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实验室血液样本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血站检验科个人工作总结血站检验科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篇(一)个人工作总结:在血站检验科的工作中,我负责进展血液样本的检验和分析,并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
以下是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个人工作总结:1. 准备工作:每天开场工作前,我会检查实验室的设备和试剂,确保所有的设备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并确保试剂的有效期没有过期。
这样做可以防止因设备故障或试剂失效而延误工程的测试和结果的准确性。
2. 样本处理:我经常从采集点接收到大量的血液样本,我的工作是对每份样本进展登记和标记,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追踪性。
然后我会根据所需的检测工程,将样本分装和准备,以供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3. 实验操作:在进展实验操作的时候,我会根据实验方案和操作规程来操作仪器设备和试剂。
对于一些关键的检测工程,我会进展屡次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会记录实验中的各项参数和结果,并及时将它们录入到计算机中。
4. 结果分析与报告:当实验完成后,我会对结果进展分析和解读。
我会比对检测结果和参考范围,以判断样本是否存在异常。
同时,我将结果整理并报告给医生和护士,以协助他们进展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
5. 质量控制:我非常重视质量控制的工作。
因此,我会定期参加质控活动,检查和评估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准确性。
假如发现任何问题或异常,我会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在案。
总结起来,我在血站检验科的工作中,注重细节和严谨性。
我努力保证每个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并不断与团队成员合作,进步工作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我也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的专业知识,以适应新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进步自己的技能程度。
通过这些工作,我相信我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效劳,发挥自己的职业价值。
血站检验科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篇(二)作为血站采血科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也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个人总结:首先,要做到严谨细致。
作为血站采血科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保持一种高度的工作认真态度,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和流程进展工作。
血站科室分工血站是一家专门从事献血和血液相关工作的机构,为病患提供血液和血液制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血站的工作顺利进行,各个科室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分工。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血站的各个科室的职能和分工。
1.管理科室:管理科室是血站的核心,负责统筹协调各个科室的工作。
管理科室负责制定工作制度,管理人员和物资的配置,确保血站的正常运作。
此外,管理科室还负责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
2.采血科室:采血科室是血站最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从献血者身上采集血液样本。
采血科室的工作包括登记献血者信息、咨询和教育献血者、进行身体检查、采集血样等。
为了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采血科室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要求。
采血科室还要及时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标本分装和运输。
3.检验科室:检验科室是血站中最重要的科室,负责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检验。
检验科室的工作包括完成化验、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等。
在检验过程中,要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及时向管理科室和采血科室提供结果和报告。
检验科室还要负责维护和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4.储存科室:储存科室负责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储存起来,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储存科室要进行血液分型和分组,并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储存。
血液制品的储存也是储存科室的职责范围之一,储存科室必须确保血液制品的标签、储存条件和有效期等信息的准确性。
5.发放科室:发放科室负责将储存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按照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发放。
发放科室要进行需求审批、血液配型和合理分配,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及时提供。
发放科室还负责追踪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统计和记录。
6.宣传科室:宣传科室负责宣传血液献血和血液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献血的了解和参与度。
宣传科室要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血液献血宣传周、主题讲座、义务宣传等。
此外,宣传科室还负责和媒体、社会团体进行合作,提升献血宣传的效果和影响力。
血液分析实验室(新冠血液检测实验室)SOP文件血液分析实验室(新冠血液检测实验室)SOP文件目标:本SOP文件旨在规范血液分析实验室进行新冠病毒(COVID-19)血液检测的工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SOP文件旨在规范血液分析实验室进行新冠病毒(COVID-19)血液检测的工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PCR仪- 试剂盒- 试剂具备合格证明及质检报告- 试管架- 离心机- 试管- 塑料离心管- 显微镜- 安全手套- 防护口罩- 实验室消毒剂检测步骤1. 环境准备-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干燥,并进行充分消毒。
- 确保实验室设备完好,仪器校准合格,试剂储存在规定的温度下。
2. 样本收集和标签- 使用消毒剂清洁采样器具。
- 收集血液样本并妥善标记样本信息。
3. 样本处理- 将血液样本转移到塑料离心管中。
-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指导,添加适量试剂。
4. 实验操作- 将塑料离心管放入合适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
- 准备PCR仪,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参数。
-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指导,在PCR仪中进行反应。
5. 结果分析- 取出PCR仪中的反应管。
- 使用显微镜观察反应结果。
质量控制- 定期检查实验室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 每批试剂在使用前都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有效性。
- 实验过程中,始终佩戴安全手套和防护口罩,防止污染。
数据记录和存储- 在每次实验前,为每个样本建立档案,并记录样本信息、试剂批号、实验日期和结果。
- 所有数据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分析使用。
实验室消毒- 实验室每天结束后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试验台面、设备表面和废物处理区。
安全措施- 实验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该SOP文件旨在为血液分析实验室进行新冠病毒血液检测提供指导,并确保实验过程的规范和可靠性。
核酸检测血液样本与体液样本的正确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确保具备所需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包括核酸提取试剂盒、离心机等。
- 检查所有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培训和资质。
2. 样本采集- 根据标准采集程序,获取所需的血液样本或体液样本。
- 血液样本采集时,注意采集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采集量的准确控制。
- 体液样本采集时,根据样本类型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和。
3. 样本处理- 对血液样本,按照提供的操作指南使用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核酸提取。
- 对体液样本,根据样本类型和需要,采取适当的前处理步骤,如离心、过滤等。
- 按照核酸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样本处理步骤,并注意所有步骤的正确操作和时序。
4. 核酸检测- 将处理后的样本加入核酸检测试剂盒中,按照说明书进行核酸检测步骤。
- 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在检测过程中,及时记录所有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
5. 结果分析与报告- 根据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结果解读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 根据实验室要求,及时编写检测报告,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如有需要,将结果与参考值或对照样本进行比较,并记录相关信息。
6. 清洁与文档管理- 在操作完成后,及时清洁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区域,以防止交叉污染。
- 正确管理所有与样本采集、处理和检测相关的文档和记录,包括样本标识、操作记录等。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了核酸检测血液样本与体液样本的基本操作流程,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实验室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任何核酸检测操作之前,请参考相关的操作指南和实验室规程,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站核酸检测⼯作导则(2016版)⾎站核酸检测⼯作导则⼀、核酸检测技术⽤于⾎液筛查概述1.筛查项⽬⽬前⽤于⾎液筛查得核酸检测项⽬包括:⼈类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Ribonucleic Acid, HIV 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epatitis C Virus Ribonucleic Acid,HCV RNA)与⼄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2.检测⽅式核酸检测技术(NAT)筛查可通过两种⽅式进⾏:单⼈份检测(IDT)与混合样本检测(Pooled Testing)。
混合样本检测⽅法就是先将献⾎者样本进⾏不多于8⼈份混合,然后进⾏核酸分离纯化与扩增检测。
对于反应性得混合样本再进⾏拆分检测,若拆分出反应性样本(可为⼀个或多个),则呈反应性反应得⾎液进⼊隔离程序;呈阴性反应得⾎液可进⼊合格放⾏程序;如全部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全部⾎液均可进⼊合格放⾏程序。
混合样本检测模式宜在进⾏⾎清学检测后,将⾎清学检测阴性得样本进⾏混合样本检测。
单⼈份检测模式,就是对单个样本进⾏检测得模式,其中对单个样本同时三个项⽬得检测⽽⽆法区分反应性项⽬得检测称为联合检测。
对于反应性得样本可进⾏鉴别试验以确定结果.对于联检阳性样本不需等待鉴别结果,可以直接进⼊⾎液得隔离程序.3.应⽤原则实验室得检测策略应该以有效保证阳性样本得检出为⽬得.与⾎清学抗原抗体检测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提⾼⾎液安全性得作⽤,核酸检测对于早期感染得检测效果与当地得流⾏病学状况与献⾎⼈群就是相关得,因此在选择检测体系与检测模式时应从检测通量、检测系统性能、检测成本、献⾎⼈群流⾏状况、业务⼯作流程等⼏个⽅⾯进⾏综合分析,选择适合得检测模式。
⼆、检测技术⼈员要求1、⼈员得配备与资质应有与核酸检测业务相适应得岗位设置与⼈员配备,满⾜从⾎液样本采集、接收到实验室报告发出得整个核酸检测过程及其⽀持保障等需求.⾎站核酸检测实验室⼈员资质应⾄少满⾜《⾎站质量管理规范》与《⾎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关于⼈员得要求,并经过省级以上卫⽣计⽣⾏政部门组织或认可得核酸检测相关得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1、目的保证标本采集到贮存过程符合本实验室检测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标本质量。
2、适用范围本站血液检测标本、检测留样标本及临床送检标本。
3、职责采血人员或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送检、运送和交接;血库工作人员负责血液检测样本的临时接收和暂存;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办公室负责组织检验科业务人员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4、作业步骤4.1样本采集要求:4.1.1:知情同意:标本采集应征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内容包括:告知采集(留取)标本量,以及用途(仅用于本站血液检测)。
4.1.2:采集:a.初筛检测样本:采集前严格核对献血者和登记表,抽取1-2ml 的献血者血液于含饱和EDTA-Na2 /K2抗凝剂50ul的普通塑料试管中或含有抗凝剂的真空管中。
贴好与献血者登记表一致的献血序列码。
b.献血后血液检测样本:(1)留取要求:献血者献血后采集人员从血袋/留样袋中留取双份血样用于实验室的一检和二检,两支血样试管,一支为含分离胶的促凝真空管(黄盖),应先留取(不能混入血袋中保养液),另一支为EDTAK2抗凝真空管(紫盖),每支试管留取3-5ml血液,留取后立即轻轻上下颠倒至少3次与抗凝剂/促凝剂充分混匀,贴上与献血登记表、血袋标识条码一致校验码为07的献血序列码。
(2)序列码粘贴要求:序列码粘贴不歪斜、无褶皱,沿负压管盖下竖直粘贴,血型标识向上,条码清晰;(3)校对要求:一次只对一袋血液和同源样本进行贴签留样;所留标本必须按规程进行操作,并经过Spring采血管理模块对采血袋、登记表和标本管三个序列号一致后方可进入下一流程。
(4)临时储存:血液标本留取结束后及时放在2-10℃环境中保存。
c.临床送检标本要求:(1)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检者血样6-10ml,一支EDTA-K2抗凝,另一支未抗凝,每支3-5ml。
血液实验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实验人员进行血液实验,在保证实验安全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规范实验流程和操作方法。
2. 实验准备- 实验人员应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
- 准备所需的血液样本和实验用具,如试管、离心机和显微镜。
- 检查实验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工作。
3. 实验流程1. 采集血液样本:- 使用无菌注射器从受试者的静脉处采集血液。
- 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转移到无菌试管中,并轻轻颠倒混合。
2. 离心:- 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中,以适当的转速离心一段时间。
- 离心后,将血液分为血浆和红细胞两部分,并将它们分别取出。
3. 血浆分析:- 将取出的血浆样本放入分析仪器中,根据所需测试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 记录实验结果,包括测试数值和报告单位。
4. 红细胞观察:- 取出的红细胞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注意观察红细胞的数量、形状和结构,记录相关信息。
5. 清理和处理:- 将用过的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 处理废弃物、污染材料和血液样本的。
4. 实验安全- 在进行血液实验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和法律法规。
- 实验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并掌握实验安全知识。
- 处理血液样本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并妥善处理可能存在的生物危险物质。
5. 结论本操作规程提供了血液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可帮助实验人员准确、安全地进行血液实验。
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验要求和安全规范进行调整和执行。
血站工作的岗位职责血站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其专门的职责和任务:1. 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负责整个血站的运营和管理。
他们需要制定血站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并组织团队共同实施。
他们也需要负责血站的预算和财务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管理人员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机构沟通合作,促进血站的合作和发展。
2. 采血技术人员:采血技术人员是血站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们负责从献血者身上采集血液样本。
他们需要掌握正确的采血技术和操作方法,确保采集到的血液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
采血技术人员还需要与献血者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提供相关的指导。
3. 实验室人员:实验室人员负责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
他们需要掌握各种实验室技术和操作方法,如血型鉴定、病原体检测和血液成分分析等。
实验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他们还需要记录和报告检测结果,为血液的使用提供依据。
4. 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负责血站的信息管理和数据统计工作。
他们需要维护和更新献血者信息数据库,包括个人信息、献血记录和病历等。
他们还需要对献血者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为血站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信息管理人员还需要确保献血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5. 宣传教育人员:宣传教育人员负责血液献血宣传和教育工作。
他们需要制定宣传方案和策略,向公众传达献血的重要性和意义。
宣传教育人员还需要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和讲座,增加公众对献血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
他们也需要与媒体和社会团体进行合作,扩大宣传的影响力。
6. 后勤人员:后勤人员负责血站的后勤保障工作。
他们需要负责采购和管理血液采集和检测相关的设备和耗材。
后勤人员还需要维护和保养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他们还需要管理血站的库存和物资,为血站的日常运作提供支持。
7. 心理辅导人员:心理辅导人员负责献血者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工作。
他们需要与献血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检验科血液制品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的血液中提取出的某些成分,经过加工和处理后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制品。
由于血液制品的应用范围广泛,为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常常需要进行各种检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检验科常见的血液制品检测与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型鉴定、病原体检测、质量控制以及药效评价等内容。
血型鉴定是血液制品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疗过程中,血型不匹配可能导致严重的免疫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通过血型鉴定可以明确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以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目前常见的血型鉴定方法有血凝法、血凝胶法和试纸法等。
其中,血凝法是一种传统的、可靠的方法,通过观察血液与某种抗血清的凝集反应来确定血型。
而血凝胶法和试纸法则是一种更简便、快速的方法,通过在试纸或凝胶上加血样,并观察颜色的变化来确定血型。
病原体检测是确保血液制品无传染风险的重要环节。
由于血液制品来源于人体,其中可能存在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
如果这些病原体未经有效的检测和灭活处理,可能会对输血者造成感染风险。
因此,对血液制品进行病原体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核酸放大技术等。
其中,核酸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提取血液中的核酸,使用特定的引物和试剂盒来进行特异性的病原体检测。
在血液制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
质量控制包括物理性能的测试和化学成分的分析。
常见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有透析、比重测定和冻干性能测试等。
透析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将血液制品和透析溶液分离,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和分子的浓度变化来评估血液制品的透析能力。
化学成分的分析则是通过检测和分析血液制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成分比例,确保其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此外,在血液制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药效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药效评价可以评估血液制品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特性,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23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23版)》是血液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规范,旨在规范和指导血站工作人员在采集、储存、处理和输送血液及其制品过程中的操作。
本规程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行业标准制定的,内容涵盖了血站技术操作的方方面面,对保障血源安全、提高血站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总则本规程旨在规范血站技术操作,保障血液安全、有效,确保供血工作正常开展。
规程适用于各级各类血站及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采血、血液检验、血小板分离、血浆分离、冷藏、运输等环节。
二、术语与定义本章节对血站工作中常用的术语进行了定义,以便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准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术语,避免操作中出现误解。
三、采血操作规程本章节包括采血前准备、采血操作步骤、采血后处理等内容,详细规范了采血过程中各项操作要求,确保采集到的血液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四、血液储存和处理规程本章节包括血液分装、冷藏、解冻、加工等环节的操作规程,旨在确保血液得到有效保存和处理,保障其质量和安全性。
五、血液输送规程本章节包括血液运输过程中的要求,详细规定了血液包装、标识、运输工具选择、温控等要求,以确保输血过程中血液质量不受影响。
六、质量控制规程本章节规范了血站内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设备维护、环境条件、人员岗位职责分工等内容,保障血站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血站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23版)》的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操作流程,确保血液操作过程的安全有效。
血站管理者还应定期对规程进行更新、修订,以适应医疗卫生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确保规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实施《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23版)》有利于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专业水平,保障血源安全、有效,从而为临床输血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希望广大血站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学习理解并严格执行本规程,共同维护血源安全,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血站血液检测中献血者初筛检验的应用效果分析王一清;张津铨;成枫【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4(19)10【摘要】目的评估青岛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中对献血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选取500例血站无偿献血者样本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希望医疗XW1000C型全自动生化仪以及配套检测试剂展开检测。
对比两组血液标本报废率;同时取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临界阳性血液样本以及阴性血液样本,对比实验室检测与初筛检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4.4%(11/250),较对照组的20.8%(52/250)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
临界阳性血液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检出值为(48.98±4.21)U/L,阴性血液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检出值为(23.42±2.06)U/L,与实验室检测的(47.97±4.61)、(22.94±2.69)U/L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血站无偿献血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对于血液样本报废率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可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现象;同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最终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初筛检验方法有良好的可靠性,合理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检测试剂对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积极意义,值得在血站检验工作中予以推广采纳。
【总页数】3页(P95-97)【作者】王一清;张津铨;成枫【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北街道胶北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相关文献】1.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分析2.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分析3.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分析4.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体检标准进行体检,包括对献血者的健康史咨询,物理体检以及血液的初步筛查。
体检项目包括测量血压、脉搏、体重、体温、以及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规定的其他内容,血液的初步筛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谷丙转氨酶及血红蛋白检测。
无偿献血者献出的血液送进血站后,还要进行以下一系列严格的检测。
1.ALT是参与肝脏代谢的一种酶,存在于肝细胞内。
检测ALT,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整个肝细胞的损害程度。
筛除ALT升高的献血者,则可以排除肝炎病毒感染。
然而,在患非肝炎疾病时,例如糖尿病、过度肥胖甚至患感冒时、休息不好、剧烈运动等,ALT也可升高,故它的特异性较差。
所以,对药物、过度饮酒和普通感冒等致单项ALT值升高的献血者应延期献血。
2.HBsAg为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外表的抗原。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检测HBsAg能检测出急、慢性乙型和丁型肝炎的供血者。
凡HBsAg阳性的献血者均不能捐献血液。
3.由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为非保护性抗体,因此抗-HCV阳性人群同样不能捐献血液。
4.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报道以来,艾滋病在世界许多国家迅速蔓延,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此非常重视,把抗-HIV列为筛查捐血者重点检测项目,其意义重大,须经二套不同的方法、不同人员、不同试剂进行检测,任何一种试剂检测抗-HIV阳性者,须做确证试验。
凡阳性的献血者不得献血,阳性血液全部严格按报废程序处理。
5.梅毒血清学试验时用ELISA或TRUST方法检测,任何一种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捐血者均不得献血,阳性血液全部严格按报废程序处理。
6.ABO血型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
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
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
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 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
7.RH是一种血型系统,发现于1937年。
我国99%以上的人为RH阳性,汉族人RH 阴性占0.2%-0.5%,对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
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
阴性,用Rh(-)表示(即我们日常说的稀有血型或熊猫血型)。
RH血型不合的输血同样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RH血型检测和ABO血型检测同等重要。
血液不合格不等于身体不健康。
参加献血查出不合格的人群中,有部分人是身体健康的,只不过不适合献血罢了。
为了献血者和临床用血者的健康起见,卫生部为采供血机购制订的筛选献血者的各项血液检测标准比医院的体检标准还高,所以往往有部分献血检测不合格者在医院体检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