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集团在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新闻集团在中国
新闻集团在中国
摘要:中国是世界传媒业的最后一块蛋糕,无论是贝塔斯曼、时代华纳、迪斯尼,还是新闻集团和通用都实施着各自的对华战略。
而中国本土的传媒集团从规模到管理,再到发展战略、意识,距离一流的传媒集团都有不小的差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新闻集团为例浅析世界传媒在中国发展的成功,失败及原因,同时为中国本土传媒发展做一个参考。
关键词:新闻集团中国
新闻集团的发展
由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新闻集团(The News Corporation Limited)控股电视、电影、书籍、杂志、网络以及报纸等多种产业,一共拥有175种报纸、5家杂志和23家电台,电视网横跨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和亚洲。
在西方国家,触角几乎已经触及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美国,新闻集团的主要盈利市场,有福克斯娱乐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影视节目的生产和发行。
其子公司二十一世纪电影公司是好莱坞的电影重镇,另一子公司福克斯电视网则是美国的四大电视网之一。
卫星电视。
新闻集团1991年购买了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进入卫星电视领域;1993年7月,购买了亚洲的STAR TV。
2001年默多克成立了Sky Global,综合了新闻集团主要的国际卫星电视及相关资产,包括英国的天空广播公司、亚洲的星空卫视和一些拉美的卫星电视资产。
截至2002年底,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有660万订户。
默多克的最爱——报纸,新闻集团拥有的175种报纸。
伦敦《太阳报》是默多克经营最为成功的报纸之一。
他的一大特色就是花边新闻,再加上激进的言论,使得默多克经常成为别人指责的对象。
同属于默多克麾下的《泰晤士报》重视国际、国内和议会消息的报道和评论,以严肃著称,这种风格与《太阳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市场。
默多克,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把他的触角向中国延伸。
默多克第一次访问中国自称是以旅游者的身份,但事实上,他的首次访华便促成了新闻集团与中国的第一次合作,新闻集团旗下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向中国中央电视台提供了包括《音乐之声》、《巴顿将军》等50多部影片。
现在,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摄制的《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等影片早已为中国观众所熟悉。
近几年,新闻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1999年3月,新闻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2001年12月,新闻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星空传媒旗下的星空卫视获准在中国广东落地,这是中国首次将有线网落地权授予一个全新的境外频道。
目前,中国观众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收看到星空传媒9个频道的节目,其中包括很多人已经熟知的凤凰卫视中文频道、Channel[V]音乐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
而新开播的星空卫视则沿用以前在很多国家成功的先例,采用本土化的战略
新闻集团在中国的成功之处
1999年3月,新闻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同年12月,新闻集团亚洲全资子公司星空传媒也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真正开始拓展中国业务。
总部设在香港,辐射整个亚洲地区的综合传媒机构星空传媒集团为新闻集团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它通过卫星以8种语言向5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多种平台内容和多元服务。
在这几个频道中,与华人合作推出的凤凰卫视成为亚洲最成功的电视台之一。
2002年末,星空卫视获准在全国三星级以上宾馆落地,加上此前落地广东、结盟湘广电,新闻集团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又迈出了一大步。
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最新报道:新闻集团旗下频道星空卫视2003年元旦前夕已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将在三星级以上宾馆及涉外小区落地播放。
外电评论说:此番获得落地权,可以使营运商今后在进行业务推广的时候更加名正言顺。
除了落地以外,星空传媒2002年在中国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突破——与湖南广播电视集团结成战略联盟。
新闻集团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与他的运营策略是分不开的。
互信互利,新闻集团的成功秘诀就是寻找与中国政府的共同点,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目前,境外电视媒体进入大陆主要有三种模式:电视频道直接落地,与国内媒体联合播送以及向国内电视台、宾馆出售电视节目。
第一种模式最为直接有效,政府控制也最为严格。
现在还没有一个境外电视频道可以直接进入全国的有线网络——目前国内有线网开放还仅限于广东一地。
星空传媒与湖南广电的合作属于第二种模式,双方主要在内容制作上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最后一种模式,即出售电视节目正被绝大多数境外媒体集团采用。
现在星空传媒及其所属频道与中国30多个省市有线台合作编播音乐、体育和人文地理节目。
其中《神奇的地球》、《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等节目为广大观众熟知。
以上这些加上2002年取得的成果,星空传媒已经被公认为深入中国市场最深和中国政府关系最好的国际传媒巨头。
“与中国政府合作,关键是要互信和互利”,或者说新闻集团的成功秘诀就是“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新闻集团一位人士说。
当然,这些成绩与新闻集团本身的特点也是分不开的。
1 默多克的坚定不移。
默多克对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信心,认为在中国的投资时长线投资。
默多克的著名不仅来自新闻集团的出色,还来自于默多克的“赌徒”脾气。
他多次进行孤注一掷的投资,使得整个传媒业惊叹,当然其后的巨大收益也同样为人惊叹。
个人觉得,中国市场就像是默多克的“麻将”,一圈又一圈。
2 资金雄厚,技术领航。
作为全球传媒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截止2008年12月1日,总资产约500亿美元,年度总收入约为330亿美元。
凭借巨大的盈利,在中国经历多年亏损仍不放弃。
默多克的卫星电视成为他拓展中国市场的先锋,与他拥有卫星电视的各种技术是分不开的。
这些技术使得他不用担心版权,泄密等等,保障了经济利益。
3 海外管理体系完整。
新闻集团的发展战略之一就是本土化。
这也是他在美国,印度等国家取得成功的关键。
对海外经营有着丰富的应验。
而且,默多克的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产业都和原有部分进行良好的整合,经营手段强势有效。
中国——新闻集团踢到的铁板
新闻集团在中国取得了其他传媒集团所没有的成功,但我认为中国仍是新闻集团踢到的铁板。
在印度,新闻集团做了8年时间,现在开始有了很好的商业回报。
如今在印度最受欢迎的50个节目中,星空传媒的节目就占了其中的46个。
事实上,除中国内地市场之外,星空传媒在亚洲其他市场已实现了全线盈利。
在白岩松对默多克进行采访时,默多克表示,他会坚持对中国的投资,他相信中国的市场是巨大了。
同时,也认为当前在中国市场所取得的收益是不让人满意的。
个人分析,铁板主要有:
1体制,行业壁垒是个难题。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在2002年3月11日重新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其中规定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限制或不能向外商转让。
其中明确禁止外商投资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除了国家政策的限制,外资进入中国传媒业还存在一些无形的产业壁垒,比如地方保护主义观念以及地区性的垄断。
这些都是摆在国际传媒巨头面前的难题。
“主动、正面地与中国政策对接;以国际化的视野做地地道道的本土化节目。
”这是默多克针对巨大的中国市场以及严格的管制制定的中国攻略,成功与否还需要未来时间的检验。
2管理没有足够的人才。
没有足够的管理人才不但是默多克所面临的问题,整个中国传媒业都面临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
而中国具有与其他国家都不同的文化,体制······默多克没有中国型号的管理人才储备。
当然,没有现成的人才,在产业运营上就需要极大地灵活性,即需要巨大的权力面对市场变化随时作出调整。
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派他的儿子詹姆斯·默多克做亚洲区总裁的原因之一。
3媒体内容
默多克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是比较好的。
他的本土化战略使得他符合了政府的要求,但是中国政府与中国民众的内容要求是不同的。
就像民众觉得“党报好但是不看”,是一样的,官方声音百姓看新闻联播,但不会再买份党报看。
没有政府的同意进入不了中国市场,符合了政府要求,却没了市场。
这是个矛盾,十分期待新闻集团的动作。
参考文献:
《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新闻集团的中国攻略,/bbsgcon.php?board=JC&num=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