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融资约束度量方法的归纳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54.81 KB
- 文档页数:4
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在小微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资金的问题成为了一大难点。
相较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在获得融资方面面临的约束更多,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制度、市场、信息不对称三个方面分析小微企业融资所面临的约束,并探讨如何从多方面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
一、制度约束我国法律法规在保护小微企业融资上已经有所落实,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
如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了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导致银行更倾向于优先考虑“大客户”,而忽视了小微企业的需求。
同时,企业注册资本及股东背景等因素也会成为银行放贷的考虑因素。
此外,近年来众多新兴企业,如互联网科技公司,更是难以获取融资。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他们缺乏的并不是资本,而是信任度。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或推动民间机构的设立来化解小微企业在融资上的困境。
二、市场约束小微企业市场约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存在门槛较高、手续繁琐的问题。
另一方面,非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往往收益更高但风险更大,加之监管不够完善,也限制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因此,应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非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同时提高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确保小微企业能够获得公平、规范的融资服务。
三、信息不对称约束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中最致命的问题之一。
因为小微企业信息非常不透明,让投资人难以了解企业的运作状态,难以量化风险程度,也使得获得融资更加困难。
同时,小微企业也缺乏网络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导致融资的难度更加加剧。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小微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的体系,同时推动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提供商业信用保险等措施,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约束加大,政府可以通过落实差别化政策、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银行贷款考评标准的改进、鼓励非传统信贷机构等方面来加强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融资支持。
融资约束、企业规模与成长动态一、引言企业规模扩张和高效成长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企业规模与成长关系的研究是产业组织研究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与此相关的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所密切关注的问题。
企业规模与成长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1年由Gibrat提出的Gibrat定律,Gibrat 定律表明企业成长独立于其初始规模[1] 。
然而,众多的经验研究发现企业成长与规模之间并不独立,企业成长存在“规模依赖”( size dependence )。
鉴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关于企业规模与成长关系的“融资约束”理论认为,融资约束制约企业成长,而不同规模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存在差异,因此,存在融资约束的条件下,企业成长依赖于其规模[2-4] 。
关于融资约束、企业规模与成长关系的研究,为发展金融市场、削减融资约束,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微观经验数据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发展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学者对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认为,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调节经济和促进发展上发挥着正面作用。
因此,研究融资约束、企业规模与成长动态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我们理解金融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
就融资约束、企业规模与成长关系的研究而言,现有的研究多是单向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然而事实上,企业成长不仅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同时企业成长也会影响企业规模。
融资约束不仅影响企业规模和企业成长,同时企业规模和成长也会影响企业的融资约束。
它们之间存在内生性,三者相互影响。
鉴于此,本文利用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鉴Love 和Zicchino (2006)的研究方法,运用面板数据VAR 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企业规模与成长动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通过从微观个体企业层面上的分析为宏观层面上的研究提供实证研究证据。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探讨Gibrat 定律( 1 931)认为:( 1)企业的成长是个随机过程,即影响企业成长有诸多因素,难以对其准确预测;( 2)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成长率并不因为各自的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①。
公司投资融资约束理论研究综述Modigliani与Miller教授所提出的MM资本结构理论指出,由于不同资金的来源而产生的融资结构与公司的投资决策是无关的。
即在均衡、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公司的融资结构不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这一理论依赖于完全市场的假设,即在完全市场上,外部与内部资金彼此是完全可以替代的。
自从这篇学术论文诞生以后,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内部与外部资本的可替代性提出质疑,基本的根据是资本市场存在显著的不完善。
例如,存在市场参与各方的非对称信息、管理层的代理问题、交易成本因素等,这样研究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问题逐渐成了西方最近20 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
Stiglizt和Weiss首先提出融资约束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筹集外部资金的成本要高于使用内部资金的成本,这种由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公司内外融资成本的差异,使公司的融资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
一、国外关于投资融资约束理论关于融资约束和企业投资的全面研究开始于Fazzari、Hubbard、Petersen的经典文献,这些实证研究验证了内外部融资约束对公司资本投资的影响。
这些研究使用的方法是设定一个代理或分类变量来解释融资约束,然后使用这个变量使融资约束和非融资约束的公司相分离。
实证分析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代理来表示融资约束的程度。
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首先提出使用股利支付率作为代理,其理由是股利支付率可以作为衡量剩余内部资金的指标。
如果公司内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别不大,则公司会支付较高的股利而只保留较少的留存收益,当内部资金不足时,公司采用外部融资即可满足投资需求;如果外部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则公司会减少股利发放,保留大部分现金流以备新投资之需。
因此,股利支付比率越高(低),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程度就越低(高)。
他们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股利支付比率较低的公司,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说明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的敏感程度可以作为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融资受限的公司(低股息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要高于非融资受限的公司(高股息公司)。
上市公司投资类型与融资约束程度研究摘要:存在于不完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导致了融资约束,自1957年John Meyer 和Edwin Kuh 发表“投资决策”一文,认为企业所受融资约束程度的大小显著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开始,国内外学者对融资约束和企业投资行为展开了漫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本文从不同的投资类型角度入手,以国内8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讨论。
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不同的投资类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好的投资决策在一定程度可以缓解融资约束。
虽未能发现它们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但相信这会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融资约束投资类型利息保障倍数企业规模Investment typ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extent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 research Abstract: Present in imperfect capital market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agency costs led to the existence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since 1957, John Meyer and Edwin Kuh published "investment decision" a text that enterprises suffered financing constraints siz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business of investment behavior , scholars began the lo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o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vestments I used 80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sample data for the study, based on research findings which were discussed by scholars. After the study I got the conclution tha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investments to financial constraints are not in the same degree of sensitivity, and good investment decisions to a certain extent can alleviate financing constraints. Although unable to find a deep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but I believe it would be worthwhile to continue as a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 Financing Constraints type of investmentinterest coverage ratio scale enterprises一、绪论(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选题背景融资、投资、利益分配一直以来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主要内容,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更好地了解这些行为也变得逾加重要。
企业融资约束概念是怎样的?我们知道,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需要融资。
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了向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融资约束的情况,那么,企业融资约束概念是怎样的?相信许多人对此也有疑问,一起通过以下文章来了解一下吧。
▲一、企业融资约束概念是怎样的?1、融资约束:指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使得外部的成本高于内部资本的成本而产生的。
(1)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从事交易活动的交易双方对象以及对环境状态的认识差异,交易的一方拥有的相关信息比另一方拥有的多,,从而造成对信息劣势者造成决策影响。
(2)代理人问题:指代理人拥有的信息比委托人拥有的信息多,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逆向影响委托者有效的监控代理人是否适当的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
2、融资约束衡量条件:(1)股票支付率;(2)投资-现金流敏感性;(3)公司规模;(4)现金-现金流敏感性。
▲二、企业融资方式有哪些?(1)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根据承租方对供货商、租赁物的选择,向供货商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约或者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资方式。
想要获得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企业本身的项目条件非常重要,因为融资租赁侧重于考察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因此,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成功,主要关心租赁项目自身的效益,而不是企业的综合效益。
除此之外,企业的信用也很重要,和银行放贷一样,良好的信用是下一次借贷的基础。
(2)银行承兑汇票中小企业融资双方为了达成交易,可向银行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银行经审核同意后,正式受理银行承兑契约,承兑银行要在承兑汇票上签上表明承兑字样或签章。
这样,经银行承兑的汇票就称为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具体说是银行替买方担保,卖方不必担心收不到货款,因为到期买方的担保银行一定会支付货款。
银行承兑汇票中小企业融资的好处在于企业可以实现短、频、快中小企业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融资约束指数构建与评价作者:陈燕宁来源:《商业会计》2015年第21期摘要: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法,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财务数据,构建了反映制造业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程度的融资约束指数。
该指数的判别正确率为94.9%。
在此基础上,运用财务理论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工具,间接对该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融资约束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显著高于低融资约束公司。
关键词:融资约束融资约束指数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一、引言根据现代融资理论,融资约束是指当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实施意愿投资转而寻求外源融资时所面临的摩擦。
融资约束型企业难以获得外源融资,其投资更依赖自身现金流,外源融资瓶颈制约了企业再投资决策。
融资约束理论的实证研究中,难点问题在于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代理变量来反映企业融资约束的程度。
由于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缺乏直观性,研究通常借助于一些单变量度量指标。
而采用多元财务指标构建的融资约束指数主要是以西方资本市场的数据为基础,基于我国资本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异,直接应用这些指数进行研究可能会导致计量的偏差。
为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构建融资约束指数指标的计量方法,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反映制造业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程度的融资约束指数。
在此基础上,运用财务理论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间接对融资约束指数进行评价。
二、文献综述根据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构建融资约束指数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单变量融资约束指数和多元变量融资约束指数。
单变量融资约束指数,如早期研究一般以企业规模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
Ritter (1987)采用公司规模作为判断指标,认为小规模公司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及证券发行交易成本较高,很难进入外部资本市场,会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
Fazzari 等(1988)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将股利支付水平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判断标准,认为分红越少的企业可能面临越严重的融资约束。
融资约束、会计信息质量与研发投入一、引言融资约束理论认为,在企业现金流有限的同时,如果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成本较高,即使企业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也会选择放弃,此时就发生了融资约束.融资约束源于信息不对称,Jensen和Meckling(1976)研究发现在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外部投资者在签署合约时,会要求一个风险溢价,这种风险溢价的存在使内外部融资成本出现差异.Jaffee 和Russell(1976)指出,当贷款者不能辨认借款者的质量时,他们会提高借款的利息率,或者提供有限的贷款规模。
Stiglitz 和Weiss(1981)指出,贷款者不能采取提高利息率的方法来区分出高质量的借款者,因为伴随着利息率的提高,离开信贷市场的是那些高质量的借款者。
而剩下来的低质量借款者,会使得还款的违约率增加,进而导致贷款者的收益减少.这种情况下的信贷市场将呈现出一种均衡状态,在此时的市场利息率下,市场上出现了对贷款的超额需求,只有愿意以此利息率获得资金的借款者才会获得所需资金。
由于出现了超额需求,信贷规模受到限制,外部融资成本上升,因此出现了融资约束.研发投入同样面临着资金来源的问题。
与一般投资相比,研发投入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研发活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能面临着各种失败的风险。
其次,研发活动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商业秘密等问题,企业不会也不愿意对其研发活动进行完整的披露。
另外,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提升其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才能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因此,研发活动需要不断地进行资金投入.因此,企业需要保持稳定的资金来源,以支持其研发活动,否则研发活动将面临融资约束的问题。
在资本市场上,公司通过信息披露,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出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有关信息,这就有利于降低公司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关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衡量指标问题的探讨作者:郑文杰来源:《会计之友》2010年第11期【摘要】文章在总结国内外融资约束代理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对融资约束概念的阐述及我国融资约束现状的分析,构建出衡量融资约束的综合Z指标。
研究结果为识别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基本方法,丰富了企业融资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融资约束;融资偏好;综合Z指标一、文献综述融资约束是由于外部资本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内外部融资成本存在差异而产生的。
融资约束用于研究什么,能否准确地判断融资约束是企业投资和融资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融资约束,便于科学准确地识别企业融资约束的强弱程度。
国外学者在衡量企业融资约束方面的实证研究中,曾经采用的替代指标有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企业规模和综合财务状况等。
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FHP1998)首先提出使用股利支付率作为衡量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
他们认为,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公司内外融资的成本差异显著,内部资金的成本优于外部资金的成本。
而股利支付率可以作为衡量剩余内部资金的指标,进而衡量公司融资约束的程度。
如果公司内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别不大,则公司会支付较高的股利而只保留较少的留存收益。
当内部资金不足时,公司采用外部融资即可满足投资需求;如果外部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则公司会减少股利发放,保留大部分现金流以备新投资之需。
也就是说,股利支付率的高低反映公司留存收益的多少,进而影响公司内部资金的多少。
因此,公司股利支付率的高低能够衡量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程度。
股利支付率越高,表明公司内部资金充裕或外部融资难度较低,公司受融资约束程度较轻。
Fazzari and Petersen(1993),Bond and Meghir (1994),Mills,Morling and Tease(1994)等也利用股利支付率作为分类标准,得到与FHP88相似的结果。
企业融资效率的度量是怎样的企业融资是解决资⾦问题的最重要⽅法,企业融资的时候要考虑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融资的⽅式符不符合企业的资本结构等问题,企业融资后要⼀个融资效率的测算,那么企业融资效率的度量是怎样的?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
⼀、企业融资效率的度量企业财务活动的⽬标就是要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来获得较⼤的稳定的未来现⾦流,以实现以所有者权益为主的企业价值最⼤化,因⽽衡量⼀个财务⾏为是否合理必须考察其成本、收益和风险程度。
笔者认为企业的融资效率应从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两⽅⾯来衡量,也即企业融资效率的⾼低取决于企业融资成本的⼤⼩和融资风险的⾼低。
其理由如下:(⼀)风险与收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之⼀。
对某⼀个具体企业⽽⾔,投资和筹资是其两种活动;但对某⼀具体活动⽽⾔,却是两个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同⼀个活动。
因⽽收益和风险在数量上都是⼀致的:投资者要求的收益就是筹资者所花费的成本,投资希望收益⾼,筹资希望成本低;投资者的风险也就是筹资者的风险,投资风险⾼则必然筹资风险低。
投资活动是“钱向何处去和怎样去”(⼀对多)的问题,通常⽤投资报酬的均值⼀⽅差模型来考察其投资效率;相对应的,筹资活动是“钱从何处来和怎样来”(多对⼀)的问题,也应该⽤融资成本的均值⼀⽅差模型来衡量“。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论是MM理论、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息理论还是产品要素理论,它们是从税盾收益、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产品竞争等⽅⾯解释了资本结构形成的内在原冈,最终都也归结到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上来。
⽐如:静态权衡理论的破产成本和破产风险,信号理论的企业质量与破产风险,产品市场理论的耐⽤产品与破产风险等等;代理理论中的代理成本所包含的资产替代效应、投资不⾜问题也都与融资成本相关。
(三)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包含了融资效率评价的各个⽅⾯。
如前所述,融资效率的⾼低可以从融资成本、资本市场成熟度、融资主体⾃由度等⽅⾯来考察,⽽这些⽅⾯都从不同的⾓度反映了融资成本和风险,它们的对应关系可如图1所⽰。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财务融资是财务管理研究的热门且重要话题之一。
本文主要通过对有关融资约束问题的文献进行理解梳理,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融资约束研究进行分析和回顾,进一步查寻,汇总了融资约束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衡量方式。
特别是在有关融资约束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西方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理论发展的,其各方面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衡量方式也是有偏离中国国内情况的大环境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金融约束相关问题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经典的财务理论(Modigliani 和Miller,1958) 认为,在一个理想的金融市场中,企业的外部资本融资和内部资本融资之间并无太大差异而是可以相互完全替代的,因而企业的投资行为并不会受到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只与企业的投资需求有关。
但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理想金融市场。
在现实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融资决策对其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市场价值、经营效率、治理结构以及稳定性都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企业融资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便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债务融资。
尽管有很多的融资渠道,但在现实的取得资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即为融资约束。
一、融资约束基础理论(一)、信贷配给理论Baltensperger(1978)将均衡信贷配给定义为:即使当某些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中的所有价格条款和非价格条款时,其贷款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的情形。
摘要在企业的投融资过程中,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委托代理问题。
因此将不对称信息引入资本市场,利用委托代理理论,能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行解释:企业的投融资方式的选择,就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等利益分配及利益冲突的博弈过程。
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阶段的融资能力和资金需求有不同的特点,存在着融资约束,金融缺口等问题。
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行为使得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配给非常谨慎,从而导致对企业成长的融资约束,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本文通过对融资约束理论的分析,针对各种特定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增加企业内部缓解融资约束的能力,适应企业投融资行为的管理。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融资约束理论进行了阐述。
其次,分析了融资约束问题的成因,主要有:融资方式、信用环境、金融服务水平、融资监管和立法滞后等原因所致。
再次,提出了缓解融资约束力的应对策略。
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financing constraint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onducts the model analysis for it .It points out that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ac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investor will lead to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such as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onsequently, the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 is a gaming process among interest individuals for their benefit allocation.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of enterprise, financing constraints or financing gap exist due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ng capacity and funds demand at various stages. But banks are very cautious in credit, because of moral hazard behavior and selection which is caus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of enterprise growth and serious constrai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inancing constraint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for a variety of specific issues. I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ease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 and to meet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enterprise. The full text divides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makes the outline to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 The second part elaborated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 origin. The third part proposed that mitigation method of financing constraint. The fourth part made a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essay and discussed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issue.Key words: capital market, asymmetric information, enterprise, financing目录第一章 融资约束问题概述 (1)1.1非对称信息的相关概念 (1)1.1.1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1)1.1.2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1)1.2融资约束的含义 (2)1.3融资约束的危害 (2)第二章 我国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融资方式方面的约束成因 (4)2.1.1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 (4)2.1.2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 (4)2.2信用环境方面的约束成因 (5)2.2.1政府信用挤出民间信用 (5)2.2.2大企业信用挤出中小企业信用 (5)2.2.3特定行业信用挤出其他工业信用 (6)2.3金融市场方面的约束成因 (7)2.3.1资本市场不完善,反向引导投资者行为 (7)2.3.2融资体制改革引发股权融资热潮 (7)2.4融资监管方面的约束成因 (8)2.5立法滞后方面的约束成因 (8)第三章 解决融资约束问题的应对策略 (9)3.1合理选择融资方式,降低代理成本 (9)3.1.1运用债权融资,降低代理成本 (9)3.1.2利用私募股权融资,增加对股东的约束力 (10)3.2建立投资者抵押担保机制,提高融资企业声誉 (11)3.3加强政府法律和监管机制的建设 (12)3.3.1加强政府法律机制建设 (12)3.3.2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建设 (13)第四章 总结 (14)参 考 文 献 (15)致 谢 (16)声 明 (17)第一章 融资约束问题概述1.1 非对称信息的相关概念1.1.1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解释,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关系中,经济主体双方都掌握着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即经济主体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融资约束指企业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顺利地获取资金,从而导致无法充分利用投资机会,降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并且增加了企业破产的风险。
融资约束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经营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融资约束的概念和类型、融资约束的成因、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企业在面临融资约束时应采取的合理对策进行探讨,以期给企业经营者和研究者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融资约束的概念和类型融资约束是指企业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顺利地获取资金。
依据融资来源的不同,融资约束可分为内部融资约束和外部融资约束两种类型。
内部融资约束主要是指企业由于盈利能力不足,无法通过内部积累的利润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在融资上出现了困难。
外部融资约束则是指企业由于外部融资渠道受限,无法从外部融资渠道获取到足够的资金。
两种融资约束形式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对企业经营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二、融资约束的成因融资约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有市场结构的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等。
市场结构的不完善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程度的不高,企业难以从市场中获取到充分的资金支持;信息不对称是指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信贷歧视和信贷限制;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是指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不稳定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混乱和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无法获取到充足的融资支持。
融资约束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融资约束会限制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企业无法顺利获取到足够的资金从而无法进行扩张性投资,造成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获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融资约束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企业在投资和生产方面受限,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融资约束还会增加企业的破产风险。
银行关联与企业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融资约束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企业对外部资金有较旺盛的需求,而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缓慢,企业的融资来源很大一部分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
鉴于我国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中国在法律保护不充分和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银行关联通过关系机制和声誉机制为企业的融资带来便利,银行关联在其中能起到很好的非正式制度效用。
一、融资约束1.融资约束程度的测度方法。
任何与融资约束问题有关的研究,融资约束的识别和测度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
由于融资约束不能被直接观测到,因此迄今为止,关于如何全面准确衡量融资约束的问题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融资约束程度的度量可以主要分为几大类。
(1)Fazzari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Fazzari et al(1988)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了融资约束假说,开创了融资约束下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他们通过考察投资率对现金流量的回归系数,即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来测度融资约束程度的大小,利用分类检验的方法,发现企业的投资与内部现金流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自从Fazzari et al (1988)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大批学者都借鉴FHP的研究方法,证实了融资约束下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存在,支持了FHP的结论。
如Hoshi、Kashyap and Scharfstein(1991)和冯巍(1999)的研究都采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来衡量融资约束程度,均得到了与Fazzari et al(1988)一致的结论。
(2)综合加权KZ指数。
在许多学者都在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衡量融资约束时,Kaplan and Zingales(1997)对Fazzari et al(1988)的结论作出了直接的批判,他们认为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作为衡量融资约束的指标无论是在理论上缺乏依据,在实证上也不被经验数据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