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课标要求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课前预习【必备知识】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1.区域协调发展涵盖、社会和等方面的内容。
2.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1)缩小地区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
(3)促进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代价。
3.区域协调发展是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1)区域内部统筹:区域内部通过和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
(2)区域之间协作:依托互补、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进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发展。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1.增进,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2.提高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合理化。
3.形成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
4.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预习自测】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下图为“不同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甲表示的要素最不可能是()A.资金B.产品C.劳动力D.技术2.图示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最有可能造成()A.M地经济发展趋缓B.N地环境质量下降C.M地能源更加短缺D.N地就业压力加大下图为非洲五大地区2012年人均GDP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非洲经济呈现“南北发达,中部贫困”的分布格局,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气候②水源③矿产资源④交通⑤产业结构⑥劳动力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⑥4.为促进非洲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逐渐从北非与南非沿海地区向非洲大陆中部迁移,其转移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A.纺织工业B.造船工业C.钢铁工业D.化学工业课堂探究问题探究一阅读教材P87“知识窗”,概述我国东西部结对扶贫的主要形式,并分析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定位于缩小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工作的重点也集中在迅速提升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上。
而落后地区为了迅速提升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作重点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了提升本区域GDP的增长速度上。
一个区域的GDP增长速度的提升主要依赖本区域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需(包括国内其他区域对本区域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和对外出口)。
其中,投资需求对本区域GDP增长的作用在短期内是最明显的,因此,落后地区的政府自然便将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外招商引资的工作上。
事实上,这些投资项目很难真正从本区域的实际出发,仅仅是由于政府给予的特殊优惠而吸引过来的投资,因此这种优势难以持续。
再加上各区域的投资常常会在同一时间段集中于一些共同的热点,致使区域之间在一些热点行业上形成过度竞争的格局,其结果必然是落后地区缺乏优势,原来流入的资本逐渐退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无法真正得到改观。
因此,必须从宏观视角理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即: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全国各个区域从本区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自身在区域分工中的定位,合理确定和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收益分配合理、发展差距适度、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错位发展的状态。
按照这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各个区域都应在全国的经济系统中,按照自身在区域分工中的合理定位确定各自的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之间实现错位发展,生产要素实现有序流动,国民收入在区域之间实现合理分配,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就自然而然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而伴随相对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级化,相对落后地区受到相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及技术扩散的影响,产业结构也会相应地实现升级。
随着区域分工效益的充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在全国范围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如果各个区域不是按照区域分工原则界定本区域的产业结构,一味追求区域经济的高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不仅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且还会因为资源的聚集而拉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第一个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实现了各个地区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第二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要建立在不同地区自身要素end赋的特征基础上,确定不同要素约束条件下的发展方式,形成合理的分工,并保持区域间人与人之间的发展条件。
控制政府。
生活水平差距在合理范围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得以维持。
第三种观点是,区域协调发展意味着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这不仅保持了区域经济的整体有效增长,而且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和适当的水平。
它在范围内逐渐趋同,达到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和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
第四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意味着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和适度增长,又要促进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以合理和合理的方式得到稳定。
在适度的范围内,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每个区域的优势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尽管以上定义描述了区域关系的相互关系,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区域差距的逐步缩小以及区域利益的共同增强,但总体而言,其定义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差距和联系上。
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应是:在满足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前提下,空间布局合理,整体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人民享有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
服务主要是指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就业促进,减贫,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
也就是说,在居民享有基本平
等的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这将导致整体经济利益的提高,而不是刻意追求缩小各个地区的经济差距。
区域协调发展有关的概念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定义区域协调发展呢,就是各个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好多方面协同共进啦。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哦。
就好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大家各有特点,但要共同发展进步一样。
我觉得吧,这是为了避免有些地区发展得特别好,有些地区却很落后这种不平衡的情况出现。
这一步看起来简单,可实际上要实现起来不容易呢。
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政府啊、企业啊等各方一起努力才行。
二、区域间要素流动的概念区域间要素流动也是区域协调发展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要素呢,包括像劳动力、资本、技术这些东西。
比如说,劳动力从比较穷的地方流动到能赚更多钱的发达地区。
这是一种自然的趋势。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平衡。
不能让穷的地方劳动力都跑光了呀!我就经常想,这要是处理不好,那些原本就落后的地区可能会更难发展了。
所以呢,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政策引导,鼓励部分劳动力留在当地,同时吸引资本和技术进去,带动当地发展。
这一步一定要谨慎对待哦!三、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的概念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这俩概念有点像又有点不一样呢。
区域合作呢,就是不同地区之间互相配合做事情。
就像隔壁村子种水果,咱们村子负责加工,这样大家都能赚钱啦。
而协同发展呢,比合作还要更进一步,强调的是一种深度的融合发展。
这中间涉及到好多方面的协调统一呢。
我在了解这个的时候,感觉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有时候可能需要打破一些原有的行政壁垒啥的。
这对于各个地区来说,可能有点难,毕竟大家都习惯了自己管自己那一套。
但是呢,为了区域协调发展,这又是不得不做的事儿。
真的,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我通常会再思考一下,真的,好好理解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区域均衡发展的概念区域均衡发展啊,就是要让各个地区之间的差距不要太大啦。
不管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西部偏远地区,都要尽量在经济、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
这听起来就很难对吧?确实不容易呢。
因为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啥的都不一样。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区域协调发展,这个词听上去好像有点高深,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不同地方的发展都能协调一致,大家一起进步。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地方发展得特别快,别的地方却慢得像蜗牛,那可就麻烦了。
人们常说“独木难支”,如果只有一根木头,根本撑不起整个屋子。
区域协调发展就像搭建一座大房子,四个角都要稳,才能让屋子更结实。
你看,发展不光是看经济数字的增长,更多的是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想象一下,如果某个地方的经济腾飞了,然而环境却被搞得乌烟瘴气,那这样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咱们都想住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对吧?所以区域协调发展就像是给不同地方装上了一双“眼镜”,让大家都能看到彼此的优缺点,共同找到一条更好的路。
再说说资源的分配,谁都知道,有的地方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却干巴巴的。
就像有人吃大餐,有人只能啃干粮,实在不公平。
区域协调发展就像是在分蛋糕,大家一起分,一点点都不漏,让每个人都能吃上一块美味的蛋糕。
这样一来,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心里乐开了花。
区域协调发展还有个好处,就是能促进创新。
你想啊,大家一起合作,各自发挥所长,想出新点子来。
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大家的灵感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溅。
一个地方可能在科技上有优势,另一个地方在文化上很有底蕴,大家互相借鉴,最终的结果肯定会让人惊艳。
就算你是个“小透明”,也能通过这种合作,让自己的价值被看见。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问,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得做好规划。
得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
就像种树,种下去的那一刻,不是想着立刻就能吃到果子,而是要耐心等待,给它时间成长。
上也得跟上,相关部门要多出点力,让各个地区的合作变得更加顺畅。
这样一来,大家的心才会更齐,目标也才会更明确。
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有的地方可能会觉得资源被占了,心里不平衡,这就需要大家坦诚相见,心平气和地沟通,互相理解。
就像家里吵架,得坐下来聊聊,不能一味地发脾气。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哪些一、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为了协调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各国纷纷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旨在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资源流动,通过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和合作,实现各地区经济的互相补充和共同发展。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一种区域发展计划,旨在通过促进多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各地区的互相支持和共同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外联动,促进地区间互通有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地区内外的资源互通和优势互补。
通过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地区间的互通能力,实现地区间的互相支持和共同发展。
2. 产业协同,促进地区产业间的互补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调地区间产业的互补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协作,实现不同地区产业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通过引进优势产业,开展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地区产业的互补发展,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3. 协会交流,促进地区间的互学互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鼓励地区间的协会交流,促进地区间的互学互鉴。
通过组织不同地区的企业和协会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行业经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地区间的共同进步。
4. 资金支持,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加强资金支持,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各级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地区间的合作项目和产业发展,提高地区经济的整体水平。
5. 人才培养,促进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视人才培养,促进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通过推进人才交流与合作,各地区间可以共享高级人才的优势,提高各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促进地区的协调发展。
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努力。
协调发展的本质和内涵一、引言协调发展是指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之间,通过相互协调和促进,实现全局性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协调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持续的发展模式,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协调发展的本质和内涵1. 协调发展的本质协调发展的本质是要实现各个领域之间的平衡和稳定。
这包括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环境与资源等各个方面。
只有在平衡和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协调发展的内涵(1)产业结构协调: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产业类型和比例关系。
协调产业结构可以促进各个产业之间合作,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区域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区之间实现经济水平均衡。
这可以促进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贫富差距。
(3)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指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实现平衡和稳定发展。
这可以促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
(4)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是指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和资源。
这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避免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
三、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1.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协调发展可以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2.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发展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促进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等,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4. 增强国家竞争力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具竞争优势。
四、实现协调发展的途径1.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各方面协调发展。
2.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城乡之间的平衡和稳定。
4.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讲义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地理、历史、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区域联系的内涵与形式(一)区域联系的内涵区域联系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是区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等要素流动的过程,也是区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区域联系的形式1、经济联系经济联系是区域联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商品贸易、资金流动、技术转移、产业分工等方面。
通过经济联系,不同区域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社会联系社会联系主要包括人口流动、劳动力转移、教育合作、医疗卫生合作等方面。
社会联系有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社会融合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3、文化联系文化联系是区域联系的重要内容,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与传播。
文化联系有助于增强区域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4、生态联系生态联系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往往具有跨区域的特点,需要区域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生态挑战。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规划、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促进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强调区域之间的公平性、互补性和整体性,旨在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繁荣。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可以打破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何谓区域协调发展?第一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
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
从而达到各区域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的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区域协
调发展是不同区域基于自身要素禀赋的特点,确定不同要素约束条件
下的开发模式,形成合理的分工,同时在政府的调控下,保持区域之
间的发展条件、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在合理的范围内,人与自然之间
保持和谐状态下的发展状态。第三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
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
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
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
的状态和过程。第四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的发
展过程中,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转和适度增长,又要促进各区
域的经济发展,使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稳定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达
到各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虽然上述定义从区域关系的相互联系、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区
域差距的逐渐缩小、区域利益的共同增进等方面进行了刻画,但总体
上讲其视角主要集中于区域经济差距与联系上。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应
该是: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前提下,空间布局合理、总体经济、
社会效益最佳,人民享受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
是指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
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即,在居民享
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导致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是刻
意追求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