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SFZ JD0101002-2015
- 格式:pdf
- 大小:305.24 KB
- 文档页数: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行政行业标准SF/T0068—2020环境损害致人身伤害司法鉴定技术导则Guidelines for Forensic Investigation of Human Body InjuryCaused by Environmental Damage2020-05-29发布2020-05-29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司法部信息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宁国、陈忆九、沈敏、李芸、马文军、刘涛、黄波涛、程亦斌、马栋、邹冬华、秦志强、张建华、黄平、李正东。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巨大,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形势仍十分严峻。
目前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对于环境损害鉴定,我国目前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标准,面向大气、水体和土壤等自然生态环境损害的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林木、农作物和渔业资源等日渐完备的保护方案。
然而,对于因环境损害造成污染物超标,引起人身伤害的问题却很少涉及。
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类的健康,人类才是生活在美好环境中的主体,环境损害归根到底也以是否影响到人体健康为评价标准。
在因环境损害造成的人身健康损害评估方面,不仅需要可量化地估计健康损害的程度,而且还要在环境-疾病-退行性改变-人体的复杂关系中准确把握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
环境污染案件中受害人可因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而造成健康危害,其后果与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进入人体的途径等因素有关。
大气污染不仅可损害人呼吸系统、造血系统,长期接触和蓄积作用还可致癌。
大气环境还包括噪音污染、光污染等,对人体内分泌、消化系统也会造成危害,还可引起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孕妇流产率增高和胎儿畸形等问题。
第1篇一、引言开棺验尸,即对已故者进行尸体解剖,以查明死因、死亡时间、尸体状态等情况。
这一行为涉及公民的隐私权、尊严权等法律问题。
为了规范开棺验尸的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开棺验尸的规定进行探讨。
二、开棺验尸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为了查明死因,必要时可以解剖尸体,但应当经过死者家属同意。
对于因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其他不宜公开的原因,死者家属不同意解剖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决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因生命、身体、健康遭受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三、开棺验尸的程序规定1.申请开棺验尸需由有关机关或单位提出申请,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
申请时,应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死亡证明、尸体解剖申请表等。
2.批准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申请,死者家属有优先同意权。
如果死者家属不同意,有关机关可依法决定是否进行开棺验尸。
对于其他单位或个人提出的申请,需经死者家属同意或由法院判决。
3.通知在决定进行开棺验尸后,有关机关应通知死者家属。
通知方式包括书面通知、口头通知等。
4.实施开棺验尸应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或殡仪馆进行,并由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主持。
验尸过程中,应保护死者的尊严,避免泄露死者隐私。
5.结果告知验尸结束后,有关机关应将验尸结果告知死者家属。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其他不宜公开的原因,可适当保密。
四、开棺验尸的法律责任1.未经同意擅自开棺验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未经死者家属同意擅自开棺验尸,侵犯死者尊严,构成侵权行为。
侵权人应承担侵权责任。
第1篇一、引言尸解,是指对已故者尸体进行解剖、检验,以查明死因、确定死亡性质、查明犯罪事实等活动。
尸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学家、法医学家对尸解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尸解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尸解过程中涉及到法律规定、伦理道德等问题,本文将从尸解告知法律规定入手,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尸解告知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被告人进行审判,必须依法进行,依法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在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上诉权等合法权益,对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进行保护。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尸检工作,尸检结果应当及时告知死者家属。
”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尸解告知的法律要求1.尸解告知的主体尸解告知的主体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等。
2.尸解告知的时间尸解告知的时间应在尸检工作完成后,尸检结果确定后。
具体时间要求如下:(1)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应在尸检结果确定后及时告知死者家属。
(2)卫生行政部门在处理医疗事故时,应在尸检结果确定后及时告知死者家属。
(3)医疗机构在开展尸检工作时,应在尸检结果确定后及时告知死者家属。
3.尸解告知的内容尸解告知的内容主要包括:(1)尸检的目的、方法、过程。
(2)尸检结果,包括死因、死亡性质、是否有犯罪事实等。
第1篇一、引言死亡尸检,是指医生对死者尸体进行解剖检查,以查明死因、确定死因性质和死亡时间等医学问题的过程。
在我国,死亡尸检是一项重要的医学鉴定活动,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死亡尸检的法律规定、程序、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死亡尸检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为了查明死因,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检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为了查明死因,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检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条规定:“为了查明死因,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检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在接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尸体解剖检查通知后,应当予以配合。
”三、死亡尸检的程序1.通知与申请(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需要尸检的案件后,应当立即对尸体进行尸检。
(2)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要求进行尸检的,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2.尸检时间尸检应当在死亡后24小时内进行,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48小时。
3.尸检地点尸检应当在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指定的地点进行。
4.尸检人员尸检由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进行,必要时可以邀请其他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医师参加。
5.尸检方法尸检采用解剖学、病理学、法医学等方法,对尸体进行全面检查。
6.尸检记录尸检人员应当详细记录尸检过程、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7.尸检结论尸检结论应当明确死因、死因性质和死亡时间等。
8.尸检报告尸检报告由尸检人员出具,并经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审核后,送达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
四、死亡尸检的法律效力1.证据效力死亡尸检结论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我国尸体解剖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发布时间:2023-02-01T06:30:57.77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6期8月作者:高丽丽[导读] 近几年,随着法医尸体解剖的纠纷问题不断提高,尸体解剖过程中面临着管理不足问题、尸解不全面、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高丽丽兰州铁路公安局银川公安处刑事技术支队摘要:近几年,随着法医尸体解剖的纠纷问题不断提高,尸体解剖过程中面临着管理不足问题、尸解不全面、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针对尸体解剖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国内尸体解剖水平和工作的提高,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法医专业;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问题和改进前言:尸体解剖作为一种对死者死亡原因查明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也是法医病理学解剖人员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现阶段,国内尸体解剖分为普通尸体解剖与司法解剖等两种类型。
其中,普通病理解剖主要是对死者的死亡原因如病理方面的解剖。
而司法尸体解剖则具备司法鉴定意义,即法医解剖,由该公安局与检察院等相关执法部门、医学、政法与公安院校的法医学系以及在司法厅局进行注册的第三方鉴定机构等,不仅能都对死亡原因进行鉴定,还涉及了对死亡时间的推断、致伤物的推断等方面内容。
但两者之间存在报告文书方面的不同和检验项目的不同。
尽管现阶段国内针对尸体解剖方面出台了部分尸体解剖标准和规范,提高了国内的尸体解剖水平,但针对国内不同的鉴定机构的尸体解剖的鉴定文书方面等,依然存在些许问题有待改进,因此本文对该些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此促进国内尸体解剖质量与鉴定水平等方面的提升[1]。
1、现阶段国内法医尸体解剖方面存在的问题1.1尸体解剖机构过于分散,管理不足受历史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国内尸体解剖工作的开展,既包含了医学院和司法行政部门,还包括社会第三方鉴定机构。
截至2017年底,结合司法局网站上所显示的全国从事法医、物证以及声像资料等方面的鉴定业务机构约有2700家,其中关于法医病理鉴定的单位由仅720家,(除去公安局、检察院等执法系统以及尚未在司法局中注册的机构)等,由于分属系统不同、管理质量不足,导致尸体解剖机构的资质和技术方面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2]。
一、引言尸体检测,又称尸检、尸表检验或尸体解剖,是指对已故人体进行医学检查和检验的过程,以查明死因、确定死亡时间、分析死因过程、查明死亡方式等。
尸体检测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查明案件真相、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尸体检测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尸检的法律法规、程序、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尸检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依法开展鉴定工作,对案件涉及的尸体、物证、痕迹等进行鉴定。
鉴定人应当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不得徇私舞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应当进行尸检。
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重大责任的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要求进行尸检。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尸体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尸体处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尸检。
尸检应当由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作为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三、尸检的程序尸检的申请可以由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死者家属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提出。
2.审查接到申请后,有关单位应当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尸检条件的,应当同意进行尸检。
3.通知尸检单位应当及时通知死者家属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告知尸检的时间和地点。
尸体解剖旳受理和规则一、中华学会尸检受理规则1、必须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受理尸检;2、受理尸检范畴涉及①一般病理尸检;②波及医、患争议旳尸检(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旳尸检机构实行)。
3、受理尸检部门应是具有独立尸检能力旳①医院病理科;②医学院校旳病理学教研室;经医政部门注册旳病理学诊断中心。
4、主持尸检(主检)人员应是接受过尸检训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旳病理学医师或病理学教师,必要时,邀请法医参与尸检。
5、申请或委托尸检方,涉及①有关医院;②卫生行政部门;③司法机关;④死者旳亲属或代理人;⑤被受理尸检方承认旳其她申请或委托方。
6、申请或委托尸检方必须向受理尸检方递交有关资料。
(1)死者旳死亡证明。
(2)有申请或委托主当事人签名、负责人签名和加盖委托单位公章旳尸检申请书委托书。
(3)逐项认真填写旳尸检申请书(涉及死者旳临床资料要点和其她需要阐明旳状况)。
7、互者亲属或代理人签订阐明尸检有关事项旳《死者亲属或代理人委托尸检知情批准书》(由受理尸检方制定),并确认如下事项。
(1)批准有关受理尸检机构对死者进行尸检。
(2)授权主持尸检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拟定尸检旳术式、范畴、脏器或组织旳取留及其解决方式。
(3)主持尸检人员负责遗传尸检后旳体表切口缝合,不参与尸检后遗体旳其他安顿事项。
(4)明确新生儿和围生期胎儿尸检后旳尸体解决措施。
(5)批准对尸检过程进行必要旳照相、录像,并确认与否批准教学示教。
(6)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可提供死者所患旳重要疾病和死因;难以做出明确结论时,可仅提交病理描述性尸检报告。
(7)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送给委托尸检方。
(8)下列状况旳尸检可不受理。
(1)委托尸检手续不完备者(涉及未按规则交纳尸检费用者)。
(2)拒签《死者亲属或代理人委托尸检知情批准书》者《涉及对于尸检旳术式、范畴、脏器或组织旳取留及其解决方式等持有异议,从而影响尸检实行和尸检结论形成者》。
(3)委托尸检方与受理尸检方就波及尸检旳某些重要问题未能达到合同者。
第1篇一、引言刑事尸检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对尸体进行检验,以查明死因、死亡时间、死亡方式、尸体损伤情况等,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司法鉴定活动。
刑事尸检法律规定是指在法律框架下,对刑事尸检的程序、方法、责任等方面进行的规范。
以下将从刑事尸检的定义、法律依据、程序、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其中涉及刑事尸检的规定主要包括:(1)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对于死亡案件,应当及时进行尸检,查明死因。
”(2)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对于因犯罪行为死亡的,应当进行尸检,查明死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刑事尸检的具体程序、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1)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对于死亡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法医进行尸检。
”(2)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法医进行尸检,应当遵守以下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对司法鉴定人的资格、执业范围、权利义务等进行了规定,其中涉及刑事尸检的相关内容。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生命权、健康权等民事权利进行了规定,与刑事尸检有一定的关联。
三、刑事尸检程序1.尸检申请(1)公安机关接到死亡案件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尸检。
(2)当事人或其近亲属要求进行尸检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2.尸检通知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法医进行尸检,并告知尸检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3.尸检实施(1)法医应当根据尸检通知,按时到达现场,进行尸检。
(2)法医在尸检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尸检结果的准确性。
4.尸检报告法医完成尸检后,应当出具尸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死因、死亡时间、死亡方式、尸体损伤情况等。
5.尸检报告送达公安机关应当将尸检报告送达当事人或其近亲属。
法医尸体解剖检验室建设
法医学尸体解剖在司法尤其是刑事案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的法医学尸体解剖环境相对较差,借用伊宁市殡仪馆化妆室,工作环境差,条件简陋,没有通风排气设施,使得法医在尸体解剖时常面对来自空气污染、生物感染和心理方面的危害。
并缺乏实时监控与录像等设备,不能适应命案尸体及其他非正常死亡的解剖和检验。
伊宁市(县级)法医解剖室设备配置
说明:本项目共有7个功能区:1个标准尸体解剖区,1间办公室,1间更衣室,1间淋浴间,1间卫生间,1间接待室,1个办公监控休息区。
一、标准高腐尸体解剖区(室)
1 双排风尸体解剖台1 台,
2 移动式法医摄影台1台
3尸体解剖室空气净化送风系统
4 尸体解剖室空气净化抽风系统
5 健康安全紫外消毒系统
6无影防炫目照明系统
二、办公监控休息区(室)
(一) 监控及摄录像系统
1 监控及摄录像设备及对讲系统 1 套按照GA/T830-2009,《尸体解剖检验室建设规范》标准执行。
实验一法医尸体检验[实验目的]1.掌握常规法医尸体解剖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熟悉特殊法医尸体解剖的程序、内容和方法。
2.熟悉法医尸体解剖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3. 牢固掌握法医尸体解剖与病理尸体解剖的不同。
4.熟悉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协议书、尸体检验记录等程序。
[实验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由昆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制作的《法医尸体解剖录像带》。
2.在进一步法医病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安排时间,将学生分两组参加由教师示教的法医尸体解剖程序与规范的示范性教学。
使学生在熟悉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协议书、尸体检验记录等程序的基础上,学习规范的尸体检验方法。
[教学时间] 15-20学时[实验内容]1.观看法医尸体解剖录像带。
2.讲解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光盘中教材图片二十六。
3.观看法医尸体解剖示教,每位学生观看的尸体解剖不少于5次。
[法医尸体解剖程序]1.法医尸体解剖前的准备工作。
2.尸体衣着检验的方法和步骤。
3.尸表检验的方法和步骤。
4.尸体解剖的方法和步骤。
5.尸体解剖后的尸体复原工作。
6.法医尸体解剖的后续工作。
[法医尸体解剖操作]详见法医病理教研室所发的教学光盘中,有关“法医病理鉴定技术标准”内容。
[思考题]1.法医尸体解剖有何法医学意义?常规法医尸体解剖有哪些重要程序?2.尸体内脏的取出和检查方法有哪些?各内脏的检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如何进行损伤尸体的法医学尸体检验?4.法医尸体解剖前的准备工作和法医尸体解剖的后续工作有哪些?5、法医尸体解剖与病理尸体解剖有何不同?实验二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推断[实验目的]1.掌握各种尸体现象的形态特征及法医学意义。
2.掌握自溶与坏死的鉴别。
3.熟悉死亡时间推断的常用方法。
[实验方法]1.观察并描述教学标本和教学切片。
2.讲解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光盘中教材图片\实验三的图片观察内容。
2015-11-20实施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司法鉴定技术规范SF/Z JD0101002——20152015-11-20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 (I)引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法医学尸体解剖程序及技术要求 (2)5尸体解剖记录 (6)6尸体解剖报告 (7)7常见案例检查方案 (8)前言本技术规范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有关规定,运用法医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法医病理学鉴定的实践经验而制定,为法医学尸体检验、死亡原因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和统一标准。
本技术规范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卫生部《尸体解剖规则》和欧盟部长委员会提案《法医学尸体解剖协调规则》、美国法医协会《法医学尸体解剖执行标准》。
本技术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忆九、官大威、秦志强、张国华、刘宁国、张建华、黄平、邹冬华、李正东、邵煜。
引言现阶段我国在法医学尸体检验方面已建立了多项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并按不同的死亡原因规定了相关尸体检验的重点内容和方法。
然而,上述标准、规范中均未系统地规定法医学尸体检验的总体原则、一般注意事项以及现场勘验、尸体解剖程序和要求、尸体解剖报告格式及特殊尸体的检验方案等。
鉴于此,有必要借鉴国内外法医学领域新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技术成果,并结合当前我国法医学鉴定工作的实际现状,制订一项全面、系统、可操作性强,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该技术规范有助于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过程中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工作程序,有助于法医学重新鉴定工作的开展,能为相关学术交流提供技术支持。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法医学尸体检验的一般原则、条件和作业程序。
本技术规范的内容包括现场尸体勘验、尸表检验的一般程序原则以及法医学尸体解剖操作规范等。
由于法医学鉴定个案复杂多变,鉴定实践中基于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中本技术规范的各部分内容均可酌情独立使用。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法医学鉴定的尸体检验。
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1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法医学尸体解剖的一般程序及规则。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级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及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A/T117-2005现场照相、录像要求规则GA/T147-1996法医学尸体解剖GA/T148-1996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GA/T149-1996法医学尸表检验GA/T150-1996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GA/T151-1996新生儿尸体检验GA/T167-1997中毒尸体检验规范GA/T168-1997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GA/T169-1997法医学物证检材的提取、保存与送检GA/T170-1997猝死尸体的检验GA/T221-1999物证检验照相要求规则GA/T223-1999尸体辨认照相、录像方法规则GA268-2009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欧盟部长委员会提案Rec(99)3E-2009法医学尸体解剖协调规则(On the Harmonisation of Medico-Legal Autopsy Rules)美国法医协会-2005法医学尸体解剖执行标准(Forensic Autopsy Performance Standards)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现场尸体勘验external examination of the body at scene指在案件发生或发现尸体的场所,继案情调查、现场勘验之后,进行的尸表检验,同时发现和采集有关生物源性物证及其他相关物证检材的过程。
3.2尸表检验external examination of the body指对尸体衣着、一般情况、尸体现象及尸体外表痕迹等进行检查并采集有关生物源性物证及其他相关物证检材的过程。
3.3尸体解剖medico-legal autopsy即尸体解剖检验,简称尸检或尸解,对死者遗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医学观察和解剖。
3.4组织学检验histological examination指将组织样本制成厚约数微米的切片,经不同方法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胞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
4法医学尸体解剖程序及技术要求4.1法医学尸体解剖原则4.1.1合法原则法医学尸体解剖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尽可能尊重民族风俗或习惯,特殊情况下有关人员应依法履行回避制度。
4.1.2客观公正原则法医学尸体解剖过程中应当实事求是,以科学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不屈服于各方力量。
4.1.3全面系统原则尸体检验(特别是初次尸检)务必要全面细致,避免因检验不全面发生纰漏而影响尸体解剖结论或复检工作。
应特别关注包括衣着、隐蔽部位、体腔及器官的各种阳性发现和阴性结果,并尽可能全面提取组织、体液、毛发、指甲等生物检材以备检。
4.1.4准确辨识原则辨识过程包括肉眼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应通过仔细的观察辨识病理改变,根据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作出合乎逻辑的分析和鉴别。
4.1.5正确采样原则法医病理学检材包括人体器官、组织及供毒物分析等实验室检查的生物检材。
尸体解剖过程应在详细了解案情、完整把握案件特点、正确认识病变的基础上按法医学检材提取要求正确、有效地提取检材。
4.1.6实时记录原则尸体检验过程中须及时以文字和图像形式进行实时记录。
不仅要记录阳性改变,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特征也必须记录在案。
4.1.7检材妥善保存原则法医病理学检材必须妥善保存、备检,器官检材应保存到案件终结,组织石蜡块及组织病理切片检材应永久保存。
4.1.8结果相互印证原则尸体解剖过程中提取的生物检材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得的结果,应综合尸体检验所见情况分析审定后再采纳,避免仅依据某一项检测结果出具鉴定意见。
4.1.9综合判断原则法医病理学鉴定意见必须依据尸体检验的客观所见,结合调查案情(包括死亡过程、客观病史等)、现场勘验信息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形态变化与功能变化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后综合判断。
4.2法医学尸体解剖的适用范围4.2.1非自然死亡。
4.2.2死亡原因或死亡方式不明确时,无论尸体处于何种腐败程度,均需进行尸体解剖,包括以下情况:a)他杀或怀疑他杀;b)存有疑义或争议的猝死;c)侵犯人身健康权益,如怀疑人身伤害或任何形式的虐待等行为;d)涉及患者死亡的医患纠纷;e)意外死亡,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家中意外死亡;f)职业性疾病或损伤;g)工业或环境灾害、烈性传染病死亡;h)监管期内死亡;i)无名尸体或白骨化尸体;j)明确或可疑的对公共健康有危害的疾病所致的死亡;k)其他涉及法律问题的死亡。
4.3现场尸体勘验的任务和职责现场尸体勘验应在现场指挥人员主持下进行,法医应与参加现场勘验的其他专业人员明确分工、密切配合。
主要任务和职责是:a)确认死亡;b)从相关人员处获取与死亡有关的所有案情材料;c)观察尸体所处环境与方位,检查衣着服饰情况;d)检查尸体和现场中血痕、毛发等生物学物证的分布和特征,并收集法医物证检材;e)检查尸体和现场中呕吐物分布和特征,检查尸体所处环境中遗留毒(药)物及包装物情况,并收集法医毒物分析检材;f)对尸体体表进行初步检查,结合现场勘验情况初步判断死因、死亡方式、致伤物等;g)检查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
推断死亡时间时,均需记录周围环境温度,除尸体已经高度腐败或者白骨化外,均需测量尸体直肠深部温度,并通过尸体温度、尸斑、尸僵等情况结合其它发现综合判断;h)防止尸体在搬运和储藏保存过程中的损伤和破坏。
4.4尸体解剖的基本要求4.4.1尸体解剖前的准备工作4.4.1.1应先了解案情及现场勘验情况:了解死者的一般情况、生前病史、案发经过、损伤或死亡过程、尸体发现经过和尸体检验要求解决的问题等。
如果死者近期曾在医院就诊,应当同时提取留存的血样、病历、影像学资料及其他医学记录。
4.4.1.2工作条件的准备:尸体解剖应在具备一定条件和设备的尸体解剖室进行,解剖室应设置尸体解剖台,并设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和必要的记录设备;在条件允许时可在解剖前进行X线、CT或其他辅助检查。
4.4.1.3若必要,提取死者指纹,并剪取尸体双手指甲以备检。
4.4.1.4记录检验时间和地点,记录尸体检验人员、助手和其他在场人的姓名、身份及各自在尸体检验中所承担的工作。
4.4.2尸表检验4.4.2.1进行衣着检查后方可移除尸体衣着。
4.4.2.2详细检查每件衣物、纽扣及饰物的式样、材料、花色、商标、尺码;检查衣物口袋内的物品;检查衣物的附着物,如纤维、橡胶、火药、毛发、油漆、油脂、血迹或人体分泌物等并分别提取;检查衣物上破损的部位、形态、大小,并与尸体上对应部位的损伤进行比对,查找致伤物作用痕迹。
4.4.2.3尸体体表以及与外部相通的孔道内留有血迹、污渍、附着物等情况时,在拍照、记录后应擦拭、清洗并再次细致检查。
4.4.2.4检查并记录尸长、体型、发长、发色、口腔(牙齿)等体表个体特征。
4.4.2.5检查并记录尸体现象。
4.4.2.6检查眼睑、眼球、角膜及瞳孔变化。
4.4.2.7检查并记录体表损伤的形态特征,按头颅、胸肋骨、脊柱、四肢长骨等部位检查骨折情况。
4.4.2.8进行胸、腹(盆)腔穿刺检查积血(液)情况。
4.4.2.9提取皮肤损伤部位检材进行组织学检验。
4.4.3尸体剖验4.4.3.1头颅4.4.3.1.1检查头皮下及帽状腱膜,比较损伤、出血部位与表皮损伤的位置关系。
4.4.3.1.2颜面部的检查原则上应尽可能采用不破坏外观容貌的方法进行,需要鉴别和确定伤病时,可局部切开、分离颜面部皮肤及皮下软组织。
4.4.3.1.3颅骨的检查和记录必须包括对内、外板表面及完整性的检查。
如有需要应对颅骨的厚度、骨缝、颅板障结构及第一、二颈椎的连接情况等进行检查并描述记录。
4.4.3.1.4全面检查硬脑膜、蛛网膜及其下腔、软脑膜、脑脊液,大脑、小脑、脑干、垂体表面以及脑血管、神经。
4.4.3.1.5一般情况下,脑的切开检查均应在甲醛溶液固定充分之后(约7-10天)进行。
若脑组织明显自溶,已不具备进一步组织学检查条件,可不经固定直接切开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