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及保护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72.11 KB
- 文档页数:1
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一直是该市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文将就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农药污染严重周口市农业以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
据统计,周口市农药使用量年均逾千吨,其中大部分为高毒、高效、高残留的农药。
过量使用农药不仅导致土壤和水体农药残留过高,而且会对农作物本身产生负面影响,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化肥过量施用周口市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大,施肥不当导致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化肥中的氮、磷等也会通过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引发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态平衡。
3.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周口市畜禽养殖业发达,养殖规模大,粪便排放量大,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的释放,同时粪便中的氮、磷等养分也会流入土壤和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面源污染的对策1.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和质量,推广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科学用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2. 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畜禽养殖场建设生物气化、有机肥料等资源化处理设施,使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强化农田、水体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农田和水体的生态环境,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资源,采取防护措施,减少面源污染的排放,保护土壤和水体的质量。
4.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农业面源污染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推广环保科普知识,增强农民环境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水质改善措施
1. 污水处理:建设和改进污水处理厂,确保将污水完全处理后排放,以减少对水质的负面影响。
同时,加强对工业污水的监管,确保其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2. 水体保护区域建设:设立水体保护区域,限制人类活动对这些区域的影响,减少污染物输入。
同时,对水体保护区域进行定期清理和监测,确保水质得到有效保护。
3. 农业环境保护:加强农田管理措施,减少农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其对水体造成污染。
同时,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农业活动对水体的负面影响。
4. 河道生态修复: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包括植被恢复、河床清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以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5.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配置。
制定并执行水资源保护政策,鼓励节水措施的实施,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6. 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同时,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水资源保护工作事关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类生存,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
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在气候剧烈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水资源供需矛盾俨然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要素。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社会对水的需求及保障能力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将更为突出。
水资源保护既是提升河湖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事关民生福祉、维持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问题;对策引言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后任何地球生物都将无法生存。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工业污染极大的影响了水资源的品质。
水源污染、水资源枯竭以及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是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并且随着工业发展水源污染问题极为严重。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工作,并制定了许多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短缺、枯竭和污染问题,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依然不容乐观。
1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1.1水质整体较差,认识水平有待提升水质较差是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面临的问题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建设起步较晚,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有待提高,大量废水排入江河湖泊,会严重污染水环境,导致水质下降。
因此,要合理运用自动监测仪器监测水质变化,另外,若对水资源缺乏正确认识,则会影响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所以,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自身认识水平,积极参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切实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1.2水资源配置方法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并未建立统一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各地政府使用的水源配置方案根据地区用水情况、水源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保护要求呈现差异性,这种方法虽然体现了地区管理和保护特点,但是管理和保护质量与理想预期之间的差异很大。
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问题及其对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的水资源等。
1.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利用。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其次,我们应该采用节水技术,包括改善农业灌溉技术、用水效率高的家电、开发循环利用的水资源等。
另外,针对水污染等问题,我们需要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对污水进行处理和排放控制,从源头上减少水污染。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影响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在用水方面进行合理规划,避免浪费。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科技创新,开发高效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评估和监测,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用水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3. 开发新的水资源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也需要开发新的水资源。
其中,海水淡化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海水淡化技术正在得到广泛的探索和应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水库、调整径流等方式来增加水资源量。
总之,水资源保护和治理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管,企业应该改善生产和经营方式,普通民众也应该从自身出发,节约用水。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水源水质保护措施和意见建议按照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为进一步保护好**水库和河水源水质,确保水质达到饮用水以上,针对**河及**水库现实情况,我镇现提出如下意见建议:1、对沿河沿岸群众进一步加强宣传,采用发放责任书等形式,提高群众环保意识。
2、建立村规民约,规范沿河群众生活行为,完善配套措施,引导群众自觉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不要投放到水库、河流。
对于乱投放垃圾的行为,给予重罚。
3、加强**水库周边绿化造林力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巩固原有森林资源。
提高森林密度,改善水源地水质。
4、由县环保局负责提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整治意见,并组织实施,牵头负责污染源的取缔工作;对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单位或个人,责令其立即整改或停止污染行为,对整改不达标的予以取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的监控,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实行监督管理。
5、建立日常联合巡查制度,多部门联合对**水库及**河沿河进行日常性巡查,及时制止可能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行为。
第二篇:水源保护与水质检测水源保护与水质检测制度一、水源保护(一)保护水源人人有责。
按规定划定水源保护区,并设立水源保护标志,要防止垃圾粪便等污染饮用水源;对于破坏、污染饮用水源的现象,应及时制止向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报告。
(二)严禁牛、羊家禽等进入水源保护地,重点做好内部防护看守工作,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取水区域,及供水设施防护区。
(三)各水厂要成立水源安全检查小组,对所有水源地供水设施就安全防范,水源、水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不定期检查。
在水源区附近,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水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资源保护意识。
二、水质检测(一)水质检验记录应当完整清晰,档案资料保存完好。
(二)水质检测资料实行日报、月报、年报及污染应急报告制。
(三)水质检测资料按国家有关规定报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四)水质检测月报于次月10日前报送,年报于次年2月10前报送。
水资源保护对策和措施
1.认真学习《水法》,增强法律保护意识行政部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水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切实做好基础工作,从而让员工全面地了解到水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自觉树立起节水爱水的意识,从而建立起节水型社会。
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职责分工加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管理,实现依法治水,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地下水资源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方针,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
题。
3.加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职责分工,加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管理。
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①全面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把取水许可审批关。
把水资源保护内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严格审查取水,排水对水质的影响。
②抓住水量监测,把水质,水量统一起来进行把关。
③水资源规划是水资源宏观调控的依据,严格遵照有关的文件、法规、法律条文。
周口市春节供水管理方案
在春节期间,为了保障周口市市民的正常生活用水,特制定以下供水管理方案:
一、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通过对水源地、水库、水泵房、输水管道等供水设施的定期巡查和维修,确保设施运行正常,减少故障和停水现象。
二、加大供水调度和储备力度。
合理调度周口市各个水源地和水库的水量,确保春节期间水源充足,并及时储备足够的水量,以备突发情况。
同时,合理安排供水计划,避免因突发情况导致供水中断。
三、加强供水管网的监测和维修。
通过加强对供水管网的巡查和检修,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水、渗水等问题,确保供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并提高供水管网的承载能力。
四、加强用水管理和宣传。
通过在春节前加强对市民的用水知识宣传,提倡合理用水,减少浪费现象。
在节日期间,加强用水监督,禁止滥用用水资源,避免因过度用水导致供水不足。
五、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
在春节期间,建立起手快的应急机制,及时应对突发情况,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保障市民的用水需求。
通过以上供水管理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春节期间出现供水问题,确保周口市市民过一个安定、舒适的春节。
周口市水运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设探讨作者:陈含青来源:《中国水运》2022年第05期摘要:周口市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交织成网,形成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
周口因港而闻名,沙颍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河道,入淮河,汇入长江。
发展内河综合航运体系,促进商贸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创收是周口市的历史机遇。
以发展水运为主多式联运,增加有效运输力,联动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带。
对周口市水运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对其水运特点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周口市;水运;港口;发展建设中图分类号:U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22)05-0099-03周口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海港通航历史悠久,是一个航运发达,商贸繁荣的内陆码头。
作为河南四大名镇之一,其曾在历代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交流和发展上发挥重要的作用[1]。
据史料记载,周口地处““燕赵楚之冲,秦晋淮泗之道”。
为淮河流域物资集散重要集散中心。
由于众多因素影响,未能配建过船设施,航道一度中断。
近年来国务院推行加快《全国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规划(2006年-2020年)》中明确将沙颍河航道作为国家五级天然航道被列入进来,恢复航运运营[2]。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也给周口港带来了发展的新生机,新的活力融合为周口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随着沙颍河安徽段耿楼、阜阳段船闸陆续建成,贯通淮河、京杭大运河、长江航道海上丝绸之路。
周口建设真正实现了“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东拓西连,填补了中原交通空白,成为了中原地区港城的具体抓手。
1周口水运发展现状海上运输是货物流通重要途径之一,发达健全航运体系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全球90%以上贸易通过海运完成。
沙颍河起源于河南省伏牛山脉的外方山,是淮河第一大支流。
全场619km,河南段长404km,周口段长168km,安徽省段长215km[3]。
沙颍河河南段由3段组成,中断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于2011年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具备通航条件。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已经日益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由于水资源的供给量是有限的,因此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情况,并探讨一些有效的对策。
第一部分:现状当前,全球半数人口生活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约20个国家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另外,我国的水资源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却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比如,黄河、淮河、珠江三江源等地都是我国严重的缺水地区。
其次,水资源的污染日益加重。
由于过度的工业化和农业化,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剧,使得水体变得越来越难以利用。
据统计,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河流无法达到饮用水标准。
最后,对水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不足。
由于水资源的供给量有限,为了获取水资源,人们常常采取过度的开采和浪费水资源的方式,导致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二部分:对策为了解决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重的对策。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推广节水理念。
对于普通人而言,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如洗衣和浴室用水过多,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等方式来进行利用。
农业上,节水可以通过科学的灌溉技术和水资源收集方案等方式实现。
此外,政府也应该推广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提高群众的节约意识。
其次,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由于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科学规划和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应该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合理分配水资源。
再次,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的保护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加大力度,强化水资源的保护。
同时,在局部地区,应该开展相关的水水环境恢复项目,重点研究信息管理和水处理技术。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周口市川汇区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摘要通过调查周口市川汇区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当地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保护利用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湿地;保护;利用;现状;对策;河南周口;川汇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具有蓄洪防灾、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作用,是与人类栖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之一[1]。
周口市川汇区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处,湿地资源丰富,但在保护利用中存在问题。
1 湿地现状1.1 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周口市川汇区位于河南省东部,属黄淮平原、淮河水系,总面积354 km2。
全区湿地总面积355.82 hm2,湿地类型有永久性河流、库塘、运河(输水河)。
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255.77 hm2,有沙河、颍河、贾鲁河;库塘74.46 hm2;运河(输水河)25.59 hm2,有贾东干渠等[2]。
1.2 湿地植物资源(1)湿地植物。
湿地植物有高等植物15科26属26种。
主要优势种有芦苇、雀麦、狗牙根、白茅、狗尾草、长芒棒头草、艾蒿、小蓬草、马兰、刺儿菜、益母草、薄荷、齿果酸模、水蓼、香附子、扁秆藨草、泽漆、葎草、繁缕、香蒲、空心莲子草、莲、紫萍、莕菜、菹草、金鱼藻[3]。
(2)湿地植被。
川汇区主要湿地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14个群系。
其中,草丛湿地植被型组,包括禾草型湿地植被型芦苇群系、狗牙根群系、雀麦群系,杂类草湿地植被型香蒲群系、扁秆藨草群系、齿果酸模群系、水蓼群系、艾蒿群系、马兰群系、葎草群系。
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包括飘浮植物型紫萍群系、莕菜群系,浮叶植物型空心莲子草群系,沉水植物型菹草群系[2]。
1.3 功能利用川汇区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功能是蓄洪防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2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2.1 环境污染严重污染是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工业污水、畜禽粪便、城乡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农业生产中平均10.8 kg/hm2的农化产品使用量造成的面源污染,直接排入河流坑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60%以上湿地水质为Ⅳ类、Ⅴ类、劣Ⅴ类,湿地植被退化。
水资源保护应对措施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关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一些水资源保护的应对措施:
1. 水资源管理与规划: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量。
鼓励居民、企业和农业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浪费。
3. 河流和湖泊的保护:加强河流和湖泊的保护工作,保护河流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加强河流和湖泊的治理,防止污染和破坏。
4. 土地管理与保护: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工作,防止土地的退化和污染。
采取措施保护农田和林地,减少土地的水分蒸发和流失。
5. 水污染防治: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和治理系统。
控制工业和农业排污,加强废水处理和再利用。
6.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水源地和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加强湿地保护和河流生态修复,促进水资源的自然再生。
7. 宣传与教育: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水资源、爱护水资源的
良好氛围。
8. 国际合作与共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跨境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合作,共同应对水资源保护的挑战。
综上所述,水资源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涉及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的行动。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周口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地处中国中部,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化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由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养殖活动等引起的污染问题,包括农药残留、化肥过量施用、养殖废水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土壤侵蚀和农田径流进入水体,不仅影响了周口市的环境质量,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必须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本文旨在通过对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详细分析,探讨主要污染源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周口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探讨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实施路径,以期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深入分析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来源、排放量和分布情况,为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 探讨主要污染源对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分析不同污染源的排放特点和影响程度,为制定优先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3. 分析影响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探讨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为全面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2. 正文2.1 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和特点入手,详细分析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为土壤和水体受到农业生产活动的污染。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施用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和农药残留超标。
周口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杨丹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1页(P15) 【作 者】杨丹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466000 【正文语种】中 文 周口市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储存形式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可通过水循环得到更新。周口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87亿m3,人均水资源量268m3,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20m3的1/8,属严重缺水地区,未来水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周口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夏季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易形成春旱夏涝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由南到北呈递减趋势,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几个县的水资源紧缺矛盾更为突出。 周口市城区总供用水量为4505万m3,其中工业用水量2242万m3、公共用水量479万m3、居民家庭生活用水量1548万m3、生态环境用水量236万m3。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周口市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修建大、中、小型水闸610座,闸前蓄水量达2.6亿m3,打配机电井22万眼,年可供水能力达22亿m3,另外开发了引黄、引沙等引水补源工程,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881万亩。 我国现行的水务是多部门分割管理,水源工程由水利部门管理,配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污水治理由环保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下,管水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污水回用,造成无法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从供水、排水到治污的经济调节机制,导致水浪费严重、水质污染、乱取乱用等一系列问题。 据分析估算,在采取各种节水措施的情况下,2010年水平年,中等干旱总需水量为28.7亿m3,与现状工程可供水量相比,缺水量达6.7亿m3,缺额很大。 目前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周口市农业灌溉方式虽有进步,但距节水农业相比水平相差甚远,在周口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1/8的情况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不到全国水平。 由于水资源长期缺乏统一管理,造成取水、用水混乱,特别是地表水供水规模和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及水质严重污染,众多用水单位纷纷通过开采地下水以解决供水问题,造成城区或工业区地下水大面积漏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周口市2009年全市废水污水的排放总量为35569万t,境内涡河、贾鲁河、颍河、泥河等骨干河道有90%的河段长时间为Ⅳ类、Ⅴ类、或超Ⅴ类水,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矛盾。 对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即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实现水利一体化。从体制上保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支持周口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目前国家财力有限,要走多渠道、多元化投入的路子。周口市水资源缺乏,利用沙河等过境水来补充是最佳选择,要利用过境水源必须具有较高的拦蓄调节能力,如在汛期调度沙河、汾泉河、贾鲁河等洪水资源,解决周口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要把节约用水工作当作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一是加强用水管理,二是对井灌区继续推广地埋管道,三是因地制宜地推行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四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五是逐步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在工业节水方面,要以企业技术改造为主要内容,实行一水多用和循环使用,回收利用污废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城市生活节水方面要减少“跑、冒、滴、漏”和采用节水器具等,建设节水型社会。 根据周口市水资源的数量及时空分布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合理配置水资源。树立现代水利、资源水利的新观念,合理制定水价、依照市场经济原则收取水费,以调节和促进水资源的配置。 总之,只有从资源水利、现代水利的战略高度审视水与社会、水与经济、水与环境、水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水资源持久地支持周口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