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21.11 KB
- 文档页数:8
作者: 于涛
作者机构: 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纪委,内蒙古牙克石022150
出版物刊名: 科技资讯
页码: 124-125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1期
主题词: 党建项目化管理 组织新格局 具体做法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阶段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如何搞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成为我们每一位基层党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
笔者认为,抓好新阶段基层党建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唯一出路,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是创新党建工作的很好载体。
浅谈基层团组织应如何为“三创”活动打好基础进一步培养青年综合能力(绰源森工公司电讯管理处)内容提要:内蒙古森工公司组织开展青年人“创业当先锋、创新做表率、创优争一流活动”,基层团组织应当加强对青年人全面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为重点开展相关工作。
关键词:创业创新创优基层团组织培养青年一、开展三创活动对森工集团经济发展的作用内蒙古森工公司(林管局)组织林区青年人开展“创业当先锋、创新作表率、创优争一流”活动,这是森工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森工林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创新发展、转型崛起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作用。
林区传统的木材产业已经逐步的减少,新型产业刚刚起步,基层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还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初级阶段。
以青年为主体开展三创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林区企业经济发展,加快转型步伐,提升林区青年的综合素质。
二、基层团组织加强对青年人能力培养的五个重点青年人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激情,是企业的未来。
青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有效的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三创活动的开展,对青年人的整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青年人的培养以及青年人自身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基层团组织有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做好青年人的培养工作,紧跟企业经济发展的步伐,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三创”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三创活动的具体办法和要求,基层团组织应当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培养和帮助:1.让青年人正确看待“创业、创新、创优”。
“创业、创新、创优”是基于本企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行为,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延伸。
创业是为了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业,增加企业经济收入;创新是为了让企业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创优是为了保持一流,让企业永立不败之地,增强企业竞争力。
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摘要:在新的形势下,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光靠老经验、老办法显然是不够的,必须适应时刻变化的新情况,面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调整思路,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发展推动力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199-01要建设一支好队伍,就是要使那些政治上强、素质上好、业务上精的人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使这样一些人组成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队伍。
这支骨干队伍不仅包括政工队伍,也包括行政干部和职工骨干。
这支队伍如果强了,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活、做好。
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实施了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凝心聚力”工程。
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和“注重品行、崇尚实干、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上来。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交叉任职等办法,拓宽干部选任渠道,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实现了用一个干部树一面旗帜、调动一批人的积极性、推动一个单位的科学发展,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近两年共调整、提拔、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119名,公开招录科级干部658名。
实践证明,这些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在林区重大改革和新林区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以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为主线,采取“三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中心组学习与个人自学、“内部调研”与“外部调研”相结合)的学习培训方式,对各级领导干部培训达到了全覆盖。
近年来,共在清华大学、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等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培训36200余人次;召开中心组学习会400余次、解放思想研讨会等以会代训形式的培训50多次。
组织68名中层干部先后到黑龙江、吉林、福建和浙江等地考察先进的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引领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三是实施“固本强基”工程。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职工工资情况浅析
冬焱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年(卷),期】2008(031)001
【摘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自1952年建局以来,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林区的职工工资在自治区乃至全国都是较高的,市场经济实施后,林区职工工资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相对比较和自治区企业职工工资特别是全国职工工资还是有很大差距,文章对林区1952年以来职工工资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2页(P119-120)
【作者】冬焱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劳动保障处,牙克石,022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2
【相关文献】
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对北部原始林区实行武装“三清” [J],
2.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发展区划各三级区林业发展布局和经营建议 [J], 贾应舍;高娃;宏丽
3.浅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近期森林资源变化及经营效果 [J], 赵炳柱
4.浅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满归林业局森林抚育和管护 [J], 王玉芝
5.探索国有林区改革发展之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加快体制改革纪实 [J], 娄伯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言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即天保工程一期)重大战备决策,同年开展试点工作。
2000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工程一期期限为2000-2010年。
实施天保工程,是我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意义。
根据中央决定精神,国家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四部委)等有关部门围绕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期限政策和实施方案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认真总结。
在17个省(区、市)总结天保工程一期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天保工程一期实施成效、经验和问题。
二是进行了评估。
2004年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咨公司对天保工程中期进行了评估,2005年6月评估报告得到了国务院批准。
同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天保工程有关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阶段性评价。
三是开展重点和专题调研。
根据评估报告、“两会”代表、有关专家学者、实施单位等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四部委就职工就业、林区改革、公益林建设、森林经营培育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四是充分协商,共同编制《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在二期政策研究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四部委反复沟通,充分协商,并多次召开会议征求地方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意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编制了实施方案。
五是征求了工程省区人民政府意见。
各省认为,天保工程二期设计的政策和实施方案符合实际,操作性强,对工程区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六是专家论证。
国家林业局科技委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的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实施方案实事求是、科学可行,建议尽快上报实施。
第一章天保工程一期实施的主要成效和经验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川、云南等12个省(区)国有林区开展天保工程试点。
内蒙古森工绿色产品小荷初露
郭卫岩
【期刊名称】《中国林业产业》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美丽神奇的大兴安岭,是森林的王国,是绿色的海洋,被誉为“金鸡冠
上的绿宝石”。
在这片广袤、富庶的大森林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落叶松、樟子松、白桦等高大乔木俊秀挺拔;蘑菇、木耳等食用菌口味鲜美:黄芪、金莲花、五味子等中药材形成天然的药材宝库……这一切使大兴安岭成为开发绿色产业的理想基地。
【总页数】1页(P66)
【作者】郭卫岩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产业》特约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2
【相关文献】
1.炼油技术进展①油砂加工:小荷尖角初露 [J], 石华
2.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小荷初露” [J], 刘许生
3.内蒙古森工集团:扬起风帆立潮头——内蒙古森工集团改革发展纪实 [J], 王宇新;商晓东;李明
4.内蒙古森工:要在“十一五”让现代林业成为现实——访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
森工集团总经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局长孙扎根 [J], 李明
5.地理信息产业新起点——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小荷初露” [J], 刘许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附件1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先进集体名单(合计5 0个)北京市1个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天津市1个天津市武清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省2个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森防站河北省承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山西省2个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森防分站内蒙古自治区2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省(含大连)2个辽宁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省抚顺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吉林省(含吉林森工)2个吉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森防站黑龙江省2个黑龙江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上海市2个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上海市闵行区林业站江苏省1个江苏省东海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浙江省(含宁波)2个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浙江省桐庐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安徽省1个安徽省潜山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福建省(含厦门)2个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江西省2个江西省赣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江西省景德镇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山东省(含青岛)2个山东省青岛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站山东省东营市林木保护站河南省2个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省扶沟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湖北省2个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湖北省大悟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湖南省2个湖南省长沙市森林保护站湖南省耒阳市林业局广东省(含深圳)2个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广东省肇庆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广西壮族自治区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海南省1个海南省儋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重庆市1个重庆市涪陵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四川省2个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四川省达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贵州省1个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云南省1个云南省腾冲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陕西省1个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甘肃省1个甘肃省临洮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青海省1个青海省湟源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宁夏回族自治区1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森林保护工作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个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河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1个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林口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1个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十八站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一八三团兵团级森防站附件2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优秀工作者名单(合计5 0人)北京市1人郭树云北京市大兴区林业保护站天津市1人马金河天津市静海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省2人董中东河北省石家庄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李庆丰河北省唐山市林业植保站山西省2人苗振旺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乔和爱山西省临汾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内蒙古自治区2人谢明玉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于明内蒙古通辽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省(含大连)2人肖艳辽宁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梁强辽宁省铁岭市林业局吉林省(含森工)2人牟智慧吉林省吉林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陈或横吉林省长岭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黑龙江省2人张响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李国龙黑龙江省大庆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上海市2人马凤林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吴时英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城绿带建设管理暑江苏省1人何荣庆江苏省镇江市森林病虫防治站浙江省(含宁波)2人蒋星华浙江省金华市森林病虫防治站胡荣达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安徽省1人徐斌安徽省滁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福建省(含厦门)2人林强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钟景辉福建省泉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江西省2人李红征江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曾文文江西省赣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山东省(含青岛)2人曲花荣山东省烟台市森林保护站杨怀光山东省临沂市林业局河南省2人王平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李慧杰河南省郑州市林业工作总站湖北省2人冯春莲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丁强湖北省孝感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湖南省2人罗贤坤湖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姚普良湖南省宁乡县林业局广东省(含深圳)2人梁承丰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张享能广东省梅州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1人涂克林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海南省1人符兴全海南省文昌市林业局重庆市1人李治国重庆市奉节县林业局四川省2人廖志东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林业局李涛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贵州省1人兰星平贵州省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云南省1人牛建华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陕西省1人夏文辉陕西省延安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甘肃省1人谢宗谋甘肃省临夏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青海省1人马炜民青海省民和县林业局宁夏回族自治区1人李占文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林木病虫防治检疫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人张震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林业局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人李山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尔旗汉林业局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1人石春玲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松花江管理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1人张立志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人孙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兵团级森防站附件3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优秀测报员名单(合计106人)北京市3人屈海学北京市房山区林木病虫防治检疫站冯术快北京市昌平区林业植保站隗有龙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保护站,.天津市2人谢红天津市汉沽区农林局刘英亘天津市津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省2人周景清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崔建军河北省沽源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山西省4人刘润存山西省定襄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殷宝英山西省平陆县林业局张长明山西省昔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高建武山西省临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内蒙古自治区5人姜铁峰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于海成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王英凯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胡晨阳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王世启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省(含大连)5人高纯辽宁省宽甸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张连生辽宁省建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吴海山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周家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刘洪军辽宁省盘山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王凤英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吉林省(含吉林森工)4人刘清虎吉林省桦甸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赵常胜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王永强吉林省敦化丹峰林业有限公司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王铁吉林省泉阳林业局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黑龙江省4人宋景云黑龙江省孙吴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张文丽黑龙江省讷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钟德胜黑龙江省桦南县孟家岗林场韩贵京黑龙江省鸡东县宝泉林场上海市2人葛建明上海市嘉定区林业站叶黎红上海市奉贤区林业站江苏省2人朱兴沛江苏省沛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祝良林江苏省句容市东进林场浙江省(含宁波)4人吴利平浙江省建德市森林病虫防治站方亚飞浙江省奉化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翁素红浙江省龙游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金觉远浙江省泰顺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安徽省3人包锦芳安徽省石台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刘文朗安徽省五河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徐光余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福建省(含厦门)5人余培旺福建省武夷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童文钢福建省连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陈国顺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杨笑如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何峰福建省仙游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江西省4人李石昌江西省全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楼玫娟江西省资溪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危萍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林业工作站喻冬平江西省安福县谷源山林场山东省(含青岛)4人董世恒山东省章丘市林业局苏连恒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国有柳埠林场邢殿菊山东省曲阜市林业局林木保护站徐艳芳山东省兖州市林业局林木保护站河南省4人段霞河南省桐柏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牛文梅河南省灵宝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万少侠河南省舞钢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王智勇河南省沁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湖北省4人涂慧云湖北省黄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章武星湖北省成宁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刘春方湖北省监利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刘国斌湖北省宜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湖南省4人唐朝晖湖南省衡阳市林业局张映炳湖南省洞口县林业局黄范全湖南省沅江市林业局森林保护站方家敏湖南省临澧县林业局广东省(含深圳)4人李南林广东省德庆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赖远兴广东省乐昌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曾衍宜广东省连平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苏松权广东省潮安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何荣焕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罗建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吴永柏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林业局森防检疫站曾智坚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森林植物检疫站海南省2人吕烈标海南省文昌市森林植物站吴孟科海南省儋州市森林植物检疫站重庆市2人李小波重庆市丰都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陈松重庆市永川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四川省4人曾东平四川省邻水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唐和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纪岷四川省洪雅县林业局徐志娥四川省剑阁县林业局贵州省3人谢晓珍贵州省都匀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张江平贵州省黎平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吕梅贵州省威宁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云南省3人王惠兰云南省石林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聂学文云南省弥勒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蔡文翠云南省永胜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陕西省3人王永进陕西省岚皋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刘跟年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顾芳芳陕西省绥德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甘肃省2人张世菊甘肃省景泰县林木病虫防治检疫站张星利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海省2人韩富忠青海省黄南州麦秀林场张玉梅青海省大通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宁夏回族自治区2人雷银山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林木病虫防治检疫站王双贵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人钱燕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森防站吐尔逊江.买提库尔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森防站西藏自治区1人达娃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业局营林科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人靳德良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绰尔林业局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2人孙森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朗乡林业局南沟森林经营所宋杰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兴隆林业局太平森林经营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2人李晓平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塔河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张德山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韩家园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人王红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兵团级测报站袁显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一八三团兵团级测报站。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国有林业企业发展摘要: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的新鲜血液。
企业要发展,必须引进人才,也必须留住人才,一个优秀的企业,必是像一个磁场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兴企”的战略。
该文以内蒙古森工集团为例,探讨国有林业企业如何通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人才强企林业发展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建立现代化的人才开发体系,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系统先进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评价新机制,建设规划科学、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优势突出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岗位操作人才群体,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动态调控机制、评价发现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和激励保障人才管理长效体制机制,才能使人才工作更好地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2012年,以内蒙古森工集团立足企业发展、林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制定人才需求计划,共招聘大学毕业生485人,涵盖林学、森林保护、采矿、水利水电等40多个专业,人才引进人数为历年之最。
通过人才引进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对急需专业人才的需求,确保了企业人才供求整体保持稳定状态,优化了职工队伍结构,为企业发展储备了后续力量。
林区深入基层对23个单位人事人才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针对特殊岗位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制定下发了新的工资方案,完善了人事人才管理制度。
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
创新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推行考核淘汰与培训上岗制度,真正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
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统一领导和谋划,进一步整合考核资源,避免多头考核。
根据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岗位操作人才的岗位职责、工作特点的不同,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创新完善相应考核评价体系。
COURSER LITERATURE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重要载体,对文化的重视,无不体现在对文化人的厚爱和尊重。
——题记三月的江南早已春归大地,生机盎然,花开如烟,北国的大兴安岭林海却依然冰雪消融,乍暖还寒。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作家、森林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刘振国先生,转眼已经离开我们一整年,在这季节更替之交,留给文朋挚友无限的缅怀和思念。
积极倡导森林生态文化刘振国先生一生最大的贡献是积极倡导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组织开展系列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终生致力于造福森林生态文化,尤其是倡导森林文学艺术,乐此不疲。
刘振国祖籍辽宁省黑山县,1963年开始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工作四十余年。
曾任甘河综合厂党委办公室主任、图里河林业局党委副书记、阿龙山林业局党委书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林海日报》总编辑)、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公司董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党委副书记。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其积极倡导带动下,甘河八岱山文艺、图里河鹤河文艺、阿龙山文艺等在当时林区极为繁荣。
尤其是在其任职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管局)党委宣传部长和党委副书记期间,组织了多届“林海艺术节”,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为引领,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以全林区森林文化为主旨的职工群众文化文艺系列活动,包括大型文艺演出,团体操表演,太极武术展演,职工书法、美术、摄影三展,林区人文历史和林区人著作艺术作品展等,邀请国内文艺名家来林区采风和开办文学讲座,首次颁发林区“金雕文学艺术奖”。
每年参与“林海艺术节”的职工群众如海如潮,达几十万人次,并坚持数年之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成为林区文化的亮色,成为林区文化人抹不去的盛世回忆。
在林区“两危”,即资源危机、经济危困通透豁朗的林海文化人——追忆作家刘振国先生■李喜恩文学畅言▶通透豁朗的林海文化人07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文学双月刊文学畅言的困境下,能有此举措,实属难能可贵。
夯实基础较快发展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到处荡漾着亘古美丽的传说,这是一片蕴藏着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不时演绎着一曲曲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动人篇章。
巍巍兴安作证,潺潺雪水融情。
回望林区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业绩,广大务林人无不欢欣鼓舞。
科学发展,这一蕴藏着丰富内涵的理念,如激越的战鼓,催动着林区跨越发展、昂首奋进的脚步。
这一切丰硕成果都是近几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目标,深化企业改革,林区森林面积蓄积量持续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这与森工集团创新管理体制,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密切相关的。
来到林区工作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双新”建设给林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给落后的林区带来了勃勃生机,原来那些东倒西歪的防火检查站现在变成了形态各异、别具风格的林间别墅,镶嵌在碧水青山之中;以前的“水泥路”现在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原来光秃秃的路基上种满了树木和花草;过去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现在却成了人们散步、跳舞、扭秧歌的休闲广场,林区人们的业余生活日益丰富。
还有那些改建一新、宽敞明亮的场区办公楼;规划科学、绿色生态模式的场区环境;道路沿线造型别致、风格迥异的管护站;无不体现了“双新”建设的丰硕成果。
听老辈们讲,他们刚到林场工作的时候,吃的是冻馒头,喝的是河水,要是没有河流的话吃雪,住的是破帐篷,赶上下雨天到处就是泥泞的路......那时的林场还处在筹建阶段,虽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是正是每个投身林区工作的年轻人都有着么那么一股热情,一份干劲儿,才有了林区的今天,这就是爬冰卧雪、奉献青春的“务林人”。
形象上具有的凝聚力,在体制上、发展上、民生上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双新”建设使林区的发展面貌、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
林区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林业地位空前提高,林业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成为全球政治的重大议题,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政策投资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不断提高,林业税费政策得到重大调整,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天保工程政策将延续实施;林区的外部环境更加优化,林区发展边缘化的状况开始得到根本转变。
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
简介
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是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成立于1952年。
1995年,按照国务院要求,林区将所有经营职能整合组建了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57户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同时保留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机构和林业行政管理职能。
森工集团(林管局)现有企事业单位42个,其中包括16个森工公司、3个林业局、1个原始林区管护局,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其他企事业单位20个,在册职工20万人。
60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几代务林人累计完成更新造林1843万亩,提供商品材1.8亿立方米,上缴各项税、费170多亿元。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九个旗市,林业主体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大兴安岭的46%;森林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8.87亿立方米,森林蓄积7.47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
现有70%的森林被列为国家重点、一般公益林实行全封闭保护和限制性开发,其中有110万公顷从未开发的原始林,8个共计124万顷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作为欧亚大陆北方森林带的重点组成部分,拥有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三大自然生态系统、特殊的生
态保护功能和多种伴生资源,是国家重点的纳碳贮碳基地。
在森林总量上,林区活立木蓄积和天然林面积以省为参照均居全国第6位,森林年生长1200万立方米,潜力达1700万立方米,对我国政府履行到2020年森林蓄积增长13亿立方米,温室气体减少排放40-45%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具有重要作用;在生态区位上,大兴安岭主山脉贯穿全林区,形成的天然屏障通过阻隔太平洋暖流和控制西伯利亚寒流、蒙古干旱季风,保障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在生态作用上,是我国最大集中连片明亮针叶原始林,779条河流和多处湿地是黑龙江、嫩江的发源地,其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世人称为“北疆的绿色长城”,被胡锦涛总书记誉为“祖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
同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处高纬、高寒地带,年平均气温为-3.5度,极端气温达-50.2度,土层贫瘠,树木生产缓慢,一旦破坏,不可复制。
林产工业处经济管理处计划处审计处财务处
多种经营处基本建设处调研室营销处机关党委
动植物保护办公室
工程质量监督站内蒙古林业工会委员会综合治理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1.林管局驻北京办事处
2.林管局北戴河干部休养所
3.林管局驻呼和浩特办事处
4.林管局驻哈尔滨办事处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的前身是1947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组建的内蒙古林矿总局,1948年11月改称为自治区林务总局。
1950年2月28日,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林业工作会议,决定筹备开发大兴安岭林区。
自治区政府责成林务总局负责大兴安岭林区的全面行政事业工作,开发林区,支援新中国建设。
1952年5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51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其中明确林务局改称为内蒙古森林工业管理局,机构性质为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部的直属部门。
核定人员编制为110人。
1954年国务院批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计划,并将大兴安岭内蒙古林管局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林业部领导。
195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呼伦贝尔盟公署合署,林
管局局长兼任呼伦贝尔盟盟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在《关于森工下放和森工营林合并问题的通知》〔(58)蒙林逸字第1号〕中,明确了林管局的管理区域界限、机构编制和森林经营保护、防火等事业职能。
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编制委员会转给你厅内蒙古森林工业管理局324人行政编制的函》(58)编字第0046号,核定林管局行政编制324人。
1965年国家林业部《下达各林业管理局编制人数》(65)林政干昭字第202号核定内蒙古林管局人员编制307人。
1979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恢复自治区原有行政区划(中发〔1979〕42号),林管局改为中央林业部直属单位,仍然具有林业行政事业和社会事业管理职能。
1980年国务院决定林管局下放归属自治区管理,更名为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管理局。
1983年内党办发(1983)179号《关于牙克石林管局机构设置的批复》又重新核定了林管局机关内设机构,设党委和群团职能部门7个,行政职能部门26个。
1987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名称,其领导体制是自治区的派出机构,林管局机关为事业单位,自治区政府每年拨付50万防火事业费。
同时,对森调规划、勘查设计、林业党干校、林业基础科研、航空护林等事业单位给予定额行政事业拨款。
199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办发〔1990〕138号《转发关于解决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两危”问题的主席办公会议纪要的通知》(会议由布赫主席主持,相关副主席和部门参加)明确指出:“由于林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现状和林区办社会的实际情况,大兴安岭林管局要行使自治区政府赋予的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包括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以及森林防火等”。
1991年,国务院确定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为全国首批55户试点企业集团,当时自治区为使林管局享受国家对试点企业集团的优惠政策,扶持林区战胜“两危”,走出困境,支持在林管局的基础上组建企业集团。
1992年,自治区在向国务院上报的森工集团组建方案(内政发〔1992〕207号文件)和对林管局的批复中,明确了“三不变”的原则:即林管局是自治区直属单位,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干部管理权限不变、地方利益不变。
199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组建森工集团,并在北京举行挂牌仪式。
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主席办公会议,研究有关问题。
在主席办公会议纪要《研究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关问题》〔1995〕61号文件中明确:在组建森工集团中,要保留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的名称和行政、社会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