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9黄山奇石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7
9黄山奇石2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9课《黄山奇石》一文。
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安徽省黄山的奇石景观,包括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些奇石的特点、形态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如“黄、山、奇、石”等。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和形态。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增强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我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描述黄山奇石的形态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这些生字词。
3.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之处。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黄山奇石的形态、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自己就是一块黄山奇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形态和特点。
6. 例题讲解:以“仙桃石”为例,讲解如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奇石。
7.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块黄山奇石,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黄山奇石仙桃石:形似仙桃,神奇美丽猴子观海:神态逼真,趣味盎然仙人指路:形象生动,寓意深刻2. 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择一块黄山奇石,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它的形态和特点。
答案示例:我选择的黄山奇石是“猴子观海”。
它形状酷似一只蹲在山巅的猴子,望着远方的大海,神态逼真,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著名景点奇石的图片和资料,与同学分享,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黄山奇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九课中探索《黄山奇石》。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课文,理解黄山奇石的形状、名字及其背后的故事;学习生字词,如“黄山”、“奇石”等;通过描绘课文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记忆生字词,如“黄山”、“奇石”等。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山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一: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过程二:教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问题一:课文描述了哪些黄山奇石?问题二:这些奇石的名字和形状有什么特点?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讲解。
过程一:讲解生字词,如“黄山”、“奇石”等。
过程二: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黄山奇石的形状和名字。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描述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过程一: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奇石进行描述。
过程二: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题: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猴子观海”的情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黄山奇石》2. 主要内容:黄山、奇石、形状、名字3. 生字词:黄山、奇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黄山奇石的画。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创作黄山奇石的画,无需统一答案。
第9课《黄山奇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9课《黄山奇石》中,探索黄山的奇石世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以及描绘黄山奇石的景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黄山的地理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描绘黄山奇石的景色。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山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解析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课文,想象自己站在黄山奇石之中,描绘所见所感。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描绘黄山奇石的句子,讲解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描绘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课堂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黄山奇石》2. 生字词:奇、石、峰、云、海、猴子、仙桃、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3. 重点句子:黄山的奇石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黄山奇石。
(3)以“我心中的黄山奇石”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示例:黄山奇石千姿百态,有的像猴子,有的像仙人,还有的金鸡独立,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学生作品,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描绘黄山奇石的技巧。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闻、名”等16 个生字,会写“南、部”等10 个字,会写“南部、那些”等10 个词语。
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 - 5 自然段。
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节奏,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4.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有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生动形象的描写,培养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书写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通过词语的运用丰富语言表达。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黄山奇石的奇妙和独特,体会语言的韵味和节奏。
背诵重点段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积累。
2.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模仿能力,让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图片中的石头,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直观演示法、想象法、读写结合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黄山风景的视频或图片,展示黄山的秀丽景色。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黄山风景视频,展示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著名景观,画面中要有黄山雄伟壮观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千姿百态的松树以及形态各异的奇石。
或者展示一组高清的黄山图片,包括黄山的日出、日落、雾景等,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黄山的美丽和神奇。
2.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些美丽的景色,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引出黄山,从而导入课题《黄山奇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9《黄山奇石》(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深入研究了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
本课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奇石,包括石头的外观、形状和名字,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同时,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对黄山的奇石有更直观的认识,提高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正确书写。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想象出黄山的奇石的样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山的奇石。
同时,我也准备了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黄山的奇石有更直观的认识。
2. 课文朗读:我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书写。
3. 生字词学习:我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词,同时通过组词和造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字词。
4. 课文理解:我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让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想象出黄山的奇石的样子。
5.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设计了简洁直观的板书,包括课文的《黄山奇石》和生字词,以及一些关键的课文描述,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黄山的奇石有哪些形状和名字?2. 你觉得黄山的奇石怎么样?为什么?答案:1. 黄山的奇石有像桃子一样的仙桃石,像猴子一样的猴子观海,像犀牛一样的犀牛望月,像乌龟一样的龟蛇斗,像兔子一样的兔子跑,像大象一样的大象鼻子等等。
2. 我认为黄山的奇石非常神奇和美丽,因为它们的形状和名字都很有趣,让人想象不出大自然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的景象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四字词语。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尤其、著名、神奇、巨大”等词语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石的奇妙。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2) 借助图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石的奇妙,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课文、生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习生字词,积累文中四字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石的奇妙。
2.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就”的几种用法。
(2) 感悟黄山石的奇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预习单、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黄山吗?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黄山奇石》。
(2)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 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反馈(1)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指名读,正音。
(2) 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相机指导难读的句子。
4. 精讲课文(1)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从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2)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3)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4)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5) 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哪里?(7) 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8) 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9) 课件出示第九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10) 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11) 课件出示第十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12)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13) 课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14) 课件出示第十四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15) 课件出示第十五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16) 课件出示第十六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17) 课件出示第十七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妙在哪里?(19) 课件出示第十九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20) 课件出示第二十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21) 课件出示第二十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奇石?它们奇妙在哪里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黄山奇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山石的奇妙,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9课《黄山奇石》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黄山奇石》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024年XX月XX日授课时长:45分钟/节授课班级:二年级XX班学科领域:小学语文课程类型:新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主要特点和形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文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黄山奇石的主要特点和形态。
教学难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描述奇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材及参考资料: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黄山奇石》相关教学参考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黄山奇石的图片和视频。
预习任务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找黄山的资料,初步了解黄山的奇石。
五、教学课程(一)导入环节教师活动:播放一段介绍黄山风景的录像片断,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什么特别之处?”揭示课题《黄山奇石》。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提到的奇石名称,并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奇石名称,小组交流讨论。
2.图文结合,理解内容教师活动:展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每块奇石的特点。
结合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逐段讲解,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重点词句。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积极发言描述奇石特点,跟随老师讲解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互动教师活动:提出讨论话题:“你觉得哪块奇石最有趣?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模仿课文中的奇石动作。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模仿奇石动作。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9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九课《黄山奇石》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九课《黄山奇石》。
课文描绘了黄山风景区的壮丽景色和奇特的奇石,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课文中的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黄山的景色,引发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好奇心。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黄山奇石的美丽景色。
3.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并进行认读和理解。
4.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和美丽。
5.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黄山奇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其它奇石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并家长签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家长查看并签字。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用词语或句子进行描述,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在课后反思中思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方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导入环节的图片展示、生字词学习环节、课文理解的引导、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巩固、板书设计以及作业的布置。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导入环节的图片展示是我特别关注的细节。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9、《黄山奇石》(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描述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九课《黄山奇石》。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奇石,以及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对黄山奇石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山奇石的美丽景色。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听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提问学生,让他们通过思考来理解课文。
3. 生字词学习:我会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生字词。
4. 课文讲解:我会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黄山奇石喜爱赞美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描述黄山奇石的美丽景色。
答案:略2. 请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生字词是否掌握到位。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通过阅读其他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了解黄山奇石的美丽景色,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就是我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九课《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9 黄山奇石》教案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生字组词造句。
(3)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介绍黄山奇石的特点、成因及代表性奇石。
2. 生字词:奇特、山峰、云海、松树、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3. 黄山奇石的图片、视频资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用生字组词造句。
(3)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教学难点:(1)理解黄山奇石的成因。
(2)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黄山奇石图片、视频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2. 学具:字典、词典、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山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石头为什么叫黄山奇石吗?(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这些石头形状奇特,所以被称为黄山奇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学生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学生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
(2)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黄山奇石的成因。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黄山奇石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山奇石的特点及成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黄山奇石2. 内容:(1)黄山奇石的特点:奇特、形象生动(2)黄山奇石的成因:地壳运动、风力侵蚀、水力侵蚀(3)代表性奇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飞来石等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9黄山奇石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
山奇石,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名山。谁能说说?在这些山中,最有
名的是五岳。所以有“五岳(泰山、恒山、华山、嵩山、衡山)归来
不看山”的说法,也就是说看了五岳后,其它山都不必去看了,都不
值得看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当中游遍了中国。他
说:不,有座山,你去看了,五岳也不必看了,它的风景最美了。所
以,后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的风景非常美,有哪位
同学听说过黄山?黄山的风景中最著名的是:黄山的奇石、松树、云
海和温泉。
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二、学习生字词
1、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
形成初步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
3、学习生字词
闻(闻名)(闻一闻)
名(著名)(姓名)
景(景区)(景色)
区(区别)(区分)
省(节省)(省力)
部(部分)(南部)
秀(秀美)(秀丽)
神(神奇)(神气)
尤(尤为)(尤其)
其(其实)(其他)
仙(神仙)(仙山)
巨(巨人)(巨大)
位(位子)(座位)
著(著名)(著书)
形(形象)(形状)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词。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
笔顺、结构、部首。尤其是注意字形相似的生字,如:区、巨的书写。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第二课时
一、解题
师:奇石是什么意思?(奇形怪状的石头)
二、欣赏黄山奇石图片,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在它们给标出来。学生回
答,教师板书。
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地图,黄山在哪个省,什么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桃石)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
片,用自己的话描绘。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看图理解“陡峭”的含义
4、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猴子观海)它是什么样子的?
注意:作者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来形容,并表演其动作。(板
书:抱 蹲 望)
5、请看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人指路)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
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五自然段
2、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金鸡叫天都)它是什么样子的,请
用自己的话描绘。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朗读第六自然段
2、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九、小结
这篇课文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上的奇石。每块石头都有一个神奇的
故事。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
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
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
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
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
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
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
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
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
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
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
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