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二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8
六下语文《回顾拓展二》作业本答案1 看拼音,写词语。
腊月初旬展览蒜瓣翡翠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麦芽糖零七八碎张灯结彩肃然起敬截然不同2 花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读音或字。
划去:zhènɡ hè zhēnɡ sù伴译像峰3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③②(2)②①(3)④③4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敦厚(淳朴忠厚厚道)柔顺(温顺柔软顺从)反义词:酷热(严寒寒冷)压抑(放松放纵兴奋)5 从“词语盘点”中至少选择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例1: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我们孩子最高兴莫过于收到压岁钱了。
有了压岁钱,我们男孩子最喜欢买些小的爆竹,烟花等玩意儿。
小伙伴们在一起你一个,我一个,“噼噼啪啪”玩得不亦乐乎。
例2:春节,是万象更新的日子。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走亲访友。
除夕,夜幕降临时,烟花爆竹铺天盖地般涌向天空,声音震耳欲聋。
我和爸爸走出门,只见一颗颗五彩缤纷的火花撒满天空,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信号飞射……忽明忽暗,把夜空点缀成鲜花的世界。
6 默写古诗并填空。
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晚桂子[宋]王安石 [唐]皮日休爆竹声中一岁除,玉颗珊珊下月轮,春风送暖入屠苏。
殿前拾得露华新。
千门万户曈曈日,至今不会天中事,总把新桃换旧符。
应是嫦娥掷与人。
元旦中秋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唐林杰《乞巧》7 默读短文,完成练习。
(1)合适的词语打勾:罗列呷嚼(2)句子的意思:在塘栖镇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架着凉棚,所以即使下雨了,也淋不到。
(3)樊哙——《史记》鲁智深——《水浒传》《三国演义》——张飞(或者《水浒传》——李奎)(4)文章第二部分写得最详细。
因为字数最多,而且把塘栖的酒和酒店写得很详细,还具体描写了自己上酒店喝酒的经历。
回顾·拓展二[目标预设]1.通过学习名言和诗句,体会人生的哲理。
2.使学生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
3.有感情地了朗读。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哲理。
使学生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 20分钟[教学过程预设]一、谈话导入1.激发兴趣。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征服自然界的同时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最简洁、最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种种思想。
有的劝人勤勉学习,有的叫人奋发向上……这些语言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高度浓缩,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回顾拓展二,看看这一组课文的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句子。
二、布置任务1.布置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名言和诗句分别是什么意思。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1.检查朗读,纠正字音。
(1)指名读,教师指导(2)教师范读。
(3)齐读。
四、理解句子1.出示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2.学生自学。
3.联系实际,畅谈理解,教师适当的进行评价。
五、尝试背诵1.自由背诵,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最多。
2.指名背诵。
3.全班背诵。
4.配乐诵读。
六、拓展延伸1.出示课外收集的励志名言。
2.自由朗读。
3.积累背诵。
[课后练习]1.抄写并背诵日积月累。
2.收集更多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立志好学惜时求索。
口语交际·习作二(赵梅娟)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第二课时习作一、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9册《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一、口语交际
1.导入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一直沐浴在浓浓的家乡情里面。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就来一次大比拼──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
设置的奖项与注意事项如下:
a、以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来比拼。
b、单项记分,计算总分。
c、每组参赛项目不少于两个,每个项目参与人数不少与四人。
d、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
e、按照序号表演节目,每组先表演一个,再等第二次轮回。
f、评分标准以掌声与泪水做唯一参照。
(提示:形式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
[说明:在之前,就发动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搜集与节目彩排,以组为单位独立进行]
2.准备
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时间不过三分钟。
3.演出
要求:认真演出,认真观看,认真评选
二、习作、回顾与拓展
1.回顾口语交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材料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