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

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

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
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

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

究竟哪首作品是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它产生于什么时候?

“《怀旧》第一”说

对于这个问题,曾有过不同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般认为黄自的序曲《怀旧》是中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例如,王安国教授在1988年撰写《中国交响音乐创作,1946-1976》一文,其中曾说:“1929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的黄自,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管弦乐队作品——《怀旧》。”

此前,“《怀旧》第一”说曾经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界维持了很长的时间。因为《怀旧》在黄自毕业的1929年,曾经由他的母校——耶鲁大学所在地的纽黑文交响乐团(又译新港交响乐团,New Haven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过,并获得了当地报刊的好评。这确实是中国管弦乐作品第一次在国外舞台上的演出。黄自回国后不久,1930年11月,《怀旧》又由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在梅百器的指挥下在国内演奏,萧友梅还为这次演奏专门写了文章——《黄今吾的(怀旧曲)》(今吾是黄自的字)。文章最后写道:“中国人的乐队作品,这是第一次在外国人主持的管弦乐队里得到公开演奏的机会。这岂不也是最值得一般爱国的邦人君子欢喜的一回事吗?”

萧友梅的文字写得非常的客观——说这是中国人的管弦乐作品“第一次在外国人主持的管弦乐队里得到公开演奏”。因为他自己非常清楚:中国人创作的管弦乐曲,由中国人主持的管弦乐队已经在数年前就演奏过了。

“《新霓裳羽衣舞》第一”说

这里所说的“中国人创作的管弦乐曲”,是指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由中国人主持的管弦乐队”,是指20世纪20年代由萧友梅创办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1923年12月17日,萧友梅亲自指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演奏了他创作的《新霓裳羽衣舞》。但是这件重要的音乐史迹被历史湮埋了六十多年,直到80年代后期,华裔音乐学者韩国鐄运用他在海外寻找到的资料对“北大音乐传习所”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时,才证据确凿地指出: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首西式管弦乐曲”。

此后,“《新霓裳羽衣舞》第一”说很快替代了“《怀旧》第一”说,得到了音乐史界的广泛认同。这一“新说”将中国人创作的管弦乐曲的时间提前了六年。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的总谱手稿也被发现——这是由萧友梅的侄女萧淑娴保存并提供,由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拍摄成显微胶卷保存下来的。一些学者开始对这部管弦乐手稿进行了初步

的研究,撰写了学术论文。如,1992年6月王安国教授写的《萧友梅器乐作品研究》一文中,专有一节对《新霓裳羽衣舞》进行了音乐学的分析,王教授说:“他(梁按:指萧友梅)的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op.39)从创作和首演的时间看,均早于黄自于1929年在美国创作的《怀旧》,因此,这部长达474小节(包括反复所占时值)的作品,实在应该算作中国的第一部管弦乐曲。”

王震亚教授在《萧友梅音乐作品分析》一文中对《新霓裳羽衣舞》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后指出:“1923年我国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管弦乐,更谈不上管弦乐曲民族化的问题。萧友梅是探索创作民族化的管弦乐曲的一位先驱。”

“《新霓裳羽衣舞》第一”说从90年代一直维持到现在。2003年,有人曾经提出要搞“中国交响乐80年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的宏大计划,就是按照“《新霓裳羽衣舞》第一”说设计出来的——从1923年产生了中国第一首交响音乐作品后,到2003年已经整整80年了。只是由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将这一计划彻底搁置了。

“《哀悼进行曲》第一”说

近年来关于萧友梅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萧友梅的新资料被进一步发掘了出来。目前已经有足够的资料可以推翻原先的“《新霓裳羽衣舞》是中国第一部管弦乐作品”的说法,而应代之“《哀悼进行曲》第一”说。

《哀悼进行曲》是萧友梅1916年在德国留学时谱写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主要的依据有以下两种:

第一是2004年汪朴从《教育公报》第四年第四期(1917年3月20日出版)上发现了《本部留德学生萧友梅学业成绩报告及请予研究期限一年理由书》一文,后转载于《人民音乐》2006年第1期上。这份“成绩报告”中提到:1916年,萧友梅在德国创作了多首乐曲,其中有“《哀悼引》一曲,追悼黄、蔡二先生(黄钟软调,洋琴军乐队及大乐队用)”。其中,黄钟软调今译c小调,洋琴即钢琴,大乐队即管弦乐队。看来当年他谱写的《哀悼引》,既有钢琴曲,又有军乐队和管弦乐队曲谱。

第二是2007年7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萧友梅全集·音乐作品卷》(第二卷)中,收入了《哀悼进行曲》的管弦乐总谱(第85-97页)和分谱(第98-111页),同时还刊有钢琴谱《哀悼引》和《哀悼进行曲》的铜管乐分谱。

上述两者互相佐证,文字记载和保存下来的总谱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确凿无疑地断定:1916年12月萧友梅谱写的管弦乐曲《哀悼进行曲》,是目前发现的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首管弦乐曲。

“《哀悼进行曲》第一”说又将中国作曲家创作管弦乐曲的时间提前了七年。

萧友梅在德国创作《哀悼进行曲》时留影(1916年12月摄于柏林。转自黄旭东、汪朴编著《萧友梅编年记事稿》)

现在还没有找到《哀悼进行曲》在德国演奏过的文字记载,但是萧友梅亲自抄写了《哀悼进行曲》的全部分谱。假如没有演奏的机会,作曲家一般是不会花时间去抄写分谱的。保存下来的分谱就是可能被演奏过的证据。但是关于这事还需要寻找更为有力的证明。

《哀悼进行曲》在国内演奏的确切日期是1925年3月28日,地点是北京景山东街北京大学第二院大礼堂。这次演奏时,节目单的曲目中增加了六个字——《哀悼进行曲》(悼孙中山先生)。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孙中山先生于半个月前(3月12日)在北京去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也是萧友梅的战友和导师,萧友梅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专门举办了一次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第19次演奏会”,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爱格蒙特序曲》,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以及萧友梅的《哀悼进行曲》等。这说明萧友梅对孙中山这位老朋友和老战友怀着多么特殊而强烈的感情。当然,这次演奏的《哀悼进行曲》和他1916年谱写的总谱肯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的编制不全(缺少大管和中提琴声部),需要根据这个特殊编制的乐队重新进行编配。

《哀悼进行曲》音乐分析

《哀悼进行曲》总谱的手稿原件,现藏于上海音乐学院,写在12行五线谱上,共19页。图片为总谱手稿的第一页。

萧友梅《哀悼进行曲》总谱的首页(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供稿)

根据总谱首页的标示,乐队的编制为:长笛1,双簧管1,单簧管2,大管1,圆号2,长号1,定音鼓2,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这是一个标准的单管制管弦乐队。

创作管弦乐《哀悼进行曲》的时候,萧友梅刚入柏林施特恩音乐院“乐正科”和“作曲科”学习指挥和作曲。钢琴曲《哀悼引》和管弦乐曲《哀悼进行曲》都是学习作曲时的习作。萧友梅自编的作品号同为24号。

这一年,我国“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的两位主要军事将领——黄兴和蔡锷相继去世,全国各地对于他们的去世纷纷表示哀悼,留学德国的学生也准备集会追悼黄、蔡二人。萧友梅的《哀悼引》正是为了悼念这两位人物的去世而创作的。萧友梅手书的《哀悼引·序》中说:“兹藉留德同学诸君有追悼黄、蔡二公之举,特仿Beethoven之Tmuermarsch体作成

一曲,聊表悼意,名日《哀悼引》,二公有灵,其鉴吾志。”

《哀悼进行曲》全曲情绪哀伤,节奏沉重,充分表现了萧友梅这位同盟会会员(萧友梅是1906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对黄兴、蔡锷这两位革命前辈、老战友的深沉悼念之情。

管弦乐《哀悼进行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第一段是慢板,c小调,节奏如葬礼中沉重的步伐。单簧管、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声部奏出缓慢、悲痛的主旋律,情绪凄楚欲绝:同一主题转到f小调上进行发展后,又转回c小调结束第一段音乐。

中间乐段转入C大调,是一段明亮而雄壮的进行曲。萧友梅在1925年写的《哀悼进行曲·序》中说:“中段16小节改用大调,以雄壮声音描写‘努力’‘奋斗’‘救中国’之意。”乐队以饱满的和声和断奏,显示了内在的力度,象征着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

在第一段音乐完整再现之后,还有一段尾声(Coda),音乐在悲壮的气氛中结束。全曲洋溢着真挚、悲痛的哀悼情感以及奋起斗争的愿望,这是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

另外,萧友梅又将此曲改编为铜管乐队编制。为铜管乐而写的分谱今收藏于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处。萧友梅在《哀悼进行曲·序》中说:“此曲原为管弦乐队用,盖丝声哀,以奏悲曲较为相宜,唯吾国音乐教育尚在下种时期,国内只有一个——由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导师与乐友社社员组织的——管弦乐队,故不得不改用军乐演奏。”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首管弦乐队作品,《哀悼进行曲》在创作上存在着明显的模仿痕迹,尤其是模仿贝多芬的《哀悼进行曲》。这属于音乐创作早期难以避免的现象,当时萧友梅尚在德国留学。

现在,管弦乐《哀悼进行曲》的总谱和分谱,以及铜管乐《哀悼进行曲》(悼念中山先生)的分谱,都收入在《萧友梅全集·音乐作品卷》中。

这首乐曲采用的是一个政治题材——纪念政治界重要人物的题材,与黄兴、蔡锷、孙中山都挂上了钩。萧友梅在谱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既受到了欧洲交响音乐传统——特别是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深刻影响,也自然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深刻影响,他的作品要力求反映他的“民主主义革命”之道。这或许是一种象征——中国交响乐从一开始就承担了重大题材的重担,这副重担一直贯穿于20世纪的中国交响乐创作并延续至今。

管弦乐创作在亚洲

中国的管弦乐创作,从80年代之前的“《怀旧》第一”说,发展到90年代的“《新霓裳羽衣舞》第一”说,又变为今天的“《哀悼进行曲》第一”说,将中国的管弦乐创作时间整整提前了十三年,即从1929年提前到1916年。这可以看做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三次小小

的“重写”。“《哀悼进行曲》第一”说能够保持多长的时间呢?也许还会被推翻。希望能够有新史料的发现再来改写它。

萧友梅在德国写成管弦乐《哀悼进行曲》的1916年,实际上是萧友梅在学习欧洲音乐创作技法突飞猛进的一年,他在这一年中就有许多项中国音乐的创举。例如,他谱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四个乐章,作品20号),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军乐合奏曲《在暴风雪中前进》(作品23号),第一首中国大提琴曲《冬夜梦无词曲》。这一年中他所创作的钢琴曲《夜曲》(作品19号)和钢琴曲《哀悼引》(作品24号),也属于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最早的钢琴曲之列。因此,我觉得1916年可以称之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萧友梅年”。

那么,1916年产生的管弦乐《哀悼进行曲》,如果与亚洲其他国家的音乐创作情况相比,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据知,日本第一部交响曲是1912年山田耕筰谱写的《凯旋与和平》,写于德国。

菲律宾的第一部管弦乐是F.圣迪亚哥(Francisco Santiago)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24年。

韩国第一部管弦乐曲是1936年金东振的《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它只有钢琴伴奏谱。金东振的交响诗《挽歌》创作于1942年。

相比之下,中国第一部管弦乐的产生并不晚,只比山田耕筰的《凯旋与和平》晚了四年。山田耕筰(1886--1965)比萧友梅小两岁,属于同一代人。山田耕筰1908年毕业于东京音乐学校,而萧友梅是1902年自费留学日本,在东京音乐学校选修钢琴、声乐,1909年获该校的“修了证书”。因此他们应该算是东京音乐学校的校友。山田耕筰于1910年4月至1913年9月留学德国,入柏林高等音乐学院,而萧友梅则于1912年11月至1919年10月留德,在莱比锡、柏林的几所大学学习音乐,并于1919年获得博士学位。山田耕筰的《凯旋与和平》和萧友梅的《哀悼进行曲》,都是他们留学德国时期的创作。因此,那时中、日两国的管弦乐创作都在起步时期,在亚洲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受到当时的“欧洲中心论”和“音乐进化论”的影响,日本抱着“和洋折中”的观念,在学习西洋音乐方面,步子走得比中国要更快些。

风起于青萍之末。将近一个世纪之前产生的《哀悼进行曲》,就像一粒微小的音乐种子,显示着中国交响音乐的初始状态。不管它在技法上多么的简单,艺术上多么的幼稚,模仿的痕迹多么的明显,这些都不能磨灭它开创性的功绩。九十余年来,中国交响音乐的创作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中国交响音乐之风”,足已能够自立于世界交响音乐之林。这就应了那句古语: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介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介 中国诗歌,自“三百篇”、楚辞、汉魏六朝至唐代,各种形式都很完备。在文言的范围内,几千年创造的文体已尽无遗。元明清时期,感时恨别、寄赠唱和、借景抒情、天人感应、五言七言、比兴对仗等内容和手法难出新意。特别是晚清,盛行拟古的形式主义诗风。不少诗人模仿着古人的语言和意境,无病呻吟,专讲音韵格律、卖弄生涩典故,使诗歌远离时代人生,艺术上无甚新意,严重阻碍着诗歌的发展。 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中国文学开始与西欧、日本文学接触,以梁启超、黄遵宪等为代表发起“诗界革命运动”,主张“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理论,仍没能摆脱旧诗的束缚。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的《尝试集》( 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新诗。俞平伯的《冬夜》(1922年出版)是继《尝试集》、《女神》( 1921年8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 ○代表作: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1919~1949) 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80年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小说毕竟还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和老舍;戏剧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而诗歌却缺少这样的人物。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而且是成绩斐然。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现代文学中的30年是新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A.第一个10年: 1.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1920)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新诗的手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的白话诗也分为两类,一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客观写实倾向,一是托物寄兴的现代主义倾向。后者在传统诗歌里并不常见。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湖畔派诗人”:汪敬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爱情诗合集《湖畔(1922)。 “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是形式上的半格律体,处处体现出艺术的节制,后来的闻一多与之相似。 3.新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如果说《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新月派则应需而生,它以`北京《晨报副刊》为阵地,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主张“理性节制情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红烛》、《死水》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徐志摩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飞动飘逸的诗情与对形式美追求相结合,使徐志摩总是抓住每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诗》是在不断的实验与创造中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4.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主张诗歌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世界的东西。”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之作。 B.第二个10年: 1.中国诗歌会 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继承前一个十年蒋光慈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殷夫为代表。特点:一是反映革命斗争和时代重大事件;二是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诗歌的主体并非诗人自己而是一个战斗集体;三是艺术表现上注重写实。这多少背离了诗歌的本质即个体生命情感的宣泄。 2.后期的新月派

……欣赏管弦乐曲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1、会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2、了解交响乐及其乐队。 3、了解《红旗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听辩主题音乐的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导入新课 1、63年前,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生起,胜利的旗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上空高高飘扬,中国像一条巨龙,告诉了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2、历史回眸:1949年开国大典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生气场面。 提问:(1)、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习惯? (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 (2)、谁知道国旗的意义?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 3、教师归纳并点出课题:国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有一首管弦乐曲,它由衷地表达了对国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部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曾经被收录到“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之中,它向人们展现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它就是—《红旗颂》。 4、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知识卡 1、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式。交响音乐主要是

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等。) 2、音乐家相册—吕其明简介。 3、简介《红旗颂》。 4、请学生阅读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的作品介绍。 问题:(1)、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都以什么历史事件作为创作题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2)、地点在哪?(北京天安门) 5、播放管弦乐曲《红旗颂》,请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6、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7、说一说乐曲的引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8、唱一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1、播放《红旗颂》引子及主题旋律片段,请学生聆听。 三、达标测评 1、引子部分用哪些乐器演奏? 2、主题音乐共出现几次? 四、拓展延伸 1、欣赏合唱曲《在灿烂阳光下》。 2、哼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课堂总结。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渴望欢乐、追逐理想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处于痛苦和黑暗现实中的人,对欢乐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逐就更为强烈。让我们回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去感受诗人何其芳忧郁中的欢乐,去触摸“雨巷诗人”戴望舒那颗迷惘而又彷徨的心灵……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站在此岸,面对湍急的河流,焦桐辞别“老板”“以及这座曾经流连的城市”,携带“发黄的稿纸”“未读完的旧书”“半生的荣辱与悲喜”,向彼岸进发,一路欢歌…… 而“山民”却在此岸徘徊不前,虽然他已感到此岸的沉闷,虽然他对彼岸也是那样的渴望,但那漫长和遥远的路途,使他“疲倦”而怯于前行,只能留下无限的遗憾和怅惘…… 欣赏,未必要登临山巅。 流岚飞雾,峰峙崖端,山后叠山,海上升月,都让人心旷神怡。浩叹天宇广袤,神州万象。 欣赏,也未必要置身影院。飞瀑轰谷,烈马长啸,耕牛欢哞,鸟鸣啁啾,皆让人流连忘返。陶醉于鼓瑟吹笙,转轴拨弦。真正善于欣赏的人,无处不可以欣赏:上坡时的蹬足,逆流中的奋篙,盲人挪动的拐杖,乃至一块丑石、一截根木。真正善于欣赏的人,无时不可以欣赏:公鸡的雄唱,

【课内挖掘】 1.何其芳本人嗜书如命,据他自己的说法是“一生难改是书癖,百事无成徒赋诗”(《忆昔》),“喜看图书陈四壁,早知粪土古诸侯”(《偶成》),即使“大泽名山空入梦”,也要“薄衣菲食为收书”(《自嘲》)。当年的何其芳家住东单,离王府井不远,那时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还没有改造,旧书店鳞次栉比,据说每到礼拜日,何其芳就去逛旧东安市场的书肆,天黑时才拉上满满一平板车的书回家。何其芳晚年“患了心脏病以后,还每每从书店里用拐杖背回一捆捆书”。 [运用方向] 书生本色知识概述爱好 2.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他的诗中,姑娘的形象往往寄寓着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游子形象则往往是诗人自己。他的成名作《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受到了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样妩媚动人,诗意地活着,她在沉重的悲哀下没有低下做人的高贵的头颅,像一面旗子一样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坚持人的尊严和保持顽强生命力的思想。 [运用方向] 理想与现实面对挫折尊严诗意地生活顽强的生命 精彩运用 1.下雨的时候,雨丝浸润着古巷,笼罩着古巷,仿佛在小心翼翼地为一个婴儿洗浴,瓦片上的青苔,含苞的花朵都在欣喜地啜饮天降的甘霖。雨天,人们是不怎么出门的,泡一壶清茶坐在藤椅上,翻翻古老的线装书,吟着《雨巷》,也会有调皮的孩子在雨中嬉戏,清脆的笑声如挂在檐角的风铃,美妙悦耳,丁香般的姑娘,举着油纸伞消失在巷口,留下背影让人遐想。这里的一切都如一首婉约的诗,一花一木都充满了灵气,营造着诗意的氛围。(《诗意地生活》) 2.韩东诗歌中的山民,在对大山里的处境不满时只是一味地空想,不付诸行动,决定了他和他的后辈们也只能生活在大山中的命运。人生在世,面对生活中的困惑,要敢于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更要敢于去奋斗、去拼搏。用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去赢得最后的辉煌。若只畏惧、妥协,也只能生活在无尽的幻想中,落得“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结局。【课外运用】 江南小城 细雨绵绵,飘飘洒洒,在江南,在江南的小城,在江南小城的雨巷……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青砖黛瓦的屋檐下,穿旗袍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漫步在小巷。小雨淅淅沥沥,似要挡住姑娘行走的脚步,雨滴溅在伞上,崩出滴答的声响,四周静极了,小巷愈发显得幽深。恰道是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不知姑娘从何而来,她又要去往何方?在这静谧的雨巷,除了雨声,就是姑娘心跳的声音。听得出来,姑娘的心声早已写在她幽怨的脸上,只是她的美丽容颜,怕是油纸伞也遮不住的,还有她的青春,分明绣在牡丹花的丝质旗袍上,娉婷袅娜,俨然雨中开放的花朵。 多雨的季节,总是相思。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否如这丝丝小雨,有挥之不去的愁绪?踽踽独行在雨巷,姑娘的满怀心思一定是凄冷的,想对雨诉说,雨一如既往地下,从

中国近现代诗歌发展史

诗歌发展史(二) 一、现代诗歌的概念 (一)定义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又称新诗。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 (二)分期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二个十年(1927-1937)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二、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第一个白话诗人” 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着名思想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倡导白话、领导新文化运动。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开一派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白话诗歌的成熟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女神》——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天上的市街》 (三)提倡格律的新月派 闻一多——“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46年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新格律诗理论——走出“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 《七子之歌》 (四)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三、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左翼诗派 (二)后期的新月派 1.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再别康桥》 2.卞之琳 (三)现代派 1.戴望舒 戴望舒,浙江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雨巷》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2.废名 废名,原名冯文炳,师从周作人,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以禅写诗” 四、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二)七月诗派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人。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三)九叶派 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现象”:50年代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打击,身心遭到极大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转而翻译外国诗歌,直到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排行榜,穆旦名列榜首。

十大茶诗茶诗10首茶诗100首茶诗

十大茶诗茶诗10首茶诗100首茶诗 十大茶诗茶诗10首茶诗100首茶诗有哪些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诗固然是少不了的,跟着华祥苑一起学习吧。 1、《题山居》【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2、《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3、《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4、《即目》【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5、《咏贡茶》【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6、《寒食》【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7、《回头诗》【清】曹雪芹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8、《自述》【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9、《茶》【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10、《茗坡》【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11、《湖州贡焙新茶》【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12、《尝新茶北》【宋】曾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13、《中国—茶的故乡》【近现代】赵朴初 东赢玉露甘清香,椤伽紫茸南方良。 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无涯让故乡。 14、《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15、《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中国茶文学》经典讲解

《中国茶文学》经典讲解 一、先秦汉魏六朝茶文学 先秦两汉六朝茶诗 1.《诗经》:茶诗的滥觞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西汉初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官学,分别亡于三国魏时、西晋和南朝宋时。《毛诗》属“古文时”,东汉时立于官学,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诗经》中的诗本是可配乐演唱的乐歌,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也叫国风,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多为采风所得,少数是贵族作品,160篇;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飨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宋时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关于茶诗起源的争议 ◆《诗经》中出现“荼”字的诗歌共七首,其中“荼”字的解释大体可为三种: (1)指茅、芦之类的白花,或田间杂草。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注音、解释),有女如荼。” ?《豳风·鸱鸮》“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周颂·良耜》“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2)因荼之味苦而引申出其他意义。 ?《大雅·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3)可做野菜解说,也可用“荼”自加以说明。 ?《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2 .魏晋时期的涉茶诗 ?左思《娇女诗》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 ?孙楚《歌》(《出歌》) 左思《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 驰骛翔园林,菓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 …… 止为荼菽剧。吹嘘对鼎铄。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中国着名现代诗十首

中国著名现代诗十首(不得不读) 一、第十首,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看过好多关于这首诗的评论,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关于科学馆和瑞士表那阕如何精彩的文字,说是古典与现代结合云云,不过,个人认为,这两个意象的出现也许就是这首诗唯一的败笔,西装和瓜皮帽的搭配让人看着怎么也不舒服。 二、第九首,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据说徐志摩就是因为爱慕这位才女才开始写诗的,不过,林徽音最后却选择了梁思成,后来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典故。我想,一个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借助典故来记忆的。 三、第八首,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冯文柄把他酷爱的老庄融入诗中,作品中到处流淌着思想。那些所谓的哲理诗和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四、第七首,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棗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

茶诗灿若花

郭沫若生于茶乡,游历过许多名茶产地,品尝过各种香茗。在他的诗词、剧作及书法作品中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饮茶佳品,为现代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绚丽的光彩。 郭沫若11岁就有“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句子。1940年与友人游重庆北温泉、缙云山所作赠诗中,也以茶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诗曰:“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缙云存古寺,曾与共甘茶。” 四川邛崃山上的茶叶,以味醇香高著称。据传,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曾在县城开过茶馆。1957年郭沫若作了《题文君井》的诗写道:“今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1959年2月,郭沫若陪外宾到杭州,在登上孤山、六和塔和游完花港观鱼后,来到了虎跑泉,他以诗纪游,这样吟道:“虎去泉犹在,客来茶甚甘。名传天下二,景对水成三。饱览湖山胜,豪游意兴酣。春风吹送我,岭外又江南。” 同样,在游武夷山和黄山后,郭沫若对当地的茶叶也是倍加关心,留下诗篇:“武夷黄山同片碧,采茶农妇如蝴蝶。岂惜辛勤慰远人,冬日增温夏解温。” 湖南长沙高桥茶叶试验场在1959年创制了名茶新品高桥银峰。五年后,郭沫若到湖南考察工作,品饮之后倍加称赞,特作七律一首,并亲自手书录赠高桥茶试场,诗的名称是《初饮高桥银峰》:“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饾饤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高桥银峰茶因郭沫若的题诗一时声名鹊起。此外,安徽宣城敬亭山的“敬亭绿雪”,也因郭沫若的题字而身价倍增,一时传为佳话。 郭沫若是诗人,又是剧作家,在描写元朝末年云南梁王的女儿阿盖公主与云南大理总管段功相爱的悲剧《孔雀胆》中,郭沫若把武夷茶的传统烹饮方法,通过剧中人物的对白和表演,介绍给了观众。 王妃:(徐徐自靠床坐起)哦,我还忘记了关照你们,茶叶你们是拿了哪一种来的? 宫女甲:(起身)我们拿的是福建生产的武夷茶呢。 王妃:对了,那就好了。国王顶喜欢喝这种茶,尤其是喝了一两杯酒之后,他特别喜欢喝很酽的茶,差不多涩得不能进口。这武夷茶的泡法,你们还记得? 宫女甲:记是记得,不过最好还是请王妃再教一遍。 王妃:你把那茶具拿来。 (宫女甲起身步至凉厨前……茶壶茶杯之类甚小,杯如酒杯,壶称“苏壶”,实即妇女梳头用之油壶。别有一茶洗,形如匜,容纳于一小盘) 王妃:在放茶之前,先要把水烧得很开,用那开水先把这茶杯茶壶烫它一遍,然后再把茶叶放进这“苏壶”里面,要放大半壶光景。再用开水冲茶,冲得很满,用盖盖上。这样便有白泡冒出,接着用开水从这“苏壶”盖上冲下去,把壶里冒出的白泡冲掉。这样,茶就得赶快斟了,怎样斟法,记得的吗? 宫女甲:记得的,把这茶杯集中起来,提起“苏壶”,这样的(提壶作手势),很快地轮流着斟,就像在这些茶杯上画圈子。 宫女乙:我有点不大明白,为什么斟茶的时候要划圈子呢?一杯一杯慢慢斟不可以吗? 王妃:那样,便有先淡后浓的不同。 从这段剧情中,可以看到郭沫若对工夫茶的冲泡是如此精通,反映出郭沫若对茶文化的热爱。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现代诗歌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乌桕树》】 你总会遇见乌桕树 在去东铺村的路上 你总会看见有一群鸟 或者一群树叶 放学回家的孩子 也许还有谁家嫁女儿的喜宴 吹吹打打 那要看你去的是什么季节 “红丝线绿丝线 胭脂画粉花手帕 要买的来买哟——” 你还会遇见一阵风 和灰尘 自家的黄狗一样 从很近的地方跑来 亲热着你的 客衫

【篇二:《一把假藤椅》】 我早就想弄一把椅子了 不是那种木椅,而是藤椅 最好是那种有着扎实的肢架 和磨损的光泽的老藤椅 象小时候当工人的老爸的那种 但是现在,已没有人 再做那种费劲的手工活了 夏天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一把 是那种人工塑料仿制的 只因为它放屁股和靠背的位置 跟我瘦长的身体难得的协调一致 我没讲一分价,一口气把它 扛回租来的房间里 摆在靠近窗口的位置 起初的时候,我天天想着 应该怎样坐在它的上面 (有点“卡尔维诺”的味道) 看书晒太阳思考一些“费劲”的问题可是除了有那么一两回 我在上面看了两页保罗—科埃略和于坚我很快便把它丢去了一边

现在,那把黑漆铁架的假藤椅 它已象一个疲惫不堪的管家 提前退休了。在它上面乱七八糟地堆放着一个旧公文包四件未洗的上衣三根裤子两部手机几本诗集和一本《金蔷薇》 还有一副刚刚从女友胸部上 取下来的,白色的乳罩 【篇三:《夏天》】 沈家坝汗水淋漓的早晨 一个少女闪身躲过 油条摊子下灼人的火舌 避开一天的热浪 不愿死在床上的人 一大早便来到河堤上追赶时间 跟三十几岁的妇女慢跑 跟快要动不了的老头聊天 我必须一步紧跟一步 赶在第八下钟声响起时走到 对岸的桥头看那个垂钓的中年人 熟练地收起第一次空鱼钩 商场橱柜里的模特 已长出一捋浅草般的胡须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 教学目的: 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三、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 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四、欣赏乐曲 1、交谈导入: 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时,自然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哼出《国歌》的前奏) 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 (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 (投影主旋律谱) 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 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 ⑴.A段:(第一段)

(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 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俩大源头:1。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2.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俩晋文学:西晋:左思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壹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和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具体介绍: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壹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爱国诗人——屈原。

茶与诗词

古今茶诗欣赏(或:饮茶品诗) 朱永兴 文人写诗作文,大都是左手一杯茶右手一支笔。文人爱茶,茶以其提神益思、保健养生之功助文人创作。茶与诗词有着不解之缘。 李白月夜独酌,对影起舞,佳句遂出;此种情形人们一定不会陌生,想必许多人对此还津津乐道。殊不知茶亦醉人,而且可醉得人飘飘欲仙,唐代卢仝的“七碗茶诗”(诗的全名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被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佳作无数,其中不乏优秀茶诗词。据钱时霖先生称,陆游还当过十年茶官(提举福建及江西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并先后写下茶诗三百多首。白居易、欧阳修、杜甫、苏轼等古代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茶诗词。 自古以来,茶诗无数,有人曾收集茶诗一千多首。钱时霖、刘伟华等人还分别编著出版过有关茶诗词的著作。在互联网上检索,得到的现代茶诗更是不计其数。纵览古代茶诗词,感人至深的首选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现引用如下,供鉴赏: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作者: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围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 你走来 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闻一多的《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中国古代茶诗

中國古代茶詩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喜园中茶生》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茶诗》五代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尝新茶》北宋·曾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汲江煎茶》北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 《采茶词》明·高启 雷过溪山碧云暧,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水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采茶歌》清·陈章 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一言至七言诗·茶》唐·元稹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请,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关于茶的诗词

关于茶的诗词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

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这里所列影响最广的十首中国现代诗,包括诗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一些影响虽大的概念诗、口号诗等不在其列,而一些诗好影响力不够的,也只能割爱。这十首诗,应该代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十、汪国真: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一句话点评:曾经风靡一时的诗人,诗虽一般,但对安抚一些人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影响力指数:★★★ 九、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驱,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一句话点评:语言铿锵,直抒心臆,是极好的朗诵诗。 影响力指数:★★★★ 八、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句话点评:意境优美深婉,中国现代抒情诗之绝唱。 影响力指数:★★★ 七、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句话点评:含蓄隽永,优美如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影响力指数:★★★★ 六、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