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社区独居老人的需求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独居老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
方法:通过对社区独居老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掌握,有针对的制定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有计划地护理治疗,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所平提高,生活安全有保障。
【关键词】独居老人需求社区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365-01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进步的标志。
[1]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
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通过社区护理的干预,提供优质的社区护理,来满足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的健康需求,提高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一、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变化及现状(一)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功能退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
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有74%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有一种及以上的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老人中有21.5%的人生活不能自理,2-5%完全不能自理。
(二)独居老人的现状由于工作变动、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独居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呈快速上升态势。
独居老人由于丧偶、生病等原因,容易产生诸如情绪低落、焦躁、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老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据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20.2%,其中独居老人占40%以上。
因此,如何保证独居老人的安全,提高独居老人的健康水平,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对策与方法(一)提供有计划的社区护理[2]社区护理的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3]我国从997年开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截止2005年底,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000个,创建了108个全国卫生示范区。
老年护理服务策划书3篇篇一老年护理服务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健康和护理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计划开展老年护理服务。
二、服务目标1. 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监测、康复护理等。
2.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3. 为老年人的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减轻他们的照顾负担。
三、服务内容1. 日常生活照料:提供饮食、洗漱、穿衣、排泄等方面的照顾,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健康监测:定期为老年人测量血压、体温、心率等生理指标,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
3. 康复护理: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4. 社交活动: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5. 家庭支持: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护理知识培训、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老年人。
四、服务流程1. 需求评估:通过与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护理需求和期望。
2. 服务定制:根据需求评估结果,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案。
3. 服务提供:按照服务方案,为老年人提供专业、贴心的护理服务。
4. 服务跟踪:定期对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进行跟踪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服务方案。
5. 服务反馈:收集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
五、服务质量控制1. 建立完善的服务标准和流程,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对服务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3. 加强对服务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定期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改进服务质量。
六、服务团队1. 管理人员:负责项目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 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计划及保证措施及实施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居家养老服务计划及保证措施及实施方案是为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需求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而不是入住养老院。
因此,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划和保证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的目的是详细介绍居家养老服务计划及保证措施及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点。
首先,我们将介绍居家养老服务计划的具体服务内容以及适用的目标群体,这将有助于了解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的需求和期望。
其次,我们将探讨保证措施,包括资源保障和人力配备方面的内容。
资源保障包括充足的医疗资源、康复设施、居家护理设备等,以便老年人可以获得及时、全面的服务。
人力配备则涉及居家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规范,以确保他们能够提供专业、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
最后,我们将介绍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的流程安排和监督机制。
流程安排包括养老服务申请、评估、制定个性化养老方案、居家护理安排等,这些步骤将确保养老服务的有序进行。
监督机制则包括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以及对服务提供者的监管和考核,以保证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权益。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为相关人员和机构提供一个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计划及保证措施及实施方案的指导,以推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对于老年人的幸福和健康至关重要,也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体现。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和推广,能够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在开头对居家养老服务计划及保证措施及实施方案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目的并简要描述本文的结构安排。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居家养老服务计划、保证措施和实施方案的内容。
2.1 居家养老服务计划部分将包括服务内容和目标群体两个子部分。
在服务内容中,将介绍居家养老所提供的具体服务,如日常生活照料、健康咨询和心理支持等。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作者:唐秀斌吴夕亮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社区护理需求,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方法:以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本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自制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因素。
结果:本组老年人生活量表总得分为80.35±11.26;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护理需求得分为2.35±0.25,高于其他项目的护理需求评分(P关键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社区护理需求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如何完善老年护理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
为了解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本文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切实调查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从而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6例,女94例。
年龄60~84 岁,平均(70.2±3.4)岁。
在婚155例,丧偶45例。
夫妇同住102例,儿女同住80例,独住18例。
经济来源:养老保险28例,民政补助8例,退休金126例,家属资助38例。
1.2方法首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2]对本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项目评分标准采用5级(1~5级)评分制,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老年护理诊断及措施背景老年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老年护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老年护理涉及到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并需要综合的诊断和措施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老年护理诊断1. 生理诊断:- 老年人体能下降,容易出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情况,需要对其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 慢性疾病的增加,需要针对老年人的慢性病状况进行诊断和管理。
2. 心理诊断:- 老年人常常伴随着精神上的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需要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 认知功能下降是老年人经常面对的问题,需要进行认知评估和诊断,以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3. 社会诊断:- 涉及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诊断,包括家庭支持、社区支持等,以确定是否需要提供额外的社会支持。
- 特殊情况下,老年人可能面临虐待或忽视的风险,需要进行相应的社会保护诊断。
老年护理措施1. 促进生理健康:- 提供适当的营养饮食,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 建立适当的运动计划,帮助老年人维持身体健康。
- 管理慢性疾病,包括药物管理、定期随访等。
2. 支持心理健康:-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老年人处理情绪问题。
- 提供认知训练,帮助老年人保持认知功能。
3. 提供社会支持:- 建立和维护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增加社交活动和互动。
- 提供社会保护,确保老年人不受虐待和忽视。
结论老年护理需要综合的诊断和措施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通过生理、心理和社会诊断,可以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促进生理健康、支持心理健康和提供社会支持。
这样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充分享受晚年生活。
老年健康照护服务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疾病增多等原因,对健康照护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的老年健康照护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因此,开展老年健康照护服务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分析(一)老年人口规模及增长趋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预计未来几十年,老年人口比例将持续上升,这为老年健康照护服务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老年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普遍存在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同时,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心理健康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需求。
(三)市场竞争状况目前,老年健康照护服务市场主要由医疗机构、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提供。
但市场上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因此,提供高品质、综合性的老年健康照护服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服务项目概述(一)服务内容1、医疗护理服务:包括定期体检、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用药指导等。
2、生活照料服务:提供饮食、起居、清洁、购物等日常生活照料。
3、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活动。
4、社交娱乐服务:组织文化活动、体育锻炼、旅游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二)服务模式1、居家照护: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2、社区照护:在社区设立服务站点,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服务。
3、机构照护:建设专业的养老机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
四、项目实施计划(一)团队组建招聘专业的医生、护士、护理员、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
(二)场地建设根据服务模式,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建设或租赁。
如建设养老机构,要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设立社区服务站点,要选择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区域。
(三)设备采购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康复器材、生活照料用品等。
居家养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概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居家养老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
然而,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居家养老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经济条件、服务质量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经济条件问题1. 居家养老费用高昂:由于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市场上的合格居家养老机构相对较少,导致租金、护理费等费用居高不下。
2. 贫困老人生活困难:某些贫困老年人由于缺乏经济支持,无法承担居家养老的开销,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必要的照顾和关爱。
针对这些问题,在经济条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补贴,确保每个需要居家养老的老人都能够承担得起相关费用。
2.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通过税收优惠、奖励政策等手段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行业,扩大居家养老供给。
三、服务质量问题1. 居家养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老人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照料。
2. 忽视个性化需求: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过于标准化,忽视了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关切。
为了改善服务质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老年人特殊需求并提供更专业、细致的照料。
2. 鼓励创新发展:支持居家养老机构开展个性化服务,并倡导以“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进行运营。
四、社会支持问题1. 缺乏社会关爱: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很多年轻人无法为父母提供必要的陪伴和照顾,导致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2. 社区养老服务不健全:一些社区缺乏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和专业的社工团队,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心理需求。
为了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 加强社会层面的亲情关怀:提倡鼓励年轻人多向父母提供陪伴和关爱,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照护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养老负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老年照护工作,加大对老年照护教育的投入。
本案例以某市老年照护教育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照护教育的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案例介绍1. 项目背景某市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中等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
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养老负担,市政府决定实施老年照护教育项目,旨在提高老年照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2. 项目目标(1)提高老年照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具备基本的老年照护知识和技能;(2)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养老负担;(3)促进老年照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3. 项目内容(1)课程设置:包括老年病学、老年心理学、老年营养学、老年康复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2)师资力量: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年照护专家担任主讲教师;(3)实践环节:组织学员到养老机构、社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4)考核方式:实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案例分析1.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点(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员能够掌握老年照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师资力量雄厚: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年照护专家担任主讲教师,保证了教学质量;(3)注重实践环节:组织学员到养老机构、社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使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4)考核方式科学:实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
2. 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学员参与度不高:部分学员对老年照护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2)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3)课程设置不够全面:部分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需求;(4)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部分学员反映实践环节时间较短,难以充分掌握实践技能。
老人陪护行业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老人陪护行业策划书范文》一、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老人陪护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策划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老人陪护服务方案,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同时也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可行的商业机会。
二、市场分析1. 需求分析老年人数量增加,对陪护服务的需求上升。
子女工作繁忙,无法照顾老人,需要专业陪护。
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需要全面的陪护服务。
2.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未来几年老人陪护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城市老人对陪护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
3. 竞争分析目前市场上的老人陪护服务机构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和标准。
专业的陪护人员短缺,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三、服务内容1. 生活陪护提供日常起居照顾,如饮食、洗漱、穿衣等。
协助老人进行日常活动,如散步、锻炼等。
2. 健康陪护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如血压、血糖等。
陪同老人就医,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3. 心理陪护与老人交流,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
组织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4. 专业护理提供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协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四、服务特色1. 个性化服务根据老人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陪护方案。
2. 专业团队拥有一支专业的陪护人员队伍,具备丰富的陪护经验和专业知识。
3. 严格管理建立严格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服务质量。
4. 智能化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在线预约、实时监控等智能化服务。
五、营销策略1. 品牌建设2. 网络营销利用社交媒体、网站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3. 合作推广与社区、医院、养老院等合作,扩大服务范围。
4. 优惠活动定期推出优惠活动,吸引客户。
六、运营管理1. 人员招聘与培训招聘专业的陪护人员,并进行系统的培训。
2. 服务流程管理制定详细的服务流程和标准,确保服务质量。
3.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客户档案,定期回访,提高客户满意度。
4. 数据分析与改进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和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服务。
拆迁小区老年人养老照护现状与需求及护理对策——以成都市某社区为例李亚;钟勇;范凡;林琳【摘要】目的了解拆迁小区老年人养老照护现状和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课题组编制的《拆迁小区老年人照护现状与需求》问卷,在成都市某社区采用偶遇抽样法对该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养老照护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调查,运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和建库,使用SPSS 17.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拆迁小区73.2%的老年人表示对现在的养老模式满意,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对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有不同的影响.结论不同影响因素对拆迁小区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有不同的影响,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养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尽量满足拆迁小区老年人的合理需求,完善拆迁小区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因城市扩张及发展而引发的养老问题.【期刊名称】《中国老年保健医学》【年(卷),期】2016(014)002【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拆迁小区;老年人;养老【作者】李亚;钟勇;范凡;林琳【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610500;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 621600;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610500;重庆市大坪医院肿瘤放疗中心 40000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江陵路社区610500;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为通讯作者老龄化社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1]。
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老年抚养比从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2]。
中国面临未富先老、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现状,拆迁问题在城市扩张与旧城改造中日益突出[3]。
在被拆迁群体中,老年人受到的影响最大,居住环境改变,养老方式受到冲击,生活成本急剧增加,出行不便等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养老。
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分析
贾维宁 左宪宏 米娅莉(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针对
老年人的养老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就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
对措施进行分析,以便于对社区护理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通过计划免疫,改善营养和
食品供应及有效地治疗疾病等手段,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也提
高了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
寿命已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35岁上升到现在的70多岁,我国是世
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这样,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就应
该引起重视,而且,由于我国养老的现状,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是在
社区里生活的,本文就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
由于种种原因,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很多。首先,老年人随着
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下降,身体的健康状况也有所下降,
尤其现在富贵病的增加,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各种慢性病的人很多,所以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要求很高,需要社区
工作人员给予各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治疗知识。其
次,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的增多,一个家庭只有一个
子女,而子女不在身边的几率很大,导致出现了很多的空巢家庭,这
样导致老年人身边没有子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就需要社区工作人员
给予日常生活的照顾。再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丧偶的越来越
多,尤其对于同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就非常容易出现孤独,
抑郁,悲观等各种心理问题。周萍等对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某社区
163 名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利用率居前 3 位的是钟点工、保姆、健康教育。 老年人对社区护理
服务利用率普遍较低,有 79.8%以上的老年人不知道社区护理、家
庭病床、康复指导、日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1]。
2.应对措施
2.1加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通过评估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现状和文化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的需
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的计划。老年人患有的比较多的疾病都
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因为这些疾病的发
病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针对患有此类疾病的老年
人进行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把患有同一种疾病的老年人组织
到一起,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另外也可以让患同一种疾病
的老年人在一起相互讨论,多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共同纠正
不良的生活方式。另外,也可以在社区的适当的地方张贴各种常见疾
病预防与治疗的宣传画,让老年人在无意中就增长了知识。还可以和
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合作,使媒体上播放一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的宣传片或者播放一些权威人士对于某个疾病的防治知识的讲座来
促进老年人对相关疾病的了解[2]。
2.2开展老年人心理护理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当人步入老年期,不仅生理上表现出衰老的现象,心理上也会发
生巨大的变化,会表现出感觉、知觉迟钝,记忆力下降,智力改变,
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性格特点也产生一系列变化,在人际关系和生活
方式等方面也常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老年人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
个器官的功能逐渐的衰退,听觉不灵、视觉不清、嗅觉衰退、饮食乏
味、记忆力减退、动作不灵活、走路不稳、精力不足、人易疲劳等身
体上的变化,导致老年人容易老年人容易出现忧心忡忡的心理。老年
人离、退休后生活圈的改变,子女成年离家,老年丧偶等生活的改变
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孤独不安的负面情绪。随着老年人自身各个器官功
能的减退,以及没有子女在身边,缺少沟通,自己老是胡思乱想,就
容易对别人怀疑对自己怀疑的多猜多疑的负面情绪。老年人由于退休
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由于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另外健康状况也不
如从前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失落空虚的感觉。针对老年人容易出现的
各种不良心理,应该在社区开展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加强社区心理护
理的宣传,让老年人知道心理上有不良情绪可以找社区解决。
2.3加快全科护士的培养
由于社区护理人员需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疾病、
不同需求的各种病人,因此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
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一份特别的爱心与耐心,以加强老
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卫生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
化[3]。 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职业声望作为一种比医疗设备更为重
要的无形资产,对病人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4]。因此加快全科护士的
培养势在必行。社区当中需要一批既有各个系统疾病处理的专业知
识,懂心理护理,懂得疾病的康复,护理,健康宣教的专业人员。而
我国老年化的速度很快,老年人的绝对人数很多,要想加强社区中老
年人的护理,就需要很大一批具有足够能力胜任社区老年人护理的具
有爱心,耐心的全科护士,因此应该加快社区全科护士的培养。
2.4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对老年人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服务形式以家庭病床为主要形式。 家庭病床具有方便
病人及医疗费用低廉的特点[5]。 但如何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
社会健康的特点,开展其他形式面向社会的老年人护理,尚处于初始
阶段。 事实上,社区护理从服务内容、规模到质量与老年人群日益
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6]。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家庭成员、文化
程度、身体健康状况、自理能力不同,所需要的社区护理服务也不同,
应根据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与护理需求的调查[J].现代临床
护理,2009,8(11):1-3.
[2]林婷.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
学杂志,2006,21(18):4-6.
[3]赵婉莉.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4):235-237.
[4]孙飞.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初级卫
生保健,2000,14(8):5.
[5]王敏达,郑训载,毛香芬,等.上海市社区老年卫生服务的主要
形式——家庭病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2):83.
[6]巩玉秀.我国护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1998,
18(5):26.