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王六郎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5
《聊斋志异•王六郎》浅析作者:于苗苗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3期摘要:《王六郎》是《聊斋志异》中的重要篇目之一,是典型的“水鬼与渔夫型”故事模式,具备广泛深厚的传承基础和民间文学基础。
故事情节中的瓜代替死强化了戏剧冲突,并引发了对于人性道德的评判拷问,主人公之间不受身份地位和时空阻隔影响的深厚情谊以及诗化的叙述笔法,使故事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文学阅读性,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关键词:王六郎;聊斋志异;“水鬼与渔夫型”故事《王六郎》是《聊斋志异》的重要篇章。
相比于《聂小倩》、《画皮》等《聊斋志异》中因影视作品传播而家喻户晓的人物和故事,《王六郎》的故事没有太多鲜明的戏剧冲突,却仍然成为蒲松龄纪念馆里唯一的聊斋主题塑像,由此可以窥见人们对于《王六郎》这则故事以及其中人物的喜爱。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王六郎》叙事的民间故事类型基础、对于人性道德的评判与拷问、深厚不渝的友情以及温情脉脉的诗化叙述笔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王六郎》的故事是典型的“水鬼与渔夫型”故事模式。
这篇故事不同于《聂小倩》等由作者原创的人物形象,而更多的是基于“志怪笔法”和民间文学素材进行的文学再创作。
袁世硕在《的再创作研究》一文中指出,《王六郎》的故事是“镕旧铸新”一类的,即“采用二、三种前人记述的故事情节,经过改制,建构出一个内在和谐一致的故事”。
还有的学者从民间故事传说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德国的艾伯华在《中国民国故事类型》中专门探讨了“水鬼与渔夫型”故事、汪玢玲在《蒲松龄与民间文学·怎样提炼民间素材》中直接以《王六郎》为例探索小说中的民间故事印记;顾希佳在《清代笔记中水鬼渔夫型故事的比较研究》、《“渔夫水鬼”型故事的类型解析》等文章中也专门对王六郎的故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的“明清民间故事”也有“《王六郎》和渔夫水鬼故事”的辨析。
由此可知,王六郎的故事具备广泛深厚的传承基础和民间文学基础,普通受众对于王六郎的故事以及其中的主人公往往有着油然而生的亲切之感,也就使其由此拥有了比《聂小倩》等原创形象更加深厚的受众基础,更易被人们讲述、传播、思量、甚至改编。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聊斋志异香玉及王六郎香玉教学时间三学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能力目标:过程及方法:理解文意,学习本文生动、丰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德育目标: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香玉的人物形象。
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倾向。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主要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本文的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学习难点:“冷:、“热”、“温”三种色调结构形式学习方法:介绍、阅读、思考、讨论、归纳。
第一学时教学内容: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关于《聊斋志异》的知识。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层次大意。
教学过程一、看对联猜作者(1)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2)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忍辱负重,铸成史书照尘寰。
(司马迁)(3)战争年代,冲锋陷阵,显将军本色;和平时期,下棋作诗,露文人才华。
(陈毅)(4)三顾频议天下计,一番繁商定国策。
(诸葛亮)(5)犹留正气参天地,还存丹心照人间。
(文天祥)二问题1蒲松龄为什么以谈神说鬼来寄幽怀?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
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
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同时文字狱的威慑,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及‘南洪北孔“的悲剧。
三问题2《聊斋志异》是怎样的一部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34562019-07-01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聊斋志异香玉及王六郎香玉教学时间三学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能力目标:过程及方法:理解文意,学习本文生动、丰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德育目标: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香玉的人物形象。
重情重义的水鬼王六郎《聊斋》中大多都是花妖狐怪的故事,但其中一篇叫《王六郎》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并没有爱情,但我每每合上书本便觉得弥漫字里行间的只有一个“情”字!让人难以忘怀。
六郎和渔夫之间的友情。
先是渔夫每次捕鱼的时候,都洒在地上一杯,并说河中溺死鬼请喝!水鬼王六郎也暗中驱鱼入网帮助他。
一次,渔夫像平常一样喝酒捕鱼,来了一个少年,他就邀请他一起喝酒,这个少年就是王六郎!他们边喝酒聊天,六郎边暗中帮助他捕鱼,就这样过了半年。
一天,王六郎告诉渔夫他是鬼时,渔夫“初闻甚骇”,一开始觉得很害怕,但他一起想到和六郎已经很熟悉了,就不害怕了。
我认为还有一层意思,因为渔夫和六郎以心相见,所以并不在乎对方是人、是神、是鬼。
六郎向渔夫告别,说有人来接替自己了,渔夫一开始想到他们要分别了,有些难过,但是一想到六郎要离开冰冷的水底,又为他高兴。
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渔夫丝毫没有因为六郎走了没有人给自己驱鱼而感到失落,反而为六郎能够离开这里高兴,可见他对六郎的情谊非常真诚。
后来,当渔夫看见妇人落水,因为他知道是来接替六郎的,所以虽“意良不忍”,还是没有去搭救。
你可以想象一下他当时犹豫的心情,不救落水之人违背自己做人原则;救了,六郎也许就要永远呆在冰冷的水底了,所以他选择不救,友情占了上风。
信守承若,六郎的义举感动天庭被调到外地当土地神,渔夫不顾旅途劳顿和妻子的劝阻,依然践行诺言去看六郎。
六郎也没有辜负他,当渔夫来到他的地界上时,他早就托梦让人照顾渔夫,并且化作羊角风为他送行!六郎告诉他当地百姓会送给他一些礼物,一定要收下,这是报答他的一番情谊。
母子之情。
只有一句,当那个要接替王六郎的妇女滑落水中的时候,(她)抛儿岸上!在自己生死攸关千钧一发的时刻,她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安危。
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汶川地震中就有很多父母在倒塌的房屋下一直用身体护着自己的孩子。
这也是蒲松龄小说动人之处,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事情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其中蕴含的情感、人们的悲欢离合却是真实的!仁人之心。
聊斋里藏了一个《断背山》《聊斋志异》里有一篇《王六郎》,说的是水鬼和渔夫的情感故事。
这段情,超越了性别、尊卑、地域,打破了阴阳阻隔、人神界限。
说到底,蒲松龄真是懂人,他写鬼,无非为了展现人性,他用中国式的魔幻志怪风格,把人类的情感写到了极致。
《王六郎》的“格”,比聊斋里另一篇《黄九郎》要高许多。
话说一位姓许的渔夫,朴实善良,嗜酒,每天在河边撒网捕鱼的同时,都要喝上几杯。
不光自己喝,还不忘河里淹死的水鬼,“酹酒于地”,以便“河中溺鬼得饮”。
渔夫虽是劳工阶层,但品貌不俗,蒲松龄对他用了“清扬”一词,可见是个有风采的人。
王六郎,也嗜酒,当初就因喝醉了溺水而亡,翩翩人间美少年成了阴间水鬼。
为了报答许渔夫酹酒之恩,六郎每晚为他赶鱼。
所以,许渔夫总比别人网的鱼多。
一天,渔夫独饮,六郎上岸,徘徊其侧(有搭讪之意)。
渔夫“让之饮”,两人同酌,甚是开怀。
然终夜不获一尾,渔夫失意。
六郎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
”不一会儿,六郎回来说:“鱼大至矣。
”果然,河里鱼儿成片,可以听到它们发出唧唧咋咋的“唼呷”声。
我觉得这声音很性感,是鱼水之欢。
就这样,两人每晚同饮,饮后六郎为许驱鱼。
月下水边,其乐融融,他俩情感日深。
转眼过了半年,一天晚上,六郎对许渔夫实说自己是鬼,如今业满劫脱,将要投生,今晚是最后的相聚了。
许纵有万般不舍,但想到六郎从此脱离鬼道,还是值得庆贺的。
第二天,一个女子带着婴儿过河,突然落水,女子把婴儿抛到岸上,自己却沉入水里,但一番挣扎,女子又浮出水面,爬上岸来。
原来六郎不忍婴儿无母,孤苦遗世,“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于是放弃了托生的机会。
六郎的恻隐之心,感动了帝天,不久被擢升为招远县邬镇土地神。
六郎前往招远县赴任,并邀约许渔夫日后去看他。
故事快要结束了,至此,我觉得他俩的友情就是比普通感情深一些的兄弟情。
虽也有一二疑点,譬如:那晚六郎坦陈自己是鬼,渔夫“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
蒲松龄用“亲狎”一词,似乎藏有玄机,暗示两人关系非比寻常。
聊斋志异王六郎翻译一、简介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奇幻小说集,共有491个篇章,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而闻名。
其中一篇被称为《王六郎翻译》。
二、故事梗概1. 发现姓名在一次晚上的妇女告状状况中,有个水灵灵的女人出现在了王六郎的眼前,她告诉王六郎她自己的姓名。
2. 哭诉难题这个水灵灵的女子讲述了她的悲伤故事,她原本是个富贵人家的女儿,但因为父亲犯罪,家道中落。
她嫁给了寡头,但她的丈夫疼爱的始终是他的前妻。
水灵灵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她无法忍受婚姻的不幸和丈夫的冷漠。
3. 仇恨引导水灵灵告诉王六郎,因为对丈夫的仇恨,她学会了千里眼顺风耳的法术,并决定利用她的超能力追求复仇。
4. 发现翻译之书在水灵灵的指引下,王六郎找到了一本古老的翻译之书,书中记载了很多珍贵的法术和知识。
5. 寻找终极法术通过阅读翻译之书,王六郎发现了一个终极法术——可以将死者复活的法术。
这个法术被记载在书中的最后一页,但书中的内容却模糊不清,需要特殊的技巧才能解读。
6. 学习翻译技巧王六郎决定学习翻译技巧,他找到了一位老翻译师,向他请教翻译之道。
老翻译师告诉他,翻译需要注重细节,理解上下文,并耐心研究每个字词的含义。
7. 解读终极法术经过多次努力,王六郎终于成功解读了书中的终极法术。
他充满期待,准备将这个法术用于水灵灵的复仇计划之中。
8. 复仇的后果王六郎使用终极法术复活了水灵灵的丈夫,并让他对她心生爱意。
然而,这个法术带来的结果并非如王六郎所期望的,丈夫并没有忘记前妻,反而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不可告人。
水灵灵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中。
三、思考与解读1. 复仇的道德问题故事中,水灵灵因受尽冷漠与伤害而决心复仇。
然而,通过复仇手段所带来的后果并没有如她所愿。
这让人深思,复仇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复仇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吗?2. 翻译的艺术王六郎通过学习翻译技巧,成功解读了终极法术。
这告诉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细致入微、耐心钻研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聊斋志异》中《王六郎》篇的“隐藏叙事”阐秘作者:李学良王光福来源:《蒲松龄研究》 2018年第4期摘要:“隐藏叙事”是指在故事叙述中并未明确提及,但事件真相却已隐藏于叙事当中的一种高层次叙事方法。
《王六郎》篇的“隐藏叙事”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水鬼助渔”事件隐藏着许某的“施食”秘密;其二,故事里鬼神细节的描述,隐藏着“鬼神文化”里一些约定俗成的普泛认知;其三,也是最出彩之处,许某远赴招远拜谒土地爷王六郎一事,是作者精心设置的“叙事圈套”,此一事件表面描述人鬼情谊,实则隐藏着一次出人意料的“策划炒作”事件。
正是上述三点成就了《王六郎》篇为古代文学中“隐藏叙事”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王六郎;施食文化;鬼神情状;策划炒作;隐藏叙事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所谓“隐藏叙事”,是指在故事叙述中并未明确提及,但事件真相却已隐藏于叙事当中的一种高层次叙事方法。
相比于全知全能的普通叙事,“隐藏叙事”承载的内涵更为深厚,更能挑战读者的悟性,故事也因此变得余韵无穷。
《聊斋志异》里的《王六郎》篇,就为读者呈现了“隐藏叙事”的典型样貌。
一、“王六郎”篇的主要事件《王六郎》篇的情节大致包含了下面五个事件:第一是“水鬼”报恩助渔的事件。
淄川北郭的许姓渔民每晚都以酒祭祀河中的溺死鬼,然后去打渔。
别人打渔所获不多,许某却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后来一天晚上出现一个少年自称“王六郎”,与许某成为酒友,每晚喝完酒,王六郎就去帮助许某驱赶鱼群,让许某所获不菲。
后来才知道,王六郎原是河里的溺死鬼,因感念许某的好酒祭祀,故每晚帮助许某打渔。
第二是水鬼因恻隐之心放弃替代的事件。
一日王六郎自称业报已满,第二天将会有一女子渡河而亡,那就是其替代者,自己可以重新投胎了。
第二天河边果然来了一抱小孩的妇女,妇女掉进河里,小孩被抛上岸,女子挣扎半天竟然没被淹死,又爬上岸来。
事后王六郎跟许某解释说:看到小孩要失去母亲,自己动了恻隐之心,就放弃了这次替代机会……此后许某与王六郎每夜相聚饮酒打渔如初。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聊斋志异香玉及王六郎香玉教学时间三学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能力目标:过程及方法:理解文意,学习本文生动、丰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德育目标: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香玉的人物形象。
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倾向。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主要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本文的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学习难点:“冷:、“热”、“温”三种色调结构形式学习方法:介绍、阅读、思考、讨论、归纳。
第一学时教学内容: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关于《聊斋志异》的知识。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层次大意。
教学过程一、看猜作者(1)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2)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忍辱负重,铸成史书照尘寰。
(司马迁)(3)战争年代,冲锋陷阵,显将军本色;和平时期,下棋作诗,露文人才华。
(陈毅)(4)三顾频议天下计,一番繁商定国策。
(诸葛亮)(5)犹留正气参天地,还存丹心照人间。
(文天祥)二问题1蒲松龄为什么以谈神说鬼来寄幽怀?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
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
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同时文字狱的威慑,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及‘南洪北孔“的悲剧。
三问题2《聊斋志异》是怎样的一部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