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考点分析

“重要词语”有以下几方面词语的含义: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

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注意三点:

一是阅读时,瞻前顾后,审视语境。特定的含义,是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制约的。

二是要联系文章的立意、背景及文章的主旨等因素来理解。

三是从多角度来揣摩词语的含义。

二、方法指导

(一)、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

1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问:“兽类” 在文中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1991年上海高考题)答:“兽类”指野蛮和庸俗。

作用:更形象地突出书籍的作用。

2 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是:

(2003上海高考题)含义: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二)把握词语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指代义

准确把握文中指称词的称代内容注意以下三方面:

首先,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搞清称代词语替代对象是实词还是短语,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句群还是段落,是一段还是数段。

其次,要确定是近指还是远指,是指代一方还是指代双方。一般来说,“这”、“这些”、“这里”等是近指,“那”、“那些”、“那里”等是远指,“相互”、“相与”之类则指向双方。

再次,要明确是向前还是向后找。通常情况下,代词往往出现在所称代的对象之后,因而必须由近及远地从上句上文中寻找。不过,如果是起提示作用的代词,就必须看下文,

向后找。例:“自然科学有两门近亲:一门是哲学,一门是文学”。

3、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象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B )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1994年全国高考题

4、听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还有增多的趋势,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文言文可以学点,但不要太多,因为我们是反对写文言文的,为什么要反对写文言文呢?首先,现代人要说现代话;其次,是文言文不易写好.为什么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呢?我说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目的不在于此.

指出“目的不在于此”一句中“此”所指代的内容( D )

A、说现代人的语言 B 、多选些文言文

C 、反对写文言文

D 、用文言文写作

(三)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

5、“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

狡猾:机灵,调皮

6、群众脸色的“阴睛圆缺”常常是决策成败得失的一面镜子。任何一项决策,老百姓的脸色中都无不刻着或肯定或否定的记号。脸色“阳光明媚”,工作开展顺利;脸色“阴风怒号”,困难险情骤至。

问“ 阴睛圆缺”原义?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原指月亮阴无晴出,有圆有亏的情况。

文中指脸上露出喜怒哀乐的情绪。

(四)、找出比喻、借代的本体,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当然,我否认学习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话文的写作有帮助,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篇章和语言。这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作家的一种批评。为什么这些不能从现代作品中学到,还要到老祖宗那儿去讨救兵呢?

文中:“老祖宗”、“讨救兵”分别比喻什么

老祖宗:文言文

讨救兵:寻找至今对写作仍有用的成分。

三、典例分析:

[例1]2003年全国高考题

下列“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解释。解答该题的有效信息是原文第二段中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这一有效信息准确界定了“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三个要素;一是主体——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二是原因——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三是种属——保温效应。比照原文对“温室效应”概念界定的三个要素;B项将“主体”的外延缩小为“地表”,“原因”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种属”偷换成了“升温效应”;C项将“主体”的外延缩小为“地表”,“原因”偷换成了“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种属”偷换成了“升温效应”;D项将“主体”的外延扩大为“特定密闭空间”,“原因”偷换成了“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只有A项的理解完全切合原文对“温室气体”概念界定的三个要素。

[例2]2001年高考题

2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4分)

答:"开门"的含意是关门"的含意是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这就需要到原文中去搜寻、抽取。原文有关“开门”的句子:有:打开一扇门,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我们总是怀着希望开门。有关关门的句子有:门的关闭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我们总是绝望的把门关上。从以上句子的分析,我们得知:开门意味着惊讶、神秘、未知,是快乐的闪现、安慰与希望,“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意味着绝望,最终判决,意味着一个结束。

答案是:"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2分)

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2分)

四、课堂练习: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需一翻开桐城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来看,日论辩,日序跋,日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①真是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之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②。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③,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