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弯头水域通航安全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798.49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思考及建议
近年来,内河船舶通航事故频发,不仅严重损失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更重要的是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生态破坏等不可挽回的后果。
为此,我们需对内河船舶通航安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完善内河航道设施。
内河航道狭窄,水流湍急,船只通行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应该增加投资,加速内河航道的改善和完善,加强对港口、船闸、码头等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高通航效率,降低事故风险。
其次,加强内河船舶管理。
内河船舶通航管理有很多薄弱环节,尤其是对于非法违规船只的监管不足。
我们应完善管理机制,严格执法,落实船舶安全的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内河船舶的监管,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推动内河航运技术升级。
内河船舶通航技术存在一定的落后性,需要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创新,使内河船舶通航更加高效、便捷、安全。
我们应该加速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内河航运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事故率。
最后,增强内河船舶安全意识。
内河船舶通航安全责任往往被忽视,船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应该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营造全社会尊重安全的氛围,增强内河航运的安全意识和文化氛围,全面降低安全事故的风险。
总之,完善内河航道设施、加强内河船舶管理、推动内河航运技术升级、增强内河船舶安全意识,是提高内河船舶通航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全面发展,为保障内河船舶通航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江水域通航安全管理的通告正文:----------------------------------------------------------------------------------------------------------------------------------------------------上海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江水域通航安全管理的通告为进一步加强黄浦江水域通航秩序管理,优化黄浦江通航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海发〔2017〕204号)等法律法规,结合进出黄浦江船舶流特点,上海海事局将对黄浦江水域采取均衡高峰时段船舶流的交通管理并加强防治污染监管。
现将有关要求通告如下:一、所有进入黄浦江的船舶应通过电话或甚高频提前至少2小时向海事主管机关报告动态,并服从海事主管机关交通组织:(一)自长江段水域进入黄浦江的小型船舶向吴淞VTS报告预计抵达101浮的时间;(二)自黄浦江闵行发电厂上游水域下行的小型船舶向闵行海事局报告预计通过闵行发电厂的时间;(三)黄浦江始发或自支流进入黄浦江干流的船舶向所在辖区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开航时间或拟进入黄浦江干流的时间(在同一码头移泊的船舶除外)。
二、吴淞低潮时前1小时至后2小时为黄浦江101浮-107浮间水域上行小型船舶高峰时段,按照“保峰控流、错峰分流”原则实施控流分流措施:(一)吴淞高潮时前2小时至吴淞高潮时主要为大型船舶通过101浮上行时间;(二)吴淞低潮时前1小时至吴淞低潮后2小时主要为小型船舶通过101浮上行时间,大型船舶、危险品船通过101浮进口的应当避开此时段;(三)乘潮上行船舶航速不得低于4节,且前后船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同向小型船舶航行不超过2排。
三、船舶在黄浦江水域航行、停泊,应当配备船舶防污染设备,加强日常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工作,严禁违法排放各类船舶污染物。
基于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思考及建议
内河船舶通航安全是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动内河航运业发
展的同时,也应当高度重视航行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内河船舶通航安全,应当从以下几个
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船舶检查
内河水域航行条件比较特殊,需要特别注意船舶的安全问题。
针对内河船舶通航,国
家应当加强对船只的检查力度,排查船只隐患,对于各类船只的大修、检修、维保等情况
进行严格检查,以确保船只运行的安全可靠。
二、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船舶运营人员是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主要保障,他们应当经过专业的技能和安全培训,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
国家应当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船舶运营人员的
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水上交通管理
针对内河航运行业的管理问题,国家需加强对内河水上交通管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内河航运公司的监管。
针对内河船舶通航安全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船舶安全问题,确保内河船舶的通航安全。
四、使用先进安全设备
随着内河航运业的不断发展,现有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为了保证内河船舶
通航安全,应当使用先进安全设备。
比如船舶避碰与通讯设备、定位装置、水文测量装置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帮助船舶避免遇到灾害性天气、减少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为保证内河船舶通航安全,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强安全监管,提高船舶运营
人员的安全意识,配备适当的安全设备,以及完善统一规划和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
有效的保障内河船舶通航的安全稳定。
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通部2005年第17号公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上海黄浦江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黄浦江水域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所称的黄浦江,是指从吴淞口灯塔至浦东界标的连线(即黄浦江界)与闵行发电厂上游边界至巨漕港上口连线(即港界)之间的水域。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在黄浦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其他影响航行安全的活动。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五条黄浦江实行大小船分流、各自靠右航行、分道通航的原则。
第六条黄浦江禁止捕捞作业。
第七条禁止挂浆机船在黄浦江航行、停泊和作业。
第八条游艇、游览船、广告船、体育运动船艇等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主管机关发布的其他特别规定。
第二章航行第九条黄浦江主航道供拖轮船队和500总吨及以上或船长50米及以上的船舶双向航行。
黄浦江辅航道供500总吨以下或船长50米以下的船舶单向航行。
黄浦江特殊航道供船舶双向航行。
主管机关对在特殊航道航行有特殊要求的,船舶应予以遵守。
船舶在吴泾深水航道内航行时,应当遵守其特殊规定。
第十条船舶在规定的航道内航行时,应尽可能靠近其右舷的航道一侧行驶。
船舶在规定的航道内航行时,应与航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十一条大型船舶航行时应安排人员在船首了望并备锚。
第十二条船舶航行时,航速不得大于8节。
公务船舶在紧急执行公务时,其航速可以不受前款的限制。
本条第一、二款规定不免除船舶负有浪损附近正常航行、停泊或作业船舶、设施的责任。
第十三条船舶在航道内航行时应当尽可能避免追越前船。
确需追越时(除禁止追越水域外),只要安全可行,应当从被追越船的左舷追越。
船舶在航道内尾随航行时,尾随船舶应当与前船保持足够安全的距离。
第十四条黄浦江水域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船舶应当缓速航行。
黄浦江水域能见度小于500米时,禁止大型船舶航行。
《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上海黄浦江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黄浦江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所称的黄浦江,是指从吴淞口灯塔至浦东界标的连线(即黄浦江界)与闵行发电厂上游边界至巨潮港上口连线之间的水域。
第三条黄浦江实行上行、下行分道通航的原则。
第四条船舶、设施在黄浦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其他影响通航安全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六条游艇、游览船和体育运动船艇等从事文体、休闲活动的船舶及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安装、悬挂户外广告设施不得影响本船号灯、号型的效能;(二)游艇应当持有船舶国籍证书和适航证书;(三)游览船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四)游艇俱乐部应当按规定备案。
游艇、游览船和体育运动船艇等从事文体、休闲活动的船舶还应当遵守主管机关发布的其他特别规定。
第七条禁止下列船舶在黄浦江航行、停泊和作业:(一)载运《内河禁运危险化学品目录》列明货物的船舶;(二)挂桨机船、无船名船号船舶、无船舶证书船舶、无船籍港船舶。
第八条除紧急情况外,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水域禁止船舶鸣放号笛。
第二章航行第九条黄浦江航道由上行航道和下行航道组成,供船舶双向航行。
航道分隔线为浦西侧基线与浦东侧基线的中心线(见附件1)。
上行航道为航道分隔线至浦西岸线之间的可航水域,下行航道为航道分隔线至浦东岸线之间的可航水域,不包括锚地和警戒区。
第十条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小型船舶应当尽可能沿本船右舷一侧航道航行。
正在进行搜寻救助的船舶、执行紧急公务的公务船舶,其航路可以不受本条前款限制。
第十一条拟在黄浦江航行的船舶应当适时进行车、舵、通讯和应急设备等的测试,确保上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十二条拟进入黄浦江的船舶,应当核实本船水面以上最大高度、潮高、高压线和跨江大桥净空高度,保留足够的富余高度。
黄浦江安全航行浅见
于泰基
【期刊名称】《航海》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黄浦江航道复杂又狭窄,船舶密集,情况多变。
因此要搞好黄浦江的安全航行,就要从主观(船舶操纵本身)和客观(除自身条件外的航政管理)这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黄浦江自101进口灯浮至闵行电厂西界,全长36.3海里,现分为深水航道和浅水航道,江面宽度在350~500米。
六米等深线水域,最宽处为450米,在39号【总页数】2页(P3-4)
【作者】于泰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75
【相关文献】
1.大型空载船舶寒潮大风中黄浦江安全航行措施 [J], 柳嘉
2.浅谈黄浦江安全航行 [J], 孙福珍
3.上海黄浦江消防船舶安全航行的探讨 [J], 张彦
4.超大型邮轮进出黄浦江安全航行的思考 [J], 陆元旦
5.安全航行长江太子矶水道之浅见 [J], 汪吉发;吴乃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黄浦江流域水域救援的几点思考水域发生的灾害事故种类繁多。
其中,人员落水溺亡事故在我国乃至全球发生率都极高,造成的损失巨大。
根据中国卫计委统计,2020年,中国约有57000人死于溺水,平均每天有高达 150人溺亡。
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对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提出了更高要求。
1.基本情况黄浦江全长约113公里,河宽300至770米。
平均流量约为每秒324立方米,平均高潮位3.25米,平均低潮位1.02米,平均潮差为2.20米,进潮最大流速可达每秒2米,退潮最大流速为每秒1.8米。
对于徐汇地区而言,滨江地区是黄浦江的中下游。
受船舶性能、潮水气象、以及航行操控的客观规律影响,消防船航行速度偏慢,岸边属地消防站往往是第一到场力量。
根据调研所得目前黄浦江在徐汇流域,辖区站级水域队,平均到场为14分钟。
二、救援力量(一)队伍布局根据徐汇区消防站点分布和黄浦江水系分布情况,支队构建了“1+3”的两级水域救援专业力量体系。
依托南站消防救援站队组建1支支队级水域救援专业队;关港站、东安站、漕河泾站为站级水域救援专业队;并按照“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独立救援”的要求配备指挥、通信和战勤保障人员,落实运输车辆、救援保障物资和通信器材,能整建制独立承担救援任务。
同时,依托区内航空资源,在金汇航空公司设置1处空勤救援联勤点,1架直升机和7名队员,进一步拓展救援功能,构建“突出重点、覆盖全区”的一体化水域救援网络。
(二)人员构成与分组定岗在人员配备上,按照“小组有专攻、岗位有专长”的原则,分组定岗配齐各救援人员。
其中,站级水域救援班组设立指挥员、安全员、救生员、舟艇驾驶员、通信员等5类岗位,形成团队化救援模式;支队级水域救援队设立指挥员、安全员、上游观察员、救生员、下游拦截员、舟艇驾驶员、通信员等7类岗位,构成分工明确、配合高效的救援体系。
(三)装备配备标准按照支队级、站级两级水域救援队的任务需求制定相应的装备配备标准,将个人防护装备作为配备重点,规定所有队员必须配齐水域救援头盔、湿式救援服、水域救援专用救生衣(含牛尾绳)、水域救援靴、水域救援手套、抛绳包等12项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一主一备”的标准配足;结合救援需要,将水面遥控救生机器人、水面救生平台、抛投式救生圈、远距离多功能救生杆组合、携行包和模块化储运箱等17种实战救援装备纳入配备清单,提升装备配备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1. 船舶通航前应提前进行航行计划和安全评估,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
2. 船舶在通航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航道规则,保持良好的航行秩序,不得超速行驶或随意变更航向。
3. 船舶应配备完善的导航设备,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能见度不佳的情况下,应当特别注意航行安全。
4. 在遇到恶劣天气或其他突发情况时,船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船舶和乘客的安全。
5. 船舶在通航时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设备,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和维护。
6. 船舶的船员应具备相关的船舶操作证书和资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管理制度。
7.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时封江、大型活动或施工作业等,应当遵守相关部门的指挥和管理,确保通航安全。
8. 船舶在通航过程中应严禁非法违规行为,如酒驾、超员等,一经发现将依法处理。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可以有效地保障黄浦江通航的安全,提高船舶和乘客的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也提醒广大船舶管理者和船员要时刻关注通航安全,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做到安全第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黄浦江是上海最重要的河流,是连接上海市区和外港的要道,承担着重要的货运和旅游交通作用。
为了保障黄浦江通航的安全,上海市的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从船舶管理、通航规则、安全设备配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以确保船舶运行安全、保障航行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黄浦江的生态环境。
船舶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具有特殊的运输属性,其运行安全直接关乎船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因此,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实施对于预防船舶事故、保障通航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继续分析一些常见的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9. 船舶在通航前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确保船舶设备完好、防火防污设备有效、船舱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等,以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事故。
10. 船舶在经过特定港口区域或繁忙水域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通航规则和指引,如限速、避让规则等,确保船舶通航安全。
Marine Technology航海技术通航要素的优化管理倪宝龙唐浩天(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浦海事局,上海 200023)摘 要:黄浦江核心段水域客运繁忙,通航环境错综复杂。
自“护航长江口”行动深入开展以来,该水域通航形势发生较大变化,黄浦海事局聚焦风险,在充分利用有限通航资源前提下,持续优化通航环境。
通过科学分析规律把握工作方向,聚焦通航要素筑牢安全保障,织牢服务保障软实力“安全网”,打好海事服务管理“组合拳”,黄浦海事局不断探索提升海事服务和管理水平,为航经黄浦江核心段水域的船舶安全航行提供根本保障。
关键词:风险隐患;通航要素;服务保障;优化管理黄浦江核心段水域客运繁忙,客运船舶航班日均1 100余艘次,日均客流量85 000余人次,过境船舶流量日均约900余艘次(其中过境大型船舶日均约70余艘次),由于辖区水域弯道集中、航道受限,通航环境错综复杂,且黄浦江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船舶航行规律与潮汐规律联系明显,辖区客运船舶与过境船舶在黄浦江主航道并行、交会,船舶操控难度极大,易发生事故险情。
自“护航长江口”行动深入开展以来,辖区通航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尤其自2021年9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实施后,黄浦海事局聚焦风险,在充分利用有限通航资源前提下,持续优化通航环境,不断提升航海保障、交通组织等管理服务水平,让船舶航行更加安全。
形成多方参与海事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1],黄浦海事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021年至今,累计完成6次主航道和弯道等重点水域疏浚维护,累计完成22座助导航标志调整,成功避免9起大型海船触碰滨江险情,已连续21个月未发生大型海船触碰滨江事故,通航管理工作初见成效,保障了辖区本质安全。
1 科学分析规律,把握工作方向1)梳理致因机理,找准风险隐患。
认真梳理历次水上险情事故及其致因机理,深挖探究通航标准与技术规范,评价通航能力。
基于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思考及建议内河船舶通航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拥有众多内河水域的国家。
保障内河船舶通航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们需要对内河船舶通航安全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我们需要关注内河船舶通航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内河船舶通航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河水域交通密度大,船舶数量众多,存在着航道拥堵、船舶相互干扰的情况;二是内河水域环境复杂多变,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水位突变、气候变化、水质污染等;三是内河船舶管理和监管相对薄弱,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和执法不力的情况;四是内河船舶通航安全意识不强,一些船员和船东对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存在忽视和漠视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加强内河船舶通航管理,完善内河航道规划和管理制度,优化航道布局,提高航道使用效率,减少航道拥堵和船舶相互干扰。
加强内河水域环境保护,加强水域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减少环境因素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
加强内河船舶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执法效能,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为船舶通航安全保驾护航。
加强内河船舶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船员和船东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增强船舶通航安全的整体防范能力。
除了以上建议,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推动内河船舶通航安全。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航行信息化、无人船舶技术、智能监控系统等新技术手段,提高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航行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测内河船舶的位置、状态和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并处理船舶通航安全隐患;通过无人船舶技术实现内河航道巡航、水域勘测和水质监测,减少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相关数据的全面采集、分析和应用,提高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管理效能。
a.正横前来风。
船舶空载、低速、尾倾、船首受风面积大时易顺风偏。
b.正横前来风。
船舶满载、高速、船尾受风面积大时易逆风偏。
c.正横后来风。
船舶明显呈逆风偏。
正确理解和利用船舶前进中的偏转规律,就能更好地在风中驾驭船舶,也能为船舶赢得更多的停车减速时间。
1.2船舶保向界限船舶受风偏转时通过自身舵力、推力来克服偏转从而使其具备保向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范围称之为保向界限。
图2[1]给出了5万吨级杂货船压载状态下操35°及15°舵角时的保向界限曲线,曲线上方为不可保向区域,下方为可保向区域。
可见,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当船舶正横附近受风,风舷角= 60°~120°时,可保向界限小,保向难度大;首尾来风时可保向界限大,且顶风比顺风可保向界限大,易于保向[1]。
图2 5万吨级杂货船压载状态下操35°及15°舵角时的保向界限曲线图3给出了风速与三种典型干舷高度船舶保向、航速的关系[2],可供大家参考。
强风中,船舶保向界限随风速的减小、速度的提高、舵角的增大而提高。
驾引人员应根据上述规律,提前采取保向Marine Technology 航海技术摘要:上海港黄浦江航道狭窄弯曲,避让空间小,是水上交通事故相对多发水域。
冬季寒潮大风的来临使得此间操纵船舶的难度大幅增加,严重威胁港口设施及船舶安全。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风对船舶操纵的影响,结合黄浦江航行的实践经验,就寒潮大风下大型空载船舶黄浦江航行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关键词:狭水道 船舶受风影响 港内航行 助航拖轮0 引言寒潮大风来临时,大型空载船舶在黄浦江狭窄弯曲的水道中航行极具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碰撞、搁浅、压损码头及其装卸设备,甚至导致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
所以,大型空载船舶在寒潮大风中航行于黄浦江时,年轻驾引人员应该引起注意。
本人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就大型空载船舶在寒潮大风中的黄浦江安全航行进行探讨,提出了注意事项,供广大穿梭于此的驾引人员参考。
浅谈黄浦江空运船运营风险及安全监管对策作者:王前进徐洪明李巍来源:《航海》2020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介绍了黄浦江草临线至其秦线航段内客运船情况,详细分析了辖区客运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提出了安全管理建议,提升了客运船安全运营系数,提高了航道通航安全,履行“让海洋更清洁,让航行更安全”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客运;风险;管理;建议1 辖区客运船概述1.1简述杨浦海事局辖区地处黄浦江中下游,辖区全长8.02 n mile,为黄浦江咽喉要道,毗邻上海市市中心,是上海最为重要的黄金水道,对整个上海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辖区内客渡公司码头10家,轮渡线5条,轮渡船16艘;游览船码头3家;旅游观光船35艘次,游艇码头4家,游艇12艘次。
我局辖区上游是客运码头集聚区。
其中,9家客运船公司分别为上海强生水上旅游有限公司、上海长江轮船公司、上海浦江游览有限公司、上海风采航运公司、上海明珠水上娱乐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名信游船有限公司、上海盛融国际游船有限公司、上海寰岛轮船有限公司、上海巴士旅游船务有限公司。
5条轮渡线分别为其秦线、民丹线、歇宁线、金定线、东嫩线。
1家游艇公司为上海莱悦游艇俱乐部,l家交通艇单位属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客运船舶中旅游观光船建造完工时间2004年之前4艘次,2004年至2011年之前18艘,2011年以后建造的2艘;载客人数300人以下的19艘次,500~1000人的l3艘次,I000人以上2艘次;500总吨以下13艘,l000总吨及以上14艘;总长50m以下17艘,50m以上10艘;1000 kW以下15艘,l000kW以上12艘;船体钢制材料为20艘,增强纤维塑料6艘,钢铝混合l 艘。
2 客运船营运存在的安全隐患客运船舶运营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隐患和人为因素隐患两个方面,具体如下:(l)自然因素隐患①航道复杂,水路弯曲黄浦江是一条以自然水流流道为特征的河道式临海内水航道,具有“航道弯曲狭窄、水流速度大、航道流向变化快”等特点,辖区环境复杂,形势严峻,安全隐患众多,事故险情易发。
黄浦江弯头水域通航安全思考
姚明;桂丙高
【期刊名称】《世界海运》
【年(卷),期】2011(034)010
【摘要】黄浦江是上海最为重要的黄金水道,对整个上海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上海港的传统作业区,黄浦江以其航道狭长、弯头众多而闻名业界,黄浦江通航安全特别是弯头水域的通航安全早已成为航海界的重要议题.分析黄浦江事故情况、弯头水域特点,对黄浦江弯头水域通航安全进行思考和探究.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姚明;桂丙高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局;上海海事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干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水域通航安全监管思考 [J], 郭健;刘亨馗
2.淮南地区桥梁水域通航安全监管思考 [J], 谢苇
3.荆州大桥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的思考 [J], 董先远;吴应红
4.内河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管理的思考 [J], 郑林丰
5.杭州内河辖区桥梁水域通航安全管理工作初探——兼谈拱宸桥桥区水域管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J], 章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思考及建议
内河船舶通航安全是指在内河水域中,船舶通行时所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问题。
船舶在通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多种风险,如恶劣天气和水文条件,强风、大浪、浅滩等环境因素以及船舶维修、人为疏忽等内部因素。
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内河船舶通航安全。
首先,要加强船舶安全运行管理。
内河船舶在通航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船舶的安全环保运行。
同时,要加强船舶装备维护与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其次,要提高发现和处置紧急情况的能力。
内河船舶在通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如遇到狂风暴雨和水文突变,船舶驶入浅滩、撞上船闸等,必须要具备及时发现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第三,要加强船员的安全意识教育。
内河船舶船员必须严守安全制度,保证自身和船舶安全。
加强船员安全意识教育,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增强船员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加强内河水域的安全监管。
加大内河水域的警力巡逻和监管力度,对内河船舶通航进行全面的安全监控和注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增强内河船舶通航安全,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只有加强对于内河船舶通航安全风险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措施,才能真正确保内河船舶通航安全运行,提高效率与经济效益,推进内河物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