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法律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制史:宋朝经济法律内容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需要的不断增加,宋朝的经济立法有所加强,主要有禁榷立法、货币立法、市易法、市舶条法、会计立法、审计立法等。

(一)禁榷立法

禁榷又称专卖,是国家对某些商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行垄断经营的制度,又分为全部专卖制与部分专卖制。前者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包括“民营官卖”,统归国家独占经营;后者是商人在国家直接控制下进行购买和销售。

宋朝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了汉唐以来的禁榷范围。除盐、茶、酒以外,还有钒、香药、铁、石炭(煤)、醋等多种商品。从宋初开始,就对盐、茶、酒等产品进行控制,明令规定:私自煎盐三斤、酿酒三斗、造酒曲十五斤、炼钒十斤,均处极刑。两宋期间,制定有专卖法规严加管制,尤以盐、茶两项立法最为重要。盐的生产由国家统一管理控制,私人不得擅自经营。官家及商人经营,要有“盐引”或“盐钞”。否则,依成盐斤两定罪量刑。盐的分销有“官鬻”与“通商”两种形式,前者为官营运销,后者为商贩运销。经营者须按规定在产盐地批发食盐,在指定地区贩卖;若入禁地贩食盐十斤或硷盐三斤以上,依法处死。

茶的专卖与盐法大致相同。在江淮一带产茶区,有专门机构统一掌管生产经销。茶农除以茶折税外,还要将茶卖给官府;匿不送官及私卖者,茶叶没收,按值论罪。主管官吏私以官茶贸易,价值一贯五百即被处死。私自将茶叶卖给少数民族地区,按军法治罪。

(二)货币立法

宋朝以前,主要流通金属铸币,包括铜钱与铁钱。宋朝货币仍以铜铁钱为主,其制造、发行、流通、兑换、币值等均由官府统一掌管,严禁民间私自铸钱。《宋刑统·杂律》“私铸钱”明确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同条所附《刑部格敕》又加重规定:凡私自铸钱或组织谋划者,一律处绞刑并决杖一百;从犯或容留犯人者,加役流并决杖六十;铸钱地邻保配徒一年,里坊村正决杖六十。此后,两宋政权还陆续颁行诏敕,对钱币的规格、毁损、私运、境外贸易等作了详备规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流转的加快,宋朝白银贵重,铜钱不足,铁钱笨重,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遂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最初产生于四川地区。真宗时,四川行用铁钱,比值低,份量重,不便于商旅携带和民间日常使用。于是,十

六户富商用财产作保证金,以纸制交子进行结算,并可随时兑换。后因经营亏损,财力衰减,资金紧张,不能及时兑现,导致纠纷争讼不断,官府随即禁止行用。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在转运使薛田的建议下,始设益州交子务,将交子的印制、发行收归官府控制,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法规,大致内容有:(1)交子的流通期限为三年一界,期满后须换取下一界交子方可行用。(2)每界发行总量为1 206 340缗。(3)每界交子的印发,须备有本钱36万缗作为准备金,以保证其信誉和顺利流通。(4)禁止私人印制交子,伪造者按私造官府文书、印章罪论处,告发者奖赏。

神宗熙宁年间,曾制定《伪造交子法》,“立伪造罪赏如官印文书法”。随着交子的流通区域由四川地区扩展到陕西、京西等地,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又置京西北路交子所,并仿照川陕路立伪造法,“通情转用并邻人不告者,皆罪之;私造交子纸者,罪以徒配”。

南宋高宗时期,还曾印制关子和会子。高宗初年,因江西屯兵用钱,而钱重难致,印制关子应付军需。关子可换取茶、盐引或兑取现钱,也可用于民间官私贸易。会子始造于民间,后收归官府统一印行。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定伪造会子法”:“凡伪造者皆处斩,告发者赏钱千贯。”并印在会子票面上。

宋朝纸币的品种、流通量不断增加,流通区域也较为广泛,因而禁止伪造纸币的法令日趋严峻。但南宋中期以后,由于不断增加纸币发行量,导致大幅度贬值,社会经济濒于崩溃。

(三)市易法

北宋神宗时期,为扭转财政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熙宁五年(1072年),开始施行市易法,先后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置21个市易务,收储各种货物;商人可用金银财产作抵押,从市易务赊购货物售卖;半年后,加收利息百分之十;一年后,加收百分之二十;过期不还,每月另加收百分之二罚金。外来客商可将无法脱手的货物卖给官府,并允许在市易务售卖,也可折换官府其他物品。市易法的推行,限制了富商大贾垄断市场交易,操纵物价,牟取暴利的投机活动,减少了中小商贩及居民过多的利益损失,客观上有利于商业繁荣。同时,也使官府从平抑物价和商税方面获得丰厚利润,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不过,王安石被免职后,新法也陆续被废止。

(四)市舶条法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带来丰厚利润。朝廷对此极为重视,除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外,还颁布大量单行法令,以调整海外贸易活动。元丰三年(1080年)制定

的《元丰市舶条》,又称《元丰广州市舶条法》,就是由一系列敕令、指挥等构成的调整海外贸易活动的专门法规。

北宋初期,在广州、杭州、明州等地设立市舶司,“掌藩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外国商船靠岸后,先由市舶司检查。凡香药、宝货等禁榷物品,一律计值给钱,征购为官有,满足统治者需要之余,由榷货务加价出售。其余物品抽取十分之一税钱,方可上岸销售。未经允许,严禁私自与外商贸易,违者治罪。如太宗太平兴国初年规定:“私与藩国人贸易者,计直满百钱以上论罪,十五贯以上黥面流海岛,过此送阙下。”商人出海贸易,须向有关机构申报,领取文券后方可出行。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规定:擅自到高丽、新罗、登莱等地贩易者,徒二年,五百里编管;并将没收的部分钱财作为赏金,奖励告发者。

通过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控制,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却也阻碍了民间贸易的发展,限制了中外各国的经济交流,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会计审计立法

两宋时期,重视财政管理和会计审计立法,建立了系统的财政管理体制,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

中央设有三司专掌财政,其中户部司掌财政收入,度支司掌财政预算和支出,盐铁司掌工商税收。三司下属的都磨勘司、专勾司等为审计机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又在三司之上设三司条例司,专掌财经立法。元丰五年(1082年)改革官制,撤消三司,并入户部。南宋改专勾司为审计司,各州县也有审计司,后又设立审计院。这是我国正式以审计命名的机构。

两宋对仓库、薄帐管理人员的监督更为严格,州官到任必须亲阅帐籍,主管库吏三年一换,以防连任生弊。当时还编纂《会计录》,严格规定了会计簿帐的编造、格式、纪录、报送、审核等。文簿籍帐出现问题,有关人员依法治罪。据《宋刑统·杂律》规定:“凡是官物,皆立簿书。”主守人员遗失簿书,致使物品发生差错,以主守不觉盗罪论处,五匹笞二十,十匹加一等,罪止徒二年。主管人员更换离任,要将文案帐籍整理移交,违失者杖一百。而伪造或篡改文案籍帐者,更要视其情节从重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