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诗配画丨苏少版
- 格式:docx
- 大小:11.43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诗配画丨苏少版
课程简介
本节课程讲解的是诗配画的创作方式,学生将结合自己喜好和感受,通过诗歌创作和画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本节课程的重点是示范苏少老师的创作思路和方法,通过苏少老师的课堂实录,学生们将了解到一位资深美术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作方式。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配画的创作方式和艺术魅力;
2. 通过苏少老师的实例,了解资深美术教师的教学风格;
3. 学生独立创作,表达情感和想法。
教学重点
1. 通过苏少老师的创作实录,学生了解创作思路和方法;
2. 教师辅导学生,提高创作效果。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准备
1. 打印诗词范例;
2. 为学生准备足够的画纸、颜料和画笔;
3. 应配备苏少老师的课堂实录影片,让学生观看。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了诗配画的概念,通过几张范例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创作方式的审美魅力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实录
教师为学生播放苏少老师的课堂实录,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位资深美术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作方式。通过视频,学生收获了以下几点启发:
1. 创作前最重要的是思考,思考能够使创作更有深度和意义;
2. 想法和情感的表达是诗配画创作的关键;
3. 创作中该注重细节,但创作过程需要有“恣意”的表达。
创作
1.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合诗配画创作的古诗词,了解每首诗词的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学生按自己的感受,选择合适的古诗词进行创作,可以根据诗意构思图画内容、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等;
3. 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进行简短的介绍和展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发挥想象和创意。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诗配画的艺术魅力,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独立进行创作,并通过教师的点评获得提高。希望学生们能够持续关注艺术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参考资料
1. 苏少《诗配画》;
2. 李清照《如梦令》、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等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