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空间的十四种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7
Interior Furnishing Design室内陈设设计室内陈设设计术语和定义1312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发展进程室内陈设艺术又被称为装饰派艺术,起源于现代欧洲。
1930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室内设计学科。
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室内陈设艺术的第一个高潮。
4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一度沉寂。
但从60年代后期又开始走向兴盛。
312中国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中国的室内陈设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北京山顶洞人开始用磨制的石珠、兽骨、壁画等装饰其生活的洞穴。
1956年我国首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室内装饰系,即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系。
现代意义的室内陈设艺术是在近十几年随室内设计的逐渐成熟而发展,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相继出现了专门从事室内陈设实务的设计公司。
4从系统性与理论研究上来看,我国的室内陈设设计还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
3装饰既可作为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如装饰图案、装饰纹样、建筑装饰,也可视为一种艺术手法和技巧,如字画装裱、书籍装帧、室内装潢等。
在当代,装饰艺术广泛运用于多种行业,目前最广泛的是室内装饰,它是指在建筑室内空间中运用陈设品、家具以及装置艺术品等物体对室内空间形态和环境质量的完善、美化工作。
装饰 decoration对建筑室内围合界面中基体、基层、面层和门窗进行维护、修饰,对固定家具、厨卫设施及室内明露设备的选择和美化。
室内装修 interior decoration2陈设品是指室内空间中美化环境,强化视觉效果,表达文化内涵并可布置或安装的物品。
陈设品也可称为装饰品、摆设品。
陈设品 furnishings16根据使用性质、空间特点、风格要求、建造条件和相关标准,综合考虑技术和艺术因素,设计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室内设计的空间主要指建筑的内部空间,但也包括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
室内设计的主要任务有:室内空间的完善设计;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室内的陈设、家具设计;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
四间平房方案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四间平房的设计方案。
平房是一种简洁而实用的住宅类型,适用于多种用途,如住宅、度假屋、办公等。
在设计四间平房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空间利用、功能性和美观性等因素。
本文将提供四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以供参考。
方案一:经典式平房设计理念经典式平房设计旨在保持传统平房的特点,同时提供现代化的舒适生活空间。
该方案以简洁、对称和功能性为主要特点,突出了空间的开放感和流动性。
户型设计平房包含四个房间,布局以中心开放空间为核心。
入口位于中央,四个房间分别位于入口的四个方向,其中两间为卧室,一间为客厅,一间为厨房和餐厅的联合空间。
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从而提供更高的私密性。
室内装饰室内装饰采用简约、现代化的风格。
整体色调以中性色为主,配以柔和的灯光和自然材料,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居住氛围。
功能分区•客厅区:提供休闲和娱乐空间,配备舒适的沙发和电视。
•厨房和餐厅区:提供烹饪和用餐的空间,配备现代化的厨具和餐桌。
•卧室区:提供私密的休息和睡眠空间,配备舒适的床和储物空间。
•卫生间区: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方便居民使用。
方案二:独立式平房设计理念独立式平房的设计理念是将每个房间独立开放,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别墅,提供更高的私密性和更大的灵活性。
此方案适用于那些需要独立工作和生活空间的居民。
户型设计四个房间分别位于四个角落,中央是一个开放的庭院空间。
卧室、客厅、厨房和餐厅分别位于庭院的四个方向,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
这种布局使得每个房间都可以享受到室外的景色和采光。
室内装饰室内装饰以自然和舒适为主题。
采用木质地板和家具,配以大面积的玻璃窗,旨在让居民感受到自然环境的融入。
功能分区•客厅区:提供休闲和娱乐空间,配备舒适的沙发和电视。
•厨房和餐厅区:提供烹饪和用餐的空间,配备现代化的厨具和餐桌。
•卧室区:提供私密的休息和睡眠空间,配备舒适的床和储物空间。
•卫生间区: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方便居民使用。
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名词解释】结构空间:把按照材料性能和⼒学规律建造起来的空间称之为结构空间。
P15结构:结构是形成空间的⽀配因素,也是构成形式逻辑的决定⼒量。
P16悬挑结构:悬挑结构⽤⽀撑物和挑梁组成的结构体系,分为单向出挑、双向出挑和辐射出挑⼏种形式。
P19空间渗透:两个相邻的空间,如果在分隔的时候,不是采⽤实体的墙⾯把两者完全隔绝,⽽是有意识地使之互相连通,可使两个空间彼此渗透,从⽽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P29形式语⾔:形式语⾔或设计语⾔是设计师或造型艺术家经常使⽤的词汇,其含义都是指通过使⽤某种式样交流思想、传达意念。
P31⽐例:所谓⽐例是指要素本⾝、要素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在度量上的⼀种制约关系。
P36现代主义建筑:指的是⼀种建筑风格,专门针对在20世纪初期由德国、前苏联、荷兰、法国、美国等⼀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激进知识分⼦探索创⽴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形式。
P59现代建筑语⾔:指的正是以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和形式规则为基础的、与现代建筑有密切联系的形式体系。
P59现代建筑: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所有建筑活动,特别是针对脱离了古典主义和⽂艺复兴影响以来的整个建筑发展阶段的建筑活动,其时间的跨度⼤约从19世纪中叶直到⽬前。
P59、图形思维:图形思维是形象思维的⼀种形式,它是以图解的⽅式对思维过程的表达;图像思维的认识对象、使⽤材料和产⽣的结果具有感性的、直观的、可视的特点,它的根本⽬的是创造形式。
P68眩光:如果在⼀部分视野中存在着极⾼的亮度,其他部分就会变得很难看清楚,⽽引起的不舒适的感觉,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眩光。
P77装饰照明:为了对室内进⾏装饰处理,增强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制造某种环境⽓氛,常⽤装饰照明。
装饰照明是只以装饰为主要⽬的的独⽴照明,⼀般不担任基础照明和重点照明的任务。
P84显⾊性:显⾊性就是指不同光谱的光源照射在同⼀颜⾊的物体上时,所呈现出不同颜⾊的特性。
补⾊:补⾊是⾊相环上相对⽴的⾊彩,如红与绿、橙与青、黄与紫等,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对⽐关系。
空间的功能设计理论,合理利用不同的区域设计手法因住房面积是一个定值,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家庭成员要进行学习,娱乐,睡眠,进餐和卫浴活动,故对空间的要求各不相同,需要对整体进行规划与设计,避免相互影响和干扰,合理地确定各部分的作用。
因而,必须首先进行居室的功能划分,才能达到科学利用空间的目的。
主要的功能区域主要可划分为六个功能区域;第一为休息睡眠区;第二是休闲娱乐区;第三是餐饮区;第四为工作学习区;第五为会客接待区;第六是洗盥卫浴区。
功能区域的合理布置所谓合理,就是根据建筑的空间分布情况,布置的区域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满足家庭成员各种活动的需要,并充分利用空间,保证环境质量。
功能区域装修应达到展示性和隐秘性要求。
各功能区域设计原则休息睡眠区域的功能设计基本家具应有:床、床头柜、衣柜、梳妆台及沙发等。
要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和隐秘性,门、窗要求具有良好的隔音性,通向户外的窗户,应该有严密的窗帘隔绝光的照射,顶、壁部的灯光不宜直照室内,采用折射光照明较好。
工作学习区域的功能设计基本家用具应有:写字台、电脑桌、书柜、书架沙发、椅子等。
此区域要求照明布置比较高,写字台应安放在采光较好的位置,如果房间采光不足,必须加照明灯补充光源,一般采用台灯形式。
休闲娱乐区域的功能设计。
基本家具应有:电视(音响)柜、沙发、椅子、茶几等。
作为休亲娱乐的空间,由于每个家庭的兴趣、爱好不同,娱乐项目也就不同。
因受住房面积的限制,一般家庭将休闲娱乐区域同会客接待区合并,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安排;有专业性较强设备的娱乐区,则通常同卧室合并。
餐饮区域的功能设计。
餐饮区域是专业性区域,包括厨房和餐厅,一般应配置厨房厨具及餐桌椅,有的还需设置酒柜、吧台等。
厨房是家庭主妇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空间,餐厅又是家人团聚的场所,因而,该区的装修设计最能家庭生活的舒适与温馨程度,应是装修设计的重点。
会客接待区域的功能设计。
此区域为亲朋好友欢聚的场所,需要设置沙发茶几、陈列柜等家具,一般与休闲娱乐区合并为一体。
室内设计空间的十四种类型室内空间的多种类型,是基于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发展的科技水平和人们不断追求新的开拓意识,必然还会孕育出更多样的室内空间,下面介绍十四种常见的室内空间类型。
一、结构空间:通过对结构外露部分的观赏,来领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的环境,可称为结构空间。
人们对结构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有所了解,引起赞赏,从而更加增强室内空间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已成为现代空间艺术审美中极为重要的倾向。
室内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合理的结构本身为视觉空间艺术创造所提供的明显的或潜在的条件。
结构的现代感、力度感、科技感和安全感,是真、善、美的体现,比之繁琐和虚假的装饰,更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二、开敞空间: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界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小及启闭的控制能力等。
开敞空间是外向性的,限定度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
和同样面积的封闭空间相比,更显得大些。
心理效果表现为开朗、活跃,性格是接纳性的。
开敞空间经常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很高的趣味性,是开放心理在环境中的反映。
三、封闭空间: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承重墙、轻体隔墙等)包围起来的、无论是视觉、听觉、小气候等都有很强隔离性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
其性格是内向的、拒绝性。
与周围环境的流动性较差。
随着围护实体限定性的降低,封闭性也会相应减弱,而与周围环境的渗透性相对增加,但与虚拟空间相比,仍然是以封闭为特色。
在不影响特定的封闭机能的原则下,为了打破封闭的沉闷感,经常采用灯窗、人造景窗、镜面等来扩大空间感和增加空间的层次。
四、动态空间: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动态空间有以下特色:1. 利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设施如电梯、自动扶梯、旋转地面、可调节的围护面、各种管线、活动雕塑以及各种信息展示等,2. 加上人的各种活动,3. 形成丰富的动势。
4. 组织引人流动的空间系列,5. 方向性比较明确。
6. 空间组织灵活,7. 人的活动路线不8. 是单向而9. 是多向。
10. 利用对比强烈的图案和有动感的线型。
11. 光怪陆离的光影,12. 生动的背景音乐。
13. 引进自然景物,14. 如瀑布、花木、小溪,15. 阳光乃至禽鸟。
16. 楼梯、壁画、家具、使人时停、时动、时静。
17. 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
五、静态空间:人们热衷于创造动态空间,但仍不能排除对静态空间的需要,这是基于动静结合的生理规律和活动规律,也是为了满足心理上对动与静的交替追求。
静态空间一般有下述一些特点:1、空间的限定度较强,趋于封闭型;2、多为尽端空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3、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称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其它的倾向,达到一种静态的平衡;4、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5、色调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6、视线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的因素。
六、悬浮空间:室内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划分采用悬吊结构时,上层空间的底界面不是靠墙或柱子支撑,而是依靠吊杆悬吊,因而人们在其上有一种新鲜有趣的“悬浮”之感。
也有不用吊杆,而用梁在空中架起一个小空间,颇有一种“飘浮”之感。
由于底面没有支撑结构,因而可以保持视觉空间的通透完整,轻盈高爽,并且底层空间的利用也更自由、灵活。
七、流动空间:流动空间的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的存在,而是把它看作一种生动的力量。
在空间设计中,避免孤立静止的体量组合,而追求连续的运动的空间。
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采用象征性的分隔,而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和连续,视线通透,交通无阻隔性或极小阻隔性。
为了增强流动感,往往借助流畅的极富动态的、有方向引导性的线型。
空间的流动感也往往是由于按照空间构图原理,在直接利用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受力合理的曲线或曲面的几何体而形成。
在某些需要隔音或保持一定小气候的空间,经常采用透明度大的隔断,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的流通。
八、虚拟空间:虚拟空间的范围没有十分完备的隔离形态,也缺乏较强的限定度,是只靠部分形体的启示,依靠联想和“视觉完形性”来划定的空间,所以又称“心理空间”。
这是一种可以简化装修而获得理想空间感的空间,它往往是处于母空间中,与母空间流通而又具有一定独立性和领域感。
虚拟空间可以借助各种隔断、家具、陈设、绿化、水体、照明、色彩、材质,结构构件及改变标高等因素形成。
这些因素往往也会形成重点装饰。
九、共享空间:共享空间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的社会交往和丰富多彩的旅游生活的需要。
它往往处于大型公共建筑(主要是饭店)内的公共活动中心和交通枢纽,含有多种多样的空间要素和设施,使用权人们在用途的灵活空间。
它的空间处理是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相互穿插交错,极富流动性。
通透的空间充分满足了“人看人”的心理要求。
共享空间尤其是倾向把室外空间特征引入室内,使大厅呈现花木繁茂、流水潺潺的自然景象,是主动与自然和谐的空间。
玻璃露明电梯和自动扶梯在光怪陆离的空间中上下穿梭,使空间充满动态。
十、母子空间(大空间中的小空间):母子空间是对空间的二次限定,是在原空间(母空间)中,用实体性或象征性手法再限定出的小空间(子空间)。
这种类似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楼中楼”,“屋中屋”的作法,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丰富了空间层次。
许多子空间(如在大空间中围起的办公小空间,或在大餐厅中分隔出的小包厢座),往往因为有规律地排列而形成一种重复的韵律。
它们既有一定的领域感和私密性,又与大空间有相当的沟通,是闹中取静,很好地满足群体与个体能在大空间中各得其所、融洽相处的一种空间类型。
十一、不定空间:由于人的意识与行为有时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是”与“不是”的界限不完全是以“两极”的形式出现,于是反映在空间中,就出现一种超越绝对界线的(功能的或形式的)、具有多种功能含意的、充满了复杂与矛盾的中性空间,或称“不定空间”。
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围透之间;公共活动与个人活动之间;自然与人工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形状的交错叠盖、增加和削减之间;可测与变幻莫测之间;正常与反常之间;实际存在的限定与模糊边界感之间等等。
对于不定空间,人们在注意选择的情况下,接受那些被自己当时心境和物质需要所认可的方面,使空间形式与人的意识流吻合起来,使空间的功能更为深化,从而能更充分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十二、交错空间: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已不满足于封闭规整的六面体和简单的层次划分,在水平方向往往采用垂直围护面的交错配置,形成空间在水平方向的穿插交错,左右逢源;在垂直方向则打破了上下对位,而创造上下交错覆盖,俯仰相望的生动场景。
特别是交通面积的相互穿插交错,颇象城市中的立体交通,在大的公共空间中,还可便于组织和疏散人流,在住宅一类的小空间中,也可增加很多情趣。
在交错空间中,往往也形成不同空间之间的交融渗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流动空间与不定空间的特点。
十三、凹、凸入空间:凹入空间是在室内某一墙面或角落局部凹入的空间,通常只有一面或两面开敞,所以受干扰较少,其领域感与私密性随凹入的深度而加强。
根据凹入的深浅,可作为休憩、交谈、进餐、睡眠等用途的空间,在饭店等公共场合,可布置雅座、服务台等。
凹入空间的顶棚应较大空间的顶棚低,否则就会影响围护感和趣味性。
是否设置凹入空间,要视母空间墙面结构及周围环境而定,不要勉强为之。
外凸空间如果凹入空间的垂直围护面是外墙,并且开较大的窗洞,便是外凸式空间了。
这种空间是室内凸向室外的部分,可与室外空间很好地融合,视野非常开阔。
当外凸空间为玻璃顶盖时,就又具有日光室的功能了。
这种空间对室内外都可丰富空间造型,增加很多情趣。
十四、下沉空间: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可限定出一个范围比较明确的空间,称为下沉空间。
这种空间的底面标高较周围低,有较强的围护感,性格是内向的,处于下沉空间中,视点降低,环顾四周,新鲜有趣。
下沉的深度和阶数,要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而定。
为了加强围护感,充分利用空间,提供导向和美化环境,在高差边界处可布置座位、柜架、绿化、围栏、陈设等。
在层间楼板层,受到结构的限制,下沉空间往往是靠抬高周围的地面来实现。
十五、迷幻空间:迷幻空间的特色是追求神秘、幽深、新奇、动荡、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超现实的戏剧般的空间效果。
在空间造型上,有时甚至不惜牺牲实用性,而利用扭曲、断裂、倒置、错位等手法,家具和陈设奇形怪状,以形式为主,照明讲究五光十色,跳跃变幻,追求怪诞的光影效果,在色彩上则突出浓艳娇媚,线型讲究动势,图案注重抽象,装饰陈设品不是追求粗野犷放,就是表现现代工艺所造成的奇光异彩和特殊肌理。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古怪的空间感,经常利用不同角度的镜面玻璃的折射,使空间感更加迷幻。
十六、地台空间:室内地面局部抬高,抬高面的边缘划分出的空间称为地台空间。
由于地面抬高。
为众目所向,其性格是外向的,具有收纳性和展示性。
处于地台上的人们,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的方位感,视野开阔,趣味性盎然。
直接把台面当坐席、床位,或在台上陈物,台下贮藏并安置各种设备,这是把家具、设备与地面结合,充分利用空间,创造新颖空间效果的好办法。
室内设计首先要进行的是空间组合,这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基础,而空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分隔的方式来体现的。
要采用什么分隔方式,既要根据空间特点及功能要求,又要考虑艺术特点及心理要求。
室内空间分隔主要有下列四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