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纲要》笔记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内容上的表达传递的信息没有穷尽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
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再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了某种实际效果交际双方在主观情感情态表达上是彼此互动的。
有时候相当一部分的话语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递什么客观信息,而主要是达到人际互动的目的书籍、报刊上的话语似乎只有说话者,看不到受话者。
每个阅读者都是话语的接收者语言在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和态度时,是以接收者的存在为前提的。
虽然是独自一人,语言的社会功能仍然是存在的。
语言的思维功能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vs思想思维的形式、过程还是思维的生理机制都和语言密切相关总说:语言和思维形影不离、不可分离形式: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概念的表达、推理和判断过程:语言符号帮助人达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并且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生理机制:思维作为大脑的活动,具有大脑神经生理的基础。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布洛卡区:说话中枢大脑左半球前部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但能听懂别人说话书写中枢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说话中枢失写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左半球后部具有阅读理解功能—失读症:视觉上无障碍,不能理解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左半球后部能听到,但不能立即理解—感觉性失语症语言功能区存在于左半球大脑的两半球的分工是人类特有的3.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独词句词和某类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既掌握了某类概念,又用掌握的知识对现实做出了判断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已经注意到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实词句掌握了虚词;逐步摆脱事物的具体形象,愈来愈注意语言本身的事实自由运用临界期1.儿童语言的习得一定具有先天生理基础,最重要的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也离不开外界的社会条件。
一、社会语言学定义(广义):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以语言系统作为分析基础,它属于应用语言学,如果以社会学角度来切入,它就叫语言社会学,如果偏向于应用语言学,还是属于社会语言学。
兹威斯基的定义:Who say what to whom on which occasion.1、广义:A、宏观社会语言学:又叫大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社会中存在的语言问题,包括双语或多语现象、方言,交际,教育问题。
它研究的课题包括,语言教学、语言接触、语言政策、语言规划、标准语的选择、语言的相互接触与影响、语言冲突等问题。
B、微观社会语言学:又叫小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各种变异,并且联系社会的因素,探讨语言变异的原因和规律,通常使用统计模式和概率模式来描写这些现象。
它研究的课题主要是:语言和年龄、语言和性别、语言和职业行业、语言和阶级阶层。
C、其他:包括语言和文化、播音主持语言、广告语、作家作品语言、语言文明、语言修养、新词新语、网络语言2、狭义:狭义的社会语言学仅指宏观社会语言学。
二、社会语言学产生的原因:1、客观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
2、理论基础: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的一些学说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3、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调查统计的兴起为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方法论和基础。
三、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从广义上来讲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有关方面发生关系的学科。
(本体:语音、词汇、语法)四、应用语言学的特性:1、独立性:有明确的研究任务,明确的研究对象,有独立的学科基础。
创建了大量的研究机构。
2、综合性:是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其需要语言学的知识,也需要相关学科知识。
3、实用性:应用语言学为了直接满足语言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其存在于发展条件就是实用性。
4、实验性:应用语言学解决的语言运用的实际问题离不开调查和实验。
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1.语言现象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它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1)人类对于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相关的许多抽象观念,是在各个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出现的.有关语言的理性思考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2)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古希腊的哲学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出了对语言的一般看法,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对语言的最早的理性认识.2.语言学的发展过程(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在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都需要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解释.这样,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言的系统研究的开始.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2)语言学三大发源地的成就①中国传统语言研究a.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直至 20世纪初,正式的书面语一直使用这种文言文的形式.b.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主要是分析汉字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②古代印度语言研究a.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言是古代的梵语.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b.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这些宗教经典的解读.古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③西欧语言研究a.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非常发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 b.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c.西欧各国有一千多年时间在正式的场合都使用古典拉丁语,语言研究主要围绕拉丁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成为学校传授的主课,编出了种种语法、词典和读本,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1.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不是独立的学科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首先关注的是反映在古代书面文献中的古代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等.语文学时期语言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读古典文献,而不是自觉地探索语言自身的规律.因此,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还不是独立的学科.2.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到 19 世纪,语言自身独有的发展规律被广泛地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语言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形成20 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这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名师点拨】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考生需从整体上认识语言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性质特征. 4.语言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研究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等几个子系统.(1)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2)历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3)语言研究可以具体地研究某一个语言,也可以通过多语言的比较探求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语法、语汇在共时结构上的共性,探求所有人类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规律.5.理论语言学及其任务(1)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2)理论语言学的任务是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3)理论语言学目前只是综合了一部分语言的研究成果,还有待于不断补充和修正.6.语言与人类自身以及社会环境存在着密切关联(1)语言学也探究语言系统与人、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2)20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新的语言学分支,以及关于语言功能、的研究,语言认知基础的研究,逻辑和语义的关系的研究等.7.语言学是一项基础研究语言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现象的研究之一,语言学与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一样,是一项基础研究.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一)语言研究的最根本问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 语言学关心的核心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它涉及对语言结构本体的研究,包含形式和内容.可以说,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问题.(二)语言学研究的多学科性要真正把语言交际的过程认识清楚,需要各门学科的配合和协作.很多学科都从自己关心的角度来研究语言.这些学科研究的目的不完全在于语言自身,但这些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和把握语言的各个侧面和各种特性是必需的, 有益于语言本体研究的深入.(三)语言研究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密切关系1.在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前,语言研究就是哲学、逻辑学、文学或文献学的一部分,可见语言研究的成果对于这些学科的重要性,而这些领域曾是语言学最初产生的土壤,直接影响了最初语言研究的视角.2.当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后,这些传统的人文学科和语言学之间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四)语言学和各时代的自然科学思潮的密切相关性1.19 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观念和研究方法上都与生物学的进化论关系密切.2.20 世纪初的语言结构思想与科学的整体论思想息息相关.3.20 世纪下半叶,语言学和信息科学、认知科学、数理逻辑等学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密切关联,这些学科在研究取向、理论方法和阐释方式上都直接影响了语言学研究,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亟待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其提供必要条件.(五)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1.从语言现象的特征和语言学的发展历史看,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2.语言学在揭示语言的根本性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借鉴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不断开拓新的研究视角,提供新的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在加深认识语言现象的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方法的参照.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语言学在继承传统文化和文字教学中的价值1.在历史上,语言研究曾为解读古代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保证.2.语言文字教学是传统语言研究的重要应用领域.语言教学需要建立在对语言的理性认识之上,是语言研究成果最直接的应用.3.在文化交流中,不同语言之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翻译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语言研究成果为其提供帮助.(二)语言学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语言学和其他学科间的密切关联体现出语言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在逻辑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神经生理学、信息科学等自然学科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促使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如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 2.有些学科本身就是应用学科,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如病理语言学.(三)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国家政府制定有关语言的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和依据1.有关语言的一些政策法规成为国家政府规划政策的一部分,比如民族共同语的确定和规范,文字的规范等.2.国家语文政策的制定需要顺应语言自然的规律,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为这些政策的正确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3.在民族语文政策的制定、普通话的推广等工作中都需要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这也是语言学重要的社会需求.第 1 章语言的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1.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2.语言之外的其他信息传递形式(1)面部表情、手势、躯体姿态等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3)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由此可知,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1.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1)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2)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2.语言是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二、语言的思维功能(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2.无论是思维的形式、思维的过程还是思维的生理机制都和语言密切相关(1)从思维的形式上看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逻辑学把概念、判断和推理看作思维的基本形式.这些思维的基本形式都要依靠语言.概念表达要依托词语,判断和推理要在话语中实现.即使使用像数学符号那样的表达形式,也是以语言为基础的.(2)从思维的过程上看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客观的现实通过认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必须有一套符号.人类使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语言符号帮助人达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 并且发展人的认知能力.(3)从思维的生理机制上看大脑中有专门控制语言功能的区域,和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目前新兴的认知神经语言学就是综合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成果,是专门探求语言、思维和大脑神经网络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二)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1.大脑的左右分工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中间有"脑桥"(神经纤维)连接,使两个半球互相沟通.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此外,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而右半球则在艺术感知、面貌识别、立体图形识别、整体把握力与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2.大脑的其他具体功能分区人类大脑有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和听区,它们对称地存在于大脑的两个半球中.此外,大脑有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1)说话中枢说话中枢,也称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这一区域受到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但基本能听懂别人的话.(2)书写中枢书写中枢在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布洛卡区.这一区域受伤的人,其他运动能力尚好,但失去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的能力,称作失写症.(3)视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具有阅读理解功能.这一区域受损的人在视觉上并无障碍,但无法理解文字的意思,称作失读症.(4)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靠近视觉语言中枢.这一区域受损的人可以听到别人说话,但不能理解,同时自己表达也有问题,称为感觉性失语症.(三)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1.学话的过程实际上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1)词汇的掌握和词汇量的发展方面.词汇的掌握既是语言掌握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指标.(2)语法掌握方面.语法的掌握分为三个阶段:独词句,双词句和实词句,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虚词.这表明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逐步摆脱事物具体形象的影响而愈来愈注意语言本身.2.儿童语言习得必须具备的条件(1)先天生理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2)外界的社会条件.只有生活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大脑的这种语言潜能才能得到开发.(3)儿童语言能力的开发还有时间的限制.最迟到十二三岁,如果在此之前没有机会学习语言,那么此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自如地运用语言了.(四)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聋哑人也是能够思维的,原因有:1.聋哑人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别人说话, 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复或获得了听觉,聋哑人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说话.2.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传递信息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指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聋哑人不能利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五)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1.思维能力的普遍性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语言能力的普遍性是一致的. 语言的普遍性质也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2.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使用,这些不同的语言既有共同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语言中的词汇反映出该语言社团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分类.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民族的语言社团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分类有很大不同.(2)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语法方面的不同特点.第 2 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的符号性质(一)语言和说话1.语言的有限性和无限性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都属于语言现象,语言现象是无穷尽的.但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东西: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是有限的.同一个词可以和不同的词组合,构成不同的句子.更重要的是,组织这些材料的规则是极其有限的.语言学所研究的"语言",正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指具体的话语. 2.语言和说话的区别说出来的一句一句的话和说话时所用的词与规则是两回事.(1)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语总是具体的,在发音、词语选择、句子形式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个人的特点. 而每个人说话或听话时使用的材料和规则却是具有一般性的,是社会每个成员共有的.(2)语言是能够生成话语的符号系统,而具体说出来的话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系统所产生的结果.(3)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是不自由的,必须服从社会的习惯. 所以,语言又是社会的规约,对每个语言使用者都具有强制性.【名师点拨】考生须准确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结合实例识记语言和说话内容.说话和语言的区分是历年考研真题中的常考知识点.(二)语言与符号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指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而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具有专门的意义,因此这些形式就具有了符号的功能.(1)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2.语言符号的性质(1)语言符号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用声音作为语言符号形式的物质载体,有其自然属性的优势.(2)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这首先涉及心理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其次涉及语言符号意义的概括性.①客观现实是四维时空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当下和历史上所有的人物、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心理现实则是客观现实经过人的认知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各种知识信息.②符号的意义是认识活动的成果,代表一个一般的概念.所以,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这一般的、概括的东西既能指任何具体的个体,也能指概括程度不同的类.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不同的语言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各不相同;(2)同一个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也是会变化的;(3)就单个的语言符号而言,其形式和意义的关联,在很大程度受制于它所从属的符号系统,取决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范畴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和符号系统的其他形式和意义相关联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有以下作用:(1)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使人们要表达的复杂的意义都要通过符号序列的形式体现.在语言使用中,不仅要了解单个符号的音义关系,还要了解符号序列中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个符号和符号序列整体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完整意义的表达或理解的目的.(2)结构关系的不同是由符号的线性排序不同来表达的,语言结构规则就隐含在这些线性序列中.所以, 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二)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1.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2.语言的分层情况语言装置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和不同层面上分为大大小小不同的单位. (1)单位大小的不同.句子是由若干单个符号构成的.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常常是小的符号先构成了更大些的结构单位,大的结构单位还可以构成更大的单位,如此类推,最后构成句子.(2)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3.语言系统两层性的特点语言系统两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 1.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也就是说,组合关系是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线性次序根据构造规律组合起来形成的关系, 即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成分一旦组织为结构,就不再仅仅是个体,还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组合关系,增加了属于结构整体的意义.例如,"红"和"花"可组合成"红花"和"花红".顺序不同,组合起来的关系就不同, 意义也不一样.2.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组合结构中,如果一些语言单位在某一环节上可以相互替换而不改变结构关系,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作聚合关系.例如,在"红花" 这个符号结构中,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白、黄、蓝……",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脸蛋……",这两组词各自构成一个聚合.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成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名师点拨】语言的符号性质和基本特征是本章中的重点,也是常考点.考生须熟记符号的基本构成和属性, 理解符号系统性,重点掌握语言系统的层级装置以及组合聚合两种关系在语言运用中的地位.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可适当结合例证透彻理解.三、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意性任意性是符号最重要的特征.动物"语言"中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没有任意性或任意性程度很低,都说明其符号性很弱.2.单位的明晰性人类说出来的话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的.而动物的"语言",其表现无论是借助声音还是形体,总体上都是不可分的,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3.结构的二层性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系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分若干个级,它以语素为最小单位,经过排列组合构成符号的序列:词、句子.这个分层装置依次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几十个音位排列组合成几千个语素的语音外壳,使意义具有人们可以感知的形式;几千个语素排列组合成几万以至几十万个词,乃至无数的句子. 相反,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更不用说有。
语言学概论•绪论•一、语言学的概念•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2、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二、关于语言学课程•本课程是中文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之一,主要内容: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成体系(语音、语汇和语义、语法、文字、修辞);语言的发展变化;语言的应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三、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1、中国古代的语言学•语文学:主要是为古代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
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小学•2、印度的语言学成就•特点:不是重于理论,而是基于观察。
所讨论的理论基本上与文学研究与哲学争论有关。
词的性质和句子意义被经常讨论,句子与其所包含的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也是经常讨论的问题之一。
•贡献:A、区分了外显即时表达和内含永久主体。
认为语言有两种,一是具体场合说的话,一是抽象的语言原则。
B、语音学和音位学方面有突出成就。
认为语音是连接语言和话语之间的桥梁,语音描写分三部分:发音过程、语音的组成成分(元音,辅音)、语音在音位结构中的结合。
C、语法描写和分析方面有突出成就。
潘尼尼在著作中详细的描述了各种屈折变化、派生现象、组织结构和各种句法的用法。
•印度学者在词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在分析词的构成时发现了¡°词根¡±、¡°后缀¡±与¡°词尾¡±三种主要造词单位。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语言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在人们说话和所说的话中存在着一个系统,这就是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或者叫做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先明确提出“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并称之为“鉴于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条分岔路。
”言语是说(写)和所说(所写)。
语言就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所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也可以作为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但是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学说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
孩子见到猫,听到大人说mao,他的脑子里就把mao这个声音和猫这种动物联系起来了。
在另一种场合,孩子见到狗,他说mao,大人纠正他,说这不是猫,是gou。
这个纠正促使孩子去注意猫和狗的区别。
下次他看到另外一只猫,又把它说成别的什么,又得到纠正,这有引导他注意两只猫的共同点。
词是一类事物的名称,孩子经过种种失误和纠正,学会了一个词,把它跟他所表示的那类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他就认得了这类事物。
在这个阶段,孩子只会用单个词表达意思,称为“独词句阶段”。
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词和某类事物挂钩,初步学会了概括。
进一步,孩子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
比方说,孩子借助于词识别了猫和狗之后,又听得大人说bai mao、hua mao、bai gou、hua gou,他有按照词的指示,辨别出了白猫和白狗的共同点,花猫和花狗的共同点,进而把物和物的属性区分开来。
后来他知道一种东西叫mao zi,他就有可能把bai和hua加在mao zi上,区别两种不同花色的帽子。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一、语言学概述1.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们的代表性、情感的、手段的主要交流方式,是一种具有表达思想和表现感情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使用音、词、句、文来表达意义,使用声音、文字、文件把想法交流出来。
2.语言的特点:(1)可用性:语言能够有效传达用语者的思想和信息;(2)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3)多功能性:语言在道理上用于各种目的,如交流,陈述,相互理解,表达思想,表现情感等;(4)灵活性:语言有语法结构,可以按不同意思组合;(5)可变性:语言在传达意义时可以发生变化;(6)传统性:语言是传统和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发展。
二、语言学分支1.古典语言学:古典语言学对语言学的性质、历史演变、比较、发展以及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涵盖了古代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
2.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是从19世纪末以后语言学研究的一种有机统称,基本以科学方法研究语言,对语言特性及其功能和转换的结构及其方式做出系统性的研究。
3.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以比较固有语言的形式及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以比较研究为宗旨,以比较语言的形式及其结构特征、历史变化等为研究对象,也是探讨语言的演变过程的一个重要学科。
三、语言学方法1.语料库:语料库指语料学研究研究对象,是按照一定的话题内容,经过统计、清洗的数据库,其中有现代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验:实验是根据定义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制定研究设计、实施实验方案,经过量化、图形处理评价,来检测数据的有效性,以及不同群体的对比实验,以期获得可靠的语言现象的结论。
3.分析:分析是根据实验获得的观察语料,通过观察、比较、识别等方法,分析其构成,推断其内部性质,以期把握及理解语言现象。
4.理论建构:理论建构是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推断出的观点,通过咨询和汇总,进行理性思维,形成语言学的理论。
语言学纲要提纲导言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P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传统语文学的构成部分P1文字、音韵。
训诂是我国传统语文学的构成部分,统称“小学”。
3、语言的构造P2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4、语言交际的五个阶段P3编码——发送——传递——接收——编码5、语言学的概念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
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有阶级性的,语言是全民性的。
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
语言不能够脱离言语,言语也不能脱离语言,它们是不可分离的。
语言(language)和言语(parole)的区别是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其区别表现在:第一,从运用角度来说,语言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相对稳定,语言是不自由的,有规则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由此产生的言语作品,是自由结合的,处于运用状态,言语始终是开放的。
第二,从表现形式看,语言是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要遵照这个系统的规则来使用它,是社会的,有共同性,也就是说语言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而且还要受某种特定语境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言语属于讲话者个人。
第三,语言的各个部分是有限的,抽象的;但言语是无限的,具体的。
联系表现在:第一,从历史上看,言语事实在先,规则在后,因此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哪里有言语,哪里就有语言;哪里没有言语,哪里就没有语言。
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言都是以言语的形式存在着的。
语音学
1、语音: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语义的声音是语音
2、音质: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特质,由多种因素决定
3、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较发音部位
4、发音方法:发辅音时,气流克服阻碍的方式叫发音方法
5、音位:一定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
6、音位变体:构成一个音位的几个因素叫做该音位的音位变体
7、条件变体:一定语言中各有一定的出现场合,同属一个因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
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8、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构成的音位是音质音位,也叫音段音位。
9、自由变体:能够出现在相同环境里而不区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变体叫自
由变体
10、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强、音长构成的音位是非音质音位,也叫超音段音
位
11、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的影响或说话快慢、强弱等因
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12、音素: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
二、填空
1、国际音标的三个突出优点是:标音准确、标音完备、形体简单。
2、元音有三类:舌尖元音、舌面元音、卷舌元音。
3、广义语音学的分支学科有:声学语音学(音响学)、发音语音学(发音学)、听觉语音学。
4、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重)、音质、音长四要素。
5、常见的附加音有颚化音、唇化音、舌根化、鼻化音、清化音、儿化音等。
语言学纲要笔记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一、语言是什么?1、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a 人类的语言b 通过言语交际的能力c 一套语音系统以及产生意义的语音组合系统,用来表达交际思想和感受d 上述系统的书面表述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的社会的交际工具。
每个社会,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社会还是经济十分落后的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都离不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是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七大功能:信息功能——语言的主导功能人际功能——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施为功能——可以执行某种行为 Eg: The bag is so heavy. 岁岁平安 感情功能——语言最有用的功能之一Eg:改变听者的态度;誓言;承受压力时摆脱紧张寒暄功能——语言的交互性娱乐功能——用处单一而有限 对歌、诗歌元语言功能 ——用自身研究自身(语言)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一、什么是符号?它有哪些因素构成?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志。
语言符号: 形式:语音 风(能指)意义:气体的流动(所指)语言的核心特征——任意性语言符号任意性的作用二、层次性音位语言的层级体系,其音位层和符号层我们合称为语言的二层性底层无意义,上层有意义三、系统性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相互结合起来的关系聚合关系:指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间的关系四、递归性相同的规则可以再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五、文化的传递性人类的语言是由我们所接触的文化来传递的六、移位性使用音位交际时使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空间上异不可及的物体、观点等。
第三章 语音一、什么是语音?什么是音节?什么是音系?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2、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它是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底层语素 词 句子的单位。
比如我们说“我上课”很自然地辨别出这是由wo shang ke 这三个音节构成的3、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往下切分,就是音素,比如音节wo 可以切分出w和o,一个音素只有一个发音动作,发音动作改变了,发音器官改变了,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语言学纲要笔记(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语言学纲要思考题(导言)导言1.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因此,语言学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学习语言学使我们能对语言的本质和结构有个理性的认识,对我们从事语言文学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具体任务是:a. 描写语言在某一发展阶段的面貌;b. 推溯语言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c. 对不同语言进行各种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或对应关系。
这种比较包括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两种。
2.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怎样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不仅同哲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和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和自然科学发生愈来愈密切的关系。
围绕着语言学,正在兴起许多有广阔前途的边缘科学。
例如:a. 社会语言学,把语言结构运用的各个方面跟社会环境结合起来研究,它涉及到语言和方言、语言和民族、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政治等一系列问题;b. 心理语言学,着重研究人类大脑的语言机制,如人是怎样学会说话的等等;c. 数理语言学,主要是运用数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描写语言的结构,目前比较多的是用在人工语言中;d. 计算语言学,它主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语言研究;e. 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泛指语言学的各种运用,甚至包括计算语言学和数理语言学在内,狭义的专指把语言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和外语教学);f. 病理语言学,通过言语现象来判断和治疗言语障碍等疾病;g. 神经语言学,通过神经控制系统来研究雁产生的过程和言语的生理系统。
近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语言学家和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人工语言(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同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
3. 语言学的主要功用是什么语言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为贯彻党的语文政策服务,促进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B. 为现代科学技术服务,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为语文教学和语文工作服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D. 为贯彻执行我国的民族政策服务,发展少数民族科学文化事业;E.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促进现代化建设。
语言学纲要笔记35页语言学纲要笔记一、语言学研究对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
(一)语言的性质: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人类的思维工具;3.符号系统。
(二)语言的结构:1.由语音(外在形式)、意义(内容)统一构成。
汉语:桌子(zhuō zi)英语:table 一种有腿有面,供写字、吃饭等用的家具。
俄语:cTo2.对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
(三)语言的产生、演变、发展:怎样产生?有哪些演变规律?历史发展的情况。
1.《圣经旧约·创世纪》第二章亚当、夏娃,世间万物的取名。
→亚当及其子孙本来同一种语言。
→定居希纳平原,建造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 ,意即“变乱”)。
→上帝下凡,把人们的语言搞乱。
2.人类语言的产生,是社会交际所需要的,一开始就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工具,为社会服务。
集体劳动、集体生活→有了语言的需要(社会条件)→语言产生有了可能(物质条件)。
3.传统语文学:①古印度。
公元前四世纪,对梵语语音的研究,形成“声明学”;对梵语语法的研究,有巴尼尼《梵语语法》。
②古代中国。
文言文;“小学”(训诂、文字、音韵)。
十九世纪初,欧洲一些语言学家(丹麦拉斯克、德国博普等),运用“历史比较法”,即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语言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成为独立学科。
(四)语言的应用:怎样建立语言的各个门类?理论研究的成果如何进行实际应用?二、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说者)(空气等通道)(听者)三、名词解释:1.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2.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3.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作为交流的重要方式越来越重要了。
而语言学纲要则是为了促进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而编写的一份标准化的教材。
在这份教材里,读者能够了解到语音、文法、词汇、语义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阅读语言学纲要时的一些笔记。
首先,我想简单谈一下学习语言学的重要性。
语言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涉及到人类产生、发展和使用语言的方方面面。
它不仅仅是学习语音和语法,更重要的是了解语言对于人类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智慧和文化传承的媒介。
因此,了解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着,我看到本书里讲到的语音学方面的知识。
语音学是研究人类语音系统的学科。
它可以分为音位学和音系学两个方面。
音位学是研究语音中的最小单位,也就是音位的构成和规律。
而音系学则是研究不同语音的差异和各种语音变体的表现。
在学习语音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差异在不同的语言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而这些差异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例如,某些语音在英语中可能很常见,但在汉语中却很少出现。
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人来说,学习英语语音可能会有些困难。
但通过系统地学习语音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其次,我想讲一下文法学方面的知识。
文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的学科。
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语言中单个词汇和词组的组成和用法,另一方面则是研究句子和篇章的结构和系统性。
在学习文法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语言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些现象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
比如,在英语中,名词的单复数和动词的时态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规定,就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了解语法规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认识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最后,我还想谈一下从纲要读书中所获得的收获。
当我们读完这本纲要之后,不仅仅是对于语言的学习,还可以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例如语言学的范畴、语音学和文法学的基本概念等。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1-20一.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这只是一种宽泛的说法。
对语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语言学研究的内容。
人们直接面对的一般不是确切的语言,而是无处不在的语言现象。
语言学透过语言现象探索语言的本质,这个研究对象的确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语言学的发展过程。
而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也是在发展中形成的。
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是在语言学的历史发展中逐步确定的,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这个问题。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2.思维: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特征、规律及相互间联系、区别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大脑特有的一种机能。
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
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语言和思维不可分离。
3.思维在传统上是哲学和逻辑学的概念。
逻辑学关注的思维的形式、过程、生理机制都和语言密切相关。
逻辑学把概念、判断、推理看作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这些思维的基本形式都依靠语言。
哲学中把思维看作是人类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放映。
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的出储存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客观的现实通过认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必须要有一套符号,人类使用的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
语言符号帮助人打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并且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思维作为人脑的活动,具有大脑神经生理的基础。
大脑中有专门控制语言功能的区域,和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的思维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属性。
4.思维离不开语言:(1)思维以语言为工具。
(2)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来巩固。
(3)语言可以帮助思维逐步深化。
(4)语言可以帮助思维条理化。
(5)语言可以帮助将思维成果传递给别人。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篇一:语言学纲要学习笔记】叶徐版语言学纲要复习重点导言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
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
舌位是指发元音时舌头隆起部分在口腔中所处的位置。
前,指舌的前部隆起;后,指舌的后部隆起;高,指舌位隆起点距离上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低:口腔开口度大,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如i.e.a的相同点是舌位前,不同点是舌位高低不同。
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拢圆还是自然展开。
不同元音的音色就是上述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形成的。
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
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
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
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
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种其中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特殊性表现在:1、社会现象一般都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经济基础,一类是上层建筑。
但语言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它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于上层建筑没有关系。
这两者的发展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或改变语言。
2、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
在语言面前,人人完全平等,都有自由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权利。
它是全民性的交际工具,所以不分阶级。
3、生产工具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没有关系,虽然我们国家目前经济文化发达了,出现了互联网、路路通等。
在这样的发展水平下,语言的词汇也变的丰富起来。
但这与语言的先进落后是没有关系的。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语言的思维功能: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人类的语言功能以及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着抽象、概括的思维,说话中枢被称为布洛卡区。
右半球则控制着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立体图形识别等等,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独词句(抽象归类)和双词句(简单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运用),是孩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1:思维需要语言,思维以语言为工具,并且用语言来保存思维的成果,语言可以帮助思维的逐步深化和条理化,还可以帮助将思维传达给别人。
2:语言需要思维,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思维,语言的交际过程同样以来思维。
区别:职能不同:思维在于反映客观现实和认识,语言为思维和交际提供工具。
语言的本质结构一、解词1、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天然的、自然的因果关系,二者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2、线条性:之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出现,呈线条状绵延,而不能在空间上铺展成一个面。
3、两层性:指人类的语言符号具有表意和辩义两层单位。
4、生成性:指人们可以运用有限的语言符号和规则,说出并理解无限多的话语,包括从未说出过或从未听到过的句子。
5、组合关系:指语流之中,语言符号之间的线性连接关系。
6、聚合关系:指语流之外,语言符号根据某种共同点而积聚成群的类聚关系。
二、填空1、皮尔士区分三种类型的符号:象似符、引得符、任意符。
2、人类语言同动物“语言”区别表现在离散性、任意性、两层性、生成性、可移植性、文化传播性。
三、论述题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之间是什么关系?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天然的、自然的因果关系,二者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
语言中有两中任意性,决定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
简单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绝对任意的,例如“装订成册的著作”这个意思,汉语用“shu”这个语音形式,英语用“book”这个语音形式,俄语用“[kniga]”这个语音形式表示,没有好坏之分。
复杂符号的音义之间具有相对任意性。
因为复杂符号涉及到两种关系:一是符号内部的音义之间的关系,二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例如“汽车”这个复杂符号由两个简单符号组成,其音义形式“qiche”和“以内燃机为动力,路上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英语用“automobile”表达同样的意思。
但汉语的“qiche”不能说成“cheqi”,因为“汽”和“车”两个符号之间有限定于被限定的关系,用语序表示,改变了语序,就不是这个词了。
强制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一旦形成,,后来的人们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不能随意改变。
因为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告诉我们,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没有好坏之分,因此人们没有改变的必要;此外,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随时随地都要运用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不可能改来改去,否则,人们难以掌握,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语言学纲要语言的定义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创造性移位性文化传递性互换性语言的起源:圣经上的记载摹声说感叹说哼唷声说进化理论语言的功能:信息功能人际功能施为功能感情功能寒暄功能娱乐功能元语言功能语言学的定义语言学的分支:微观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宏观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神经语言学重要概念及区分:描写式与规定式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语(索绪尔)语言能力与语言应用(乔姆斯基)传统语法与现代语法语言潜势与实际语言行为(韩礼德)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定义:语音学语音学研究三大领域: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感知语音学音系学发音器官:音姿清音浊音国际音标辅音和元音:定义辅音:发音方式爆破音p/b/t/d/k/g 鼻音m/n/ŋ, 擦音f/v,θ/ð/s/z/ʃ/ʒ /h近音l颤音/tr/dr/ts/dz/发音部位双唇音p/b 唇齿音f/v 齿音θ/ð 齿龈音t/d/n/ s/z/r/l齿龈后音ʃ/ʒ 硬颚音j 软腭音k/g /ŋ 声门音h元音:基本元音元音的划分标准单元音、双元音、三元音协同发音和语音转写:协同发音:前期协同发音后期协同发音语音转写:严式转写宽式转写音位和音位变体:音位:最小对立体、音素音位变体:互补分布自由变体音位对立音系过程和区别特征:音系过程同化:鼻化、齿化、腭化顺同化逆同化区别性特征超音段特征:超音段特征音节结构:节首和韵基(结核与节尾)开音节(没节尾)和闭音节(有节尾)响音阶重音:后缀、复合词和词组语调和声调:语调声调:音调变化(变调)、必异规则词:词的含义:自然有界限的对立单位、普通和专门术语、语法单位词的识别:稳定性、相对连续性、最小的自由形式词的分类:可变词和不变词词汇词和语法词封闭类词和开放类词词类: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感叹词/数词/冠词/介词;小品词(助词)/辅助词/限定词语素和形态学:定义语素的类型: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词根、词缀、词干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屈折变化和词的形成:屈折变化词的形成:复合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复合词向心复合词、离心复合词修饰复合词和并列复合词(根复);从属复合词(综合复合词)派生词:派生过程的范畴化:分类标志和分类特征语素变体:音系学和形态学:义素和语素语素和音位语素结构和音位结构形态音系学/形态音位学词汇变化:特有词汇变化:新创词/造词混成法缩写法/截断法缩略法逆构词法类推构词法词类转换/零派生/转换借词法:借词、混合借词、转移借词、翻译借词词义变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俗词源音位变化:导致新发音的原因:脱落、添加、换位、同化词组和短语:名词性词组、其他词组(动词/副词/连词/介词)、介词短语句法:定义句法关系:位置关系替代关系同现关系传统语法学派:范畴数、性、格时态和体一致关系和支配关系结构主义学派:(索绪尔)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直接成分分析法:定义、优点、问题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向心结构:主从向心和并列向心离心结构生成语法:(乔姆斯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句法移位:NP移位、Wh-移位、Aux-移位、Move-规则功能学派(布拉格语言学派)主位和述位主位-述位顺序(客观顺序和主观顺序)系统功能语法:普遍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语法系统:及物性、语气、主位句子之上的结构:语篇和篇章衔接和连贯语义学:意义:意义:内涵外延意义的不同类型:概念意义联想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反射意义搭配意义主位意义语境论: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行为主义指称论:定义语义三角涵义与指称涵义关系同义关系(相同关系)反义关系(对立关系):等级反义关系互补反义关系反向反义关系/关系对立上下义关系:上坐标词、下义词、同下义词多义关系同音异义/同形异义关系成分分析法:语义特征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句子和话语认知语义学:语义合成性原则四个基本原则:可透视/动态灵活/全面非自动/基于用法和经验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蕴含预设同义关系自相矛盾会话含义认知的定义心理语言学的定义语言习得:行为主义方法天赋理论语言的理解:发音理解词语的识别句子理解语篇理解语言的生成:词汇提取句子的生成书面语的生成认知语言学:定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识解和操作:注意力和突显判断和对比视点和观察者位置范畴化:基本层次范畴上位范畴下属层次范畴意象图式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隐喻分类的修订转喻整合理论:合成空间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相互联系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语言与社会:社会语言学语言变体:标准语言方言:地域/时间/社会/个人方言语域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选择语码:双言现象双语和多语语码转换禁忌语和委婉语跨文化交流:入乡随俗换位思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诚实和真诚是互相理解的关键语用学:定义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区别言语行为理论:施为句和叙事句合适条件行事行为理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取效行为言语行为的分类:阐述、指令、承诺、表达、宣告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合作原则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违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定义特征:可推导性、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非传统性礼貌原则:六条准则:得体、慷慨、赞誉、谦虚、一致、同情后格赖斯时期的发展:关联原则:定义(最佳关联性)明示-推理交际关联性的程度条件Q原则和R原则:Q原则(基于听话人)R原则(基于说话人)Q-I-M-原则:数量、信息、方式社会认知法:交流过程的主要特点、两个特性集合文体学:定义文学文体学:定义前景化字面语言和比喻语言比喻修辞:明喻暗喻转喻提喻诗歌语言:语音模式:押韵:尾韵头韵准押韵辅音韵反韵押副韵反复韵律模式:韵律单位—音步抑扬格传统韵律模式和语音模式:对句四行诗无韵诗十四行诗、自由体诗、打油诗语音和韵律的功能如何分析诗歌小说中的语言:小说与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者第三人称叙述者图示语言旧信息和新信息指称言语和思维表达:言语表达: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叙述者对言语行为的表达/叙述者对言语的表达思维表达:直接思维、自由间接思维意识流写作散文风格:作者风格文本风格如何分析小说的语言戏剧语言:如何分析戏剧:像分析诗歌/小说/会话分析戏剧性语言从认知角度分析文学:图形和背景意象图式认知隐喻计算机语言学: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语言学:组成成分应用计算机语言学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阶段技术:定制、模块、编程软盘技术数字化语音通用串行总线慕课机器翻译:定义和类别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语言学方法、转移法、语际法、基于知识的方法机器翻译的质量机器翻译和互联网口语翻译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和语料库语言学批判和复兴共现索引语料库数据应用语言学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学和语言学习:语法输入:真实性输入、可理解输入中介语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基于语篇的普遍语法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理论背景教学大纲类型:结构教学大纲情景教学大纲交际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设计现行趋势:新旧并存强调学习过程包含非语言目标多元大纲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对比分析错误分析:错误与失误不同类型的错误:语内错误和语际错误省略,添加,双重标记,形式/顺序错误错误分析步骤:识别、描述、解释外语教学政策索绪尔和现代语言学布拉格学派:主要观点和贡献功能句子观交际能力伦敦学派:介绍马林诺夫斯基弗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功能语法:适用语言学:介绍原则美国结构主义:简介发展阶段:早期:博厄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时期后布龙菲尔德时期转换—生成语法:介绍天赋假设:语言习得机制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转换生成语法的主要特征乔姆斯基的基本贡献修正还是反对:格语法生成语义。
应用语言学 导论 一、应用语言学概念(applied linguistics) 研究语言应用的种种问题的学问。 狭义:专指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时应用语言发展最早和最为充分的一个分支) 广义:应用于语言各领域的语言学 二、特点 1、综合性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 2、相对独立性 3、实用性 4、实验性 研究方法:调查、实验法、偏误分析 三、学科地位、归属 语言本体研究(语音、字形、字义) 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亲属语言:汉藏语系,无字形变化 印欧语系,有字形变化 (一)国外研究 儿童语言习得(母语习得) (二)国内研究 对外汉语教育 社会语言学: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行业语”) 文化语言学:嫁、娶与marry 语言暴力(冷暴力) 网络语言:杯具、洗具、餐具、萌 语言规划、调查 计算语言学 中介语(母语—目的语) 四、发展简史 (一)国外 1870年,波兰,博杜恩·德·库尔特内——纯粹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1946年,密执安大学(美),对外英语教育,《语言学习》,世界上第一本英语语言应用教育杂志 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召开和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正式形成。 (二)国内 1、起源于先秦 荀子提出“约定俗成”,语言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约定俗成”,属于小学 2、发展:现代语文运动 将口语与书面语相融合 3、20世纪前50年—语文规划和语文教育 国语统一运动、白话文运动 20世纪后50年—文字改革,“三定”——定量、定音、定形(汉字、注音) 标点符号(标号、点号)、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1958年汉语拼音定形,罗马字母、希腊字母 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标志中国应用语言学形成。 1992年专门的应用语言学杂志《语言文字应用》创刊——里程碑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 五、调查和比较 (一)语言材料调查——最常用 收集和考察语言事实、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环境等材料 1、访谈法:面对面讨论 集体访谈 个人访谈 2、观察法:隐蔽观察法、参与观察法 3、问卷法:用一种书面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封闭式、开放式 (二)比较 1、事实比较:具有描写性 2、理论性比较:系统理论的普遍原理在具体语言中可行性比较 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的方法、目的——定量(随机、非随机)、定性、实验收集 实验方法特点(应用语言学实验):系统性、逻辑性、经验性、简约性、重复性和传递性 第一章 语言教学 一、语言教学的性质 运用特定的方法,将语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授给学习者,以达到使学习者掌握一门具体语言并用于交际目的的教学活动。 第一语言教学——母语(儿童无意识的母语习得、第一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教学——外族语(双语\多语教学) 目的:学习者掌握一门语言,培养学习兴趣 二、类型 1、内容上 【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 2、学习时限【长期教学、短期教学(短期培训)】 3、教育性质【常规教育(预备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业余教育】 4、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平衡、摸底)、个别教学】 5、教学对象 【儿童教学(14岁以下)、成人教学(14岁以上)】 6、学习语言程度【初级(零起点、小学)、中级(中学)、高级(大学)】 7、单语教学、双语教学 8、正常人教育、聋哑人教育 教学主要指课堂教学,教育的范围更大些。 三、课堂教学 计划、技巧……语言测试 四、第一语言教学 (一)相关概念 1、第一语言(从语言学角度划分):一个人出生之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First language 2、母语: Mother tongue 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具有继承性 Native language(语言学角度)本民族的语言 Parent language(谱系分类)同源语
日耳曼语——拉丁语——梵语 (梵语和日耳曼语为同源语) (子语) (母语) (子语) 3、本族语 native language (二)通常说的第一语言教育专指母语教育 获得{儿童语言习得(早期潜意识习得)}两个阶段 课堂上有意识的语言学习 ——第一语言教育主要指此 First language teaching:第一语言教育 (三)特点 1、学习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具有交际能力 2、语言环境良好,时间充裕 3、语文形式为主 4、注重文化习得
第二章 一、国外语言教学的流派 认知派——自觉掌握:儿童母语习得 经验派——习惯养成:从教的角度,没从学的方面讲 人本派——以人为主,强调情感因素:学习者角度 功能派——学习任何语言皆以交际为主:以教学内容为主 (经验派和人本派以教学方法为主,功能派以教学内容为主) 二、第二语言 (一)相关概念 1、第二语言: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2、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且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语言。target language 3、外语:外国的语言 foreign language 与第二语言关系:包容——第二语言包容外语 (二)第二语言教学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1、语言学习的几种情况 本国学习者在本国院校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正规教育为主; 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学习同时进行;自学 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学习 2、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①以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写为主,听说为辅) 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③以集中强化训练为主要形式 ④基础教育 ⑤注重语言对比 ⑥母语对目的语的影响(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⑦注重文化教学 (三)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差异 1、教学起点不同(第二语言:零起点,一般情况下,无一定语言基础) 2、学习动机不同(第一:无意识,巩固语言的运用;第二、各不相同) 3、学习环境、氛围不同 4、受其他语言的影响(第一语言:很少受到影响;第二:很容易受影响) 5、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6、教学对象不同(第一语言:年龄较小;第二:接近成人) 7、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第一:与母语重合;第二:掌握一门语言,进行流畅的交际) 8、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不同 9、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同 10、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同(第一:活生生的;第二:会有些滞后,变化)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同点:都是以语言学习为主;都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则,包括语音、词汇、句法; 教学过程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策略基本相同,模仿—感受—应用 1470年明朝设置四夷馆教授印度语和缅甸语——中国最早的外语教学 大学外语教学有两种:①外语专业的外语教学 ②非外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育 三、双语教学 bilingual teaching 指在教学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成为使用双语者。 广义:教学模式,除了外语课程外,其他课程全用外语教学 狭义:教学方法,用两种语言进行学习、思考 1、最开始的 双语教学在我国最早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2、现在的双语教学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的知识获取同步。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 性质、特点、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学科名称 (一)性质 1、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开展 2、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3、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学科性质的特点:1、是一项语言教学 2、是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存在的 3、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与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相区别)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指的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 (二)学科名称 1、对外汉语教学——1982年提出,使用最广泛 2、汉语教学、中文、中国语、华语教学等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4、对外汉语教育——以教育学为主(1包括4,即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育) 5、对外汉语——本科或以上专业的专业名称 二、特点 (一)对外汉语是一门对立的学科 1、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教什么,怎么教……) 2、具有较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重点在语言理论、文化理论、教育理论; 教学理论:语言教学、语言学教学 “一体两翼”——一体:汉语语言学本体 两翼:对外汉语学科与教学论;中外文化素养 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 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4、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 (三)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特殊性:汉字教学上 三、学科任务 1、对外汉语作为教学活动 ①总体设计 ②教材编写 ③课堂教学 ④语言测试 2、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 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语音、语义 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研究;教—学,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第二语言习得和认知规律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 ②对外汉语学科研究 3、对外汉语作为国家、民族事业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历史和现状 一、1949年之前 二、1949年之后 (一)初创阶段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33人,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 在广西桂林应越南政府的要求组建了汉语学习班,后并为广西师大 1958年我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正式出版,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二)巩固发展阶段 1、《外国留学生工作试行条例(草案)》是我国第一个外国留学生的政策法规 2、1962年,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规模扩大—— 北京语言学院(65年更名)——中国语言文化大学(96年更名)——北京语言大学(2002年更名) 3、1965年,北京语言大学《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创刊,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三)恢复阶段 文革之后 《基础汉语教学》 (四)蓬勃发展阶段 1、1987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成立,汉办前身 2、较完整的教学体制 1978年外国留学生四年制现代汉语本科专业——北外 1996年,北语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中国语言文化”四年本科专业,出现了短期的对外汉语培训班 3、1984年开始研制汉语水平考试hsk,90年开始确立 4、对外汉语专业出版物:1979年北语内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刊物 第三节 一、总体设计 (一)含义 依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 对教学对象、内容、目标、途径、原则、教师分工、教师要求做出规定, 指导教材的编写和选择、课堂教学、成绩测试 (二)程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