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网生产技术 SS
- 格式:ppt
- 大小:517.00 KB
- 文档页数:114
18米小型拖网渔船
拖网渔船是用拖网来捕捞鱼类的船舶。
拖网渔船上的拖网,是利用甲板上的绞车来收网的。
拖网渔船捕捞到的鱼,储藏在船上的冷库中。
拖网捕鱼是一种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捕鱼方法。
中国早在明代就有了“牵风”等船型的拖网渔船。
19世纪末西欧首先研制了机动拖网渔船,后然后世界各地逐步开始制造。
20世纪50年代英国又研制尾滑道拖网渔船,已成为世界上拖网渔船的主要船型。
中国于1905年由张謇从德国引进了国内第一条机拖网渔船“福海号”;1912年自行建造了第一艘钢质拖渔船。
拖网打捞力度较大,打捞后,一般要进入休渔期。
舟山桁杆拖网渔具渔法分析邬云鹏;虞聪达;臧迎亮;马家志;韩志刚;郑基【期刊名称】《渔业现代化》【年(卷),期】2014(0)4【摘要】桁杆拖虾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捕捞作业方式,主要用于开发沿海渔场虾类资源.桁杆拖虾作业方式引进舟山后,迅速成为舟山海洋捕捞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2013年5-11月通过实地调查,对舟山地区桁杆拖网的捕捞对象、渔具结构、操作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当前舟山桁杆拖虾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底杂鱼及蟹类等副渔获物所占比例大,数量和重量占总渔获12.12%和66.58%;使用电脉冲惊虾仪等违法作业仍然存在;网目规格普遍小于国家标准.根据上述问题提出:加装分隔网片,改善网目结构,加大执法力度等相应建议.【总页数】5页(P58-62)【作者】邬云鹏;虞聪达;臧迎亮;马家志;韩志刚;郑基【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22;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22;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22;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22;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22;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72.13【相关文献】1.浙江省桁杆单锚型毛虾张网渔具渔法调查分析 [J], 王皓;温云;王玉明;王陈;郑基2.秋季舟山渔场桁杆虾拖网渔获组成分析 [J], 吴勇;虞聪达;臧迎亮;郑基;马家志3.浙江舟山虾拖网桁杆及叉纲的力学计算 [J], 刘振亮;佘显炜;宋伟华4.浅谈桁拖网渔具渔法调整技术 [J], 张兴国;张英5.舟山市普陀区桁杆虾拖网渔具渔法调查分析 [J], 龚慧; 常云峰; 李文豪; 郑基; 刘莉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东湾桁杆虾拖网选择性研究桁杆虾拖网属底层捕捞渔具,是辽东湾主要的捕捞作业方式之一。
该类网具具有选择性低,兼捕、抛弃问题严重的特点,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尤其对幼鱼幼虾伤害巨大,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于2014年5月及2015年5月在辽宁盘锦二界沟海域对该网具开展了选择性研究,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为网囊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二为网具的配纲优化设计;三为选择性装置的研究。
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是使用套网法研究该网具不同网口尺寸的网囊对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的选择性。
结果显示,试验网囊网口尺寸为20、25和33 mm时,葛氏长臂虾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0.7、36.0和40.0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12.2、10.4和13.8 mm,选择性因数SF分别是1.5370、1.4394和1.3310;脊尾白虾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8.3、40.2和45.3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9.3、14.4和12.9 mm,选择性因数SF分别是1.9131、1.6082和1.3727。
两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0.5)和网囊网口内径(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葛氏长臂虾:L0.5=0.6869 m+17.6918;脊尾白虾:L0.5=0.5500 m+26.9557。
研究认为:盘锦海域常见的20 mm网囊网口的析杆拖网会捕获大量的幼虾,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建议捕捞葛氏长臂虾可用网囊网口内径为33~38 mm的析杆虾拖网,捕捞脊尾白虾可用网囊网口内径为24~30 mm的析杆虾拖网。
桁杆虾拖网配纲优化设计是对该网具进行配纲改良,并对改良后的试验网与原生产网展开对比试验,使用套网法比较了两者的选择性。
结果显示,葛氏长臂虾40 mm以下幼虾在原生产网网囊中所占比例为50.75%,在试验网网囊中所占比例为39.74%;脊尾白虾40mm以下幼虾在原生产网网囊中所占比例为14.64%,在试验网网囊中所占比例为12.30%,试验网网囊中两种虾幼虾的比例均比原生产网有所下降;葛氏长臂虾在原生产网及试验网中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2.6 mm及36.6 mm,脊尾白虾在原生产网及试验网中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8.0 mm及41.4 mm,验网网囊中两种虾的50%选择体长L0.5均高于原生产网。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捕捞与采集技术养殖渔业是指在特定的水域中,通过人工养殖并捕捞水产品的经营活动。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养殖渔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而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捕捞和采集技术被视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了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对于养殖渔业工作人员来说,掌握和应用捕捞与采集技术至关重要。
一、捕捞技术捕捞技术是指在养殖渔业中,通过各种方法和工具捕捞水产品的具体操作过程。
正确选择和应用捕捞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渔业的效益,还可以保证水产品的健康和品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捕捞技术。
1. 刺网捕捞刺网是一种常见的捕捞工具,用于捕捞中小型水产品,如鱼类和虾蟹等。
刺网的制作材料一般为耐用的尼龙线,网身松紧适中。
在使用刺网进行捕捞时,需根据具体的水域环境和水产品种类进行合理的部署和操作,以充分利用刺网的作用。
2. 流水线捕捞流水线捕捞是指通过布设具有一定较小间距的网箱,将水产品沿着流水线一步步地收集起来。
流水线捕捞适用于多种水产品,特别适宜于淡水鱼类的养殖渔业。
这种捕捞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和混杂,保证水产品的完整性和品质。
3. 拖网捕捞拖网是一种用于大面积捕捞的工具,常用于捕捞海水中的大型水产品。
拖网通常由一台渔船拖曳并收集水产品,具有高效、省力的特点。
在进行拖网捕捞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水产品种类和水域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拖网规格和操作方式,确保捕捞效果和安全。
二、采集技术采集技术是指在养殖渔业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工具采集水产品的具体操作过程。
采集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繁殖种苗、饲料采集等方面。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采集技术。
1. 种苗采集种苗采集是养殖渔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后期养殖的成败。
种苗采集主要用于获取优质的鱼苗,并确保其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进行种苗采集时,需要选择适宜的水质条件和工具,如网箱或者捕捞器具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鱼苗的伤害。
2. 饲料采集饲料采集是指采集合适的饲料来进行养殖渔业工作。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7.2米拖网渔船设计前言拖网渔船作为渔船中最普遍的一种船型,它的捕捞原理是通过渔船拖曳囊袋形网具,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的捕捞作业方式。
正因其能够主动、灵活地拖捕鱼群的特点,使拖网捕捞成为近现代最重要的捕捞方式之一。
拖网渔船主要用于海洋,当然内陆水域也有应用。
其捕捞对象以底层和近底层鱼、虾和软体动物为主,如海洋中的带鱼、马面鲀、大黄鱼、小黄鱼、乌贼、枪乌贼、鲆鲽、虾类、蟹类以及内陆水域中的青海湖裸鲤、刀鲚、银鱼、白虾等。
多年以来,我国海洋捕鱼业集中在沿海和近海一些传统渔场作业。
建造的渔船绝大多数也为,单一的底拖网渔船。
一项数据表明:99年我国的海洋捕捞量为1497.62 万吨,然而沿海渔业捕捞量只有109.7 万吨( 98 年为137.3万吨),并且传统鱼类已经大为减少,例如昔日的大黄鱼70 年代占沿海捕捞量10%,目前不到1,底拖资源已面临十分匮乏的局面,加上目前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签订,对我国海洋渔业形成严重的冲击,使每年近海的捕捞量下降一半多。
因此,我国应以大洋渔业为主来发展远洋渔业,而以过洋性渔业为辅。
严重的捕捞过度,加上渔政管理还跟不上,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
我国海洋渔业所面临的严峨局面,需要我们向海外开拓新的捕捞“亮点”。
但是资料显示,到2005年,我国远洋渔业船只数量仅有不到200艘,而且吨位较小,船龄老旧,多是外国营运20年以上的二手船为主;海产品的加工率低,只有40%,这些都与我们远洋渔业的目标不符,近年来我国又在国外渔场开发鱿鱼钓和金枪鱼钓,远洋渔船的需求更大。
以平均每艘船的经济寿命为12年计,我国每年需更新的海洋机动渔船也达2.32万艘。
即使21世纪初我国渔船总数不再增加,甚至略有下降,我国每年仍有大量的渔船需要更新。
随着渔船结构的调整,我国渔船的发展后劲很大。
世界海洋捕捞量由1850年的一百多万吨上升到二十世纪90年代近亿,毋庸置疑,其迅速增长是与海洋渔船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此过程中,拖网渔船功不可没,因为拖网渔船可常年作业,一些国家和地区50%以上的海洋捕捞量为拖网渔船获得。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网织造技术海洋渔业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而渔网作为海洋渔具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捕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渔网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对于渔业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网织造技术,探讨其在渔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渔网织造技术的意义1. 提高渔网质量:渔网织造技术的高水平应用可以提高渔网的质量。
合适的网眼大小、强度合理的网线,以及良好的耐久性都是渔网质量的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的织造技术,可以保证渔网的耐用性,减少渔网破损和渔获物逃逸的风险,提高渔业工作的效率。
2. 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优秀的渔网织造技术可以提高渔业生产效率。
合理设计的网眼大小和网线材质,可以使渔网的捕鱼效果更好,提高渔业的产量。
同时,渔网的耐久性也能减少更换渔网的频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
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渔网织造技术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化网眼大小和采用适当的材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对非目标鱼种和海洋生物的捕捞影响,降低渔业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渔网织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 材料选择创新:渔网织造技术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
传统的渔网多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如麻、棉等,但这些材质在海洋环境下容易老化、吸水和损坏。
因此,人工合成纤维材料的应用不断发展,如尼龙、涤纶等,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织造工艺改进:渔网织造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对织造工艺的改进。
传统的渔网制造主要依靠手工织造,效率低下且难以保证质量的一致性。
而现代化的织造技术,如编织机、绳网机等,使得渔网的生产更加自动化、高效化。
3. 尺寸个性化技术:不同的捕鱼需求对渔网的尺寸和形态有着不同的要求。
因此,尺寸个性化技术成为渔网织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尺寸个性化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捕鱼需求和目标鱼种特征,定制渔网的网眼大小、长度和深度等参数,进一步提高渔网的捕捞效果和适应性。
三、渔网织造技术应用案例1. 网眼尺寸优化案例:在北大西洋渔业管理组织的渔网织造技术研究中,通过对网眼尺寸进行优化,成功提高了目标鱼种的捕获率,同时降低了对非目标鱼种的捕捞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