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课件 第三讲 国际行为体与国家主权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7
高中政治《国际关系》课件国际关系课件一、概述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互动。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课件将介绍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国际组织以及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理论等内容。
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
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不干涉内政等。
三、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国际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
从古代的城邦联盟,到近代的西方国家体系,再到现代的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呈现出不断演变的态势。
其中,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冷战时期则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时期。
四、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指由各国自愿组成的、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机构。
国际组织的目的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常见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这些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着国际合作与发展。
五、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理论1.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种重要理论。
它主张国际关系是基于国家利益和权力的,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动者。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和冲突的,国家之间追求自身利益是不可避免的。
2.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也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种重要理论。
它主张国际关系应该建立在国际合作与互惠的基础上。
自由主义认为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可以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合作与互信,可以达到和平与繁荣。
3.构造主义理论构造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国际行为者之间的观念、信仰和认知构建起来的。
它强调国际关系中的观念和思想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构造主义认为,通过改变观念和认知,可以改变国际关系的格局。
六、总结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第三讲国际行为体和国家主权一、国家的本质1、国家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即是人类群体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也是群体生存需要的制度方式。
国家建立秩序对内防止无序的伤害,对外防止入侵。
公有制度也需要一个组织体系维护秩序。
社会秩序是人类社会性决定的,与财产所有权无关。
人需要群体生活,人群需要秩序,秩序需要等级,等级是以不平等为基础的。
2、国家对内作为统治工具是有阶级性的,但国家对外做为法律单位、政治单位/社会单位是没有阶级性的。
“阶级”这一概念只适用于极个别的国际关系现象,因为“阶级”是经济概念,而国家际关系的核心是权力,是政治关系而不是经济关系。
3、国家有形态变化,但消亡可能与人类消亡同时。
二、民族国家的形成1、民族的定义(Ernest Renan:一种由公民投票制度支持的道德精神。
韦伯:一个有文化责任的有尊严的社会团体,在面对其他团体时形成团结。
斯大林:共同经济生活、语言、领土、精神规范的人群)不是种族和血统而是历史继承。
国族、民族、少数2、民族国家源于1648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民族国家一般是多民族组成的)3、民族国家特点。
由四要素构成,人民、领土、政府、国际承认。
国际承认是民族国家生存的特点,没有合法的主权就成不了民族国家。
(主权存在说,与主权承认说,台湾与巴勒斯坦的区别)。
威斯特伐利亚只是确定主权平等不得侵犯,而不是以往的国家没有这种权力。
主权向国际社会的让渡是利益的选择,不是消失。
三、民族认同的形成1、民族认同的生理基础是人的群体认同基因,(这与狼和蜜蜂相同)2、民族认同的社会基础是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
(民族认同是无需屈从的政治共同体认同,人们可以先有民族后有国家,也可先有国家后有民族民族,两者可互为基础)。
3、民族统一与民族自决相互矛盾(民族主义可以搞独立也可以搞统一)4、民族主义是人对本族的一种爱,是人生理和心理对社会的需要,是群体带给个人的归属感和自尊。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区别如同“剩余价值”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