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19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明确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
2. 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3. 常见物质的分类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 难点:物质分类的判断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物质分类的原则。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讲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类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物质进行分类判断。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分类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物质分类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评价学生对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物质分类的相关内容。
3. 实例素材:收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分类实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4.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介绍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讲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及特点。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新知学习指导阅读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有关内容思考交流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归纳整理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讨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化合物(根据组成)化合物(能否电离)化合物(根据结构)新知学习思考讨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熔沸点无固定熔沸点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学习探究归纳总结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学习探究归纳总结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合物的分类2.化学反应的分类3.交叉分类法4.树状分类法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 Cu+H2OB.C+2CuO2Cu+CO2C.Fe2O3+3CO2Fe+CO2D.Fe+CuSO=FeSO+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2CO2B.CaO+H2O=Ca(OH)2C.C+H2O CO+H2D.CO2+Ca(OH)2=CaCO3↓+H2O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A.氧化物B.碱C.酸D.盐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A.NaOHB.Na2SO4C. Na2CO3D.K 2CO3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 纯碱盐酸烧碱二氧化硫B 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 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水D 苛性钾碳酸苏打三氧化硫7.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分类,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难点:如何区分各种物质类型,以及物质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分类的奥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物质分类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教案、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物质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矿泉水、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各种物质类型的定义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药品、食品等,让学生运用物质分类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质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物质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物质的分类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药品研发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类在环保领域的意义,如如何处理废弃物、防止污染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学生关于物质分类的疑问。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和实例。
八、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物质分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物質的分類
分類法進行再分類。
[板書] 2、樹狀分類法
[問]如果我們再繼續分類的話,還可以怎麼分?
(單質可以分為金屬和非金屬,氧化物可以分為酸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酸可以分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堿可以分為強鹼和弱鹼,鹽可以分為正鹽、酸式鹽和鹼式鹽。
)
(氧化物還可以分成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酸還可以分成含氧酸和無氧酸。
)
(堿可以分成可溶性堿和不溶性堿。
)
(鹽可以分成含氧酸鹽和無氧酸鹽……)
[投影]
[問]很好,那我們發現樹狀分類法有什麼優點嗎?
(樹狀分類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質間的從屬關係。
)
[小結]學習了分類的方法以後,大家應學會對以前和將要學的化學知識進行及時的歸納和整理,學會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並通過對各類物質的代表物質的研究來瞭解這類物質的性質,從而提高我們化學學習的效率。
[點擊試題]下列物質中:①Na2SO4②Ba(OH)2 ③NaHCO3④NaBr ⑤Fe3O4⑥H2O ⑦HNO3⑧AgNO3⑨H2SO4中,
其中屬於氧化物的是;屬於堿的是;屬於酸的是;屬於鹽的是 .
[過]化學物質世界中,與生活接觸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氣、溶液、合金等等。
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接觸更多的混合物。
今天要與我們見面的是什麼樣的混合物呢?請大家閱讀課本P25最後一段。
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書]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類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將一種或幾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裏所形成的混合物,稱為分散系。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法的意义和常见分类法。
2、掌握交替的性质和应用。
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1). 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因此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对Na2CO3、Na2SO4、 K2CO3、K2SO4四种盐分类①以其组成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②以其组成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③在交叉分类法中,Na2CO3既属于盐,又属于盐;K2SO4既属于盐,又属于盐。
(2).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
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反馈练习:对下列5种酸进行分类: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和氢硫酸(H2S)。
(1)根据1个分子中含氢原子的个数,可以分为、、(2)根据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可以分为、2、简单分类法的应用⑴ 物质分类的方法⑵ 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①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② 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 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1、定义:把(或多种)物质在(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叫做。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
2、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3、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进行分类,分散系可以分成类。
讨论:将下列分散系填入下表:汽水、自来水、白酒、牛奶,豆浆、食盐水、糖水、泡沫塑料、湿砖块、珍珠、云、雾、烟、尘。
4、当分散剂是液体或水时,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分散系溶液胶体悬(乳)浊液分散系粒子的直径<1nm 1nm~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的组成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均一、透明大多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一般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糖水淀粉胶体、Fe (OH)3胶体泥水5、胶体①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胶体的性质A: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B: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的现象C: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2021年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1(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若要到鼓楼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思考与交流: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师生交流: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八支笔进行分类活动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点评: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实用文档过渡: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师生交流: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
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
因此可以说,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板书:1、交叉分类法学生活动:案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硫在氧气里燃烧(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案例3、见课本P21,图2-32、树状分类法板书:2.树状分类法点评: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实用文档练习: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小结: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必修一第2章_第1節物質的分類教學目標:1.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2.通過查閱資料等手段,濃度按不同的方法對物質進行分類3.感悟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常見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難點:常見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新課導入1.從圖書館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圖書或從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選到所需要的商品2.實驗教師能從藥品室中順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試劑或用品新知學習指導閱讀提出問題: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有哪兩種閱讀教材第20頁至21頁有關內容思考交流提出問題:請嘗試對所學的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化學物質分為純淨物和混合物純淨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化合物分為氧化物、酸、堿、鹽(各類物質都還可以再分類)化學反應可分為化合、分解、置換和複分解四種基本類型歸納整理不論是對化學物質還是對化學反應所進行的分類,都是依據一定的分類標準。
分類標準不同,則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思考討論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如按組成、能否電離、結構)對化合物進行分類化合物(根據組成)化合物(能否電離)化合物(根據結構)新知學習思考討論純淨物和混合物的比較:從有無固定組成和結構、有無固定熔沸點、化學性質等方面純淨物混合物有固定組成和結構無固定組成和結構有固定熔沸點無固定熔沸點保持該種物質的化學性質保持原有物質各自的化學性質學習探究歸納總結一類物質可能有多種不同的樹狀分類法,各種樹狀分類法間的交叉現象在所難免,這就是交叉分類法學習探究歸納總結樹狀分類法便於知識的積累和記憶,也是化學上常用的分類方法板書設計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第一节物質的分類一、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1.化合物的分類2.化學反應的分類3.交叉分類法4.樹狀分類法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2.認識丁達爾效應3.逐步探究膠體與濁液、溶液的區別4.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膠體及其主要性質難點:丁達爾效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新課導入 1.從學過的溶液組成導入2.從納米科技簡介導入新知學習指導閱讀提出問題:什麼是分散系、分散質和分散劑?閱讀教材第22頁有關內容歸納整理分散系: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裏所得到的體系。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胶体及其分散系的概念.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3、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2、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难点制备胶体的实验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胶体( colloid )1、胶体的分类2、胶体的制备: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四、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5、胶体的应用(1)工业除杂、除尘(2).土壤的保肥作用(5)豆腐的制作原理(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3)明矾的净水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讲叙]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一种介稳体系。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4篇)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知识与技能: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难点: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高中化学教案篇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
识
目
标
认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相关概念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行间的物质进行分类
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比较分类对化学研究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
使用分类方法对于常见的物质及行分类,形成化学上物质的体系
通过化学物质的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于物质的特征的把握。
情感目标
6、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培养师生感情
7、帮助学生建立在课堂上敢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整理法
教 学 过 程
学生课前活动 课堂笔记
请同学们精读课本P2~4 知识点一:化学物质的分类 按照状态 按照导电性 按照溶解性
学生课前活动 课堂笔记
二、按照物质组成的分类
问题解决1、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他们进行分类:
钠 氯气 氯化铁溶液 硫酸 碳酸钙 氧化钙 氢氧化钠 葡萄糖
1、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成导体和绝缘体。
2、从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将物质分成 气体、液体和固体。
3、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质分为易溶、能溶、微溶、难溶。
4、酸性氧化物:CO2、SO2、NO2、SiO2、N2O5、SO3
碱性氧化物Na2O、MgO、CuO、Fe2O3
问题解决2、S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和足量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2KOH=K2SO3+H2O
MgO是碱性氧化物,请写出MgO和足量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H2SO4=Mg SO4+H2O
课后练一练:
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C)
A.石灰石 B.Ca(OH)2 C.CaCO3 D.CH
4
3、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D)
A.Na2CO3 B.甲烷 C.乙醇 D.Cu(OH)2
4、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D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微粒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5、“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
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C)
A.氧化物 B.盐 C.金属或合金 D.碱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C )
A.洁净的空气 B.食盐水 C.浮有冰块的水 D.糖水
7、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中,不符合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 (AD)
A.Na2CO3·10H2O、Na2CO3 B.澄清石灰水、液氮
C.石油、液氢 D.碘酒、干冰
8、下列各组物质中,均为纯净物的一组是 ( C )
A.碘酒、干冰 B.石油、液氧 C.Na2CO3 ·10H2O、Na2CO3 D.石灰石、盐酸
9、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B)
A.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酸性氧化物 碳酸气 CO2
C.酸 硫酸 H2S D.盐 纯碱 NaOH
10、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B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11、据报道,2020年12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的
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2S)、氰化氢(HCN)等多种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
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 ( D )
A.一种纯净物 B.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全部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2、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放置。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
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下图。某同学取用KOH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D )
13、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
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三组物质分别
为:(1)O2、F2、S、N2;(2)Fe、Na、A1、Si;(3)NO、CO2、SO2、P2O5。
组别 被选出的物质 分类依据
第(1)组 S 通常情况下S是固体,其余均为气体。
第(2)组 Si 只有Si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金属单质。
第(3)组 P2O5
均为非金属氧化物,但是为固体,其余的通常情况
下为气体。
14、现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 ②氧化钠 ③二氧化硅 ④铁 ⑤氧气 ⑥氢氧化钙 ⑦硫酸 请
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④⑤,属于氧化物的是②③,属于酸的是⑦,属于碱的是⑥,
属于盐的是①。
(2)按溶解性分类,属于易溶物的是①②⑦,属于难溶物的是③④⑤属于微溶物的是⑥。
(3)按常温状态分类,属于固态的是①②③④⑥ ,属于液态的是⑦,属于气态的是⑤。
15、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膏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摩擦剂,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⑴根据你的推测,摩擦剂应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条? ②③⑥。
①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坚硬 ④柔软 ⑤颗粒较大 ⑥颗粒较小
⑵据调查,两面针儿童牙膏、珍珠王防臭牙膏和中华透明牙膏中所使用的摩擦剂依次是氢氧
化铝、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它们所属的物质类别依次是两性氧化物、盐、酸性氧化物。
16、Na2O是碱性氧化物,请分别写出Na2O和足量硫酸, Na2O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H2SO4= Na2SO4+H2O Na2O+2HCl=2NaCl+ H2O
C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CO2分别与足量和少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KOH=K2CO3+H2O CO2+KOH=K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