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参考选题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汉语教学成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实践策略,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一、引言国际汉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出发,探讨国际汉语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体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理解和适应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能力:掌握目标语言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日常交流。
(2)文化意识:了解目标文化的背景、价值观和习俗。
(3)跨文化交际技巧:具备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策略和技巧。
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1)提高学习效果: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员能够更好地适应汉语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2)促进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拓宽就业前景: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
三、国际汉语教学实践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1. 教学内容设计(1)融入文化元素: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历史等,让学生了解目标文化。
(2)情景模拟: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交际能力。
2. 教学方法运用(1)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评价体系(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案例研究以某国际汉语教学机构为例,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汉语言文学学术论文题目参考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论文的质量具有影响力。
下面店铺将为你推荐汉语言文学学术论文题目参考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汉语言文学学术论文题目参考(一)1. 语音和语义的静态概括性和动态具体性问题2. 汉语普通话音位归纳的宽严和汉语拼音方案问题3. 汉语方言的描写和特殊现象4. 句子分析的方法及系统性5. 广告语言艺术6. 日常交际语言艺术7.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的问题8. 复句关系的逻辑系统性9. 辞书编排,检索和选题设计问题10. 中文英文短语简缩比较11. 语素字和音素字的优点和缺点12. 现代汉语词的双音化和书面上的保守性及其对策13. 同音词和同音语素及同音词的分化14. 现代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规则15. 语言文字中的计量统计问题16. 新词语的产生和使用汉语言文学学术论文题目参考(二)1. 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运用2. 语言中的普遍结构规律探索3. 修辞格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4. 汉语和英语标点符号的对比研究5. 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6. 试论汉语动词的小类7. "五四"以来的汉语中的外来成分8. 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规律谈推广普通话9. 语言融合的内部规律10. 语义学中的哲学问题11. 心理语言学与儿童语言教学12. 汉外语言(就某一具体课题)的对比研究13. 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特性14. 口语和书面语的一致性和分离性15. 非动作句的主语,宾语(英汉语对比)的特殊性16. 对外(外国人,少数民族人)汉语教学问题17. 幼儿语言习得的规律18. 汉语语法规律(与英语对比)的灵活原则和经济原则19. 语言文字政策(外语教育,语文规划等)问题20. 语音特征,语义特征,语形(文字)特征及其区别性特征21. 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推广普通话,社会用字规范)22. 字根(末级部件),词,词素(构成语素)研究23. 语言运用中的常规突破及其语境制约汉语言文学学术论文题目参考(三)1.论熟语词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6.论全句的修饰语7.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8.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9.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10.词的兼类和活用11.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12.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13.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14.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15.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16.构词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比较17.复句与单句的区别18.句子是怎样长起来的19.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20.成分的省略和结构的残缺汉语言文学学术论文题目参考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论文的质量具有影响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摘要:汉语国际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进行研究,分析了目前研究热点、主题和方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引言: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对外汉语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相关内容,总结当前研究热点和主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热点1. 汉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研究。
随着对外汉语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学习汉语。
研究汉语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优化和创新,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2. 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的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不仅仅是教授语言,还涉及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研究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汉语国际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和规划。
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的政策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了解教育机构的宏观环境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主题1.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
研究如何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2. 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
研究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需求。
3.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和能力提升。
研究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整理,总结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2. 实地调查。
通过对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实际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3. 统计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在我国对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多个阶段的发展,汉语国际化也成为新时代社会建设的里程碑。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从对外汉语、走向汉语国际教育,从汉语国际教育进入到汉语国际传播阶段,汉语教育也从语文教学以及第二语言教学中独立出来,注重汉语自身的发展,面向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
下面是汉语国际教育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第一篇:习语“V不C/了/得(N)”结构的整合度研究摘要:“V不C/了/得(N)”是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构式。
根据其内部结合紧密度和外部整体功能变异性,它们的整合度呈现低中高三级,每一层级内部均存在级差。
构式“V不C/了/得(N)”主要体现“因果关系距离”和“超常否定”两个认知语义范畴,动作行为的超常量和结果的偏离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距离越近,整合度越高。
这一构式的概念整合层级性和词汇化程度存在正比关系。
关键词:“V不C/了/得(N)”; 概念整合; 因果关系; 超常量; 词汇化;The Hierarchy of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in the Idiom Construction "V+不+C/了/得(N)"DAI Ling-ling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hui UniversityAbstract:V+不+C/了/得(N) is a prescriptive construction with evaluation or tendentious standpoint. This paper specified three criteria in terms of their internal integration and external functional variation and analyses the hierarchy of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of the modern Chinese idiom construction "V+不+C/了/得(N)". The internal integration degree of the constru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low, middle, and high levels, and there are gradations within each level. Secondly, the structure generally expresses two semantic categories of "causal distance" and "supernormal negation". The closer the causal distance between the supernormal quantity of action and the deviation of resul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Finally,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level is proportional to the lexicalization degree of the construction.一、引言“V不C/了/得(N)”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习语构式,其形义具有不可推测性。
摘要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三所高校2015年-2019年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共970篇论文选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数量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分类,旨在研究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特点。
本文分别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对三校论文的写作形式、写作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
其中,论文形式主要分为专题研究、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教学实验五类。
论文内容则分为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以及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五个领域。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三校论文选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注重材料分析和实证研究,但存在选题写作形式单一,研究领域集中,相似度高的问题,论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都需要提高。
建议学校加强学生实践与论文写作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课程设置,结合自身特色,优化培养模式;加强对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丰富实践形式,完善实践环节。
建议导师加强对汉语国际教育不同研究方向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跳出导师的研究方向,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学生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关注学术发展,拓宽研究领域;提高问题意识,积极参与实践;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拓宽选题思路,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对比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 total of 970 selected topics of theses on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from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from 2015 to 2019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sorts them through Survey research, Quantitative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ed topics of theses on MTCSOL of the thre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orms and contents of the theses from two aspects of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The writing forms of the investigated papers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thematic research, investigation report, teaching design, case analysis and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contents of the investigated papers are divided into five fields: Chinese teaching basis,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topic selection in the three schools is practical and applicable, and also focuses on materi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s some problems, such as concentrated writing forms, concentrated research fields and high similarity of topic selection,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in both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aspects. It is suggested that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sis writing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find out problems and solve them in teaching practice.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optimize the training mod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dissertation quality; Increase the variety of practice forms and improve practice link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entor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 of TCSOL,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find problem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 step out of the mentor's own specialty, and look for topics they are really interested in.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iteracy; Pay more attention to academic development, broaden the field of research; Improve problem awarenes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practice; Combine their previou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broaden the field of topic selec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Key words:MTCSOL; Master's Thesis; Contrastive Analysis; Topic Selection目录致谢 (I)摘要.............................................................. I I Abstract.......................................................... I II 第一章绪论 (1)1.1选题缘起 (1)1.2研究内容 (1)1.3研究目的及意义 (1)1.4研究方法 (2)1.5研究综述 (3)第二章三所高校论文选题的共时分析 (7)2.1 论文选题形式 (7)2.1.1 专题研究 (7)2.1.2 调研报告 (8)2.1.3 教学设计 (9)2.1.4 案例分析 (10)2.1.5 教学实验 (11)2.2 论文选题内容 (12)2.2.1 汉语教学基础 (13)2.2.2 汉语教学方法 (16)2.2.3 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 (18)2.2.4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19)2.2.5 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20)2.3 小结 (21)第三章三所高校学位论文选题的历时分析 (22)3.1上海外国语大学 (22)3.1.1论文选题的形式 (22)3.1.2论文选题的内容 (25)3.2 华东师范大学 (28)3.2.1论文选题的形式 (28)3.2.2论文选题的内容 (31)3.3 复旦大学 (34)3.3.1 论文选题的形式 (34)3.3.2 论文选题的内容 (37)3.4 小结 (40)第四章三所高校论文选题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1)4.1论文选题方面 (41)4.2研究内容方面 (42)第五章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建议 (44)5.1 学校层面 (44)5.2导师层面 (45)5.3学生层面 (45)第六章结语 (47)6.1研究成果 (47)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7)参考文献 (49)第一章绪论1.1选题缘起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与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研究也不多见。
汉语国际教育介绍论文3000字_汉语国际教育介绍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汉语国际教育介绍论文3000字(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汉语本体知识和教学技能不足、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国际汉语教师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通过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知识水平,在交流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海外对汉语教学师资在量上的需求等途径,能够比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策引言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学科,国际汉语教学工作任务艰巨,涉及到汉语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汉硕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近年来,由于海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增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1985年,全国仅有4所高校设立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到2019年,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校已达到149所。
然而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些新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院校缺乏培养人才的经验,在办学条件、办学目标、专业定位、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本体知识不扎实,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较弱,汉硕专业培养的人才良莠不齐。
总体来说,尽管每年汉硕专业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多,但能外派的汉语教师资源依旧稀缺,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不断增长的汉语需求与师资供给有限之间的突出矛盾。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缺乏汉语本体知识和教学技能。
当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一般都开设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课堂观察与实践、第二语言习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课程,对汉语语言知识的教育不足。
学生成份复杂,除本科是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专业的学生之外,还包括外语专业和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
对于本科阶段不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或非汉语专业的学習者来说,汉语本体知识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未来的汉语语言教学能力。
推荐优秀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本篇文章整理了300个优秀的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希望给正在写论文过程中遇到题目选题问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帮助。
1、中文句法建构中的声象与意象--四字格功能研究2、复句类型的当代流行构式研究--以“X虽易,Y不易,且A且B”的功能及其演化为例3、“于/於”字介宾补语历时比较及其认知分析--以《左传》与《搜神记》为例4、殷商介词的甄辨及确认5、试论《马氏文通》“统之”“总之”等连字的归属6、现代汉语独立“的”字结构的功能视角研究7、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8、试论农村宣讲语言的乡土性9、明清时期“V为”结构中的动词“V”10、巢湖方言词汇特点初探11、英汉重叠词的构词、语义及语用对比研究12、浅析汉字“前”在汉日语中的空间认知语义差异13、汉藏语码混用现象分析--以拉萨社区调查为例14、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体育文化融合的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体育元素呈现方式的探析15、《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疑难字考辨16、汉语名词短语左递归现象的“Ground-to-Figure”假说17、从现代汉字的构形理论看字谜的设置方式18、汉文佛典异文字际关系考19、关于网络暴力语言界定与分类的探讨20、《说文解字》引《论语》考释21、中日数字文化观比较分析22、认知隐喻在小品中的幽默功能--以《情感快递》为例23、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24、课堂讨论模式中教师提出并群集问题的策略研究25、粤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差异26、英汉语篇关联词对比研究27、中日同形语的误用28、英汉层级形容标记性成因探究29、浅析汉语中的惯性压制现象30、“难道”的词汇化研究3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32、量词“台”的发展演变33、社会语言学下的电商广告语分析34、汉日敬语表达异同的探究与分析35、关联·顺应模式下的网络暴力语言模因探析36、汉语口语课堂活动参与度问卷调查报告--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37、“淘宝”对话语篇的连贯性研究38、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中日色彩语码考察研究--以紫色为例39、异写字与异构字考论40、基于能力培养的中文专业实践性教学路径研究41、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调查与反思42、高职公文写作思维培养教学探究43、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大学语文微信教学初探44、高职院校阅读与写作有效教学途径探析45、山东方言区习得普通话的难点与要点46、潮州方言中词的文化理据--以食物名称为例47、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48、“NP_1+对+NP_2+?”中NP位置的特点49、词语模“X虫”分析50、试析清代朝臣受命应答之辞--“嗻”51、广告语创意中成语的语义活用现象52、河南出土两汉买地券词语笺释53、量词“部”的来源、用法及认知阐释54、《现6》《牛8》多义词义项数目异同研究55、古汉语里的纵向时间表达56、试论早期致使义处置式的产生和来源57、《经典释文》中的“又音”与音义匹配58、《曲韵骊珠·恤律》与《中原音韵·鱼模》之比较59、论南部吴语齐韵的读音层次60、“第七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征文61、论修辞手段对表现《女神》“天人合一”境界的作用62、试论训诂与方言的关系--兹以安庆方言为例63、《越中名胜杂说》校札64、明清石刻俗字考释十题65、论新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66、再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67、任务型口语课上的聚焦于形--以任务型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68、影响任务型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因素69、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还是作为教学途径70、“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汉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71、非目的语环境下的零起点汉语口语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以《长城汉语》为例72、新形势下短期来华“深接触”汉语项目的模式化构建--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暑期AP项目为例7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目的、标准和特点74、辅助虚词教学的重要思路--编写一本常用虚词用法词典75、关于汉语(二语)教学语法体系及标准建设的几个问题76、数字词汇化现象简析77、汉语教材中语法教学失误举偶78、任务复杂度对对外汉语写作任务中语言表现的影响79、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关怀与制度保障--基于英国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与启示80、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轻松学中文》《HSK标准教程》入选美国三个州教育部门教材推荐目录81、客家委婉语与现代英语委婉语82、郑玄的方言观、方言研究材料和方言分区观新考83、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研究84、英汉网络新词汇文化理据对比研究85、民国时期婚丧庆吊文告与语言生活--以潮汕地区报纸为考察对象86、基于成人教育的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87、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策略探析88、汉字发生同构律89、理解成语不要以今释古90、黄石市非师范生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91、教学模式讨论和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环境建设92、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对话93、我国汉语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方向94、汉语教学模式的集成、创新和优化95、试论语言项目视角下国际汉语有效教学模式研究96、“学伴用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97、试论汉语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确立98、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汉语教材文化呈现比较99、现代汉语祈使句的句末助词“吧”语用功能探析100、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评《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101、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02、“你这个n”中的构式压制理论析微103、《世说新语》名词做状语现象浅析104、试论“星”的量词属性105、留学生汉语阅读的元认知研究106、“童化”语言的表达功能及流行机制107、值得商榷的地方108、“更”字阵中,“诗词大会”全军覆没109、汉字的意象性与情感表达的模糊性和空间性110、基于语义分析的“现代汉语”课外作业设计研究111、浅谈汉俄被动句的类型和语义112、呼和浩特汉语方言特点113、从抑扬顿挫的粤语吟诵114、女性称谓之嬗变:“小姐”之“前世”“今生”与“来世”115、“狗”的类词缀化及相关问题研究116、“快乐”与“开心”的多角度辨析117、郦道元《水经注》中汉语语音现象再探讨118、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之初探119、《围城》中动词“打”的论元结构分析120、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121、小议网络潮词“给力”122、静宁方言四字俗语浅析123、汉语联接系统中“说”的功能阐释: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124、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启示125、陆川粤语“着”字被动句研究126、副名组合存在的合理性127、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128、单音指示词与双音指示词的功能差异--“这”与“这个”、“那”与“那个”129、动词重叠的句法分析130、“我别VP(了)”的构式整合机制及其语用价值131、“无定居末”与“无定居首”--汉语中两种表存在的句式132、“蛛丝马迹”本无“马”133、从汉语动词的阶段性看“了1”的语义功能134、跨层词汇化中语义的来源、获得与变化135、汉语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名名组合的理解136、意大利学习者初级汉语口语词汇能力发展研究137、汉语动结式二字词组及其教学处理138、Focuson Form和Focuson Forms两种教学法对汉语二语词汇学习的影响139、《文献语言学》第一辑在中华书局出版140、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语素法”适用性研究14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声母教学策略142、高职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提高方法探析143、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144、任务型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中文专业教学中的应用145、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146、二语教学目标与中文教师的文化意识147、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148、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审美观念的跨文化传播--以服饰和化妆为例149、“汉堡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150、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海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151、“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新路径152、国别化单出口: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汉语师资实训新探索153、论学术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54、对外汉语教材的标点符号问题155、2004~2014年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情况述评156、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重心之反思157、拉丁化:党的语言政治的实现路径158、澳大利亚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需求研究159、一部打通古今的古籍整理力作--《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评介160、大学语文写作技巧之理解与运用161、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部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162、浅谈写作课程大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体现163、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汉字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164、《楚归晋知罃》中“及”字注释商榷--以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为例165、文化差异对委婉语使用的影响166、新时期汉语词汇词义变异研究167、汉藏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研究168、刍议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169、申论写作教学初探170、对大学语文写作错误的分析171、浅谈塔城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面授辅导172、《汉语大词典》书证引古典文献失误拾零173、崇仁方言音系及音韵特点174、从“臣妾”一词探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情结175、汉语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机制探讨176、连动结构的范畴化研究177、概念合成理论下电视节目名称中的隐喻解读--以央视少儿节目名称为例178、“北京之旅”旅游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179、关于现代汉语修辞教学的思考180、对春联和年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181、A Comparison of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182、《门》若干镜头的多模态话语分析183、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ical SpeechesBased on 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 184、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185、介词“于”语法化再谈186、语言对比视角下汉语研究的新成果--字本位汉语语言学理论论要187、“我给你说”的语用功能考察188、北京话“比”字句及其演变(1750~1950)189、网络词族“X帝”的认知研究190、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用语差异研究191、温州吴语声调的EGG研究192、《南齐书》“治瓜”、“治爪”考辨--兼及《南史》“翦瓜”193、元杂剧中的典型设问及其语用价值194、网络流行语衍生、传播的理据和方向195、从汉字、成语隐喻看诚信概念隐含的结构维度196、“味其道”与“理其道”(二)--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197、《篆隶万象名义》抄本文字的笔画组合及特征198、汉字起源研究述评199、沿河土家族山歌的辞格分析200、《大唐西域记》异文考辨201、高职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提高方法探析202、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203、任务型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中文专业教学中的应用204、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205、二语教学目标与中文教师的文化意识206、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207、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审美观念的跨文化传播--以服饰和化妆为例208、“汉堡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209、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海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210、“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新路径211、国别化单出口: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汉语师资实训新探索212、论学术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213、对外汉语教材的标点符号问题214、2004~2014年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情况述评215、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重心之反思216、拉丁化:党的语言政治的实现路径217、澳大利亚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需求研究218、Ai Weiwei:Tiger,Tiger,Tiger219、一部打通古今的古籍整理力作--《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评介220、大学语文写作技巧之理解与运用221、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部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222、浅谈写作课程大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体现223、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汉字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224、《楚归晋知罃》中“及”字注释商榷--以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为例225、文化差异对委婉语使用的影响226、新时期汉语词汇词义变异研究227、汉藏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研究228、刍议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229、申论写作教学初探230、对大学语文写作错误的分析231、浅谈塔城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面授辅导232、《汉语大词典》书证引古典文献失误拾零233、汉语学习者“听电话”表达方式的偏误分析234、从“臣妾”一词探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情结235、汉语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机制探讨236、连动结构的范畴化研究237、概念合成理论下电视节目名称中的隐喻解读--以央视少儿节目名称为例238、“北京之旅”旅游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239、关于现代汉语修辞教学的思考240、对春联和年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241、A Comparison of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242、《门》若干镜头的多模态话语分析243、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ical SpeechesBased on 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 244、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245、介词“于”语法化再谈246、语言对比视角下汉语研究的新成果--字本位汉语语言学理论论要247、“我给你说”的语用功能考察248、北京话“比”字句及其演变(1750~1950)249、网络词族“X帝”的认知研究250、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用语差异研究251、温州吴语声调的EGG研究252、《南齐书》“治瓜”、“治爪”考辨--兼及《南史》“翦瓜”253、第二人称有标记用法及其动因254、网络流行语衍生、传播的理据和方向255、从汉字、成语隐喻看诚信概念隐含的结构维度256、“味其道”与“理其道”(二)--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257、《篆隶万象名义》抄本文字的笔画组合及特征258、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59、沿河土家族山歌的辞格分析260、《大唐西域记》异文考辨261、现代汉语倒序词研究262、《说文解字·羊部》词命名研究263、《广雅疏证》校勘用语“讹作”研究264、上古汉语定语后置结构分析265、应用写作课程的问题及策略266、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建设新思路267、基于学科意识分析对外汉语教学26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教学研究269、新形势下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初探270、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块教学271、现代汉语状语和状动结构研究评述272、基于就业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273、初级留学生习得“二”和“两”偏误案例分析及解决对策274、论黄伯荣《现代汉语(修订四版)》教材语料时代性的局限275、概念整合:汉语二语学习者习得易混淆词的认知机制276、武汉市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江汉区10所小学为例277、汉语“吗”与印尼语“Kah、Apa、Apakah”疑问句的比较278、“就是”的语篇衔接功能考察279、汉语定语从句的特征核查分析280、析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281、提高现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282、广告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283、我国对俄中小学汉语教材编写的优点、不足及对策--以《汉语新起点》为例284、图像时代浅阅读、浅写作的危害及其超越285、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国际化传播研究286、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推进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以安徽文化为例28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汉语模拟教学思考--以百色学院为例288、“呵呵”如何成为网络伤人用语--基于评价理论的诠释289、“X就是任性”流行的语言模因论解析290、翁源客家话见组声母今读研究291、电白霞洞闽客双方言词汇比较接触研究292、汉语阅读课程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293、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教学研究294、高职语文教材建设思考295、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案例研究--以《光荣岁月》为例296、模因论的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297、浅析新时期现代汉语的变异298、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299、英汉名词动用习得中的认知转喻阐释300、字谜歌谣中的减笔。
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论文4000字_汉语国际教育专题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导读: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论文4000字如何写作?相信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是需要写作相关的论文的,而且不同的专业的论文写作也都是会有不同的要求的,本论文分类为汉语国际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论文40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论文4000字(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试题库建设研究论文[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互动式试题库突破了试题库仅为教师考核使用的狭窄格局,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而扩展为师生互动的媒介,能够使学生通过自学、自测,补充课堂有限的教学内容,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状态。
试题库建设将为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兴趣,推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文学;试题库[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2-0018-02试题库建设并非一个新课题,许多高校已有多层面、多角度的尝试,并在实践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出现了很多学校联合发展试题库建设,并已建成多学科的试题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也致力于各类考试系统、网上教学的开发研究,为试题库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目前,试题库已逐步扩展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众多课程中,中国古代文学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门课程目前在考核测试环节仍沿用传统的出题组卷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同时,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教师少,教师团队组建存在较大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学、考核改革势在必行,建设互动式的试题库是较理想的一种选择。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一)课程教学时数较少新疆師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有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基础课还有占比较大的俄语课程:基础俄语、俄语听说;其他课程有中华系列才艺课程,包括:武术、戏曲、舞蹈、乐器等。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我国某汉语国际教育项目为例,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实践;问题;对策一、引言汉语国际教育是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汉语交际能力的国际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汉语国际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某汉语国际教育项目的实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目前,部分汉语国际教育项目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
2. 教学方法落后部分汉语国际教育项目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这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师资力量不足汉语国际教育项目在师资力量上存在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
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汉语国际教育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考核内容单一、评价标准不明确等。
这使得学生对自身学习成果难以准确把握,不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
5. 文化交流不足汉语国际教育项目在文化交流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进而影响到汉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三、对策建议1. 丰富教学内容汉语国际教育项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同时,增加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改进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项目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等。
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引言汉语言是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它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研究汉语言的发展历程,探讨汉语言的特点和影响,并对未来的汉语言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第一部分:汉语言发展历程1.1 古代汉语的形成古代汉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当时的汉语是一个口头传承的语言体系,并且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汉字的发明对于汉语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汉字的演变与规范汉字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不同的书写和发音规范。
雁门山石刻和甲骨文等文物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汉字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3 现代汉语的规范与标准化在现代社会,为了方便交流与交流,汉语言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与标准化。
《普通话教学用字表》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标准化参考书为我们提供了汉语的标准发音和常用词汇的规定。
第二部分:汉语言的特点和影响2.1 语音特点汉语言的语音系统具有丰富的声调,声调的使用对于词义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汉语还有很多特殊的音素和音节结构。
2.2 语法特点汉语言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它采用了主谓宾的基本语序。
同时,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的”字的使用和谓词前置结构等。
2.3 文化影响汉语言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还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汉字的演变、成语的形成以及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对汉语言的发展和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对未来的汉语言研究的展望3.1 语音学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汉语言的声音特点。
声学分析和语音合成等技术为语音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2 语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汉语的学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如何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3 跨文化交流与翻译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_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导读: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应该怎么写?不管是学生还是职业学者都是需要进行论文写作的,而想要撰写出优秀的论文,不做好准备工作怎么可以呢?本论文分类为国际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一):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对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由张德瑞、孔雪梅主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策略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一书集中讨论了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的策略分析提供了科学化的、专业化的意见与建议。
该书从现状调研与市场需求分析出发,运用语言学、传播学等跨学科融合创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结合时下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实事求是地梳理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科学经验与理论发展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创新化发展。
在内容上,该书共有六章:第一章立足现代语境阐释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从大到小分别明确了语言传播、语言文化传播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异与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概况与历史演变,对现代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进行了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评估,全方位强调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章建构了系统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其中该书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研究视野全方位夯实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基础、传播学基础、跨文化交际学基础、教育学基础,以及教育心理学基础等;第三章具体论述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形式、模式和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效果优化的方式与路径;第四章立足于时下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分析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以及有利因素,目前来说,综合国力的提升、政府的重视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应当抓住机遇,分析已有的成功经验,从决策、组织、推广、媒介等角度不断总结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策略;第五章针对目前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汉语的国际地位问题、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等,力图从决策、研究、实施、媒介等角度找到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第六章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并从媒介的创新与融合角度开拓了新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优化路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涵盖了汉语的语言学、文学、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对于即将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合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希望能够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研究的课题。
可以选择某一个具体的汉字,探讨其形态的变化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
也可以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究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规律。
这样的选题既能展示汉字的独特之处,也能让人对汉字的美感和智慧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中国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学遗产,包括诗、词、曲、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可以选择某一位古代文学家或某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也可以选取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这样的选题既能够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三、现代汉语的变化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可以选择某一方言或某一地区的口语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与标准汉语的异同以及背后的语言变化原因。
也可以选择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其中使用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这样的选题既能够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也能够为语言教学和翻译等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四、汉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汉语言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可以选择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等。
也可以选择某一时期的文化现象,如唐诗盛世、宋词之风、元曲的兴起等。
这样的选题既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五、汉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随着汉语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
可以选择某一教学方法或某一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论文参考题目(一)、古代汉语选题1.析古今名词的异同2.析古今动词的异同3.析古今形容词的异同4.论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5.析古代汉语表第三人称的代词“之”和“其”6.论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的语法联系7.论汉语的被动句式的发展变化8.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9.“被”字已产生后在口语和白话里的使用分析10.古今表疑问的表达形式异同(二)、文学理论选题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某一作家论2.中国美学史的某一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论3.中国古、近代文学史中的任一作家作品论4.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各类体裁的任一问题的论析5.中西艺术意境论6.中西文学中审美意识7.论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双重作用8.论创作者的艺术欣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9.对艺术欣赏者的再创造问题的探讨10.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11.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12.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13.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以左拉的小说创作为例14.“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三)、现当代文学选题1.鲁迅散文研究2.鲁迅杂文的研究3.周作人散文研究4.冰心散文研究5.朱自清散文研究6.徐志摩散文研究7.林语堂散文研究8.郁达夫散文研究9.沈从文散文研究10.何其芳散文研究11.杨朔散文研究12.秦牧散文研究13.余秋雨散文研究14.余光中散文研究(四)、语言教学类选题1.修辞和阅读教学2.修辞和写作教学3.语言训练和写作训练4.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5.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本位6.现行语文教材中语言教学的特点和不足7.语言和社会生活的互动8.广告语探讨9.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分析10.景点命名的语言分析11.新闻标题语言分析12.文学作品语言分析13.近年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14.民间秘密语研究15.网络语言研究16.校园流行语研究(五)、现代汉语类选题1.词义与语境2.语文教学与语境3.口语交际与语境4.文学作品语言欣赏5.网络语音研究6.语音教学7.词汇教学8.语法教学9.语音与社会10.语音规范化11.作家语言研究12.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13.词江发展研究14.方言研究15.外来词研究(六)、外国文学类选题1.《十日谈》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看中西的文学2.《十日谈》与《三言两拍》的比较看中西文学3.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看中西女性的形象的异同4.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沙恭达罗》看中西女性形象的异同5.《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爱情悲剧6.《十日谈》的爱情观7.《红字》的象征意义8.中世纪骑士文学的情爱观9.《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内涵10.《简爱》与《呼啸山庄》(七)、古代文学选题1.《三国演义》的军事思想或者战争描写2.《水浒传》中的侠义思想3.《西游记》与宗教思想4.《聊斋志异》与中国狐鬼文化5.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6.《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7.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研究(任选一部小说中的人物)8.古代小说中的军师形象9.《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10.《歧路灯》中的教育思想11.《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12.《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或者诗词描写13.《红楼梦》的意境描写14.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15.《绿野仙踪》的思想艺术。
汉语国际教育学位论文3000字_汉语国际教育学位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导读:汉语国际教育学位论文3000字对于很多想要评定职称的小伙伴们来说,应该都是需要撰写这方面的论文的,也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晋升机会,本论文分类为汉语国际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汉语国际教育学位论文30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国际教育学位论文3000字(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籍硕士学位论文调查与分析论文摘要:本文对新疆大学近五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题目进行整理分类,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了中国籍硕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特点和写作趋势;并对中国籍硕士生在学位论文选题中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关键词:新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论文选题为了使汉语走向世界,2007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专业,这是一个与海外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对国外母语非汉语者进行汉语教学。
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国已有130多所高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目前本专业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期,新疆大学本专业设立7年,仍处在探索期,面临诸多问题。
毕业论文是对本专业学习的综合型答卷,自然体现出学术性和专业性。
近些年,学界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论文选题关注比较多。
因此,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对新疆大学184篇中国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从研究类型、选题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新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特点和趋势,并探讨中国籍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写作提供思路。
一、新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发展情况和毕业论文情况(一)新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发展情况简介新疆大学于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新疆的两个考点之一,2010年成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接受单位之一。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不断革新,为加速培育适应汉语面向世界繁荣新形势下所需要的师资力量,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专门进行国际化教师人才的造就和管理等工作。
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论文题目1.论汉字的性质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许慎六书说论评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24.形声字起源试论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说文》省声研究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主谓间“之”字探源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38.论词汇“一词反义”现象的生成原因;39.试谈汉字对文化的折射反映;40.试谈汉语中语音与语意的关系;41.论中国人见面语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42.试析“毫不┈┈”与“全不┈┈”的关系;43.比较“被字句”与“蒙字句”的联系;44.试谈高校流行词;45.词汇发展规律初探;46.说说词汇研究中的“反推”现象;47.浅谈数词在不同时段的表达方式及手段。
48.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49.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50.说汉语的音节51.说同音词52.说同义词53.说汉语的词类划分54.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55.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56.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57.汉语的借词58.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59.普通话语音研究60.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61.网络汉语研究62.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3.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64.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65.词典释义研究66.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67.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68.汉字和汉文化69.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70.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71.部件研究72.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73.如何整理异体字74.如何整理异形词75.规范汉字的研究76.汉字的前途77.“修辞与语境”浅谈78.“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79.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80.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81.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82.谈词语的“巧妙配合”83.谈“成语的活用”84.谈“叠用句”85.谈“四音节语音段落”86.谈“比喻”87.论汉字的性质88.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8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90.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91.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92.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93.名词化的语篇功能94.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95.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96.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97.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98.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99.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比较研究100.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101.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102.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103.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104.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105.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106.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107.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108.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109.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110.委婉语的礼貌原则研究及策略111.汉英“山丘”对比研究112.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113.英语道歉方式的策略及研究114.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115.英语委婉语的寒暄功能116.英语请求言语的策略研究117.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118.会话得体:会话者的立场语境运用研究119.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120.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及策略研究121.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122.从礼貌原则看短信语言123.从合作原则看课堂师生互动124.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125.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研究126.言语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27.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128.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129.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130.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131.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132.学习者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133.浅谈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及其应对策略134.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35.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136.中英文性别歧视习语的对比研究137.称谓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138.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139.浅析广告语言的特点140.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141.浅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参考题目-汉语借词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参考题目-汉语借词一、语言学方面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说汉语的音节说同音词说同义词说汉语的词类划分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普通话语音研究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网络汉语研究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词典释义研究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汉字和汉文化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部件研究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如何整理异体字如何整理异形词规范汉字的研究汉字的前途“修辞与语境”浅谈“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谈词语的“巧妙配合”谈“成语的活用”谈“叠用句”谈“四音节语音段落”谈“比喻”三、古代汉语方面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论文选题范围参考
注:下面所列项目只是方向,不是具体题目,请指导教师协助学生确定具体题目。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涉及理论研究方向
例如:
1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
2 中介语中的“石化”现象研究(原因、表现、对策)
3 国别中介语研究(韩汉、英汉、日汉、俄汉等)
4 迁移理论研究(语音迁移、词汇迁移、语法迁移、文化迁移)
5 认知理论研究
(1)语法认知研究(架构、句型)
(2)词语认知研究(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课程教学方向
例如:
1 初级阶段教学研究
(1)初级阶段语音教学研究
(2)初级阶段词语教学研究
(3)初级阶段语法教学研究
(4)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
(5)初级阶段基础汉语课程研究
(6)初级阶段听力课教学研究
(7)初级阶段口语课教学研究
(8)初级阶段汉字课教学研究
(9)初级阶段视听课教学研究
2 中高级阶段教学研究(词语、语法)
(1)中高级阶段词语教学研究
(2)中高级阶段语法教学研究
(3)中高级阶段基础汉语课教学研究
(4)中高级阶段听力课教学研究
(5)中高级阶段写作课教学研究
3 语言要素教学研究
(1)语音教学研究
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语调
(2)词汇教学研究
词汇扩展、词语比较、词语等级、词语组合、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感情
色彩词、语体色彩词、外来词
(3)语法教学研究
教学语法特点、语法比较、词类教学、句型教学、句型比较
(4)汉字教学
汉字特点、汉字形音义关系
4 单一国别班教学研究
(1)国外单一国别班教学研究
(2)国内单一国别班教学研究
长期班、短期班
5 混合国别班教学研究
6 教材编写特色研究
7 教材练习研究
练习对比、练习强度、练习难度、练习类型
8 课堂练习研究
练习方法、练习组织
9 教学方法研究
三、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个案及教学设计方向
例如:
1 学生个案(个体、国别体)
2 教师个案
3 课堂个案
基础汉语、听力、口语、写作、汉字课课堂个案
4 教学设计
初级、中级、高级教学设计
基础汉语、听力、口语、写作、汉字课教学设计
四、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问题研究方向
例如:
1 文化导入
2 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3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差异/冲突
4 文化词语教学
5 习惯用于教学
6 成语教学
五、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方向
例如:
1 留学生情况调查(学习原因、学习情况、就业去向)
2 私立学校调查(生源、师资、教学组织、考核)
3 高校教学调查(生源、师资、教学组织、考核、发展空间)
4 师资情况调查
二、论文参考题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调查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课堂观摩能力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初探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吉林省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推广问题调查与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常用成语的教学方法分析
中小学校汉语国际教育现状和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对蒙汉语国际教育调研与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及实践基地构建调查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海内外实习研究
影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因素的调查研究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面向韩国的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对比研究黑、辽两省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国俗词的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融入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的外语课程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初级读写课程教学探索
广州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状况调查报告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汉语桥”节目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从孔子学院教师需求的视角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
汉语英源外来词研究及其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情境创设法的汉语国际教育口语教学模式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习问题探析
汉语培训班管理模式探究
对比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中汉英语法的主谓宾差异
喀麦隆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广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源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游戏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综合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韩国汉语教学实习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能力培养研究
海外实习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外招生自主学习系统设计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
来华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
从传播学视角看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实习调查研究
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调查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初级口语课趋向补语的教学设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视点下法国本土汉语学习网站的考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