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
- 格式:doc
- 大小:3.81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本学期的散打武术教学已圆满结束。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传承武术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宗旨,努力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现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二、教学基本情况1. 学生情况本学期散打武术班共有学生30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0名。
学生们年龄在12-18岁之间,大部分学生对散打武术有一定的兴趣,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2. 教学内容本学期散打武术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动作:基本步法、手法、腿法、摔法等。
(2)实战技巧:攻防意识、战术运用、实战技巧等。
(3)体能训练:跑步、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4)武术理论:武术起源、发展、流派、礼仪等。
三、教学成果1. 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散打武术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能够进行简单的实战演练。
部分学生还在校内外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 学生身体素质增强散打武术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本学期,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3. 学生意志品质得到锻炼散打武术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4. 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提高散打武术训练需要团队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基本动作掌握不牢固,实战技巧运用不够灵活。
今后,我将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纪律意识需加强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纪律意识不强,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
今后,我将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3. 家校合作需加强散打武术训练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今后,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训练情况。
五、下学期教学计划1. 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将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学生体能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我将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路长拳教学工作总结
三路长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它以直拳、钩拳、肘拳为主要技术特点,动作简洁利落,力道犀利,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武术拳法。
在教学工作中,三路长拳的传承和发扬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对三路长拳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在三路长拳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学习任何武术拳法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技术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在三路长拳的基础训练中,要注重动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
同时,要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包括力量、速度、灵活性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其次,在三路长拳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实战训练。
三路长拳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武术拳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实战技能的培养。
通过对实战技能的训练,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三路长拳的应用技巧,提高自我防卫能力,增强身体素质。
最后,在三路长拳教学工作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路长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讲解三路长拳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和热爱传统武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总的来说,三路长拳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自我防卫能力,还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注重基础训练、实战训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三路长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武术教学大纲思政案例武术教学大纲思政案例在当代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武术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本文将通过一些案例,探讨如何在武术教学大纲中体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案例一:传承中华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在武术教学中,传统的拳法、剑法等不仅仅是技术动作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通过学习武术,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渊源,讲述武术大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案例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武术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需要与伙伴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练习,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武术的训练,学生能够培养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案例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武术教学中,学生需要经历反复的训练和挑战,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进步。
通过武术的训练,学生能够培养出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挑战,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在失败中坚持,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案例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律能力武术教学中,需要学生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尊重他人。
通过武术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律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强调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要有礼貌,要遵守规则。
同时,通过武术的训练,学生能够培养出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案例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武术教学也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武术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
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相关推荐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通用7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中华武术经过近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由单纯的武术格斗,武术竞技演练到了一种武术精神及艺术。
是当今世界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扬中华武术传统体育文化,让“武术进校园”这一科目在我区已展开实行。
我们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扬中国传统体育事业等相关政策的需要。
经过精心策划对比,我们选择了“五步拳”“初级三路长拳”这一科目进行全区校园内的武术推广和晋级。
二、活动主题传承中华武术魂、争做阳光好少年三、实施对象盘龙镇藕塘完小全体师生四、实施原则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健身、防身、娱乐、观赏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通过在平时观察中发现,武术是在学生中容易开展的一个项目。
武术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达到学生健康目的的有效手段,也是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们进行教学辅导,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舒展筋骨,强健体格。
在教学中,不仅传授技术动作,还传授给学生“尊师重道,勤学苦练,百折不屈”的武德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学好本领,力争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实施内容一年级(五步拳)、二至六年级(五步拳、初级三路长拳)、教师(二十四式太极拳)六、组织领导组长:秦雪副组长:官体良成员:各班班主任七、实施计划阶段一,制定武术进校园实施方案;阶段二,利用体育课学习;阶段三,利用课外活动的闲时间练习;阶段四,学校检查练习结果;阶段五,学校比赛。
武术教学思想指导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作为我国本土的体育项目,我们有必要大力开展武术教学,这不仅是出于对教学对象自身的考虑,也是延续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武术以它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从而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一、指导思想武术课以“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组织过程,以期实现认知过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思维过程:由被动的模仿到主动善思会学的转化;心理过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掌握武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手型手法,基本步型步法,武术套路组合,眼神、精气神(练习),基本腿法。
2、增强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武术精髓,增强学生对传统武术的了解。
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自主演练成套武术动作,参与学校集体活动的武术表演;能够掌握一定的武术技击方法,提高对武术文化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武术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传统的武术基本功动作为教学内容。
它动作简单明快、刚柔相济、张弛有致、造型优美、有较强的健身性和观赏性,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
本期学习武术课程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武术基础的,所以必须从基础抓起,增强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热爱武术,树立正确的武术观;激活他们的潜质,落实素质教育,使他们在武术学习中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培养品德,丰富生活,增进友谊,进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教学方法一堂课围绕一个重点领域为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精讲多练,示范领做,分组指导,语言激励,教学比赛。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在教法学法上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寓教于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们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提出“以武育人”的教学理念。
本文将从以武育人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武术元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以武育人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武术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 塑造学生的品格:武术强调内外兼修,通过武术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律、坚韧、勇敢、诚信等优秀品格。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武术讲究团结协作,通过集体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武术动作优美,内涵丰富,通过学习武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以武育人的教学策略1. 创设良好的武术教学环境(1)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武术训练场地。
(2)邀请专业武术教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3)组织武术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制定合理的武术教学计划(1)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武术教学计划。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
(3)注重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如站桩、踢腿、跳跃等。
3. 创新武术教学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将武术动作融入故事、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武术表演、教学视频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开展武术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武术技能。
4. 注重武术教学评价(1)建立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武术技能、身体素质、品格等方面。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武术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长。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四、以武育人的教学实践案例1. 案例一:小学低年级武术教学(1)教学内容:基本站姿、踢腿、跳跃等。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武术进校园”活动,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活动。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力推广武术进校园活动。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武术进校园活动,旨在弘扬武术精神,增强同学们的体质,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我想谈谈武术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武术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术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同时,武术中所蕴含的勇敢、坚韧、谦虚、克己等优秀品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学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武术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们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武术训练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武术训练还能够锻炼同学们的意志力,使他们更加坚韧不拔。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武术进校园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
通过参与武术训练,同学们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丰富课余生活。
同时,武术进校园活动还能够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接下来,我想谈谈如何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学校要成立武术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配合,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引进和培养武术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传授武术知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武术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24卷第1期 2014年2月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MCC V01.24 No.1
Feb.2014
10.133586.issn.1008—813x.2014.01.24 探析武术教学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陈龙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就以武术为媒介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作出 探索并分析,求证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发现了武术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时存在被竞 技体育形式化,武德教育缺失,良好传统被扭曲等尴尬之处,并指出武术教学改革应重点把 握武术基础理论、武德、习武的精神要义、功法原理等,可以利用各种传媒,利用多种特色 鲜明的技术内容,利用传统招法名称教学等方法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武术;竞技体育;民族传统文化;教学;传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3X(2014)01—0085—04
Analysis on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by Wushu Teaching
Chen Lo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 06600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used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interview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Wushu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medium inheriting national culture spirit.proved the close ties between Wushu and traditional culture.f0und the embarrassment in in— 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as the formalization by competitive sports,lack of moral educa- tion,good traditional was distorted and SO on,and presented the teaching reform should focus on grasping the content,namely the use of various media,the use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with distinc— tive features and inheritance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name teaching tactics. Key words:Wushu;competitive sports;traditional culture;teaching;inheritance
关于传统武术作文的开头结尾
开头: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与精神。它不仅是一种身体技
能的练习,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道德准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武术不断传承发展,
成为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国人对自身文化认同的重要象征。身心的修炼、自我控
制的培养、精神品质的提升,都让传统武术独树一帜。
结尾: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财富。它教会我们向内求道,
助力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灵得到宁静,传统武术都能够给予
我们深刻的感悟与启发。让我们一起尊重、弘扬和传承传统武术,共同守护我们的祖国文化,
传递给后代。让我们将传统武术的价值深深融入心灵,行走于人生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智
慧与力量。
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值得传承与发扬的优秀体育项目。
随着武术的普及和发展,武术教学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在武术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在一些武术学校或培训班中,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主要以套路、基本功为主,忽视了武术的内涵与精神内核。
这导致学生们缺乏对武术的全方位理解与体验。
2. 学生数量庞大由于武术的热门程度,一些武术学校或培训班的学生数量庞大,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教练难以全面照顾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教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武术学校或培训班的教学方法过分单一,缺乏创新,导致学生们无法真正体会到武术的魅力,甚至生出厌倦之心。
4. 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材料在一些武术学校或培训班中,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材料,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循序渐进,无法形成系统化的学习体系。
二、应对策略1. 多元化教学内容武术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套路与基本功,应该涵盖武术的哲学内涵、文化渊源、礼仪等方面,同时也要充分体现武术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对武术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对武术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3. 创新教学方法教练在武术教学中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互动式、问题式、游戏式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同时也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 完善教学材料对武术教学材料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编写系统化的教学教材,以方便学生们进行系统化学习。
配套一些视频教学材料、电子练习册等,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武术学校或培训班应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练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也要重视教练的岗位培训和教学交流,让每一位教练都能够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武术教学是一项需要循序渐进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第1篇一、前言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提高武术教学水平,本次研讨活动围绕武术教学、武术训练、武术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
现将本次研讨活动总结如下:二、研讨主题1. 武术教学创新与实践2. 武术训练方法与技巧3. 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4. 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三、研讨内容1. 武术教学创新与实践(1)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武术的热爱。
(2)教学内容:结合武术特点,注重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
(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互动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2. 武术训练方法与技巧(1)基础训练:重视基本功训练,如步法、手法、身法、眼法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术水平。
(2)专项训练:针对不同武术项目,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3)体能训练:加强学生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力和爆发力。
(4)心理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1)挖掘武术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武术历史、理论、技艺等,挖掘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2)创新武术文化传承方式:通过举办武术比赛、讲座、展览等活动,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
(3)加强武术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文化交流,推动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
4. 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1)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武术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武术运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能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武术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在实际武术教学过程中,武术文化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在探求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传承武术文化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武术文化;继承发展;教学形式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86-01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华,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高校武术教学是将武术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天然载体,起到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发扬工作。
武术文化集娱乐性、竞技性、健身性等多重功效于一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特点鲜明。
首先,就其娱乐性而言。
早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武术就作为一种娱乐表演形式为世人所推崇。
其表演动作华丽优美,内涵博大精深,极具可赏性;其次,就竞技性而言。
作为一种技击术,武术从产生到发展,一直围绕着技击这一主线展开。
而且,随着民族体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武术自首次在北京奥运会作为比赛项目以来,其出现在世界各大赛事上的频率越来越高,竞技性特征也日渐凸显;最后,就其建身性而言。
武术的很多套路拳术,几乎都是零起点。
尤其是太极拳,更是不分男女,老少皆宜,这也为武术作为一种健身项目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程度不高在传统的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课程与其他体育课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武术老师的授课方式和讲授方法,基本上与其他体育课程相差无几。
由此造成了武术文化难以渗透到武术教学中,老师在授课时按着传统技战术知识和套路讲授,往往偏重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武术中所蕴含的武术精神和武术道德提及较少,即便是有些老师注意到了武术中内在的武术文化,也往往是将行抱拳礼这种简单肤浅的礼仪形式代表了对武术文化的传授与讲解。
而对于学生来说,其关注点也往往在期末考试成绩上,对于武术知识的汲取也以考试内容为导向,死记硬背,或机械模仿,完全无视武术文化的存在。
(二)落后的教授方式和手段妨碍了武术文化的传承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贴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随着高校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多媒体教学推广普遍。
但是,在目前这种背景下,武术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却呈现出相对滞后的态势,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升。
本身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就不高,
(三)再加上上课内容和形式的单调、乏味,就进一步妨碍了武术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承与发展。
对武术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武术往往带有神秘而传奇的色彩,而且武术常与一些历史上的武术宗师联系在一起,如咏春拳创始人叶问、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武学大师。
但是对武术文化了解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很多人不知上述武学大师在推动中国武术文化发展上,同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在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极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结合道家阴阳八卦、以柔克刚、生生相克等理论知识,将太极打造成为了一代绝学。
在武术的传承中,人们往往热衷于武术的一些具象信息,如与武术有关的人和事,而对于那些隐性的、糅合在武术当中的武术文化常常是忽略的,造成了武术与武术文化割裂情况的产生。
二、对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一)加强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在武术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一些武术文化的内容和章节,既能丰富武术学科的学科框架,同时也传承了中国武术文化。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武术文化知识的讲解,通过一些代表性的武术礼仪,直观、具体地展现武术文化的魅力,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武术教学水平。
丰富武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武术教学的趣味性是促进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结构,关注学生对具体武术套路的兴趣爱好,避免千篇一律。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
在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武术活动,增强学生对武术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正确诠释武术文化的科学内涵,纠正认识偏差对武术与武术文化的人为割裂,是造成武术文化认识偏差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应正确诠释武术文化,纠正人们对武术文化的错误认识,充分挖掘武学大师们的文化价值,认真钻研他们身上的武术精神,并将这些精神融入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通过老师们自己的言传身教和行为举止,正确诠释武术文化的内涵,纠正学生们错误的认识,增强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灵魂作用,以及武术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