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理急性开放性颅脑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颅骨和硬脑膜破损,脑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
约占颅脑损伤的17%。
平时多因锐器、钝器打击和坠伤与跌伤所造成,战时则多由火器致伤。
临床表现因受伤原因、方式和暴力大小不一而差别悬殊,但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创口及伤道内出血、局源性脑症状以及易并发感染,特别是火器性颅脑损伤,其伤情多较严重、变化快、疗效较差、后遗症多和死亡率高。
损伤急救处理的原则有三点:①建立和维持有效的呼吸及血液循环功能;②及时彻底的清创,变开放性损伤为闭合性损伤;③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及脑水肿。
根据文献治疗结果,我们认为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是治疗中的关键,对其预后有较大影响,医院急诊室的首诊抢救和护理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有密切关系。
为此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误吸是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常见并发症,迅速气管切开吸出误吸物和吸氧是重要的抢救措施。
有误吸现象,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或窒息。
在处理时应注意:①采用头偏向一侧的卧位,使呕吐物易于排除;②用吸引器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③鼻腔出血者急请耳鼻喉科医师行鼻腔填塞止血或气管切开术,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
2.及时加压包扎头部伤口,保护膨出的脑组织,这能及时防止失血性休克发生或控制休克,也避免创面进一步污染,为及时彻底清创及术前检查创造有利条件。
3.抗休克治疗。
车祸伤、坠落伤、锐器伤患者多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23.84%。
均系头部创面大,失血过多引起。
除积极采取前述措施外,还迅速建立两条输液通路,快速输液、输血,很快纠正了休克。
休克可使脑缺氧、脑血流量下降,如未及时纠正可加重脑损伤,且手术可加重休克而致死亡。
因此能否及时纠正休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本组病人合并的休克均及时纠正,术后恢复良好。
4.防治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颅内并发症的关键是争取及时彻底清创。
所谓及时即力争在伤后6~8小时清创,在运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的条件下最迟不超过伤后48小时,但抗生素的使用绝不能替代及时彻底的清创。
怎样救治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张先生是一名上班族,在开车上班途中,由于遭遇了四车连撞的无妄之灾,头部受到了重击,瞬间失去意识,醒来之时,自己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护理人员告知他基本止血已经完成,稍后可能会进行手术,只需要遵循医护人员的医嘱,好好休息,隔一段时间就能痊愈。
张先生的事情只是一个索引,事实上,我国临床各类型外伤中,颅脑外伤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这和当前社会环境下,工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有较大关联,各种高空作业、交通事故,都会导致相关事故发生率增加,也间接提高了医院收治颅脑外伤的人数。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重视颅脑外伤病人的针对性救治,从而保证患者能够转危为安。
1什么是颅脑外伤?颅脑外伤,顾名思义,就是在头颅位置出现的外伤,通常致病原因包含撞伤、跌伤、高空坠落等。
颅脑外伤如果细分,可以分成颅内组织损伤、颅骨损伤和软组织头皮损伤,但是在实际受伤案例中,常会出现三种损伤合并发生的现象。
如果是开放性颅脑外伤,可以通过伤口,令脑组织和外界相通,波及颅脑各个部分,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鉴于脑组织生理功能极其特殊,因此也会相应提高颅脑外伤的死亡率,针对颅脑外伤的急救和治疗,对于患者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2颅脑外伤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2.1 急性期精神障碍首先是意识障碍,该症状通常在闭合性脑外伤中较为常见,分析可能和颅腔中,脑组织出现较大幅度的旋转型移动息息相关。
若脑震荡程度较轻,通常会发生在出现外伤的30分钟内,若情况相对严重,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
另外也包括脑外伤后急性障碍,患者容易感到疲劳,神思困顿,或者出现行为冲动,或整个人处于谵妄状态。
2.2 后期精神障碍首先是脑外伤后综合征。
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头昏、头晕、头痛,伴有情绪较差、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等症状。
这种脑震荡后综合症症状,持续几个月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迁延日久,久治不愈,很可能和患者自身心理素质以及社会因素相关。
其次是脑外伤后神经症。
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焦虑癔症,也会表现为痉挛、偏瘫、截瘫等病症,并基于心理因素,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8期149幸福生活指南重症颅脑外伤的急诊护理措施鲁旭辉四川省绵阳富临医院 621000重症颅脑外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引发颅脑外伤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都与瞬间撞击硬物有关,而且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通常还伴有其他部位的器官损伤,送诊后需要即刻接受手术治疗。
有效的治疗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十分关键,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也同样举足轻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存活率。
1、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1.1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应急能力 颅脑外伤患者有一定的突发性,病情危重,匆忙入院时患者普遍存在恐惧和担忧心理,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会被自己的伤势吓倒而大哭大闹。
同时患者家属由于担心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焦躁敏感,甚至对抢救产生干扰。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应对突发情况或者紧急情况的能力,快速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同时快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成功实施预检分诊,帮助危重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往往由于取缺乏应急能力,无法冷静从容的进行分诊,延误了患者抢救的时间。
1.2护理人员急诊护理的综合水平不足 急诊护理具有病员突发性和流动性强的特点,护理人员随时可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需要具备高超的急救护理能力,以应对各种情况,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措施。
但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许多医院的急诊护理人员不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护理专业知识比较薄弱。
在护理过程中的失误易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使患者的情绪发生波动,从而直接影响了患者后期的急诊治疗。
2、急诊护理措施2.1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分类诊治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病情都十分危急,但还是需要通过患者家属了解导致颅脑外伤的原因,认真查看患者头部损伤情况以及其他部位流血情况,然后利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 )以及哥拉斯昏迷评分系统(GCS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若MEWS ≥4分或者GCS 评分<7分,需要立即送入抢救室进行急救,主动观察患者的病情,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医生进行抢救前先让患者处于平卧位,并抬高其下肢20°,使患者身体的重要器官能够正常供血。
脑外伤重症患者的救治与观察:95例临床分析一、病例资料本报告共纳入95例脑外伤重症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34例;年龄分布为1075岁,平均年龄43.2岁。
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48例,高空坠落21例,摔伤15例,打击伤11例。
伤后就诊时间范围为0.524小时,平均就诊时间4.3小时。
二、救治策略1. 急救处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紧急评估,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创伤出血、骨折等并发症。
2. 神经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或MRI检查,以评估脑部损伤程度和范围。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取脱水、降颅压、激素治疗、抗感染等药物治疗。
其中,48例行脑室引流术,3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
4. 外科治疗:对于严重脑挫裂伤、脑挫裂合并脑内血肿、脑挫裂合并脑积水等患者,及时开展外科手术治疗。
5. 综合治疗: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
三、观察要点1. 意识状态:持续监测患者意识状态,评估意识障碍程度,及时发现意识变化。
2. 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保持稳定。
3. 颅内压:定期监测颅内压,观察有无增高趋势,及时采取措施。
4. 神经功能: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运动、感觉、言语、视觉等方面功能。
5. 并发症:警惕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结果1. 救治效果:经过积极救治,95例患者中,47例恢复正常生活,38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10例患者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
2. 观察体会:在救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案例分享1. 案例一:患者男性,45岁,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受伤。
伤后就诊时间为3小时,头颅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立即行脑室引流术,并给予药物治疗。
经过1周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2. 案例二:患者女性,32岁,因高空坠落致头部受伤。
处理颅脑外伤的注意事项颅脑外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且情况往往一般较为严重,所以其急救方法非常关键。
一、什么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
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
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
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
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脑损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损害是在脑组织的某个特定区域(局灶性)还是广泛性的损害(弥散性)。
不同区域的脑损害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局灶性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异常等症状。
而弥散性脑损害常影响记忆、睡眠或导致意识模糊和昏迷。
根据受伤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其中最轻的是轻型的,往往病人是有一会儿的意识障碍,30分钟之内就能醒过来。
中型的是12个小时之内就能醒过来。
重型的意识障碍发生的时间比较长,一两天才醒,或者是更长的时间。
最重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陷入一个深昏迷状态,往往伴有创伤性的休克或者是其它的严重损伤。
二、治疗1、一般治疗方法颅脑损伤以后为了让肢体的灵活度提高,应该好好的进行身体锻炼,可以让行动更加灵活,会出现很多不舒服的感觉,要配合医生好好治疗,这样才能恢复得更好,还应该多吃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热量食物,脂肪含量过高的饮食需要避免。
2、药物治疗方式为了让患者的血液循环速度得到改善,可以服用利福平,能够让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偏头痛以及缺血性神经障碍等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服用胞磷胆碱钠片,对于脑血管意外或者颅脑损伤所引起的后遗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注射类药物颅脑损伤后出现后遗症,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营养神经药物,因为颅脑损伤后主要是会留有一些神经方面或精神方面的表现,恢复神经系统重要功能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常见的药物有神经节苷脂,对神经再生有重大促进作用,可以修复并促使脑神经再次发育。
撞伤头部的急救方法从楼上或是窗户跌落时,或者从床上摔下来,都会撞到头部,如果只是撞伤手脚,尚无妨,要是撞到头部,就必须注意,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下面让店铺给大家介绍撞伤头部的急救方法,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撞伤头部的急救方法(1)急救处理①大声哭泣,即可放心:如果大声哭泣、意识清楚、没有呕吐,即可证明症状较轻,只要让其保持安静即可,但是有时候外表症状较轻,却可能发生脑部出血或头颅骨折,最好接受诊查。
②精神模糊时,应立即联络救护车:这时头部没有外伤,也可能发生脑部出血,如果意识模糊或昏迷不醒时,应使其躺下,尽快联络救护车。
③出现这些情况时,必须求医诊治:平常不呕吐的孩子却发生呕吐或表情不对时应求医诊治。
呕吐时、引起惊厥时、恶心时、耳和鼻出血时、摸头就凹陷或膨胀时,应求医。
④观察2~3天:头部若有异常,在2~3天内就会发生症状,有时候可能惊厥或突然昏倒。
应冷静观察2~3天,只要有异常,立即送医院。
(2)家庭护理用毛巾冷敷肿疱,有擦伤、割伤的要消毒。
即使割伤是小伤,为了慎重起见,也要送医院处理。
用清洁的纱布压迫出血的部位以止血。
撞伤的部位要冷敷,不要摇晃或抚摸头。
立着抱宝宝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
当天尽量保持安静,晚上也要观察宝宝有没有恶心、嗜睡、头痛及惊厥。
交通事故头部受伤怎么处理急救措施1.发现受伤者,应尽快检查头部有无外伤,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移动患者,并按以下程序迅速抢救:a:取昏睡体位:即让负伤者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
b:若呼吸停止则进行人工呼吸,若脉搏消失则进行心脏按摩。
c:若头皮出血时,用纱布等干净直接压迫止血。
2.如果头受伤后,有血液和脑脊液从鼻、耳流出,就一定要负伤者平卧,患侧向下。
即左耳、鼻流出脑脊液时左侧向下,右侧流时右侧向下。
如果喉和鼻大量出血,则容易引起呼吸困难,应让受伤者取昏睡体位,以使其呼吸方便。
注意事项1.受伤后光有头痛头晕,说明是轻伤;除此外还有瞳孔散大,偏瘫或者抽风,那至少是中等以上的脑伤了。
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
一、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二、颅脑外伤的生活护理三、颅脑外伤的
治疗方法
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1、颅脑外伤伤后清醒无手术指征者怎么急救
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证充足的营养
物质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持续昏迷伤后24小时应鼻饲流质,以保障营
养的供给。具体指导参见“颅内肿瘤知识宣教”.有消化道出血时,应暂
进食,经止血后方可进食,并避免辛辣刺激,以免加重消化道出血。
需手术清除血肿或骨折复位时,术前应禁食10~12小时禁止饮6~8小
时,以免麻醉后食物反流、误吸。
体位: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2、颅脑外伤的急救要进行检查指导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需要反复腰穿,其目的是排除血性脑脊
液、了解出血的转归。穿刺时应侧卧位,两膝弯曲,大腿向腹壁靠拢,头则
向胸部屈曲,以使腰背尽量向后弓曲,不随意改变体位,以防误伤。穿刺后
应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脑脊液压力改变,引起头痛。
3、颅脑外伤的急救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的改变可反映病情的轻重,瞳孔是反映颅脑伤情变化的窗
户,所以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病情变化,如患者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
躁动转为嗜睡时应提高警惕,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留专人守护,
间隔5~10min观察瞳孔变化。对重症患者实施颅内压时时监测,当颅内压
高于5.30kPa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营养支持护理是颅脑外伤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一般患者术后1d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