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用地层元素测井(ECS)资料评价复杂地层岩性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250.58 KB
- 文档页数:6
地层元素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喻益明【摘要】配合脉冲中子地层元素测井仪的应用,开展地层元素测井解释方法研究,获取地层元素标准谱库,编制地层元素解释软件,解释得到元素产额、干重(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百分含量)、矿物组分含量.取芯井对比结果显示,解释结果与取芯化验结果一致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复杂岩性评价、准确计算孔隙度提供数据.%In order to apply pulse neutron formation elements logging tool,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the formation elements logging was performed.A standard spectrum library of the formation elements was obtained,and a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was compiled,through which,the element yield,dry weight (mass percent content without crystalline water)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could be paring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with the data from the cored well showed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had a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core test results,which provided data bas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mplex lithology and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porosity.【期刊名称】《同位素》【年(卷),期】2017(030)003【总页数】7页(P187-193)【关键词】地层元素;能谱测井;标准谱;矿物组分【作者】喻益明【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4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99;TE19地层元素能谱测井是利用热中子与地层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辐射俘获核反应,根据瞬发的伽马射线能量不同,探测和记录俘获伽马能谱,从而定性、定量确定地层中的元素成分和含量。
谱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才能获得地层中各元素的信息。
这就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否则这些数据依然无法被正确的运用。
2.1 建立标准的伽马能谱利用地层元素测井技术对地层元素进行探测,首先就要建立地层中常见元素的标准伽马能谱,只有建立了这个标准伽马能谱才能进一步对仪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
标准的伽马能谱需要通过相关的实验,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后获得。
在进行地层元素测井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地层中常见元素的标准伽马能谱,需要以此为依据对测井仪器进行校正,为测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依据。
通常情况下,在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标准伽马能谱时,科研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计算模型的制定,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获得标准的伽马能谱[1]。
2.2 地层元素产额相对产额在底层元素测井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数据主要表达了单个元素发出的伽马光子在发射的总伽马光子中的贡献。
如果可以获得某个元素独自存在时,伽马光子的实际数据,然后再获得混合存在时的伽马光子能谱,这样就可以分别获得各个元素发射的伽马光子在伽马光子总数中的贡献。
各个元素独自存在时的伽马光子谱线被称为单原子标准谱,而与之对应的是各元素混合存在的伽马光子谱,也就是混合谱。
在进行解谱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会将这两者进行归一处理,这样的化相对产额就会拥有百分比的含义。
相对产额的求解,需要单元素标准谱,实际的混合谱以及解谱的算法。
这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单元素标准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层中含量比较大且对相关工作影响较大的元素,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获取氮元素标准谱,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然后通过数学方法获取。
其次就是确定解谱算法,由于测得的数据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在仪器上,从中找出对应的关系。
2.3 灵敏度因子灵敏度因子同样也是这项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数据之一,它充分表现了每种元素对于热中子的吸收程度。
对于每种不同的元素来说其灵敏度因子也存在着十分巨大的差异,这个参数只与探测仪器以及元素本身有关,地层对这个参数的大小没有任何影响。
地层元素测井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摘要:文章首先对地层元素测井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随后解析地层元素测井技术数据处理方法,最后探究地层元素测井技术的发展和实际运用。
关键词:地层元素;测井技术;发展;运用1阐述地层元素测井技术工作原理所谓的地层元素测井技术,就是一种以核物理学为基础的技术,该项技术是运用中子的物理特点,使用中子源发射出装置,把中子发射出来,然后把中子在地层中跟其中元素发生反应,使元素的原子核出现伽马射线,随后可以运用专业的仪器对伽马射线开展记录和科学解析,就能精准地获得有关数据信息。
在该项技术当中,通过中子源所发射出来的快中子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跟地层中元素的原子核出现特定的散射情况,在此当中元素的原子核会吸纳快中子从而形成一个复核,而且还会发放出一种低能中子吸纳快中子当中的原子核,一直处于一种激发状况,在此期间吸纳了快中子的原子核若释放激发出来,就会回到基础状态,并且还会释放出非弹性散发射的伽马射线,具有差异性的原子核会跟快中子出现反应后,其反射面和放出来的伽马射线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记录和解析这两种射线能够精准的获得地层构成信息。
2分析地层元素测井技术数据处理方法2.1构建标准的伽马能谱运用地层元素测井技术对地层元素开展探测工作,首先要构建地层中经常用到的元素标准伽马能谱,只有构建了这个标准的伽马能谱,才可以更好对仪器的收集数据开展更加仔细的解析。
其可以使用有关实验,随后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
对地层元素进行探测期间要运用地层中经常见到的标准伽马能谱,将此作为凭证,对测井仪器开展校准工作,为所测得的数据处理提供有效凭证。
一般情况下,在运用数值模拟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过程中,就能得到标准的伽马能谱,科研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状况计算出模型的制定,这样能更精准的获得标准的伽马能谱。
2.2地层元素的产额对于底层元素测井过程而言,相对产额在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数据主要表现出单独元素所发射出来的伽马光子,再发射的总伽马光子中的价值。
结合地层元素测井和密度测井提高孔隙度评价精度袁超;马萌;周灿灿;冯周;施宇峰【摘要】岩性较复杂的储层中,由于矿物组分及含量的复杂性,利用常规解释方法不能准确计算地层孔隙度.为此,结合地层元素测井和地层密度测井提高孔隙度计算精度.采用基于多目标规划的最优化新方法,将地层元素测井直接测量的元素含量反演得到高精度的矿物含量.根据地层矿物含量准确计算骨架密度值,结合密度测井资料,获取精确的地层孔隙度测井评价结果.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测井资料中,并与岩心分析结果对比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的相关系数,高于仅利用密度测井以及中子密度测井交会等常规解释方法,证明了该方法提高地层孔隙度评价精度的实用性.%The conventional logging evaluation methods can not accurately calculate porosity in the reservoirs w 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mineral components and contents.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formation element logging is combined with density logging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accuracy of porosity. A new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MOP)is used to obtain high-precision mineral contents by inversing the element contents measured directly from formation element logging.Based on that,the matrix density can be calculated,and the precise porosity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density logging paring the results of this new method with the core analysis results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It is found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m is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such as density loggingmethod and the neutron-density crossplot method,w hich proves that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orosity evaluation.【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8(042)002【总页数】5页(P145-148,162)【关键词】地层元素测井;密度测井;孔隙度评价;精度提高【作者】袁超;马萌;周灿灿;冯周;施宇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北京100028;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塔里木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0 引言地层孔隙度主要采用密度测井、中子测井和声波测井等三孔隙度测井资料评价。
技术与检测Һ㊀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油田的应用分析赵金宝摘㊀要: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根据铀㊁钍㊁钾放射性核素在衰变时放出的Υ射线的能谱特征不同从而确定铀㊁钍㊁钾在地层中的含量ꎮ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都是测量地层的自然伽马ꎮ不同之处是将入射的伽马射线的能量以幅度大小输出到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ꎬ所测是地层伽马能谱ꎬ地面仪器将接受的伽马能谱进行解谱ꎬ得到地层中铀㊁钍钾的含量ꎬ仪器最终输出伽马射线的总强度和地层中铀㊁钍㊁钾的含量ꎮ关键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ꎻ储层评价ꎻ泥质含量ꎻ岩性分析一㊁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原理油田勘探开发中ꎬ储层评价㊁解释是测井解释重要工作ꎬ其中黏土矿物识别和岩性识别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内容ꎮ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根据铀㊁钍㊁钾放射性核素在衰变时放出的Υ射线的能谱特征不同从而确定铀㊁钍㊁钾在地层中的含量ꎮ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放射性测井中一种最基本的测井方法ꎬ与自然伽马不同之处是它采用能谱分析的方法ꎬ可定量测量地层中铀㊁钍㊁钾的含量ꎬ并给出地层总的伽马放射性强度ꎮ所以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可以解决更多的地质问题ꎮ二㊁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应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可以研究地层特性ꎬ包括泥质含量准确计算㊁识别高放射性储层㊁识别钾盐㊁识别黏土类型㊁沉积环境分析以及变质岩岩性识别等ꎮ下面主要介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ꎮ(一)计算泥质含量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中ꎬ地层的泥质含量与钍或钾的含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ꎬ而与地层的铀含量关系较复杂ꎮ因此ꎬ可以同时利用钍㊁钾及无铀伽马曲线或根据地质情况选其中一条曲线ꎬ计算地层泥质含量ꎮ(二)识别高放射性储集层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可以有效识别和划分具有高自然伽马放射性的储集层ꎮ在人们传统的概念ꎬ储集层是低放射性㊁泥质含量较少㊁比较纯的岩石ꎬ因而忽视了高放射性储集层的生产价值ꎮ在纯砂岩和碳酸盐岩的放射性元素含量都较低ꎬ但对于某些渗透性砂岩和碳酸盐岩地层ꎬ由于水中含有易溶的铀元素ꎬ并随水运移ꎬ在某些适宜条件下沉淀ꎬ形成具有高放射性渗透层ꎬ即高伽马储层ꎬ此时可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进行储层划分ꎮ高自然伽马的地层一方面可以作为标志层与邻井进行对比ꎬ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识别流体性质ꎮ另外ꎬ硬地层中高铀会指示具有渗流能力的储集层ꎮ(三)黏土矿物类型识别一般来讲ꎬ在绝大多数黏土矿物中ꎬ钾和钍的含量高ꎬ而铀的含量相对较低ꎬ因此ꎬ根据Th/Kꎬ可大致确定黏土类型ꎮTh/K比值在28以上为重钍矿ꎬ在12~28之间为高岭石ꎬ在3.5~12之间为蒙脱石ꎬ在2~3.5之间为伊利石ꎬ在1.5~2之间为云母ꎬ在0.8~1.5之间为海绿石ꎬ在0.5~0.8之间为长石ꎬ小于0.5为钾蒸发岩ꎮˑ井ˑˑ组Th测量值主要在7~20ppmꎬK测量值主要在2.4~4.0%之间ꎬTh/K比值在2~5之间ꎬ黏土类型为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的混合黏土层ꎬ见图1ꎮ(四)沉积环境分析由钾㊁铀㊁钍的性质可知ꎬ高能环境钍含量比低能环境高ꎬ铀和钾含量在低能环境比高能环境高ꎮ另外ꎬ铀含量与氧化还原条件有关ꎬ还原环境有机质含量高ꎬ铀含量高ꎻ钾含量与黏土关系密切ꎮTh/U值可判断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ꎬ据经验统计:Th/U值大于7时ꎬ属风化完全㊁有氧化和淋滤作用的陆相沉积ꎻTh/U值2~7ꎬ岩性为灰色和绿色泥岩夹砂岩ꎬ属还原环境沉积ꎻ小于2时ꎬ属强还原环境ꎮˑ井ˑˑ组Th/K比值主要在2~6.3之间ꎬTh/U比值在2~7之间ꎬ沉积环境主要属低能还原沉积ꎮ(五)变质岩岩性分析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曲线制作的测井数据交会图是识别含油气盆地内变质岩岩性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ꎮ它是图1㊀ˑ井ˑˑ组黏土类型分析图把两种测井数据在平面图上交会ꎬ根据交会点的坐标定出所求参数的数值和范围的一种方法ꎮ在交会图上能直观地看出各种岩性的分界和分布的区域ꎬ能比较直观的识别变质岩ꎮ通过对变质岩物理特性进行分析ꎬ发现作为变质岩分类指标的二氧化硅(SiO2)含量与钾(K)含量有很强的相关性ꎬSiO2含量高则钾含量高ꎬ钍含量从酸性岩石向超基性岩石减少ꎬ而自然伽马测井测量的是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总含量ꎬ一般从基性到酸性变质岩逐渐升高ꎬ另一个指示岩性的光电吸收截面指数ꎬ一般从基性到酸性变质岩逐渐降低ꎮ自然伽马㊁光电吸收截面指数㊁钍三条测井曲线的交会图可以区分之ꎮˑ井发育的变质岩为玄武质安山岩㊁火山角砾岩㊁花岗岩ꎮ研究发现:利用GR-ThꎬPe-Th交会图可以有效识别变质岩岩性ꎬGR-Th交会图版可以分成四个区:基性岩性区㊁中性岩性区㊁中性向酸性过渡岩性区㊁酸性岩性区ꎮˑ井中玄武质安山岩落在基性岩为主以及部分中性区域ꎬ显示低GR㊁低Th特征ꎮ火山角砾岩和花岗岩落在酸性岩性区ꎬ显示高GR㊁高Th特征ꎮPe-Th交会图中玄武质安山岩显示高Pe值ꎬ火山角砾岩和花岗岩显示低Pe值ꎮ即ˑ井中玄武质安山岩显示低GR㊁低Th㊁高Pe特征ꎻ火山角砾岩和花岗岩显示高GR㊁高Th㊁低Pe特征ꎮ三㊁结论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放射性测井中一种最基本的测井方法ꎬ它可以定量测定地层中铀㊁钍㊁钾的含量ꎬ并给出地层总的伽马放射性强度ꎮ随着勘探和开发难度的加大ꎬ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ꎮ参考文献:[1]胡挺ꎬ潘秀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杭锦旗地区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ꎬ2017(1).作者简介:赵金宝ꎬ胜利油田油藏动态监测中心ꎮ102。
元素俘获谱(ECS)测井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探讨
魏国;赵佐安
【期刊名称】《测井技术》
【年(卷),期】2008(032)003
【摘要】EICS测井是斯伦贝谢元素俘获谱测井(Elemental capture Spectroscopy)的简称.在沉积岩中ECS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岩性剖面.通过新的氧闭合模型(MYWALK)可以得到镁和钙元素的含量,以此区分云岩和灰岩.由于灰岩和白云岩的骨架密度和中子值的不同,可以确定岩性并对孔隙度进行计算;由ECS得到的灰岩和白云岩的重量百分比曲线,对于储层参数的计算有很大的帮助.介绍了ECS 测井的原理、影响因素分析、质量控制分析,探讨了了ECS在碳酸盐岩的应用.处理结果表明,在合适的井眼环境下ECS得到的结果可信,为碳酸盐岩地层的测井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
【总页数】4页(P285-288)
【作者】魏国;赵佐安
【作者单位】斯伦贝谢(中国),北京,10000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81;TE357.1
【相关文献】
1.元素俘获测井技术(ECS)在碳酸盐岩地层评价中的应用 [J], 唱润松
2.元素俘获谱测井(ECS)结合QAPF法识别火成岩岩性 [J], 韩琳;张建民;邢艳娟;潘保芝;汪名友
3.新一代元素俘获谱测井仪(ECS)及其应用 [J], 刘绪钢;孙建孟;李召成
4.新一代元素俘获谱测井仪(ECS)及其应用 [J], 刘绪钢;孙建孟;李召成
5.元素俘获谱测井仪(ECS)在四川油气田的应用 [J], 曹燕宁;张利萍;范利群;郑小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田测井中自然伽马曲线的应用效果分析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对煤矿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煤矿的勘探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依靠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地质勘探工作。
在煤田勘探中,测井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而自然伽马曲线作为测井数据的一部分,在煤田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煤田测井中自然伽马曲线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自然伽马测井介绍自然伽马测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自然辐射进行测井,通过测定辐射能量来了解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岩性。
自然伽马测井主要包括自然伽马曲线测井和自然伽马密度测井。
自然伽马曲线测井是指利用岩石对自然放射性元素伽马能量的吸收和衰减特性,来解释地层的岩性、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地层的岩性叠加情况等。
自然伽马曲线是在测井中记录的一种曲线,反映了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和岩层的变化。
自然伽马曲线是通过探测地层中的放射性核素产生的伽马射线来获得的,它可以显示地层的岩性和成分变化,对地层属性进行反映。
自然伽马曲线在煤田测井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自然伽马曲线的应用效果分析1. 煤层识别自然伽马曲线可以反映地层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和岩性变化,煤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往往较低,因此在自然伽马曲线上通常表现为较低的数值。
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可以识别煤层和非煤层,从而帮助确定煤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
2. 地层岩性分析自然伽马曲线可以反映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岩性变化,通过对自然伽马曲线的解释,可以对地层的岩性进行分析。
不同的岩性在自然伽马曲线上表现为不同的特征,通过对自然伽马曲线的分析可以确定地层的岩性类型,为地层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自然伽马曲线在煤田测井中还可用于测定地层的厚度。
通过自然伽马曲线的特征变化,可以确定地层的上、下界,从而确定地层的厚度。
这对于确定煤层的垂向变化以及煤矿勘探和开采具有很大的帮助。
自然伽马曲线具有高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反映地层的微观变化。
可以通过自然伽马曲线的特征变化来分析地层的微观变化情况,对地层的岩性叠加、层理、构造等进行解释,为地质构造分析提供帮助。
一、概念:1、测井:是物理探矿的一种方法,是将地质信息转化为物理信号,再把物理信号反演回地质信息的的一种技术。
2、渗透性:岩体中流体通过的能力,用渗透率表示。
3、绝对渗透率:岩石中只充满一种流体时的渗透率4、有效渗透率:有两种以上流体流过岩石时,每一种流体的渗透率。
5、相对渗透率:某种流体流过某一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6、束缚水:被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薄膜水和狭窄孔隙通道中的毛细管滞留水,在自然条件下不流动。
7、储集层厚度:通常用岩性变化或孔隙性与渗透性显著变化划分储集层界面,储集层顶底界面间的厚度即是储集层厚度。
8、达西定律:通过某一给定岩石的流量与岩石横截面积和所施加压力成正比,与岩石的长度和流体的粘度成反比,其比例系数为渗透率pq ∆=A L K μ9、周波跳跃:在声波测井中,初至波的强度不能触发接收器,等下一个周波的信号将它触发,一直错误地得到较大的传播时间,这种情况称为为周波跳跃。
10、标准测井:选择1~2个电极系作为标准电极系,与自然电位测井、井径测井等方法组成测井系列,在全区所有井中,用相同深度比例和横向比例对全井进行测量。
11、表皮效应:由于泥浆渗入,泥饼及水泥的存在,储层自身细粒物质在井筒附近积聚,使井筒附近储层被污染,导致渗透率下降。
12、电法测井:研究地层中电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各种测井方法的总称。
13、声波速度测井:通过测量井下岩石的声波传播速度,研究井下地层的岩性、物性,估算地层孔隙度的一种测井方法,是声波测井最常用方法。
14、电子对效应:当光子的能量足够大时(大于2个电子),从原子核旁边经过,在原子核库仑力的作用下,光子转化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
15、康普顿效应:伽马射线射入物质后,发生散射,除了出现与入射波同样波长的散射波,还出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散射现象。
16、中子测井:用中子源照射地层,依据中子与地层相互作用的各种物质来研究地层性质的各种测井方法的总称。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
自然伽马测井(Natural Gamma Ray Logging)是一种用于地质勘探和地层解释的测井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地层中存在的天然伽马射线强度来获取地层的放射性元素含量,进而推断地层的成分和性质。
伽马射线是一种能够穿透物质的高能电磁辐射,常常与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相关。
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钾、铀和钍会以不同的比例存在,它们的核衰变会释放出伽马射线。
这些伽马射线的能量和强度与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有关。
在自然伽马测井中,测井仪器将伽马射线传感器降入井中,通过探测上下井段的伽马射线强度差异来识别地层。
伽马射线强度通常以计数率 (counts per second,cps) 的形式进行测量。
通
过观察伽马射线计数率的变化,可以确定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
自然伽马测井可以提供许多地层信息。
例如,钾元素主要存在于黏土矿物中,可用于判断地层的砂岩和页岩含量。
铀和钍元素主要存在于砂岩中,可以用于识别砂岩体。
此外,自然伽马测井还可用于确定地层的厚度和边界、识别化石层、建立地质模型等。
需要注意的是,自然伽马测井的应用需要考虑伽马射线的穿透能力和侵入深度等因素。
不同元素对伽马射线的敏感度也不同,因此对于复杂地层,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测井方法进行综合解释。
总之,自然伽马测井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工具,通过测量地层中的伽马射线强度,可以获取地层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和地质信息,为勘探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测井资料在复杂地质条件煤炭勘查中的综合应用周晓林;张应文;刘志臣;汪洋;代璨怡【摘要】应用测井曲线中煤层、岩层在视电阻率、自然伽玛、伽玛—伽玛等物性参数曲线上显示的异常幅度、异常宽度、异常形态、异常组合特征、特殊异常5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测井曲线特征,确立煤系地层中的标志层,定位煤系地层中的主要煤层;利用测井曲线中的特殊异常(异常重复、测井特征缺失)判定断层及其位置;利用测井参数响应值综合研究、分析,对煤系放射性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其他有益矿产(如黄铁矿、煤铀矿).测井结果与该区地质结果一致.【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7(043)002【总页数】6页(P23-27,32)【关键词】测井曲线特征;煤层;断层;环境评价;煤炭勘查【作者】周晓林;张应文;刘志臣;汪洋;代璨怡【作者单位】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二地质大队,贵州省遵义市,563003;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二地质大队,贵州省遵义市,563003;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二地质大队,贵州省遵义市,563003;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二地质大队,贵州省遵义市,563003;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二地质大队,贵州省遵义市,56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4贵州是我国煤炭资源蕴藏较为丰富的省份,素有“江南煤海”之誉,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中,贵州仁怀—习水—桐梓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贵州煤炭重要产区之一。
对贵州煤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的普查勘探、区域地层划分、煤与瓦斯突出、聚煤规律、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等方面,而针对煤、岩层的测井曲线物性响应特征的对比方面研究不多。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是煤岩层对比中重要的、有效的手段,对煤层的定论是直观、快捷而准确的。
测井曲线对比具有资料及时、表现直观、应用方便等特点。
在同一时代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煤层、同类岩层大致具有相同的物理特征,测井曲线的幅值、形态、组合特征也相同或类似。
通过对研究区煤、岩层测井曲线特征对比并分析研究,对划分煤层结构、煤层层位及地质构造提供可靠的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井资料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1。
地层评价以单井裸眼井地层评价形式完成,包括两个层次:(1)单井油气解释:对单井作初步解释与油气分析,划分岩性与储集层,确定油、气、水层及油水分界面,初步估算油气层的产能,尽快为随后的完井与射孔决策提供依据。
(2)储集层精细描述:对储集层的精细描述与油气评价,主要内容有岩性分析,计算地层泥质含量和主要矿物成分;计算储集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已开发油层(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油气层有效厚度等)等,综合评价油、气层及其产能,为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
油藏静态描述与综合地质研究以多井测井评价形式完成。
以油气藏评价为目标,将多井测井资料同地质、地震、开发等资料结合,做综合分析评价。
提高了对油气藏的三维描述能力,重现了储集体的时空分布原貌与模拟。
主要内容有:进行测井、地质、地震等资料相互深度匹配与刻度进行地层和油气层的对比研究地层的岩性、储集性、含油气性等在纵、横向的变化规律研究地区地质构造、断层和沉积相以及生、储、盖层研究地下储集体几何形态与储集参数的空间分布研究油气藏和油气水布规律计算油气储量,为制定油田开发方案提供详实基础地质参数3。
油井检测与油藏动态描述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a。
研究产层的静态和动态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温度、压力、流赌量、油气饱和度、油气水比等)的变化规律;b。
确定油气层的水淹级别及剩余油气分布;c.确定生产井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情况;d.监测产层油水运动及水淹状况及其采出程度;确定挖潜部位、对油气藏进行动态描述、为单井动态模拟和全油田的油藏模拟提供基础数据,以制定最优开发调整方案、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4.钻井采油工程(1)在钻井工程中测量井眼的井斜、方位和井径等几何形态的变化估算地层的孔隙流体压力和岩石的破裂压力、压裂梯度确定下套管的深度和水泥上返高度检查固井质量确定井下落物位置等(2)在采油工程中进行油气井射孔检查射孔质量、酸化和压裂效果确定出水、出砂和串槽层以及压力枯竭层位等等。
地质工考试:钻井地质工(高级)考试题1、填空题(江南博哥)当钻井条件不变,岩性不变时,()、()、()和()都是dc指数的直接因素。
答案:钻速;转速;钻压;钻头直径2、填空题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的前言部分首先叙述本井()及()、()、()、()、()。
答案:所在的地理位置;构造位置;设计目的;完钻依据;井深;层位3、判断题 P-K仪录井的孔隙度计算公式是:φ样=φ标×(S样/S标)×(V标/V样)。
()答案:错4、单选凝析油层在平衡或欠平衡钻进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钻井液槽面出现较多气泡B.钻井液有时见到少量油花、气泡C.钻井液槽、池面出现上涨或下降情况D.钻井液的密度升高、黏度下降答案:D5、问答题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的储集层评价部分包括哪些内容?答案:①叙述各目的层段内的储层发育情况(储层总厚度,最大、一般、最小单层厚度)和砂岩厚度与地层厚度之比;②叙述储集层的岩性特征(成分、含有物、层理类型、粒度、磨圆度、分选、胶结物、胶结类型、后生作用等)、物性特征(孔隙度、渗透率等)和储集空间特征等,有能力的应作粒度分析曲线;③叙述储集层的分类及纵、横向上的分布和变化情况;④有分析资料的应划分储层的具体沉积相带(亚相级)。
6、单选在做岩样汇集制作前应备有岩屑剖面册及粘贴井段的岩屑描述、()。
A.钻时记录B.色谱记录C.岩屑样品D.岩心样品答案:C7、填空题利用氯仿沥青“A”的分析结果可以化化分(),我们常用总烃/有机碳为标尺,把()的数值定为成熟门限值。
答案:生油门限;1%~2%8、单选对完井地质总结的结论叙述错误的是()。
A.评价本井钻探是否达到地质目的B.概述对本井的地质认识及地质结论C.概述存在的地质疑点,需要下一步钻探证实和解决的问题D.概述井身轨迹的评价答案:D9、单选利用气测分析资料,根据全烃和组分的变化情况,结合本区的评价图版进行评价分析;同时结合()情况进行综合解释。
第25卷 第3期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Vol.25 No.3
2005年 5月NuclearElectronics&DetectionTechnologyMay 2005
用地层元素测井(ECS)资料评价复杂地层岩性变化
程华国,袁祖贵(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工程技术管理处,山东东营257001)
摘要:在石油测井中,地层的岩性判别是评价储层参数的首要条件,地层元素测井(ECS)能测出地
层中Si、Ca、Fe、S、Ti、Cl、Cr、Gd等元素的含量,结合地质录井等资料可准确确定储层的岩性。通过实例分析,正确评价了复杂地层的岩性变化,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参数。关键词:地层元素测井(ECS);岩性;测井解释;γ能谱;元素分析中图分类号: TE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0934(2005)03-0233-06
收稿日期:2004-10-15作者简介:程华国(1954-),男,安徽安庆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石油工程技术研究工作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相对简单和整装的油气藏越来越少,非常规储集层如火成岩、变质岩等的研究与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火成岩、变质岩等复杂储层的岩性识别是石油测井解释中的难题之一。斯伦贝谢公司在本世纪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一种新型的测井仪器—地层元素测井(ECS:ElementalCaptureSpectroscopy),并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和东部等油田和地区进行了测井,在岩性识别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 ECS测井的核物理基础利用快中子和地层中的原子核发生非弹性碰撞,碰撞的同时会发射非弹性散射γ射线,γ射线的能量和被碰撞核的核结构有关,它表征了原子核的性质。同一种原子核在同快中子发生(n,n′)反应中,所放出的非弹性散射γ射线的能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对不同的核在(n,n′)反应中放出的γ射线的能谱分析,可确定在地层中存在哪些原子核,它们的含量是多少。一个中子只要经过一、二次(n,n′)反应后由于能量的降低就不能再发生(n,n′)反应了,在以后的10-6~10-3s时间里,中子因和地层发生弹性碰撞(n,n)而减速,直到转换为热中子为止。一般中子在地层中经过几μs便热化了。热化后的中子一方面通过(n,n)反应在地层中扩散,另一方面通过俘获反应(n,γ)被地层吸收,同时放出俘获γ射线,测量这些γ射线可以知道有关这些散射γ射线的原子核的信息,从而使我们了解到这些周围物质的元素组成[1]。
地层元素测井(ECS)测量记录非弹性散射与俘获时产生的瞬发γ射线,利用剥谱分析直接得到地层的元素—Si、Ca、Fe、S、Ti、Cl、Cr、Gd等元素的含量,通过氧化物闭合模型、聚类因子分析和能谱岩性解释可定量得到地层的矿物含量[2],从而较准确地得到储层骨架的岩性。
2 ECS采集元素分析下面对ECS测井采集的元素进行分析。Si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Si主要富集在砂岩、硅质岩等沉积岩中,石英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很多热液矿床中均发生硅化,而且已经发现大量石英脉型热液矿床,因此,研究Si的来源及其与流体成矿活动的关系具有重要意233义。由于Cl的地球化学稳定性,故在地下水、热液矿床的成因和元素迁移理论方面,对Cl同位素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早在1984年Kaufmann就已经指出由于Cl是自然界各种水体及卤水沉积物的大含量组分,又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水迁移元素及重要的金属沉淀剂[3],因此国内外学者对Cl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及地球化学行为非常关注,希望用Cl同位素直接探讨卤水的成因、成矿流体及油气运移路径、金属与盐类矿床及油气藏成藏机制。Cl主要分布于海水中(1.9%),是地球原始时期的产物。Cl在酸性岩中含量较低,在中性岩、基性岩和超镁铁质岩中的含量差异不大,其质均明显高于酸性岩。变质岩的情况与火成岩相似,变中、基性岩中的Cl明显高于花岗质片麻岩和酸性变粒岩。在火山岩中Cl含量(10-6)明显低于侵入岩,如花岗岩92、流纹岩37、闪长岩170、安山岩46、辉长岩157、玄武岩83,可能由于熔岩喷出地表后部分Cl挥发逸失。在沉积岩中Cl的分布与其他大多数元素不同,其显著富集于白云岩(194×10-6)和泥云岩(180×10-6)中,石灰岩中亦有较高的含量(95×10-6);而在泥质岩和碎屑岩中贫化(均为52×10-6),碳质泥质岩中含量最低(30×10-6);硅质岩也于此类似,且与热液活动有关的富含金属元素的硅质岩(26×10-6)明显低于燧石岩(95×10-6)[4]。Cl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68×10-6),仅稍稍高于砂页岩。Ti在干旱时随粗颗粒进入水体,故在泥质沉积物中含量高。潮湿时,则大部分残留原地,相应地搬运到水体中的少,泥质沉积物中含量低。Ti在碳酸盐增高情况下,会因碎屑物质严重缺乏而使Ti含量大幅度降低。在岩浆岩中,从酸性岩至基性岩,其含量很有规律地随SiO2含量的降低而增高。在硅酸盐矿物中以角闪石和黑云母中最高,含Ti可达百分之几[4]。在风化和沉积作用中Ti富集在残留沉积物中,在泥质岩中Ti含量较高,富铁锰质的沉积岩中含Ti更高,而在碳酸盐岩中贫化。Cr是典型的亲地幔的元素,从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角闪石岩、辉石岩至橄榄岩Cr的含量急剧递增,与花岗岩比较,闪长岩增高11.5倍,辉长岩增高28倍,橄榄岩增高364倍,增高的速率超过了所有元素[4]。风化和沉积作用中
Cr比较稳定,在土壤和泥质沉积物中较富集,说明与粘土矿物的关系比较密切。Cr在富碳和富铝泥质岩中的含量高于一般沉积物,硅质岩中Cr的含量也常常较高。S在泥岩中主要以FeS2
形式存在,故其含
量的多少直接与氧化-还原条件有关。但在碳酸盐含量较高的泥页岩中,因沉积时的盐度过高,使得部分S以石膏的形式存在[5]。S在岩石中的
分布很不均匀,其丰度值有相当大的不确定度,但可以肯定在花岗质岩石中S是最低的,从酸性岩、中性岩至基性岩呈增高的趋势,辉长岩中含量最高。S在沉积岩中分布很不均匀,在一些地层中可达千分之几,S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在还原环境中常形成硫化物富集,在碳质泥岩中平均S含量达0.25%[4],比一般泥质岩和碎屑岩高一个数量级。由于热液活动的影响,硅质岩中S的含量达千分之几。含泥质和有机质的碳酸盐岩中S亦明显富集。Fe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随着沉积物粒度的变细而增加,在泥岩沉积物中它的含量随着碳酸盐物质的富集而减少。Fe元素与黄铁矿、赤铁矿和菱铁矿有关,由于表征粘土矿物的Al元素与Fe元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Fe元素参与计算粘土含量[2]。Gd元素由于俘获截面特别
大(49×10-21cm2),备受重视,在已发现的元素中其俘获截面远远大于其他元素的俘获截面。在核反应中,核弹和核靶是必可少的。ECS的核弹是Am-Be中子源发生器产生的中子,靶核则是地层中的各种元素。Gd元素的靶核大,热中子很容易被俘获。在剥谱过程中由于Gd俘获的中子多使得解谱变得变得简单。同时,Gd元素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石油开采是原采用地层注硼作为示踪剂现改为注Gd作为示踪剂[2]。
Ca主要集中在无机或有机成因的碳酸盐岩石中,白云质岩石中同时富集了Ca和Mg,利用S和Ca可以计算石膏的含量。虽然ECS没有给出U和Th元素的含量,但在自然γ能谱测井中测U和Th,为了以后的工作方便,对放射性测井的元素中的U和Th
进行了统计和分析。U与有机质的吸附密切相关,Th主要残留或吸附于粘土矿物种。在岩浆作用中U、Th主要为四价,由于离子半径大,因234而倾向于在晚期阶段聚集,从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至超镁铁质岩元素的含量递减。岩浆岩中U、Th的丰度还与时代有关,早期贫化,晚期富集。在沉积岩中U、Th均富集于泥岩沉积物中,在碳酸盐岩中Th强烈贫化,而U仅为弱贫化。U强烈富集于碳质泥质岩(平均为7.2×10-6)和硅质岩(平均为5.2×10-6)中,反映了有机质和硅的胶体对铀酰离子明显的吸附作用。在燧石岩中U的含量为2.7×10-6,Th仅为0.17×10-6,比U的含量低得多,也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在富Fe(Al)的泥质岩(Fe2O314.6%)中,U亦有明显富集(平均为5.1×10-6),显示了Fe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对U的吸附作用。表1列出了我国东部地区地层相关元素的含量,其中,Cl、Cr、S、Th、Ti、U、Gd的含量单位为10-6,单位为10-2。
表1 中国东部地层微量元素含量变化[4]元素ClCrSThTiUGd总陆壳11276250630701.34.4
沉积岩碎屑岩51392209.229102.14.5泥岩52723001445603.16.2碳酸盐岩1247.52401.13201.20.88硅质岩325610903.411605.22.5黄河沉积物300601001336002.1
火成岩酸性岩581212014.517702.54.9中性岩170762005.448501.25.4基性岩1622234902.878200.74.7火山碎屑30101701422802.75.6变质岩68712108.340501.495 注:总陆壳中Si、Ca、Fe的含量依次占28.33%、3.84%、4.58%
3 评价地层各元素含量储层中岩性的识别取决于地层中各种矿物的含量,而矿物的多少是由组成矿物的各种元素决定的。泥质岩作为以粘土矿物为主的岩石化学风化残留物的沉积物,除少数易溶元素流失贫化外,许多易于水解沉积的元素、耐风化的细粒副矿物及可以被粘土矿物和胶体吸附的元素均常在泥质岩中富集。因此泥岩中矿物的种类较多,但各种元素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据鄢明才等人[4]的研究认为,华北地台泥质岩贫Si,富Al。碳酸盐岩化学组成的一般特征大多数元素强烈贫化。碳酸盐岩中元素丰度随Si、Al质(泥质)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泥质碳酸盐岩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碳酸盐岩,而泥灰岩元素含量又明显高于泥质碳酸盐岩。多数元素含量与泥质沉积物增加的速率成正比,显然泥质成分是碳酸盐岩大多数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在碳酸盐含量相似情况下,多数元素白云岩比石灰岩的丰度稍低一些,而白云岩中Cl含量则明显高于石灰岩。一般硅酸盐岩的Th明显大于U,而碳酸盐岩中则U的含量多大于Th,碳酸盐岩的这一重要地球化学特征,与U的易溶性和生物的选择性吸附有关。表2是我国东部某油田ECS测井各层位Ca、Cl、Cr、Fe、Gd、Si、S、Ti元素的变化情况,表中Gd的单位是10-6,即μg/g。其他元素的单位是1,即kgf/kgf。这些元素含量的变化决定了地层岩性的变化。
4 评价复杂岩性在很多情况下,自然γ识别泥质的能力有时很差,而ECS除了能很好地识别粘土外[5],还可利用其结果进行井与井之间的对比[1,3,6],这通常比单纯应用自然γ和自然电位效果要好得多,ECS还可以给出地层中准确的碳酸盐岩含量,而这对于了解地层的胶结情况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