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肺结核的CT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9.25 MB
- 文档页数:69
ws 288-2008 肺结核诊断标准
WS 288-2008肺结核诊断标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典型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乏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肺结核特有,因此诊断时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手段之一。
肺结核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肺部阴影、空洞、结节等病变。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对肺结核的病变范围、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3.细菌学检查:细菌学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金标准。
通过痰涂片、痰培养等方法,可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
如果细菌学检查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诊为肺结核。
4.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结核菌素并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需要注意的是,结核菌素试验并不能直接确诊肺结核,但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根据WS 288-2008肺结核诊断标准,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可以对肺结核进行准确诊断。
同时,诊断标准还强调了排除其他肺部疾病的可能性,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放射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专业委员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摘要】肺结核(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是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
早期精准诊断有助于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并降低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因而制订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本标准基于循证医学指南及标准制定的方法学,参照2011年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标准和国际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GRADE)工作组推荐意见形成的方法学,并根据2017年11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肺结核诊断标准,最终形成推荐意见,包括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像表现、疑似病例、影像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及影像学鉴别诊断等,为肺结核的临床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肺结核;影像诊断;诊断标准肺结核(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是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其治疗和控制尚具挑战。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最常累及肺。
全球每年仍有近千万人感染结核,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第二。
延迟诊治会导致大量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成为新的传染源,从而使其发病率又进一步提高,形成恶性循环,早期精准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明显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并降低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
影像作为肺结核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肺结核筛查的主要和常用手段。
因此,制订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标准,对肺结核的精准分型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评价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对国家肺结核诊断标准与肺结核影像学及分级诊断专家共识的完善和有效补充。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临床影像鉴别要点(附视频)
陆普选
【期刊名称】《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8(003)003
【摘要】2018年5月1日,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新版肺结核诊断及结核病分类标准正式实施,分别代替WS288-2008肺结核诊断标准和WS196-2001结核病分类标准^[1]。
新版肺结核诊断及结核病分类标准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定义、分类分型、病历记录格式等作了新的阐述、界定和规定,为临床规范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3页(P188-190)
【作者】陆普选
【作者单位】[1]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医学影像科,广东深圳518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1
【相关文献】
1.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临床影像鉴别要点(附视频) [J], 陆普选
2.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分析 [J], 程学凯
3.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分析 [J], 程学凯
4.非活动性肺结核和活动性肺结核的CT征象对复发、新发和慢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效果 [J], 高先锋;高山明;黄亚兰
5.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 [J], 崔树彦;刘莲;邢卫红;张红霞;李若旭;王晨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R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孙洪勋;冯利;张欣【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的HR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学检查及临床治疗综合诊断的活动性肺结核55例,回顾性分析其HRCT 表现.结果本组55例中,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的HRCT表现是:树芽样病灶(78.2%),叶性实变(74.5%),肺腺泡样结节(50.9%),空洞(34.5%)和毛玻璃样病灶(32.7%).边缘光滑、清晰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支气管扩张、不规则线状索条和钙化是最常见的非活动性肺结核的CT表现.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评价肺结核的主要和常用方法,HRCT在发现细小、隐匿病灶,鉴别可疑病灶,评价并发症和确定病灶是否活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29)011【总页数】3页(P900-902)【关键词】肺结核,活动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高分辨率【作者】孙洪勋;冯利;张欣【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安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安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安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41肺结核的X线和CT表现已见众多教科书与文献。
评价肺结核是否活动是目前影像学检查和诊断的关键,虽然确定肺结核病人病灶是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病人痰培养或支气管分泌物中是否有抗酸杆菌的存在,然而在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上述方法能够找到抗酸杆菌的只有20%~55%的病人[1],所以CT,特别是HRCT在发现细小隐匿病灶、鉴别可疑病灶、评价并发症和确定病灶是否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2]。
现报道我们收集的55例活动性肺结核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重视。
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本组共55例,所有病例均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学检查及临床治疗等综合诊断,临床随访3~9月,其中男34例,女21例。
发病年龄17岁~57岁,平均年龄41.3岁。
浸润型肺结核CT表现及诊断关于其机体反应和病理演变详见本节概述。
浸润性结核灶最初通常在锁骨上下形成渗出性病灶,如不顺利吸收即形成结核结节,且常伴有干酪性改变。
干酪灶可液化并经气道播散到其他区域,严重者可以渗出和干酪为主,形成急性干酪性肺炎。
浸润型肺结核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形成空洞和支气管播散。
病变好转,可经纤维化、钙化等方式愈合。
在慢性病例中可多种病灶共存。
2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患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体检偶然发现。
常见症状为:①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一般不高)、面部潮红、夜间盗汗、脉搏加速、身感不适、疲乏、食欲不振和消瘦等。
②胸部局部症状:如咳嗽、咳痰和咯血等,涉及胸膜有胸痛。
血液检查可见ESR增快,白细胞分类可出现单核、淋巴细胞增多。
3CT表现3.1 典型的活动性肺结核表现为发生在常见和非常见部位的肺实变影,伴有局限或广泛的支气管播散灶。
在HRCT上见到2~4mm的小叶中心结节或分支线样结构即“树芽征”(68.9%)和5~8mm边缘模糊的结节影(69%)均应初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同时出现钙化或纤维化征象,则强烈支持肺结核的诊断。
此外还有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样影、空洞、小叶间隔增厚、液体支气管征象等均支持为活动性肺结核。
3.1.1 关于肺实变影:是指在肺窗上及纵隔窗上均能看到的软组织密度影,而且纵隔窗其面积不小于肺窗所见的50%。
约44%的活动性肺结核有肺实变。
国外有学者发现在段和叶的实变中,结核性者68.9%有液体支气管征。
液体支气管征表现为实变区中宽1~2mm的分支状、线状或圆形(HRCT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近水样低密度影,为小气道结核性支气管炎的表现。
3.1.2 关于肺内支气管播散:肺结核在肺内蔓延进展的途径包括局部浸润、支气管播散、淋巴播散和血行播散。
支气管播散是继发性结核的最常见形式,在常规CT上呈沿纹理分布的斑片影。
而HRCT主要表现为:①2~4mm的小叶中心结节或“树芽征”;②5~8mm的边缘模糊的结节影,代表小叶中心的坏死性肉芽肿及其周围非特异性炎症的腺泡结节;③支气管壁增厚;④磨玻璃影。
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组织。
影像学检查是肺结核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它可以提供关于病灶分布、形态和大小等信息。
在本文中,将介绍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1. X光胸片X光胸片是最常用的肺结核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肺结核在X光胸片上的典型特征包括:- 局限性病灶:早期肺结核常表现为局限性病灶,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阴影,边缘清晰;- 上叶部位:肺结核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上叶,特别是右上叶,因此在该部位常见到病灶;- 钙化:在结核病的康复期,病灶内可以发生钙化,形成团块状或斑点状的钙化灶;- 平扫阴影加重:胸片在主动脉弓水平可见影像变暗,肺纹理增粗;- 索条状阴影:肺尖部出现长而细的索条状阴影,可能是由于淋巴管阻塞而形成;- 空洞:在晚期肺结核中,病灶可进一步形成空洞,空洞周围常有纤维索带。
2. 胸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在肺结核的诊断和评估病情上更加敏感和准确。
胸部CT扫描可以提供以下信息:- 病灶分布:CT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病灶的形态和分布,包括病灶的大小、多发性或单发性等;- 结核球:CT可以检测到结核球,表现为局限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钙化灶:CT可以明确显示病灶内的钙化情况,有助于判断病灶的活动性;- 粟粒性结核:CT可以显示肺部多发小结节状病灶,这是粟粒性结核的典型表现;- 斑片状浸润影:CT可以显示肺部斑片状浸润影,与结核性肺炎相关;- 粘连和纤维化:CT可以显示肺部粘连和纤维化的情况,这是肺结核并发症的表现之一。
3.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应用较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以下内容:- 局灶壁增厚:磁共振成像可以检测到结核病灶周围壁增厚的情况;- 神经管增宽:在脊椎结核的诊断中,MRI可以显示脊椎管的扩张和神经根的受压情况;- 淋巴结影像学特征:肺结核常伴随淋巴结受累,MRI可以显示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信号强度。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肺结核影像学诊断引言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中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是肺结核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胸部X线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判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结核的诊断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本文将介绍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及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供医生和医学学生参考。
影像学表现特点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是多样的,不同阶段的肺结核病变在影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
根据病变的形态和分布,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渗出性病变:肺结核病初期的典型表现,常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
影像学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野散在分布的小片状模糊阴影,常伴有纵隔淋巴结增大。
2. 结节性病变:肺结核的中晚期表现之一,以结节样阴影为主。
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野内多发结节状阴影,大小均匀一致,常伴有钙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3. 纤维空洞性病变:肺结核的后期表现之一,病灶呈纤维化,空洞形成。
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野内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洞,周围常有纤维密度影。
4. 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结核常伴有纵隔淋巴结增大,这是炎症反应的表现。
影像学上表现为纵隔阴影增宽,纵隔淋巴结呈片状分布或融合成块。
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学是肺结核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CT扫描和MRI等。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特点:1. 胸部X线片:是最常用的肺结核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胸部X线片的拍摄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肺结核的病变类型和范围。
但是,胸部X线片在肺结核早期和一些局限性病变的诊断上有一定限制。
2. CT扫描:CT扫描是肺结核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高分辨率检查方法。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对于肺结核病灶的定位、病变的形态和分布等有较高的准确性。
但是,由于CT扫描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不适宜作为常规筛查方法。
3. MRI:MRI对于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并不常用,其主要应用于复杂肺结核病变的鉴别诊断,如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骨髓炎等。
图1
左图胸部正位X线显示左肺野大片状致密影及肺实变(箭头所指处);右图胸部CT显示大片状实变病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箭头所指处)。
图2
左图胸部正位X线显示双肺野斑片、结节状影,提示增殖性病灶;右图胸部CT显示双肺野散在斑点、结节影(箭头所指处),部分聚集成簇,是典型的支气管内播散表现。
图3
胸部正位X线(左图)及CT(右图)显示肺内空洞性病变(箭头所指处),同时可见双肺野斑点、结节影,提示增殖性病变。
182020.03 No.9
图4 图5
胸部正位X线显示双肺斑片、条索影、右上肺支气管扩张,肺体积缩小,并可见肺结构变形。
纵隔及气管右偏。
右下胸腔可见胸腔积液。
图6
图7
左图胸部正位X线显示右肺门淋巴结增大、右下肺野片状影、肺实变;右图胸部增强CT显示纵隔气管前间隙及隆突下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呈环形强化。
左图胸部正位X线肺内仅可见散在斑点、结节;右图胸部CT可见粟粒样结节影,呈随机分布(箭头所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