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及发展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3作者简介:熊芳华(1985— ),女,汉族,江西九江人。
主要研究反向:中巴关系研究。
基金项目:2018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巴西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立场及中国的应对建议研究”的结题成果(项目编号:18Y002)。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世界提供了一份共享繁荣的发展方案,也为全球经济复苏与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离不开域外国家,尤其是域外主要大国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巴西是拉美地区第一大国,同时也是金砖集团成员国。
2012年,巴西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期间提出了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2017年9月1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巴西总统特梅尔举行会谈。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产能、电子商务、质检、电力、旅游、卫生、融资、文化体育等领域共10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9月1日下午,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代表进出口银行与巴西银行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巴西银行主要融资条件协议》。
此次协议的签订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巴西银行近年来合作的重要成果,是落实习近平主席“1+3+6”中拉合作新框架、李克强总理中拉产能合作“3乘3”新模式中加强金融机构合作的重要体现。
中巴双方今后将在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获得更多融资支持,并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发展与经贸合作。
2019年10月24日至26日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他表示巴西新政府高度重视中国的大国地位,愿意与中国成为真诚的朋友。
巴中双方的合作不应仅仅限于经贸领域,巴方愿与中国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希望通过高层交往促进两国的互利共赢,开创巴中关系的新前景。
尽管巴西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该国本身的地缘战略地位、经济体量、未来发展潜力以及与中国密不可分的经贸关系都决定了全面、客观了解该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立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巴西市场分析引言概述: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多元化的文化。
巴西市场潜力巨大,对于国际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对巴西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市场特点、商业环境、消费习惯、竞争情况以及发展趋势。
一、市场特点1.1 人口规模庞大: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超过2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
1.2 地理位置优越: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1.3 文化多元化:巴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企业需要根据当地文化特点来制定营销策略。
二、商业环境2.1 政治稳定:相对于其他南美国家,巴西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为企业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投资环境。
2.2 法律体系完善:巴西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2.3 市场竞争激烈:巴西市场竞争激烈,各行业都有大量的竞争对手,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来脱颖而出。
三、消费习惯3.1 偏好本土产品:巴西消费者偏好购买本土产品,对于国外品牌有一定的偏见。
3.2 重视品质和价格:巴西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价格敏感,注重性价比。
3.3 热中线上购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巴西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电商市场潜力巨大。
四、竞争情况4.1 本土企业占主导地位:在巴西市场,本土企业占领主导地位,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4.2 外资企业逐渐增多:随着巴西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巴西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
4.3 创新能力成为竞争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五、发展趋势5.1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挪移支付的普及,电子商务在巴西市场发展迅速,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5.2 绿色环保产品受欢迎: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巴西消费者选择购买绿色环保产品,企业应该顺应市场趋势,推出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
商展经济1 背景事物的变化总是多样性的,国际局势也是如此。
经过百年变化的格局后,中美关系大概呈现出美国霸权的相对削弱及中国力量的快速崛起这一局面。
二战后的美国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国家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都遥遥领先我国。
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垄断主义、强权政治的意图更加明确,主要表现为众多国家遭受过各种“不公平对待”。
反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交上,不骄不躁,始终保持着友好、和平、互助的大国形象。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经济水平发展势头尤为显著,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很大进步。
这种和平共处的友好观念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得到众多国家的响应。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也显著提高,美国对中施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各种不利政策。
美国在国际合作、经济往来各个方面不断打压我国经济发展,甚至把我国看作威胁其经济地位的“假想敌”[1]。
美国经济的止步不前,与自身的产业、国家政策、人才流失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 特点古代丝绸之路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兴起,虽然中间有所中断,但也是延续至今,这表示人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主要发展外向型经济。
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发展必须跳出美国主导的游戏规则。
简单地说,就是要走出一条和美国不同的新道路,我国应坚持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展开国家间良好合作。
为避免美国不断打压,在战略上我国选择以陆地作为优势,主打陆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应兼顾海洋经济发展,做到海陆空共同进步、一起发展。
我国在推进实业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金融战略的发展,以提供更好的资金基础。
“一带一路”也是海陆统筹的系统工程,主要分三路并进,为国家全面发展做准备。
面对“一带一路”这种全新理念,即坚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人类谋福利,各个国家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
中国企业在巴西黑大市营版权所有引言本次论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巴西的国情进行概括的介绍,其中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方面。
第二个部分是对巴西现有的中国企业进行介绍。
第三部分是对其中存在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进行分析。
其中前两部分是对企业发展整理的相关资料,第三部分是对目前中国企业状况的个人见解、建议。
一、巴西的面貌(一)巴西的政治1. 巴西基本政治状况巴西奉行独立自主、人民自决、尊重主权、不干涉原则、和平解决冲突和友好共处的对外政策。
确定对外关系的重点为美国、西欧、日本和拉美国家等。
巴西把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放在优先位置,双方政治、贸易关系密切。
美国是巴西主要的贸易对象、最大的债权国和投资国,投资额占外国在巴西总投资额的1/3。
1991年两国贸易总额近百亿美元。
但两国在核能、环保、外债、贸易等领域存在分歧与摩擦。
巴西同西欧国家有着传统的密切关系。
西欧是巴西主要的出口市场和资金、技术的来源地。
西欧各国在巴西的投资额约占同期外国在巴西投资的50%。
1991年巴西向欧洲共同体出口额为97.7亿美元。
日本是巴西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重点,是巴西在亚洲的最大贸易对象和原材料市场。
日本在巴西直接投资占全部外国投资的9.7%,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中东地区是巴西石油主要来源和重要贸易市场,1991年贸易额达28亿美元。
2. 巴西与中国巴西与中国于1974年8月15日建交,此后,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发展。
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最大贸易伙伴。
巴西因有中国这个伙伴而免受金融危机冲击。
考虑到中国的需求继续保持强劲,这种关系近期不太可能发生变化。
然而,巴西如今正重新评估对华经贸关系,巴西许多人担心中国只是把巴西当成又一个大宗商品供应国。
细究巴西对华出口暴增数字背后会发现,该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较少。
(二)巴西的经济1. 巴西经济概况巴西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
金砖五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合作前景金砖五国(BRICS)这个概念由经济学家Jim O'Neill于2001年提出。
BRICS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些国家都拥有人口数量众多和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被视为新兴市场的领导者。
这些国家的加入,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持续而广泛的影响。
一、金砖五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经济增长金砖五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23%,人口总数占世界总人口的42%,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这些国家都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相互之间可以互利合作,实现互补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贸易合作金砖五国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中国作为金砖五国的最大经济体,成为了各国优质商品的进口大国。
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商品消费水平,同时也为其他金砖五国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会。
而在这种合作中,中俄关系和中印关系是最为紧密的。
3.制造业和技术转移各国间的产能合作和技术转移是金砖五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方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合作,加强自身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各国也可以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各国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互利合作。
4.金融合作金砖五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相对薄弱,国际金融体系中处于较弱地位。
因此,国际金融合作在金砖五国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金砖五国间的金融合作不断加强,如创立了新开发银行和达喀尔铁路银行等金融合作机构。
二、金砖合作的前景1.共建“一带一路”随着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金砖五国实现贸易、合作和互联互通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加大。
在未来的经济合作中,中国将与金砖国家共同构建“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实现资源互济、产能协同、贸易便利化等目标。
2.建立跨国公司金砖五国的合作,随着双边合作的加深,双方企业之间的生产合作也会越来越多。
未来,这些企业可能会建立跨国公司,在金砖五国实现生产协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3.加强金融合作随着金砖五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合作将会成为未来金砖合作的重要方面,只有加强金融合作,金砖五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才能有更加可靠的保障。
巴西市场分析引言概述: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文将对巴西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经济发展情况、消费者行为、市场竞争和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情况1.1 GDP增长:巴西的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稳定水平,近年来逐渐回升。
这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1.2 外商投资:巴西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尤其是在能源、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
这些投资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资金。
1.3 贸易环境: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同时也是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重要出口国。
其开放的贸易环境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消费者行为2.1 中产阶级的崛起:随着巴西经济的增长,中产阶级人口逐渐增加。
他们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消费机会。
2.2 数字化趋势:巴西的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线购物和使用移动支付。
这种数字化趋势对于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2.3 品牌偏好:巴西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他们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和优质产品。
因此,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认知度对于市场的成功至关重要。
三、市场竞争3.1 行业竞争格局:巴西市场竞争激烈,各行业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
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来保持竞争优势。
3.2 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巴西本土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但国际企业也在不断进入巴西市场。
本土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实力,与国际企业竞争。
3.3 合作与合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合并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合作与合并,企业可以共享资源,提高市场份额。
四、发展趋势4.1 可持续发展:巴西政府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能源、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这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4.2 人口老龄化:巴西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这将带动医疗保健和养老产业的发展。
4.3 技术创新:巴西政府鼓励技术创新,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清洁能源等领域。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体之一。
随着近年来的改革和经济的增长,巴西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经济体之一。
那么,巴西有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潜力吗?一、巴西的经济潜力巴西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国家。
巴西的土地面积非常广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
巴西的人口数量也非常庞大,拥有超过2亿的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年轻人和受过教育的人才。
随着近年来的改革和经济的增长,巴西的经济潜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
巴西的GDP 已经超过了2万亿美元,是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
巴西的经济增长率也非常高,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以上的水平。
巴西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消费和出口推动的,其中消费是巴西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巴西的经济潜力还表现在其对外贸易上。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橙子、糖和牛肉出口国之一,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近年来,巴西还积极推进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加强与其他南美国家和中国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巴西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巴西的政治环境巴西的政治环境是巴西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巴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减少干预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社会福利和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巴西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进一步释放了巴西的经济潜力。
巴西的政治环境也相对稳定。
巴西是一个民主国家,和民众之间的关系相对和谐,政治风险较低。
近年来,巴西还积极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巴西的政治稳定性和公共信任度。
三、巴西的社会环境巴西的社会环境也是巴西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关键因素之一。
巴西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资源。
巴西的社会福利系统也相对完善,包括医疗保健、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巴西的社会稳定性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释放了巴西的经济潜力。
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认知、特点及发展前景
杜幼康
【期刊名称】《南亚研究季刊》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中巴建交60年来,经过双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国成为和谐相处的好邻居、相互支持的好朋友、互利合作的好伙伴和患难与共的好兄弟.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战略性、全面性、穗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建立在共同利益和深厚民意的基础上,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杜幼康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巴基斯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2.353
【相关文献】
1.中国和巴西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J], ;
2.构建中巴新型大国伙伴关系,深化全面战略合作 [J], 王海峰;马强
3.中巴携手打造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J], 蓝建学
4.中巴全天候伙伴关系的发展脉络 [J], 黄军甫
5.中巴经贸状况与“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位不匹配问题辨疑 [J], 聂骠;秦淑娟;胡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西市场分析引言概述: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巴西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许多国际企业的目光。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消费者行为、竞争情况、市场前景和机遇等五个方面对巴西市场进行分析。
一、经济环境1.1 GDP增长:巴西的GDP增长向来保持稳定,2022年达到1.1%,2022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遭受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随着疫苗的普及和经济逐渐复苏,估计未来几年巴西的GDP将逐渐恢复增长。
1.2 消费支出:巴西人民的消费支出向来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有较高的需求,因此,对于进入巴西市场的企业来说,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1.3 外贸环境:巴西是全球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和糖生产国。
此外,巴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巴西的外贸环境相对开放,吸引了许多国际企业的投资。
二、消费者行为2.1 偏好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巴西消费者的偏好也在不断变化。
他们越来越注重品质和品牌,对于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产品也有较高的需求。
2.2 挪移互联网的普及:巴西的挪移互联网普及率较高,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手机进行购物和支付。
因此,企业需要重视电子商务和挪移支付的发展,提供便捷的线上购物体验。
2.3 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在巴西的普及度很高,消费者时常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产品信息和购物建议。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社交媒体的营销和品牌推广,与消费者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三、竞争情况3.1 本土企业:巴西市场存在着众多本土企业,它们对市场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强大的竞争力。
对于国际企业来说,了解本土企业的优势和竞争策略,制定相应的市场进入策略至关重要。
3.2 外资企业:随着巴西市场的潜力逐渐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巴西市场。
这些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面临着本土企业的竞争。
目录(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3)2 中国对外贸易分析 (4)2.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及成就 (4)2.2 中国贸易现状分析 (6)3 巴西对外贸易概况 (8)4 中巴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11)4.1 中巴贸易的发展历史 (11)4.2 中巴贸易现状 (12)5 中巴贸易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5)5.1 中巴贸易产品相对集中 (15)5.2 中巴贸易争端日趋严峻 (15)5.3 中巴铁矿石贸易问题 (17)5.4 中巴贸易间的资信问题 (17)6 中巴贸易关系展望 (19)结束语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宋体5号,1.5倍行距)摘要(黑体小二号加粗集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巴双边贸易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中国与巴西同为WTO成员以及近年来“金砖四国”热度的上升给中巴双边贸易带来巨大商机。
中巴建交36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巴西一直是我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我国是中国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中巴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互补性强,中国与巴西都拥有的广阔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些都为扩大两国间的贸易投资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国关系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本课题首先介绍了中国和巴西各自外贸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然后在对中巴贸易关系历史回顾及现状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中巴双边贸易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展望了未来中巴贸易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宋体5号,1.25倍行距)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巴双边贸易;金砖四国;发展潜力(黑体小4号)(宋体5号)ABSTRACT(TIMES NEW ROMAN小2加粗居中)Under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ino-Brazil bilateral trade steps up gradually. Ch ina and Brazil are both the members of WTO and BRICs, thus there are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Sino- Brazil bilateral trade recently.Having e stablished the diplomatic relation for 36 years, China and Brazil have achieved great progress in bilateral trade. Brazil has always been China’s largest trade partner in Latin-America. While China has become the top trade partner, the top export destination and the second largest import origin of Brazil. The commodity structure of the two economies is strongly complimentary to each other. The two countries both have huge market and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So there are vast space for the trade, investmen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 above two reasons already have and will continue to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countries.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trade of China and Brazil respectively. Secondly, it retrospects the history of bilateral trade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discuss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Sino-Brazil trade. Then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problems about Sino-Brazil trade and tries to finger out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Lastly, it views the future of the bilateral trade of the two countries. (Times New Roman小4号,1.5倍行距)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ino-Brazil bilateral trade; BRICs; development potential(“Key words: ”是Times New Roman 4号加粗,后面几个单词是Times New Roman 小4号不加粗)1 绪论(黑体小2号加粗)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趋势下,中巴双边贸易发展的步伐加快。
巴西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及发展前景 贺双荣
1992年10月卡多佐就任巴西外交部长后,对巴西外交政策和外交机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制定了“亚洲战略”,决定把亚洲尤其是亚太地区国家作为其稳定的进口来源、出口市场以及科技合作的伙伴。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在亚洲和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巴西把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放在其“亚洲战略”中最重要的位置。1993年5月朱镕基副总理访问巴西时,巴西提出同中国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的互利合作关茶”。此后,巴西领导人多次提出把发展同中国“战略性的伙伴关系”作为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本文就巴西加强同中国关系的原因和目前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
同中国发展“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原因 巴西决定同中国建立“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是出于自身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需要及长远考虑。从经济方面看,存在以下因素。 (一)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场对巴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巴西前外长卡多佐提出“重新评估亚洲”时指出,“在贸易方面,巴西不能失去有11亿消费者的中国市场”。巴西驻中国大使罗贝托·阿布德努尔在《中国和巴西的利益》一文中指出:中国在新的部门和地区对外国资本开放,“同意外国资本参与诸如服务、旅游、能源和交通基础没施、电信、空运、消费品贸易等部门的活动,为外国伙伴进人这个消费市场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巴西《圣保罗州报》也在1993年2月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应成为巴西投资者选择的目标。如果巴西企业家不行动起来,就可能错过前往中国的列车。”在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关系方面,巴西尤其希望在“基础设施、能源、原料咨询服务和工程技术方面建立一种战略性的伙伴关系”。这些合作项目包括:以巴西的铁矿石换取中国的焦煤、巴西参加中国三峡工程的建设等。巴西外长阿莫林指出,巴、中两国之间这种“战略性伙伴关系通过双边贸易、空间协定、技术交流和巴西公司可能在中国获得修建水电站的合同而得到完善”。 (二)巴西的传统出口市场受到了限制。欧共体是巴西最大的传统出口市场。近些年由于欧共体的贸易保护主义,巴西对欧洲的出口停滞不前。巴西同南锥体其他国家的贸易已接近饱和。在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进口总额中,巴西所占比重已高达25%①,很难再有突破。美国是巴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70年代以前,巴西在政治、经济上与美国结盟,同美国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8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巴美贸易摩擦加剧。巴西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70年代中期的15%②降至1993年的10.6%。近些年,美国与巴西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1993年美国对巴西出口的钢材征收附加税,引起巴西的不满。巴西决定采取报复措施,把从美国进口煤炭的比重从占巴西煤炭进口的30~35%逐步减少到占20%,中国是钢材的主要进口国和煤炭的出口国,所以发展同中国的贸易,对稳定巴西的出口市场、保证其可靠的进口来源和抵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巴西产生了强大冲击。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享受多种优惠,巴西对美国的出口产品失去了竞争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出口形势,巴西希望把自由贸易从南方共同市场扩展到整个南美大陆。目前南方共同市场以外的南美洲国家每年的进口总额达360亿美元,而巴西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巴西政府认为,巴西同这些国家发展贸易的潜力很大,它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额至少可以增加4倍。为了推动与南美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和自由贸易,1994年2月巴西正式提出了建立“南美白由贸易区”的设想,并希望能在3个月内同时开始与南方共同市场以外的8个南美洲国家进行双边贸易谈判,以便在从1995年起的10年里,使南美洲所有国家免除80%的关税,进而实现经济一体化。但是,巴西希望发展同南美洲其他国家关系和建立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受到来自美国和墨西哥强有力的竞争。美国为加强同南美洲国家的经济关系,在南美洲实行“贸易外交”,使不少拉美国家同美国或墨西哥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而忽视同巴西建立南美自由贸易区的努力。1994年5月,美国与智利就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华盛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初步谈判;与此同时,墨西哥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组成了三国集团,建立了拉美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些行动对巴西扩大出口市场、建立南美自由贸易区的目标都是一种强有力的制约。 基于上述原因,巴西把注意力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寻求稳定的进口来源和出口市场。 在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时,巴西领导人除重视经济意义外,还十分重视两国关系的政治意义。巴西外长阿莫林在解释中巴战略性伙伴关系时指出,要把“建立一种涉及所有方面的真诚而正式的关系,作为拉美最大的国家与亚洲最大的国家之间特殊关系的一部分”。 (一)中国和巴西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巴西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又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经济实力居资本主义世界第8位,它希望更多地参与世界政治,其中一个愿望就是要在联合国安理会取得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所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对巴西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二)中国和巴西在政治问题上有广泛合作的领域。中、巴两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反对美国的人权外交和霸权主义、加强南南合作、抵制工业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环保等问题上持有共同或相似的立场。巴西政府认为,在“当今充满新的危机和不确定因素的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强制性的政治原则,这就要求我们两个对外立场明显一致的国家进行更广泛的对话”③。 (三)通过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来打破美国对巴西的技术封锁。巴西外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广泛地获取高技术。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巴西在核燃料循环技术、导弹发射惯性制导平台技术等方面受到了美国严厉的技术封锁。据巴西空军部人士说,美国一直阻止巴西从美国斯佩里公司获得惯性制导平台,1989年巴西航天活动研究所将一个老的平台送往美国修理,美国至今没有归还。巴西希望同中国发展科技合作,以便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巴西现任总统卡多佐在任外交部长时曾明确表示,巴西希望能不受限制地获得敏感技术。他说:“全世界都承认新的尖端技术的价值。我们想向世界表明,我们不打算成为一个好战的大国,也不想拥有原子弹。但是,我们有为了经济发展而获得尖端技术的正当愿望。”④ 由于上述原因,巴西外长阿莫林认为:“巴西和中国在维护冷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⑤
巴中关系的进展情况 (一)中、巴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互访进一步密切了两国关系。1993年以来中国外长钱其深、副总理朱镕基、国家主席江泽民、国防部长迟浩田、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和人大委员长乔石先后访问了巴西。1993年11月22~27日江泽民主席在访问巴西期间,提出了发展中巴友好合作关系的四点建议:第一,不断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为南南合作树立榜样;第三,加强民间往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学术、体育交流与合作;第三,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密切磋商,加强协调,互相支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四,增加高层领导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和对话,充分发挥两国现有政治磋商制度的作用,扩大各层次、各领域的友好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共同构筑中巴长期、稳定、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这四点建议成为指导中巴未来关系发展的基础。1994年4月巴西外长塞尔索·阿莫林访问中国,并同钱其璨外民进行了半年之内的第三次会晤。之后,佛朗哥总统明令,各部部长在1994 年10月15日之前都不得出访,他本人也因忙于国内事务而取消了预定在当年上半年对中 国的访问。然而他却破例派矿产能源部长出访中国,这表明巴西对发展同中国友好关系的重视。 (二)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和巴西经济规模相当,在经贸方而有较强的互补性。1985年两国的贸易额为14.1亿美元,占中拉贸易总额的55%。但是此后,由于中国对巴西石油出口减少和巴西经济衰退,双边贸易额迅速下降,1991年只有4. 14亿美元⑥。但自从巴西执行“亚洲战略”后,中巴经贸关系迅速恢复。7992年双边贸易额初步回升,达到5.8亿美元,1993年增至10. 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以上。目前中国向巴西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纺织品、食品、工艺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医药原料、服装、原油、炼焦煤等。巴西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钢材、生铁、铁矿砂、棉花、纸浆、纸张、豆油、糖和尿素等。1993年底,中国在巴西设立公司代表机构、独资合资企业近30家,共中包括华西木材工商股份有限公司、伊塔明钢铁冶炼厂、巴中电子零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行车集团公司和江苏金狮自行车集团公司等。巴西在北京设有4家贸易公司和银行办事处。 (三)合作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中、巴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原料、重工业、工程技术方而达成了合作意向。巴西的卡拉雅斯铁矿,已探明储量为180亿吨,铁矿石品位高、含铁量高达66%,且杂质少。1993年初,由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牵头,组织宝钢、武钢和马鞍山钢铁公司等单位为在巴西开采铁矿作准备。同年5月朱镕基副总理访问巴西时,参观了卡拉雅斯铁矿,并表示,为降低进口巴西铁矿石的费用,准备考虑在中国修建能够停靠36万吨船舶的码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巴西时,两国签署了《关于发展铁矿石贸易和促进合作开采铁矿的意向协议》。1994年8月,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合作开采铁矿可行性研究协议在巴西利亚签字,两国将研究建立年产铁矿石500万吨的合营铁矿。中国的三峡工程是一个跨世纪工程,该工程将耗资200亿美元。参加三峡水电站的建设是巴西同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目的之一。经过谈判,中、巴两国在1993年3月钱其琛外长访问巴西时,签署了《中巴关于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补充协议》。该协议规定:根据互利原则,双方将促进相互间在电力(包括水电)能源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并根据各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联合参加综合研究和设计规划。1994年5月,中国三峡工程负责人访问巴西,了解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建设的情况,并同承包公司和资本货物(涡轮机和发电机)供应公司进行了接触。 (四)科技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与巴西的科技合作始于1982年。这一年两国签署了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并成立了“中巴科学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此后,两国科技合作不断加强,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0 1988年7月,中、巴签订卫星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国应于1992年合作发射两颗地球资源观测卫星。但此后由于巴西经济困难等原因,从1989年3月起,这项计划停止实施。巴西制定“亚洲战略”后,佛朗哥总统指示有关单位重新实施卫星计划。1993年3月a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和巴西外长卡多佐在巴西利亚签署中国与巴西《关于核准研制地球资源卫星的补充议定书》。经过两国科技部门的合作,同年9月15日中国和巴西正式签订《关于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重大事项的补充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两国将合作制造和发射两颗卫星,其中一颗必须在1996年10月底前送入轨道。这两颗卫星将由巴西国家太空研究所和中国航天机构共同研制,投资总额为1.5亿美元,其中巴西负担4500万美元。1993年11月江泽民访问巴西时,两国签署了《关于和平利用外空合作议定书》。根据议定书,双方将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及其应用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其中包括在地球资源卫星和其他卫星、卫星运载发射服务、遥感及应用、空间通信、空间材料处理、微重力、大气科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的合作。从此,巴、中两国开始了在太空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