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麻醉机的应用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麻醉科设备管理维护计划在医院的众多科室中,麻醉科可是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这里的每一台设备,都像是战场上的精良武器,直接关系着患者手术的安全与成功。
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麻醉科设备的管理维护计划,让这些“宝贝疙瘩”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先来说说那些常用的麻醉机。
这玩意儿就像是麻醉科的“老黄牛”,勤勤恳恳地工作。
每天上班前,咱们得像照顾孩子上学一样,仔细检查它的外观,看看有没有磕了碰了的地方。
再打开电源,瞅瞅各项参数显示是不是正常,气体流量是不是准确。
尤其是那些连接管道,可不能有丝毫的松动或者漏气。
有一次,我就碰到一台麻醉机,管道接口处有点松了,差点影响了手术的进行。
还好我发现及时,赶紧拧紧,这才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危机。
还有那些监护仪,也是一刻都不能马虎。
屏幕上的每一个数字、每一条曲线,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体征。
每天都要检查导联线有没有破损、电极片是不是还能正常工作。
记得有一回,一个电极片粘性不够了,导致监测的数据不太准确,把我们紧张得够呛。
从那以后,我们对电极片的检查格外仔细,就怕再出啥岔子。
除了日常检查,定期的保养也必不可少。
比如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麻醉机来个深度清洁。
把里面的灰尘、杂物都清理干净,可别小看这些灰尘,它们要是积累多了,说不定会影响机器的性能。
有一次清理的时候,我从机器里掏出了一堆毛茸茸的灰尘团,简直就像个小毛球,要是让它们在机器里“安了家”,那可不得了。
对于设备的维护记录,那可得认真做好。
每次检查、保养、维修,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
啥时候做的、谁做的、发现了啥问题、怎么解决的,都得写得清清楚楚。
这就好比是设备的“成长日记”,通过这些记录,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设备的状况,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再说说那些急救设备,比如除颤仪。
这可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家伙,必须保证它随时都能“冲锋陷阵”。
每周都要对它进行一次充放电测试,确保电池电量充足,放电功能正常。
有一次,在测试的时候发现电池有点不给力,赶紧换了新的,这要是在紧急时刻掉链子,那后果不堪设想。
麻醉科疼痛设备管理制度(最新)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麻醉科疼痛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麻醉科所有疼痛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麻醉机、呼吸机、监护设备、输液泵等。
三、设备管理责任1. 麻醉科主任负责设备管理的总体规划和业务指导。
2. 设备科负责设备的购买、安装、维修保养和更新换代工作。
3. 麻醉科医生负责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操作,并定期进行设备的自检。
4. 护士长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设备科。
四、设备购买与验收1. 麻醉科主任根据需要和预算,确定所需设备的具体型号和功能,并委托设备科进行购买。
2. 设备科应仔细核对购买的设备是否与合同一致,并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包括设备的完整性、性能和安全性。
五、设备维修与保养1. 设备科应建立设备维修保养档案,记录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情况。
2. 设备科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长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
六、设备使用和操作1. 设备使用前,麻醉科医生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2. 麻醉科医生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并严禁私自改动设备设置和参数。
3. 麻醉科医生应及时报告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并协助设备科进行处理和修复。
七、设备故障处理1. 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麻醉科医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科进行维修。
2. 设备科应及时响应并修复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在设备维修期间,设备科应提供备用设备,以确保患者的治疗不受影响。
八、文件管理1. 麻醉科应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包括设备购买合同、验收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
2. 设备科应定期对设备管理档案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查阅性。
九、附则1. 对于重大设备事故和故障事件,麻醉科应及时报告医院相关单位,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12月下 163麻醉机的常见故障及日常维护管理田芳定兴县医院 河北 保定 072650摘 要 麻醉机是医院必备的医用器械设备,是混合空气、氧气、麻醉气体的辅助手术装置。
麻醉机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对手术顺利产生影响,是保障患者治疗安全的基础。
但麻醉机属于精密仪器,长时间的使用难免会出现异常情况或故障,不仅不利于治疗安全性,还不利于医院的经济成本管理。
所以,应重视麻醉机的常见故障排除,做好日常的维护管理,确保麻醉机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关键词 麻醉机;常见故障;日常维护管理Common Faults and Dail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Anesthesia Machines Tian FangDingxing County Hospital, Baoding 072650, Hebe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Anesthesia machine is an indispensable medical device equipment in hospitals, and it is an auxiliary surgical device that mixes air, oxygen and anesthetic gas. Whether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anesthesia machine has a direct impact on smooth operation is the basi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atient treatment. However, the anesthesia machine is a precise instrument, and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abnormalities or faults after long-term use, which is not only not conducive to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but also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conomic cost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 Theref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mmon troubleshooting of the anesthesia machine, and the dail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hould be done to ensure that the anesthesia machine is in normal operation.Key words anesthesia machine; common faults; daily maintenance management引言麻醉机是现代化的手术辅助器械设备,可帮助患者调控呼吸、给予供氧、麻醉,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完成手术治疗,让患者在无痛、舒适的情况下接受手术,确保手术治疗顺利、安全进行[1]。
医院麻醉仪器设备用具使用保管制度
(1)各手术间的麻醉用具管理由当日在该手术间的实施麻醉者负责并实行麻醉前、麻醉后的检查核对工作,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处理或补充。
(2)贵重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维修和校准仪表数据,并详细登记和建档。
(3)麻醉机用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螺纹管、呼吸囊,彻底用清水冲洗后晾干,特殊感染应按特殊感染的常规处理。
(4)麻醉机、回路、抽吸设备等处理。
①每个病人麻醉结束后所有废弃的物件如吸痰管、气管导管、牙垫、螺纹管等一次性用品,都应按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要求放在手术室指定的地方统一处理;重复使用的物品,如呼吸囊、气管插管钳等,应用流水冲洗后放人熏箱或环氧乙醚进行消毒。
②所有重复使用的金属器具都应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③麻醉咽喉镜在每次使用后都需用水清洗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或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6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遇有传染病者,必须用消毒水浸泡。
检查电源处于备用状态。
④麻醉结束后,擦净麻醉机、手推车、监护仪等。
⑤椎管内及局部阻滞麻醉的设备处理:
一次性穿刺包,应在使用前检查灭菌有效期、包装完整性及消毒标志,不合格者应更换。
一次性穿刺包的硬膜外导管、连接器、注射
器,使用后应废弃。
⑥药物及液体:
麻醉使用的药物一般是单剂量的,一个病人未用完的药液,原则上应废弃。
静脉输液的液体及一次性使用的输液管针头,输液完毕应废弃。
氧化碳吸收剂一碱石灰,不再有化学活性时,应废弃。
麻醉科仪器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与维护摘要〕目的探讨麻醉科仪器设备维护管理新方法。
方法对麻醉科仪器设备维护管理过程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通过分析总结针对性地制定麻醉科仪器设备维护管理相关措施,对设备管理制度的健全还有落实、业务培训的加强、环节的管理需要更加仔细。
结论麻醉科仪器设备维护管理的科学性,能够有效的提高麻醉的质量以及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麻醉科;常用仪器;精细化;维护与管理麻醉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是集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急救、复苏、疼痛治疗为一体的重要临床科室,也是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使用最多的重要部门[1]。
麻醉科的设备对麻醉技术的完善、提高以及新项目的研发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因此做好医疗仪器的管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麻醉科各项工作的质量,确保麻醉的顺利进行。
维护并管理好常用仪器是规避医疗风险的最基本措施,通过对麻醉科仪器设备的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使得麻醉科的先进医疗仪器得以科学有效的保养和维护,最终实现优质、高效以及低耗等目标。
1 麻醉科仪器设备的种类(设备有 20 余种)1.1基础设备:麻醉机、麻醉工作站、麻醉监护设备、注射泵、麻醉治疗车等,在每个手术间均常规配备,使用频度高,工作时间长,损耗明显。
1.2辅助设备:视频喉镜、脑电双频指数、Narcotrend 监测仪、脑氧饱和度监测仪、液体加温设备、移动超声、纤维支气管镜、心排量监测仪、血栓弹力图检测仪等,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管理,但数量有限,放置在固定地点,根据各工作需求进行调配,流动性强。
1.3特殊设备:除颤仪、心电图机等。
这些设备使用频率低,但需保持随时待用,需要时立即投入使用,且工作状态良好[2]。
2. 麻醉科仪器维护管理中存在问题2.1仪器种类比较多,基础设备如麻醉机、麻醉监护设备、麻醉工作站、普通喉镜、注射泵等,在各工作地点均常规配备,使用频率高、工作时间长以及使用人员多,对仪器的性能和操作不够熟练,使仪器设备的故障率增加,损耗明显,影响麻醉。
麻醉科设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麻醉科设备的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麻醉科所有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保养、更新等方面。
三、设备采购管理1. 麻醉科设备的采购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医院的采购流程进行,必须由医院采购部门统一统计采购需求,并进行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
2. 采购部门应该按照医院的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进行设备的采购,确保所购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医院要求。
3. 采购设备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进行不同的设备分类,确保设备的齐全和完善。
4. 采购设备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功能完好。
四、设备使用管理1. 麻醉科设备的使用应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使用,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2. 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对于有故障或者损坏的设备,应该及时报修或者更换,避免因设备故障对患者的影响。
4. 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五、设备维护保养管理1. 麻醉科设备的维护保养应该由专职人员进行,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保养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应该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对设备进行保养。
3. 将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经常进行记录,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 对于经常出现故障或者损坏的设备,应该进行针对性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六、设备更新淘汰管理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麻醉科设备也不例外。
医院应该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
2. 同时,对于已经损坏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设备,应该及时进行淘汰处理,避免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麻醉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麻醉药品的定义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主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
三、麻醉药品的管理1. 麻醉药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册登记,确保药品安全。
2. 麻醉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销毁等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 麻醉药品的采购,需经医院药品采购部门审核批准,并按照规定的渠道进行采购。
4. 麻醉药品的储存,应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进行,并定期检查储存环境,确保药品质量。
5. 麻醉药品的使用,必须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开具处方,并严格按照处方要求使用。
6. 麻醉药品的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并加盖开方医师印章。
7. 麻醉药品的处方权,由医院医务科负责审批,并将医师签字式样送药剂科备案。
8. 麻醉药品的处方,每张注射剂不得超过二日常用量,冲剂、酊剂、糖浆剂等不得超过三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
9. 麻醉药品的配方和核对人员均应签名,并建立麻醉药品处方登记册。
10. 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或亲属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
11. 因工作需要,留存指定基数麻醉药品的科室,其管理均应按本制度执行。
因治疗而使用麻醉药品后,须补充基数时,应持处方(如为注射剂应随带空安培)送交药剂科换药;注射剂处方和空安培二者缺一不得换药。
四、监督与处罚1. 医院药剂科负责对麻醉药品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一、总则为保障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麻醉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麻醉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麻醉设备的购置、验收与使用1. 麻醉设备的购置(1)购置麻醉设备应遵循科学、合理、实用、经济的原则,确保设备性能稳定、质量可靠。
(2)购置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比较不同品牌、型号的麻醉设备,充分考虑设备的技术指标、功能、操作简便性、售后服务等因素。
(3)购置麻醉设备应经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审批,确保设备符合医院发展规划和临床需求。
2. 麻醉设备的验收(1)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数量、型号、规格、性能等符合合同要求。
(2)验收过程中,应检查设备外观、包装、随机资料、说明书等,发现问题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解决。
(3)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填写《麻醉设备验收报告》,并报医院领导审批。
3. 麻醉设备的使用(1)麻醉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2)使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包括电源、传感器、报警系统等,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使用完毕后,应将设备清洁、保养,并做好记录。
三、麻醉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 麻醉设备的维护(1)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麻醉设备维护制度,明确设备维护周期、维护内容、责任人等。
(2)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检查,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3)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2. 麻醉设备的保养(1)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日常保养,包括清洁、消毒、润滑等。
(2)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保养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
四、麻醉设备的报废与处置1. 麻醉设备的报废(1)设备使用寿命到期或无法维修,经设备管理部门评估后,可申请报废。
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管理在现代医学中,麻醉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外科手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麻醉不仅能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也能保护患者免受突发痛苦的折磨。
本文将探讨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管理,以及如何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果。
一、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作用麻醉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的药物调节患者的生理功能,使其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无意识的状态。
麻醉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发挥作用:1. 局部麻醉: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或涂抹在手术部位,阻断局部神经传导,达到使局部麻醉局部无痛的效果。
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2. 表面麻醉:通过将麻醉药物涂在皮肤表面,使局部感觉神经丧失对疼痛的传导,达到无痛效果。
常见的表面麻醉方法包括喷雾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
3. 全身麻醉:通过给予静脉麻醉药或吸入麻醉药,使患者整个身体处于无痛、无觉醒的状态。
全身麻醉被广泛应用于需要进行复杂手术的患者,包括心脏手术、腹腔手术等。
二、麻醉管理的关键步骤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通过评估,麻醉师可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并做出合理的麻醉计划。
2. 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是将患者由清醒状态转变为麻醉状态的过程。
麻醉师应根据麻醉计划,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并逐渐将其输注给患者。
诱导过程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
3. 麻醉维持:一旦患者进入麻醉状态,麻醉师需要维持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生理平衡状态。
麻醉师应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持续时间,合理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输注速度,保持患者的稳定。
4. 麻醉复苏:手术结束后,麻醉师需要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中唤醒,并确保患者平稳恢复意识和生理功能。
麻醉复苏过程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循环功能。
5. 麻醉监测:在整个麻醉过程中,麻醉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
现代麻醉监测技术的发展,使麻醉师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生理状态,及时调整麻醉措施。
麻醉机是医疗设备的一种,主要用于在外科手术、产科手术、疼痛治疗等过程中,通过给予患者麻醉药物来使其失去意识和感觉,以确保手术或治疗过程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麻醉机的一些主要应用场景:
1.外科手术:麻醉机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心脏手术、
腹部手术、骨科手术等。
通过控制麻醉药物的输送,麻醉机能够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无感知的状态。
2.产科手术:在剖宫产、产妇手术等产科手术中,麻醉机常被用于为产妇提
供全身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期间产妇的安全和舒适。
3.疼痛治疗:麻醉机在疼痛治疗中也有应用。
例如,某些慢性疼痛患者可能
接受神经阻滞或其他麻醉治疗,麻醉机可以用于控制麻醉药物的输送。
4.插管和人工通气:麻醉机可以用于插管过程,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并在
手术期间提供人工通气。
这对于保持患者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除至关重要。
5.康复室:麻醉机有时也会在康复室或疼痛管理中心中用于某些治疗程序,
如神经阻滞治疗、椎间盘治疗等。
总的来说,麻醉机是手术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通过控制麻醉药物的输送和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确保患者在手术或治疗期间能够达到合适的麻醉深度,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医疗环境。
麻醉仪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麻醉仪器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麻醉仪器的管理。
三、管理责任1.医疗机构领导对麻醉仪器的管理负有最终责任。
2.医疗机构设备科对麻醉仪器的日常管理负有具体责任。
3.麻醉科负责对麻醉仪器的使用进行管理。
4.科室麻醉医生负有对麻醉仪器的日常使用和维护等工作的负责。
四、麻醉仪器的采购和验收1.医疗机构应当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麻醉仪器。
2.麻醉仪器的验收工作由设备科负责,验收人员必须熟悉麻醉仪器的技术性能和参数,并填写验收报告。
3.验收合格的麻醉仪器,设备科负责做好档案管理,将其归入设备台账。
五、麻醉仪器的定期维护与检测1.设备科负责对麻醉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定期对其进行保养和检测。
2.设备科应制订麻醉仪器的维护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维护工作,确保麻醉仪器的正常工作。
3.麻醉科负责对麻醉仪器进行定期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性检测、审核,确保麻醉仪器能够正常使用。
六、麻醉仪器的使用和管理1.麻醉科负责制定麻醉仪器的使用规程,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进行。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麻醉仪器,做到熟练操作,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的人员伤害。
3.对麻醉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设备科和医务科,保证麻醉仪器能及时修理,使其能够正常使用。
七、麻醉仪器的使用培训1.设备科负责对麻醉仪器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工作。
2.确保麻醉仪器使用人员具备麻醉仪器操作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麻醉仪器。
3.对新使用麻醉仪器的医务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在掌握相关技术和操作规程之后,方可独立操作麻醉仪器。
八、麻醉仪器的报废处理1.设备科负责对麻醉仪器进行定期检测,当发现麻醉仪器已经达到报废标准时,要及时报告医务科和相关部门。
2.医务科应在接到报废麻醉仪器的情况后,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拆卸和处理。
3.拆卸和处理报废麻醉仪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麻醉科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麻醉科内所有仪器设备均应建立账目,每年清点一次,帐物相符。
2、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责任到人,专科仪器设备尽量专科使用。
3、每台仪器设备上均佩挂操作程序,所有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使用
并认真保养。
4、五万元以上仪器均建立使用维修记录本,使用及维修后及时记录。
5、新购进的仪器设备必须经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后使用,首次使用时
必须进行跟台手术,对操作人员进行指导。
未经培训人员一律不得擅自进行仪器操作。
6、专人每周需对麻醉设备仪器进行巡检并记录。
7、对常规使用的仪器设备,需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
方能使用。
8、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注意做好保护,如系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坏,
须按相关规定进行赔偿。
麻醉机安全管理规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使用的麻醉机在投入临床使用前及使用期间的验收、人员、使用环境、安全性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等相关的管理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麻醉机的安全管理。
本文件不适用于使用环丙烷、乙醛等易燃麻醉剂的麻醉机和便携式麻醉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术语和定义略4管理要求4.1 管理组织由医疗机构主管领导、医疗业务管理部门、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及麻醉机使用部门共同组成麻醉机安全管理组织。
4.2 管理职责4.2.1 医疗机构主管领导应履行下列职责:a)对麻醉机的安全控制负有领导责任;b)负责协调配置麻醉机安全管理所需要的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与相关检测设备。
4.2.2 医疗业务管理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a)对麻醉机安全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关键活动进行协调和管理;b)组织制定麻醉机安全控制计划和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c)制定麻醉机应急调配制度。
4.2.3 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a)制定麻醉机安全操作规程;b)组织麻醉机的验收检测、周期检测、维护保养、维修及维修后检测;c)对麻醉机使用部门和操作人员进行麻醉机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d)收集麻醉机安全信息,进行年度安全控制评价,向麻醉机安全管理组织提交评价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424使用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a)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与落实麻醉机安全控制计划和管理制度;b)组织操作人员接受麻醉机操作规程的培训和考核;C)配备临床麻醉机管理人员(可兼职)。
4.3 管理制度4.3.1 麻醉机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验收制度、使用登记制度、应急调配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周期检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4.3.2 验收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a)查验生产企业及经销商的资质;b)查验出厂测试报告或合格证及其有效期限;c)查验使用说明书、维护保养手册;d)查验附带的服务项目;e)进行麻醉机验收检测,并记录在案,归档保存。
4.3.3 使用登记制度应包含下列内容:a)每台麻醉机均应设有使用登记本;b)使用登记本应包含设备的名称、型号、编号、存放地点、启用日期等信息;c)使用麻醉机应登记使用日期和起止时间、使用人姓名、安全确认项目的用前状态及用后状态;d)使用前的安全确认记录,记录样本参见附录A的表A104.3.4 应急调配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a)应急调配的责任人;b)应急调配的处置程序;c)应急用麻醉机的日常维护。
医疗器械培训手术室麻醉机的操作与维护手术室麻醉机是医疗器械中的重要设备,它在手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正确的操作和维护手术室麻醉机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手术室麻醉机的操作和维护的基本要点。
一、麻醉机的操作1. 准备工作在手术开始前,操作人员需要对麻醉机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麻醉机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如果有损坏或松动的部件,需要及时更换或固定。
其次,检查气体和电源的连接情况,确保麻醉机正常供气和供电。
最后,检查麻醉机的药物和气体储备情况,确保足够的供应量。
2. 操作步骤(1)开机准备:按下开关,启动麻醉机。
在启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仪表的指示,确保各项参数正常运行。
(2)连接患者:将麻醉机与患者的气管插管连接,确保气管插管的固定以及连接管路的密封性。
(3)调整参数: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麻醉机的各项参数,包括气体流量、吸入浓度、呼吸频率等。
(4)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及时调整麻醉机参数以保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5)监测设备校准:定期校准麻醉机上的监测设备,确保其准确可靠。
二、麻醉机的维护1. 日常维护为保证麻醉机的正常运行,操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
包括清洁麻醉机的外部表面,保持其整洁;定期检查麻醉机的各个部件,如氧气气体接头、压力计、流量计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定期更换过滤器、湿化器等易损件,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定期保养除了日常维护外,麻醉机还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工作。
这包括对麻醉机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其无菌和无污染;对麻醉机进行全面的检修,检查各个部件的机械性能和电子性能,及时更换和修理损坏的部件。
3. 紧急情况处理在使用麻醉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如麻醉机故障、患者突发变化等。
对于这些情况,操作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调整,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手术室麻醉机的操作和维护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麻醉科手术麻醉设备使用规范在医院的麻醉科,那些手术麻醉设备可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
它们可不是随便摆弄摆弄就能行的,得有一套严格的使用规范。
就拿麻醉机来说吧,这可是麻醉过程中的关键设备。
每次使用前,医生和护士都得像对待宝贝一样仔细检查。
先看看外观有没有破损,这可不是小事情,如果有个裂缝啥的,说不定就会影响到整个麻醉效果。
然后呢,要检查各种管道连接是不是牢固,可不能出现松动的情况,要不然气体泄漏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再瞅瞅显示屏上的各项参数,是不是都正常,要是有个数值不对劲,那得赶紧排查问题。
还有那个氧气瓶,得确保里面有足够的氧气。
想象一下,手术做到一半发现氧气不够了,那得多吓人啊!所以每次使用前都要认真查看压力表,看看压力够不够。
而且啊,氧气瓶的摆放位置也有讲究,得放在安全又方便取用的地方,不能碍手碍脚的。
再说那个麻醉药物输注泵,这玩意儿就像是个精准的“送药使者”。
使用前得设置好药物的剂量和输注速度,这可不能马虎。
多一点少一点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各种因素,小心翼翼地计算好每一个数值,然后再三确认,生怕出错。
记得有一次,一台新的麻醉设备刚投入使用。
大家都特别小心,负责的医生提前好几天就开始研究说明书,还参加了专门的培训。
手术当天,所有人都早早来到手术室,又把设备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
医生一边操作,一边嘴里还念叨着各种注意事项,旁边的护士也紧张地盯着,随时准备帮忙。
手术开始了,患者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
麻醉师启动了设备,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那些显示屏和指示灯。
突然,设备发出了一声轻微的警报声,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原来是一个参数出现了小小的波动,虽然问题不大,但所有人都高度紧张起来。
麻醉师迅速调整了设置,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这台设备。
经过一番紧张的调整,设备终于稳定运行了,手术也顺利进行下去。
那一刻,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自己的手心都出汗了。
浅谈麻醉机的应用管理
麻醉机是医院各种手术及急救中必须的一种医疗设备,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是
医疗设备管理以及临床麻醉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
到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
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水
平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标签:麻醉机;应用管理
麻醉机主要包括蒸发器、麻醉监护仪、呼吸环路系统、气源、麻醉呼吸机等,
其基本工作原理将麻醉药通过机械回路送入患者肺泡内,麻醉药物会在其内部形
成气体分压,并逐渐向血液弥散进而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全身麻醉的效
果[1]。现代各级医院中各种外科手术及临床急救治疗过程中,麻醉机都是一种
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
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医疗设备中,麻醉
机正朝着智能化、精密化以及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使应用管理难度大大提高,
因此加强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设备的验收,实行专人专管制度
在设备验收环节应加强检查麻醉机的安装条件,比如废气的排放、气源接口
等处应严格审查是否符合厂家的安装要求,同时还应该做好设备的技术以及商务
验收,确保麻醉机的安全使用。应加强麻醉操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强调安全使用
麻醉机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麻醉机结构日益复杂,
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种麻醉机的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麻醉科应定
期开展麻醉机操作技能检查或比赛,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不同的麻醉机应
建立相应的文字信息档案,由专管人员负责设备的使用记录以及维修记录,其中
应包括麻醉机的基本信息、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状态、故障描述、维护维修记
录以及维修人签名等。
2完善麻醉机操作规程
不同品牌麻醉机的操作方式及其注意事项也会有所差异,在应用的过程中应
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若实际应用中忽视了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会导致
设备不稳定,某些器件可能会受到损坏,缩短使用使用寿命。目前,在临床实际
应用过程中,經常会出现只重视对患者进行回路漏气试验,而忽视了机械通气所
需的风箱漏气试验;也有的操作人员在使用后并未及时取出氧电池,导致其长期
放置在回路中。这些不良操作方式都有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影响
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规范各种麻醉机的操作流程,应该对每一台麻醉机都指
派专职管理人员,并在设备的旁边都悬挂相应的具体操作规程以及维修记录本。
3加强麻醉机的日常使用管理
日常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将不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保证
设备的最佳精度和性能,保证设备质量,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安全系数,
使麻醉机处于”随时待命”的良好工作状态,尤其是在抢救环节。同时通过加强日
常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人员的维护和检修水平。在日常维护
工作中,相关人员首先应检查用电是否安全,详细检查传感器、麻醉机活瓣、各
类探头、橡皮胶圈、碱石灰底座、导联线等重要零部件是否清洁干净,是否出现
损坏或缺失。对麻醉机的人工回路部分以及机械通气部分回路进行必要的漏气试
验,审核流量传感器的定标;设置监护仪的氧浓度、呼吸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以及
其他气体浓度等监测指标的定额,加强管理气源质量。一旦设备发生故障进行维
修后,应再一次复查麻醉机功能、结构以及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标,并做好相应
的维护记录,确保设备的使用准确性和可靠性。
4加强定期管理管理以及麻醉机的质量检测
麻醉科应定期聘请厂家售后服务工程师类专业人员进行设备检修和养护,应
使用软抹布浸湿温水调和中性洗涤剂定期清洁麻醉机机壳,并用干抹布擦干;在
室温下,应用环氧乙烷等气体对整个机械进行消毒;定期更换电池、过滤网、传
感器、螺纹管、电源线等各种耗材。同时麻醉科相关人员应加强设备的质量检测,
主要包括麻醉机的使用环境,麻醉机的电源部分的绝缘阻抗、保护接地阻抗、外
壳漏电流、对地漏电流等电气安全质量检测;麻醉通气装置中吸入氧浓度、强制
通气频率、潮气量、麻醉罐输出值等参数检测;在安全方面,应检测气源报警、
电源蓄电报警、气道上限以及下限报警、APL阀检测以及氧气流量计等项目的
安全报警功能。同时应加强检测在不同麻醉监护设定值下SpO2、NIBP、以及
HR等测量值,检测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5加强麻醉机的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因此
加强麻醉机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麻醉机的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部分,有一部
分由医院档案室统一管理,主要是指在购置设备前的设备购置以及论证审批等培
训记录、验收单以及商务资料;另一部分由设备科的工程技术人员专门建档、归
档,主要包括麻醉机的质量检测报告、设备运行中的PM单、技术资料以及维修
记录等。完善麻醉机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便于仪器故障时及时、正确的维修,分
析、整理仪器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性维修措施,减少突发性故障,提高设
备的安全性,也可以降低维修成本。同时也可以根据麻醉机的完好率以及使用频
率分析其效益,完整的麻醉机档案信息在教学、科研以及医疗等方面都发挥着重
要作用,可以为领导者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临床麻醉处理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医疗活动,麻醉机的正常运行是保证
麻醉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用的重要屏障,因此在麻醉机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麻醉机
设备、操作规程、日常维护、定期管理、质量检测以及信息档案管理等多方面的
应用管理,从而保证麻醉机的正常、安全使用,降低麻醉风险,提高临床麻醉水
平。
参考文献:
[1]陈以桢,高磊.上海市在用麻醉机质量现状及监管对策[J].中国医疗器
械杂志,2011,(6):449-451,434.
[2]屠伟峰.麻醉医疗设备管理与病人安全性[J].医疗保健器具,2011,(7):
65-67.
[3]杨碧虹,王传光.麻醉机定期拆卸清洗消毒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
复,2012,11(3):268-269.
[4]李连武,田亮.麻醉机的日常维护[J].医疗装备,2012,25(3):33.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