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基础》试卷1
- 格式:docx
- 大小:22.05 KB
- 文档页数:6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现代金融基础》
期末试卷(A)评分标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合计 30 分)
2. 杭州联合银行属于
C )
A、 五大国有银行 B 、城市商业银行
C、 农村合作银行 D 、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
3. 根据中国货币的定义和层次划分, 以下哪种资产不是广义的货币? ( B )
A. 活期存款 B. 短期国债 C. 现金 D. 定期存款
4. 信托投资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于
C )
A、存贷款息差 B 、自有资金投资收益 C 、手续费 D 、保险收入
6. 一张还有 6 个月到期,面额为 1000 元的商业票据, 到银行贴现, 共获得 950
元的贴现金额,则银行的年贴现率为
( A )
A、 10% B 、 5% C 、 12% D 、 10.3%
7.内地注册的公司在纽约上市的股票叫
( D )
A.B股 B.A股 C. H股 D.N股
8. 以下不属于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是
( C )
A. 汇票 B. 支票 C. 股票 D.CD 存单
9. 下列哪种资产属于金融衍生工具
( C )
A. 5 年期的企业债 B. 央行票据
C. 沪深 300 股指期货合约 D. 短期融资券
10.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 C )
A. 各项贷款 B. 同业借款 C. 各项存款 D. 发行金融债券
11. 现金漏损率越高, 则货币乘数越 __ ___,货币供应量也将越 ___ ___( D )
A. 大……少
B. 大……多
C. 小……多
D. 小……少 欢迎下载 2
12.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是
A.再贷款 B. 发行债券 C. 经理国库 D. 货币发行
15.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
E. 降低再贴现率
三、简答题(共19分)
1. 请列举四种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每答对1点给1.5分,共6分):
(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 再贷款和再贴现
(3) 公开市场业务 、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答案有
每题3分,合计15分) 2个或2个以上选项,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直接融资工具的有
A.银行贷款 B. (BCD
债券
C.股票 C. 短期融资券
2.在下列银行中,
A.中国农业银行 不属于政策性银行的是 (AC)
B. 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 中国进出口银行
3. 基础货币包括 (AC)
A.流动中的现金 B. 存款货币 C. 存款准备金 D. 原始存款
4.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下列哪些业务主动借入资金 (ABCD
A.向中央银行借款 B. 发行金融债
C.同业拆借 D. 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5.下列哪些措施属于扩张型的货币政策 (ABE )
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B.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D.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6 分) 欢迎下载 3
(4) 贷款限额
(5) 基准利率
(6) 汇率政策
2•请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每答对1点给2分,共6分) 答:(1)交易性货币需求。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 动机或需要。
(2) 预防性货币需求。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指出而产生的持有 货币的动机或需要
(3) 投机性货币需求。企业或个人为了计划在金融市场投机而愿意持有货币的 动机或需要。。
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7分)
(1) 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要遵循三个原则(3分):
① 安全性原则,即指商业银行的资产免遭风险损失。
② 流动性原则,即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的提存和满足客户贷款需求 的能力。
③ 盈利性原则,指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银行的盈利能 力,力求获取最大利润,以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
(2)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4分):
① 矛盾关系。体现在安全性与盈利性负相关;流动性与盈利性负相关。
② 统一关系。安全性原则是基础、流动性原则是条件、盈利性原则是最终 目标。商业银行要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追 求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均衡统一。
四、论述题(共18分)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及其关系。(8分)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 经济目的,也叫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4分)
①稳定物价。②充分就业。③经济增长。④国际收支平衡。 欢迎下载 4
(2)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 (4分,类似答案酌情给分)
货币政策四大目标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在:
①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 的关系。
② 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两者的关系首先是统一的,但在货币政策 实践过程中,要使两者齐头并进并不容易。
③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当本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外国商品价 格相对低廉,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可能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出现大 量逆差;在本国物价稳定而他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则本国商品价格相对 低廉,使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难免发生失衡现象。
④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本国经济增长引起国民收入及支付能 力的增加,会导致进口增加,带来国际收支逆差。
2•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10)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5分,类似答案酌情给分)
(1) 对生产的影响
通货膨胀令价格的信号机制失灵,误导生产,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和出口减少,利润下降。
(2) 对消费的影响
人们生活成本上升,消费减少。
(3) 对分配的影响
影响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
债务人获利、债权人受损;国家得利,居民受损。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5分,类似答案酌情给分)
(1) 宏观紧缩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
(2) 收入紧缩政策
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限制货币工资价格 的政策 欢迎下载 5
(3) 收入指数化政策
将工资、储蓄和债券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社会福利津贴等名义 收入与消费物价指数紧密联系起来
(4) 供给政策
改善产业结构、降低所得税税率、削减政府开支;减少总需求、稳定币值, 限制货币量增长率,压缩总需求等
(5) 货币规则
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来实现通货的稳定,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 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使其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
(6) 币制改革
废除旧货币,发行新货币,并制定一些保证新货币币值稳定的措施。
五、案例分析(共18分)
材料1:
2010年4月8日,人民银行重启发行三年期央票150亿元。这是距离2008年6
月26日三年期央票最后一次发行,间隔22个月后央票再次启动。4月 22日央行在 银行间市场发行900亿元三年期央票,是4月8日重启发行三年期央票的6倍。
材料2:
2010年5月2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 10日起,上调存款类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这是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的存款准备 金率达到17%
材料3:
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除了一年内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采用了发 行三年期的央行票据。一般来说,央行票据的发行期限大多为一年, 2010年 4
月2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招标发行900亿元3年期央票,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抑制
通胀。
问题: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是指什么?( 3分) 欢迎下载 6
(1)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1分)
(2) 再贴现工具(1分)
(3) 公开市场业务(1分)
2、 材料1和材料2中所提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什么?简述其作用过程。(6分)
材料1中所提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1分)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相当于投放 货币,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卖出证券,相当于回笼货币,导致货币供给量减 少。(2分)
材料2中所提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1分)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银行信贷规模收缩,货币供应量减少,实现经济的 紧缩。(2分)
3、 请结合材料,对这两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价。 (6分)
(1)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优点:(3分)
第一,作用范围大,影响深远。
第二,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权。
第三,灵活性强,富有弹性,可进行逆操作。
第四,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2) 存款准备金率具有以下特点:(3分)
优点: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强有力的,效果明显,收效迅速。 缺点:作用猛烈,对经济的震动太大;缺乏弹性,不宜经常使用。
以上共6分,类似答案酌情给分。
4、 结合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分析我国在2010年第2季度主要采取的是 怎样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货币政策目的在于实现怎样的宏观经济目标? ( 3分)
我国在2010年第2季度主要采取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1.5分)
目的在于抑制通货膨胀。(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