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扩散对高新技术企业布局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97.99 KB
- 文档页数:6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布局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布局研究摘要高新区的发展布局对于高额区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有其独特的发展条件,那么高新区的发展布局也具有独特的规律,即高新区的生存和发展有其独特的环境。
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证两角进行探讨了高新区发展布局的规律,其主要结构如下。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阐述了高新区的基本问题,以便引出正文;第二章是高新区发展布局的理论探讨,分析了高新区发展布局的理论依据、发展布局的原则和机制、布局规划的基本内容,重点分析了高新区发展布局的宏观区位因素,如智力密集程度、开发性技术条件、风险资本、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因素和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第三章阐述了世界著名高科技产业带与高科技园区发展布局的经验借鉴,目的是借鉴成功高技术园区的经验;第四章是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布局现状的分析及评价,通过对我国高新区发展布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找出了发展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提出了我国高新区发展布局的对策,针对存在的布局问题,提出了适应我国的积极的布局方案和发展布局对策。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区位£堕查堂堡圭堂垡堡苎壹堑垫查主些茎茎垦塑苎垦查旦堡塞NEWANDASTUDYONTHEDEVELoPINGLAYoUToFHIGHTECHNoLoGYINDUSTRIALDEVELoPMENTZONESABSTRACTThedevelopinglayoutofnewandhi曲technologyindustrialdevelopmentzones(thefollowingisshortened船NHZ)isofstrategicsignificanceto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NHZ.Thenewandhi【ghtechnologyindustryisSOuniqueindevelopingconditionsthatthedeveloping1ayoutofNHZisofthesamecharacteristics,inotherwords,the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ithasanuniqueenvironment.ThisthesisstudiesthelawofthedevelopinglayoutofNHZfromthetwoviewsoftheoryanddemonstrations,andthestructureofitisasfollows:Thethesisismadeupoffivechapters.Thefirstchapteristheguidingtheory.whichexpatiatesthebasicproblemstoeducethemaintext.T11esecondchapterdiscussesthetheoryofthedevelopinglayoutofNHZ.Itanalysesthetheoreticalbasisofthedevelopinglayout,theprincipleandmechanismofthelayoutandthebasiccontentoflayoutplannning.especiallyitpaysattentiontosuchmacroscopicallocationfactorsastheextentoftheintellectdenseness,thetechnologicalconditionsofexploitation,theriskcapital,theperfectinfrastructure,theadvantageousproductionandlifeenvironment.thepolicyadvantagesandthefavorablesocialandculturalenvironment.Thethirdchapterexamplesthefamoushi西_techindustrialbeltandhigh.techindustrialparkstoleamfromtheirsucceededexperience.ThefourthchapteriStheanalysisandappraisementofthecurrentsituationsofthedevelopinglayoutofNHz。
技术创新扩散与西部传统优势企业模仿创新关系研究摘要:模仿创新是技术扩散源和技术采用者联系的桥梁。
模仿创新从技术积累,缩小技术势差,渐进性创新几方面为技术创新扩散创造条件。
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在模仿创新中存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失衡、机械模仿比例过大、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
因此,需要从外部政策支持和内部环境建设入手,解决传统企业的既有问题,更好地发挥模仿创新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扩散;西部传统优势企业;模仿创新中图分类号:f273.1引言技术创新扩散由技术供给者,技术采用者及扩散环境三要素构成。
从宏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扩散是一项新技术在不同企业、不同国度、不同生产领域的蔓延过程,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供给者和技术需求者在一定条件下的互动过程。
潜在的超额利润是技术创新最直接的利益驱动。
那么技术采用者通过什么具体形式接受新技术呢?学习新生事物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创新是技术创新扩散中采用者和技术供给者联系的有效形式,它又是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扩散的动力源泉。
1西部传统优势企业模仿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西部传统优势企业是指按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指标进行评价,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够有效运行和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的资源消耗型大型国有企业。
这类企业大都建成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分布于冶金、石化、普通机械制造、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领域,依旧采取传统的科层制、官僚制等刚性的大型组织结构,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较强,竞争力和优势具有外生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优势企业的外生竞争力开始弱化,亟需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实现其复兴。
模仿创新是传统优势企业发挥后发优势的必经之路,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1工艺创新较强,产品创新不足从定义看出,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在制造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制造能力较强是该类企业的优势之一,这与模仿创新的重点环节--工艺创新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可以推论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具备较强的模仿创新尤其是工艺创新能力。
理论综述技术扩散理论研究综述邓兰兰㊀㊀开放性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一国技术存量的增加不仅取决于国内的技术创新程度,也依赖于国外先进技术的获得,表明了国际技术扩散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国际技术扩散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技术扩散的过程研究技术传播的规律.从事这一类研究的主要是M a n s f i e l d㊁R o m eGo㊁R o g e r s等为代表的技术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一般技术扩散模型.此类研究以国内技术活动研究为主要基础,强调技术扩散主要是基于企业间扩散的结果,但对于国际间的技术扩散的特殊性未做出专门研究.第二类是从技术扩散的路径研究国际技术扩散的机制.这类研究从国际间技术扩散的传导机制出发,研究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过程中所发生的技术扩散.第三类是从技术扩散效率角度研究影响技术扩散的因素,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的问题研究.这类研究分别从技术供方与技术受方㊁政府与企业等不同角度做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政策选择理论.一㊁商品贸易与技术扩散(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技术扩散的解释对于商品贸易带来的技术扩散,波斯纳(1961)提出的 技术差距论 与弗农(1966)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做出了描述. 技术差距论 认为技术差距是引起国际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随产品的进口,进口国在技术扩散中逐渐掌握技术并进行模仿生产,最终成为产品的出口国.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认为新产品的技术发展经历创新㊁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创新阶段,技术创新国垄断生产与出口;成熟阶段,技术随出口而扩散,产品进口国能较迅速地模仿掌握技术并进行生产和出口;标准化阶段,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创新国技术本身的优势丧失,新产品的技术也完成了生命周期.这三个阶段描述了随产品的出口带来的技术扩散,实现了技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二)商品贸易中的技术扩散实证研究经济学者主要通过进口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检验商品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主要的研究结果为进口的技术扩散效应提供了较强的证据.C o e和H e l p m a n(1995)第一个依据最新理论利用溢出回归框架和双边进口份额进行研究,论证了贸易对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性.他们证明了两个预测:一是低知识含量国家从高知识含量国家进口的背景下,其生产率得到增长;二是对于一个既定的进口构成中,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越高,它的总体进口份额也越高,从而得出国际研发溢出与进口结构相关,且进口的总体标准对于国际技术扩散也很重要.C o e e t a l (1997)从他们对于高度工业化国家向77个欠发达国家的外国技术扩散的分析中,也找到了类似的效应.与此形成差异的研究来自E a t o n和K o r t u m (1996)及K e l l e r(1998).他们在其模型中显示:一旦距离与其他影响因素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控制因素,双边进口对预测双边专利活动并没有多大帮助. K e l l e r(1998)使用随机的反事实进口份额代替实际进口份额,重复了C o e和H e l p m a n(1995)有关进口份额的回归,结果显示没有强劲的效应.K e l l e r 得出结论,C o e和H e l p m a n的观点是没有依据的,一个国家的进口结构没有多大影响.K e l l e r(1998)的研究结果已经指引一些人怀疑贸易对于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性.二㊁国际直接投资(F D I)与技术扩散(一)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内部化理论技术转让内部化理论是指跨国公司具有选择通过直接投资形式进行技术内部转移的倾向,其主要理论基础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化理论.B u c k l e y和C a s s o n(1976)及R u g m a n(1981)将交易费用理论引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开创了内部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性或垄断因素导致企业无法95«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1期通过外部市场来实现交易或参加市场交易承担的交易费用过高,从而企业以内部市场交易代替外部市场交易.这里的市场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中间产品市场,特别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先进技术㊁信息㊁管理方式及经验等无形资产的市场不完全性.对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研究技术转让做出很大贡献的开创人是T e e c e.T e e c e(1976)用大量的事实证明技术转让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企业技术转让的组织形式,即利用市场交易还是企业内部转移. T e e c e研究了许多技术转让的案例,发现国际技术的交易费用并非可以忽略不计.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有形或无形㊁现有或潜在的交易费用阻止了市场成为转让无形资产的有效媒介,国际直接投资是企业扩大自身边界将交易内部化的一种工具.(二)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理论基于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内部化倾向,经济学者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主要来源于非自愿形式的技术外溢,即由技术的外部性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早期的学者们(如H y m e r1970,M o r a n1970, L a l l&S t r e e t e n1977)大多数认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很弱,而跨国公司的垄断势力所带来的市场扭曲和市场占领会产生不良的反竞争效果,从而不利于东道国的技术成长和发展.后来占据主流地位的观点则从跨国公司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及国际技术转让的主体这个角度,强调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扩散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具有技术溢出作用.C a v e s(1974)最早对跨国公司外溢效应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了归纳,将外溢效应区分为生产率外溢和技术外溢,同时指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外溢效应以三种方式产生.一是跨国公司打破进入壁垒,使资源配置的垄断性扭曲得到纠正,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跨国公司带来外部压力和示范效应,使本国企业加强技术与研发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三是由于竞争㊁模仿或其他原因,跨国公司的进入会加快技术扩散和转移的速度.(三)实证研究的结果新近不少研究的结论显示F D I没有实际的溢出效应(A i t k e na n d H a r r i s o n1999,G o r d o n H a nGs o n2001,H o l g e r G o r g a n d D a v i d G r e e n a w a y 2002).但K e l l e r(2004)认为这些主要基于微观层面的生产率研究的结论过于悲观,因为同样一些微观层面的研究却相反地显示了F D I具有重要的溢出效应(H a s k e t,P e r e i r a a n dS l a u g h t e r2001,G r i fGf i t h,R e d d i n g a n d S i m p s o n2003,K e l l e r a n d Y e a p l e2003),同时一些行业层面分析的文献也支持了F D I的正溢出效应(B a l d w i ne ta l1999,X u 2000).三㊁国际技术贸易与技术扩散(一)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基础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企业通过市场将技术向外部转让的方式.D u n n i n g(1978)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指出,当企业只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而无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企业选择将技术许可授权转让给国外企业使用.该理论将国际技术贸易看成是企业对内外条件加以权衡而做出的权宜选择.以交易费用经济学为基础的技术转让内部化理论本身内含国际技术贸易是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方式.即当交易费用下降时,市场交易可能成为技术转让的组织形式.但真正将国际技术贸易解释为技术产生后发展的必然结果的理论是斋藤优提出的技术转移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技术的生产收益随技术的生命周期发生变化,技术持有人根据收益的变化调节产品出口㊁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技术转让三种形式.最初,企业运用新技术生产产品出口,随市场扩大收益率提高;当该产品运用当地生产要素也能生产时,出口的收益率下降,企业由出口商品转向直接投资,使收益率回升;随着当地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并能仿制产品投入市场,收益率的下降又促使企业由直接投资转向技术转让,以提高技术收益率.该理论揭示出新技术产生后随生命周期变化,技术贸易将成为必然的向外扩散方式.(二)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技术扩散研究P e d r o M e n d i(2001)通过分析O E C D国家间1995年至1998年间的技术贸易,说明了技术市场在技术扩散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随着技术市场的逐步完善,比如知识产权的良好保护,企业将更愿意向外部转让技术,国际技术贸易将会越来越重要. P e d r oM e n d i的研究还利用非物化技术的贸易数据,发现技术贸易对生产率具有统计分析上的重要作用,这一结果确认了技术贸易是重要的技术扩散机制.中国学者李平(2005)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扩散机制研究中认为,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技术扩散最直接的途径,可以从两方面实现技术扩散.首先,国际技术贸易直接提高了技术引进国的技术存量;其06次,在新技术引进中,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过程及技术应用的示范效应将提高技术能力.四㊁国际技术扩散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政策研究㊀㊀(一)技术供方因素研究早期的研究集中在技术类型与技术扩散方式的选择问题,主要从技术供方如何选择技术转让方式的角度,分析决定国际技术扩散方式的主要因素.B a r a n s o n(1970)和S t o b u a g h(1984)等发现供方企业面临的竞争状况影响技术的转让方式.当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拥有竞争性技术时,企业多数选择向完全自有的子公司转让技术;当许多企业拥有相似的技术时,企业多数采用合作或许可等方式向外转让技术.技术所处的阶段及技术性质对技术扩散方式有重要影响.M a n s f i e l d和R o m e o(1980)分析了美国跨国公司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让的技术类型,发现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的技术平均年限高于向发达国家转让的技术.另外,在转让方式上,许可等向外转让的方式主要与相对陈旧的技术转让相关,而内部化的方式则与新技术的转让相关.B r a d a (1980)和V i c k e r y(1986)认为高新技术更可能是在企业内部转让而不是在企业间转让.另外,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影响企业转让技术的行为.D a v i d s o n,e t a l(1985)的研究发现技术供方对基本的核心技术倾向于内部转让.B u c k l e y 和P e a r c e(1979)的研究显示:在高研发的产业,因技术资产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直接投资成为企业更常见的国际化策略.(二)技术接受方因素研究如果说技术供方行为和技术的特性决定了技术扩散的方式,那么技术扩散的成功却主要取决于技术接受方的条件.后来的学者们更加关注技术接受方因素对技术扩散效率的影响,特别是对欠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及获得技术扩散成功的问题的研究.首先在技术选择上提出了适用技术的概念.虽然对适用技术有许多的定义,但总体上一致的观点是指有效率㊁不过时而且适应东道国特定条件的技术.M e n s c h(1975)认为适用技术最重要的标准是成本㊁当地资源的利用㊁就业的创造及技术操作的复杂程度.R o b i n s o n(1979)的定义是指能以不超过当前世界价格提供产品的技术.选择适用技术的观点是明确的,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选择适用技术并非易事.S t e w a r t(1981)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选择适用技术上的几个障碍:当地技术人才的缺乏;交流的障碍;技术供方不愿意投入开发特定国家的使用设备等.相应地,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创造条件及解决技术转移的障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L o n g(1979)提出了欠发达国家政府促进技术转移的八个措施:控制跨国企业活动;放开先进技术;改进公共和私人机构;建立这些机构与发达国家机构的联系;完善欠发达国家的技术市场;为生产力部门提供提高技术的激励和管理;发展地区合作计划;依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有效改进获取的外国技术.以上研究主要立足在政府的宏观政策层面,后来的学者们更多是从实证的国别案例中提出具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培训(L a s s e r r e,1982);吸收能力(K e l l e r,1996);人力资本门槛(B i n X u,2000);社会文化因素(P a r ka n dY o o n,2005);知识产权保护(P h i l l i p M c c a l m a n,2005);等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研究显示有两个显著的因素:人力资本与R&D投入.K e l l e r(1996)指出,这两个都是与吸收能力概念相关的因素,一个企业或国家需要一定的技能才能成功吸收国外的技术.这些技能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形式,许多的研究为人力资本在技术扩散中的重要性提供了证据(E a t o n a n d K o r t u m1996,T S E i c h e r1999,B i n X u 2000,F r a n s c e s c o C a s e l l ia n d W i l b u r C o l e m a nᶄs 2001).吸收能力的另一种形式是R&D投入,G r i fGf i t h㊁R e d d i n g和R e n e e n(2000)用12个O E C D国家的行业数据所做的研究发现,R&D与人力资本一样在技术吸收能力中有重要作用.(三)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启示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成功地利用国际技术扩散获得技术进步?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现有研究结果对发展中国家至少有下面几方面的启示:(1)发达国家技术扩散的行为既来自内在利益的驱动,也受外在竞争压力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强竞争机制及提高竞争能力来促使发达国家向其转让新技术,加速技术扩散.(2)人力资本及R&D对国际技术扩散效率的显著影响,从新的角度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对教育及R&D投入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提高自我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利用国外技术扩散的条件.(3)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技术扩散的方式和效率,16«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1期随着环境与条件的变化,如何利用可控因素选择有效的国际技术扩散途径是企业及政府策略的关键.五㊁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有关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扩散研究很多,但国别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说明传统理论与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国际技术交易环境的变化,新的问题也有待研究.具体来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中值得关注:(1)拓宽国别研究㊁进行国别比较以及对现存的实证研究差异做出理论解释是商品贸易及F D I两种技术扩散机制深入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的关键是理论研究要进一步对不同的技术扩散方式的机理做出恰当描述,比如行业内及行业间的技术扩散机理就是不同的.恰当的机理解释有益于实证研究框架的一致,也可以让实证研究更接近事实.同时,在技术扩散的机理研究中,还应注意国际技术扩散的动因与其影响因素的区别和联系.特别要研究发达国家为保持技术领先,总是不愿意将核心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造成发展中国家难以有效提高技术水平,形成国际间的技术转移障碍.(2)在经济全球化㊁技术更新加速化㊁技术生命周期缩短的条件下,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的技术扩散将越来越重要.国际技术贸易的技术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有待完善.(3)国际技术贸易制度环境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多哈回合已将技术转让议题纳入谈判,这意味着技术扩散将受到技术供方与受方以外的第三方因素影响.研究贸易制度安排对技术创造㊁应用㊁转让和扩散带来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参考文献:江小涓等,2004:«全球化中科技资源重组与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2003:«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汤敏茅于轼主编,1989:«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商务印书馆.李平,2005:«国际贸易技术扩散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当代亚太»第5期.C o e,D T,H e l p m a n,E ,1995,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DS p i l l oGv e r s ,E u r o p e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39:859-887C o e,D T,H e l p m a n,E ,H o f f m a i s t e r,A ,1997, N o r t h -s o u t hS p i l l o v e r s ,E c o n o m i c J o u r n a l107:134-149 E a t o n,J ,K o r t u m,S ,1996, T r a d ei ni d e a:P a t e n t i n g a n d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t h eO E C D ,J o u r n a l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40:251-278K e l l e rW ,2000, D oT r a d eP a t t e r n s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F l o w s A f f e c tP r o d u c t i v i t y G r o w t h? ,W o r l dB a n kE c o n o m i cR eGv i e w14:17-47G o n g,G ,K e l l e r,W ,2003, C o n v e r g e n c ea n dP o l a r i z aGt i o n i nG l o b a l I n c o m eL e v e l s:AR e v i e wo fR e c e n tR e s u l t s o nt h eR o l e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D i f f u s i o n ,R eGs e a r c hP o l i c y32:1055-1079X uB.,W a n g J.,1999, C a p i t a l G o o d s T r a d ea n d R&D S p i l l o v e r s i n t h eO E C D ,C a n a d i a nJ o u r n a l o fE c o n o m i c s 32:1258-1274.B e r n a r d A.,J e n s e n B.,1999, E x c e p t i o n a lE x p o r t e r P e rGf o r m a n c e:C a u s e,E f f e c t o r B o t h?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47:1-25.C l e r i d e sS.,L a c hS.,T y b o u t J.,1998 I sL e a r n i n g b y E x p o rGt i n g I m p o r t a n t?M i c r o-d y n a m i cE v i d e n c e f r o m C o l o m b iGa,M e x i c o,a n d M o r o c c o ,Q u a r t e r l y J o u r n a l o fE c o n o mGi c s113:903-948.T e e c eD.J.,1977, T e c h n o l o g y T r a n s f e rb y 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 F i r m s ,E c o n o m i c J o u r n a l87:242-261.J a e h w aL e e,2002, E s s a y so n T r a d e,F o r e i g n D i r e c tI nGv e s t m e n t 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D i f f u s i o n ,D u k eU n i v e r s i t y, UM IN u m b e r:304157.M e n d i.P e d r o,2001, T h r e eE s s a y s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Go g y T r a n s f e r ,N o r t h w e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UM IN u m b e r:3033536.(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责任编辑:狄雷)26。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传统产业主要依赖人力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而高新技术产业则侧重于知识创新和科技研发,对人才的需求更高。
区域经济通过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了产业结构的层次,加快了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二、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注重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这种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就业机会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就业机会的增加有着显著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需求大,吸纳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就业。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的形成,相关产业链也得到了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缓解了地区就业压力。
四、增加税收收入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区域经济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增加。
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企业纳税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地方财政增加了间接税收。
五、开放带来机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带来了开放的机遇。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产业,需要与国内外企业和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和交流。
这种开放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六、提升区域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这促使各地区竞相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从而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七、促进城市化进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题组十 第1819题:高新技术产业 〖真题回顾〗 (2024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总部位于深圳的某企业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近年来,该企业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完成下面小题。 18. 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 ) A. 二三产业融合 B. 生产的多元化 C. 工作岗位增加 D. 产品种类改变 19.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①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②促进同类产业分散分布 ③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④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基础知识〗
1 、概念: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类型。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已确定的高新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新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2、判定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指标: 一是研发与开发强度,即研究与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 二是研发人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占总员工数的比重。 此外,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3、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②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较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4、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1)从宏观看,高新技术产业一般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域,一般要依附于一批大学和科研机构;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京津唐、沪宁杭等地区。 (2)从微观看,高新技术产业一般布局在城区环境优美、空气和水源清洁的地方,一般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充分实现产研结合;靠近交通便利的高速公路、航空港附近,多临港型布局;许多城市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5、八大高新技术领域: (1)电子信息技术:技术包括: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技术、智能交通技术。 (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技术包括:医药生物技术 ;中药、天然药物;化学药;新剂型及制剂技术;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3)航空航天技术:技术包括:民用飞机技术;空中管制系统;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行保障系统;卫星通信应用系统;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 (4)新材料技术:技术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精细化学品 (5)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包括:共性技术;现代物流;集成电路;业务流程外包(BPO);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公共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精密复杂模具设计;生物医药技术;工业设计。 (6)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技术包括: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利用;核能及氢能;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高效节能技术。 (7)资源与环境技术:技术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包括: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新型机械;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汽车行业相关技术。 〖难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