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偶得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物理教学【l】后迈生转化偶得 前不久看到央视一台访谈节日,记 者 芮问英帝国珊 学院基心奥尼斯 院长:都是世界一流名校,您校诺贝尔 奖获得者比其它学校都多,有什么奥秘 吗?院长答道:“好的教师教好的学生, 好的学生遇到好的老师,再有学校浓厚 的文化底菹。这就是我们的奥秘。”的确 这些条件是一所好学校的基本要素。然 而,好的学生可遇而不可求。作为一名 荩层教育工作者——一名初中物硼教 师,在做好教学T作的同时。如何有效 地转化后进生,培养更多的合格劳动 者?本人通过下列案例,谈谈自己的一 点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个别谈心.让后进生敞开心扉, 为后进生排扰解难 本期所任初二、五班为一普通班, 全班有67个学生,第一次单元检测,优 生37人,35分以下9人。学科成绩出 现两极分化,经分析,35分以下的这9 人,常玩在一块,不喜欢接触其它同学, 好似与班集体脱离似的,除了不爱学习 以外,其它方面还算不错,诚实、不倒 蛋。怎样把这群既不调皮,又不倒蛋, 只是不爱学习的孩子让他们喜欢j二学 习?对学习产生兴趣呢?我想,要教育好 他们,只有走近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 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我利用中午时间分别跟他们个别 谈心。当与其巾的一个姓喻同学时谈心 时,从他的神态中,我感觉出他的内心 非常沉重。我叫他坐在我身边的橙子 E,看他那瘦小的个子,心想一定是在 家经常挨批评。不出所料,他说:“小学 时成绩还可以,进入初中后有些不适 应,而父亲要求又严格,根本不知道初 中学习情况,他只要成绩,一考不好就 打。因此,经常挨打,现在都怕考试,对 学习根本就没有信心。”了解小喻的情 况后,我开导他,回家要主动与父亲交 流,要把初中的学习情况告诉父亲,先 取得父亲的信任。在学习上要主动问老 师、同学,不懂千万不能装懂,老师永远 会喜欢你的。9个学生中的另一个,大 家都叫他小方,一个白净清瘦的高个男 孩,个性略显内向。跟他谈话的那天,办 公室只有我们俩,还没说上两旬他就哭 了起来,我问他有什么伤心的事,跟老 师说,看能不能帮助你,我的话打动了 68 重庆市秀山民族中学 向明静 他。他说:“父母离异,母亲再嫁,他跟父 亲,父亲吸毒,根本不管他。他很想和母 亲在一起,可母亲有些不愿意。”听至Il这 些话,我很 情他,如此的家庭,怎么有 心思去学习。于是我与班丰任一起主动 找到他父母,把小方的情况告诉了他 们,并说服他们要尽列父母的责任。经 过我们的劝说,妈妈终于同意让小方跟 他一起住,父亲也愿意德月支付一定的 生活费 小方终于如愿以偿,脸卜露出 了微笑。这两个学生的教育,让我懂得 了作为一位老师,只有走近学生的心 灵,才能了解学生,才可能找到帮助学 生斛决问题的方法。 二、挖掘闪光点,增强自信,激发学 习兴趣 找到了这两位同学学习不好的原 因后,我便丌始心考如何在学习I二鼓励 他们的方法。特别是小喻,通过观察我 发现,他动手能力特别强 一次卜物邢 课,当我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小灯泡 一根导线一节电池,谁能让小灯泡发 光后。他先冲卜讲台不一会就让小灯泡 发光了。这时,我当着所有学生的i 表 扬了他。下课后他还自豪地说:“老师这 些都是小问题,我的变速白行车和同学 们的都是我修。”“是吗?”我因势利导: 如果你把电学学好了,你不但自己可以 装电动机和发电机,家电坏了都可自己 动手。这一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生存 的价值了。从此,小喻的学习进步很大, 期末物珊考及格了。可见,只要我们挖 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和鼓 励,他们的自信就会大大增强,这些对 于孩子来说,就像是温暖的阳光!它能 给孩子带来快乐、带来幸福、带来生长。 三、互相为师。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体验成功 对于太差的学生,用组内好带差的 方法和一个个单独讲,效果是比较好 的。因此,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起不服输的劲头。同时结合小步子 教学,我利用把问题分解,由浅入深,用 好带差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 我把电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由浅人深拟 成二十个小问题,比如:一个基本电路 由那几部分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特点是什么?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特点以 及在电路中是怎样连接的等等。让他们 ——————]2。13_。1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F1由组成两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小组 长。我利用午饭后时间给小组长讲,小 组长懂了以后再 组内给下一个组员 讲,懂了的再给不懂的组员讲,商到每
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一旦思维被打开就什么都敢说。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我们听到的不再只有“异口同声”,更有“异口异声”,有时甚至是“标新立异”“离经叛道”。
我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就遭遇了这么~回。
师: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思考,寻找解题方法,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的会分别写出每个数的因数再找最大公因数;有的会找出其中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从大到小验证这些因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有的会进行分解质因数;个别同学可能会直接用短除法)过了数分钟……师:你们都找到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了吗?(师生交流,学生的方法基本不出我的所料。
我正想进行小结时,看到还有一个同学高举双手不肯放下,跃跃欲试)师:×××,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该生站起来说:“27一18=9。
9就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同学们哄堂大笑,该生也很不好意思地坐下了)这一意想不到的法是我多年教学中从没遇到的,我~时也不知道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偶得口宓贤庆错,只好把皮球又踢了回去:“你能说说这样想的理由吗?”许多同学也睁大眼睛,想知道这一妙法是否正确。
“那是我猜的。
”该生不好意思地回答。
皮球再一次被踢了回来。
怎么办?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因为他的回答不在我的预设之中,对于他的思考过程是否正确我也不是很明确,一时之间我不知该怎么评价。
我的大脑中闪过辗转相除法,可这是减法呀。
我一时没有明白过来。
师:这只是巧合吧,如果求4和9的最大公因数呢,9—4=5,难道5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吗?学生被我问得哑口无言。
这个问题也随之不了了之。
不用说,这种处理方式自然就成了这节课的败笔,也为自己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是偶然还是必然?课后,我查阅了资料。
对学生的解法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我发现该生运用的其实是《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
巧用“生成”而精彩——《捏鸡蛋》教学偶得吴金梅周永斌发布时间:2021-08-11T06:17:42.77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3期作者:吴金梅周永斌[导读] 我们平时备课,为此费尽心机设想种种方案,殊不知许多良好的教育机会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及时抓住。
湖北省襄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襄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摘要:我们平时备课,为此费尽心机设想种种方案,殊不知许多良好的教育机会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及时抓住。
我们每次上课前,都精心准备了教案。
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异想不到的情况,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处理预设教案与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矛盾,是新课标讨论的话题,也是我们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平时备课,为此费尽心机设想种种方案,殊不知许多良好的教育机会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及时抓住。
一天,我在教学《捏鸡蛋》这篇课文时,上课前我拿了一个鸡蛋,先让学生轮流尝试着捏,体验一下“捏鸡蛋”的滋味。
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上来捏,一个,两个,三个……,眼看着学生们纷纷败阵下来,我正在暗暗高兴,因为这正是我课前设置的环节,等学生们都捏不碎,这样就能引起大家的疑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这堂课学生一定会学得主动、积极,整堂课的气氛也一定会很好。
我正按既定的教学思路盘算着,突然,“啊”的一声,全班同学一片惊呀,继而露出惊愕状,原来李亭同学捏碎了鸡蛋,由于用力,捏碎的鸡蛋汁四处飞溅。
只见李亭手上、脸上都是鸡蛋汁,正不知所措的站在讲台旁,我连忙让他到厕所去洗掉鸡蛋汁。
学生们纷纷用手语议论起来:“他怎么能捏碎,我怎么捏不碎呢?”“他是怎么捏碎的。
”特别是彭璐,自认为全班力气最大的,有些不服气。
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不一会儿,李亭洗干净了,回到教室。
这时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思路,先放下课文,让李亭讲讲自己是怎样捏鸡蛋的,他告诉大家:“我把鸡蛋握在手心,中指用力向内一按,鸡蛋就碎了。
作文教学偶得谭坊镇郑母小学孟海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历来是学生最头疼的一项内容,学生往往觉得脑海空空,无从下笔,即使写出文章来,也是思路狭窄,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无力,失去童真童趣。
造成学生这种苦于作文的原因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因为小学生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缺乏生活之水的灌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加上学生习作的自主权被老师剥夺,从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批改,均有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在设计好的“图纸”上砌砖,所以,学生只能胡编乱造,拼凑摘抄应付了事。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在现有条件下,让学生乐于作文,文章写的相对写得精彩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一、多方面搜集习作素材,拓展学生写作实践的需要1、向生活靠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把作文教学的活水引出来。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源头没有涓涓的活水,何以汇成滔滔的灵感之河?学生的生活空间是广阔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性格不同的老师和同学,家里有轻重不同的家务,或浓或淡的气氛,社会上气象万千,有繁荣的经济市场,奇异的家乡变化,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物种,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都是写作时的一手材料,要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
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就会捕捉到与众不同的信息。
其次,开展活动,亲身体验,用心感悟。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我们的眼睛缺少发现。
”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
为了提供给学生真情实感的素材,可经常开展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活动,先让学生观察,有体验,有感悟,然后再写,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内容生动,形式多样,感情真实。
例如:五年级学习了《秋天的怀念》学生深深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当学生的情感一度被“母爱”占据的时候,要及时让他们为母亲洗脚,把洗脚的过程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
因为都是农村孩子,家里的母亲基本都下地干活,不下地也整日奔波劳累,脚自然粗糙,这些平时是观察不到的,洗脚之后,学生的感受可就深了,就触及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冲出学生情感的闸门,奔泻的写作之流便会源源不尽。
数学课堂教学偶得作者:胡洪新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5期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主要活动,课堂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方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的当务之急.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向量向量数量积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课堂教学的一个火花的迸出是教师心灵的绽放,下面将数学中的一个小问题展现给大家,望赐教.例:在直角△OAB中,∠AOB=90°,OB=OA=4,点P在AB上,且=3•,求•的值.向量是新课改和新课标所添加的新内容,它是一个工具型的知识,融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向量与函数(包括三角函数),向量与数列,向量于立体几何,向量与解析几何都有渗透,特别是用向量求距离、求夹角更彰显出它的巨大作用.解析一:如图1所示,由条件=3•∴=+=•∴=•∴=+又||=4,∠OAB=∴•=•(+)=+•=-•=||-||••||=4-•4•4•=16-12=4向量的数量积是向量的重要运算,它将向量与数量联系在一起,完成了向量到数量的过渡,解析一很好地实现了这一转化,但向量的坐标运算纯粹将向量问题代数化,为向量问题的计算开辟了新天地.解析二:建立如图2所示直角坐标系A(0,4),B(4,0),0(0,0),设P(x,y)∴=•由条件(4,-4)=(x,y-4)∴x=3,y=1,∴p(3,1)∴=(0,4), =(3,1)∴•=0×3+4×1=4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带来计算上的很大方便,同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不同的解答方法,对学习很有帮助,但作为本例应回到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上去解,给人一种全新的解题感觉.解析三:如图3∴=3•∴=作PD⊥OA于点D,设〈,〉=θ在上的射影为OD由条件=,那么OD=OA=1由向量数积的定义,•=||•||cosθ=||•||=4×1=4上述解析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拓展,下面的定理能帮助我们解决这类的一般问题:引理:点A、B为直线l上两点,O为直线l外一点,点P为直线l上一动点,且=t•,(t∈R,且t≠-1),求证:=•+•.定理:点A、B为直线l上两点,P为l上一动点,点O为l外一点,=t•,∠AOB=θ,则有结论:•=•||+•||•||•cosθ•=•||+•||•||•cosθ由引理和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该定理证明很简单,这里不再证明.应用这个定理,本文的例题解答就很明显了.解析四:本例定理中:||=||=4,θ=90°,cosθ=0,t=3 ∴•=•||+•||•||•cosθ=×4=4参考文献:。
小学生写字教学偶得八肯中小学:王东升内容提要: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书法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
抓好小学生的写字教学工作,不仅能使学生提高书面作业的质量,而且受到书法艺术的陶冶,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根据小学写字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抓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内外结合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写字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供各位同仁的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写字教学写字训练小学生写字汉字书写小学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会“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
要正确、端正地书写汉字,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字。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班学生的写字水平提高了很多。
现在,我班学生写的字不仅规范而且美观,而这一切与我这么多年来重视写字教学是分不开的。
下面根据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写字教学的几点具体做法。
1、树立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
在学校里,教师的字写得棒与不棒,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热情。
因为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要让学生写规范字,首先自己就要注重写字,写好字,写规范字。
我平时加强自己的书法练习,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钢笔字,并利用我的优势为学生树立榜样。
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我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漂漂亮亮的汉字。
我还利用黑板报、交流手册展示我的字。
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等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我写的字真的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当中有不少人竟偷偷地模仿。
教学偶得
1、《兰花草》与《我的母亲》
一天,我正在为《我的母亲》一文备课查阅资料,偶尔看到资料中提到一首大家非常熟
悉的校园歌曲《兰花草》。我想:《兰花草》与《我的母亲》有什么关系呢?仔细一看,呵呵,
原来《兰花草》的歌词居然是根据胡适的诗集《尝试集》中的一首小诗《希望》改编的。说
实话,在这之前我还真的不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于是,我在教学
《我的母亲》一文时,便引用了这首歌作为音乐背景,同时告诉大家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本
文的作者——胡适先生,以此让大家加深对胡适先生的印象。
2、“锦上添花”与“锦上添疤”
在开学第一次的写作兴趣小组活动中,我让学生以这次活动的收获为内容进行练笔。在
后来的作业评阅时,我看到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句话:“文章中恰当的应用修辞和一些好词
好句,能使文章锦上添花,相反,如果写作时滥用修辞和好词好句,那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前半句中的“锦上添花”这个词用得很好,当即就把它给圈了出来。但
是对于后半句,我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沉思片刻,我突发灵感,觉得将后一句改成“那
就是‘锦上添疤’了”。这样临时仿造一个“锦上添花”的反义词,那岂不更好吗?在后来
的作业评讲中,我以此为例,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用词准确,写得不错。然后我将自己的想
法说了出来,大家觉得老师真是太幽默,太有才了。看着大家投来敬佩的目光,我提了提嗓
子,告诉大家:“灵感不是等来的,它来自于平时的练习。所谓脑子越用越灵,就是这个道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