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13.50 KB
- 文档页数:4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种类和特点。
3.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种类。
2.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教学难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机制。
2. 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例(如渗透现象)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种类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机制,重点讲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际意义。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堂讲解:讲解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如营养物质吸收、废物排出等。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生物现象,让学生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进行解释。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和应用。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课后作业1. 请列举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 请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请总结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种类、特点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实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应用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学习资料。
2. 实例:收集一些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实际例子。
3. 练习题:编写一些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练习题。
4. 教学视频:寻找一些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讲解和演示。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学习目标】
1、说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
3、建立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概念模型
新课导入
猜猜这是哪里的情景?
新课学习
一.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1. 阅读教材70页-72页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部分,完成表格。
练习. 完成教材73页技能训练
2.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哪些特点?
练习. 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abcde分别代表的运输方式是?
3. 趣味模型搭建
利用道具模拟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过程。
思考:
1)球和方块谁更适合用这辆车运输?说明什么?
2)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率的因素?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课堂讨论
1.下图可以分别表示什么运输方式?
2.限制乙、丁图中bc段继续增长的因素分别是?
二.胞吞、胞吐
结合教材48页分泌蛋白的知识,思考:
1.运输的物质主要是哪些?
2.体现了细胞膜什么特点?
3.需要消耗能量吗?
4.胞吞胞吐过程,物质穿过了几层膜?
课堂小结
悟有所思
1.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有
2.需要消耗能量的有
3.加入蛋白酶处理会受影响的有
4.仅受“浓度差”制约的是。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异同。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自由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3. 协助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4. 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5.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为什么物质需要跨膜运输?二、自由扩散(10分钟)1. 提问:自由扩散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自由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自由扩散的实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三、协助扩散(10分钟)1. 提问:协助扩散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协助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协助扩散的实例,如红细胞的葡萄糖运输。
四、主动运输(10分钟)1. 提问:主动运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实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钾离子等。
五、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0分钟)1. 提问:如何运用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举例说明如何解释现象,如人体排出代谢废物、药物吸收等。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 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了解胞吞和胞吐现象。
3、依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分析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学习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学习难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自主学习:
1.分析下图,归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知识网络 方式 项目
顺浓度梯度运输——被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特
点 方向
载体 细胞内的能
量
图像 举例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要点归纳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细胞对各种离子的吸收有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结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这种运输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
细胞膜
胞吞:细胞外大分子 囊泡 细胞内大分子
大分子(如蛋白质) 与细胞膜融合
胞吐:细胞内大分子 形成囊泡 细胞外大分子
完成这种运输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
讨论:
1、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
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进入细胞膜的三种不同情况。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A 、B 、C 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分别是 、 和 。
⑵乙醇、CO 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和
物质浓度差 物质浓度差 时间 细 A B
C。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领。
(2)运用表格的方式仅此能够总结。
(3)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
(2)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三、课前检测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 以双层磷脂分子为支架B.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糖被镶在膜表层C.蛋白质都覆盖在膜内层D.蛋白质镶嵌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2、变形虫和人的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这一现象说明()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流动B.构成细胞膜的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A.单纯扩散功能B.流动性C.主动运输功能D.选择透过性4、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
将红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
其原因是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四、自学导引(一)被动运输1、扩散与被动运输(1)扩散:物质分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转移,直到”______________的现象。
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成____________。
(2)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扩散。
(3)特别提示:被动运输与扩散的区别被动运输是一种跨膜运输,即需要穿越生物膜,而扩散不一定非要穿越生物膜。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班级座号姓名【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难点】1、主动运输2、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教学过程】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资料一:出示人工合成脂双层膜对不同的物质的通透性资料二:实验表明,葡萄糖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某种蛋白质,葡萄糖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扩散。
该实验说明什么?学生活动一:观察人工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分子可以通过脂双层膜,他们有什么特点?2.哪些分子不可以通过脂双层膜,他们有什么特点?3.不能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细胞需要吗?如果需要他可能怎样才能进入细胞呢?学生活动二:请阅读教材P70-71,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部分,并以小组为单位小结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载体蛋白能量举例资料三:1、丽藻的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表格出示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对丽藻仍然可以从池水中获得各种离子的现象,作何解释呢?2、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细胞却仍在“吸K+排Na+”。
二、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活动三:分组分析以下曲线图,判断每个曲线图对应的跨膜运输方式,并且做出解释。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课堂小结】构建知识网络图【课堂训练】1.研究发现,人体通过代谢产生极少NO,NO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它能使平滑肌细胞舒张,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试分析NO进出平滑肌的方式()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2.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②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细胞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4.植物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曲线错误的是()A B C D5.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___ 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学习一】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0-7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探究1:比较3种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异同协助扩散: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细胞内细胞外细胞内实像表 相同点不同点探究2:小组合作,补充并完成跨膜运输示意图:自由扩散:当: 细胞外02的浓度 > 细胞内O 2的浓度 或者:细胞外C02的浓度V 细胞内CO?的浓度主动运输: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探究3: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因素表2:协助扩散浓度差(mmol/L ) 1.5 3 4.5 6 7.5 9运输速度(离子/秒)81524303131物质运输速率」绘制曲线图:自由扩散 助扩散协浓度套浓度差(mmol/L) 5 10 15 20 25 30 运输速度(离子/秒)2.44.77.39.512. 214.4已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实验的数据如下,绘出两种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随浓度差变化的图 自由扩散细胞外 细胞外细胞内浓度差得出结论: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影响因素【合作学习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图1 图21、图1、2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3、是否需要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4、跨过几层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节小结】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B、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C、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ooq胞OOC细OOC外・Coeo•••内••概念图【挑战自我】1、下列物质以不同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甘油、二氧化碳B、钾离子、氧气C、氨基酸、钾离子D、氯离子、钠离子2、技能训练(教材p73)3、甲(。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答案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参考答案活动一:1.顺相对含量逆相对含量蛋白质选择透过性膜2.脂质蛋白质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活动二:1.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2.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推测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能够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活动三:1.高浓度低浓度2.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其他运输方式3.顺浓度梯度4.(1)两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2)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例如水分子,氧气,二氧化方向是从I W I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运输。
(3)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这种方式中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运输。
(4)不需要。
因为两者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
(5)共同点:都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
不同点:前者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后者必须有蛋白质的协助。
(6)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小结: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2高低高低3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4①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②都不消耗能量被动运输。
不同点:前者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后者必须有蛋白质的协助。
活动四:1.逆浓度梯度运输高浓度低浓度载体蛋白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主动运输2.选择性载体蛋白3.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需要的营杨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归纳总结:高浓度一低浓度高浓度一低浓度低浓度一高浓度不需要需要需要不消耗不消耗消耗02、C02、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图略)物质浓度物质浓度载体蛋白数量02浓度载体蛋白数量活动五:胞吞胞吐流动性不属于1细胞膜囊泡2囊泡融合思考:1不需载体,需要消耗能量2这是细胞的胞吞作用,这属于人体的防御功能,并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比较;(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利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2)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比较。
2. 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机制;(2)实例分析中相关因素的判断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2)准备模型、图片等教学道具;(3)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实例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3)提前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PPT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2)提问: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为什么它很重要?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机制;(2)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应用和比较;(3)教师利用模型、图片等道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讨论成果;(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例分析:(1)教师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例中的现象;(3)教师点评实例分析,强调相关知识点。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编写人:周美林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并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 精心思考,合作探究,学会运用类比和对比的学习方法
3.积极思考,主动自觉,全力以赴,享受学习快乐
【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难点:主动运输
预习案
【知识准备】
1.生物膜:成分 ;结构特点
2.扩散:是物质从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到相对含量少的地方的自由运动,如溶解。
3.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它能与特定的分子或离子,如糖类、氨基酸,或金属离子等结
合,将这些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种载体蛋
白通常只能转运一类分子或离子。载体蛋白与分子或离子的结合是可逆的,即它转运到一侧
后,就会与所运载的分子或离子分离。载体蛋白的转运速率与分子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的大
小有关。
4.ATP的相关知识参考教材第5章第2节。
【教材助读】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 运输和 运输两种方式,此外还有其他运输方式。
一、 被动运输
(一)自由扩散
1.概念:
2.特点: 浓度梯度(顺/逆); 载体(需要/不需要); 能量(需要/不需要)
3.举例:
(二)协助扩散
1.概念:
2.特点: 浓度梯度(顺/逆); 载体(需要/不需要); 能量(需要/不需要)
3.举例:
二、主动运输
1.概念:
2.特点: 浓度梯度(顺/逆); 载体(需要/不需要); 能量(需要/不需要)
3.举例:
4.意义:
三 归纳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异同
时间 细胞内浓度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跨膜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图例 举例 表示曲线 四、胞吞和胞吐 (一)胞吞 1.过程: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 内陷形成 ,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 ,进入细胞内部。 2.举例: (二)胞吐 1.过程: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 ,囊泡移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 ,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2.举例: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请将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细胞外浓度 细胞外浓度
探究案
探究点一:被动运输
问题1: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问题2: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探究点二:主动运输
问题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是 ;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是
和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是 、 和
。
探究点三:胞吞和胞吐
问题1:胞吞、胞吐穿过了几层生物膜?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吗?胞吞、胞吐体现了细
胞膜的什么特点?
问题2: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这是细胞的什么作用?
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探究点四: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吗?为什么?
【知识小结】
物
质
进
出
细
胞
的
方
式
小分子
物质和
离子的
跨膜运
输
大分子物质的
通过方式
【当堂检测】
1.下列哪些物质出入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密切相关( )
A.尿素通过细胞膜 B.人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
2.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
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3.为解决淡水资源紧缺问题,人们利用人造纤维制成人工膜进行水淡化,这是模拟了生物膜
的( )
A.流动性的特点 B.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C.主动性的特点 D.渗透性的特点
4.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消化后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原因是 ( )
A.小肠中的各种消化酶 B.消化后的物质才能溶于水
C.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5.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 )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 B.都需要供给ATP
C.都需要载体协助 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6. 大肠杆菌在繁殖时,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是培养液的3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一种叫箭
毒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立即下降,这种药物很可能( )
A.使细胞膜变成全透性 B.抑制膜上载体的活动
C.加快细胞膜的流动 D.使载体运动方向改变
7.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
C.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强度 D.液泡中物质的浓度
8.下列哪种物质通过细胞膜,既不需要载体,又不需要能量 ( )
A、葡萄糖 B、氧气和水 C、氨基酸 D、K+和Na+
9、
(1)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2)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
(3)你是如何作出以上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