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 一期一会精神在日本人生活中的体现(1)
- 格式:pdf
- 大小:167.31 KB
- 文档页数:6
中日茶道的异同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日茶道的异同,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道的异同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三为一体。
三者之间是互相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了中国禅宗思想(茶“禅”一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的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的“和、清。
静寂”。
公开申明的“茶禅一味”,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这也无处不体现着庄晓芳前辈所提出的中国茶德“廉、美、和、静”之精神。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
强调古朴、清寂之美。
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道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
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着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更成了一种传统。
但是中国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
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自宗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
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
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日本人崇尚茶道,人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人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内涵我们所知道的日本茶道文化,提倡的是和、敬、清、寂四种境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内涵,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内涵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千利休居士曾经说过“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以及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
说到敬,则是对于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对于友人与同济间的敬爱。
以和而敬,从此开始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随。
而清,则是清净,清洁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种种礼仪,做法中十分强调的部分。
由清而静,也就是所谓的“静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寂静空间里,内心深深的加以沉淀的感觉。
而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静”的同时,能观察自己知足的内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让自己内心沉淀,此乃是禅学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对于人生的最佳解答。
日本茶道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美学属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简素、枯槁、自然、幽玄、脱俗、静寂。
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
它是以禅的宗教内容为主体,以使人达到大彻大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宗教形式。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禅师的指导,但在他们获得法名之后并不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活。
茶人的生活近似常人的生活,近似艺术家的生活。
所以说,茶人虽通过禅宗学习到了禅,与禅宗持有法嗣关系,但茶道有其独立性,是独立存在于禅寺之外的一种“在家禅”。
日本茶道文化的观念(一)和、敬、清、寂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说到“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奉行的四谛、遵循的四规、坚守的四则。
这四个字是对日本茶道所有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
只要一说到茶道人们从内心联想到的情景意蕴其实就是这四个字的抽象意念。
在日本,茶道的主要思想宗旨是:主体的“元”即主体的绝对否定。
日本茶道精神的内涵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三)独坐观念。
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
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
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
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
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
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
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和:和睦,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
茶道十分讲究主客之道,主客之间的和睦亦是至关重要的。
整个茶道过程都应该是和睦地进行的,这也表达了支配茶道进行的精神,只有在整个气氛和谐的环境下,才能达到真正的主客之间的和睦。
故而和睦是广义的,是整个茶道过程的和睦包括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最终达到主客之间的和睦。
敬: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
对长辈,对同辈和对晚辈之间有着不同的礼仪。
还有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与客人之间也有各自规定的礼仪,遵守这些礼仪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敬。
对比我们中国来说,日本茶道的这些礼仪可能显得比较复杂甚至繁琐,但却是日本茶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但可以分明各种关系,体现自己的礼节,还可以使人的心安静下来,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减少心中的浮躁。
清: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
在茶道中,茶具和环境都必须是干干净净的,更重要的是人的心里的清静,不应将尘世的污垢带入茶室中来,这意味着人应该怀着纯洁无垢的心来进行茶事。
日本茶道之“一期一会”作者:潘洁敏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1期摘要:“一期”是指人的一生,“一会”表示仅有一次的相会。
“一期一会”源自佛教的无常观,是指世事无常。
“一期一会”的思想是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在著作《山上宗二记》里首次提出的,后经江户时代后期的茶人井伊直弼在其著作《茶汤一会集》中引用,而作为茶道的基本精神广泛流传。
本文探讨“一期一会”的思想来源,以及它在日本茶道中的表现。
关键词:日本茶道“一期一会” 无常观“一座建立” “余情残心”一、引言茶文化源于中国,据茶圣陆羽的《茶经》的记载,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日本的遣唐使已经作为礼物把茶带回日本。
所以可以想象在奈良时代日本人已经把茶当饮品。
而茶树开始移植到日本是在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在中国学习了近30年的日本僧侣永忠(公元743—816年)于805年携带茶种回国,并把它种在坂本这个地方。
但因为当时因为种植水平低,不太成功,加上公元894年日本终止了遣唐使的派遣,中日文化交流中断,茶叶也无法从中国进口,于是饮茶的风俗一度衰退了。
到了平安末期到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日本重新与中国进行交流,从中国回来的日本僧人荣西明庵(公元1141—1215年)在把禅文化带回日本的同时把中国茶籽也带回了日本,并把上等的中国茶籽赠给了京都栂尾明惠上人,大概是由于栂尾这个地方很适合于种茶,上等的茶叶产量不小。
随着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扩大,饮茶的风气在僧侣和武士的这样的上流阶层盛行。
之后到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年)初期都是流行“斗茶”的游戏。
室町时代中期,村田珠光(公元1423—1502年)在华丽的贵族茶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茶汤简素的风格,提出了“詫び茶”的概念。
他的审美观的不仅表现外在的形式美,更注重宗教的还原式的内省美,他将追求华丽的书院茶风改成了尊崇自然和乡间茶具的草庵茶风。
继珠光之后,武野绍鸥(公元1502—1555年)将日本的和歌理论导入茶道,将日本文化生活中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草庵茶道。
花火大会,一期一会作者:吴雨伦来源:《畅谈》2018年第16期在日本,一切短暂而美好的东西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春赏樱花、秋狩红叶、冬游雪祭……而花火大会则是夏日的代名词,这个夏天,上千场绚丽多彩的花火大会在日本各地举行。
烟火,与夜间的河岸,穿着浴衣的少年少女,挤满游戏和小吃摊档的屋台,共同谱写着属于夏日的歌曲。
花火大会中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也成为人们对这夏日仪式最大的牵挂。
三大花火会各有各的韵味每年夏天,从九州的鹿儿岛到北海道的札幌,日本全境的城市与乡镇的夜空都会被绚烂的烟火点亮,而其中以秋田县的“大曲全国花火竞技大会”、茨城县的“土浦全国花火竞技大会”、新潟县的“长冈祭大花火大会”最为出名,被称为日本三大花火大会。
每年8月第四个周六,大曲全国花火竞技大会在秋田县大仙市大曲地区雄物川河川敷运动公园举行,被认为是日本最具权威的花火大会。
从日本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烟火师聚集于此,献上自己的力作,堪称烟火界的奥斯卡,综合获胜者将被授予内阁总理大臣奖。
大曲花火大会分为自17时开始的白天部分和自19时开始的夜间部分,也是日本唯一有在白天举行部分的花火大会。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在现场观赏花火大会的游客超过40万人。
1997年秋田新干线开通以来,这一数字更是大幅增加,去年达到了74万人。
而大曲地区人口不足4万,大量涌入的游客也给当地交通与住宿造成了混乱。
与大曲花火大会相同,土浦花火大会也是一场烟火竞赛大会,每年10月第一个周六在茨城县土浦市樱川畔举行。
土浦烟花比赛由快速连续发射烟火、30公分直径烟火弹、独创烟火三个部分组成,综合优胜者也将被授予内阁总理大臣奖。
而与其他单纯的花火大会不同,长冈花火大会带有几分悲伤色彩。
“每年华丽举行的长冈花火大会的起源,被刻在长冈的历史上。
73年前的8月1日夜晚,数架大型轰炸机来袭,从22点30分开始进行连续1小时40分钟的轰炸,长冈市八成土地化为焦土,1486名生命死于火海。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文化茶,作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日两国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其视作一门艺术,注重仪式、礼节和心境的表达。
尽管两种文化有些相似之处,但在细节和理念上仍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与日本茶文化的特点以及这两种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
一、茶道与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饮茶并赋予其深远的意义。
中国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茶被视为一种草药,其饮用方式与现代的茶道略有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形式,注重礼仪、心境和审美。
中国茶道注重茶的品味、气息和触感,以及与茶的交流和互动。
而日本的茶文化始于9世纪,嵯峨天皇向中国学习茶的方法和文化,让茶饮流行于日本皇室和贵族阶层。
在室町时代,茶道被渐渐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并开始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日本茶道强调清心寡欲、静心致志,并通过参与茶会和茶道培训来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二、中国茶道与日本茶文化的共同点尽管中国茶道与日本茶文化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两者都注重茶的准备和品饮过程,强调将这个过程视作一种仪式。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在茶会或茶道中,准备好茶水和器具是重中之重,它们需要被富有仪式感的方式展示。
其次,两种文化都鼓励参与者在品饮茶的过程中培养出对茶的敬重之情,并通过与茶的互动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放松。
最后,无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文化,都强调将茶道的精神融入到生活中,追求和谐、平衡以及对自然和人类的尊重。
三、中国茶道的特点中国茶道追求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茶的品味和香气。
中国茶道以茶具的精美和独特而著称,茶壶、茶杯、茶布等都有其特殊的设计和功能。
中国茶道也重视茶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的观察,茶师们会运用各种技巧来体现茶的美感。
此外,中国茶道更加注重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人们喜欢在家中品茶、赏茶,茶文化渗透到了各个方面。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谚语和格言,这些谚语和格言往往能潜移默化地给人以很大影响。
日本人自古就相信语言本身都是有灵威的,日语叫「言こと霊だま」,就是说,话一旦被说出来就会自然发挥威力,使得所说的话变成现实。
且不说现代科学是否已经证实这一点,但在与日本人长期的接触和在日本的长期生活中,我发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里,的的确确深深刻有谚语的烙印。
这也许就是语言威力的体现吧。
如果你正准备去日本,或是正准备进日资公司,那我建议你一定要先读读我的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中涉及到的很多事情,日本人是不会当面告诉你的。
日语里有句话叫「言いわぬが花はな」,即不说为好。
因为怕说出来会引起不愉快,甚至产生冲突,日语叫「角かどが立たつ」。
日本人因此也以“暧昧”著称。
其实他们的“暧昧”是为了避免冲突的一种策略。
一般来说,日本人不喜欢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即使心里对你有什么意见和不满,一般也都不会当你的面指出来,但却很有可能在心底里给你打了个叉,把你归于不齿的那一类。
所以,生活在日本社会,需要有极其敏锐的悟性,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们格格不入。
但一旦找到了融入日本社会的诀窍,那你有可能就会发现其实日本社会也是一个能够让你感觉到很舒适的社会。
而我的这篇文章里出现的日语谚语和名言中,就隐藏着许许多多这样的诀窍,因此我称其为“金钥匙”。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你拨云见日,透过表面的所谓“暧昧”,了解日本人的真实想法,从而让你能够顺利融入到这个看似与中国人同文同种却又有很大不同的日本社会。
(一)到了一个新的国家或是一个新的城市,刚开始谁都会有不习惯的地方,不过没关系,无论是一个怎么样不方便的地方,住惯了也就会习惯了,这在日语里叫做「住すめば都みやこ」。
一般来说,中国人到日本,除了会觉得道路比较狭窄、很多地方太安静、刚开始有些孤独以外,其他应该只会觉得更方便、更舒适吧。
我的一个朋友10岁的天才女儿去了日本住了一个月以后,总结出日本有“四jing”:安静、干净、(人)文静、(相互)尊敬。
日本茶道一期一会的文章欣赏日本茶道一期一会,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饭、谈、茶四大步,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一期一会的文章欣赏,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一期一会的文章欣赏1一期一会“一期一会”起源于茶道,一期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人的一生”;一会是佛教中的一次法事,字面意思大致是“人的一生仅有一次的相会”。
学茶道两年半,既然「一期一会」源起于茶,我就通过自己熟悉的抹茶道来写写我所理解的“一期一会”。
一、缘起第一次进茶室,是两年多前夏天,M小姐于我家中小住三月,彼时她学茶已逾一年。
她习的是日本茶道中里千家(Urasenke)一流,汤沫以细腻浓郁为上乘。
将茶递予我时,顺时针将茶碗转九十度。
后来才知道,茶道中茶具分「前」与「后」,无论主客,但凡将手中之物递出,且记以前方示人,表以尊重。
M辗转入她老师的老师家学茶,拉我前往。
七月末是炎夏,夏气十分清和。
第一次见田内老师,她戴厚镜片,穿天水碧色无地(iromuji)和服,是全美享誉盛名的里千家茶师。
年近八旬仍精神矍铄,提釜打水亲力亲为。
她将家中一间辟为茶室,室外建一茶庭,庭中高木参天,木旁为一角亭,由角亭入茶室,中途道路为石砌。
石道侧是一石筑洗手钵。
每逢正式茶会,茶客初候于亭,后经石道入室赴会。
步入茶室前,需在洗手钵前洗手漱口,以达清净身心之目的。
除茶外,田内老师好茶花,至盛时于庭遍植各式茶花九十六种。
庭之南,两株吉野樱并不醒目。
然每到三月暖日当暄,漫天飞英蕤于昊苍,是一番至盛的景致。
茶道起源中国,毋庸置疑。
至盛,又以宋时杭州径山寺“径山茶宴”为最。
径山茶宴是个怎样情景?僧侣围坐,谈经论佛。
大慧宗所建明月堂外千寻翠岭,白柳横坡。
茶宴十分郑重,僧侣围坐处有司客按盏奉茶,主持僧人依次注水调茶,后宾主互致意,各自举盏,浅呷半口后缀饮品茗,发出簌簌声响,此动作接连四次,称为“行茶”。
茶礼毕,僧侣士林可谈茶,论事,诵经,赋句。
此茶宴庄明严谨,冲泡,递接,致意,品饮皆有其既定礼数,茶具亦尽其精致。
人生道理日语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充满了各种经历和教训。
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智慧和人生道理。
日本作为一个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国家,也有着许多独特的人生道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日语中的人生道理,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一期一会(Ichigo Ichie)“一期一会”是一种日本茶道的思想,意为“一生人只有一次的机会”。
这个思想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而珍贵的,每个瞬间都是不可重复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与人相遇的时刻,珍惜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陌生人,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重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与人交往的机会,用心对待每一个相聚的瞬间。
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Shu Shin Tai Koku Hei Ten K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人生理念。
在日本,这个理念也深入人心,并成为了许多人们追求的目标。
按照这个理念,人应首先修养自己的品德,做一个有道德、懂礼貌、有修养的人;其次,应保持家庭和睦,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再次,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最后,应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共荣。
这个理念告诉我们,作为个体,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修正自己,才能追求更高的道德和境界。
三、兵法三绝(Hyoho Sanjitsu)兵法三绝是日本的一种军事哲学,也有许多人将其应用于个人的生活管理中。
它包括“初志貫徹”、“休養生息”和“切磋琢磨”三个原则。
初志貫徹意味着坚定地追随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休養生息是指适时地休息和放松,以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切磋琢磨则是指与他人交流和辩论,以提高个人的智慧和能力。
这三个原则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初心、适时休息和不断学习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四、以和为贵(Iwa ni Hana)在日本文化中,和平与谐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日本人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认为和谐的关系是最宝贵的。
这种价值观也反映在日语的一句谚语“以和为贵”上。
第13卷第1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13 No.1 2012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Feb. 2012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陆留弟(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1 )摘 要:日本茶道讲究摈弃悦乐甘于苦寂,潜心探究精神修炼之道。
型、气、美、禅是其独特的四大文化元素。
“型”为了摸索“道”而存在,是茶人通过百般冥思才能抵达的无形的茶道规则和境界;“气”是指主人和客人在茶室中对彼此的用心,以“一期一会”精神为最终形象,隐现了人与人相互尊重的精神;“美”是指原本不那么起眼的实用性茶具中所散发出的不拘泥、不刻意、不修饰的自然之美;“禅”是指从茶的感官特质、饮茶氛围或心境来看,茶与禅的静寂、幽玄、枯淡特性的相融相合。
关 键 词:日本茶道;文化元素;型;气;美;禅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13(2012)01-0058-08Four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Japanese “way of tea”LU Liu-d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Abstract: The Japanese “way of tea” takes a negative stance toward the concept of “pleasure”, and has a strong tendency to elevate the inner life; hence four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Japanese “way of tea” are formed: form, atmosphere, art, and Zen thought. Among the four elements, “form” exists for exploring “the way”, and it is a practice intending to search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realm of rules through various tea ceremony of contemplation; “atmosphere” means the host and guest in the tearoom respect each other, which suggests the spirit of mutual respect among people; “art” stands for the natural beauty of practical tea vessels which is informal, without elaboration or adornment; Zen thought, viewing from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ea, the air where people drink tea and people’s mind ,tea infiltrates with the subtle, solitude, “Kudan(dull and plain)” of Zen.Key words: form; atmosphere; beauty; art elements; Japanese “way of tea”茶源于中国。
一期一会精神在日本人生活中的体现摘要:“一期一会”是日本人将佛家思想引入茶道后的茶道用语。
日本茶道是日本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期一会的精神也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一期一会,意在人世际遇无常,相逢的缘分可能一生只这一次,命运只给予这一次的施行,故茶会主人应当倾全部真情待客,珍重这无常中难得的相逢之缘,这个过程尽显苍凉寂寥。
茶会参与者思人世离合之无常、机缘相聚之欢娱,借助茶道仪式进入冥想中的禅境。
“一期一会”渗透着日本人的无常观,也体现着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向。
关键词:一期一会;无常;茶道;甘え;一、引言最初听到“一期一会”的说法,是在与日本友人喝茶时她提及的,酷爱茶道的她,自幼随父亲研习茶道,此时可谓茶道中人。
她轻轻讲起幼时父亲对于茶道的精研与沉迷,伴随着袅袅茶香,语调苍凉。
在茶香中我只觉有种别样的惆怅与哀凉。
回来翻阅典籍,发现一期一会的含义深广,简直可以说与日本文化紧密相联,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日本人对于人世无常的观感,探寻日本茶道中蕴含的一期一会的精神与情感,或者可以窥见日本人对于人生、世事、茶道的独特思想与文化价值观。
二、“一期一会”精神的内涵“一期一会”本为佛家用语,“一期”意指世人短暂的一生;“一会”则意味着人生仅有一次的相聚。
佛家认为,人世际遇无常,相遇乃是难得的缘分,人们应当珍惜此机缘,因为相聚之后便是永久的离散。
日本人深悟此佛家思想的哲理内涵,并逐渐将此精神引入茶道中,“一期一会”逐渐发展为日本茶道的用语,并成为日本茶道要传达的精神精髓。
茶会的宾主能在广袤的人世相遇,就在此时此地,或许是人生唯一仅有的机缘,错过了将是永久的遗憾。
所以茶会宾主双方应当珍惜这相聚的珍贵瞬间,彼此应倾注全部的真挚情谊相待。
“一期一会”强调人生每个瞬间的不可重复性,提醒人们珍重每次相遇的机缘,并为这人生中或许仅有一次的相聚付出全部的感情,以免造成擦肩而过不复相遇的遗憾。
“一期一会”是绍鸥(武野)流之义理所提出的重要茶之道,在后来的发展中,经七哲、速水宗达等茶道中人人传修,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1. 引言1.1 中日谚语的概述中日谚语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在中日文化中,谚语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形式,传达着人们对生活、道德、人情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中日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
中日谚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色,反映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日两国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此背景下,探讨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深对中日文化的认识,拓展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200字】2. 正文2.1 中日谚语的由来中日谚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和智慧结晶。
在中国,谚语起源于古代先民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和智慧传承,被口口相传,逐渐形成各种精辟的短语。
中国的谚语大多与农业生产、家庭教育、人生哲理等息息相关,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处世智慧。
而日本的谚语则源自于古代的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谚语逐渐形成并在日本民间广泛传播。
日本谚语多数体现了日本民众对道德规范、家庭关系、友情爱情等价值观的思考和总结,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传统。
中日谚语的由来都与古代文化传承和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对生活、情感和人生观的共同思考和总结。
这些谚语给予人们启示和教益,传承着中日两国的文化智慧和精神财富。
2.2 中日谚语的文化内涵中日谚语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日两国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谚语通常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人情、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
中国谚语常常强调孝顺、仁爱、诚实、勤劳等美德,如“百闻不如一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体现了中国人民重视人际关系、勤奋努力和诚实待人的价值观念。
而日本的谚语更多地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和谐、礼仪和自我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日本茶道精神一期一会的范文一期一会是由日本茶道发展而来的词语,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核心。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精神一期一会的范文,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精神一期一会的范文1一期一会——日本茶道精神中的人生体悟“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文中他这样说道: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
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
的确,人在每时每刻的心境都是不同的。
即便以后的茶会在同一个地方举行,请同样的宾主,用同一套茶具,品同样的茶,意境却随心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任凭人们作何努力,断不能营造出一个相同的意境了。
正因如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
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这体现在茶道的仪式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饭、谈、茶四大步,最后在完成时使亭主和主、从客静心清志,由内到外自然涌现出一种“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之感,苍凉而略带寂寥;进而思考人生的离合、相聚的欢娱,使参与者的精神境界接受一次洗礼,达到更高的状态——冥想中的涅槃。
这,是一期一会的道理,也是茶中的道理。
其实,“一期一会”的寓意又何止于茶道,其中包含的何尝不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呢?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的“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生无法重来,生命不可复制。
在这种绝对运动的思想下,生命在无情的时间长河中似乎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只能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但日本文化中的“一期一会”却多了一层“疗伤”的意味——盛宴难再,所以应该倍加珍惜;人生无常,所以应该活在当下。
它在黑色的天幕下透出了一丝生的希望,把对结局的悲观情绪转化为对现世的积极作为,以此华丽地迎接那必将到来的死亡。
它充分肯定了人在现世中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在具有独特性的个体生命中书写自己的乐章,以敏锐的触感体悟每个音符中的心情。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