台30万千瓦机组,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将来有可能扩建到150万千瓦。
这一电站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1975年开工,1983年第一台机组建成发电。
2037新安江水电站在浙江建德县境内,钱塘江支流新安江上,是我国自行勘测、设计、施工并用自制设备建设起来的第一个大水电站。
装机容量为65万千瓦。
1957年动工,1960年开始发电。
2038柘溪水电站在湖南省资水中游安化县境内,装机容量为45万千瓦,60年代初建成。
2039西津水电站在广西横县西津村附近的郁江口,是珠江流域目前最大的低水头电站。
1964年开始发电,1979年全部建成。
有4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3.4万千瓦。
2040龚嘴水电站位于四川乐山县境内的大渡河上。
是我国西南地区目前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约75万千瓦。
它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效益,并为航运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2041乌江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是乌江干流上的第一座电站,位于贵州省遵义的乌江渡口。
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贵州乌江洪家渡水电站获得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提名项目所在地:黔西县——织金县项目用途:贵州乌江洪家渡水电站是一座利用水能资源发电的综合性工程,它的建设能持续提供清洁的电能,能减少人类对煤炭资源的消耗,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工程建设形成的巨大水库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快西部山区水运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拉动贵州省旅游产业和养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竣工年份:2005年申报单位(按申报时所列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业主: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介绍(1) 本项目得到的国际认可贵州乌江洪家渡水电站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百年堆石坝里程碑工程”奖、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奖等中国国家、省部级及行业协会奖十多项,申请了中国国家专利技术两项,其研究成果收录入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 EARTH-ROCK DAMS PROCEEDINGS、Hydropow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Hydropower & Dams、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CKFILL DAMS PROCEEDINGS等国际刊物。
(2) 本项目应用的卓越技术贵州乌江洪家渡水电站位于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岩溶地区,工程主要技术特点为“窄高坝,高边坡、强岩溶、多洞室”,通过科技攻关、精心设计和建设,成功研究和应用了以下卓越技术:1) 峡谷地区200m级高面板堆石坝的筑坝技术。
它的成功建设和良好运行,推动了人类筑坝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标志着200m级混凝土高面板堆石坝建设从探索走向成熟,为300m级同类高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水利工程坝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乌江渡水电站所在河流: 乌江建设地点: 遵义控制流域面积: 277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 502秒立米正常蓄水位/死水位:760/720米总库容/调节库容: 21.4/13.5亿立方米调节性能: 季调节装机容量: 63万千瓦台数: 3台保证出力: 20.2万千瓦年发电量: 33.4亿千瓦小时最大水头/最小水头:134.2/94.2米设计水头: 120米水轮机型号: HL638LJ-520淹没耕地: 21791亩迁移人口/推算年份:10630/1980人/年坝型: 混凝土拱型重力坝最大坝高: 165米开挖土石方/填筑: 267/275.55万立方米混凝土总量: 258万立方米水泥: 80.93万吨钢材: 67300吨木材: 113200立方米静态总投资/水平年: 5.6532/1983 亿元/年份单位千瓦投资: 897元坝基岩石: 灰岩建设情况: 70年开工,80-83年机组投产乌江渡水电站位于乌江中游,距贵州省遵义市55km。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77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02立方米/s,水库总库容23亿立方米,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
工程以发电为主。
电站安装3台21万km机组,总容量63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33.4亿kW·h,保证出力20.2万kW,年利用小时5300h。
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泄洪建筑物和发电厂房等。
由于地形狭窄,采用多层重叠布置。
拦河坝为混涨土拱型重力坝,最大坝高165m,坝顶弧长386m,坝顶厚10m,坝底厚119.5m。
坝身泄洪建筑物分上、中、下三层布置,坝顶有4个溢流表孔和左右两条滑雪道式溢洪道,靠近左右岸各有一个泄洪洞,坝身中部设置左右2个泄洪中孔兼作排沙孔;坝身下部设置一个放空底孔;左右岸还没有导流放空隧洞。
设计洪水位时,总泄量达18360立方米/s,最大单宽流量230立方米/s,最大流速43立方米/s。
为妥善解决高水头、大流量和窄河床的泄洪消能问题工程采用大流量挑流消能方式,将大坝溢流水舌挑越厂房与页岩河段,跌入下游灰岩河段,各泄洪建筑物出口远、近、高、低错开布置,使水舌落点沿河床纵向扩散,远离易被冲刷的页岩层。
乌江水电基地洪家渡水电站(60万千瓦)该电站在贵州电网中主要承担调峰、调频和备用,改善电网运行条件,并具有防洪、工农业供水、改善生态环境、旅游、水产养殖、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
洪家渡水电站位于贵州西北部黔西、织金两县交界处的乌江干流上,是乌江梯级电站中唯一的多年调节水库,工程大坝高179.5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900平方公里,水库面积80.5平方公里,电站安装3台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60万千瓦。
工程总投资49.27亿元。
普定水电站(7.5万千瓦)普定水电站位于乌江上游南源三岔河的中游、贵州省普定县境内,距贵阳市131km。
本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供水、灌溉、养殖及旅游等综合效益。
电站装机容量7.5万kW(3×2.5),保证出力1.5万kW,年平均发电量3.4亿kW•h,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3.16kW.h,年利用小时约4,213h。
从普定水电站1996年至2003年运行情况看,8年间水库累计来水量327.8亿m3,其中发电用水195.66亿m3,占总来水量的59.7%,泄洪弃水132.14亿m3,占总来水量的40.3%。
引子渡水电站(36万千瓦)引子渡水电站工程位于乌江上游南源三岔河的下游,贵州省平坝县与织金县交界处,距上游普定水电站51km,距下游东风水电站43km,距贵阳市97km,处于贵州电网中心位置。
工程以发电为主,水库总库容5.31亿m3,正常蓄水位1086m,属不完全年调节水库。
电站装机容量360MW(3×120MW),年均发电量9.78亿kW×h,年利用小时2717h。
左岸溢洪道由引水明渠、控制段、泄槽段和消能段组成,总长约600米。
溢流堰顶高程1068米,共设三孔11.5×18米弧型闸门进行控制,泄槽最大流速每秒34米,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
东风水电站(51万千瓦)东风水电站坐落于乌江干流的鸭池河段上,距省会贵阳88公里,是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第二座水电站。
乌江水电基地1988年8月审查通过的《乌江干流规划报告》拟定了北源洪家渡水电站,南源普定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两源汇口以下东风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思林水电站、沙沱水电站、彭水水电站、银盘水电站、白马水电站11级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867.5万kW,保证出力323.74万kW,年发电量418.38亿kW·h。
其中,乌江渡水电站已于1982年建成(待上游洪家渡和东风水电站建成后可扩建到105万kW),洪家渡、构皮滩、彭水3个水电站被推荐为近期工程。
洪家渡水电站洪家渡水电站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黔西、织金两县交界处的乌江干流上,是乌江水电基地11个梯级电站中唯一对水量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龙头”电站,电站大坝高179.5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99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8.9亿立方米。
水库总库容49.4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3.61亿立方米。
电站安装3台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60万千瓦。
工程总投资49.27亿元。
于2000年11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10月15日实现截流,2004年底三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洪家渡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900平方公里,占六冲河流域面积的91%。
坝址多年平均流量15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48.9亿立方米。
水库为山区峡谷和湖泊混合型,正常蓄水位时回水长84.89km,最宽处3.57km,水面面积80.5平方公里。
淹没耕地6.3万亩,需迁移人口4.5万人。
水库总库容49.4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3.61亿立方米,是乌江11个梯级电站中唯一对水量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龙头”电站。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枯水期调节流量增加,汛期减少下游梯级调峰弃水,可大幅度提高乌江干流发电效益。
近期可提高东风、乌江渡两电站保证出力239MW,增加电量(水力补偿加电力补偿)11.79亿kW.h,包括洪家渡本身电量共计27.73亿kW.h,其中59%为枯期电量,45%为高峰电量,电能质量优良。
乌江渡水电站管理运营机构一、简介乌江渡水电站是位于中国贵州省乌江上游的一座大型水电站。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水电项目,乌江渡水电站的管理运营机构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乌江渡水电站管理运营机构的背景、职责和运行模式。
二、背景乌江渡水电站始建于XX年,是贵州省的一个重点工程。
水电站的建设旨在满足贵州省乌江流域乃至周边地区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三、机构职责乌江渡水电站管理运营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1.协调管理:负责协调和管理乌江渡水电站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工作,确保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2.资源调配:负责对乌江渡水电站的水资源进行调度和分配,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实现水电的高效发电。
3.管理监督:负责对乌江渡水电站各个环节的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维护维修:负责乌江渡水电站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5.环境保护:负责制定和执行水电站的环境保护政策,保护乌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四、运行模式乌江渡水电站管理运营机构采用以下模式进行运行:1.领导体系:设有管理层和各级领导,负责决策和指导工作。
2.部门划分:根据职责和工作需要,设立不同的部门,如运营部、维护部、环保部等。
3.人员配备:严格按照职责要求,配备专业的管理和运营人员,确保乌江渡水电站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4.运行监测:通过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系统,对乌江渡水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关键运行指标。
5.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
五、成果和展望随着乌江渡水电站管理运营机构的努力,乌江渡水电站实现了良好的管理和运营成果。
电站的发电能力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为贵州省乃至周边地区的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乌江渡水电站管理运营机构将继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不断完善运行模式,为乌江渡水电站的持续稳定运营做出更大贡献。
乌江渡水电站库区泥沙监测资料分析华朝锋(乌江渡发电厂,贵州遵义563003)1工程概况乌江渡水库位于乌江中游,为狭长河道型水库。
正常蓄水位▽760.00m,死水位▽720.00m,设计洪水位▽760.30m,校核洪水位▽762.80m。
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48km2,主河道回水长度76km,总库容23.0亿m3,有效库容13.5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158亿m3,多年平均流量502m3/s,设计单库运行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
2库容复核目的及意义乌江渡水电站自1979年下闸蓄水以来,坝前泥沙淤积较快,至1989年根据实测泥沙淤积方量计算,水库泥沙淤积方量达2.04~ 2.10亿m3,坝前泥沙淤积已达▽659.70m,已经达到水库泥沙设计50年的淤积状况,并给乌江渡水电站运行带来了一些影响,最终导致分别设在▽645m、▽655m、▽665m的三个工业取水口彻底报废。
乌江渡水库从1979年至1985年期间水库泥沙淤积发展较快,但从1986年以后有所减缓,特别是随着上有东风水库的建成以及后来上游梯级水库逐步形成,乌江渡水库的泥沙淤积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至2012年实测坝前泥沙淤积▽660.46m。
为了充分的发挥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库梯级调度的防洪功能以及经济效益,开展水库库容复核工作非常有工程实践意义。
3水库泥沙淤积发展特征乌江渡水库自蓄水几年后,坝前泥沙淤积发展较快,排沙设施效果不理想,入库泥沙绝大多数落淤在库内。
截至1989年底坝前淤积已达▽659.70m,已经达到原设计运用50年后坝前淤积▽660m,直接影响了大坝三层取水口(▽645m、▽655m、▽665m)的运行使用。
1995年底坝前淤积高程为661m,1998年12月实测坝前淤积最高达▽663.11m,已超过50年后设计标准3.11m。
2000年底,实测坝前淤积高程为662.23m,较1998年淤高下降近1m,2005年乌江渡库区泥沙的淤积形态与往年相比未见改变,冲淤平衡自2000年起推进至海马孔后已维持至今。
中国大坝介绍目录中国总库容20亿m3以上的水库装机容量50万kw以上的水电站中国坝高100m以上的大坝安康水电站猫跳河百花水电站白山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碧口水电站陈村水电站大伙房水库丹江口水利枢纽二滩水电站枫树坝水电站凤滩水电站汾河水库佛子岭水库富春江水电站岗南水库葛洲坝水利枢纽龚嘴水电站官厅水库古田溪古田水电站猫跳河红岩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湖南镇水电站流溪河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陆水水电站以礼河毛家村水电站梅山水库安康水电站猫跳河百花水电站白山水电站密云水库磨子潭水库南水水电站欧阳海水库潘家口水库青铜峡水利枢纽泉水水库群英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石砭峪水库石门拱坝石泉水电站石头河水库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松涛水库桐坑溪水库乌江渡水电站下马岭水电站响洪甸水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津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新丰江水电站猫跳河修文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岳城水库柘溪水电站猫跳河窄巷口水电站我国幅员辽阔,江河密布,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总长达42万公里。
许多巨川大河源远流长,举世闻名。
全国多年平均年雨量630毫米,多年平均年迳流量27000亿立方米,理论水力蕴藏量6.8亿千瓦,水力资源得天独厚。
建国50年来,我国在水利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水电装机仅有16.3万kw, 年发电量7.1亿kw·h, 到1998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不含港、澳、台地区)已达到6506.5万kw,年发电量为2042.9亿kw·h。
近年来,我国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
随着葛洲坝、龙羊峡等工程的竣工,二滩、李家峡、天生桥一级、广州抽水蓄能、天荒坪等,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水电工程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装机容量100万kw以上的水电站共有19座,装机总容量4768万kw。
其中,三峡工程装机1820万kw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帷幕灌浆技术在乌江水电站扩机地下厂房中的应用摘要:乌江渡水电站乃我国在岩溶地区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17年后开工建设的扩机工程,实为一引水发电枢纽,施工期、永久运行期扩机工程地下厂房区的防渗问题乃该工程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厂区防渗帷幕的设计构思、设计布置、灌浆设计和适应工程建设需要所做的设计修改与优化,并就工程施工反馈信息和帷幕设计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灌浆技术水利水电一、帷幕灌浆技术一灌浆与帷幕灌浆人类为生存和生活得更好,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了解到,在地壳的表层,无论是相对松软的土、砂、碎石层,还是较坚硬的岩石层里,都有大量的空隙存在。
这些空隙导致地层承载能力降低和水能从中通过,从而给建筑物的形成和安全运用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有鉴于此,有时需将一定范围内的此种空隙充填、弥合起来。
灌浆技术就是专门用来承担此项任务的一种技术手段。
灌浆就是把浆液压送到水工建筑物地基的裂隙、断层破碎带或建筑物本身的接缝、裂缝中的工程。
通过灌浆可以提高被灌地层或建筑物的抗渗性和整体性,改善地基条件,保证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
在处理沙砾石地基时,会用到以下几种方式:1、粘性土截水槽;2、混凝土防渗墙;3、灌浆帷幕;4、防渗铺盖;5排水减压措施。
当沙砾石地基透水层很深,前两种防渗措施实施有困难时。
可采用帷幕灌浆法。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高速射流切割掺搅土层,改变原土层的结构和组成,同时灌入水泥浆或复合浆形成凝结体,以达到加固地基和防渗的目的。
二帷幕灌浆的根本任务和目的1大坝所承担的最根本任务就是把水拦蓄在水库里,以供工农业引水、防洪、发电、养殖等之用。
为此,除了要求大坝本身不能漏水以外,坝基及水库周围地区也不能严重漏水。
当在地基中存在着可向库外严重漏水的敞口、裂隙、溶洞等地质问题时,就应当做帷幕灌浆加以制止。
虽然帷幕灌浆或其他措施不能做到全部截断渗流。
但它可将渗漏量降到很小,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
2不可期望用帷幕灌浆来降低幕后扬压为,提高坝的安全度。
乌江流域小水电调查报告目录一、概述 (2)二、乌江干流开发情况 (4)1、洪家渡水电站 (4)2、东风水电站 (5)3、索风营水电站 (5)4、乌江渡水电站 (6)5、构皮滩电站水电站 (7)6、思林水电站 (8)7、沙沱水电站 (8)8、普定水电站 (9)9、引子渡水电站 (10)10、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10)三、猫跳河梯级电站开发情况 (11)四、清水河开发情况 (13)1、大花水水电站 (13)2、格里桥水电站 (14)五、湘江开发情况 (14)1、角口水电站 (14)2、黄鱼塘水电站 (14)六、乌江流域开发情况汇总表 (15)1、附表2:乌江干流开发情况汇总表 (15)2、附表3:乌江支流开发情况汇总表 (16)七、乌江流域主要水电站分布图 (17)一、概述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位于东经104°10′~109°12′、北纬25°56′~30°22′之间,流域面积87920km2。
南源三岔河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盐仓镇,北源六冲河发源于贵州省赫章县妈姑乡。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四省50余县市汇入长江,全长1037km(三岔河源头起),其中贵州省境内802.1km,黔渝界河段72.1km,重庆市境内162.8km。
天然落差2124m,其中贵州省境内1979.1m,黔渝界河段56.4m,重庆市境内87.5m。
乌江南源三岔河全长325.6km,落差1398.5m,平均比降4.29‰,流域面积为7264km2。
乌江北源六冲河全长273.4km,落差1293.5m,平均比降4.73‰,流域面积为10874km2。
南源三岔河与北源六冲河于化屋基汇合后始称乌江。
乌江干流在化屋基以上为上游,化屋基至思南为中游,思南至涪陵为下游。
上游段区间流域面积18138km2,占全流域的20.6%。
乌江干流河段分区情况见附表1。
附表1:乌江干流河段分区情况表中游河段区间流域面积33132km2,占全流域的37.7%。
(完整版)乌江渡水电站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乌江渡水电站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境内,坝址位于乌江中游鸭池河下游108㎞处,北距遵义市55㎞,南距贵阳市102㎞,是我国在石灰岩地区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乌江渡水电站由中南勘测设计院设计,水电部第八工程局施工。
1970年动工兴建,197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1982年建成,1983年底验收移交生产.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分别获得优秀设计奖和优质工程奖。
大坝结构为混凝土整体式拱型重力坝,按一等一级建筑物设计。
最大坝高165m,坝顶弧长395m,坝底最大宽度119。
5m.采用坝后封闭式厂房,装有3台水轮机组,原设计装机容量为3×210MW,保证出力202M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33.4亿kwh。
乌江渡扩机工程于2000年11月正式动工,扩建2台250MW的水力发电机组,扩建工程于2003年两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老机组的增容改造是将原单机容量210MW机组更换为250MW 机组。
2003年11月22日开始#2机拆机工作,历时一年半时间,至2005年5月29日全部机组改造完毕.经过扩机、增容改造,乌江渡水电站总装机已达1250MW,保证出力399M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40.56亿kwh。
引子渡水电站简介引子渡水电站工程位于乌江上游南源三岔河的下游,贵州省平坝县与织金县交界处,下游与六冲河汇合为鸭池河,距上游普定水电站51km,距下游东风水电站43km,距贵阳市97km,处于贵州电网中心位置。
工程以发电为主,是乌江水电基地中的一个梯级电站引子渡水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4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5.15亿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086米,最大坝高134.5 米,总库容5.31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22亿立方米,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电站总装机容量36万千瓦,年均发电量9.78亿千瓦时,静态总投资147,167万元,动态总投资153791万元。
贵州乌江南源三岔河境内的引子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6万千瓦,拦河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29.5米,承担施工任务的中国水电十二局和中国水电九局组成的129联营体,视工程质量为企业生命。
他们首先配置一批先进设备加以保证,同时组织了具有多座同类型、同规模面板堆石坝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和质量保证体系,采取均衡生产、科学管理的方法,使总填筑量320万立方米的任务在7个月时间内完成,创造了大坝快速施工的全国纪录。
经对807个单元工程进行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3.6%,被称为贵州省水电的样板工程。
左岸溢洪道由引水明渠、控制段、泄槽段和消能段组成,总长约600米。
溢流堰顶高程1068米,共设三孔11.5×18米弧型闸门进行控制,泄槽最大流速每秒34米,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
承担施工任务的中国水电九局,采用岩锚墙新技术,巧妙地解决了溢洪道开挖与大坝填筑的施工干扰问题,由于他们的精心施工,基础建基面开挖以及开挖边坡的锚喷支护、混凝土浇筑、基础固结灌浆等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经检查验收合格率和优良率均达到100%。
中国十三大水电基地规划-—世界级巨型水电站云集工程总投资:2万亿元以上工程期限:1989年-—2050年十三大水电基地的提出对我国实现水电流域梯级滚动开发,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带动西部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十三大水电基地资源量超过全国的一半,基地的建设在水电建设中居重要地位.一、金沙江水电基地金沙江为长江上游干流河段,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中段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峰的南侧冰川,汇合北侧冰川成为东支支流,后与来自尕恰迪如岗雪山的两支支流汇合后称纳钦曲,与切美苏曲汇合后称沱沱河,从源头至此长约263km,落差930m.至囊极巴拢,当曲河由南岸汇入后称通天河,长约808km,落差933m。
通天河过玉树县的巴塘河口始称金沙江。
长江上游五树县的直门达(巴塘河12)至四川宜宾段称会沙江,长约2326km,落差3280m。
金沙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自治区),河道全长345lkm,流域面积47.3万km^2。
金沙江干流具有径流丰沛且较稳定、河道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等特点,是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
自四川、西藏、云南三省(自治区)交界至宜宾河段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6338万kW,其中四川、云南界河水电站装机容量各省按1/2计算,云南省装机容量4173万kW,四川省装机容量2165万kW。
宜宾控制流域面积47.3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27%:多年平均流量为4920m^3/s、年产水量1550亿m^3,为长江总水量的16%,为黄河的2.5倍。
习惯上金沙江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
金沙江在云南石鼓以上称金沙江上游,石鼓至四川攀枝花为金沙江中游,攀枝花以下至宜宾为金沙江下游。
玉树直门达至石鼓为上游段,长约994km,落差1722m。
石鼓至雅砻江口为中游段,长约564km,落差838m,除约40km河道在四川省攀枝花节境内,其余均在云南省境内;雅砻江口至宜宾为下游段,长约768km,落差7 19m,除小部分属攀枝花市、宜穴市和云南楚雄所辖外,大部分为川滇界河。
乌江渡水电站简介胡经国作者说明该文于1985年10月由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印发电力职工中专班学生及有关教师,作为去乌江渡水电站实习的参考资料。
当时本文作者兼任该班班主任,并任实习领导小组组长。
2001年3月24日,作者作了必要的修改补充。
下面是正文一、地理位置乌江是云贵高原上的一条大河,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它发源于云、贵两省交界线上的乌蒙山东麓。
源头河段叫做三岔河。
在贵阳之西北与六冲河汇合成乌江上游干流。
乌江干流大体上沿近东西向经乌江渡穿越川黔线。
经思南北上,再经龚滩转向西北,于四川涪陵注入长江。
分别在川黔线以西、以东的猫跳河和清水江,是乌江中上游南侧(右岸)的两条主要支流。
乌江中游穿行在大娄山以东的崇山峻岭之间。
由于河水侵蚀和地下水溶蚀,往往形成两、三百米深的峡谷。
乌江干支流水急滩多,水能资源丰富。
乌江渡位于川黔线上、乌江南(右)岸,是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的一个城镇。
其北面是遵义市(较近),南面是贵阳市(较远),西面是毕节县,东面是玉屏县。
乌江渡水电站位于乌江渡以西附近,乌江中上游峡谷河段。
这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二、电站建设概况乌江渡水电站是乌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是我国在岩溶典型发育区修建的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贵州省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乌江渡水电站由水利部第八工程局,于1970年4月开始兴建,整个电站工程于1982年12月4日全部建成,历时12年半。
电站经过72小时试运行后,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并网发电。
该电站共装有3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一号、二号机组已分别于1979年、1981年发电;三号机组安装调试完成后,于1982年12月4日投产发电,比原计划提前27天。
乌江渡水电站工程质量优良。
主体工程混凝土全部合格,优良率达85%。
帷幕灌浆、金属结构、机组安装及各类泄洪建筑物全部达到设计要求。
革新成果791项。
其中有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功地解决了岩溶地区建设水电站的水库防渗、大坝基础稳定、泄洪及施工后期导流等重大技术难题,为我国今后在西南岩溶地区建设大型水电站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乌江渡水电站自开工以来,精打细算,共节约资金8000多万元,木材1万多立方米,水泥11万多吨。
整个工程造价没有超过工程概算,是我国近年来大型水电站建设经济效益最好的一个工程。
三、发电能力及意义乌江渡水电站共装有三台高水头大型水轮发电机组。
单机容量21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63万千瓦,年发电量33.4亿度。
它的总装机容量约占贵州省水火电总装机容量的40%。
该电站全部建成投产,使贵州省的发电能力增加了2/5左右,在贵州电网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不仅如此,该电站的电力还并入西南联网运行,除满足贵州省的用电需要外,还将多余的电输往四川,主要补充重庆地区电力之不足。
四、电站枢纽工程特征乌江渡水电站控制流域面积:2779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502立方米/秒。
设计洪水流量:19200立方米/秒。
校核洪水位:762.8米。
正常高水位:760米。
死水位:720米。
校核尾水位:672.9米,设计尾水位:668.3米。
最低尾水位:625.72米。
总库容:23亿立方米。
主坝坝型:混凝土拱形重力坝。
坝顶高程:765米。
最大坝高:165米(为当时我国已建成水电站的第一高坝)。
坝顶弧长:368米。
坝体工程量:193万立方米。
主要泄洪方式:坝顶溢流、隧洞泄洪。
坝体在700米高程以下为整体结构,横缝灌浆;700米高成以上为悬臂梁结构,横缝不灌浆。
坝型结构特点是:由于拱轴曲率很小,因而在两岸拱座范围内,轴向力(H)较小,顺河流方向(近东西向)拱端剪力(V)较大。
主坝中部为溢流坝,设有4个溢流表孔。
溢流孔设有弧形闸门(13×19 米),并设有检修闸门井和工作闸门井。
溢流面(板)末端挑流鼻坎高程669.367米。
溢流坝顶设有行车和闸门启闭设备。
溢流坝北、南两侧设有左、右溢洪道。
两岸分别设有左、右岸泄洪洞。
在坝体内,左、右泄洪洞高程720米。
左、右泄洪道内侧左、右泄洪中孔高程680米。
导流底孔高程628.7米。
电站主厂房为坝后式厂房。
付厂房在主厂房上游侧的坝内。
主厂房与坝体之间设有厂坝分缝。
坝体下游面22万伏开关站基面高程686米。
引水钢管埋设在坝体内,进水口高程700米。
水轮机的安装高程622.5米。
坝体下游面人行道高程724.2米。
坝顶左侧设置有升船机。
坝体上还安装有拦污栅等设备。
上游围堰右岸设有导流隧洞。
在平面上它位于右岸泄洪洞外侧(靠河道一侧)。
右岸泄洪洞内侧(靠山里一侧)设有放空洞。
在立面上,放空洞在右岸泄洪洞和导流洞之间(高程在680米和700米之间)。
左岸有上坝隧洞。
右岸有进厂交通洞。
坝基进行了固结灌浆。
在坝基上游侧和厂基下游侧分别设置了防渗帷幕。
坝轴线位于坝基上游帷幕前面。
五、电站工程地质特征乌江渡水电站坝址河段两岸山高300余米。
河水位625.7米。
河面宽70米。
700米高程以下谷坡坡度约为60°,700米高程以上谷坡坡度约为40°。
河谷呈“V”型。
坝基地层为下三叠统玉龙山石灰岩(T12)总厚度233米。
按岩性可分为两大层:第一大层(T12-1)以深灰色中厚层和薄层石灰岩为主,夹多层极薄的炭质页岩和钙质页岩,厚110米。
依页岩夹层的多少,第一大层可分为三个小层。
第二大层(T12-2)为深灰色厚层块状和中厚层致密石灰岩,夹极少量炭质页岩和炭质薄膜,厚123米。
石灰岩坚脆质纯,平均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在600公斤/厘米2以上。
玉龙山石灰岩以下,据坝趾50米处,为下三叠统九级滩页岩——粘土页岩(T11),厚55~83米。
坝后式厂房距九级滩页岩仅20米。
玉龙山石灰岩之上,为下三叠统沙湾堡页岩(T13)坝址上游1公里处,地层至西向东倒转。
坝址区地层走向NE 5°~15°,倾向NWW(上游),倾角60°左右。
坝区地质构造主要受燕山期NNE向构造体系控制。
地层在近东西向应力场作用下,强烈挤压、倒转,并产生多组断裂及扭曲破裂,构造破坏严重。
其中,右岸断裂密集,岩体完整性差。
玉龙山石灰岩地下岩溶发育。
岩溶形态有溶洞、暗河、竖井及斜井等。
两岸已见溶洞14个,可测长度1456米,总体积达86193立方米(右岸77843立方米)。
岩溶发育主要规律是:⑴、发育强度与石灰岩性状和夹层岩性有关。
第二大层较第一大层发育。
在第一大层中,第二小层岩溶最发育,第三小层次之,第一小层最弱(夹层最多)。
⑵、发育方向受构造控制。
主要方向为NNE向(岩层走向)及NWW向(张性断裂方向)。
局部受NE向构造控制。
⑶、发育成层性明显。
右岸岩溶可分为四层,其高程分别为:630~640米、660~670米、695~705米和725~735米,与乌江两岸阶地高程基本相应。
其余各高程岩溶以垂直岩溶为主,并与各层水平溶洞相连,形成树枝状岩溶系统。
在近代河床以下300米的深度,亦见有沿NE向断层垂直发育的深部岩溶。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右岸较差,左岸次之,河床较好。
上述坝型结构特点决定了两岸坝肩深部抗滑稳定条件是影响大坝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析坝肩抗滑稳定条件,主要是要查明和分析700米高程以下拱形重力坝的两岸坝肩拱座基础部位的岩体中,沿拱座方向(北西西向)和底平面有无明显而连续的软弱结构面存在。
这是坝肩深部抗滑稳定的关键因素或控制因素。
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乌江渡水电站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⑴、库、坝区渗漏;⑵、坝基和坝肩,主要是右岸坝肩的深部抗滑稳定问题。
为了防渗和提高坝基、坝肩岩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坝基进行了固结灌浆;设置了防渗帷幕,并与两岸上游相对隔水层相连接;对右坝肩的软弱结构面进行了专门的处理,同时采取了改选坝型等措施。
六、坝型改选乌江渡水电站坝基岩体内软弱结构面的发育没有明显的分异,不同方向的裂隙普遍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深部滑动面往往是由坝基内最大剪应力带的分布所决定。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沿最大剪应力带,并根据这个带的综合工程地质性质指标,校核坝基的深部抗滑稳定性。
据试验和有限单元法计算,由于距河床坝段很近的下游九级滩页岩强度低,变形大,因而应力在玉龙山石灰岩内高度集中,其剪应力最高带与坝底面约成20°~25°的交角。
实际上,坝基内也确实有一组裂隙沿这一方向发育。
因此,根据这个带的加权平均(包括裂隙与完整岩石)抗剪强度指标,校核了坝基岩体深部抗滑稳定性。
结果发现,按原来设计的坝型,坝基岩体深部抗滑稳定性不能满足要求。
于是,将原设计的一般类型的重力坝改为拱形重力坝,把20%~30%的水平推力传到两岸坝肩上,以保证大坝有足够的抗滑稳定性。
这样一来,对于选定的拱形重力坝,河床坝基和左坝肩的深部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分别达到4.67和4.69,均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虽然右坝肩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差,但是对右坝肩主要软弱结构面进行专门处理后,亦能满足拱形重力坝的稳定性要求。
1985年10月13日撰写于重庆2001年3月24日修改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